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表格式)

合集下载

(教案)第七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次教学内容是《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属于小学数学的基本内容之一。

通过学习本单元,学生能够进行简单的四则运算,并掌握运算的顺序和基本规律。

同时,本单元还着重强化了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记忆能力。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能够正确理解四则混合运算的概念,并能熟练运用。

2. 能准确区分各种符号的运算优先级,并能在进行混合运算时正确排列运算顺序。

3. 能够灵活运用加减乘除的运算规则,对数学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

4. 能够独立完成本单元的各类练习和习题,达到熟练掌握的水平。

过程与方法:1. 着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归纳能力和实践能力。

2. 清晰明确教师的授课思路和讲解重点,使学生理解本单元的教学内容。

3. 充分利用讲解、演示、实践等教学方式,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

情感态度:1. 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使其对数学学科有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

2. 通过教学过程中的互动和体验,带领学生探讨和思考数学所涉及的实际问题和应用场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通过举例子的方式,引出混合运算的概念,让学生能够清晰理解混合运算的内涵。

2. 初步讲解(15分钟)推导混合运算中计算的优先级,明确各种符号的优先级,如括号、指数、乘号、除号、加号、减号。

3. 实际练习(20分钟)让学生进行混合运算的练习,提示学生注意优先级,强化运算习惯。

设计不同难度的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方法。

4. 知识点总结(5分钟)从学生练习的情况中总结出学习混合运算的主要规则和注意点,强化学生的记忆和掌握能力。

5. 巩固练习(10分钟)把课堂中的习题收集起来进行答题,重点留意学生解题时的思路和方法,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

四、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让学生对混合运算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同时,也意识到了学习数学需要注重观察、分析和练习,培养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正比例和反比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正比例和反比例》是整个小学阶段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以及成正比例或反比例时的数量关系。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发现、总结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比例的知识,对比例有一定的认识。

但是,对于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本质区别和判断方法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丰富的练习,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让学生能够运用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能够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本质区别,以及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反比例。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使用直观演示和实例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知识。

3.采用小组合作和讨论的方式,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进行适量练习,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材料和实例,包括图片、实物等。

2.准备课件和教学辅助工具,如黑板、粉笔等。

3.准备练习题和测试题,以便进行课堂练习和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出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通过实例演示和讲解,呈现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性质,让学生观察和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第七单元 总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总复习教案第七单元 总复习

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110页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理解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体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和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等概念的含义;增强用数表达信息的意思和能力,发展数感。

2.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等四则运算的算理、算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能正确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获得必要的运算技能和运算能力;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感悟和体验,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数量关系的方法,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能列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4.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运用比和比例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5.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相关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有关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会解答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6.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方式的认识,能正确描述图形的运动过程,能按要求再方格纸上画出运动后的图形;掌握用数对或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图形与几何》优秀教案,主要涵盖了本单元所学的平面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对平面几何图形有更深入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平面几何图形的基础知识,对于一些基本的几何概念和性质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于一些几何图形的特征和性质理解不透彻,空间想象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

三. 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2.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几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2.难点: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和几何图形的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2.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几何图形的变换和空间想象。

3.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4.注重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课件和教学素材。

2.准备几何模型和教具,方便学生直观地感知几何图形。

3.设计好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常见的几何图形,如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等,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几何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明确学习目标。

然后,通过讲解和示范,详细阐述平面几何图形的基本概念、性质和特征。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一些几何图形的性质和特征。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自主完成一些针对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教案)第七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旨在复习巩固前面学过的四则混合运算,包括加减乘除和各种形式的计算混合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综合应用所学的加减乘除运算进行多道题目的解答。

②通过练习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方法和技巧,③了解四则混合运算在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找零等问题。

2)能力目标: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运用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运算。

②能够独立思考、积极探究和合作学习,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和交际表达能力。

③引导学生了解、感受和探索数学中的美和趣味。

3)情感目标:①培养学生热爱数学、尊重知识、尊重人,用积极的态度、正确的方法、合理的思维和批判的精神解决实际问题。

②在教学中让学生培养团队合作精神、互相帮助,培养健康的竞争意识,增强自信和成功感。

三、教学内容:一、数的四则混合运算。

二、加减乘除算式的综合运算。

三、数量混合运算,运用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法则解各种问题四、数的认识和应用,如购物找零、等价交换、单位换算等。

四、教学方法:本单元的教学应多采用启发式教学、交互式教学和探究式教学方法,注重理论联系实际,通过问题解决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五、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回顾前面所学的知识,慢慢过渡到今天的主题:四则混合运算的整理和复习。

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生活中的实际运用,比如购物找零、数学竞赛中的计算、等价交换等。

2. 教学过程(1)解决单步运算问题教师示范单步运算,让学生独立完成后,通过交流和比较,让学生找出正确的解题方法。

(2)解决多步运算问题为了更好地复习四则混合运算,教师可设计几道多步运算问题,让学生按照自己的方法进行操作,然后比较答案是否正确,并找出不同解题方法的优缺点。

(3)扩展应用以生活实际中常见的问题为例,如购物找零、时间换算、单位换算等,让学生根据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法则,寻找最适合的解题方法,并对学生的操作结果和解决方法进行评价。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可能性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可能性教案苏教版

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可能性教案苏教版教学目标:1.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2.进一步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

3.进一步体会可能性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到生活中很多现象都具有随机性,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进一步体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含义,知道可能性是有大小的。

教学难点:体会游戏规则的公平性,能判断简单游戏规则是否公平,能设计简单、公平的游戏规则。

教学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请同学们根据今天的天气情况来判断一下明天的天气情况。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可能性的相关知识。

二、交流共享1.确定性和不确定性。

确定性:在一定条件下,出现的结果是可以预知的,这类现象称为确定现象。

不确定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出现哪种结果是无法事先确定的,这类现象称为随机现象或不确定现象。

2.让学生结合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举出一些“一定会发生”的事件以及“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再举出一些“有可能发生的事件”。

小结:有些事件的发生是确定的,有些事件的发生是不确定的,而不确定的事件中,有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会大一些,而有些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会小一些。

3.讨论交流:请列举一些熟悉的游戏,说说这些游戏的规则是否公平,以及如何判断规则的公平性。

小结:判断游戏是否公平的依据是确定事件发生的可能性是否相等。

三、反馈完善完成教材第106页“练习与实践”第1~4题。

1.第1题:让学生根据题意连一连,并说说思考过程。

2.第2题:(1)先启发学生思考:五个小球中标有奇数的小球有几个?标有偶数的小球有几个?(2)组织小组讨论交流,再集体交流,引导学生说说作出判断的依据。

3.第3题:(1)让学生说说“石头”、“剪子”、“布”游戏中可能出现的情况有多少种?再填表格。

(2)想一想,两人获胜的可能性相等吗?4.第4题:(1)学生分组按要求活动。

(2)根据活动结果猜想问题结论。

2015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完整版教案设计

2015最新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完整版教案设计

第七单元总复习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册第68~110页教学目标:1.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十进制计数法,理解小数的性质与分数的基本性质之间的联系,体会整数、小数、分数、百分数等概念之间的联系与区别;理解和掌握自然数和整数,因数与倍数、质数与合数、公因数与公倍数等概念的含义;增强用数表达信息的意思和能力,发展数感。

2.学生进一步理解四则运算的意义,理解和掌握整数、小数、分数等四则运算的算理、算法,能正确进行相关的口算、笔算和估算,以及用计算器计算;掌握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四则混合运算;理解和掌握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能正确运用运算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和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获得必要的运算技能和运算能力;理解常见的数量关系,掌握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方法,加深对常用的解决问题策略的感悟和体验,提高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学生进一步掌握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简单数量关系的方法,初步理解等式的性质,会用等式的性质解一些简单的方程,能列方程解答两、三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符号意识。

4.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理解和掌握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会解比例;理解和掌握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是否成正比例或成反比例;会根据给出的有正比例关系的数据在方格纸上画图,能根据其中一个量的值估计另一个量的值;能运用比和比例等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应用意识。

5.学生进一步理解和掌握已经学过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特征,体会相关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区别,了解有关平面图形周长、面积的计算方法,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会解答有关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以及常见几何体表面积、体积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发展空间观念。

6.学生进一步加深对轴对称、平移和旋转、放大与缩小等图形运动方式的认识,能正确描述图形的运动过程,能按要求再方格纸上画出运动后的图形;掌握用数对或用方向和距离描述物体位置的方法,能按要求在平面图上确定物体的位置或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增强利用几何直观进行思考的能力。

2015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表格式)

2015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教案(表格式)
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与认识。
2.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进一步明确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深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明确有关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以及百分数之间的相互改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2.完成P72“练习与实践”第4、5、7、8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请学生交流答案并说说其方法。集体订正。
3.完成P71第3题。
指导学生根据具体的情境选择合适的百分数进行填空。
三、课堂作业
“练习与实践”第6、9、10题。
四、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地方?
教学反思
第3课时:常见的量
4.因数与倍数、素数与合数以及2、3、5倍数的特征。
(1)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后在小组里讨论。
①什么叫做因数、倍数、素数、合数?它们都与什么有关?这些概念之间有着怎样的关系?
②2、3、5倍数的数的特征是什么?
③什么叫做奇数?什么叫偶数?根据什么来判断一个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④我们用什么方法来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教学难点:能正确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并能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0课时
教学过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质量单位
1.提问:我们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根据回答板书:吨、千克、克。
2.这些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板书:1吨=1000千克,1千克=1000克
二、复习人民币单位
①整数是哪些?它的范围有多大?或者说最大的整数是多少?
②负数的范围在哪?正数呢?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七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七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七总复习》教案及教学反思一、课程背景《七总复习》是针对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的复习课程。

本课程是为了帮助学生在期末考试前对全课进行复习而开设的,并旨在帮助学生夯实知识,提高成绩。

二、教学目标1.了解学生的学习程度和学习情况;2.确定教学计划,安排合理的时间和任务;3.教授相关知识点,让学生掌握;4.帮助学生理解数学思想,培养逻辑思维能力;5.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三、教学设计1. 教学环节(1)复习基础知识。

在课程开始时,先复习一些基础知识,以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复习内容。

(2)讲解重点知识点。

在重点内容上进行讲解,并通过例题来让学生进行实际操作。

(3)教师讲解重要的考点。

从考试中容易出现的题目开始讲解,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应对考试。

(4)交流互动。

课堂结束时,教师与学生进行互动和交流,以便学生对学习情况进行评估和反思。

2. 课程计划课程内容时间第一堂课整数与分数2小时第二堂课平面图形2小时第三堂课比例和比例的应用2小时第四堂课三角形和多边形2小时第五堂课算数和代数 1.5小时第六堂课综合题 1.5小时第七堂课复习与答疑2小时3. 教材及教具准备•教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七总复习》讲义;•教具:板书、计算器、白板策划和PPT。

四、教学反思1. 教学过程的评估本课程的效果显著。

通过教学,学生加深了对数学基础知识点的理解,同时也掌握了一些重点难点的知识。

为了更好地展现教材内容,教师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了学生的信心和兴趣。

2. 学生情况的评估根据学生反馈,本课程让学生了解了知识点的重点难点,学习了如何解决不同类型的数学问题,也帮助了他们复习数学知识,增强了基础。

学生们也表示,通过上课掌握的方法和技巧,他们能够更好地应对考试。

3. 教学建议虽然课程中使用了多种教学方式,但是由于时间的限制,有些细节方面的教学还不够完善。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数的认识》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数的认识》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数的认识》总复习,主要目的是让学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数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节课的内容包括整数的认识、分数的认识、小数的认识以及数的运算等。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数的认识有一个全面、深入的理解,为升入中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并掌握了一定的数的知识,对整数、分数、小数等有了一定的认识。

但是,部分学生对一些概念的理解仍然比较模糊,运算能力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教学。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数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培养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信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数的有关知识的系统掌握。

2.难点:对一些概念的理解和运算能力的提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交流、启发引导等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练习题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完成前置学习任务,对数的有关知识有一定的了解。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一个实际问题,引发学生对数的认识的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小明的妈妈买了一篮子苹果,其中有3个红苹果,2个青苹果,请问一共有几个苹果?”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数的有关知识,包括整数、分数、小数的认识,以及数的运算等。

在呈现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知识,巩固记忆。

3.操练(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查学生对数的有关知识的掌握程度。

同时,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

4.巩固(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关于数的认识的问题。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是对整个学期的知识进行总结和复习。

本单元主要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内容较为繁杂,需要学生通过复习和练习,巩固已学的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

但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可能会存在一些问题,如计算错误,对概念理解不清晰等。

此外,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也需要进一步激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复习,使学生掌握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探究发现等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数学,敢于挑战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知识的综合应用。

2.难点:在实际应用中,对概念的理解和正确计算。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2.合作交流:引导学生与他人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沟通能力。

3.探究发现: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发现规律,提高探究能力。

4.激励评价:注重过程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习题和案例,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2.教学工具:准备黑板、粉笔、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几何图形的面积,数据的收集和处理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练习情况,选取一些典型的题目进行讲解,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式与方程》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式与方程》优秀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式与方程》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总复习《式与方程》的内容包括: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方程的解法、式子的运算等。

本节课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复习和巩固已学的式与方程的知识,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五年级已经学习了方程的基本知识,对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方程的解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部分学生在解方程时仍然存在困难,对一些运算规则掌握不熟练。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方程的解法等基本知识。

2.提高学生的式与方程的解题能力,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3.通过对式与方程的复习,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方程的解法。

2.难点:解方程时的运算规则和技巧。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提问法、练习法、小组合作法等,通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案:提前准备本节课的教案,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时间安排等。

2.课件:制作相应的课件,辅助讲解和展示。

3.练习题:准备一些有关式与方程的练习题,用于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通过提问,引发学生对式与方程的兴趣,从而导入新课。

2.呈现(10分钟)讲解方程的定义、方程的解、方程的解法等基本知识。

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方程的解法步骤,以及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应用方程。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独立完成一些有关式与方程的练习题。

在学生解答过程中,教师进行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困惑进行讲解和辅导。

4.巩固(5分钟)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上台展示解题过程,并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补充。

通过这种方式,巩固学生对式与方程的知识。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更复杂的方程问题?如何将方程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和经验。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七单元《总复习》主要包括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统计和概率等知识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对整个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为初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对各个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某些知识点的掌握程度不够扎实,需要在复习过程中进行查漏补缺。

此外,学生在本节课的学习过程中需要具备较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精神,能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积极完成练习任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对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进行梳理和巩固,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对小学阶段各个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

2.难点:对部分知识点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和解决。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任务,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2.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例题,使学生掌握解题方法和技巧。

4.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数学知识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教学素材和练习题。

2.准备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3.提前布置学生预习任务,了解学生掌握程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组与本节课相关的数学图片,引导学生思考:这些图片与我们今天要复习的数学知识有什么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回顾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点,包括数的认识、四则运算、几何图形、计量单位、统计和概率等。

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和总结。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教案)第七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 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七单元四则混合运算整理和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能简单分析四则混合运算规律,掌握各种运算顺序和计算方法。

2.能准确地运用所学的方法解决较为复杂的四则混合运算题目。

3.了解四则运算的算术平均数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4.能较为准确地估算、计算物品的数量和交换物品的价值。

二、教学重、难点
1.掌握加减乘除的顺序和四则运算的规律。

2.掌握数字的分配率。

3.解决混合运算的实战题目。

三、教学内容和步骤
1.复习
在前几个章节学习过加减乘除的基本运算方法和顺序,但涉及到复杂的混合运算,需要对前面的基础进行复习和巩固。

学生通过自我检测,巩固加减乘除之间的关系,以及熟练掌握运算的优先顺序。

2.知识点讲解
通过课堂讲解,对四则混合运算时遇到的问题进行系统的剖析和解决,对数字的分配率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

同时,对实际生活中四则运算的应用进行讲解,让学生深刻理解运算在生活中的作用。

3.练习与解题
开展课堂练习,分为两种:
(1)运用教师所讲知识,对课内练习题进行练习。

(2)解决一些较为复杂的实战题目,并对错解进行评析。

四、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重点讲解了四则混合运算的整理和复习。

经过不断反思和总结,本次教学教师在课程设计、课堂教学和学生实际运用三个方面所做的一些琐碎之事,极大地提高了教师和学生的教学质量。

同时,也使我们再次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是教学常规化、有效化的重要手段之一。

(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统计整理与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七单元 统计整理与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 (苏教版)

教学设计:第七单元统计整理与复习-六年级数学下册(苏教版)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认识到收集数据的重要性并能够掌握收集资料的方法。

2.学生能够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

3.学生能够用图表形式直观地展示分析出来的数据。

4.学生能够针对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独立或合作进行数据收集和统计分析。

2.学生能够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展示数据。

3.学生能够通过数据分析,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数据的收集1.1 定义:数据是用来说明某种事物特征或变量的量度结果。

数据可以是数字或文字。

1.2 数据的来源:观察、实验、调查等。

1.3 数据的分类:数量数据和品质数据。

2. 数据的整理2.1 认识表格和统计图表的作用。

2.2 学生会用表格设计的方法来整理数据,包括计算频数和相对频率。

2.3 学生会用条形图和饼图来展示数据,并能正确解读图表中的数据。

3.1 学生会用平均数、中位数和众数等方法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进而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规律。

3.2 学生能够根据不同的问题选择合适的统计分析方法。

4. 数据的应用4.1 学生能够通过数据的统计分析,运用数学思维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三、教学方法1. 案例教学法选取具有生活实际意义的简单案例,让学生通过收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数据等环节,将数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深入实践,提高数学应用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自主学习法在教学中采用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利用网络、查询工具等自主学习、自主探究,通过“翻转课堂”的方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吸收、记忆、运用所学的知识。

3. 小组合作学习法将学生分组合作,让他们一起收集数据、制作图表、分析数据、解答问题,给予彼此反馈和帮助,培养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过程1. 数据的收集教师通过实际生活案例,讲解数据的收集方法,并组织学生通过实地观察、实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数据。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

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第7单元总复习)

第七单元 总复习单元大看台:本单元是对小学阶段所学数学知识的系统复习,分成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可能性三大板块知识以及两个活动课,依照如下顺序进行复习:在复习上述内容时,尽可能通过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或实际案例,加深对已学知识的理解,加强对相关知识内在联系的认识。

全面析学情:学生经过近六年的学习,已经接触和积累了相当数量的数学知识,形成了相关的数学技能,也能对生活中有关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与分析,智力上已达到一个“综合发展”的层次。

但是,学生在一年级到六年级的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还缺乏整体性、综合性和发展性的认识。

所以在这小学阶段最后的时间里,组织学生全面复习和梳理小学阶段所学的数学知识,形成更合理的认知结构,并通过适当的练习形成必要的技能显得十分重要。

应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与生活的广泛联系,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加强对知识的理解,形成必要的技能,获得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学会与他人合作交流。

提炼目标点:知识技能:1.比较系统地掌握有关整数、小数、分数和百分数、负数、比和比例、方程的基础知识;能比较熟练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能进行整数、小数加减乘除的估算;会使用学过的简便算法,合理、灵活地进数的认识 常见的量 数的运算 式与方程 正比例和反比例图形的认识 测量图形的运动 图形与位置 统计 可能性 1.数与代数 总复习 2.图形与几何 3.统计与可能性 4.制定旅游计划 5.绘制平面图行计算;会解学过的方程;养成检查和验算的习惯。

2.巩固常用计量单位的表象,掌握所学单位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改写。

3.掌握所学几何体的特征;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些几何体的周长、面积和体积,并能应用;巩固所学的简单画图、测量等技能;巩固轴对称图形的认识,会画一个图形的对称轴,巩固图形的平移、旋转的认识;能用数对或根据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掌握有关比例尺的知识,并能应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样规定的?请学生说一说。 (2)0 为什么不能作除数? 2.复习四则运算的验算方法。 分别说一说对四则运算应该怎样验算? 四、巩固应用 1.“练习与实践”第 1-5 题。 第 4 题请学生说说分别是怎样计算的,引导学生体会相关计算方法的内 在联系。 第 5 题请学生说说单价数量总价之间的数量关系,每一题分别是运用什 么数量关系求出的。 2.完成 P75“练习与实践”第 9 题。 让学生说说从图中得出什么信息。学生自主计算,集体订正。 3.完成 P75“练习与实践”第 10 题。 (1)小组讨论,怎么比较他们的成绩更合理?讨论后请学生说说,引导学生 明确单比较助跑摸高的厘米数是不合理的, 合理的应该是先分别算出每人助跑 摸高的厘米数相当于其身高的几分之几或百分之几,比较得到的数字。 (2)学生自主计算 ,集体订正。 五、作业 “练习与实践”第 6、7、8 题。 六、总结提升 这节课我们复习了什么内容?你有什么收获?
教 学 反 思
第 4 课时:数的运算(1) 教学内容:P74-75 内容, “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 教学目标:1.进一步认识整数四则运算的意义,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法则及整数计 算方法与小数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掌握加减法之间、乘除法之间的关系,并能应用这种关系进行验算。 3.在计算过程中熟练地进行估算。 教学重点:掌握整数与小数四则运算的方法,熟练地进行估算。 教学难点:正确掌握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法则及整数计算方法与小数计算方法之间的联系, 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0 课时 教 一、计算导入 1.计算。 45+21= 134-12= 5+102= 2.5+45= 3.15+2.2= 41.62-32.16=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教 学 反 思
第 3 课时:常见的量 教学内容:P73 内容, “整理与反思”及“练习与实践”第 1-6 题。 教学目标:1.掌握常用的质量、人民币、时间等单位。 2.熟悉常用的质量、人民币、时间等单位的进率,能正确地改写。 3.能正确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并能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熟悉常用的质量、人民币、时间等单位的进率,能正确改写。 教学难点:能正确填写合适的单位名称,并能正确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0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质量单位 1.提问:我们常用的质量单位有哪些? 根据回答板书:吨、千克、克。 2.这些质量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板书:1 吨=1000 千克,1 千克=1000 克 二、复习人民币单位 1.提问:常用的人民币单位有哪些? 根据回答板书:元、角、分。 2.这些单位间的进率分别是多少? 学生回答,板书:1 元=10 角,1 角=10 分,1 元=100 分。 三、复习时间单位 1.提问: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板书:年、月、日、小时、分、秒。 2.复习闰年、平年、季度、大月、小月。 师:一个有四个季度:1、2、3 月是第一季度;4、5、6 月是第二季度; 7、8、9 月是第三季度;10、11、12 月是第四季度。 平年 365 天,闰年 366 天。一般情况下,年份是 4 的倍数的是闰年,否 则是平年。如果年份是整百或整千时,它必须是 400 的倍数时才是闰年。闰年 二月份有 29 天,平年二月份只有 28 天。 指导学生用拳头说出一年中的大小月。 3.你能说一说“日、小时、分、秒”之间的进率吗? 根据回答板书:1 日=24 小时,1 小时=60 分,1 分=60 秒。 四、巩固应用 1.完成 P73“练习与实践”第 1-6 题。 五、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复习,你还有什么问题?
教 学 反 思
第 2 课时:数的认识(2) 教学内容:P71-73 页内容, “整理与反思”和“练习与实践” 。 教学目标:1.进一步加深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与认识。 2.能够正确进行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互化。 3.进一步明确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并运用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加深对分数、百分数意义的理解,明确有关分数、小数的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进一步掌握小数、分数以及百分数之间的相互改写。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0 课时 教 一、复习分数、百分数 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关系。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 1 题,提问:小数和分数有什么关系? 明确:因为小数就是分母为 10、100、1000„„的分数,所以小数是特殊 的分数,两者可以互化。 (2)分数和百分数之间有什么联系和区别?结合实例说一说。 分组讨论,指名说,师作适当引导补充。 (3)小数和百分数呢?分数、小数和百分数之间怎么互相转换? 强调:小数是一种特殊的分数。分数改写成百分数时,先改写成小数, 再把小数改写成百分数, 小数改写成百分数, 先把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再在后面添上 “%” ; 百分数改写成小数, 去掉 “%” ,再把百分号前的数缩小 100 倍;百分数改写成分数,先把百分数写成分母是 100 的分数,再化简。 (4)分数与除法有什么关系? 先让学生说,再明确:分数的分子相当于除法中的被除数,分母相当于 除法中的除数,分数线相当于除号,分数值相当于除法中的商。 (5)什么是分数的基本性质?你能用它来说明小数的基本性质吗? 小组讨论,指名学生回答。 二、巩固练习 1.P71 第 1、2 题。 第 1 题,直接指名交流,集体订正思
第 5 课时:数的运算(2) 教学内容:P76-77 内容, “整理与反思”以及“练习与实践” 。 教学目标:1.在解题过程中依据具体算式灵活地选择计算方式,体会不同计算方法的价值。 2.根据题意正确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3.进一步体会百分数的意义和应用,理解相关的基本数量关系,掌握与分数有关的计算。 教学重点:能灵活地进行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理解数量关系,合理选择和组合信息。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20 课时 教 学 过 程 二次备课 一、复习铺垫 1.在四则运算法则中,整数、小数、分数的法则都一样吗?有什么相同的又 有什么不同的呢?可以分别就加减法和乘除法说说。 小组交流讨论回忆,请学生说说。 2.我们已经熟练掌握了简单的四则运算方法, 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复习数的四 则混合运算及一些运算定律的运用。 二、知识整理 1.复习四则混合运算顺序。 (1)完成“练习与实践”的第 1 题。 指名交流第题的运算顺序和答案。 (2)我们所学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是什么? ①第一级运算是什么?第二级运算是什么? ②在一个算式中如果只含有同一级运算,运算顺序是怎样的? ③在一个算式如果含有第一级和第二级两级运算,应该先算什么? ④在含有括号的算式中,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3)同桌相互说一说最后一个式子的运算顺序。 2.复习运算定律。 (1)在学习四则运算的时候,你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运算定律吗? (2)这些运算定律对小数和分数的运算适用吗? (3)练习:下面的式子有没有错误?把有错误的地方改正过来。 ①45×(23+75)=45×23+75 ②(700+1)×68=700×68+68 ③(8.4+2.5)×4=8.4×4×2.5×4 ④63×8+37×8=(63+37)×(8+8) 3.复习简便运算。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 2 题。 完成后问:这些题目你分别是怎么算的?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2)要使一些计算简便,可以应用运算定律,也可以应用运算性质。说说你 知道的运算性质。板书学生回答的内容。 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运算性质 除法运算性质:a÷b÷c=a÷(b×c) 4.数学运算的应用。 (1)完成“练习与实践”第 3 题。
学生自主计算,完成后交流答案。
1 3 + = 4 5
5 1 - = 6 7
2.师:今天我们复习的内容是关于整数、小数和分数的四则运算。 (板书) 二、整理与反思 1.加、减法。 (1)你能详细地分别说说整数、小数、分数的加减方法吗? (2)计算整数加减法要把相同数位对齐,计算小数加减法要把小数点对齐, 计算分数加减法要先通分化成同分母分数, 你能说说这之间的联系吗?你能用 一句话小结出整数、分数、小数的加减法规律吗? 概括得出:计算加减法时都要把相同单位的数直接相加减。 2.乘、除法。 (1)整数、小数、分数乘除法呢?你能分别说说各自的算法吗? 小组交流,讨论。 (2)完成 P74“练习与实践”第 2 题。 问:整数和小数乘法和除法法则分别是怎样的?小数乘法和除法的计算 法则与整数乘法了除法有什么相似的地方?有什么不同? (3)分数乘法有几种情况?可以通过刚才计算的例子及自己举例说说它们的 计算法则。 (4)分数乘以分数的计算法则,为什么适用于分数乘以整数的计算法则? 三、复习拓展 1.复习四则运算中的特殊规定。 (1)在四则运算中关于 0 和 1 的运算,有一些特殊的规定。谁能说一说是怎
-4 -3 -2 -1 0 1 2 3 4 (2)提问:
①整数是哪些?它的范围有多大?或者说最大的整数是多少? ②负数的范围在哪?正数呢? ③自然数呢?最小的自然数是什么?最大的呢? ④小数和分数呢? (3)完成 P68 第 1 题。 学生自主填写,完成后集体订正。 三、在联系中整理数的知识 1.整数与自然数。 (1)判断以下说法是否正确。 ①自然数都是整数。 ②整数就是自然数。 ③负数都比 0 小。 ④负数都是整数。 (2)关于整数你们还知道什么相关的知识? (3)完成 P69“练习与实践”第 6 题。 指名板演,其余写在练习本上。 (4)完成 P70“练习与实践”第 8 题第(1) (2) (3)题。 2.正数与负数的关系。 谁来说说,关于正数与负数,我们学过一些什么内容?有什么需要注意 的? 3.整数、小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 (1)你能说出整数和小数的计数单位吗?相邻计数单位间的进率是多少?举 例说一说。 (2)完成 P69“练习与实践”第 5 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讨论订正。 (3)完成 P70“练习与实践”第 9 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指名交流,在交流中明确:把用“万”作单位的数改 写为用“1”作单位的数,要把小数点向右移动四位,并去掉“万”字;把一 个数取近似值时,保留到哪一位,要看这一位后面数位上的数字,满五进一, 不满五舍去。 4.因数与倍数、素数与合数以及 2、3、5 倍数的特征。 (1)出示问题,学生思考后在小组里讨论。 ①什么叫做因数、倍数、素数、合数?它们都与什么有关?这些概念之间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