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商业银行监管研究及启示-审计署
美国银行监管改革新趋势及相关启示
美国银行监管改革新趋势及相关启示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变化,美国的银行监管机制也在不断调整和改革。
近年来,美国银行监管改革出现了一些新的趋势,这些新趋势对于银行业的发展和监管机制的完善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本文将针对美国银行监管改革的新趋势以及相关的启示进行分析和总结。
一、新趋势:强化风险管理和监管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程度的加深,金融风险也在不断增加。
强化风险管理和监管成为了当前美国银行监管改革的首要任务。
美国监管机构不断强化对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要求银行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体系,并加强对银行的监督和指导。
监管机构还加大了对银行的监管力度,加强了对银行的检查和审计,以确保银行的风险管理工作得到有效实施。
二、新趋势:加强金融科技监管随着金融科技的迅猛发展,传统银行业面临着越来越多的挑战。
一方面,金融科技的发展给银行业带来了更多的创新和发展机会,金融科技也给银行业带来了更多的监管难题。
加强金融科技监管成为了当前美国银行监管改革的重要内容。
美国监管机构不断完善金融科技监管的法律法规,加强对金融科技公司和金融科技业务的监管力度,确保金融科技发展的保护金融消费者的权益,维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健康发展。
三、新趋势:推动银行业合规和监管科技化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和金融监管的不断提升,银行业合规和监管也向着科技化方向不断发展。
美国银行监管改革的新趋势之一就是推动银行业合规和监管科技化。
监管机构鼓励银行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推动银行业合规和监管工作的科技化转型,提高银行合规和监管工作的效率和精准度。
监管机构还加强对银行科技系统的审查和监管,保障银行科技系统的安全和稳定。
随着金融市场的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跨境业务也越来越成为了银行的主要业务之一。
强化跨境监管合作成为了当前美国银行监管改革的新趋势之一。
监管机构不断加强与国际监管机构的合作和交流,建立起了更加健全的跨境监管合作机制,实现了跨境金融监管的有机衔接和互动。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运行的经验及启示
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运行的经验及启示中图分类号:f832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3)02-000-01西方发达国家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相对起步较早,目前整体水平相对较高,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将有助于我国银行业内部审计的改进与创新。
一、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经验1.美国模式美国的商业银行多建立了总部一级制的稽核组织,直接实施全辖稽核监督。
许多银行的稽核部门只设在总部,分行一律不设,再根据分行稽核业务的大小分地区派出若干稽核主任,与驻地分行没有任何经济、人事上的关系。
首席审计官不对总裁负责,而是对董事会负责。
以上种种制度有效地保证了内部审计工作的独立性。
2.英国模式英国商业银行十分注重发挥董事会、审计委员会及内部审计人员在内部控制中的共同作用。
董事会合理确定各部门、各岗位的职责和责任,准确全面地注意本行的风险以及知道如何评估风险和控制风险。
审计委员会作为银行董事会的内部控制咨询机构,为董事会提供经营管理情况的有关信息,保持同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以及内、外部审计部门的信息交流,对内部控制的适度性和有效性进行评估。
内部审计人员独立于业务部门行使检查职责,确保内部审计工作有合理的流程和能够胜任审计工作的人员来源。
以嘉诚集团为例,嘉诚集团是英国仅有的一家具有两百年历史的独立投资银行,它在英国投资银行界一直排名第一,并跻身于世界最佳投资银行之列。
嘉诚集团将内部审计定位于管理、评价和服务职能,嘉城认为内部审计不只要看财务信息,也要看内部控制的部署实施,它是企业风险管理的一部分,内部审计不能凌驾于企业之上,内部审计的成果是建议性的,目的是提高企业的经验效益,显示审计的附加值。
二、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体系运行经验的启示发达国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己经有了相当长时间的发展,它继承了西方内部审计先进的理念,代表了国际银行业内部审计的发展方向,其经验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而言,极具借鉴意义,我们可以从中得到很多重要的启示。
美国银行监管的启示
2001年3⽉,笔者参加了美国通货监理署(of-ficeofcurrencycomptroller简称OCC)组织银⾏监管业务培训。
采⽤的培训⽅式是少量的理论介绍,⼤量的现场检查,效果较好。
美国银⾏监管的经验值得中国银⾏监管部门参考、借鉴。
⼀、美国银⾏有效监管体现在细微之处 总体上,美国的监管是⽐较成熟的,“银⾏检查官”(相当于我们的各级银⾏监管⼈员)成为⼀个颇受尊重的职业,监管⼯作本⾝规范。
监管⼯作有明确的分⼯,完善的法律,严密的程序,具体表现为监管⼈员有条不紊的⼯作。
这⾥,我列举2个⽉的培训中学到的、有点感悟的内容,与我国的银⾏监管⽐较,作为借鉴。
实际上,就是这些看起来⾮常细微的、似乎谁都能够做得到的内容构成了我们羡慕很久的有效监管的基础。
监管⼯作的计划性强。
每个监管⼈员在年初已经知道其⼀年内应该完成哪些⼯作,包括参加哪些现场检查甚⾄检查的内容、参加哪些培训,以及这些安排的具体⽇期。
现场检查前的充分准备。
我们参加现场检查发现,负责此项⼯作的EIC(examinerin-charge)在开始检查前的⼀个⽉向被检查的银⾏提交了⼀份长达42页的材料清单,要求商业银⾏对所提材料或问题进⾏准备;同时,向参加检查的每个检查官发出通知,告知其负责的检查内容、时间要求并提供相关材料等。
通过这些⼯作,商业银⾏能够充分准备材料,检查⼈员能够充分了解相关的信息,现场检查的效率(针对性强、时间短)明显提⾼。
⾼度重视与银⾏管理层的交流(communica-tion)。
银⾏管理层包括⾏长等⾏政部门的管理者以及董事会两个层次、银⾏检查官通常先将发现的问题与⾏长和部门的管理者进⾏交流,如果检查官认为没有得到满意的答复,再与董事会交流。
银⾏检查官⾮常重视这样的交流,认为这是风险管理的重要⽅式,有利于监管⼈员了解银⾏在⼲什么、以及如何控制风险的,同时也可以向银⾏表达监管部门的意见、看法等,以此提⾼监管的效果。
银⾏监管部门有⾮常主动的处理⼿段。
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经验与启示
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经验与启示第一篇: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经验与启示西方银行内部审计的经验与启示摘要: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是其“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首先分析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现状及存在的问题,然后通过与国外商业银行的比较指出我国银行在内部审计方面存在的差距及原因,最后提出相应改进对策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信息时代一、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一)内部审计独立性差,监督能力有限在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法人治理架构中,内部审计的独立评价角色未能凸现出来总行及一级分行分别设有审计局和审计处,但由于缺乏独立性和规范有效的审计标准,很难真正发挥作用在分行审计部门及其负责人直接对分行行长负责并报告的情况下,要保持分行审计的独立性是较为困难的审计部门不能参加有关的经营管理会议,与审计有关的会议资料也很少送达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审计发现的问题,缺乏责任追究机制,导致很多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审计的权威性不足(二)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性的审计标准目前,国有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缺乏规范化的审计标准,法制化、制度化建设未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许多银行依据审计法规,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有关内部审计工作的规章制度,但相对于审计工作规范化要求相差甚远,如在审计计划制定、目标确立、报告渠道及工作程序的设计、审计质量的监督和控制等方面缺乏专业和完善的标准,审计人员开展审计工作大多依据领导和自己的经验及习惯做法(三)内部审计工作内容不够全面,工作范围仅限于事后审计商业银行内部审计还停留在查错防弊上,只注重检查会计凭证、报表等资料是否真实、完整,业务操作是否合规、合法等,缺乏对信贷资产质量、风险责任、经济效益进行事前和动态的审计和监督,更缺乏对银行内部管理结构、内部控制状况、各岗位业务规范状况等做出事前的总体评价和建议如银行贷款审查委员会没有审计部门人员的参加,贷前调查资料也不需审计部门的审查等(四)审计价值不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满足于真实性、遵循性等较基础的审计目标,审计发挥的作用有限,审计方式单一、内容陈旧,审计方法往往是围绕报表、账簿、凭证及规章制度开展查账、算账、找问题、提建议的思路,难以提供有重要价值的审计信息,审计价值难以提升,也未能形成一套风险预警系统及风险识别控制体系(五)审计手段落后审计中完全依赖审计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素质,审计手段相对滞后于业务发展,导致审计时间长、成本高、审计效果不明显(六)复合型的审计人才缺乏目前,我国银行系统的内部审计人员主要来源于财会人员,他们在行业背景、信息技术、法律知识及风险管理等方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这导致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发展受到很大的制约二、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特点(一)内部审计独立性强,有很强的监督能力美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的规范里明确规定各银行要设立独立的审计部门,对银行的经营管理活动进行监督,保障股东的利益,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任何一家银行的董事会里一个必不可少的委员会就是审计委员会,该委员会的委员都是银行高层管理人员以外的股东,这是银行审计部门的最高决策机构各分行的审计部门向总行审计部门报告工作,总行审计部门直接对审计委员会负责和报告工作,审计部门的年度经营预算、年度工作安排和季度审计工作的评价等,都由审计委员会最后决定美国的审计管理体制具有很强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各家银行审计部门的外部环境也有利于银行审计部门完成其重要责任承认、尊重和发挥银行审计部门的重要作用,是西方银行家的一种基本常识和起码品质董事会和审计委员会要求审计部门定期报告工作、不定期检查和了解内审工作结果(二)内部审计工作有统一的规范性审计标准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部门一般都遵循内部审计师协会发布的审计标准,如审计工作底稿标准、审计程序作业标准和审计质量控制标准等各项业务审计程序非常规范,每一项业务怎样审计、主要风险在哪些环节,控制点是什么,审计哪些问题等都有具体的程序规定,各项审计都是照章操作(三)审计理念领先,审计工作全面,审计价值高美国商业银行现在的审计理念是:内部审计人员应是银行管理的顾问,而不是巡逻的警察在顾问咨询的审计理念影响下,审计人员注重有关经营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建立和形成了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方法体系,经营风险的识别、衡量与评估方法体系、计算机审计技术、审计风险控制技术等一整套经营审计技术(四)审计手段先进美国审计部门一般都建立了单独的网络,审计部门的计算机全部联网,能够实现信息和资源共享,并通过行政管理系统、项目管理系统、业绩考核系统等信息系统对审计资源进行管理此外,在银行业务处理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中,都留有审计部门获取数据和信息的接口,以便审计人员能及时获得业务经营管理信息数据,及时实施在线审计和非现场审计(五)审计人员专业素质强美国商业银行对内部审计人员素质有很高的要求,美国内部审计工作执行标准规定:内部审计人员在进行审计工作时必须具备应有的专业能力和职业审慎性,严格遵守职业道德标准,必须具备或保持能够完成其审计职责所必须的知识、技能和专业训练,在会计、经济、财务、计算机、工程、税务和法律等履行审计职责所需要的专业中受过专门训练或具有合格的资格证书,并接受必要的后续教育来确保他们的专业技术能力对美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的抽样调查表明,在商业银行内部审计人员中,有50%以上的人员获得特许会计师、注册内部审计师、信息系统注册审计师证或硕士学位,有90%的人员至少获得过一个大学学位,其他均为有丰富工作经验或具有高风险领域的专门技术人员每年计划交流12%-18%的人员到银行其他部门工作,至少保持25%的内审人员作为骨干较为固定地在内部审计部门工作,以满足内部审计工作需要以美国著名的花旗银行为例,它建立了总部一级的内部审计组织,直接实施全辖内部审计监督内部审计部门设在总部,分行一律不设如美国花旗银行的亚太地区内部审计分部有57人,又分为4个办事处,分别驻中国香港、新加坡、悉尼和马尼拉,在中国内地的业务由设在香港地区的内部审计分部负责首席审计官虽然是高级副总裁,但不对总裁负责,不向总裁报告工作,而是直接向董事会报告内部审计工作,向董事会负责内部审计人员可以从各业务部门中优先选聘,派驻内部审计人员也可以在当地选聘,但必须由总行内部审计部门直接选聘内部审计部门均有独立的财务预算,其待遇从优,不低于业务部门内部审计部门的内部机构根据任务大小及其经营业务品种的不同按业务种类、区域来划分,它的内部审计总部设首席审计执行官,下设调查部、业务审计部、辅助管理部、监督检查部、审计培训部、现场审计部在现场审计部又下设7个分部:北美一部(负责资金、证券审计)、北美二部(负责零售业务审计)、北美三部(负责衍生工具审计)、亚太部、拉美部、欧洲一部和欧洲二部所有的内部审计部门都直接归花旗银行内部审计总部领导,向首席审计执行官报告工作总部内部审计人员的配备均占相当比重,它的审计部有575人,占全行员工总数的0.58%三、解决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问题的对策(一)建立相对独立的内部审计体系,完善银行法人治理结构首先银行应该确定内部审计发展的目标和改革路径,如实行垂直领导,提高其独立性,并给予内部审计部门在人力和物力上的支持随着我国银行法人治理结构的完善,应考虑由审计委员会来领导内部审计工作各级分行的内审部门人员由总行审计委员会统管,其人事、劳资等关系全部集中在总行,以提高内审人员的独立性各级内审部门应该不受限制地向上级内审部门报告审计结果并提出必要的改进建议,内审人员的业绩表现由上级内审部门来进行考核,这样可以避免内审人员承受不必要的压力,正确履行其职责(二)提高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尽快制定统一的《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准则》和《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工作操作规程》,促进内审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和程序化为了规范内部审计行为,同时也有利于管理决策层和被审计单位对内审工作的理解和评价,该准则和规程应达到以下目的:说明内审工作应遵循的原则;为内审工作提供流程框架和指南;建立内审工作业绩的评价标准;运用系统的方法来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和公司治理过程只有审计评价标准规范化、程序化,才能真正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和制约作用(三)应大力加强非现场审计和以风险为导向的动态审计从目前银行审计的流程来看,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审部门在审计过程中很少实施风险评估和内控测试这两个步骤在审计过程中也普遍未采用科学化的抽样方法,审计重点基本上凭经验确定因此审计中很有可能遗漏重大风险点我国商业银行可通过加大信息化审计手段的建设来广泛应用各种实时在线审计方法,对各项业务的各类风险进行连续、系统、综合地评价和分析,识别异常波动的成因,从而及时发现各种重大风险,提高审计监督的针对性和准确性内审部门应定期与其他职能部门一起对各项业务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高风险业务领域和风险控制点,建立起风险防控和预警机制,真正实现动态、有效的监督(四)加强内部审计人员队伍建设,强化后续教育和培训商业银行应确保银行拥有与其规模和业务性质相匹配的审计能力,改变内审部门属于后台部门的观念,将优秀的人才吸引到内部审计部门同时,鼓励和支持审计人员参加专业资质考试,如注册会计师(CPA)、国际注册内部审计师(CIA)、注册金融分析师(CFA)和信息系统审计师(CISA)等考试参考文献:1陈艳丽,刘英明.基于公司治理的内部审计问题研J.审计研究,2004;52何林祥.美国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风险管理与稽核制度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宋常.论管理审计及其在公司治理中的作用J.审计研究,2002;54孙鸿雁.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借鉴J.中国内部审计,2006;55易传和.金融机构内部审计M.长沙:湖南大学出版社,20026张玉.后安然时代国际内部审计发展趋势综述J.审计研究,2005;5 7CarolA.schaller:AuditingConceptsAndMethods:GuidetoCurrentTheoryandpractice,Sixth 13第二篇:中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中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来源:CIO时代网近几年来,随着金融风险的不断加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视,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存在明显的不足,故而急需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
美国银行监管改革新趋势及相关启示
美国银行监管改革新趋势及相关启示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全球化的进程,银行监管改革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议题。
在美国,银行监管改革的新趋势正在逐渐显现,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有趣的启示。
美国银行监管改革的新趋势是强化对系统性风险的监管。
在2008年的金融危机中,系统性风险的暴露给了我们一个巨大的警示。
美国政府加大了对大型金融机构的监管力度,要求它们进行更加严格的风险管理和资本充足性监管。
美国也开始注重跨境监管合作,和其他国家的监管机构加强沟通和合作,共同应对系统性风险。
美国银行监管改革的新趋势是加强监管科技应用。
目前,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为监管提供了更多创新的手段和工具。
美国监管机构开始运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来进行风险监测和预警,并通过监管科技的应用来提高监管的效能和准确性。
监管机构还开始关注和研究数字货币和区块链等新兴技术的监管问题,以适应金融创新的发展。
美国银行监管改革的新趋势是加强消费者保护。
在过去的金融危机中,一些金融机构的不当行为导致了大量投资者和消费者的利益损失。
为了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美国政府在法律和制度层面上对消费者保护进行了加强,建立了更加完善的投诉和纠纷解决机制,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美国银行监管改革的新趋势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启示。
银行监管改革需要与时俱进,紧跟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变化。
新的监管趋势是在对过去的经验进行总结和反思的基础上提出的,因此我们需要不断地研究和探索新的监管方式和工具,以应对金融市场的新挑战。
银行监管改革需要注重国际合作和协调。
金融市场的全球化和金融机构的跨境经营使得单一国家的监管难以解决问题。
各国监管机构需要加强沟通和协调,共同应对全球性风险和挑战。
银行监管改革的目标是保护金融体系的稳定和确保金融市场的公平和透明。
在加强监管的过程中,我们要坚持稳中求进的原则,既要加大监管力度,又要保持市场的活力和创新。
我们也要注重平衡监管的成本和效益,力求在保证金融稳定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对金融机构和市场的不必要干预。
浅析美国银行内部风险导向审计的经验及启示
浅析美国银行内部风险导向审计的经验及启示内部控制对经营货币资金的商业银行而言非常重要,尤其是在巴林银行、大和银行、爱尔兰联合银行等机构出现重大风险后,世界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都高度重视内部控制建设。
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直接监督评价内部控制状况,在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内部控制体系中具有重要作用;同时,内部审计的作用要得到充分的发挥,离不开完善的内部控制系统的支持。
全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的发起人委员会(即著名的COSO 组织)1992 年颁布的《内部控制整体框架》(1994 年增补,以下简称COSO 报告)是当前内部控制领域最具权威性的文献。
根据COSO 报告,内部控制是一个受企业管理层、董事会和其他人员影响的过程,目的是为实现以下目标提供合理的保证:一是企业运作的效率和有效性;二是财务与管理信息的可靠性和完整性;三是遵循现有法律法规。
内部控制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分别为控制环境、控制措施、风险评估、信息与交流,以及监测与纠正。
与以往的内部控制理论相比,COSO 报告更强调动态控制和控制环境的重要性。
该框架已成为国际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方面最具有指导意义的标准。
国际银行权威监管机构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1997 年颁布的《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导原则》、1998 年颁布的《关于内部控制制度的评价原则》,均采用了COSO 报告中提出的内部控制框架。
一、美国银行内部审计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位列内部控制五要素之首,是内部控制其他要素的基石,对内部控制有至关重要的意义。
控制环境涵盖管理层经营理念、风格、分权情况及组织员工的方式;内部人员的品质、道德观和胜任程度;董事会发挥的作用;等等。
美国银行内部审计的控制环境的突出特点有以下两个方面:(一)体现了很高的审计独立性独立性是审计的灵魂,美国银行监管当局高度重视并制定法律法规提高内部审计的独立性。
《1991 年联邦存款保险公司改进法》(FDICIA)第36 条规定,所有总资产超过5 亿美元的银行都必须设立独立的审计委员会,委员会必须全部由外部董事构成,每年评估银行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法合规情况,并对内部审计职能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美国金融监管系统改革及对我国的启示
掌握的信息 滞后 于金融机构 , 取政策干预时 , 当采 政策 已被市场参与者所了解 、 预期 , 因而达不到预期效果。 最
后, 监管信息交 流不畅及直接监管成本高昂。 一直 以来 ,
胀”。 美联储 除监 管商 业银 行外 , 还被 赋予监管投资银 行、 对冲基金等其它一切可能给金融体系造成风险的商
直以来 , 国金融监管体制是多头监管 、 美 监管重
复和监管空 白并存 。首先 , 监管部 门为 了获取更多 的监 管对象 , 存在放松监管要求的动机 。 就银行业来说 , 当前
有多个部门负责银行业 的监管。 美联储负责对联邦注册 银行 和跨州 银行 的监管 , 监管 的银 行必须是会 员银 受
是该分业监管既不是纯粹 的 “ 构性监管”, 机 也不是纯 粹的 “ 功能性监管”, 而是两者的结合 。
一
4新建联邦 委员会 “ 押贷款创设 委员会”。 . 抵 负责 制定统一的抵押贷款经纪人执照发放标准, 以改变 目前 许多此类经纪人脱离联邦监管 的现状 。
5新建 “ 国保 险管理 局”, . 全 逐步开 始由联邦政府 负责监管保险业 。 鉴于 目前美国保险业监管权分散于各
行 。各州 银 行 监 管局 监 管 在州 一 级 注册 的银 行 。 国联 美
州政府的现状 , 联邦政府计划在财政部 内部设立这个全
国范围保险业监管机构以改变这种情况 。 6扩大 “ . 总统金融市场工作 小组”的权限 , 由管理 金融市场扩展到整个金融部 门。
邦存款保险公 司虽然不直接监管银行 , 也有 义务和权 但 力对银行资产负债进行 管理 , 对风险管理进行监控 。其
滞后的金融监管 系统 ,0 8 3月 3 t美 国财政部 20 年 1E ,
中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
中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第一篇:中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中西方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比较与启示来源:CIO时代网近几年来,随着金融风险的不断加大,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问题日益受到理论界和实践界的重视,与西方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体系相比,我国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存在明显的不足,故而急需借鉴国外的经验,尽快提高我国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工作水平。
一、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的特点国外先进的商业银行在长期的实践过程中,已逐步建立起组织体制与管理集中有力、审计方针与目标明确具体、审计形式与方法科学的内部审计监控体系。
总结起来,国外商业银行内部审计系统的特点有:1、独立、权威的审计组织机构为防范各部门和银行员工经营管理不善而产生的欺诈行为,国外商业银行一般专门成立了独立于其它部门,仅仅对银行最高权力机构负责的内部审计机构。
如在美国花旗银行、大通曼哈顿银行等许多西方商业银行中,董事会是全行最高权力机构,董事会下设的审计委员会负责银行的内部审计的领导、组织工作,并负责向董事会汇报银行的财务状况。
董事会领导下的行政总裁(行长)负责管理全行的业务运作,而业务审计部门或内部审计部门则直接对董事会负责,且在全球设立了若干业务审计及内部审计中心,分别负责银行全球业务的审计和内部管理的审计,以保证银行内部监管机构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近来,日本的三和银行也在把世界各地分行的内部稽核部门独立出来,不再受各地分行管辖,而直接由总行稽核部门领导,此举的目的也在于加强银行内部监控机构的独立性与权威性。
2、灵活科学的现代审计技术随着审计目标、内容和技术的发展,美、英等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人员越来越注重现代审计技术方法的运用。
目前,国外现代商业银行内部审计大多采取以内部控制评价为基础的现代审计方法,以评价内部控制系统的有效性为主,对重要业务或内部控制系统存在较大缺陷的机构进行实质性的审计。
有的商业银行还引进了新近在世界范围内兴起的“风险导向”审计方法,紧紧围绕风险防范开展内部审计工作,并借助计算机技术来进行风险测定。
美国审计署的审计实践及对我国银行内审工作的启示
二、评审报告中提出的改进建议
(一)最大限度地发挥审计业务管理系统的 潜力
2015 年 6 月以来,美国审计署推出了一个新的
(四)继续探索审计结果的沟通方式 美国审计署沟通审计发现主要采取四种方式, 即报告、统一编号的信函、简报和证词。随着数 字通信环境以及用户获取信息方式的变化,美国 审计署正尝试为阅读者提供“快速播报”。“快
(五)内部利益相关者 美国审计署雇用许多专家作为内部利益相关 者,包括律师、学者和行业专家,高级管理人员确 保使用适当的利益相关者。同业复核小组采访过的 员工,都强调了利益相关者的意见。这种引入利益 相关者的做法是独特的,其利益相关者为团队提供 高质量的专家意见,是审计工作不断发展的基础。 这是其他审计机关可以借鉴的良好实践。
(二)持续提高审计报告的清晰度 审计报告的目的是以清晰、易于理解的方式向 目标受众传达重要信息。在同业复核小组抽样的审 计报告中,虽然有些报告讨论了专业性、技术性很 强的主题,但报告依然结构严谨、逻辑清晰、内容 清晰、易于理解。但也有一些报告的清晰度不佳, 如一些报告语言烦琐、频繁使用专业术语和缩写词。 建议美国审计署应持续提高报告的清晰度,综合分 析报告的基本要素,列出清晰的报告范例,并鼓励 审计人员相互学习。
国际同业复核小组总结了美国审计署的五项工 作做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一)高层价值观 高层的基调及价值观是美国审计署质量保证框 架的重要部分,即确保领导风格与美国审计署的核 心价值观和专业标准保持一致。美国审计署的价值 观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问责制。美国审计署为 国会提供专业服务,协助监督联邦的计划、政策和 运作。二是公正性。美国审计署对其所有活动采取
美国审计署审计模式的演进及启示
美国审计署审计模式的演进及启示◊王国璇美国审计署的审计模式伴随着美国的经济 发展以及国家治理的需要不断演进,在审计模式 演进的过程中,其职能权限也在不断变化。
美国审计署审计模式的演进适应了国家发展的需要,能够更充分地发挥国家治理中的建设性作用。
美国审计署审计模式的演进(—)票证审计阶段(Voucher CheckingEra )1.票证审计概述。
1921年美国审计署成立之时采用的便是票证审计的工作模式。
票证审计模式下,主要检查政府部门记载在票证之上的开销记录。
审计人员依据法律法规,检查记录在票 证上的支岀是否符合法律规范,是否合理。
该审计模式以事后审计为主,即在政府部门支出后, 审计人员检查支出金额的合法性与适当性。
但是,时任美国审计署署长的John R.McCarl 更加偏 向于事前审计,即在政府部门做出拨款之前审查支出的合法合规性。
事前审计的方式避免了政府部门人员在获得拨款后更改票据的风险。
但是,这种审计方式需要大量的人力资源。
因此,事前 审计在John R.McCarl 任职期间仅仅对部分项目进行有选择性的审计,在John R.McCarl 离任之后,事前审计宣告终止,票证审计全面回归到事 后审计。
2.票证审计模式的不足。
经济的不断发展 致使美国审计署工作量陡增。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危机以及第二次世界大战让票证审计模式 的弊端暴露无遗。
票证审计模式下,审计人员需4022019年增刊视野♦2019•增刊要逐笔检查每一笔支出,当政府开支增加时,GAO的工作量也就会相应增加。
大萧条期间,美国政府实施的罗斯福新政加大了政府投入的力度,政府开支增加,支出凭证的数量也随之增多,面对上升的工作量,美国审计署只能采用增加人手的方式加以应对。
据美国审计署资料显示,1921年美国审计署成立叭拥有约1700名雇员,到1940年,美国审计署的工作人员已经达到了5000人。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国家开支陡增,国防采购、运输等支出增加了支出凭证的数量。
国外地方商业银行监管经验与启示
国外地方商业银行监管经验与启示一、美国州政府银行监管经验商业银行在美国主要分为两个类型:首先是国民银行,指的是按照美国《国民银行法》在联邦政府登记的商业银行。
总体上讲,这些银行属于规模大、资本实力强的银行机构;其次是州立银行,州立银行根据各州银行业立法设立,需要在所在州政府注册登记,其规模相对较小。
州立银行资产量相对来说较小,客户主要以中小企业和社区居民为主,在地方上州立银行比当地的大银行有更多的优势。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两者间的优势和差距也渐渐淡化。
州立银行的一部分市场逐渐被大型银行及其他类型金融机构所占据。
同时,美联储等金融监管机构也改进完善了州立银行的监管内容。
美国各监管机构减少了繁复的监管措施,进一步进行程序简化,使相关监管政策和制度更能推动州立银行的发展。
比如,美联储对小型银行控股公司的政策报告条例进行了修订,把1.5亿美元标准提升至5亿美元。
联邦银行监管机构同时在思考对现有的资本调整原则进行一些修改,以便对不宜用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监管的银行机构进行监管,这将有益于减少监管所产生的不公平竞争行为。
此外,为体现出州立银行的特殊性,美国各社区也根据其特征在投资法案中进行了相应的修订。
经过立法改革,州立银行向监管机构进行提供的数据与报告频率降低,而美联储在监控与维持银行安全稳健的基础上,简化并规范了银行监管,节约了银行监管的成本,并大幅度提升了银行经营效率,促进了美国州立银行的健康发展。
在监管手段创新方面。
现美联储主席多次表示,“监管要跟得上创新的步伐”,在监管实际中我们也可以看到美联储也是这么做的。
在历次的金融危机中,美联储不断进行监管工具创新。
比如,创新了TAF定期拍卖便利来约束存款性金融机构、创造了货币市场投资者融资工具MMIFF和商业票据融资便利CPFF,分别来针对票据市场和货币市场金融投资者进行创新。
同时,美联储还通过集合大数据分析,运用现代化科学技术开发有效的监管工具,与金融创新同步,及时防范可能发生的金融风险。
美国审计署审计报告要览.doc
国外审计动态第14期(总第410期)审计署审计科研所2015年8月30日美国审计署审计报告要览(2015年6月份发布)➢银行监管:监管新风险的经验教训和措施➢网络安全:近期数据泄露说明联邦机构需采取强有力的控制措施➢可再生能源:美国内政部土地管理局不能完全保证风能和太阳能项目有足够的债券融资➢管理报告:改善财政服务局信息系统控制的必要性➢医疗补助计划示范项目:审批支出应更透明➢伤残保险:对超额支付和受益人工作情况的初步观察美国审计署审计报告要览(2015年6月份发布)银行监管:监管新风险的经验教训和措施一、基本情况联邦对银行监管不力是造成联邦损失规模大和过去35年内与银行业相关危机中(包括1980年代的储贷危机和2007—2009年的次贷危机)银行倒闭数量多的影响因素之一。
由银行和储蓄机构在这些危机中破产而导致的保险基金预估损失超过1650亿美元,另外,还有其他的联邦政府损失,如在此期间纳税人提供的资金援助。
银行监管机构具有识别和应对银行系统风险的职责。
美国审计署对其工作进行持续监督,能够为更有针对性和经常性地评估这些工作提供基础。
美国审计署在其审计报告中讨论了从过去危机中获得的银行监管经验教训,并提出了审计署和其他监管机构如监察长,能够用于对新出现风险监管和应对进行持续监督的框架。
为了做好这项工作,美国审计署对先前的审计工作和研究进行了回顾,访问了联邦银行监管机构、监管机构的监察长,以及一些专门从事银行在危机中破产风险因素相关研究的学者。
在研究监督框架的过程中,美国审计署对用于识别银行可能出现风险关键领域的国内外金融系统监测框架进行了审核,并访谈监管机构,以深入了解应对新兴风险的监管措施。
二、审计发现过去与银行业相关的危机凸显了一系列监管的经验教训,重要的包括以下几方面:早期强有力的行动。
美国审计署在过去对于破产银行的审计工作中多次发现,在银行开始经历资本下滑之前,监管机构常常意识到银行在每个危机早期对其高风险活动施行的管理措施较弱。
国外商业银行监管研究及启示
•国外商业银行监管研究及启示•摘要: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已跨入第四个年头,我国商业银行监管机构在引导我国商业银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促进商业银行业增加国际竞争力的工作中,有必要继续借鉴国际上商业银行监管的先进经验,推动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制度和监管机制的进一步创新。
一、商业银行为什么要受到监管一般人认为,商业银行应该受到监管是为了保护存款人或投资者的利益,但是,监管商业银行更重要的意义在于保持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是因为,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既依赖于商业银行的稳定和高效率的运转,中央政府在运用灵活有效的经济政策或货币政策时,也高度依赖于稳健的商业银行系统推动国民经济迈向既定的宏观经济目标。
商业银行所属的金融业的外部性具有正、负双重效应。
从宏观层面看,金融业既是经济运转中社会多余资金向资金短缺而又急需的地方流动的媒体与渠道,又因其自有资本相对较少,是一个运营风险度高、自身经营风险波及面广的行业。
它们的经营风险一旦发生,可能引发社会信用链条的中断和社会支付清算系统的瘫痪,危及整个社会经济的正常运行。
同时,由于人们难以获知商业银行的具体经营状况,无法及时得知银行的问题所在,存款人和投资人与商业银行之间的信息不对称。
因而把中央宏观经济管理机构对商业银行的监管分为了直接监管和间接监管。
中央宏观经济管理机构运用自身的监管权力,直接干预商业银行的经营行为来保障它们的安全和稳固,称为直接监管;而间接监管则是要求各类商业银行充分披露其经营信息,以便存款人和投资者了解和监督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提高金融市场的透明度,缓解市场主体之间的信息不对称,遏制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的发生,保障金融市场的安全。
二、商业银行监管的国际经验(一)美国的商业银行监管1.监管机构的设置。
(1)根据《国民银行法》于1863年建立的美国财政部货币监管总署,其主要职责是审查国民银行的注册及其分支行的设置、银行之间的合并,制订商业银行监管相应的管理条例和法规,并贯彻执行。
外国银行监管的启发
外国银行监管的启发1995年11、12月间.经人民银行总行和国家外国专家局批准,我作为国家外汇管理局国际收支培训团的成员前往美国,进行了为期一个月的学习、培训,并走访考察了美联储、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十几家金融机构。
美国的金融业比较发达,很多方面,都有值得我们中央银行学习和借鉴的经验。
一、美国的银行监管工作对我们的启示美国的银行监管体系是“两个层次三个部门”。
两个层次是指联邦和各州对银行实行两级监管,在各州的政府中均设有银行管理局(又称银行厅)负责对州注册银行的审批和监管;“三个部门”是指联邦一级由三个部门从各不同的角度对银行进行监管,这三个部门是:(一)联邦储备系统(FederalReserveSystem),即美国中央银行,简称美联储。
美联储山二级机构组成,联邦一级的机构有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和联邦咨询委员会,他们_i要和布货币政策和监管政策的制定;在地区一级的是12家联厂二储备银行挂;七‘:几家分行,主要负责货币政策的执仃及对银行的具体监管工作。
(二)货币管理办公室(theof一ficeof,heComptro、te:ofC盯ren一y)。
它是根据1863年国会的立法成立的,隶属于财政部,负寿对联娜注册银行的审批和险直,止要兵体管理在联邦注朋的外国银行的洁动。
(三)联盯二存款保险公,刁‘FodratD即。
sitInsljrallc。
Co;npany)它主要从保证外国银行经背安个、避免过渡风险经营的角度,执行对外国银行的存款保险制度,井检杏他们的风险经营活动.通过走访座谈,作者认为抢国的银行监管工作对我们有以下‘启示:(一)建立完善我fij中央银行集中统一的监骨体系势丫1一必行《中困人民银行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中国人民银行是我国的中央银行.这为中国人民银行统一管理全国的金融机构奠定了法律基础。
以美国的管理经验看,对金融机构的监管日益向集中统一方向发展,即使是多层次的监管体制,也特别注意增强高层次的政策协调和集中。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与借鉴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与借鉴引言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金融市场之一,其金融监管体制经过多年的发展和实践,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框架。
该体制通过监管机构的建立和法律法规的制定,旨在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性、强化金融机构的监管和保护投资者的利益。
本文将介绍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核心要素,并探讨其对其他国家金融监管体制的启示与借鉴。
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核心要素1. 独立的监管机构美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建立了一系列独立的监管机构,包括联邦储备系统、证券交易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等。
这些机构在制定并执行金融监管政策时相对独立,避免了政治因素对监管的干扰,保障了监管决策的专业性和中立性。
2. 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美国金融监管体制依靠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来维护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
立法机构在金融领域有权制定法律,监管机构则负责将这些法律转化为具体的监管规定,并通过执法机关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这种依法治理的机制为监管提供了强有力的法律依据和执行手段。
3. 沟通协调机制的建立为了促进监管机构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美国金融监管体制建立了沟通协调的机制。
监管机构之间定期召开会议,交流信息、协商政策,共同应对金融市场中的挑战。
此外,监管机构还与金融行业和学术界保持紧密联系,及时了解市场动态和学术研究成果,为监管政策的制定和调整提供参考。
4. 风险评估和监测机制美国金融监管体制注重风险评估和监测,以及相应的风险管理措施。
监管机构通过定期对金融机构和市场风险进行评估和监测,识别潜在的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监管措施。
这种风险导向的监管模式能够及时发现并应对金融市场中的风险,有助于维护金融系统的稳定。
启示与借鉴美国金融监管体制的经验对其他国家的金融监管体制建设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
首先,建立独立的监管机构是保障金融监管的效力和中立性的关键。
禁止政治干预和利益驱动能够使金融监管机构更加专注于行业监管,减少监管机构在决策和执法过程中受到外部干扰的风险。
美国国家审计现状及其启示
美国国家审计现状及其启示赴美国学习培训期间,我就美国的审计情况了专题考察,从中了启示。
一、美国审计的情况美国审计体制由立法型审计机关和行政型审计机关两构成。
立法型审计机关包括美国国会所属的审计总署和各州议会、地方议会所属的审计…赴美国学习培训期间,我就美国的审计情况了专题考察,从中了启示。
一、美国审计的情况美国审计体制由立法型审计机关和行政型审计机关两构成。
立法型审计机关包括美国国会所属的审计总署和各州议会、地方议会所属的审计长办公室。
行政型审计机关包括联邦各设立的监察长办公室和各州及地方下设的审计局或州的监察长办公室。
美国审计管理体制的需要,美国地总结经验,起审计、民间审计、内部审计三大体系的审计机构。
仅就审计而言,其机构包括:美国审计总署、美国监察长办公室和州、地方审计局。
(一)美国审计总署。
美国审计总署是联邦国会之下的最高审计机构,担负着审查、监督美国联邦的所有收入、支出及项目、的职能,向国会直接并报告工作。
,审计总署包括所属各分部在内,共有职员5200多人,审计总署本部2700多人,各分部合计2500多人。
审计总署设审计长、副审计长各1人,审计长助理4人。
审计长由国会委员会提3名人选,总统从中1人,经参议院表决后,总统任命。
审计长任期15年,除犯有罪行由国会革职外,罢免,副审计长和审计长助理由审计长提名,总统任命。
审计总署除设置人事和行政机构外,在审计长的下,还设立两大工作系统:计划和审计报告系统,由3个局级组成;审计作业系统,由7个局级机构组成(这7个局各设局长1人,局长助理若干人,由审计长任命)。
,审计总署在国内外设有19个派出机构:,国内设16个地区分部(分署),国外设3个分部(分署),在总署审计长组织和下工作。
各分部的人事、经费和审计都由审计总署直接管理。
分部的正、副主任由总署审计长任命,职员同文职官员一样,由联邦人事部审查合格后,批准各聘用,报审计总署备案。
只要无,可终身任职。
美国国家审计现状及其启示
美国国家审计现状及其启示【摘要】本文将探讨美国国家审计的现状及其启示。
在我们将分析美国国家审计的类型、审计机构的设置、审计程序和方法以及审计结果公布等方面。
接着,我们将总结美国国家审计所带来的启示,包括加强国家审计的重要性、对其他国家审计的借鉴以及展望未来发展。
通过深入研究美国国家审计的实践和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的审计工作提供借鉴,进一步推动审计制度的完善和发展。
我们强调了加强国家审计的必要性,同时展望未来国家审计在促进政府治理、预防腐败和保障公共利益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美国国家审计, 审计类型, 审计机构, 审计程序, 审计方法, 审计结果, 审计启示, 加强国家审计, 国家审计的重要性, 对其他国家审计的借鉴, 未来发展, 关键词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之一,其政府及各级机构拥有庞大的财政支出和财政收入。
为了确保政府部门的财务管理及使用效率,以及预防腐败和浪费,国家审计在美国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国家审计是对政府部门的财务及业务活动进行独立和客观的审查,从而评估其合规性、效率性和成效性。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和经济竞争的加剧,国家审计在美国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在美国,国家审计包括财政审计、绩效审计、合规审计等多种类型,涵盖了政府各个领域的审计范围。
审计机构如美国政府Accountability Office(GAO)和各州审计机构担负着执行国家审计的重要任务,确保审计工作的独立性和客观性。
审计过程中采用的审计程序和方法也在不断创新和完善,以提高审计效率和准确性。
审计结果公布后,政府部门需按要求改进管理,提高财务透明度和责任意识。
通过对美国国家审计的了解,可以为其他国家的审计工作提供借鉴和启示。
加强国家审计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它不仅有助于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和责任意识,还能促进国家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展望未来,我们期待国家审计在全球范围内得到更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共同推动国家治理水平的提升。
美国货币监理署监管经验对金融监管制度创新建设启示
美国货币监理署监管经验对金融监管制度创新建设启示摘要:美国货币监理署作为历史悠久的银行监管机构,积累了丰富的监管经验。
对该机构的组织安排和业务分工,从八个方面总结了它的成功经验,认为我国的新型金融监管制度要从监管理念、监管体系、监管方法、监管的交流与合作、高素质监管人才的培养五个方面进行创新性建设。
国民银行监管部负责发布与国民银行所有业务相关的政策指南和检查程序,并协助对OCC的现场检查人员进行培训,协调与联邦金融机构检查委员会(FederalFinancialIntitutionE某aminationCouncil,FFIEC)的工作。
大银行监管部负责监管在美国联邦注册的大银行。
OCC对大银行的定义是:总资产在250亿美元以上,从事较为复杂的银行业务。
目前OCC监管的大银行有22家。
其主要监管力量集中在22个监管派驻组和一家伦敦监管局,总部负责大银行监管宏观协调,监管战略的制定、风险的判断和总体评估。
与大银行监管部门类似,中型银行/社区银行监管部负责资产在250亿美元以下的中型银行/社区银行,它的总部主要负责宏观监管政策的制定和协调,一线监管人员都设在大区分局、支局和办事处。
包括中型银行和信用卡银行监管部和特殊监管部。
国际与经济事务部包括全球银行与金融分析部、模型与分析部,其主要职能是数据统计、银行行业分析、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以及政策研究、模型分析以及对外联络等,是监管工作的宏观经济、技术方面的支持部门。
该部在大区分局派驻经济学家或研究员(直接向总部汇报),并为现场检查提供技术支持。
二、OCC的成功监管经验OCC在145年的监管工作中,总是能够不断地调整自身的监管方法和思路,与时俱进,跟上金融业发展的时代脉搏,在开放经济条件下,它的诸多成功经验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树立了明确的监管战略目标,基于风险为本的监管理念,实施全面风险管理2.构建了较为完备的监管法律法规体系OCC的法规建设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一是制定适用于整个国民银行体系的监管规定、监管政策、业务指南及法规解释,从而对国民银行面临的风险和责任制定指导性意见,以及禁止(或限制)银行从事被认定为不审慎或不安全的业务;二是制定现场检查人员的检查政策、检查手册和相关释义;三是参加行政、司法和国会的有关听证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国商业银行监管研究及启示马映华(云南省审计厅)黄国桥(审计署武汉办)陈晓红(审计署南京办)迟风云(审计署西安办)摘要:商业银行是金融体系的核心,一国金融体系的安全主要系于银行体系的安全,一国金融监管的核心是对银行的监管。
研究美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发展历程,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的改革措施,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监管有着重要的启示意义。
2007年发端于美国华尔街次级债的金融危机对美国乃至世界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引发了全球性金融危机。
美国作为世界上银行业最为发达的国家之一,也是西方国家商业银行立法最早且监管最严的国家之一,此次危机引发了美国各界的大反思,促成了《多德--弗兰克华尔街改革与消费者保护法》简称《美国金融监管改革法案》的颁布,但是该法案仅仅只是一个开始,因为很多具体的实施细则还有待相关机构在实践中进一步制定和完善。
相对美国而言,中国的银行监管体系尚处于初始阶段,许多方面有待发展和完善。
学习研究美国的银行监管体制有利于我们了解世界银行业经营和管理的先进经验,加强立法,建立健全我国金融监督体系,保障国有商业银行的综合竞争力,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
因此,本文在追溯美国银行业的历史变迁、商业银行监管历史的基础上,描述当代美国银行的监管体系及其对银行和客户的影响,介绍银行监管的发展变化、各监管机构的职能和监管工具的运用,分析了美国商业银行监管成效。
最重要的是,美国的银行监管对中国银行监管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本文在最后专设一章从当前我国商业银行监管存在的主要问题入手,借鉴美国银行监管的先进经验,并提出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监管的对策。
本文最后一章是写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本文的点睛之处。
关键词:商业银行金融监管一、美国商业银行发展情况及现状(一)美国商业银行简介。
1.美国商业银行现状。
根据传统的业务分工,美国金融机构可划分为银行性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
银行性金融机构又分为联邦储备体系、商业银行、政策性金融机构以及专业银行,它对美国经济的影响最为重要,直接影响到美国的货币供应。
而商业银行在银行性金融机构中占有很大份额,在美国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并且与美国经济一起经历了无数灾难并不断修复、创新。
从资产总量角度看,截至2012年9月份,全美共有商业银行6222家,资产总额达128504亿美元,相当于美国当年GDP的80%以上。
其中,仅排名最前的五家大型商业银行资产总额总计超过86000亿美元,占全美所有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13.3%,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美国经济和金融体系中的重要地位。
表1.1:2011、2012年美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等图1.1:美国商业银行资产总额、负债、存款占GDP百分比由图1.1也可以看出,美国商业银行目前正处于2008-09年经济危机后的恢复调整阶段,其资产总额等指标尚未恢复到原有水平,但总体来说,由于采取了更多的安全缓冲措施,对于信贷的需求和供给都正处于缓慢回升状态。
而美国商业银行之所以能够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摆脱经济危机的影响,走上复苏之路,一方面得益于美国的政治、经济环境,另一方面与其多年的发展和经验积累密不可分。
2.美国商业银行发展概况。
美国金融结构发展可分为平稳发展阶段、自由化阶段、金融市场整合阶段三个时期,在这三个时期内商业银行的发展都有各自特点。
(1)平稳发展阶段。
在1945—1973年间,美国经济增长与金融发展从总体上来说较为稳定,这主要是由于该阶段政府采取了安全优先的金融业监管方式。
20世纪40年代到70年代金融改革的主要内容是进一步完善30年代所制定的监管法案。
在这段时间里,美国政府通过了一系列法令,以巩固和完善分业经营的金融制度,从而保证金融业的安全规范运行"。
表1.2:美国主要金融机构资产排名及增长状况具体来说,从1945年至1973年间,商业银行总资产绝对值的领先地位无可撼动,但资产相对份额有下降趋势,从1945年的58.8%下降到1973年的36.8%,一共下降了22个百分点。
私人养老机构的排名则由第八跃居第四,份额提高了8.7个百分点。
储蓄机构则从超越人寿保险公司排名第二,份额增加了7.63个百分点。
一直在金融中介领域占主导地位的商业银行在金融体系中的地位不断被侵蚀。
商业银行在传统的商业贷款领域受到金融公司、储蓄机构与商业票据市场的挑战,逐渐失去自己的阵地。
从整体上看,到20世纪60年代早期,银行贷款只提供了工商企业外部融资所需总额的19%。
大萧条期间制定的《Q条例》对银行资金的来源去向都产生了显著影响。
《Q 条例》规定商业银行对于活期存款不得公开支付利息,并对储蓄存款和定期存款规定了利率上限。
当时,这一上限规定为2.5%,此利率一直维持至1957年都不曾调整,而此后却频繁进行调整。
《Q条例》为商业银行带来了廉价的资金来源,但也导致许多存款主体将资金从商业银行撤出,转而存入能够开立支付利息账户的储蓄机构,或购买国债等。
为了吸引新的账户,银行提供一系列的免费服务,但收效甚微。
银行只能更多地依靠定期储蓄,1966年,银行负债方中的定期储蓄的规模首次超过活期储蓄。
商业银行在传统业务领域受到激烈的挑战,在资金来源短缺的压力下,花旗银行前身——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of New York为规避管制,于1961年创造了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CDS),使商业银行的资金配置策略重心转向负债管理。
(2)金融结构自由化阶段。
1974—1999年为美国金融结构自由化阶段,期间美国经济波动加剧,为金融系统的正常运行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但动荡的经济与金融环境是改革与创新的驱动器,同时该阶段美国政府对于金融市场监管的放松也为金融机构与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新型的金融机构、金融业务、金融工具应运而生,美国金融结构自由化起步,经济金融化进一步加深。
表1.3:1974年至1999年美国主要金融机构资产总额变化(单位:十亿美元)通过表1.3,很容易看出美国各类金融机构资产规模的变动。
其中机构或GSE 支持的抵押资产池为在此阶段新出现的金融机构。
另外增长幅度最大的金融机构为金融公司与货币市场共同基金,其规模在1974—1999年间分别增长了690倍与657倍。
20世纪70年代以来,美国银行业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1979年以后资金成本的上升以及石油危机等使银行业遭受打击。
期间破产银行数量较大,但是存活下来的银行增强了实力,转变成业务更多样化!资金实力更雄厚的金融服务企业。
1981—1994年为银行破产的高峰期,总共有1455家银行破产,损失了520亿美元的存款保险金。
1988年,包括美国在内的12个国家签署了《巴塞尔协议》,共同抵御银行业所面临的风险。
美国商业银行业务上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80年代中期以来,不动产抵押贷款取代传统的工商贷款成为银行业第一大信贷业务,其后为工商贷款、消费信贷、证券信贷;证券业务不断扩展,90年代初,证券投资业务占总资产的25%左右;表外业务加速扩张,商业银行除了资产负债业务赚取利差外,积极开展中间业务,90年代中期,来自表外业务的非利息收入占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一半左右,而在1985年前还不到25%。
从70年代到20世纪末,分业经营的规定已经慢慢模糊,虽然《格拉斯—斯蒂格尔法》仍然有效,但银行业、保险业与证券业的壁垒逐渐消失。
直到1999年《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正式宣告了混业经营的合法化。
尽管这些改变有助于商业银行成为更加庞大的金融中介机构,但事实上,20世纪末的30年间,银行业的经营状况仍不及其他竞争者。
在激烈的竞争中,商业银行逐渐失去原有的市场份额。
(3)金融市场整合阶段。
进入21世纪后,美国的金融化程度一直处于高位,并且在2007年达到历史最高点,金融资产总额已经为当年美国GDP的10.73倍。
21世纪以来,虚拟经济的发展的确刺激了美国经济的繁荣,但资产证券化过度也埋下了金融风险的祸根,并最终导致了20世纪30年代以来美国最严重的金融危机,甚至引发全球性的经济衰退。
次贷危机刺破了美国虚拟经济泡沫,使得金融资产总额大幅缩水,金融相关率比值在2007年出现明显拐点。
从2009年开始,经过美国政府的积极救市以及联储的多次降息等因素,美国金融化比率开始回升,虽然联邦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限制杠杠程度,但在利润驱动下,美国各金融机构还会创造出更多的金融衍生工具避绕管制,美国金融资产泡沫有继续扩大的趋势。
从资产总量角度看,2010年美国前十大金融机构中,居前五位的是商业银行、共同基金、政府资助企业、私人养老金以及人寿保险公司。
它们所占资产份额达65.72%。
截至2010年9月份,全美商业银行总资产达145805亿美元,几乎是人寿保险公司、私人养老基金资产量的两倍,占18类金融机构资产总额的24.37%。
表1.4:美国主要金融机构资产的增长状况(单位:十亿)从资产的扩张速度来看,商业银行资产是在高水平位的快速稳步增长,2000—2010年,年平均增长速度为8.07%,在2007—2008次贷危机最严重时期的年增长率达到18.56%。
其中房地产信托基金资产膨胀速度更快,基本保持在两位数的增长速度,平均增长速度15.29%。
资产支持证券发行者在2000—2007年间的资产年平均增长率达到62%,在2008年开始快速减少,导致这十年间的年均增长率只有5.4%。
总的来看,商业银行在金融中介中资产规模最大,增长稳定,是重要的金融中介力量。
(二)美国商业银行盈利能力和业务结构变化。
考察银行盈利能力可以从两个方面着手: 一是利润来源; 二是各项业务的成本和支出,间接提高银行利润。
因此,衡量银行盈利的指标可以从直接和间接影响银行利润的角度来考虑。
在直接增加利润来源方面有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占平均总资产的比例,在控制营业成本间接增加利润方面有利息支出、营业支出、所得税等占平均总资产的比例。
综合收入和支出有ROA 和ROE,即银行资产收益率和净资产收益率,他们分别代表银行运用一单位的资产带来的净利润和银行运用一单位的净资产(即银行资本金)带来的净利润。
由于ROE 容易受资本基数的影响,即资本金越少,ROE 就越高,因此ROA 是衡量一家银行总体盈利能力更客观的指标。
本文选取ROA 作为衡量美国银行业盈利性的最终指标,将ROA 分解为利息收入、非利息收入、利息支出、营业支出和所得税占平均总资产的比例,从收入和支出两方面揭示中国银行业与盈利能力较高的美国银行业相比存在的优势与劣势。
美国的银行众多,本文选择美国FDIC (联邦存款保险公司)统计的资产规模在100 亿美元以上的银行,它们代表了美国银行业的最高管理水平和规范。
表1.5 是2001 -2010 年美国资产规模在100 亿美元以上的所有银行ROA 指标的平均构成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