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

合集下载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ppt课件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ppt课件
那么两端都是小兔时,那么小兔的数量就比中间蘑菇的数量 多一个
3.把20块手帕像下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 21 )个夹 子。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4.如果把100块手帕夹在一条绳子上,那么一共得需要(101 ) 个夹子;1000块手帕呢?有( 1001 )个夹子。
动手设计一下:
国庆节快到了,学校的保安叔叔手中有红 色彩旗10面,黄色彩旗8面,你能帮忙把这 些彩旗布置在校门口的两侧吗?你准备怎 么隔排列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两端不同 围成一圈
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SUCCESS
THANK YOU
2019/7/12
( 小兔 )和( 蘑菇 )一一间隔排 列,并且两端都是( 小兔 )。
( 木桩 )和( 篱笆 )一一间隔 排列,并且两端都是( 木桩 )。
填好后,在小组里说说你的发现好吗?
夹子(10)个 小兔( 8 )只 木桩(13)根 手帕( 9 )块 蘑菇( 7 )个 篱笆(12)块
为什么每排两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呢?
两端相同 两端物体比中间物体多一个
两端不同 围成一圈
两种物体数量相同
欣赏:生活中的一一间隔
(1)把一根木料锯3次,能锯成多少段?
一刀二段 二刀三段 三刀四段 答:能锯成4段。
(2)如果要锯成6段,需要锯几次? 答:需要锯5次。
找一找单数和双数:
1 2 3 4 5 6……41
求这列数中单数多少个?双数多少个?
SUCCESS
THANK YOU
2019/7/12
当两种物一一间隔排列时:
当两端相同时 当两端不同时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教案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教案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的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间隔排列的特征和规律。

通过观察和操作活动,使学生发现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操作能力。

教材内容由浅入深,从具体到抽象,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但是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学生可能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的生活实例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过程中,需要通过具体操作和实际例子的支持来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识别和描述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2.培养学生观察、操作和发现规律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水平。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并能够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操作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生活实例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发现规律,通过小组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课件、实物模型、操作材料等。

2.学具准备:学生操作材料、学习单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如停车场、队伍等,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引出间隔排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让学生观察和操作实例,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

教师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征,如“每两个物体之间有一个空隙”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操作活动,通过实际操作来巩固对间隔排列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10分钟)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发现的间隔排列现象,并尝试用数学语言进行描述。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评价和总结。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间隔排列(教案)2023-2024学年数学三年级上册-苏教版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运用“间隔排列”的概念,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观察、分析、归纳和推理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参与的态度,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内容教材内容:根据《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教材,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性质和应用。

拓展内容:结合生活实例,让学生了解间隔排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难点:学生在观察、分析间隔排列的过程中,能够发现并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灵活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课件、黑板、粉笔、教棒等。

学具:彩色铅笔、橡皮、练习本等。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实例,如花坛里的花朵、操场上的座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2. 探究:让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

3. 讲解:根据学生的探究结果,进行讲解,给出间隔排列的定义,并通过实例进行解释。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对间隔排列的理解。

5. 拓展:通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了解间隔排列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

板书设计间隔排列内容:间隔排列的概念间隔排列的规律间隔排列的应用作业设计书面作业: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对间隔排列的理解。

实践作业:观察生活中的间隔排列实例,记录下来并与同学分享。

课后反思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并运用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反馈和教学效果,对教学方法进行改进,以提高教学效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间隔排列

三年级上册数学课件间隔排列

易错辨析
3.选择。(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
马路的一侧栽有75棵柳树,每相邻两棵柳树
中间有1棵桃树,有( A )棵桃树。
辨析:注意两种物体间的排列规律错误
提升点 1 探究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
4. (1)如图,这根木棒一共被锯了( 5 )次,被锯成( 6 ) 段,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 多1 )。
(2)像这样锯10次,这根木棒被锯成了( 11 )段。
提升点 2 运用直线上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
解决实际问题 5.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共有10个孔,每相邻两个孔
之间有一个桥墩,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共有几个
桥墩? 10-1=9(个)
答:南京长江大桥的正桥共有9个桥墩。
6.在一个圆形池塘周围栽树,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的距 离都是8米,一共栽了42棵。小明绕这个池塘走了 一圈,他一共走了多少米?。
42×8=336(米) 答:他一共走了336米。
7.李师傅把一根8米长的木材锯成7段,李师傅锯 下一段需要5分钟,锯完这根木材需要多少分 钟?
7-1=6(次) 5×6=30(分钟) 答:锯完这根木材需要30分钟
Thank you!
三年级数学上册课件
(苏教版)
间隔排列
5 解决问题的策略
SJ 三年级上册
习题课件
提示:点击 进入习题
1
2
3
4
5
6
7
知识点 直线上两种物体间隔排列的规律
1.填一填。 把○和□一一间隔排列。
(1)○□○□○□○□○□……○□ 如果像上图这样摆,摆了50个○,□有( 50 ) 个,○和□的个数(相等)。
(1)★比○多1个: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4篇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教学设计精选4篇(一)教学目标:1. 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2. 能够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3. 能够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重点:1. 间隔排列的概念;2. 在规定的数值范围内进行间隔排列。

教学难点:1. 进行简单的间隔排列问题求解。

教学准备:1. 教学课件;2. 数字卡片。

教学过程:Step 1:引入新知识(5分钟)1. 老师出示一组数字:3、5、7、9、11,请学生观察并思考是否存在一种排列方式,使得任意两个数字之间的差为2。

2. 引导学生思考,正确的排列方式应为:3、5、7、9、11,间隔为2。

3. 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解释间隔排列的含义。

Step 2:数学活动(10分钟)1. 老师发放数字卡片给学生,每个学生手中有一个数字卡片。

卡片上有各种数字,如:1、3、5、7、9、11。

2. 老师给出一个规定的数值范围,比如0到20之间的数字。

3. 老师给出一个间隔数,比如2。

学生根据间隔数进行排列,形成间隔排列数列。

Step 3:操练练习(10分钟)1. 学生自行调整数字卡片上数字的顺序,形成自己定义的间隔排列。

2. 学生之间进行交流,相互观察和比较自己的间隔排列。

Step 4:归纳总结(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如间隔排列的数列是递增的;2. 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进行描述。

Step 5:拓展延伸(5分钟)1. 老师引导学生思考一个问题:如果给出一个间隔排列,学生能否根据数列的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2. 学生尝试解决问题,找出规律,推测出缺失数字。

Step 6:课堂小结(5分钟)1. 老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2. 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和重点。

Step 7:作业布置(5分钟)1. 布置练习作业,要求学生完成间隔排列的练习题;2. 激发学生的兴趣,鼓励他们进行更多的练习。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入问题、数学活动和问题拓展等环节,活跃了课堂氛围,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间隔排列》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间隔排列》优质课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第间隔排列》优质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中的“间隔排列”是本单元的重点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加减法和分类、排序等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体会“间隔排列”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教材中通过丰富的情景图和实例,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数学思维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观察,乐于操作,对于生动有趣的活动充满兴趣。

但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多种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集中注意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发现并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运用这一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过程,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的趣味性和实用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发现并掌握“间隔排列”的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灵活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方式主动学习。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情景图、实物模型等辅助教学,提高教学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情景图,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规律:学生分组讨论,观察、操作、思考“间隔排列”的规律,教师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规律。

3.实践应用: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

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间隔排列

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课时间隔排列教材简解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学生经历由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到发现规律,以及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

第一层次: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了解间隔排列这一现象。

第二层次:通过观察、填表、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初步发现规律。

第三层次:在初步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类物体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原因,从而明确规律。

第四层次:让学生在相同和不同的问题情景中进一步完善对规律的认识。

第五层次:让学生回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探索和发现规律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1.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简单数学规律。

2.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认识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简单运用。

教学准备:30个小方块、30个小圆片、课件、投影仪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1.出示情境,认识间隔排列的特点师:小兔们手拉手一起来到青青乐园玩游戏,看!谁能介绍下,你观察到了什么?生畅言。

a.师:兔子、蘑菇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生:兔子和蘑菇一个隔着一个排列。

b.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生:他们也是一个隔一个排列的。

师: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排列,我们就叫它为一一间隔排列。

2.教室中间隔排列的现象师:在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生1:男生女生一个隔一个坐。

(哪一组?指一指)生2:日光灯和电扇一个隔着一个。

生3:桌子椅子桌子椅子…这两种物体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设计理念】: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让学生说说小兔和蘑菇、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分别间隔排列,引导他们在比较中认识到上述物体在排列方式上的共同之处,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规律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1、初步感知探索情境中的规律a.师:你们有一双雪亮的眼睛!回到乐园,小兔和蘑菇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生:小兔有8只,蘑菇有7个,小兔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蘑菇的个数比小兔的只数少1)。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课件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课件
综合与实践 间隔排列
苏教版 三年级上册
新课导入 运动会表演,小朋友们排队等待入场,你知 道下一个进来是男孩还是女孩吗?
你是怎么判断的?
探究新知 下图中小兔与蘑菇是如何排列的?
图片中还有“一一间隔排列”的例子吗?
夹子
手帕
活动要求:
1.找一找还有那些物体是一一间隔
排列的。
2.比一比每一排两种物体的数量,
巩固练习
2.把一根木料据三次,能锯成多少段?
3+1=4(段) 答:能锯成四段。
两端相同 锯次+1=段数
巩固练习
3.学校的圆形花坛周围摆了一圈花,每两盆间 隔2米,正好摆了4盆,那么这个花坛的周长是 多少米?
两端不同
4×2=8(米)
线段数=花盆数

答:圆形花坛的周长是8米。
生活中也有很多规律……
生活中的“一一间隔排列”
活动要求: 1.找一找还有那些物体是一一间隔 排列的。 2.比一比每一排两种物体的数量, 并填写表格。 3.和同桌交流你的发现。
巩固练习
1.路边有5根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个广告牌
。一共有多少广告牌?
两端相同都是电线杆
电线杆-1=广告牌
5-1=4(个) 答:一共有四块广告牌。
• 20只小兔站成一排, 每相邻两只小兔中间有一 个蘑菇, 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20-1=19(个) 答:一共有19个蘑菇。
2. 把 20 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 一共需要 多少个夹子?
20+1=21(个) 答:一共需要21个夹子。
如果把 与 一一间隔地排成一行, 有5个, 最少有几个? 最多呢?
两端是 :圆形比正方形多1个 5+1=6个
两端是 :圆形比正方形少1个 5-1=4个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评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评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间隔排列》评课稿一、引言《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重要教材文章。

本文以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为背景,通过介绍小朋友们在排队买冰淇淋时的经历,引发了对于间隔概念的探索与理解。

本文详细分析了该篇文章的设计理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旨在帮助教师全面了解这一教材内容,并提供一些教学建议和思考。

二、设计理念《间隔排列》是以小组活动为基础,通过游戏化的方式引导学生感受和认识间隔的概念,进而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

通过教材中“排队购买冰淇淋”这一生活场景的描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培养他们自主学习、与他人协作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本文的教学目标包括:1.理解并描述“间隔”和“间隔排列”的概念;2.学会用图示和语言的方式描述物体之间的间隔;3.学会运用间隔排列的方法,按照要求进行排列。

四、教学内容1. 掌握间隔概念通过阅读和听写教材中的文本,学生能够了解什么是“间隔”。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教室中的物体,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物体之间的间隔。

同时,教师还可以提供各种实物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实践,加深对“间隔”的认识。

2. 学习间隔排列的方法在学习了“间隔”的概念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教室中的座位和学生之间的间隔,并组织学生参与到实际的排队活动中。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方法。

3. 运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进行练习在掌握了间隔排列的方法后,教师可以设计一些练习让学生进行实践。

例如,让学生按照要求排队,练习间隔排列的方法。

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难度,引导学生思考更加复杂的排队问题。

五、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本文教学中采用了合作学习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让学生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合作能力。

2. 游戏化教学通过将教学内容呈现为生活化的游戏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小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会和运用间隔排列的方法。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说课稿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章内容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讲解什么是间隔排列,第二部分是引导学生如何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图形的认知和排列组合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间隔排列是一个比较抽象的概念,需要通过具体的实例和实践活动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培养和提高。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学生能够培养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能够体验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运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培养。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合作学习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操作卡片等辅助教学,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入间隔排列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

3.巩固:学生进行实践活动,运用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运用方法,巩固所学知识。

5.作业:学生完成课后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清晰、简洁,能够突出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运用方法。

可以采用流程图、图示、列表等形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学习态度、参与程度、理解程度和运用能力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5.2《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章第二节的内容。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直线、射线、线段的基础知识上进行学习的,旨在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体会间隔排列的特征,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材通过生动的例题和丰富的练习,引导学生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他们对于直线、射线、线段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

然而,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操作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培养。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思考、交流等活动,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培养对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规律解决实际问题。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间隔排列的规律的理解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动的例题和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2.操作教学法:通过学生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3.问题驱动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4.合作交流法:通过小组合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5.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软件,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引出间隔排列的概念。

2.探究规律: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用语言来表述。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2023秋)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2023秋)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间隔排列的概念和间隔排列中物体数量的计算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举例和比较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间隔排列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操作。这个操作将演示间隔排列的基本原理。
学生小组讨论环节,大家积极参与,提出了很多有创意的想法。但在引导讨论过程中,我发现自己在提问时有时过于具体,限制了学生的思考空间。在今后的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中,我将尝试提出更多开放性的问题,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
总的来说,今天的课堂教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也暴露出了一些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同时,我将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位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三年级上数学教案-《间隔排列》苏教版(2023秋)
一、教学内容
《间隔排列》,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第七单元“图形的排列”。本节课主要内容包括:1.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通过实例让学生观察并发现间隔排列的特点;2.学会使用间隔排列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用图片、小棒等物品进行间隔排列;3.掌握间隔排列中物体数量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到实际情境中;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教学内容与课本紧密相关,注重实际操作和思考,提高学生对间隔排列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学生们对《间隔排列》这一章节的学习热情。通过引导他们观察日常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数学概念。然而,我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发现有些学生对间隔排列的概念仍然感到困惑。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应更加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用更加直观的方式展示间隔排列的特点,以便他们能够更快地理解和接受。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案

三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间隔排列》教案一. 教材分析《间隔排列》是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间隔排列的方法和规律。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认识间隔排列,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能够用图形或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描述能力,但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例子和实际操作,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认识间隔排列,理解间隔排列的意义,能够用图形或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方法。

2.难点:能够用图形或语言描述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实例和实际操作,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间隔排列。

2.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启发式教学:教师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回答,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准备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如小球、玩具等,用于展示间隔排列。

2.课件:制作相关的课件,展示间隔排列的例子和规律。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实物模型或图片,如小球、玩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你们可以看出这些物体是如何排列的吗?它们之间有什么规律吗?”让学生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概念。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一些间隔排列的例子,如停车场上的汽车、操场上的队伍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描述它们之间的排列规律。

同时,教师给出间隔排列的定义,让学生理解并掌握。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如用小球、玩具等物品进行排列,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知间隔排列的特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5.4《间隔排列》是小学数学教材中的一部分,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简单的排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能够进一步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但是对于间隔排列这一概念的理解可能会有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需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间隔排列的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并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实际的排列问题解答。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践、讨论等方式,培养观察、思考、归纳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运用间隔排列的规律进行实际的排列问题解答。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与手段: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具体的情境,让学生在实际的问题中观察和理解间隔排列的概念。

2.小组合作学习: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演示或者图示,让学生直观地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设置一个具体的情境,比如学生排队,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进行间隔排列。

2.探究: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践,归纳出间隔排列的规律。

3.讲解:教师对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进行详细的讲解,并通过图示进行直观演示。

4.练习:学生进行实际的排列问题解答,巩固所学的知识。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对间隔排列的知识进行总结,加深学生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间隔排列的概念2.间隔排列的规律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间隔排列》这一课,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物体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间隔排列的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分析能力,他们对于生活中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

但是,他们对于间隔排列的概念和规律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逐步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分析、归纳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并掌握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五.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将采用观察、讨论、实践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发现、主动学习。

同时,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并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新课导入:介绍间隔排列的概念和特点,让学生初步理解间隔排列。

3.实例分析:让学生观察、分析实例,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现象。

4.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进一步巩固对间隔排列的理解和掌握。

5.总结提升: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提高他们的归纳能力。

6.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间隔排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7.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小结,强调间隔排列的特点和规律。

七.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内容。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一一间隔排列》这一节的内容,主要让学生初步理解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能够辨别生活中的事物是不是一一间隔排列,以及能用简单的符号表示一一间隔排列。

这是学生对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思考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规律。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对于一些抽象的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事物来进行。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需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会辨认一一间隔排列,并能够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说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够辨认一一间隔排列,并能够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难点:学生对于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和应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我会采用观察、操作、交流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同时,我会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特点,引出一一间隔排列的概念。

2.探究: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探索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3.讲解:教师引导学生总结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并用简单的符号表示。

4.练习:学生进行课堂练习,教师引导学生运用一一间隔排列的知识解决问题。

5.总结: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加深对一一间隔排列的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能够突出一一间隔排列的特点。

可以设计如下:一一间隔排列特点:…表示方法:…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可以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练习完成情况、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等方面进行。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说课稿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间隔排列》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面图形的知识,以及一年级学习了简单的排列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单元。

这一单元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理解物体排列的规律,学会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逻辑思维能力,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和总结规律。

但是,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还在发展中,需要通过具体的操作和实际的例子来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根据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和思考,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体验数学的乐趣,培养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四. 说教学重难点这一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够用数学的方法来描述和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为了达到教学目标,我采用了以下的教学方法和手段:1.情境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的例子,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间隔排列的规律。

2.观察与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总结与讲解:引导学生总结间隔排列的规律,并给予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情境导入:通过给学生展示一些生活中的间隔排列的例子,如停车场、座位排列等,引导学生发现和思考间隔排列的规律。

2.观察与操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发现间隔排列的规律,可以让学生用手指头、小棍子等工具来进行操作,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3.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第6课时
间隔排列
教材简解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的关系以及其中蕴含的简单规律。

学生经历由观察现象、探索规律到发现规律,以及逐步加深认识的过程。

第一层次:通过对情境图的观察了解间隔排列这一现象。

第二层次:通过观察、填表、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数量间的关系,初步发现规律。

第三层次:在初步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类物体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原因,从而明确规律。

第四层次:让学生在相同和不同的问题情景中进一步完善对规律的认识。

第五层次:让学生回忆探索和发现规律的过程,说说自己的体会,感受探索和发现规律过程中的基本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目标
1.经历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个数之间关系的探索过程,初步体会其中蕴含的
简单数学规律。

2.在探索活动中体会观察、比较、归纳是寻找和发现规律的基本方法,初步
培养分析、比较、综合和归纳的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

培养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用数学
的观点分析日常生活现象的意识和能力,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

教学重难点
认识一一间隔排列的规律并能简单运用。

教学准备:30个小方块、30个小圆片、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出示情境,认识间隔排列的特点
师:小兔们手拉手一起来到青青乐园玩游戏,看!
谁能介绍下,你观察到了什么?
生畅言。

a.师:兔子、蘑菇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生:兔子和蘑菇一个隔着一个排列。

b.木桩与篱笆,夹子与手帕呢?
生:他们也是一个隔一个排列的。

师: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排列,我们就叫它为一一间隔排列。

2.教室中间隔排列的现象
师:在我们教室里,有没有一一间隔排列?
生1:男生女生一个隔一个坐。

(哪一组?指一指)
生2:日光灯和电扇一个隔着一个。

生3:桌子椅子桌子椅子…这两种物体是一一间隔排列的。

【设计理念】:通过有趣的童话情境,让学生说说小兔和蘑菇、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分别间隔排列,引导他们在比较中认识到上述物体在排列方式上的共同之处,初步感知间隔排列的规律
二、动手操作,探索规律
1、初步感知探索情境中的规律
a.师:你们有一双雪亮的眼睛!
回到乐园,小兔和蘑菇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生:小兔有8只,蘑菇有7个,小兔的只数比蘑菇的个数多1
(蘑菇的个数比小兔的只数少1)。

师:多的这个1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1:8-7=1
师:如果不计算你有什么办法?
生2:圈一圈,把一只小兔和一个蘑菇看成一组,最后还剩下一只小兔,就是多的那个1。

b.师:说得真精彩!
(教师演示圈一圈)
师:木桩和篱笆、夹子和手帕在数量上又有什么关系呢?你能不能也像刚才一样圈一圈?打开课本P78,在图片上圈一圈。

学生在课本上圈一圈。

师:你有什么发现?
生:木桩的根数比篱笆的块数多1,
夹子的个数与手帕的块数多1。

(以上也可以反过来说)
师:我们发现这图中的三个间隔排列有什么共同点?
生:两种物体都差1。

生1:第一种方块比圆片多1,第二种圆片比方块多1。

生2:第二种第三种方块和圆片的数量一样多。

生3:围成一个圈的时候方块和圆片也一样多。

d.概括规律并验证
师:你觉得间隔排列的两种物体,什么时候数量相差1?
什么时候数量一样多?
生1:两端物体一样的时候,两端物体的数量比中间物体多1.
生2:两端物体不一样的时候,两种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生3:围成一个圈时,两种物体的数量一样多。

师:是不是像你们说的那样?我们可以用圈一圈的方法验证。

伸出手指,跟老师一起圈。

师:通过验证,确实像大家所说的那样,是怎么样的?
齐读三条规律。

e.小结
师:两种物体一个隔一个地排成一行,它们的数量可能相等,也可能相差1.
我们还知道了,一组一组地圈一圈画一画,更容易发现间隔排列中物体间的数量关系。

【设计理念】:通过动手操作,在发现间隔排列的两类物体数量关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一步探讨其中的原因,首先提出“为什么每排两
种物体的数量都相差1”,激发学生思考,启发他们在排列方式和相应的数量关系之间建立适当的联系,从而明确规律。

三、基础练习
1、说一说
①三角圆……三角圆
师:三角和圆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生:两端物体不一样,一样多。

②绿圆红圆……绿圆红圆
师:绿圆和红圆在数量上有什么关系?
生:两端物体不一样,一样多。

2、练一练1
①20只小兔站成一排,每两只小兔中间有一个蘑菇,一共有多少个蘑菇?
师:你会算吗?
生:20-1=19(个),蘑菇有19个。

师:你是怎么想到的?
生:兔子在两端,蘑菇的的数量比小兔少1.
②把20块手帕像上面那样夹在绳子上,一共需要多少个夹子?
出示图片
师:你会算吗?
2、想一想
一个圆形的池塘种了一圈杨树和柳树,呈一一间隔排列。

杨树有32
棵,柳树有多少棵?
师:你怎么想?
生:围成一个圈时,杨树和柳树一样多。

四、间隔排列的拓展和欣赏
1、吸管游戏
师:老师手里有什么?
生:吸管。

师:怎么样做可以创造一一间隔排列的现象?
生:每根手指间夹一根吸管
2、欣赏大自然中的间隔排列
师:其实生活中有很多间隔排列的事物,我们一起来欣赏大自然中的间隔排列。

五、全课小结
师:回忆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有哪些规律?(齐读)
有规律的现象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观察,就一定能发现更多规律,解决更多问题。

板书设计:
1、出示情境图后,没有多让学生说一说,仔细观察图中小兔
和蘑菇、夹子和手帕、木桩和篱笆的数量关系。

2、学生在本子上画不同的间隔排列,不能只让说,学生分不
清什么是两端物体和中间物体。

应用投影展示不同的间
隔排列,形象说明。

此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