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2.5概况及研究方法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
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大气颗粒物PM2.5及其源解析一、引言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空气污染成为全球各地关注的重大环境问题。
大气颗粒物PM2.5是其中最为严重的一种污染物,它不仅对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还对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和能源消耗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对PM2.5的组成、来源及其与环境的关系进行解析,以期为空气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二、PM2.5的定义和特点PM2.5,即可吸入颗粒物,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固体或液体颗粒物。
与较大颗粒物相比,PM2.5更易穿透呼吸系统进入人体内部,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更大。
此外,PM2.5还具有很强的持久性,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其传播距离相对较远。
三、PM2.5的组成PM2.5的组成复杂多样,主要包括有机物、无机物、重金属、以及细菌和病毒等。
其中,有机物是PM2.5中最主要的成分,包括挥发性有机物(VOCs)和元素有机碳(EC)。
无机物包括硫酸盐、硝酸盐、铵盐等,这些盐类是气溶胶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PM2.5中还含有一些健康风险较高的重金属元素,如铅、汞等。
四、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基本可以分为自然源和人为源两大类。
自然源主要包括植被的挥发物、土壤颗粒、海盐颗粒等。
人为源主要包括工业活动、交通运输、建筑施工、生物质燃烧等。
这些人为源释放出的颗粒物经过大气的输送和转化作用,最终形成PM2.5。
五、PM2.5的影响与预防措施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系统疾病、免疫力下降等。
此外,PM2.5还对大气能见度、气候变化等产生负面影响。
为了减少PM2.5污染,需要采取一系列的预防措施。
首先,对于工业和交通源的控制,应加强排放标准和监管,推动清洁生产和可持续交通。
其次,可使用燃煤减排和清洁燃烧技术,减少生物质燃烧排放,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同时,提倡绿色出行,鼓励使用公共交通工具和非机动车出行,减少汽车尾气排放。
pm2.5讲解
PM2.5的概述
一、什么是PM2.5
在空气动力学和环境气象学中,颗粒物是按 直径大小来分类的,粒径小于100微米的称为 TSP(Total Suspended Particle),即总悬浮颗 粒。 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 颗粒物, 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它的直径仅相当于人 的头发 丝粗细的1/20,所以,直径2.5微米的细颗粒物
一.PM2.5的主要来源
• 虽然自然过程也会产生PM2.5,但其主要来源还是人为的。人类既直 接排放PM2.5,也排放某些气体污染物,在空气中转变成PM2.5。 PM2.5是雾霾有害细颗粒的重要组成局部。
• 〔1〕直接排放的PM2.5主要来自燃烧过程。比方化石燃料〔煤、汽 油、柴油等〕的燃油尘、生物物质〔秸秆、木柴等〕的燃烧、垃圾燃 烧、餐饮油烟尘。
一、什么是PM2.5
• 比PM2.5大一点的细颗粒物是PM10,粒径小于10微米,即可吸入颗 粒物。PM10大的颗粒物是PM50.PM50的体积是PM2.5的8000倍,肉 眼可见。在家里,一缕阳光射进来,光柱里有很多微尘在翻飞,那就 是PM50和大于PM50的颗粒物。
• PM50、PM10、PM2.5是3个临界值,空气里并非只有这3种直径的颗 粒物,50微米以下的、以上的任何直径长度的颗粒物都有。看得见光 柱,就说明我们城市的空气已经被污染了,也就是人们常说的环境污 染。
二.PM2.5的组成局部
• PM2.5的来源简洁,成分自然也简洁。主要成分 有碳、有机碳化合物、硫酸盐、硝酸盐、铵盐。 其他常见成分包括各种金属元素,既有钠、镁、 钙、铝、铁等地壳中含量丰富的元素,也有铅、 锌、砷、镉、铜等源自人类污染的重金属元素。
• 以2023年北京PM2.5来源为例,尘土占20%;由 气态污染物转化而来的硫酸盐、硝酸盐、铵盐分 别占17%、10%、6%;燃煤、使用汽油和柴油排 放的废气奉献14%;其余的成分如植物碎屑、农 作物以及吸烟也占确定比例。
pm2.5检测原理
pm2.5检测原理
PM2.5是指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物颗粒,它
是空气污染中最关键的指标之一。
PM2.5的来源多种多样,包括工业废气、交通尾气、燃煤排放以及室内污染物等。
PM2.5检测的原理主要基于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主要采用激光散射原理。
该方法利用激光束照射到空气中的颗粒物上,被照射到的颗粒物会散射激光,散射的光信号经过光散射仪采集并分析,根据信号的强度和散射角度来确定颗粒物的大小和浓度。
这种方法的优点是实时性好,可以获取到连续的数据,并且对于不同直径的颗粒物都有较好的探测能力。
化学方法主要采用质谱或光学法。
质谱法通过对颗粒物进行溶解和离子化,然后通过质谱仪进行分析,可以得到不同的离子含量,从而计算得出PM2.5的浓度。
光学法主要是利用颗粒
物对特定波长的光的吸光度进行测量,通过光学仪器对吸光度进行分析,从而确定颗粒物的浓度。
除了物理和化学方法,还有一些其他方法用于PM2.5的检测,如重量法、比对法等。
这些方法主要是通过称重或与参考仪器进行比对,来确定PM2.5的浓度。
总的来说,不同的PM2.5检测方法有其各自的优缺点,综合
采用多种方法可以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保护环境和人们的健康提供更精确的数据支持。
pm2.5调研报告
pm2.5调研报告
《pm2.5调研报告》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大气污染成为了人们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其中pm2.5是目前环境颗粒物中最为关键的一种。
研究pm2.5的来源、分布和影响,对于减少大气污染、保护人们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本次调研报告针对pm2.5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和分析。
首先,我们调查了pm2.5的主要来源,发现工业排放、机动车尾气和生活废气是主要贡献因素。
其次,我们调查了pm2.5的分布情况,发现城市中心和工业区受到污染最严重,而郊区和乡村地区相对较少。
最后,我们对pm2.5对健康的影响进行了调查,发现长期暴露在pm2.5中会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以及某些癌症的风险增加。
基于以上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了一些建议:一是加强大气污染治理,尤其是对工业企业和车辆的排放进行严格监管;二是增加绿色植被覆盖,以吸收并减少pm2.5的释放;三是提倡绿色出行和生活方式,减少污染源的产生。
通过本次调研报告,我们深刻认识到pm2.5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也明确了治理大气污染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希望政府、企业和个人能够共同努力,减少pm2.5的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为人民提供更健康的生活环境。
PM2.5监测概述
PM2.5监测概述【摘要】论述了PM2.5的概念,对大气环境、气候、温度的影响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简述了几种PM2.5的监测技术(质量法、Beta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光散射法),以及我国目前PM2.5监测面临的一些问题。
【关键词】 PM2.5监测环境监测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空气问题日益严重,尤其是国内许多城市阴霾天气频发,使PM2.5污染成为政府和民众关注的热点问题。
【1】2012年2月29日,我国新的空气质量标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将PM2.5纳入了常规空气质量监测与评价。
那么什么是PM2.5,PM2.5都有哪些危害呢?大气颗粒物质PM是大气中固体和液体颗粒物的总称。
粒径为0.01-100μm的大气颗粒物,统称为总悬浮颗粒物(TSP)【2—3】。
而PM10和PM2.5分别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10 μm 和2.5 μm的大气颗粒物。
PM2.5也称为可吸入颗粒物,世界卫生组织(WHO)则称之为可进入胸部的颗粒物; PM2.5因其能够进入人体肺泡,故被定义为可入肺颗粒物。
【4—5】PM2.5属于细微颗粒物范畴,通常也被称为细粒子。
【6】PM2.5是由直接排入空气中的一次颗粒物和环境中的气态污染物,经过复杂的化学反应转化生成的二次颗粒物组成。
一次颗粒物主要包括尘土性微粒和由化石燃料产生的碳黑(有机碳)粒子两大类;二次颗粒物主要由 (NH4)2SO4和NH4NO3:组成,其生成主要经历以下过程:大气中的一次气态污染物SO2:和NOx与氧化性物质发生均相或非均相的反应形成酸性气溶胶,然后与大气中仅有的碱性气体NH:发生中和反应,生成(NH4)2SO4和(NH4)NO3两种气溶胶粒子。
【7】PM2.5的危害1.对大气环境的影响由于细颗粒物质的散光效应以及炭黑、含炭黑颗粒等对光具有较强的吸收作用,空气中不同大小的颗粒物均能降低能见度,不过相比于粗颗粒物,更为细小的PM2.5降低能见度的能力更强。
浅析PM2.5
浅析PM2.5现如今,提起空气质量,如果对PM2.5一如所知,那就有点孤陋寡闻了。
从2012年开始,国家环保部将在全国重点区域内开始监测PM2.5,目前将PM2.5年和24小时平均浓度限值分别定为35克/立方米和75克/立方米,具体PM2.5监测标准将在2016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
然而,北京的检测结果达到950克/立方米,多个地区的检测结果都明显超标,出现“爆表”属于重度污染。
空气中、重度污染席卷了我国中东部。
然而,让人费解的是,小小尘埃,为何能够翻起如此大的波浪?1. PM2.5的定义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机动车尾气挥发性有机物等。
燃烧的香烟也会增加空气PM2.5的含量。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因为它直径小,通过下呼吸道可顺利进入肺泡之中,并可通过气血交换进入到人体血管。
2. PM2.5的危害雾霾天气频频出现,提示PM2.5对我们的产生了严重的影响。
而香烟在不充分燃烧的情况下的二手烟里同样产生PM2.5,成为室内空气重要污染源之一。
据世界卫生组织估计,中国有3到3.5亿的吸烟人群,几乎每个人都成为吸二手烟者,那么我们随时可能处于PM2.5超标的环境里。
相对于其他直径大的空气颗粒物,为什么PM2.5让人有点惊慌失措呢?因为2.5微米的小颗粒,容易在空气中长时间漂浮,会吸附大量重金属、化学污染物,被人体吸入后,进入胸腔、肺泡甚至血液,给身体带来危害。
而直径超过10微米的颗粒物,会被挡在鼻子的外面;直径在2.5微米至10微米之间的颗粒物可以进入呼吸道,但随着吐痰、打喷嚏被部分排出体外。
据介绍,PM2.5颗粒物的危害主要来自其表面吸附的各种化学物质,如硫酸盐、二氧化硫、重金属,以及携带的各种细菌病毒等,以其形成的灰霾天空气的流动性非常差,易侵入人体呼吸道,使人体呼吸系统的防御功能降低,造成呼吸不畅、胸闷、干咳、咽干咽痒等不适,长期吸入易致鼻炎、咽喉炎、支气管炎等症,也容易使哮喘、慢性支气管炎、慢阻肺等慢性病急性发作。
我国PM2.5研究现状综述
我国PM2.5研究现状综述摘要:大气细粒子即pM2.5,指粒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能够长期飘浮在空气中的微粒。
其主要化学成分为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金属离了一化合物,卤素化合物。
它可以做为多种反应的反应床,将一次污染物转化为二次污染物。
其来源广泛,并随时空变化分布不同。
由于大气细粉了一粒径小,质量轻,长期飘浮,因此可被吸入肺中,并进入血液,危害人体健康。
对pM2.5的研究很大程度上依赖先进仪器设备的采样,处理等,技术的作用不容忽视。
大气细粒子范围广危害大,对污染的防控既要从源头抓又要注意末端防控。
关键词,pM2.5 来源组成设备危害防治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pM2.5, refers to the particle size less than or equal to 2.5 micron, a long-term particles floating in the air. Its main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hydrocarbons nitrogen oxides of sulfur oxides, metal from a compound, halogen compounds. It can be used as the reaction bed, a variety of converting a pollutant to secondary pollutants. The sources and distribution of empty change is different at any time. Due to atmospheric fine powder a small particle size, the quality is light, floating for a long time, thus can be drawn into the lungs, and into the blood stream, endanger human body health. The study of pM2.5 relies heavily on sampling of advanced instruments and equipment, processing, etc., the role of technology cannot be ignored. Wide scope of atmospheric fine particles harm large, for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ollution source from scratch and should be pay attention to th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at the end. Keywords, composition of pM2.5 source equipment hazards prevention and control一、对大气细粒子来源的研究。
PM 2.5的研究进展
PM 2.5的研究进展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益加重,一些河流污染严重,部分省市自治区出现雾霾现象,冬季尤为突出。
大气污染防治中,PM2.5为其中一个重要监测因子,对PM2.5的监测有利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关键词:PM2.5 研究进展一、前言随着工业的发展,空气污染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部分城市经常出现雾霾等恶劣天气[1-3]。
颗粒物(PM )污染是空气中最常见的一种污染物,也是我国大部分地区空气首要污染物。
国家环保部颁发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提出,在基本项目中增设PM2.5年、日均浓度限值。
二、PM2.5概念及其来源PM2.5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2.5mm的颗粒物,通常也叫细颗粒物。
PM2.5来源广泛[3]、成因复杂,主要为人为排放,包括燃煤、烧秸秆、烧烤、机动车出行、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喷涂喷漆装修等。
三、PM2.5对人体的危害PM2.5表面吸附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重金属如Pb、Cd、Cu、Ni、NO3,多环芳烃类,甲醛等[4,5]。
这些物质通过人体呼吸作用进入机体后,随着血液循环进入人体其他组织器官,引起呼吸系统疾病、循环系统、中枢神经系统等疾病[6]。
由于PM2.5对人类健康的影响,世界上一些国家已经对其进行监测和控制,如美国PM2.5年、日均标准浓度限值分别为为0.015mg/m3、0.035mg/m3,世界卫生组织PM2.5年、日均标准浓度限值分别为为0.010mg/m3、0.025mg/m3[7,8]。
1. PM2.5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细颗粒物直径在2.5至10微米的通过呼吸可以进入呼吸道,一部分被鼻腔绒毛阻拦,而直径小于 2.5微米的颗粒物进入人体肺部,研究显示[9]:PM2.5可引起大鼠呼吸系统显著的免疫损伤,其中以高剂量的PM2.5染毒对机体的损伤尤为显著,机体暴露于高剂量沙尘暴细颗粒物PM2.5环境可增加呼吸系统疾病发生的危险。
2. PM2.5对人体遗传方面的影响些PM2.5颗粒上吸附有重金属、多环芳烃类等有毒物质,有些研究发现,颗粒物粒径越小,致突变作用就越强[10,11]。
pm2.5的概念及测定
• 血液系统:PM2.5可引起血液系统毒性,诱发血栓的形成, 还可以造成凝血异常,造成血粘度增高,导致心血管疾病 发生
第三页,共二十页。
• 世界卫生组织首次认定PM2.5致癌 2013年10月17日,世界卫生组织下属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发
布报告,首次指认大气污染对人类致癌,并视其为普 遍和主要的环境致癌物。然而(rán ér),虽然空气污染作 为一个整体致癌因素被提出,它对人体的伤害可能是 由其所含的几大污染物同时作用的结果。
第二页,共二十页。
• PM2.5的危害
• PM2.5对人体的四大危害: • 呼吸系统:PM2.5能在肺泡区沉着,溶入血液,作用于全身
,不溶性部分沉积(chénjī)在肺部,诱发或加重炎症。 • 心血管系统:PM2.5刺激肺内迷走神经,造成主神经紊乱从而波
及心脏,并可直接到达心脏,发生心肌梗塞。
• 生殖系统:PM2.5上附着很多重金属及多环芳径等有害物,易导
Image
第二十页,共二十页。
包括空调、加湿器、空气清新器等,优点是明显降低PM2.5的浓 缺点是滤膜需要清洗(qīngxǐ)或更换。
度,
• 2、水吸附法。
超声雾化器、室内水帘、水池、鱼缸等,能吸收
空气中的亲水性PM2.5,缺点是增加湿度,憎水性PM2.5不能有效去除。
第九页,共二十页。
• 3、植物吸收法 植物叶片具有较大的表面积,能够吸收有害气体和吸附 PM2.5优点是能产生(chǎnshēng)有利气体,缺点是吸收效率低 ,有些植物会产生(chǎnshēng)有害气体。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三、微量振荡 天平法 (zhèndàng)
第十五页,共二十页。
pm2.5的介绍及其检测方法
重量法
• 重量法就是将PM2.5直接截留到滤膜上然后用天平称重。 • 就像我们筛豆子一样,滤膜就好比是筛子。重量法测量 PM2.5,就是先抽取一定体积的空气,让空气通过早已称 好重量的滤膜,pm2.5颗粒被滤膜阻截并且停留在滤膜上。 这时,根据采样前后滤膜的质量差及采样体积,便可计算 出PM2.5的浓度。其公式为:
Pm2.5的产生
• 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主要有自然源 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 • 自然源包括土壤扬尘(含有氧化物矿物和其他成分)海盐 (颗粒物的第二大来源,其组成与海水的成分类似)、植 物花粉、孢子、细菌等。 • 人为源包括固定源和流动源。固定源包括各种燃料燃烧 源 ,如发电、冶金、石油、化学、纺织印染等各种工业过 程、供热、烹调过程中燃煤与燃气或燃油排放的烟尘。流 动源主要是各类交通工具在运行过程中使用燃料时向大气 中排放的尾气等。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否能出现在生活中
对于pm2.5的测量,大家应该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主要就是 那三种: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可这些方法 能否在日常生活中进行测量呢?在我自己看来,也就重量法有希 望,因为其它两种方法,又是β射线,又是振荡频率什么的,我 们连是什么都不懂,跟别说做检测研究了。而重量法就简单许多 了,重量法的公式也很容易,不怎么复杂。加上重量法相对成本 较低,而β射线吸收法相对成本较高,普通人无法承担。 当然,重量法也有许多麻烦之处,比如滤纸就不知道要怎样 得到,还有称滤纸的天平也很稀少。我们在用滤纸吸附pm2.5时, 难免会把一些更大的灰尘也吸附到滤纸上,这样就会影响检测结 果,造成误差!
Pm.5的测量方法
• 我们知道,pm2.5的直径才2.5微米。这么小,人用肉眼怎 么可能看得到?既然看不到,那有如何去测量呢?下面会 说到! • 经过在网上的查找,我一共找到了三种方法,分别是:重 量法、β射线吸收法、微量振荡天平法。三种方法各有各 的优点与缺点!至于这三种方法是怎样的,下面就是对它 们的讲述——
我国大气环境中PM2.5、PM10研究现状及控制措施
我国大气环境中PM2.5、PM10研究现状及控制措施我国大气环境中PM2.5、PM10研究现状及控制措施近年来,我国大气污染情况日益严重,其中细颗粒物(PM2.5)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是主要的污染物之一。
这些细颗粒物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因此,对于PM2.5、PM10的研究现状和控制措施的探讨具有深远的意义。
一、研究现状1. 监测和数据分析:我国建立了全国范围内的大气环境监测网,对PM2.5和PM10进行了系统的监测。
通过采集和分析大量的监测数据,可对空气污染的时空分布进行评估,从而为制定相应的控制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2. 污染来源和成分分析:通过对PM2.5和PM10的来源进行分析,可以揭示污染的主要原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
研究表明,汽车尾气、工业废气排放、燃煤和生物质燃烧等是污染源的重要贡献者。
此外,大气中的硝酸盐、硫酸盐、有机物和重金属等也是构成PM2.5和PM10的重要成分。
3. 气象条件和地理特征研究:气象条件和地理特征对PM2.5和PM10的时空分布有重要影响。
我国地广人多,不同地区的气象条件和地理特征差异明显,因此,在研究中需要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
4. 健康效应研究:PM2.5和PM10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
经过大量的流行病学研究证实,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和PM10可导致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甚至神经系统等方面的疾病。
在研究中,需要关注人群的易感性、暴露水平和风险评估等方面的参数,以准确评估健康风险。
二、控制措施1. 政策和法规:我国已出台多项政策和法规,对大气污染进行了严格限制。
比如,实施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推广清洁能源、控制车辆尾气排放等。
这些政策和法规的出台,为大气污染的治理提供了法律依据。
2.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对于大气污染的治理至关重要。
我国开展了大量的科研项目,研发了一系列治理技术和装备。
比如,燃料改造、高效过滤器等用于减少污染物排放的技术,以及空气净化器、防雾霾口罩等个人防护装备。
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
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一、引言PM2.5,即指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悬浮颗粒物,它们能够悬浮在空气中,不仅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还对环境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从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四个方面展开讨论。
二、PM2.5的来源PM2.5的来源多种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燃煤排放:燃煤是我国最主要的能源之一,煤燃烧产生的废气中含有大量的PM2.5颗粒物,是主要的排放源之一。
2. 机动车尾气:汽车的尾气中含有大量的PM2.5颗粒物,尤其是柴油车,它们排放的PM2.5颗粒物具有较高的毒性。
3. 工业排放: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中也含有较高浓度的PM2.5颗粒物,尤其是一些重工业企业,其排放量较大。
4. 秸秆焚烧:在农村地区,常常会进行秸秆的焚烧,这种行为会产生大量的PM2.5颗粒物。
5. 室内污染:卫生间、厨房等室内环境中产生的烟雾、燃烧废气等也会导致PM2.5污染。
三、PM2.5的现状当前,PM2.5污染已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指标。
根据环境保护部的数据统计,我国许多大中城市的PM2.5浓度超过了国家空气质量标准规定的限值,特别是一些大城市的市中心区域,PM2.5浓度高得令人震惊。
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困扰,也对环境产生了恶劣影响。
四、PM2.5的危害PM2.5颗粒物对人体和环境都会产生严重危害,以下是它们的主要危害:1. 对人体健康的危害:PM2.5能够直接进入人体呼吸系统,并沉积在肺部,长期暴露在高浓度的PM2.5环境中会导致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癌症等。
2. 对环境的危害:高浓度的PM2.5会导致大气能见度降低,影响人们的观赏和出行。
此外,PM2.5颗粒物还会对植物、水体以及地表造成污染,破坏生态平衡。
五、PM2.5的防控措施要有效防控PM2.5的污染,必须采取综合措施,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防控措施:1. 改善能源结构:减少对煤炭等高污染能源的依赖,推广利用清洁能源,如风能、太阳能等。
大气中PM2.5的来源、危害及控制措施
倡导绿色出行
鼓励公众使用公共交通、骑行或步行 等绿色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出行带 来的尾气排放。
加强科技创新与应用推广
加大科研投入
增加对大气污染防治领域的科研投入, 支持新技术、新工艺的研发和应用。
VS
推广先进适用技术
PM2.5特点
粒径小,面积大,活性强,易附 带有毒、有害物质(例如,重金 属、微生物等),且在大气中的 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
全球及我国PM2.5污染现状
全球PM2.5污染现状
PM2.5污染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 PM2.5浓度均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的空气质量指南值。
PM2.5主要来源分析
工业排放
01
02
03
燃煤排放
火电厂、钢铁厂等工业燃 煤设施排放的废气中含有 大量PM2.5。
工业生产过程
如冶金、化工等工业生产 过程中产生的废气也含有 PM2.5。
固体废弃物处理
工业固体废弃物的堆放和 处理过程中,可产生扬尘 等PM2.5污染源。
交通运输尾气
汽车尾气
汽油和柴油车尾气排放是PM2.5 的主要来源之一。
生态系统破坏
PM2.5可沉积在植物叶片 上,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 和生长,进而对整个生态 系统造成破坏。
04
CHAPTER
PM2.5控制措施探讨
完善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严格的空气质量标准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WHO)的空气质量标准,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制定更为严 格的PM2.5浓度限值。
加强法律法规的执行力度
心血管系统危害
免疫系统危害
关于PM2.5的研究报告——杭州
关于PM2.5的研究报告姓名:许心怡一.PM2.5的定义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地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粗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化学成分包括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微量金属元素、元素碳(EC)、生物物质(细菌、病菌、霉菌等)等。
二.杭州市PM2.5的三大来源杭州市疾控中心理化实验室从2004年开始至2007年1月9日,历时三年多,做过名为《杭州市大气细颗粒物中有毒物质研究》的专题调查。
调查发现,工业排放、燃油机动车尾气、道路及施工扬尘,是杭州PM2.5颗粒物的三大来源。
杭州现在有11个监测点:滨江、西溪、千岛湖、下沙、卧龙桥、浙江农大、朝晖五区、和睦小学、临平镇、城厢镇、云栖。
每天都会对空气中的颗粒物质进行实时监测并对外发布数据。
三.颗粒物进入人体的过程通过鼻子吸入的空气中有好多颗粒物。
直径2.5-10微米的颗粒物,还有2.5微米以下的颗粒物(PM2.5)。
这口空气首先进入鼻腔。
大部分直径大于PM2.5的颗粒和42%的PM2.5颗包括粒物,在鼻腔中沉积下来,并排出体外,这就是我们熟悉的鼻屎。
其余的颗粒物继续向下,经过咽喉,咽喉黏液又黏住了一部分直径大于PM2.5和8%的PM2.5的颗粒物。
当沉积的颗粒物多时,会形成痰。
其余的颗粒物继续向下,进入气管,最后那部分直径大于PM2.5的颗粒被气管黏液完全拦截下来,同时拦截下来的还有4%的PM2.5。
颗粒沉积在气管壁上,气管上有纤毛,同时分泌液体,人用力深咳,也有痰液咳出。
还有近一半的PM2.5进入了更深的下呼吸道系统。
继续来到支气管,11%的PM2.5被支气管壁黏液留了下来。
PM2.5之所以在这里沉积得比较多,是因为气管就像树根一样,从最粗的地方分叉,到最细的细支气管,总共有23级分叉,树根越到下面越细。
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
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PM2.5对人体健康影响研究概述近年来,随着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的不断推进,空气质量成为了人们越来越关注的话题。
PM2.5作为空气污染的主要组成部分之一,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显著影响。
本文将综述PM2.5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研究,从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神经系统和免疫系统四个方面进行讨论。
1. 呼吸系统影响PM2.5颗粒物较小,能够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易于进入人体呼吸系统。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下,易导致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
首先,PM2.5可引发急性肺炎、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呼吸系统疾病,特别对老年人和儿童影响更为明显。
其次,暴露于PM2.5还可能诱发肺癌和其他呼吸系统恶性肿瘤的发展。
这些疾病可能导致气体交换受限、气体传输障碍,从而严重影响呼吸功能。
2. 心血管系统影响从观察性研究来看,高浓度的PM2.5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相关性较高。
暴露于PM2.5的人群常常出现心脏病发作、高血压、冠心病等症状。
PM2.5颗粒物通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激发炎症反应以及产生一系列有害化学物质,进而导致内皮功能障碍、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栓形成和动脉粥样硬化。
这些变化可能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率和严重性。
3. 神经系统影响研究显示,暴露于PM2.5的人群更容易出现神经系统相关疾病。
PM2.5可通过进入血液循环系统、经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对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高浓度的PM2.5与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等疾病的风险升高有关。
此外,研究还发现,婴幼儿在暴露于高浓度的PM2.5后,智力发育可能会受到损害。
4. 免疫系统影响PM2.5与免疫系统密切相关,对免疫功能有明显影响。
高浓度的PM2.5会激发炎症反应,促进细胞因子产生,导致免疫系统过度激活。
同时,PM2.5还可引起氧化应激反应,导致细胞凋亡、DNA损伤等,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功能。
这些变化可能导致免疫力下降,使得人体更易受到感染和疾病的侵袭。
细颗粒物(PM2.5)详解
定义 PM2.5 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 2.5 微米的颗粒物, 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也称细颗粒物。
虽然细颗粒物只是地 球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 有重要的影响。
细颗粒物粒径小,含有大量的有毒、有害物 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 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被吸入人体后会直接进入支气 管,干扰肺部的气体交换,引发包括哮喘、支气管炎和心血 管病等方面的疾病。
细颗粒物(Particulate)泛指悬浮在气体当中的微细固体 或液体。
在城市空气质量日报或周报中的可吸入颗粒物和总 悬浮颗粒物是人们较为熟悉的两种大气污染物。
可吸入颗粒 物又称为 PM10,指直径等于或小于 10 微米,可以进入人的 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 PM100,即直径小 于和等于 100 微米的颗粒物。
对于环境科学来说,悬浮粒子特指空气中那些微细污染 物,它们是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
当中小于 10 微米直 径的悬浮粒子,被定义为可吸入悬浮粒子,它们能够聚积在 肺部,危害人类健康。
直径小于 2.5 微米的颗粒,对人体危 害最大,因为它可以直接进入肺泡。
科学家用 PM2.5 表示每 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 染越严重。
1成分 细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十分复杂,不同时间和空间,细颗 粒物的化学成分是不同的,不同化学组分的颗粒物对人体健 康和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亦不相同,这些影响还与化学成分在 颗粒物内部和表面存在状态有关。
此外, 不同来源的颗粒物, 其化学组成有所不同,因此颗粒物的化学组成可用来进行颗 粒物的来源分析。
细颗粒物的化学成分主要包括有机碳 (OC)、元素 碳 (EC)、 硝酸盐(NO3-)、 硫酸盐(SO42-)、 铵盐(NH4+)、 钠盐(Na+) 等。
来源 颗粒物的成分很复杂,主要取决于其来源。
主要有自然 源和人为源两种,但危害较大的是后者。
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
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一、引言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空气质量的关注度不断提高,PM2.5(细颗粒物)污染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
PM2.5指的是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它们可以悬浮在空气中较长时间,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旨在通过分析PM2.5的来源、现状、危害及防控措施,加深我们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并探讨有效解决PM2.5污染带来的挑战。
二、PM2.5的来源1. 工业排放工业颗粒物污染是主要的PM2.5来源之一。
许多工业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细颗粒物,如煤矿、钢铁冶炼、石化等。
这些工业过程释放的气态和固态颗粒物都有可能转化为PM2.5,并通过空气传播到周围环境。
2. 交通尾气汽车尾气是城市中PM2.5的重要来源之一。
汽车燃料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氮氧化物、硫氧化物和颗粒物,这些物质经过氧化反应形成PM2.5,并随着尾气排放进入空气中。
此外,交通拥堵也会导致颗粒物的堆积和积累,进一步加剧PM2.5的污染程度。
3. 燃烧源燃烧过程是PM2.5的重要源头之一。
燃烧天然气、石油和木柴等燃料时,会产生大量的颗粒物。
在农村地区,农作物秸秆的焚烧也是造成PM2.5污染的重要因素之一。
4. 扬尘工地扬尘和土地沙漠化问题也是PM2.5的主要来源之一。
工地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尘土、建筑废弃物等颗粒物,以及干旱地区大风天气带来的沙尘,都会加剧空气中PM2.5的浓度。
三、PM2.5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PM2.5污染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根据中国环境保护部的数据,全国范围内的平均PM2.5浓度超过了世界卫生组织(WHO)规定的安全标准,严重影响了人们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城市间的差异也非常明显,一线城市和工业重镇的PM2.5浓度普遍高于二线城市和乡村地区。
四、PM2.5的危害PM2.5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对人体健康的影响PM2.5颗粒物的直径非常小,可以直接进入人体的呼吸系统,甚至穿透肺泡进入血液循环,对呼吸系统和心血管系统产生直接的损害。
PM2.5简介
PM2.5相关知识一、什么是PM2.5?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也称为可入肺颗粒物。
它的直径还不到人的头发丝粗细的1/20。
虽然PM2.5只是大气成分中含量很少的组分,但它对空气质量和能见度等有重要的影响。
与较大的大气颗粒物相比,PM2.5粒径小,富含大量的有毒、有害物质且在大气中的停留时间长、输送距离远,因而对人体健康和大气环境质量的影响更大。
2012年2月,国务院同意发布新修订的《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增加了PM2.5监测指标。
PM,英文全称为particulate matter(颗粒物)。
科学家用PM2.5表示每立方米空气中这种颗粒的含量,这个值越高,就代表空气污染越严重。
可吸入颗粒物又称为PM10,指直径大于2.5微米、等于或小于10微米,可以进入人的呼吸系统的颗粒物;总悬浮颗粒物也称为PM100,即直径小于或等于100微米的颗粒物二、PM2.5的来源PM2.5来源广泛、成因复杂,主要为人为排放,包括燃煤、烧秸秆、烧烤、机动车出行、餐饮油烟、建筑施工扬尘、喷涂喷漆装修等,都会为增加PM2.5做“贡献”,一些排放出的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也会转化成PM2.5。
PM2.5还有自然来源,包括风扬尘土、火山灰、森林火灾等。
PM2.5相比PM10,二者来源基本相同,但PM2.5中二次颗粒物所占比例较大。
北京市环保局表示,发达国家发展过程中分阶段出现的煤烟污染、机动车尾气污染等问题,在北京近些年集中显现。
研究表明,北京PM2.5约60%来源于燃煤、机动车燃油、工业使用燃料等燃烧过程,23%来源于扬尘,17%来源于溶剂使用及其他。
PM2.5产生的主要来源,是日常发电、工业生产、汽车尾气排放等过程中经过燃烧而排放的残留物,大多含有重金属等有毒物质。
一般而言,粒径2.5微米至10微米的粗颗粒物主要来自道路扬尘等;2.5微米以下的细颗粒物(PM2.5)则主要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如机动车尾气、燃煤)、挥发性有机物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PM2.51、雾霾(含PM2.5)国内外研究现状、水平2、研究方法:采样、分析测试(化学、电镜等)评价方法3、形成机理研究现状、研究方法4、光化学反应研究、实验方法PM2.5的化学物种采样与分析方法定义:PM2.5是指空气动力学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 的大气颗粒物。
滤膜采样器的主要部件,包括粒径切割器、常用滤膜、滤膜支撑垫以及采样流量的测量与控制装置等。
气溶胶的物理化学性质(如总粒数浓度、云凝结核浓度、光学系数、密度和平衡态含水量等) 、特定粒径颗粒物的化学成分。
成分:PM2.5主要包括含碳组分、水溶性离子物种以及无机多元素,其中既有性质稳定的组分,也有半挥发性成分,包括硝酸铵、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s)和水蒸气(H2O)PM2.5中的许多无机物质(如水溶性组分2-4SO 、-3NO 、+4NH 和其它无机离子)以及部分有机物在大气中具有吸湿性。
虽然有一些研究尝试采用不同的技术与方法(如微波共振、热力学模拟等)对气溶胶中的含水量进行测量或计算,但目前尚无可靠的技术对大气颗粒物中的含水量进行直接(化学)测量,因此在采样中通常未对H2O 的含量变化加以考虑。
PM2.5中半挥发性无机组分(主要是硝酸铵) 在采样过程中的吸附与挥发问题得到成功解决,而在SVOCs 的采样误差问题上迄今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有关的采样技术仍在发展之中。
温度、压力和相对湿度等均对NH4NO3的热力学平衡有影响,其中温度的影响最大:当温度低于15℃时,NH4NO3主要以颗粒物的形式存在;当气温高于30℃时,NH4NO3主要以气态HNO3 和NH3的形式存在。
因此,采样过程中温度与压力的变化均可改变NH4NO3的分配平衡。
硝酸铵采样: 在采样器的切割器之后设置扩散溶蚀器(Diffusion denuder)吸收气流中的气态硝酸与NOx 以消除其与Teflon 滤膜上所捕集的颗粒物反应,同时在Teflon 滤膜之后设置一张尼龙滤膜以吸收从Teflon 膜的颗粒物中挥发的硝酸盐离子.有机碳( OC)的采样: 研究认为石英膜与所捕集的颗粒物对有机气体的吸附是主要的,如果不对收集在石英滤膜上的气相成分加以修正,则所测得的碳质颗粒物的含量存在正偏差. 通常在第一个石英膜后再串联一个后置石英膜或在另一个平行的端口设置一个Teflon 膜和一个后置石英膜来进行修正。
该方法假定前置与后置石英膜吸附的有机气体量相同,并且由于挥发而损失的OC 颗粒物不重要,因此采用后置石英膜吸附的有机物修正前置石英膜有机物的含量.吸附剂包括浸涂活性炭的滤膜(CIF)、聚氨酯泡沫体(PUF)和聚苯乙烯-二乙烯基苯树脂 (XAD) 综上所述,对于PM215中有机组分的准确采样目前尚未形成统一的认识,采取单张石英膜或两张串接石英膜中前置石英膜的数据,或者以其减去、或加上后置石英膜的数据、或乘以一个系数来代表有机组分的含量,不同的处理方法均有存在;无机多元素的分析方法主要有原子吸收光谱分析(AAS)、中子活化分析(INAA)、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 (ICP-AES)、X 射线荧光光谱(XRF)、质子诱导X 射线发射(PIXE)以及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CP--MS)等。
PM2. 5的研究现状及防控对策PM2. 5的组成:PM2. 5的化学成分非常复杂,主要包括无机元素、水溶性无机盐、有机物以及含碳组分。
有害重金属元素主要吸附在 PM2. 5中。
水溶性无机盐主要包含2-4SO 、-3NO 、+4NH 、Cl -、K +等,其中子 2-4SO 、-3NO 、+4NH主要由二次反应产生,主要来源于燃料的高温燃烧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物的二次转化。
PM2. 5中有机物占有很大的比重。
随着颗粒物粒径减小,多环芳烃 ( PAHs) 的含量逐渐增大。
在≤2. 0 μm 的颗粒物上吸附了 68. 4% ~84. 7% 的 PAHs 。
PM2. 5的特性:PM2. 5粒径小,可到达肺泡并沉积,进入血液循环,到达全身各系统。
其巨大的比表面积可为一些化学物质、细菌、病毒提供载体,易于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尤其重金属元素的富集。
此外,PM2. 5因重力作用小,沉降速度慢,在空气中停留长达 7 ~30 d ,可长距离传输而造成大范围污染。
PM2. 5来源: 北京市 PM2. 5的主要来源为燃煤、扬尘、机动车排放、建筑尘、生物质燃烧、二次硫酸盐和硝酸盐以及有机物。
宁波市环境空气中 PM2. 5的来源,结果表明城市扬尘、煤烟尘、机动车尾气尘、二次硫酸盐、硝酸盐和 SOC 是重要贡献源. 燃烧是大气 PM2. 5的主要贡献源之一,这是因为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
一些大城市的机动车尾气污染日趋严重。
厦门、上海等地机动车尾气对 PM2. 5贡献率甚至高于 30%。
二次污染物对空气质量有重大影响,硫酸盐的贡献率主要来自燃煤排放的 SO2,硝酸盐的贡献率则主要来自机动车排放的 NOx 。
此外,由于气候特征的影响,以及地表植被覆盖情况的差异,我国城市土壤尘的贡献率远高于国外一些城市。
PM2. 5对环境和健康的危害:1、 PM2. 5对能见度的影响研究表明 PM2. 5与大气能见度线性相关系数高达0.96。
能见度降低时,PM10和 PM2.5浓度明显增加,且与细颗粒物呈负相关关系,即颗粒物粒径越小对能见度的影响越明显。
Sloane 等提出能见度降低的主要原因是气体污染物和大气颗粒物对光的吸收和散射减弱了光信号,使物体和环境背景之间对比度降低。
不少学者认为硫酸盐颗粒的对光的散射效应最强,但 Appel 等认为,硝酸盐颗粒的对光的散射效应比硫酸盐颗粒更强,也有学者认为,PM2. 5对光的吸收效应几乎全部是由碳黑和含有碳黑的细颗粒造成,其引起的消光效应在某些地方甚至可降低一半以上的能见度。
2、 PM2. 5对人体健康的危害PM2. 5对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是多方面的,目前认为 PM2. 5主要通过引起肺炎症反应以及氧化损伤,引发系统性炎症反应与神经调节改变,从而影响呼吸系统、心血管系统和中枢神经系统等。
流行病学研究表明心律失常、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等都与 PM2. 5暴露有关。
控制途径PM2. 5控制难度大,不但要控制一次粒子,还必须控制形成二次粒子的前体物,而 NOx 、SO2、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 ) 等前体物的控制极具难度。
控制一次粒子:湿式电除尘器、电 - 袋混合式除尘器和凝并器。
湿式电除尘器能够提供比干式电除尘器高出几倍的电晕功率,从而大大提高PM2. 5的捕集效率,且不存在粉尘收集后的再飞扬。
电-袋混合式除尘器实现了电除尘和袋除尘的结合,通过调整各自负荷,还可以适应更广泛性质的尘粒。
凝并是细微颗粒间发生碰撞接触结合成为较大颗粒的过程,凝并技术主要有: 声凝并、电凝并、磁凝并、化学凝并等,电凝并已取得实用成果。
二次粒子控制:重点是控制其前体物: NOx、SO2、VOC。
NOx控制方法主要有三类: 燃料脱氮、改进燃烧方式和生产工艺、烟气脱硝,其中烟气脱硝是现阶段控制NOx最重要的方法,工业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净化效率不高,NH3和燃料气消耗量大。
SO2控制技术主要是烟气脱硫,按工艺特点分为干法、半干法和湿法三大类,其中湿法烟气脱硫技术应用最为成熟,利用石灰或石灰石作为吸收剂,吸收净化烟气中SO2,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再将这一产物氧化成石膏( CaSO4·2H2O) 。
VOC 的控制技术主要是回收技术和销毁技术,回收技术是一种物理方法,该技术通过改变温度、压力或采用选择性催化技术等。
防控对策:( 1) 深入技术研究,加大科技投入。
系统、深入的研究PM2. 5的控制技术。
设立大气PM2. 5污染防治专项资金,以奖促治推进企业污染防治,加大PM2. 5监控网布置密度,加强空气质量监测、监控能力。
地方各级环保部门也要加大PM2. 5污染治理的资金投入。
( 2) 提高环境准入门槛。
实施更为严格的大气污染物排放限值,推行行业准入制度,严把新建项目准入关; 严控机动车尾气超标排放,加强对汽车的年检,加大达限机动车淘汰力度; 严格环境执法监管。
( 3) 强化多污染物协同控制。
采取一次污染和二次污染协同控制战略,坚持SO2、NOx、VOCS、碳黑等的协同控制,加强多污染物和多污染源协同控制的研究,研究二次颗粒物生成和影响机制,解析大气复合污染成因。
( 4) 信息公开制度。
信息公开是对源控制的重要监督手段,必须建立完整的信息公开制度,公开监测点布设、监测结果、达标情况以及对公众健康影响等信息,保证公众参与和监督的效果。
同时应鼓励非政府环保机构自行监测,对超标情况及时反馈。
PM2.5的研究现状及健康效应目前,大多数国家都已制定了可吸入颗粒物的质量标准,美国EPA 于1997 年颁布PM 2.5的空气质量标准规定,其年均值和日均值分别为15 μg/m3和65 μg/m3 ,到2006 年,美国EPA 收紧PM2.5的日平均浓度限值至35 μg/m3。
我国于2012 年颁布新的空气质量标准规定,PM2.5的二级质量标准年均值为35 μg/m3,日均值为75 μg/m3。
物理特征研究用带有XRA 的扫描电镜对几百个颗粒物逐个分析,得出如下结果:根据形态大小的分布和化学性质将粒子分为三类:粒径>3 μm 的粒子通常是海绵状或层状的含碳富硫颗粒;粒径为0.5~3 μm 的颗粒通常是矿物球粒或晶体;粒径<0.5μm 的颗粒大部分是硫酸盐。
大气降尘中颗粒数量占绝对优势的是细粒子,主要分布在0.3~5 μm 区间,20~70 μm 的颗粒数量不到0.05 %。
化学成分分析目前已知的PM2.5的化学成分包括无机成分、有机成分、微量重金属、元素碳等。
研究表明,大气颗粒物的潜在毒性归因于它的可溶组分,特别是Zn 组分,在相同浓度下,Zn 和Cu 比Ni、Fe、Pb、V 更容易引起肺部损伤和发炎。
北京大气细粒子PM2.5的化学组成,表明大气中的含碳粒子是由有机碳(OC)和吸光的元素碳(EC)组成,EC 的化学结构类似于不纯的石墨,主要来自燃烧源的直接排放;OC 则既可能来自直接排放,也可能是大分子量的有机气体在大气中转化而成的二次粒子,OC 是PM2.5 中含量最高的组分;SO42-,NO3-和NH4+是PM2.5中 3 种主要的水溶性离子,其质量浓度与相应的气态前体物SO2、NOx和NH3的质量浓度及其在大气中生成粒子的转化率有关,并受温度和湿度等因素的影响;此外,PM2.5中还有与扬尘有关的地壳元素(Al、Si、Ca、Mg 和Fe 等)。
Lonati 等分析了意大利米兰PM2.5的化学组成,结果表明:主要离子成分为氯化物、硝酸盐、硫酸盐、铵盐,含碳成分也主要是元素碳和有机碳,同样也发现含有地壳元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