17__小石潭记
(完整版)小石潭记(原文)
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1]小丘:在小石潭东面。
[2]篁竹:竹林。
[3]如鸣珮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
鸣:发出的声音。
珮、环:都是玉制的装饰品。
[4]水尤清冽:水格外清凉。
尤,格外。
清,清澈。
冽,凉。
[5]全石以为底:(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以为:把...当做...[6]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边,石头从水底向上弯曲露出水面。
以:连词,相当于“而”,不译。
[7]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坻,水中高地。
屿,小岛。
嵁,高低不平的岩石。
岩,岩石。
[8]翠蔓:碧绿的藤蔓。
[9]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树枝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10]可百许头:大约有一百来条。
可,大约。
许,用在数词后表示约数,相当于同样用法的“来”。
[11]皆若空游无所依:(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1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阳光照到水底,鱼的影子好像映在水底的石头上。
[13]佁然不动:(鱼)呆呆地一动不动。
佁然,呆呆的样子。
[14]俶尔远逝: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
俶尔,忽然。
[15]往来翕忽:来来往往轻快敏捷。
翕忽;轻快敏捷的样子。
[16]斗折蛇行,明灭可见: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斗折,像北斗七星的排列那样曲折。
蛇行,像蛇爬行那样蜿蜒。
明灭可见,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中考文言文详细注解系列26:小石潭记
二十六、小石潭记唐·柳宗元从1小丘2西行3百二十步,隔篁4竹,闻水声,如鸣珮环5,心乐之6。
伐7竹取8道,下见小潭9,水尤清冽10。
全石以为底11,近岸12,卷石底以出,为坻13,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14,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5。
(珮通:佩)[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
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16,皆若空游无所依17,日光下澈18,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19,俶尔远逝20,往来翕忽21,似与游者相乐。
(下澈一作:下彻)[译文]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2。
其岸势犬牙差互23,不可知其源。
[译文]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24,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25,不可久居26,乃记之而去。
[译文]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
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同游者:吴武陵27,龚古28,余弟宗玄29。
隶而从者30,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译文]一起去游玩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我们时常需要做些阅读题,而与阅读题如影随形的则是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我们解答阅读题的金钥匙。
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小石潭记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伐竹取道齐师伐我B.以其境过清咨臣以当世之事C.不可久居高可二黍许D.隶而从者太守归而宾客从也8.用现代汉语表述下列句子,有误的一项是(2分)A.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B.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潭中的鱼大约白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无所依靠。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向潭西南望过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的暗的都能看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溪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参差不齐,不知道源头在哪里。
9.下列解说有误的一项是(3分)A.作者把地处幽僻的小石潭作为描写对象,意在借荒远之景,寓贬谪之怨,倾抑郁之情。
B.作者善于捕捉景物的特征。
如鸣佩环的水声、参差披拂的枝头蔓、空游无依的鱼儿、斗折蛇行的小溪、竹树环合的四周,把小石潭绘就成一幅美妙的图画。
C.首段文字,由小丘到篁竹,由篁竹到闻水声,再由水声寻到小潭,采用了移步换景的写法。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柳宗元《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完成10—12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小题1】.对下列词语的解释有误的是A.可百许头(表示数目估计)B.日光下澈(清澈) C.水尤清冽(寒冷) D.隶而从者(随从)【小题2】.翻译下列重点句子,不正确的是A.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碰撞发出的声音。
】B.俶尔远逝【忽然间游到了远处去了。
】 C.犬牙差互【狗的.牙齿互相交错。
】 D.凄神寒骨【(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
】【小题3】.下面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__以写景见长,写潭,写树,写水,写鱼,写源头,写岸势,都写出了特点,生动细腻,精美异常。
B.第一段写潭写树。
开头以行踪缓缓步入“小潭”,接着紧扣“石潭”写石的变化,突出山水之奇,最后写潭四周的树木,动静结合,语言精练。
C.第二段定点特写,正面写水侧面写鱼。
首句突出了水的清澈,次句写鱼在水中嬉戏,一静一动,活泼可爱。
D.第四段写感受,抒愤懑。
“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既是作者对环境凄凉的感受,又是作者政治受挫遭贬后的忧伤心情的流露。
答案【小题1】B【小题1】C【小题1】C《小石潭记》阅读答案2阅读下文,完成第6-10题。
(14分)【甲】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初中语文小石潭记教案
各位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要讲的课文是,柳宗元的小石潭记。
一、导入苏轼在《与程全父》写到,惟陶渊明一集,柳子厚诗文数策,常置左右,目为二友。
一代文豪苏轼在被贬琼州的日子里,随身携带的书只有两本,一本是《陶渊明集》,另一本是《柳宗元集》。
柳宗元究竟是一个怎样的文人?他又有怎样的人格魅力,能让苏轼把《柳宗元集》“常置左右”,目为一友呢?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柳宗元的《小石潭记》,从字缝里去感受他的灵魂。
二、读文赏景名不见经传的无名小潭在作者的妙笔下熠熠生辉。
请用课文中的一个字来概括柳宗元的眼中的小石潭。
很好,以其境过清。
1.请同学们用“清”组词。
清新、清凉、清秀、清越、清澄、清脆、清亮、清澈、清幽、清冷、清寒、清寂、清静、清冽、凄清、清丽、2.众人拾柴火高,下面请大家小组合作,用清赏读文中之景。
““隔篁竹”“伐竹取道”,小石潭隐藏在幽幽翠竹之中,似乎与世隔绝一般。
这是清幽、清静的小石潭。
3.“闻水声,如鸣珮环””,水声叮咚,清脆悦耳;4.“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尤有清凉之感,让人望而生寒;5.“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多么清秀、清丽;6.“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是桑”,可见潭水冰清玉洁,清澈透明,水色清亮;7.“坐潭上,凄神寒骨”,是潭石和石潭的清冷;同学们善于读书,伶牙俐齿,精妙的回答使让文中清新秀丽景致如微风扑面而来。
四、循景探情古人游览山水时曾说: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柳宗元探山访水,伐竹取道,游玩石潭,寄予何情呢?1.有同学说“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有同学说“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凄神寒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凄凉幽深。
小石潭的环境都凄寒到“骨”和“神”了。
这是一个人的肉体和精神啊!作者到底是乐是忧?你认为这里面哪个字或词最能体现柳宗元内心深处的感受?有人说:乐,有人说:凄寒悄怆2.世人皆知景美人乐,却不懂他忧为何!让我们知人论世。
(柳宗元,出身官宦世家,以“兴尧舜孔子之道,利安元元(百姓)”为己任。
《小石潭记》
《小石潭记》
标题:《小石潭记》——唐代柳宗元的山水田园诗篇
一、引言
《小石潭记》是唐代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一篇散文,选自他的《永州八记》。
这篇文章以描绘自然景观为主,通过对小石潭周围环境的细致观察和生动描述,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和生活美的热爱。
二、主要内容与分析
1. 小石潭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特点
柳宗元在文章中详细描绘了小石潭的位置,它位于深山之中,四周环绕着竹林和石头,水清澈见底,鱼儿游弋其中,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丽。
2. 作者的情感表达
柳宗元通过描绘小石潭的美景,抒发了自己的情感。
他欣赏这种静谧而自然的美,但同时也在感叹人生的无常和世事的变迁。
这既是对自然美的赞美,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3. 语言艺术特色
《小石潭记》的语言优美,句式灵活,形象生动。
柳宗元运用了大量的比喻和象征手法,使文章充满了诗意和哲理。
三、结语
总的来说,《小石潭记》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它不仅展现了柳宗元卓越的文笔和深厚的艺术功底,也反映了他对生活的独特理解和深沉的情感。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柳宗元的文学风格和思想感情,也可以从中得到许多关于生活和人生的启示。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原文译文赏析
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原文|译文|赏析《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全文对小石潭的整体感觉是: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原文唐代:柳宗元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注释及译文译文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成林的竹子,就听到流水的声音,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砍伐竹子,开辟出一条小路,往下走,就看见一个小潭,潭水特别清澈透明。
小潭以整块石头作为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为坻、屿、嵁、岩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覆盖着、缠绕着、摇动着、连结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它们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托的地方都没有。
阳光向下一直照到潭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头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
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同游人互相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一条小溪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溪身或现或隐,一段看得见,一段看不见。
小溪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互相交错,不知道溪水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我坐在石潭边上,这里四周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静悄悄的,没有旁的游人,这样的环境使人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5篇在日常学习和工作生活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可以有效帮助我们巩固所学知识。
一份好的阅读答案都具备什么特点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石潭记阅读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小石潭记阅读答案1文言文阅读。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
(1)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2)伐竹取道()(2)佁然不动()(4)其岸势犬牙差互()2.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心乐之(指代篁竹)B.不可知其源(指代小溪)C.以其境过清(因为)D.乃记之而去(于是,就)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1)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斗折蛇行,明来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文章第四段写出了小石潭怎样的氛围?表现了怎样的心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1.(1)向西(2)砍伐(3)呆呆的样子(4)参差不齐2.A3.(1)(鱼儿)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同快乐。
(2)(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写出了小石潭幽深泠寂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孤独忧伤(痛苦)的心情。
《小石潭记》初中课文
《小石潭记》初中课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小石潭记》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篇文章通过对古代墨吏与现代生活的对比,展现了人性的善良和世俗的无奈,是我们值得深入研读的经典之作。
文章开始描述了作者在小石潭游玩时发现了一个灵异的场景:一只黑猪被困在石潭中,无法自拔。
作者看到这一幕,毫不犹豫地跳下潭中救起了这只黑猪。
这一幕虽然简单,却包含了深刻的含义:对于古代的墨吏来说,他们是以严谨的规则行事,但在面对人性善良的瞬间,他们也会无私地伸出援手。
接下来,我们看到了作者与当代社会的对比。
在现代社会中,人们日益追求物质利益和权利,很少有人会像古代墨吏那样,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善良与正义。
相反,现代社会中的人们更多地被功利主义和私利驱使,缺乏对他人的关怀和帮助。
正是这种对比,让我们更加珍惜和理解《小石潭记》所传递的深刻意义。
这部作品告诫我们要保持善良和正义的本心,即使在现代社会中也要牢记古代墨吏的榜样,勇敢地伸出援手,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我们可以看到《小石潭记》所蕴含的人文关怀和责任感,这不仅是一种对古代文化的传承和继承,更是对当代社会的一种思考和反思。
通过阅读这部经典之作,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识自己,发现人性的美好和善良,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像古代墨吏一样,以善良和正义为准则,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小石潭记》是一部令人感动和震撼的文学作品,它以简洁的语言道出了人性的光辉和顽强。
通过对古代墨吏与现代社会的对比,它引导我们思考人性的本质和价值,让我们在生活中也能用善良和正义的态度对待他人,为社会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第二篇示例:《小石潭记》是初中语文课本上的一篇课文,讲述了一个隐士在小石潭上的生活故事。
这篇课文通过对隐士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热爱展开了深入的探讨,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篇课文首先向我们介绍了隐士的生活环境。
小石潭是一个偏僻的山谷,四周群山环抱,草木葱茏,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从山中流过,潭水碧绿清澈,映着周围的山峦和蓝天,景色宁静而美丽。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
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柳宗元在《小石潭记》中,把自己的心情和小石潭的环境结合起来,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其文言句式非常之优美,今天查字典语文小编就给大家整理了小石潭记原文注释及译文,一起来看下吧!小石潭记原文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 )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 )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小石潭记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伐竹取道,伐:砍伐。
古诗三首三年级上册17课课堂笔记
古诗三首三年级上册17课课堂笔记1. 古诗三首概述在三年级上册的第17课中,我们要学习的是三首古诗,分别是《春晓》、《小石潭记》和《题仙游原》。
这三首古诗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珍品,通过学习这些古诗,我们可以领略古人的风采,感受他们的情感,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同时也能提高自己的语文素养和文学修养。
2. 《春晓》赏析我们来赏析《春晓》这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作,通过诗人的眼睛,我们看到了一个宁静、清新的春晨景象。
诗中的“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描绘了一个春天清晨的景象,让人感受到春天的生机和活力。
我个人认为,这首古诗通过简练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把春天的美景展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温暖和美好。
3. 《小石潭记》品味接下来,我们来品味《小石潭记》这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作者游历时见到的小石潭的景象,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诗中的“泉眼无声,当惊风”让人仿佛看到了泉水潺潺,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宁静与安详。
我个人认为,这首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朴实的语言,展现了自然风光的优美和诗人的对自然的痴迷之情,给人以美的享受。
4. 《题仙游原》感悟我们来感悟《题仙游原》这首古诗。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维所作,描绘了诗人在仙游原游玩时的所见所感,充满了对大自然的赞美和对游玩时兴致勃勃的情感。
诗中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表现了诗人在清静的环境中的惬意心情,给人以舒心的感受。
我个人认为,这首古诗通过淡泊而雅致的语言,描绘出了诗人对自然景色的热爱和对生活的热爱,让人感受到了诗人内心深处的宁静与美好。
5. 总结与回顾通过学习这三首古诗,我们不仅领略到了古代诗人的才情和风采,也丰富了自己的情感世界,提高了自己的语文素养。
古诗如同一扇窗户,让我们看到了古代人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也帮助我们培养了对美的鉴赏力和对生活的热爱。
希望我们能在日常生活中多欣赏古诗,多品味古诗,让我们的内心也变得更加丰富和深邃。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
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文字像精灵,只要你用好它,它就会产生让你意想不到的效果。
所以无论我们说话还是作文,都要运用好文字。
只要你能准确灵活的用好它,它就会让你的语言焕发出活力和光彩。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柳宗元《小石潭记》原文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pèi)环,心乐(lè)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liè)。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ān),为岩。
青树翠蔓(màn),蒙络(luò)摇缀(zhuì),参(cēn)差(cī)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chè),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dǒu)折(zhé)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yuē)恕己,曰奉壹(yī)。
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在小石潭东面。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4.行:走。
5.篁(huáng)竹:竹林。
篁,竹林,泛指竹子。
6.如鸣佩环: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
佩、环:都是玉质装饰品。
鸣:发出声响。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伐竹取道,伐:砍伐。
取:这里指开辟。
9下:(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10.见:看见。
11.水尤清冽(liè):潭水格外清凉,清澈。
《小石潭记》原文和翻译166
《小石潭记》原文与翻译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hu áng)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从小丘向西走一百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互碰击发出的声音,我心里感到高兴。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quán)石底以出,为坻(chí)为屿(yǔ),为嵁(k ān)为岩。
青树翠蔓(wàn),蒙络摇缀,参(cēn)差(cī)披拂。
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沿路走下去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形成了水中的高地、岛屿不平的岩石,等各种不同的形状。
青翠的树木,碧绿的藤蔓,树枝被藤蔓所缠绕,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yǐ)然不动;俶(chù)尔远逝,往来翕(xī)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中的鱼大约有几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一起嬉戏。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cī)互,不可知其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li áo)无人,凄神寒骨,悄(qiǎo)怆(chuàng)幽邃(suì)。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一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参差不齐,不能探知它的源头。
同游者:吴武陵,龚(gōng)古,余弟宗玄。
隶(lì)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同游的人有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同去的有姓崔的两个年轻人。
小石潭记的译文、手法、背景
小石潭记的译文、背景、手法《小石潭记》,是唐朝诗人柳宗元的作品。
全名《至小丘西小石潭记》。
记叙了作者游玩的整个过程,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的感情。
原文编辑从(1)小丘(2)西(3)行(4)百二十步,隔篁竹(5),闻水声,如鸣佩环(6),心乐(7)之。
伐(8)竹取(9)道,下见小潭(10),水尤清冽(11)。
全石以为底(12),近岸,卷石底以出(13),为坻,为屿,为嵁,为岩(14)。
青树翠蔓(15),蒙络摇缀,参差披拂(16)。
潭中鱼可百许头(17),皆若空游无所依(18)。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19),佁然不动(20),俶尔远逝(21),往来翕忽(22)。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23)。
其岸势犬牙差互(24),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25)。
以其境过清(26),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27)。
同游者:吴武陵(28),龚古(29),余弟宗玄(30)。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31):曰恕己,曰奉壹。
[1-2]词句注释(1)从:自,由。
(2)小丘:小山丘。
(3)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4)行:走。
(5)篁(huáng)竹:成林的竹子。
(6)如鸣佩环:就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玉环玉佩相碰发出的声音。
鸣,发出的声音。
佩与环都是玉质装饰物。
(7)乐:以……为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8)伐:砍伐。
(9)取:这里指开辟。
(10)下见小潭:向下看就看见一个小潭。
见,看见。
下(名词作状语),向下。
(11)水尤清冽:水格外(特别)清澈。
尤,格外,特别。
冽,凉。
清冽,清澈。
(12)全石以为底:即以全石为底(潭)把整块石头当作底部。
以,用。
为,把······当作。
(13)近岸,卷石底以出: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近,靠近。
岸,岸边。
《小石潭记》优秀ppt课件
❖ ①课文第一二段写作者兴致勃勃畅游小石潭, 有全石带来的好奇/惊喜,有清澈的水流和飘忽 不定的游鱼所带来的快乐,应读得欢快些。
❖ ②第三四段写小石潭周围幽深冷寂的氛围,应 该读得伤感些,低沉些。
翻译课文
●翻译原则: 准确、流畅、简洁;
●翻译方法: (1). 借助课文注解。 (2). 联系上下文理解。
——余秋雨
柳宗元
孤独
舟钓
——
蓑寒
笠江《
翁
雪
江 雪
》
柳
宗
元
柳宗元简介
柳宗元,字子厚,河东 人,世称柳河东,又称 “柳柳州”。唐代著名文 学家,“唐宋八大家”之 一。他和韩愈都是唐代古 文运动的倡导者和奠基人, 并称“韩柳”。
写作背景
柳宗元,他满腹才华,并想用自己的智慧和谋略为 朝廷出力,因此他积极参与政治改革但不幸的是,改革 失败,一纸调令将他发配到了偏远的永州地区,并让他 做了一个有名无实的司马没想到祸不单行,此时他老母 病故,居处遭火,但他不想把自己蜷缩在悲痛和无助中, 他“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把自己流放到了永州的山 水中。
记录同游者
感
总结训练
走近小石潭,这里有_清_澈_的潭水, _奇_特_的潭石, _可_爱_的游鱼, _曲_折_ 的溪流,这些都带给作者_快_乐 _的心情; 小石潭周围的环境_幽深_冷_寂_,这又触发了 作者的_孤_凄悲_凉_之感。作者在写景时注意 到_远_景_近景_的结合,动_景_静_景_的结合,
_正侧_面_描_写的结合;在抒情上,主要运用了 _借_景抒_情_的手法—柳宗元是当之无愧的写 景高手,抒情行家。
• 作者最初发现小石潭时“心乐之”,观赏潭中游鱼时 则又觉“似与游者相乐”,但后来坐潭上又觉“凄神 寒骨,悄怆幽邃”。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 “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实际上乐是忧的 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 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 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 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_17
《小石潭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掌握抓住景物特征加以细致描摹的方法与融情于景、情景交融的写作方法,体会这些写法的妙处,提高自己的鉴赏能力。
2、能积累一定数量的文言实词与虚词,掌握其音与义,了解常见的文言句式特点,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和艺术手法。
【教学重难点】1、背诵及体会文章写景抒情的方法。
2、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怎样理解文中的乐与忧。
【教学准备】文章以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教师可以导游的形式,引导学生理清思路,把握课文内容。
辅之以多媒体手段,将配乐范读、录像画面结合起来,增强直观效果。
【设计思路】《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的第四篇,全文不足二百字,却清晰地记叙了作者出行、游览、返回的全过程,特别是对“小石潭”秀丽景色的描写,细腻而生动,读之如置身其境。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司马时所写的《永州八记》中的一篇。
虽是游记,却不能当作一般游记来读。
试想,作为一个贬官,柳宗元以“戴罪”之身遍游永州八景,其心情又当如何?恐怕是苦中作乐者多。
本文最大的特点不在于景色写得多么美,技巧多么高,也不在于一般意义上的情景交融,而在于人在景中,情在心中。
“闻水声”固然能使作者“心乐之”,游鱼的“往来翕忽”也能让作者获得与之相通的快乐,但是,作者的身份和处境,却造成了他外在感官的感觉与内在心灵的感受的异步和反差。
越是优雅清静的环境,越让作者感觉到难以承受的冷清与孤寂。
因美景而生感伤,于高潮处戛然收束。
心情的猛然触动,使作者几乎要逃离刚刚还带给他快乐的小石潭,而不得不回到现实生活中去。
否则,便无法解读“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的复杂内涵。
当然,这不是本文教学的重点,但却是一个难点。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唐代有一位著名作家,他曾经被贬到湖南的永州做司马。
在此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
上学期我们曾学过他写的《黔之驴》,这位作家是谁?(柳宗元。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对比阅读
《小石潭记》是柳宗元《永州八记》中的第四篇,是一篇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浓郁的山水游记。
下面我们进行详细的比较阅读。
首先,从写作背景来看,《小石潭记》是柳宗元在贬官永州期间创作的,而《醉翁亭记》则是欧阳修被贬滁州时所作。
两篇文章都是作者在遭受贬谪、身处困境之际,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情感抒发,表达内心苦闷和愤懑之情。
但柳宗元更注重对自然景物的精细刻画和对孤凄情感的抒发,而欧阳修则更注重与民同乐的情感表达。
其次,从文章风格来看,《小石潭记》采用文学性更强的笔法,注重对景物的精细刻画和对孤凄情感的抒发,具有诗歌的韵律和美感。
而《醉翁亭记》则更注重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感受,以及与民同乐的情感表达,更具有散文化的风格。
再次,从文章主题来看,《小石潭记》主要表现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以及通过自然景物来抒发内心情感。
而《醉翁亭记》则更注重表现与民同乐的主题,以及追求自由自在、超然物外的生活态度。
最后,从文章形式来看,《小石潭记》采用传统的古文形式,注重文字的精炼和句式的工整,更具有古典文学的韵味。
而《醉
翁亭记》则采用更为自由、灵活的散文笔法,更具有现代文学的气息。
综上所述,《小石潭记》和《醉翁亭记》虽然都是山水游记,但在写作背景、文章风格、主题和形式等方面都有所不同。
通过比较阅读,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两篇文章的特点和异同之处,更好地欣赏它们的文学价值和美学意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記
文學常識:
選自《柳河東集》。
柳宗元(773—819),是唐代著名文學家。
字子厚,河東人。
柳宗元與唐代另一位文學家韓愈,共同宣導了唐代的古文運動,與韓愈並稱“韓柳”。
材料與主旨:
材料:
文中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全石為底、潭水清澈、遊魚活潑、源流曲折、環境淒清的特點。
本文是按遊覽的先後順序來寫景抒情的: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發現小潭—“心樂之”(愉悅的心情),觀魚時——“似與遊者相樂”(愉悅的心情),觀魚後——“淒神寒骨,悄愴幽邃”(抑鬱憂傷的心情)。
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脫而又最終無法解脫的痛苦。
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鬱心情。
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激起他“淒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
主旨:文章借景抒情,生動地描寫了小石潭幽美的景色和淒清的環境,含蓄地抒發了作者被貶後無法排遣的憂傷淒苦的思想感情。
文體知識:記
寫作特點:借景抒情
柳宗元因擁護王叔文的改革,被貶為永州司馬。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於山水,並通過對景物的具體描寫,抒發自己的不幸遭遇,成為
後世寫作山水遊記的楷模。
此間共寫了8篇知名的山水遊記,後稱《永州八記》。
1、文中寫水聲清脆悅耳的語句: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文中側面描寫水清澈透明的語句: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
寫潭中游魚動靜相宜、靈活有趣的語句:似與遊者相樂。
描寫溪流曲折悠遠的語句:其岸勢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小石潭記中表現喜的句子有:心樂之。
似與遊者相樂。
2、文中突出表現了“小石潭”的什麼特點?本文是按什麼順序來寫的?
文中突出地表現了“小石潭”全石為底、潭水清澈、遊魚活潑、源流曲折、環境淒清的特點。
本文是按遊覽的先後順序來寫景抒情的:發現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氣氛
發現小潭—“心樂之”(愉悅的心情),觀魚時——“似與遊者相樂”(愉悅的心情),觀魚後——“淒神寒骨,悄愴幽邃”(抑鬱憂傷的心情)。
可以看出作者借山水求解脫而又最終無法解脫的痛苦。
他寄情山水,也是為了擺脫抑鬱心情。
此刻過於清冷的環境更激起他“淒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情感。
3、作者是怎樣發現小石潭的?小石潭的全貌是什麼?潭中游魚和潭水有什麼特點?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樣描寫潭水清澈的?
隔篁竹,聞水聲,如鳴佩環,心樂之。
伐竹取道,下見小潭,水尤清洌。
全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
潭中魚可百許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遊者相樂。
作者從遊魚、陽光、影子等角度來描寫潭水的清澈。
通過具體景物,用靜止和活動的畫面來寫,不作一點抽象的說明,整段話沒有一個字正面寫到水,只是描繪出一幅畫面,但又無處不在寫水。
你看魚兒在水裏遊,就像在空中浮游沒有憑依一樣,這就寫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陽光照下來,魚兒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頭上了,這就更顯出了潭水的清澈。
4、作者是怎樣描寫潭上景物的?“淒神寒骨,悄愴幽邃”八個字高度概括了小石潭的什麼氛圍,表現了作者怎樣的心情?
答:青樹翠蔓,蒙絡搖綴,參差披拂。
/四面竹樹環合,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
淒清寂靜寂寞憂傷
5、(1)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寫到“一切景語皆情語。
”你能說出作者觀魚時是怎樣的心情?流覽最後又是怎樣的心情?他為什麼會有這樣的心境?
作者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淒苦是他感情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
他喜歡清脆悅耳的水聲,因而“心樂之”,觀魚時他覺得魚似與遊者相樂,心情是愉悅的;但
這種快樂畢竟是暫時的,一經小石潭淒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淒涼的心境便會自然流露出來,這從“寂寥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可以看出。
(2)文中開始說“心樂之”,最後卻又說“淒神寒骨,悄愴幽邃”這矛盾嗎?說說你的理解。
不矛盾。
因為樂是憂的另一種表現形式。
柳宗元參與改革,失敗被貶,心中憤懣難平,因而淒苦是他的主調,而寄情山水正是為了擺脫這種抑鬱的心情;但這種歡快畢竟是暫時的,一經淒清環境的觸發,憂傷悲涼的心境又會流露出來。
6、本文第一段描寫小石潭的概貌,採用了什麼手法;第二段寫潭水和遊魚,則變換成什麼手法;第三段寫小潭源流時依次抓住溪身岸勢的什麼特點來寫的?運用了什麼修辭方法,分析作用。
第一段採用了移步換景的手法,第二段變換成動靜結合的寫法。
抓住溪身的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來寫的,運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
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這是靜止的;就溪水來說,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樣曲折,這是流動的。
這裏用了兩個比喻,一靜一動來描寫小溪,準確地抓住了景物曲折、蜿蜒,岸勢的參差不齊的特徵,強調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
7.本文主旨:本文描繪了小石潭的石、水、魚、樹,著意渲染了寂寞無人,淒神寒骨,悄愴幽邃的氣氛,抒發了作者在寂寞處境中悲涼悽愴的心緒。
篁(huáng)竹清冽(liè)佁(yǐ)然翕(xī)忽為坻(ch
í)幽邃(suì)俶(chù)爾差(cī)互寂寥(liáo)為嵁(k ān)參差(cēn cī)披拂佩環(pèi)悄(qiǎo)愴(chuàng)從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聞水聲,如鳴(發出聲音)佩環,心樂(樂:以-----為樂。
)之。
伐竹取道,下(下:名詞作狀語,向下,往下。
)見小潭,水尤(尤:格外。
)清洌(清洌:清澈。
)。
全(整個)石以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為坻,為嶼,為嵁,為岩(坻,水中高地。
嶼,小島。
嵁,不平的岩石。
)。
青樹翠蔓(翠蔓:翠綠的藤蔓。
),蒙絡搖綴,參差披拂((樹枝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
譯文:從小丘向西行走一百二十步,隔著成林的竹子,就能聽到水聲,好像人身上佩戴的玉佩、玉環相碰發出的聲音,(我)心裏對此很高興。
砍伐竹子,開出道路,向下看見一個小水潭,潭水特別清澈。
潭以整塊石頭作為潭底,靠近岸的地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過來露出水面,形成坻、嶼、嵁、岩各種不同的形狀。
青蔥的樹木,翠綠的藤蔓,覆蓋、纏繞,搖動、連結,參差不齊,隨風飄蕩。
潭中魚可(可,大約。
)百許(許,表示數目不確定。
)頭,皆若空遊無所依。
日光下徹(徹,直透。
),影布(映照)石上,佁然(佁然,楞住的樣子。
)不動;俶爾(俶爾,忽然。
)遠逝,往來翕忽(翕忽:迅速。
)。
似與遊者相樂(樂:逗樂)。
譯文:潭中游魚大約有一百來條,都好像在空中遊動,什麼依託都沒有。
陽光向下直照潭底,魚的影子映在石上,(魚影)呆呆地一動不動;忽然間向遠處遊去了。
來來往往輕快敏捷,好像在與遊人一起逗
樂。
潭西南而望,鬥(鬥,像北斗七星那樣。
)折(曲折)蛇(蛇,像蛇那樣彎曲。
)行,明滅(明滅:或現或隱。
)可見。
其岸勢(勢:形狀。
)犬牙(犬牙:像狗的牙齒那樣。
)差互(差互:互相交錯。
),不可(不可:不能。
)知其源。
譯文:向水潭西南方向望去,(溪身)像北斗七星那樣曲折,(溪水)像長蛇爬行那樣彎曲,(望過去)一段看得見,一段看不見。
那岸的形狀像狗的牙齒那樣互相交錯,不能夠知道它的源頭。
坐潭上,四面竹樹環合,寂寥(寥:寂靜;空虛。
)無人,淒(淒:使人感到淒涼。
)神寒(寒:使人感到寒冷。
)骨,悄愴(悄愴,寂靜得使人感到憂傷。
)幽邃(邃,深。
)。
以(以:因為)其境過清(清:淒清,冷清清。
),不可久居(居:停留。
),乃記之而去。
譯文:坐在石潭邊,四周有竹子、樹木包圍著,靜悄悄的沒有其他人,使人感到心神淒涼,寒氣透骨,寂靜極了,幽深極了,令人感到憂傷。
因為那種環境過於淒清,不能夠長時間停留,就記下這番景致離開了。
同遊者:吳武陵,龔古,餘弟宗玄。
隸(隸:作為隨從)而從(從:跟隨。
)者,崔氏二小生(小生:年輕人。
):曰恕己,曰奉壹。
譯文:同我一起遊玩的人,有吳武陵、龔古,我的弟弟宗玄。
我帶著一同來的,有姓崔的兩個年輕人,一個叫恕己,一個叫奉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