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教科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1.1.我看到了什么》精品教案(1)

合集下载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word教案(2)

教科小学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word教案(2)

“我看到了什么”教课方案
教课目标
1.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做好简单记录 .
2.培育学生的环保意识 .
教课要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
教课难点
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
教课准备
白纸、放大镜等 .
课时安排
1课时 .
教课活动过程
一、复习引入:上节课我们在操场上的大树下观察到好多东西,这节课我们将特地去观察大树,我们会发现大树更多的奥密 .
提示学生使用多种方法记录大树,重提拓印法.
能否自己定一份较好的计划,能否按计划进行观察.
二、研究计划:
你打算按如何的序次观察大树?请在记录本上记录好.
你打算观察大树的哪些方面?请记录好.
你打算借助什么工具观察?请记录好.
你打算如何记录你的大树?
小组谈论记录方法 .
提示学生按必定序次观察、提示学生借助工具观察.
能否自己拓印一张树皮、能否聆听同学的建议、能否用自己的方法描述大树、能否勇敢发布自己的建议 .
《我的大树》观察记录表
我的观察序次
我想观察的内容
我借助的观察工具







三、研究过程:
去到大树前,以小组为单位,按自己的序次和观察内容观察并记录大树.
四、交流谈论:
小组内交流,综合小组建议
班内交流
猜猜我观察的是哪课大树?
五、评出最正确记录员 .。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行观看,研究大树,鼓舞学生靠近自然,关注自然,并体验情感。

组织学生经历从“看”到“观看”的过程,并对大树作简单的描述。

通过观看、描述猎取有关大树的信息。

教学预备:教师选择一棵大树,供学生观看。

(校园内)。

观看记录纸。

一些工具(绳子、尺、放大镜等)。

课前预备好有关安全方面的注意事项。

教学过程;1.引入。

你喜爱什么植物?你对树进行研究过吗?从书上的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你有没有到一棵大树前观看过?想去观看吗?小组讨论心目中有关树的信息,并记录在纸上。

学生讨论(四人一组)自己心目中的树。

把讨论的信息写于纸上。

2.如何样观看一棵大树。

假如你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想观看什么?学生讨论。

如何样才能观看到更多的内容?学生讨论。

老师讲述观看要有序、有打算,并把观看得来的信息记录在纸上,以供以后研究用。

3.带动学生到大树前,开始活动。

有组织的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学生依照自己想好的观看顺序、观看方法观看大树。

4.要学生把观看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5.让学生通过讨论后,明白看与观看的不同。

学生回教室,汇报交流。

对比两张记录纸,讨论往常看到的内容和现在观看到内容有什么不同?什么缘故我再去看会明白的更多?当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明白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如此的目的再去“看”的时候,我们的科学观看活动就开始了。

6.后续研究。

在你家邻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看内容,进行观看。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环境,培养观察力和想象力。

1.2 教学内容:讲解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进行简单的观察练习。

1.3 教学步骤:1.3.1 教师出示一个物品,让学生闭上眼睛,描述他们看到的物品。

1.3.2 教师解释视觉感知的基本原理,如光线、眼睛、图像传递等。

1.3.3 学生进行观察练习,观察教室内的物品并描述。

第二章:观察形状2.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形状。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2.2 教学内容:讲解不同形状的定义和特征。

进行形状观察和描述练习。

2.3 教学步骤:2.3.1 教师展示不同形状的物品,如方形、圆形、三角形等。

2.3.2 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物品的形状。

2.3.3 学生进行形状分类练习,将相同形状的物品放在一起。

第三章:观察颜色3.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识别和描述不同颜色。

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3.2 教学内容:讲解颜色的基本知识,如颜色三原色、颜色混合等。

进行颜色观察和描述练习。

3.3 教学步骤:3.3.1 教师展示不同颜色的物品,如红色、蓝色、绿色等。

3.3.2 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物品的颜色。

3.3.3 学生进行颜色分类练习,将相同颜色的物品放在一起。

第四章:观察动植物4.1 教学目标:让学生能够观察和描述动植物的特点。

培养学生对自然环境的兴趣和保护意识。

4.2 教学内容:讲解动植物的基本特点和分类。

进行动植物观察和描述练习。

4.3 教学步骤:4.3.1 教师展示动植物的图片或实物,如花朵、小鸟等。

4.3.2 学生观察并尝试描述动植物的特点。

4.3.3 学生进行动植物分类练习,将相同种类的动植物放在一起。

5.1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索和观察周围环境。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观察技巧和知识。

进行拓展观察练习。

5.3 教学步骤:5.3.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观察技巧和知识。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参考教案1一. 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么》是教科版科学三上的一篇课文,通过描述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观察和体验,引导他们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的现象。

课文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易懂,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对周围世界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一些科学现象的解释还不够清晰,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巩固和提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培养对周围世界的热爱和好奇心,乐于探究和发现。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描述,认识和理解周围世界的现象。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的方法,观察、描述和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现象。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3.实践教学法:引导学生进行课堂实验和观察,亲身参与和实践。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课文内容和相关图片。

2.实验材料:准备相关的实验材料,如显微镜、植物标本等。

3.教学卡片:制作相关的教学卡片,用于课堂互动和游戏。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彩虹、日出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然后引入本课的主题《我看到了什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然后利用PPT展示课文中的图片,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课堂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体验。

可以采用小组讨论、角色扮演等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4.巩固(5分钟)教师发放教学卡片,让学生进行小组内的互动游戏,巩固所学内容。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1.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一. 教材分析《我看到了什么》是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他们对光的现象有一定的认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解和深入的探究。

此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也需要进一步培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交流和合作的能力。

3.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和应用。

2.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通过观察光的现象,感知光的传播和反射。

2.实验法:让学生通过动手实验,进一步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3.交流讨论法: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享观察和实验的结果,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如光源、镜子等)。

2.学具:学生实验手册、记录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些光的现象,如太阳光、灯光、反射等,引导学生思考:我们能看到这些现象,是因为有什么存在?让学生认识到光的存在,激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和演示,向学生介绍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讲解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光的传播路径和反射角度,让学生初步理解光的传播和反射原理。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帮助学生掌握实验方法。

4.巩固(5分钟)学生填写实验记录表,总结实验结果。

教师选取部分学生的实验报告,进行点评和讲解,巩固学生对光的传播和反射现象的理解。

5.拓展(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光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引导学生思考光在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一.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观察活动,体验看、听、摸、闻等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2、通过观察活动使学生感悟到自然界的美妙、研究自然的乐趣,从而热爱自然,热爱科学研究活动。

3、在学习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交流、合作对学习的作用。

4、使学生领悟到大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生命体。

重点难点:开展科学观察活动,体会到科学观察可以了解更多的事情。

教学过程:一、引入1、谈话引入。

师:今天我们给大家上一门新的学科《科学》。

同学们一定会问,《科学》是学什么呢?它有哪些内容呢?我告诉你们,科学课有很多生动有趣的内容,比如,火山、地震、宇宙、天气、植物、动物、人体、电、光等。

现在我先把《科学》第一册的内容用小图标来表示,你们猜猜这些小图标分别表示什么内容。

同学们一定要问,这些内容怎么学呢?我告诉你们,每个单元都有许多有趣的活动组成。

我们学科学就是要亲自参加、经历这些活动。

比如观察蚂蚁的身体,测测蝗虫跳多高,看看蜗牛是怎样爬的。

通过这些活动长知识、长才干、长智慧。

你们愿意吗?2、引入新课师∶今天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

这里有一幅图,仔细看看图上有什么,然后告诉大家我在图上看到了什么,是什么样的?二、看图片上的树1、出示一张树的图片估计。

请你先看1分钟,估计你能发现多少点情况?还有更多的吗?2、组织学生交流、倾听。

请几位同学上台来说看到了什么,其他同学听听他们能一口气说多少点情况。

注意:做到不重复的补充介绍。

3、再次估计。

你们再估计一下,看这幅图你最多能一口气说出多少点情况?三、回忆在树前曾看到过什么。

1、过渡:难道一颗大树真的就只有这么多点情况吗?(曾在树前看到过其他情况)2、回忆:回忆在一颗真正的大树前。

曾经看到过什么?数数能说出几点。

比看图的发现是多还是少?3、小组内交流:小组内说说你自己曾经在大树看到过的情况是否比看图的多?4、全班讨论:为什么在真正的大树前看到的情况比看这张图片的发现多得多?四、引导学生从看树到观察一颗树。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1《我看到了什么》

教科版科学三年级上册 1.1《我看到了什么》

课题:1、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知识掌握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科学探究能力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手段】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策略】小孩子对周围的世界总是感到新鲜有趣,总是爱寻根问底,这种好奇心产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十分可贵,因为任何有效的学习都是在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条件下发生的,只有当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其主体性才能得到充分发挥。

因此,我努力提供尽可能多的观察实践机会,并在实践活动中获得能力和体验。

【教学资源】校园内的各种树木,课本的插图。

【教学活动】一、引言1、师:朋友们好!生:老师好!生:科学老师你为什么不说:同学们好呀?师:以后我就是跟你们一起研究科学的伙伴,和大家一起研究科学、学习科学。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教师的亲切的引入,渗透了科学是我们大家一起合作才能学习、才能研究的意识。

让学生有与他人合作的愿望和意识。

2、师: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教学评价】学生的学习活动要贴近自己的生活实际。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师:请大家看课本第2页的片,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学生回答预设:树叶很绿,树冠很大,树干很粗等。

)【教学评价】学生通过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为后面的教学做好铺垫。

三年级科学上册《1-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三年级科学上册《1-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教案课题1-1. 我看到了什么编号授课时间8月25日课时安排 1 第1节教材分析本课由五部分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大树照片;交流看到过的大树内容;讨论什么是真正的观察;制定观察大树计划;按计划观察大树。

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目标: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科学方法:观察(看、闻、摸、听)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资源准备多媒体课件、皮尺、放大镜、观察记录。

教学过程(主要教学环节、教法、学法)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小学科学《我看到了什么》优秀教案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眼睛的作用,认识到视觉的重要性。

1.2 教学内容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环境,发现生活中的科学现象。

1.3 教学过程(1)课堂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眼睛的作用,如:“你们知道眼睛是什么吗?眼睛有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眼睛是感官器官,可以帮助我们看世界,了解周围的环境。

(3)教师总结:眼睛是我们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让我们感受到世界的美好。

第二章:探索眼睛的奥秘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眼睛的构造,认识各种眼部器官。

2.2 教学内容介绍眼球的结构,包括角膜、瞳孔、晶状体、视网膜等。

2.3 教学过程(1)教师讲解:通过图片和模型展示眼球的各个部分,讲解各部分的功能。

(2)学生观察:学生观察模型,了解眼球的构造。

(3)互动提问: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第三章:视觉现象的解释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学会解释一些视觉现象。

3.2 教学内容讲解视觉的形成过程,包括光线经过眼球各部分的作用,最终形成图像。

3.3 教学过程(1)教师讲解:通过动画演示视觉的形成过程。

(2)学生观察:学生观察动画,理解视觉的形成。

(3)实例分析:教师举例说明一些视觉现象,如远近、大小、颜色等,学生学会解释这些现象。

第四章:保护眼睛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眼睛的健康重要性,学会保护眼睛的方法。

4.2 教学内容讲解眼睛健康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保护眼睛。

4.3 教学过程(1)教师讲解:通过实例说明眼睛健康的重要性。

(2)学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如何保护眼睛,如保持正确的读写姿势、避免长时间看电子屏幕等。

第五章:课堂小结5.1 教学目标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加深对眼睛的认识。

5.2 教学内容回顾本节课所学知识点,总结眼睛的作用、结构、视觉现象以及保护眼睛的方法。

5.3 教学过程(1)教师提问: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教科版

三年级科学上册 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教科版

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1.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无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2.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桐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现几点?)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回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晰,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汇报:回忆我的大树,我曾经看到过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盛,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四、观察真正的大树1.交流:教师引导孩子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察大树的个人计划。

三年级科学上册 1_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新版)教科版ok

三年级科学上册 1_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 (新版)教科版ok

我看到了什么【设计思路】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三年级的学生,对什么是真正的观察,还没有明确的认识,他们对观察手段的认识,主要集中在“用眼睛看”这一点上,本课要让学生会体会到,科学课上的观察必须是全身感官都要参与的观察,从而丰富学生的观察手段。

植物是学生十分熟悉的事物,大树又是学生经常接触的物体。

对大树的观察,不仅仅是为了获得关于这棵树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方面的事实性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把树看做一个生命体。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初步认识真正的观察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察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懂得从图片上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认识。

发展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生机勃勃的感受。

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观察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对大树的观察要指向生命体这个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在校园中确定几棵学生可以观察的大树。

为学生准备: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同学们,在校园里、在每天上学和放学的路上、在山坡上,我们常常会看到一些树,你有没有仔细地看看它们?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树,比一比谁的发现多。

二、看照片上的树1、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请大家仔细地看,你能发现有关这棵树的哪些特点?2、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3、学生看一分钟。

4、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5、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

(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精编】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1.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1).doc

【精编】新教科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1.1.我看到了什么》教案(1).doc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的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记录卡、幻灯片。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1.出示大树的照片引入新课。

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指明学生说,然后让学生记录在记录卡上。

(1)讨论并记录下来。

(2)师生交流反馈。

(3)知道归类记录下列内容:树全貌、树本身、树上的东西、树下的东西。

3.现在再去看看,能否看到更多的内容?(1)讨论观察的内容:(有目的去看,叫做观察)(2)小组确定记录员。

(3)讨论观察的方法。

a.观察是不是只用眼睛看?b.讨论你们小组准备观察哪些内容?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观察?c.观察前要准备哪些东西?4.制定计划。

把讨论出来的计划简单记录下来。

5.讨论交流,完善各自小组的方案。

6.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会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记录,知道观察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定简单的计划,下节课,希望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活动。

7.地考察前准备,回忆制定的计划。

组内分工:记录员、汇报员、工具箱。

8.实地考察。

(1)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对学生的方法和独特见解给予肯定的评价。

(4)要学生把看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9.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生回教室,汇报交流(分小组讨论看到的内容)。

(2)以前的看和这次的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再去看会知道得更多?10.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目的“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1.作业。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看到了什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看到了什么

《新版教科版三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我看到了什么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科学观察、科学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引领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科学记录本
【教学过程】
一、看看课文插图。

1、引领学生看科学课本第2页中大树的图片。

问:从图片上看大树,你看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二、想想曾经所见。

1、组织讨论: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曾经看到过一些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

3、比较:与刚才看图片得到的信息相比,内容丰富了,为什么?
引导学生明白图片所提供的信息是很有限的,如果要获得更丰富的信息,必须选择真实的事物作为观察的对象。

三、再看真的大树。

1、如果现在再去看一看真的大树,是不是能够看到更多的内容呢?
2、比较:现在再去看一看大树,与刚才我们回忆曾经看过的大树,又有什么区别呢?
3、小结:带着目的去看一棵真正的大树,会比随意地看看的内容要多。

带着目的去看真实的事物,才是科学课中进行的观察。

四、实地观察大树。

1、讨论: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你们想观察什么?
2、讨论:怎样做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你打算用哪些方法来观察?
3、小组为单位,实地进行观察,并记录(科学记录本)。

4、小结:交流实验记录。

板书设计:。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word教案

教科版科学三上《我看到了什么》word教案教学目标:1、学生能认识到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能用各种感官观看大树。

2、初步认识真正的观看应该是有目的的,制订观看的方法和步骤有利于观看的进行,并能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看和测量,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看的结果。

3、进展观看大树的爱好,体会到生命体给我们带来的朝气蓬勃的感受,在观看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适应。

教学重点及难点:了解观看的目标和方法,认识到观看的重要性;对大树的观看要指向生命体那个核心概念。

教学预备:分组材料:一些观看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看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疑讲述: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就让我们从周围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看研究吧。

二、探究讲述:这是一颗大树的照片,请大伙儿认真地看图,你能发觉有关棵树的哪些特点?(你能发觉几点?)学生回答讲述:照片拍得专门清晰,然而我们从照片上发觉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学生回答讲述: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伙儿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认真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学生交流:什么缘故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会可不能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教师总结:如此带着目的去仔认真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看活动就开始了。

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假如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看什么?我们如何样才能观看到更多的内容?(教师引导小孩们交流在头脑中制订好的观看大树的个人打算、观看内容、观看方法、需要借助的工具等)交待安全事项学生观看活动并记录汇报交流三、总结讲述:观看一棵树让我们获得了这么多的信息,观看一棵树让我们发觉了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世界,那么,观看更多的树呢?请在课外连续观看不同的树。

小学三年级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三年级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

小学三年级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小学三年级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小学三年级科学《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一等奖课题分析:这是学生接触《科学》课的第一节课,在此之前我们的学生对科学观察没有概念。

本节课是要让学生记录一次学习科学观察的经历。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

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

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标题主要活动内容活动计划我看到了什么什么是观察观察图片,组织讨论我想观察什么明确观察目的,为讨论作准备怎样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大树下进行观察教学要求:·初步了解什么是观察,我们要观察什么?经历科学观察活动的过程;·想办法进行观察,努力知道得更多;能和同伴合作,认真进行观察;·能够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获取一些关于树的知识,并且对自己的科学观察活动进行记录。

教学准备:学生观察用:记录本、放大镜等简单的观察工具。

教学过程:一、引入。

·从今天开始我们要开始上《科学》课了。

·科学书看过了吗?·上面都有些什么内容,请大家翻到第一页,书上的大树看过了吗?二、在照片上我看到了什么?·从书上这幅大树的照片里,我看到了什么?·自己边看边数,数数在这张照片上你看到了哪些内容?·把你看到的内容与小组成员相互说说。

·现在来说说你们小组看到了哪些内容,我们大家帮他们数数。

(学生上台说,教师记录。

)三、在真正的.一棵大树前看到什么?·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我们看到过什么?(学生说老师记录)·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容?·肯定!为什么这么肯定?·出示课件。

【新】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我看到了什么》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新】科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时《我看到了什么》说课稿附反思含板书设计

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新苏教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我 看到了什么 》。本节课主要内容是 教材先安排一棵相对静止的大树,当学生观察这张 图片,他们所能说出的内容是极其有限的。然后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他们所看到远远要 比书本上看图片要多的多。运用感知和科学方法对大树进行观察,让学生经历一次科学 观察,体验真正的科学观察活动。
八、教学反思
本课内容既是植物单元的起始部分,也是整个科学课的起始部分,相当于 一个初步接触科学观察的学生,经历一次怎样用观察的方法学习科学的过程。本 次课,对于教师来说,简单方便;但对于学生来说,习惯的养成对于今后科学的 学习,乃至于今后学习能力和研究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要不断地去探索、去实践,争取逐步提高自己的教 学水平。
六、说教学过程
【教学准备】
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 等),观察记录纸。
(一)、导入新课 1.校园里、大路旁、山坡上……到处我们都能看到植物,同学们对校园里 的植物最熟悉的是哪些呢?
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讲解:这是一幅梧桐树的照片,请大家仔细地看图,你能发现有关这株梧 桐树的哪些特点? (你能发现几点?) 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 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4.学生交流:为什么想看真正的大树?(再去看一看,是不是能看到更多的内 容!会不会也有树瘤?是不是也有小动物?是不是还有其它东西?)
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 了。
6.学生小组交流并汇报:如果现在来到一棵大树下,我想观察什么?我们怎样 才能观察到更多的内容?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 全册

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新教科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精品教案全册第1单元第三版高等教育科学版第一课我看到了什么科学的教学目标观:树是活的植物,生长在一定的环境里,是有生命的物体。

过程与方法:1.对真实观察的初步了解应该是有目的的,观察方法和步骤的制定有利于观察的进行。

2.用各种感官观察大树。

3、借助放大镜、皮尺等简单的工具对大树进行观察和测量。

4、用简单的词语记录观察的结果。

情感、态度、价值观:1.知道从图片中获得的信息是有限的。

亲自观察事物会对事物有更多的了解。

2.培养观察大树的兴趣,体会生活带来的活力。

3、在观察过程中,培养与他人合作的习惯。

教学重点在于理解观察的目的和方法,并认识到观察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观察大树应该指向生命的核心概念。

教学准备分组材料:一些观察用的测量工具(如皮尺、放大镜等),观察记录纸。

教学过程一、引言1.我们在校园里、主干道旁和山坡上随处可见植物。

校园里最熟悉的植物是什么?2.就让我们从身边的熟悉植物――大树开始观察研究吧。

二、看照片上的大树1.梧桐老师:这是梧桐树的照片。

请仔细看这些图片。

你能找到这棵梧桐树的哪些特征?你能找到什么时间2.学生汇报:从图上看大树,我看到了什么?(要求仔细倾听,并大胆说出新的发现,同时区分哪些是真正从照片上获得的信息。

)三、记忆中的大树1.教师引导:照片拍得很清楚,但是我们从照片上发现的东西并不多,那么生活中你曾经看到过的大树与这照片上的有什么不一样吗?2.学生报告:回忆起我的大树,我看到了什么?3.教师激趣:同学们的汇报内容真丰富,有的内容大家都看见过,有的内容有人还从来没看见过,而有人可能从来都没真正看过一棵大树呢?是不是?想去仔仔细细地看一棵真正的大树吗?4.学生交流:你为什么想看到一棵真正的大树?(去看看你能不能看到更多!会不会有树肿瘤?有小动物吗?还有别的吗?)5.教师总结:这样带着目的去仔仔细细看大树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看到了什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直接参与科学活动,知道看、听、摸、问、量等方法都是科学的观察的基本方法。

2.在经历观察活动过程中,初步学会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表达、讨论、记录等学习方法。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进行观察、探究的兴趣。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亲历观察活动。

教学难点
能够学会记录和学会讨论。

教学准备
记录卡、幻灯片。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活动过程
1.出示大树的照片引入新课。

从照片中,你看到了什么?
指明学生说,然后让学生记录在记录卡上。

研究内容:
班级姓名时间
2.讨论:回忆以前在一棵真正的大树前,你看到了什么?
(1)讨论并记录下来。

(2)师生交流反馈。

(3)知道归类记录下列内容:树全貌、树本身、树上的东西、树下的东西。

3.现在再去看看,能否看到更多的内容?
(1)讨论观察的内容:(有目的去看,叫做观察)
(2)小组确定记录员。

(3)讨论观察的方法。

a.观察是不是只用眼睛看?
b.讨论你们小组准备观察哪些内容?先观察什么,再观察什么,用什么方法观察?
c.观察前要准备哪些东西?
4.制定计划。

把讨论出来的计划简单记录下来。

观察的内容方法需要的工具
5.汇报交流计划。

讨论交流,完善各自小组的方案。

6.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自己的观点进行讨论、记录,知道观察的具体方法、步骤,指定简单的计划,下节课,希望同学们小组合作完成观察活动。

7.地考察前准备,回忆制定的计划。

组内分工:记录员、汇报员、工具箱。

8.实地考察。

(1)带领学生到事先选好的大树下。

(2)让学生根据自己想好的观察顺序、观察方法观察大树。

(3)关注学生的亲身体验,对学生的方法和独特见解给予肯定的评价。

(4)要学生把看到的内容写在记录纸上。

9.学生通过讨论后知道“看”与“观察”的不同。

(1)生回教室,汇报交流(分小组讨论看到的内容)。

(2)以前的看和这次的看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我们再去看会知道得更多?
10.我们想要了解得更多、知道得更多的时候,当我们带着这样目的“看”的时候,我们的观察活动就开始了。

11.作业。

在你家附近选择一棵大树,自己确定观察内容进行观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