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共八个单元)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
教学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2. 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三、教学重点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 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五、教学建议(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等等。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 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建议用3课时教学。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教材分析一、教学目标1.学生能借助操作、画图等方式,理解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理,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基本方法,能熟练、准确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通过数学学习,使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交流,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新人教版数学一年级下册全册各单元教材解读精品课件PPT可修改全文
4 教材例题解析
问题情境列出算式 动手操作 呈现算法
突出常用的计算方法。在例2中呈现了计算20以 内的退位减法常用的“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 不再呈现例1中的提问:“你是怎样计算的?” 这个问题,表明在允许学生算法多样化的基础上, 应重点引导学生掌握上述两种常用的计算方法。
第1题,让学生进一步感受“面在体上”,体会 到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还可以激发学生 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在生活中观察和探究数 学现象的意识和能力。
例2是一个拼组图形的活动。通过用学过的、同 样的平面图形拼成学过的或没有学过的其他平面 图形,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初步 感受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并为以后的学习积累 一些感性经验。教材呈现了用等边三角形、一般 三角形、宽为长的一半的长方形拼组的例子。
4 教材例题解析
教材用游园会的情境图, 生动地展示了学生参加各 项游园活动的情境。
从内容角度来说,主题图 是对本单元所教学内容的 整体概括,包括十几减9, 十几减8、7、6,十几减5、 4、3、2和解决问题的内 容。其中,踢足球的情境 是学习例5(求另一个加数, 有多余条件)的素材;套 圈儿的情境是学习例6 (“比多比少”问 题)的素材。
2 课标解读及核心素养
课标解读
一、通过创设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进一步体会整数减法的意 义,感受数学价值
1.通过解决“卖气球”“买风车”“踢足球”等实际问题,让 学生进一步体会整数减法的意义,感受数学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 的乐趣。
2.让学生通过摆一摆、圈一圈、画一画等操作活动,进一步体 会整数减法的意义。
本主单元要的是主要用内容“是2在0复以习内已学的过退四则位运算减的法知识”的和基础以上前,对学加过、减的、乘加、法除四解则决运算简进单行概的括。 在中实学括生号际已,问经使掌四题握则的混。整合2数运0四算以则方内混面合的的运知退算识的趋位基于础完减上整法,。对本对四单进则元混包一合括步运三算部学顺分习序内进容多行,归即位纳:数总四结则计。运算这算里的和第意其一义次,他出每现种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下册数学第一至三单元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位置单元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单元教材分析:“位置”的教学内容具有丰富性、开放性和鲜明的时代特点,它是人们更好地认识和描述生活空间,并进行交流的重要工具。
儿童在生活中对上、下、前、后、左、右已有初步认识,在此基础上再学习从两个维度来确定物体的位置,如某个同学在第几组第几个的情况,使学生能采用适当的方式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设计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经验和兴趣特点,依照儿童空间方位的认知顺序进行编排。
也就是从学生最熟悉的生活场景,如汽车站牌、左右手的作用教室的座位等引入教学,在各种操作、探索的活动中,观察、感知、猜测、感觉“上、下、前、后、左、右”的含义及其相对性。
在亲身经历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变换的过程之后,引导学生把空间方位的知识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探索数学的兴趣,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方位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1.通过直观演示和动手操作,使学生认识“上”、“下”、“前”、“后”、“左”、“右”的基本含义,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
2.使学生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3.使学生能够在具体情景中,根据行、列确定物体的位置。
单元教学重、难点:初步感受它们的相对性并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第一课时上、下教学内容:上下(位置)教学目标:1.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2.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表达3.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4.初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教学重点: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和顺序,并能用自己的语文试表述教学难点:让学生体验上下位置的相对性。
教学准备:挂图、学生准备水彩笔、图画纸。
教学过程:一、情境引入1.看看我们的教室,你发现了什么?2.再看,你的上面有什么?3.想像:如果再往上看,再往上,穿透屋顶,穿透这栋楼房,你的上面还会有什么?再看,你的下面是什么?4.继续往下想,你的下面还会有什么呢?(从生活经验出发,初步体会上下的含义,培养想象能力。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一、教材整体结构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整体结构清晰,遵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原则。
教材内容包括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概率与统计等方面,旨在培养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教学目标与重点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培养其数学思维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数学交流能力。
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数的概念、掌握基本的运算和几何形状的认识。
三、教学内容与编排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包括:数的认识、加减法、长度单位、图形和几何等。
教学内容的编排注重逻辑性和系统性,同时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便于学生理解和掌握。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本册教材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实物操作、图示讲解和游戏互动等。
通过多种教学方法的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材还配有丰富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方便教师进行教学。
五、评价与反馈本册教材的评价方式主要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和测验等。
通过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师提供反馈信息,以便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同时,教材还设有“复习”单元,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师用书与资源本册教材配备了教师用书,包括教学建议、课程计划和答案等内容,方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
同时,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教具和多媒体资源,为教师提供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七、实践活动与拓展本册教材注重实践活动与拓展,设计了多种形式的数学活动,如数学游戏、数学竞赛等。
通过参与实践活动,学生可以锻炼自己的数学应用能力,拓展数学知识面。
同时,实践活动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创新精神。
八、学科融合与德育渗透本册教材在编排上注重学科融合与德育渗透。
通过数学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结合数学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提高其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此外,教材还通过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素材,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
九、课时安排与进度本册教材的课时安排与进度需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分析数学是一门既有理论性又有实际应用的学科,是建立在逻辑思维和数学概念基础上的一种思维方式。
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初步了解数学的世界,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对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进行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数字第一单元的核心目标是让学生通过对数字的认识,掌握基本的数学概念和计算方法。
这个单元共分为三个部分,分别是数的认识、数的比较和数的组成。
在数的认识部分,学生通过学习一些有趣的内容认识了数字0-9,掌握并了解了数字的大小概念。
在数的比较部分,学生学会了用大小关系符号来表示数字的大小,如“大于、小于、等于”等;在数的组成部分,学生学会了用数字排列表达不同的数字,并掌握了“十内加减一位数”的计算方法。
总的来说,第一单元为学生打下了扎实的数字基础。
第二单元:认识几何图形第二单元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学会认识基本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从而了解各种图形之间的特征和关系。
这个单元分2个部分,分别是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
在平面图形中,通过图形识别进行认识,通过图形边边角角的名称进行掌握;在立体图形中,学生通过物体识别进行理解,从中掌握了几何图形的立体特征,并将其和平面图形进行对比,区分出了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
第二单元的学习不仅是在几何学的基础上,更是锻炼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第三单元:数字0、1、2、3、4的认识和掌握第三单元的目的是使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数字0至4,掌握其能量,精确掌握计数的技能。
本单元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数字1至4的认识,学生通过图形识别来认识和掌握,第二部分是数字0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游戏、操作等方式来发现数字0的特点,掌握数字0的特点和计数方法。
第三单元的学习让学生更加熟练地掌握基本计数技能,为进一步的加减运算打下了基础。
第四单元:简单加法第四单元的重点是学习简单的加法运算,包括十以内加数的概念和规律。
本单元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十以内加数的认识,学生通过图形和实物的方式来认识和掌握十以内加数的概念和规律。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1-8单元
最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全册单元教材分析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材分析本章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教学目标1.能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圆这些平面图形。
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2.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4.初步感受到数学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课时分配认识图形(二)·····································3课时教学建议1.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意识和能力。
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的物体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的形状相同等。
2.要给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机会和时间,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又可以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3.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要鼓励学生积极探索。
教学中老师要经常为学生创造“最佳发展区”,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主动探索和发现新知识。
老师要注意保护和鼓励学生的创新意识。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二是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分析分析人:XXX一、本册教学内容简述本次教材分析的文本内容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的教材。
这一册教材共有8个教学单元,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图形(二)、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减法(一)、找规律和总复等。
其中20以内的退位减法、100以内数的认识和100以内数的加减法(一)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
二、本册教材内容设计的特点1、本册教材特别关注学生的认知规律比如教材的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在上学期,学生已经研究了认识图形(一)即立体图形,并知道对图形的认识应从形状和特征上进行区分和辨别,进而在平面图形的研究上和立体图形的研究方法上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帮助建立认知。
2、本册教材在细节上进行了加工与完善本册每个单元的主题图与例题进行了衔接与整合,比如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主题图上每个场景的内容都与各个例题相挂钩,循序渐进,逐步组合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
同时,在例题的呈现上,先是十几减9,然后是十几减8、7、6,再是十几减5、4、3、2,一步一步让学生自己进行问题的解决,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这样的编排更加符合学生的研究惯和接受水平。
3、本册教材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衔接,加强了研究的准备性这个特点体现在了练题的选题上,既有对前面知识的巩固又有对后面知识的铺垫。
比如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
练七中的第四题,第一小问既考查了例题1数据的整理,也考查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但第二小问则是对例题2知识的抛出,如何把那么多的图形归为两类呢?以怎样的标准进行划分?在这里可以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对分类标准进一步建立表象和认知,为例题2的研究加强准备。
三、本册教材教学目标1、常识与技能目标(1)通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形的特征,并对这些图形有直观的熟悉与了解;(2)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并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3)能按照某一给定的标准或选择某个标准对物体进行分类,同时也能灵活的运用不同的标准对物体进行不同的分类;(4)使学生能够正确地数出10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知道这些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按次,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知道数位表上的个位、十位和百位,能够正确又熟练地读、写100以内的数;(5)结合数的认识,使学生会计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6)结合具体事物,使学生感受100以内数的意义,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7)使学生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全册
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整册教材分析一、关于教学内容的调整1. 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单独设立单元,安排在本册教学。
原教材将20以内进位加法和20以内退位减法穿插安排在一个单元,放在一年级(上册)进行教学。
现在,教材将这两方面内容分开编排,20以内进位加法在上册教学,20以内退位减法在下册教学。
这样,学生可以在较熟练地掌握20以内进位加法的基础上,再来学习20以内退位减法,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便于学生接受。
2. 原教材中“认识乘法”和“乘法口诀”(即2~6的乘法口诀)两个单元移到二年级(上册),而将原二年级(上册)中的“加和减”(即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单元移至本册进行教学。
原先考虑把乘法的一部分内容安排在一年级(下册),把加、减法的笔算教学安排在二年级(上册),是想使每一册的学习内容丰富一些,学生的学习情绪也可以得到调节。
但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发现,对一年级的小学生来说,想要建立初步的乘法概念异常困难,学生学得不轻松,教师教得也很累,经常要花去较多的机动时间才能勉强完成教学任务。
所以,在这次修订时作出了上述的调整。
这样,整册教材的单元依次是:减法,认识图形,认数,加法和减法(一),认识人民币,加法和减法(二),统计,期末复习。
二、关于教材结构的编排1. 增加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教学时间。
原教材20以内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教学时间总共安排了14课时。
而修改后的教材,上册20以内进位加法安排了10课时,本册20以内退位减法也安排了10课时,和原来相比各增加了3课时。
这就保证了学生能有比较充裕的时间,把这部分重要的基础知识学扎实。
2. 加强了对100以内数概念的教学。
在教学数整十数的例题中,教材把铅笔换成了小棒,以便于学生进行操作,并且最后突出了把10捆小棒捆成一大捆,强调“10个十是一百”,使学生初步感知到“百”和“一”“十”一样,都是计数单位。
在教学数的组成例题中,把原来的“你能数出二十三根小棒吗?”改成“摆二十三根小棒,怎样摆看得清楚?”引导学生通过操作,直观认识23是由2个十和3个一组成,加强了对两位数的理解。
人教版数学1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一年级下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一年级下册教材说明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小学数学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研制出版的《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以下简称实验教材)经修订后形成的一套新教材。
实验教材以《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标准(实验稿)》)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以往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编写的。
实验教材从2001年秋季开始使用,经过国家级实验区和省级实验区实验使用证明,这是一套我国城乡广大地区普遍适用的小学数学教材。
从2011年7月开始,实验教材的编写者根据新颁布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对实验教材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修订,形成了《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一~六年级)》,并已于2012年秋季开始陆续替换实验教材。
下面就一年级下册教材中几个主要问题作一简要说明,以供教师参考。
本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认识平面图形,20以内的退位减法,分类与整理,100以内数的认识,认识人民币,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口算),找规律,用数学解决问题,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数感。
100以内的加、减法,分为口算和笔算两部分。
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
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又是进一步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
同时,教材结合计算教学,安排了应用所学计算知识解决问题的内容,让学生了解所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学习解决现实生活中相关的计算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
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解读1. 教材简介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是根据我国教育部门的相关要求和标准编写的,适用于一年级学生。
本教材以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目标,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注重知识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教材结构人教版小学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材共分为10个单元,具体包括:1. Unit 1:认识数字0~1002. Unit 2:20以内的加减法3. Unit 3:认识人民币4. Unit 4:认识时间5. Unit 5:几何图形6. Unit 6:100以内的加减法7. Unit 7:简单的测量8. Unit 8:有趣的排列组合9. Unit 9:数据处理与分析10. Unit 10:综合应用每个单元都包含若干课时,每课时设有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课堂活动、课后练习等环节。
3. 教材特点1. 贴近生活:教材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如购物、时间、测量等,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受到数学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2. 循序渐进:教材从简单到复杂、从具体到抽象的顺序组织内容,有利于学生逐步建立数学概念。
3. 培养能力:教材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
4. 启发式教学:教材通过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评价体系完善:教材配备丰富的课后练习,有助于巩固所学知识,并通过自我评价、同伴评价等方式,激励学生不断提高。
4. 教学建议1. 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给予个性化的指导。
2. 创设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游戏、故事、操作活动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引发学生积极参与。
3. 强化学生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学概念,建立数学模型。
4. 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操作、猜想、验证等方法,自主探究数学问题。
一年级数学 下第一二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教材分析课标内容《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学段目标”的第一学段中提出“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过程,了解一些简单的几何体和常见的平面图形。
”《课程标准(2011年版)》在“课程内容”中提出“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课标解读人们认识事物一般是从粗略的整体感知开始,然后对物体进行细致观察和局部研究。
现实生活中常见的物体一般以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等直观形象出现,难以找到与平面图形相似的物体的某一部分,基于儿童这样的认知规律和生活经验,教材安排一年级上册认识立体图形及立体图形的拼组,一年级下册认识平面图形和平面图形的拼组,这样分散了教学的难点,体现了小学生数学学习循序渐进的原则。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教师应重视实物或模型在教学中的“奠基”作用,让学生经历图形的抽象、归类、拼摆等学生感兴趣的数学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及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让学生经历从实际物体中抽象出简单平面图形的过程,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一)让学生经历多种操作活动,初步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1.课前要准备充足的感知材料。
如日常生活中常用的物品----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直三棱柱等。
2.通过对实物、模型等材料的观察,让学生体会“面在体上”,初步感受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描、印、拓、画等方式得到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平面图形,直观感受平面图形的特征。
总之,学生操作感知活动越充分,学生从实物模型中“提取”图形表象的通道就越顺畅,对图形的认识就越清晰。
(二)让学生经历图形的比较、分类,凸显所学平面图形的本质特征。
通过列表的方式,让学生把多角度、多方位描画出的平面图形进行归类。
在正方形、圆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相同;在长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中的表格中,所画的图形大小不同、形状也不相同,但都是一类图形,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表象支撑。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分析一年级下册
本册教材中能力培养的因素和渗透的思想 方法
本册教材中把能力培养和思想方法的渗透贯穿于各单元教学的 始终。具体表现在: (1)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关系,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 (2)通过数与计算的学习,初步建立数感;经历从生活实际 中抽象出数学问题的过程,理解加减法含义,初步体验数学符 号的意义。 (3)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意识和能力。 (4)通过“用数学”的教学,使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习用数学解决问题形成初步的应用数学的意识。 (5)渗透了集合、类比、归纳、概括、函数等思想方法。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需要退 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用“20 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即“用数学”。 口算20以内退位减法对进一步学习多位数计算和其他 数学知识,与20以内的进位加法同等重要,都是最基 础的知识。
教学目标
根据《数学课程标准》及以上分析,可以确定本册 的教学目标:
1.能够熟练地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 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 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十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 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会用上、下、左、右、前、后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 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初步感知所学的图形 之间的关系。 4.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 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 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一年级数学下册单元教材分析
认识图形(二)一、单元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知道它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向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在折图形、剪图形、拼图形等活动中,体会图形的变换,发展对图形的空间想象能力,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增强与同学交往、合作的意识4、通过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感受图形的美。
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二、单元重、难点:1、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从物体中分离出面,再从表面抽象出平面图形,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2、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进一步巩固对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及平行四边形的知识。
3、丰富直观体验,发展空间观念。
让学生动手在钉子板上围、用小棒拼平行四边形。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 3课时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单元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地口算 20 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单元重、难点:1、理解算理,掌握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三、单元课时安排:约 13课时例1……………………………………………………………2课时左右例2……………………………………………………………1课时左石例3……………………………………………………………2课时左石例4……………………………………………………………2课时左石例5……………………………………………………………1课时左右例6……………………………………………………………2课时左石整理和复习……………………………………………………3课时左右分类与整理三、单元教学目标:1、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学会分类的方法,学会分同一类物品,并按照多种标准分类,感知分类的意义。
新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1单元认识图形(二)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内容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第二部分是用相同的平面图形进行简单的拼组;第三部分是解决用七巧板拼组指定的图形的问题。
本单元是在学生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先通过直观地感受,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使学生整体感知这五种图形的形状,再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这些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之间的关系。
教材安排了一些生动有趣的操作活动,旨在让学生在活动中掌握知识,同时积累关于图形认识的基本活动经验,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促进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进一步认识,探索几何图形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也为后面进一步研究正方形、长方形等图形的周长、面积做了准备。
可以说,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起始。
教学导航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观察,能直观地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并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观察、操作,能直观地感受这些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七巧板拼组图形,能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1.经历由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认识平面图形的过程,体会平面图形的形状与特征。
2.通过动手操作与实践,让学生亲身体验和体会平面图形的产生和变换,并感知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小组交流合作、问题探究的方式,体验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设置情境教学,激发对数学的好奇心,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
2.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应用数学的良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并能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
人教版一年级下数学 教材分析1单元
除了认数和计算以外,教材还安排了常见平面几何图形的 直观认识、认识人民币、分类与整理以及找规律等。
“分类与整理”将分类与统计结合起来教学,体现了“分 类”与统计的关系,强调在分类的基础上整理数据,突出分类 是整理数据和描述数据的基础。
感谢您的聆听!
一年级下册数学
教材分析
目录
01 教学内容
02 教学目标
03 教材设计
04 教学建议
1、教学内容
这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 100以内数的认识,20以内的 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在学生掌握了20以内各数 的基础上,这册教材把认数的范围扩大到100,使学生初步理解 数位的概念,学会100以内数的读法和写法,弄清100以内数的组 成和大小,会用这些数来表达算和笔算两部分。这册教材出现的是口算 部分,即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口算。这些口算是进一步 学习计算的基础,因此,应该让学生比较熟练地掌握。
“找规律”引导学生探索一些图形或数字的简单排列规律, 初步培养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和发现、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根据本册教材的内容特点,教材的“综合与实践”主题活动 “摆一摆,想一想”,加强了对探索方法的引导,渗透数学思 想方法。
2、教学目标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地数 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组成的,掌握100 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 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的加法和整 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平行四边形; (4)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感受分类与数据整理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的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 10角,1角= 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的过程,初步学习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体验数 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字排列中的简单规律,有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初步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在综合与实践活动中,体会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 初步感受数学思想方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ppt详解
3 图形的拼组
找规律 8
4 100以内数的认识
摆一摆,想一想
5 认识人民币
第十五页,共81页。
统计 9 总复习 10
第十六页,共81页。
第一单元 位置
教学内容:
教材1~9页
课时安排: 4课时
知识结构图:
位置
上下(通过长江 大桥图认识“上、 下”方位)完成 (做一做)中的 题。
前后(通 过排队上车 图说明前后 位置关系) 习题
(1)选取、提供每次活动的素材。如,数数活动中的花
第三十二页,共81页。
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
能够辨认和区分所学的平面图形(长方形、 正方形、三角形、圆)和立体图形(长方体、 正方体、球、圆柱)知道正方形的四条边都相 等,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三角形由三条边组成 等。
第三十三页,共81页。
第三十四页,共81页。
第四单元 100以内数的认识
统整理和全单元的全面复习。
课时安排: 12课时
知识结构图:
20以内的退
位减法
口算
第二十二页,共81页。
例3
“十几减9”例1 “十几减几”例2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 够比较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的问 题。
第二十三页,共81页。
1、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一是十几减几 需要退位的减法,简称“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 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 简单的实际问题,即“用数学”。
教学内容:
是100以内数的认识。它包括:
数数、数的组成、数位的含义、数 的顺序和大小比较、整十数加一位 数和相应的减法。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
一年级数学下册各单元教材分析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本单元(课本第2页)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旧教材是先认识平面图形,再学习立体图形,而新教材将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分开认识,先认识立体图形,再充分利用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关系。
从描出简单的立体图形的面入手,引入平面图形,既参透了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关系,又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利用旧知识去探索新知。
尤其是课本第4页例3:“七巧板”这一教材的引入,由于其千变万化而易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同时又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融入数学学习中。
(七巧板在国外称为“唐图”,意思是中国图。
不是唐代发明的图)其历史渊源,我们可以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在上课时,给我们的孩子说说。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主题图,与例题进行整合:买气球是十几减9的素材买风车是十几减8的素材学生赏鱼是十几减7、6的素材本单元的计算分3个部分进行:(P10页)例1 ①十几减9(P13页)例2 ②十几减8、7、6(P17页)例3 ③十几减5、4、3、2例如课本P10页例:15-9有很多种计算方法①10-9+5=6②15-5-4=6也可以用想加算减的方法:③因为:9+6=15 所以:15-9=6不同学生对不同算法的选择会不完全相同,关键是帮助学生养成灵巧计算的意识,提高学生的运算能力。
在训练时,应选数目较大和常出错的题目,如:17-8 14-6 等等……而且计算还应该变换练习的形式,比如:找朋友、开火车、接力赛、对口令、送信等多种多样。
还要进行“听算练习”使学生不仅能视算,也能很熟练地心算。
第三单元:分类与整理课本P27页例1 主要是让学习理解分类的含义,掌握分类的计数方法。
最后让学生自选标准分类计数,渗透不同标准下分类结果的多样性。
课本28页例2 从做游戏分组的问题出发,则主要是让学生自主分类,并用简单的统计表呈现分类计数的结果,这种能力对学生来说是非常之重要的,这是一切统计的起点。
同时,也将统计工作中最基础的最重要的一环——收集整理数据,简单地渗透给学生。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认识图形教材分析一、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学生正式学习平面图形的开始。
教学的内容包含三个方面:一是在由立体图形描画出平面图形并分类的活动中,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 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三、教学重点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 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四、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并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五、教学建议
(1)注意培养学生观察的意识和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观察身边物
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等等。
(2)要给学生提供充分的动手操作的机会。
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另一方面可以使学生形成初步的动手操作能力。
例如,可以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 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4)建议用3课时教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内容及简析
认识图形(二),这部分内容是在上学期“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学生已经能够区分常见的立体图形了,这里主要是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圆的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
本单元教学的关键是让学生通过摆、拼、剪等活动体会图形特征,感知图形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
本单元内容包括:一是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二是通过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三是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2、通过拼、摆、画折等活动,使学生直观感受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3、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受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4、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感受图形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并学会教学的角度去观察周围的世界。
三、单元教学重点:
让学生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的特征,通过折一折、摆一摆、剪一剪、拼一拼,辨别和区分这些图形。
四、单元教学重难点
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分这些图形。
通过观察和实际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初步的想象能力和创新能力。
五、单元教学措施
1、让学生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物体表面的形状相同。
2、让学生通过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等活动,充分感知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
充分给学生机会,让他们通过拼、剪等操作活动,在活动中体会平面图形的一些特征。
3.让学生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关系。
培养学生的数学交流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六、教具准备:课件、图形卡纸、实物等。
七、课时安排:约3课时。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二)
【教材】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一年级下册第2-7页。
【内容分析】本单元是在学习了一年级上册认识四种简单几何体的基础上,来认识一些平面图形的。
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
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等平面图形。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接触。
但学生对这5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已经平
面图形也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
【学习目标】1. 是学生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能够辨认和区别这些图形,通过将图形送回家以及画各
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 培养学生的初步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应用意识。
3. 初步认识几何知识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创
造性,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欲望。
【重点难点】重点: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等平面图形,建立空间概念。
难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的辨别。
第一课时认识平面图形
【设计者】
【教材】一年级下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2年版),第2页
【课程标准】1.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内容分析】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的人生,是建立在初步认识立体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进一步认识这些图形及特征
的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在一年级上册已经认识并了解了立体图形,并且在现实生活中有所接触。
但学生对这5种平面图形的具体特征、本质所在已经平
面图形也立体图形的关系还不明确。
【学习目标】
1.通过拼、摆、画各种图形,使学生直观感受各种图形的特征。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用数学交流的能力。
3.能辨认各种图形,并能把这些图形分类。
【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难点: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实物与图形。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价。
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
生进行点拨。
3、结果性评价(小结性评价)。
第二课时拼一拼
【设计者】
【教材】一年级下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2年版),第3页。
【课程标准】1.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内容分析】通过拼图,学生进一步认识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圆和平行四边形这五种基本平面图形,并能对简单的图形进行拼补,发展学生
的空间观念和创新意识。
【学情分析】通过之前一课,学生已经了解了五种基本图形,在这个基础上学生动手拼一拼,但是程度不一。
针对学生认知水平的不同,在教学设
计中应照顾到学生的认知水平。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并能用自己
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2.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感知所学图形之间的关系。
3.通过学生大量拼摆图形,发现图形可由简单到复杂的变化及联系,
感受图形美。
4.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
识。
【学习重点难点】
体会所学平面图形的特征,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边的特征。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
价。
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
生进行点拨。
3、结果性评价(小结性评价)。
第三课时
【设计者】
【教材】一年级下数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2年版),第4页
【课程标准】1. 能辨认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圆等简单图形;
2. 通过观察、操作,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
3. 会用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或圆拼图。
【内容分析】用七巧板拼图是一节可视性很强的课,主要是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来体会平面图形的特征。
本节学习的内容是利用拼七巧板使学生进
一步巩固所需的知识,这些有助于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体会图形
之间的关系。
【学情分析】小学生常常需要从形状上去认识周围事物。
七巧板空间、图形的变化,又将引出无数个奇妙的图案,这对处于好奇心年龄阶段的儿童
来说,是激励他们主动探索、审视生活、认识世界的重要载体。
【学习目标】
1、学生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形状以及特征。
2、通过学生动手拼一拼、摆一摆七巧板,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
征,能辨认和区别这两种物体。
3、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学习重点难点】
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形状以及特征
【评价设计】
1、交流式评价:通过师生、生生对话交流,在交流中对学生进行评
价。
2、表现性评价:通过小组讨论表现、学生回答问题情况,适当对学
生进行点拨。
3、结果性评价(小结性评价)。
一、复习回顾
1、长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长方形让学生说长方形的特点。
结论长方形有四条边是长长的。
2、正方形的特点。
出示一个正方形让学生说正方形的特点。
结论正方形有四条边是方方的、正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