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家乡孩子的信》综合资料_教案教学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一封给家乡孩子的信,了解作者的家乡变化和童年生活。
2. 培养学生从文本中获取信息、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3.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内容:1. 信件阅读:让学生阅读一封给家乡孩子的信。
2. 文本分析:引导学生分析和概括信件中的家乡变化、童年生活等内容。
3. 情感教育:激发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通过信件阅读,了解作者的家乡变化和童年生活。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2. 使用情感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家乡情怀。
3.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信件的背景,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阅读:让学生独立阅读信件,了解信件内容。
3. 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寻找答案。
4. 文本分析:分析信件中的家乡变化、童年生活等内容。
5. 情感教育:引导学生关注家乡发展,培养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6. 总结拓展: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他们的参与度。
2. 作业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检查他们对信件内容的理解程度。
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问题提出、合作寻找答案等。
七、教学资源:1. 信件文本:准备一封给家乡孩子的信,作为教学的主要资源。
2. 参考资料:提供关于家乡变化和童年生活的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信件内容。
3. 教学工具:使用投影仪、白板等教学工具,展示信件内容和相关资料。
八、教学进度:1. 第1周:介绍信件背景,学生自主阅读信件。
2. 第2周:问题讨论,文本分析,情感教育。
小学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小学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了解作者及其作品背景,理解信中的情感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通过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
(3)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的情感。
(2)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回报家乡。
(3)培养学生学会感恩,尊敬长辈的美德。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习生字词,并能灵活运用。
(3)通过课文学习,感受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2. 教学难点:(1)生字词的学习与运用。
(2)理解作者信中的情感表达。
三、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给家乡孩子的信》。
2. 生字词卡片。
3. 多媒体教学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及其作品背景。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氛围。
(2)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自行学习生字词,并尝试组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答生字词学习中的疑问。
(2)学生通过讨论,掌握生字词的正确读音和意义。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述,感受作者的情感。
5. 情感体验(1)学生分享自己对课文的感受,谈谈对作者信中情感的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学会珍惜学习机会,努力学习,回报家乡。
6.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以及作者的情感表达。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
3. 家长协助孩子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增强孩子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通过阅读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其与家乡孩子的通信背景。
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朗读、默读等阅读方法,感知课文内容,理解冰心奶奶的关爱之情。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适当的推理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冰心奶奶对家乡孩子的关爱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心和责任感。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关心家乡发展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2. 教学难点:理解冰心奶奶关爱家乡孩子的情感。
学会从文中提取关键信息并进行分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简要介绍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其与家乡孩子的通信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课题,激发学生阅读兴趣。
2. 自主学习:学生自读课文,遇到生字词自行查阅字典。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 合作学习:学生分小组讨论,分析课文内容,提取关键信息。
4. 课堂小结:强调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作文,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资源准备1. 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全文。
2. 冰心的生平事迹资料。
3.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家乡图片或视频。
4. 字典、词典等查询工具。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 学生生字词的学习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冰心奶奶关爱家乡孩子的情感态度。
4.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八、教学拓展1. 组织学生进行写作练习,以封信的形式向家乡孩子表达自己的关爱之情。
2. 邀请家乡的相关人士到校进行讲座,让学生更深入了解家乡的发展和变化。
3. 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如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关爱留守儿童等。
三年级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范例
三年级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精选教案设计范例1.1 设计意图1.1.1 通过阅读《给家乡孩子的信》,让学生了解巴金爷爷的人生经历,感受他的人格魅力。
1.1.2 引导学生关注信件中的情感表达,培养学生的朗读和感悟能力。
1.1.3 通过本课的学习,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家乡情怀。
二、知识点讲解2.1 生字词2.1.1 信:信念、信任2.1.2 悔:后悔、悔恨2.1.3 愿:愿望、志愿三、教学内容3.1 课文朗读3.1.1 学生自读课文,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关爱。
3.1.2 教师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1.3 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信件中的情感。
四、教学目标4.1 知识与技能4.1.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信中的生字词。
4.1.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信件的主要内容。
4.1.3 学生能够理解巴金爷爷的人生经历和家乡情怀。
五、教学难点与重点5.1 教学重点5.1.1 学生能够正确认读和理解信中的生字词。
5.1.2 学生能够流利地朗读课文,把握信件的主要内容。
5.1.3 学生能够理解巴金爷爷的人生经历和家乡情怀。
5.2 教学难点5.2.1 学生对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5.2.2 学生对课文情感的把握和朗读。
5.2.3 学生对巴金爷爷人生经历和家乡情怀的理解。
(由于篇幅原因,剩余五个章节的教学内容未提供,请您根据以上范例自行编写。
编写时请注意每个章节的内容要与相符合,以及每个小结和细节的逻辑性和连贯性。
)六、教具与学具准备6.1 教学课件6.1.1 包含课文动画、生字词图片、作者介绍等。
6.1.2 用于引导学生直观地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习兴趣。
6.1.3 课件设计要简洁明了,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
6.2 生字词卡片6.2.1 包含本课出现的生字词,附有拼音和解释。
6.2.2 用于学生自主学习和巩固生字词。
6.2.3 卡片设计要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如使用鲜艳的颜色。
七、教学过程7.1 导入新课7.1.1 教师播放课文动画,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方案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目标:
1. 通过阅读文章《给家乡孩子的信》,了解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情况和教育需求。
2. 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关心他人,乐于助人。
3. 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表达能力,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1. 课前准备:学生阅读《给家乡孩子的信》。
2. 课堂活动:
a. 学生讨论文章中贫困地区儿童的生活情况和教育需求。
b. 向学生介绍传统乡村教育的特点,如教师资源不足、教学条件简陋等。
c. 让学生思考如何帮助贫困地区儿童改善教育条件,提高他们的学习机会。
d. 学生分组讨论并撰写一封给贫困地区孩子的信,表达对他们的关心和鼓励,同时
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e. 学生就自己写的信进行朗读和分享,让其他同学提出意见和建议,改进自己的写作。
教学方法:
1.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让学生共同探讨如何帮助贫困地区儿童改善教育条件。
2. 任务驱动法:通过给学生任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评价:
1. 学生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和质量。
2. 学生写作的能力和表达的准确性。
3. 学生对于贫困地区儿童教育问题的认识和关心程度。
4. 学生对于跨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拓展延伸:
1. 学生可以通过调查了解本地贫困地区的教育情况,并找到适当的方式帮助他们。
2. 学生可以进行志愿者活动,参与到贫困地区儿童的教育工作中。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2(推荐)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2(推荐)第一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2(推荐)《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2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情感目标: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心,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教学准备:投影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达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能力目标:理解本课的词语“光阴、争先恐后、羡慕、奉献”等。
会用“多么……多么……”造句。
情感目标: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
教学重点:通过文中的一、二自然段学习,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关怀的情感。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体会一二自然段中重点句子的蕴涵。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图片、幻灯片、音乐等)预习课文。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1、读课题,这是一封巴金爷爷写给家乡孩子的信,通过预习你们对巴金了解多少呢2、过渡:从介绍中,我们知道了巴金爷爷是一位享誉文坛、著作很多的著/ 7名作家。
在2005字是“真”,表里如一;一个字是“爱”,爱祖国、爱人民、爱人生。
就是这样一位文坛巨匠,你知道他写作的动力是什么吗?(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自由读课文,注意将课文读正确、流利。
二、感受巴金爷爷对家乡孩子的浓浓的爱1、结合学生回答出示: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1)指名读;齐读;默读,用一个字来概括巴金爷爷写作的真正动力是什么?(2)结合学生回答板书:“爱”2、过渡:巴金爷爷对自己的祖国有着无限的爱,对自己的同胞有着无限的爱,对家乡的孩子们更有着无限的爱,这种深深的爱都融入了字里行间。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第一章:教案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给家乡孩子的信》,了解作者的成长经历和心路历程。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写作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1.3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引导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作者的写作技巧。
采用写作实践法,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第二章:课文导入与阅读理解2.1 导入活动向学生介绍作者的成长背景和写作背景。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的含义。
2.2 阅读理解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讨论。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受和理解。
2.3 分析与讨论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的结构和语言特点。
学生讨论作者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式。
第三章:写作技巧分析3.1 作者的写作风格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作者的写作风格和特点。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理解。
3.2 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识别课文中的修辞手法。
学生举例说明并分析修辞手法的效果。
3.3 语言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语言表达方式。
学生讨论并分析语言表达的效果。
4.1 信件格式与结构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信件的格式和结构。
4.2 内容与情感表达教师引导学生关注信件内容的选择和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信心得和感受。
第五章:成果展示与评价5.1 学生展示信件作品学生将自己的信件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
同学们互相欣赏和交流。
5.2 教师评价与反馈教师对学生的信件作品进行评价和反馈。
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进行修改和完善。
第六章:拓展活动6.1 家乡文化探究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作者家乡的文化背景。
学生进一步调查自己的家乡文化,如传统节日、习俗等。
6.2 小组讨论与分享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了解到的家乡文化。
每组选择一种文化元素,展示给其他小组,并简要介绍其意义。
第七章:写作技巧实践7.1 信件修改与润色学生根据教师的评价和建议,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信件作品。
《给家乡孩子的信》精品教案(活动版)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一封书信。
作家巴金爷爷在信中,情真意切地表达了对家乡孩子真诚的关怀、亲切的勉励,抒发了自己要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情感,给人以人生启迪。
同时,文章是书信体文章,通过课文学习,可以向学生介绍书信的写作格式和注意事项。
学情分析学生已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初步的概括力,可以通过自学熟读课文,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但思维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特别是思考文字背后含义的思维深入上有待引导。
同时,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常常只看故事情节,不会思考文章体裁的变化和文章语言运用的巧妙,语言文字的积累及运用也需要指导学生多关注。
教学策略与设计说明本文是书信体文章,是一篇应用文,要让学生既学语言,又掌握格式。
因此,学习的过程中,我指导学生通过自主预习,正确认读生字词,熟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然后,通过课上探究交流,在老师引领,同伴互助的基础上理解文中重点句子的含义。
最后通过老师的讲解和规范,通过实际的运用,掌握书信这一应用文的运用要求。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让生命开花结果”等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3.体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亲切关怀,激发学生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难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掌握书信的格式。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预设学生行为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反馈预习一、走近作者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谁能告诉我,这篇文章的作者是谁?师:哪位同学能介绍一下你了解的巴生:巴金生介绍巴金。
作者巴金是我国现当代著名作家,学生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积累一定的文学常识。
金。
在学生介绍巴金的基础上,师投影资料介绍巴金: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巴金。
现代文学家、翻译家、出版家。
主要作品: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最有影响的作家之一,中国当代文坛的巨匠。
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
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体会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3)通过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表演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家乡孩子的情感。
(2)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奋发向上的动力。
(3)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并理解课文大意。
(2)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3)体会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2.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运用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准备:1. 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文本。
2. 相关背景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向学生介绍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作者及其背景资料。
(2)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独立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自主探究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3. 合作学习:(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问题。
(2)小组成员共同完成课后练习。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型。
(2)解析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5. 口语表达:(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2)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感。
6. 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
2. 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型进行口语表达。
3. 写一篇关于家乡的短文,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六、教学评价:1. 学生朗读课文的表现,是否能够正确地传达出课文中的情感。
小学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
小学语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和书写要求。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信件,理解作者的意图和情感。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语法知识,书写一封简单的信件。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信件,培养阅读理解和信息提取能力。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写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体会到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和期望,培养对家乡的热爱和责任感。
学生能够通过信件交流,培养友善和尊重他人的态度。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信件的背景和作者,让学生了解信件的来源和意义。
2.2 课文内容:学生通过阅读信件,理解作者对家乡孩子的问候和关心。
学生通过分析信件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子,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和表达方式。
2.3 课文讨论:学生分组讨论信件中的关键信息和作者的情感表达。
学生通过分享和讨论,培养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信件的意义和作用。
学生分享对信件的认知和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3.2 阅读理解:教师带领学生阅读信件,指导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和理解作者情感。
学生通过回答问题,巩固阅读理解能力。
3.3 写作技巧: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件的格式和结构,讲解书写信件的注意事项。
学生通过模仿和创作,提高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学生阅读理解评价:通过回答问题,评估学生对信件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合作能力。
4.2 学生写作技巧评价:通过学生书写的信件,评估学生的写作技巧和表达能力。
通过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给予学生反馈和改进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5.1 课文文本:《给家乡孩子的信》提供课文文本,方便学生阅读和理解。
5.2 写作纸张和文具:提供信件写作所需的纸张和文具,方便学生进行写作活动。
5.3 教学课件和教案:提供教学课件和教案,方便教师进行教学和指导。
第六章:教学活动6.1 信件书写演示:教师进行信件书写的演示,展示信件的格式和书写要求。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阅读《给家乡孩子的信》,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风格。
2. 学生能够理解信中所表达的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3. 学生能够把握信中的中心思想,并学会关爱他人,尊敬师长。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冰心及其作品风格。
2. 把握信中的中心思想,学会关爱他人,尊敬师长。
三、教学难点:1. 信中一些生僻词语的理解。
2. 信件格式和书信文化的学习。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2. 采用案例分析法,分析信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
3. 采用情景教学法,让学生模拟写信,培养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材:《给家乡孩子的信》。
2. 参考资料:关于冰心的生平介绍、信件格式和书信文化相关资料。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教案内容请提供具体的教学步骤和教学活动设计,以便我更好地了解和参考。
六、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冰心的生平背景和她的作品风格,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2. 阅读信件:学生自读《给家乡孩子的信》,理解信件的主要内容和情感表达。
3. 讨论交流:分组讨论信件中的重点语句和段落,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4. 分析信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件的结构和书信格式,了解书信文化的基本知识。
5. 小组活动:学生分组模拟写信,表达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
6. 分享作品:各小组展示自己的作品,大家共同交流和评价。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给自己的亲朋好友写一封信,运用所学书信知识和技巧。
七、教学活动设计:1. 朗读比赛:鼓励学生朗读信件,提高朗读技巧和表达能力。
2.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扮演信中的角色,模拟信件情景,增强理解感悟。
3. 书信展览:组织学生参观书信展览,了解不同历史时期的书信文化。
八、教学评价:1. 学生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价学生的参与程度。
2. 学生信件写作能力:评价学生在模拟写信环节的作品,考察学生的写作水平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集锦10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集锦10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1)一、教学目标:1.理解关键词的含义,理解句子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2.凭借语言文字,体会巴金对下一代的关心,感受巴金的美好情感。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难点:理解含义深刻的词句,体会字里行间的情感。
三、教学过程:(一)揭题导入1.板书:巴金。
同学们知道巴金吗?(简要交流关于巴金的资料)2.巴金老人在87岁高龄之际带病给家乡的孩子写了一封信。
板书课题。
指导读课题。
巴金在心中都说了什么呢?请同学们把书打开来。
(二)初读感知1.指名读分节读课文,纠正并指导。
2.讨论:巴金脑子里主要说了什么?(写在黑板上:带病回复,生命的意义,珍惜时间)(三)精读品析1.读了巴金的这封信,你有了哪些思考和感悟,有了哪些收获?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注意体会字里行间含着的情和意。
遇到含义深刻的词句,注意联系上下文体会,可以把自己的读书感受简要地写在文中空白处。
2.交流读书体会。
着重引导学生感悟朗读以下几个句子:①“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教师简要介绍巴金的散文集《生活在英雄们中间》《保卫和平的人们》和小说集《英雄的故事》帮助学生对这句话有更为具体和深刻的认识,并推荐学生课外阅读)②“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教师在学生感悟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去思索和实践这句话。
)③“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④“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3.总结课文。
自由阅读全文,进一步感受巴金的美好情怀和高尚品质。
(四)课堂练习说说书信的格式,在课堂笔记本上把书信的格式写下来。
(五)课后作业1.有感情朗读课文2遍。
2.在“习作练习本”上写一段话,写学习了这一课后的思考和收获。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通用13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学设计(通用13篇)给家乡孩子的信篇1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有生字组成的词语,会用“多么......多么......”、“不是......而是......”造句。
3、理解重点句的意思,说出句子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掌握书信的格式。
4、通过信中的语言文字,休会巴金爷爷对下一代的关怀,激发为社会添光彩、为别人奉献爱、让生命开花的愿望。
一、导入通过第一课时的学习,我们知道巴金是一位著作等身的文学家,为我们留下了很多作品,如:......我们都是通过他的作品了解了巴金,今天我们要读他的一封信,就是这样的一位老人在和我们面对面地交谈,在字里行间你们认识了一位怎样的巴金?又将有哪些收获呢?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近巴金,近距离了解巴金的人品、情感。
二、走进课文,品味巴金的人品(一)今天我们将深入课文,近距离了解巴金的人品。
出示要求:自由读课文,思考:你通过文章了解到一位怎样的巴金?在相关语句旁边做上批注。
(二)全班交流出示:1、我有病,写字困难,提着笔的手不听指挥……就只给你们大家回一封信也十分吃力,有时候一支笔在我手里有千斤重。
(体会巴金爷爷写信的不易,对孩子们的爱。
)(喜爱孩子的巴金)师:同学们,你们提笔写字是什么感受?拿起笔体验一下。
巴金老人自80年代初被确诊患上帕金森氏症后,仍然在病魔的折磨下坚持创作。
他写作时连笔都拿不稳,有时刚写几个字,手指就动不了了,要横横不出来,要撇撇不出去,老人只能用左手去推右手。
还有哪些语句让你感受到巴金对孩子的喜爱?出示:2、无论如何,我不能使家乡的孩子们失望,我终于拿起了笔。
”无论如何,有哪些情况?师:这里“我终于拿起笔”中的“终于”能省略吗?从终于你体会什么?过渡:如此的艰难,但巴金爷爷还是拿起了笔。
还能体会到?(对家乡孩子的关心、对家乡孩子深深的爱)师:这“千斤重”的笔是“千斤重”的情啊。
你能读好这两句句吗?出示:3、我多么想看见你们天真的笑脸,多么想听见你们歌唱般的话语,……(两个“多么”看出巴金对家乡孩子的思念)天真的笑脸、银铃般的童音师引读:“好像你们都站在我面前,争先恐后,讲个不停,好不热闹!”(巴金的想象更加突出对孩子的喜爱)出示:4、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2023最新-《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优秀范文(优秀5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优秀范文(优秀5篇)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次漂亮的为亲带来了5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优秀范文》,我们不妨阅读一下,看看是否能有一点抛砖引玉的作用。
《给家乡孩子的信》篇一我写作不是因为我有才华,而是因为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我的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我的作品来表达这种感情。
每天每夜我这种热情在我身体内燃烧,不停的书写,字里行间的点亮了灵魂的灯塔,在人生中真诚的行走,叩响人们心灵的大门。
贯穿于文字和生命中的热情、忧患、良知,在作品中闪耀璀璨的光辉!给家乡孩子的信苏教版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作者巴金。
从信中我们能学会巴老的朴实、真诚、与谦逊。
所以在执教这一课时,结合文章一明一暗两条线,带领学生读读、悟悟、再读读,采用普通实的教法最恰当。
课前与孩子们谈心,并告诉孩子老师的愿望是当一名普普通通的老师,给我最爱的孩子上好每一节课。
今天你们愿不愿意和老师一起上好这节普通的课呢?一导入1 这是一封信,你读后有什么感觉?2 今天我们一步步走进巴金二自渎画出自己的疑处并在旁边做批注三现在让我们一段一段的交流你们的想法好么?生:我认为巴金爷爷很喜欢孩子你从那个词得知他爱孩子呢?你提到的温暖是身上的温暖吗?生:是发自内心的说明巴老爱孩子,谁来读出巴老的爱(指导朗读,告诉孩子读准每一个字音,才叫读书)让我们接着往下看从“千斤”这个词看出巴老写信很吃力(对呀!学习语文就应该有这样的敏感,)(一只小小的笔在我们手中的重量怎么样?)生:轻如鸿毛在巴老的手中怎么就如“千斤重了呢?”他已经是87岁的老人了老师表扬你会联系上下文来学习-----这完全是在用自己的生命的消耗来换取孩子的爱,板书:大爱者力不从心的感觉怎么读呢?(从终于拿起笔入手)师:是啊,这里包含着千斤重的情那。
你们还从哪里知道巴老奉献的事迹(捐资将近60万,从不拿国家一分钱的工资,完全靠稿费生存)师:同学们课文中的巴老又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生总结:一心为别人一生为别人让我们也像他那样做一个乐于奉献的人齐读下文: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是在于接受。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范文3篇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范文3篇第1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教学目标:1、会认2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2、学写一封信,注意书信格式,注意对象,说话得体。
3、抓住文中一些富有哲理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反复品读、体会巴金爷爷对孩子们的真诚关怀,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准备:PPT、巴金资料教学重点:理清文章脉络,整体感知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巴金对家乡孩子关心、热爱的思想感情。
一、导入1、同学们,今天我们进入11单元的学习——书信。
2、从古至今,中国对于“信”的称呼有很多种,一起读读吧,出示PPT。
3、提到书信,我想起一个故事。
记得去年我班上的小敏同学的爸爸到外地工作了,有一天他难过地对我说,他十分想念爸爸,于是我告诉他可以把你的思念用写信的方式告诉爸爸:告诉爸爸你最近又看了哪些课外书,最近你和妈妈去看了什么好看的电影,还可以告诉爸爸希望他早点回来看你们。
4、听了这个故事,你觉得书信有什么作用?(传递信息,交流情感)5、我们平时说一( )书信呢,讲“封”,后鼻韵母,怎么记这个字?6、今天我们就来读一封书信——出课题PPT7、齐读课题。
这可是作者从小生活的地方啊,再读课题,突出“家乡”。
二、初读1、质疑:读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板书:画信纸板书:谁?写了什么?为什么写?评:同学们很善于提问,真会学习!2、孩子们对这封信充满了好奇,到底写了什么呢?自读课文,读准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字想办法解决它。
读吧。
评:大家读得很认真,老师想考考大家。
3、小老师教读,其他同学认真听,如果有读得不准确的地方,请你真诚地帮助他。
4、齐读词语,读准字音。
5、每个字音都读得很准确,声音也很洪亮,老师真喜欢你们。
把生词放回课文,同桌共用一本书,一人读一个自然段,互相帮助读通句子。
小结:在同学帮助下,已经能把课文读通顺流利的孩子请坐直。
孩子们精神真是饱满啊!三、解决三个问题(一)写了什么。
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范文
六年级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范文教学目标:1. 通过阅读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让学生了解作者冰心奶奶的生平和她的爱心。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他人的情感。
教学内容:第一章: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冰心奶奶的生平和她的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给家乡孩子的信》,猜测课文内容。
第二章:阅读理解1. 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感悟,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第三章:情感体验1. 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冰心奶奶对家乡孩子的关爱之情。
2. 学生讨论:我们应该怎样回报家乡、关爱他人?第四章:朗读训练1. 教师选择课文中感人的段落,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
2. 学生互相评价,提高朗读水平。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文,分享对家乡孩子的关爱之情。
3. 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拓展学生的阅读视野。
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讨论、作文展示等方式,评价学生在阅读理解、情感体验、朗读训练等方面的表现。
2. 关注学生的阅读习惯和表达能力的变化,对学生的综合素养进行评价。
第六章:语文素养训练1.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优美词句,学会欣赏文学作品。
2. 学生进行仿写训练,提高写作能力。
3. 学生互相评改,培养批判性思维。
第七章:合作学习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将课文中的关爱精神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2. 学生共同完成一项关爱家乡孩子的实践活动,如组织一次公益活动、捐赠学习用品等。
3. 学生汇报实践活动成果,分享合作学习的喜悦。
第八章: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
3.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第九章:作业设计2. 教师关注学生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十章:教学反思1. 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
2. 教师根据反思结果,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后续教学效果。
《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案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1.1 课程背景通过学习《给家乡孩子的信》,让学生了解作者冰心及其作品,感受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爱他人的情感。
1.2 教学目标1.2.1 知识与技能:了解冰心的生平事迹,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
1.2.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1.2.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和关爱他人的品质。
1.3 教学重点1.3.1 了解冰心的生平事迹。
1.3.2 掌握信件的基本格式。
1.3.3 感受作者对家乡孩子的关爱。
1.4 教学难点1.4.1 理解作者的信件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1.4.2 运用信件格式进行写作实践。
第二章:作者简介2.1 冰心的生平事迹2.1.1 介绍冰心的生平背景。
2.1.2 讲述冰心的文学成就。
2.1.3 强调冰心对家乡孩子的关爱。
2.2 学生自主学习2.2.1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冰心的生平事迹。
2.2.2 学生分享所学内容,总结冰心的文学成就和关爱家乡孩子的精神。
第三章:信件格式讲解3.1 信件的基本格式3.1.1 信头:称呼、日期。
3.1.2 信身:问候语、主体内容、祝愿语。
3.1.3 信尾:署名、敬语。
3.2 学生实践3.2.2 学生互相交换信件,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四章:作品欣赏4.1 冰心的《给家乡孩子的信》4.1.1 朗读课文,感受作者的情感。
4.1.2 分析课文,理解作者的信件内容。
4.1.3 讨论:作者为何给家乡孩子写信?信中传达了哪些关爱和期望?4.2 学生自主学习4.2.1 学生选择一篇关于家乡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
4.2.2 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表达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五章:写作实践5.1 题目:给家乡孩子的信5.2 要求:5.2.2 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关爱家乡孩子的情感。
5.3 学生互相交换信件,进行欣赏和评价。
第六章:信件阅读与分析6.1 课文内容回顾回顾《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主要内容,强调冰心对家乡孩子的关爱和期望。
《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案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的教案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通过阅读《给家乡孩子的信》,了解作者的生长背景、生活经历和心路历程。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和书信写作技巧。
1.2 教学内容简介《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作者及其背景。
分析信件的结构和内容,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思想和情感。
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变化,培养学生的家乡情怀。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手段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寻找答案。
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给家乡孩子的信》的具体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采用小组讨论法,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2.2 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图片和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提供信件样本,供学生参考和模仿。
利用网络资源,让学生了解更多关于家乡的信息。
第三章:教学步骤与活动3.1 教学步骤第一步:导入新课,介绍《给家乡孩子的信》的作者及其背景。
第二步:阅读信件,学生自读《给家乡孩子的信》。
第三步:分析信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信件的结构和内容。
第四步:讨论交流,学生分组讨论并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五步:总结归纳,教师总结课程要点和学生的观点。
3.2 教学活动活动一:观看作者的生长背景和家乡变化的视频资料。
活动二:学生朗读《给家乡孩子的信》,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活动三:小组讨论,学生围绕信件内容展开讨论,并提出问题。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的课堂参与、讨论分享和写作练习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观察学生在阅读理解、思考问题和表达观点方面的进步。
4.2 教学反馈学生自评:让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学习收获。
同伴评价:学生之间互相评价,提供反馈和建议。
教师评价: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并提供鼓励和建议。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拓展5.1 教学资源《给家乡孩子的信》原文。
作者的生长背景和家乡变化的视频资料。
小学语文9-教案设计.1给家乡孩子的信
小学语文9教案设计.1给家乡孩子的信我设计的这节课的目的是让幼儿园的孩子们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通过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的方式,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教学目标:1. 让幼儿认识自己的家乡,了解家乡的特色和美丽。
2. 通过写信的方式,培养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通过写信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教具与学具准备:1. 纸张和笔2. 家乡的特色图片和视频3. 信封和邮票活动过程:1. 引入:向孩子们展示家乡的图片和视频,引导他们观察和描述家乡的特色和美丽。
2. 讨论:让孩子们分成小组,讨论自己家乡的特色和美丽,并选取一名代表进行分享。
3. 写信:让孩子们以给家乡的孩子们写信的方式,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和祝福。
活动重难点:重点:让幼儿了解自己的家乡,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
难点:通过写信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反思这节课的实施情况,发现孩子们对家乡的了解还不够深入,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多地引入家乡的文化和特色,让孩子们更深入地了解和热爱自己的家乡。
同时,我也发现孩子们在写信的过程中,有些孩子表达得比较困难,因此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会更多地引导孩子们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想法,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情感交流能力。
我还可以组织一些相关的延伸活动,如让孩子们亲手制作一些家乡的特色手工艺品,或者组织一次家乡的特色文化活动,让孩子们亲身体验和感受家乡的魅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本次活动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让孩子们了解自己的家乡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出来,这是一个重要的学习目标,但也是一项挑战。
通过写信的方式培养幼儿的情感交流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这是一个比较难以掌握的技能。
如何让孩子们在写信的过程中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
《给家乡孩子的信》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信件的基本格式和要素。
(2)能够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能够阅读并理解他人的信件,获取有效信息。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信件的格式和要素,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2)通过交换信件,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信息获取能力。
(3)通过讨论和分享,培养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关注,增强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
(3)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增强自信和自尊。
二、教学内容1. 信件格式和要素的学习:介绍信件的基本格式,包括信头、称呼、、结尾、签名等。
2. 信件写作技巧的讲解:如何运用恰当的词汇和句式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
3. 信件阅读理解的训练:通过阅读他人的信件,获取有效信息,理解他人的思想和情感。
三、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信件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对信件写作的兴趣。
2. 新课内容:讲解信件的基本格式和要素,举例说明信件的写作技巧。
3. 实践环节:学生分组进行信件写作练习,互相交换信件进行阅读和讨论。
4. 总结与反馈:学生分享自己的写作经验和阅读理解,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四、教学评价1. 学生信件写作的质量和表达能力。
2. 学生信件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和信息获取能力。
3. 学生在讨论和分享中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教学资源1. 信件样本:提供一些信件样本,供学生参考和学习。
2. 写作指导资料:提供一些写作指导资料,帮助学生掌握信件写作技巧。
3. 信件交换平台:建立一个信件交换平台,方便学生互相交换信件进行阅读和讨论。
六、教学活动1. 信件写作竞赛:组织一个信件写作竞赛,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封给家乡孩子的信。
比赛结束后,评选出最佳信件并进行奖励。
2. 信件展览:让学生将他们写的信件展示出来,并邀请其他班级或学校的学生前来参观和评价。
3. 信件分享会:组织一个信件分享会,让学生依次读出自己写的信件,并分享他们的写作心得和感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家乡孩子的信》综合资料
一、金手指
课文主要内容及全文思路导读
一个远离了故土很久的游子,一个在中国乃至其他国家也很有影响的作家,一个把一生的爱和热情奉献给文学的老人--巴金,在87岁的时候,在他收到家乡的孩子写给他的信的时候,克服着年老的衰微,提起笔追述他的一生的信念和渴望。
他的言语从容而舒缓,娓娓道来,一个仁者的风范从他的文字间弥漫出开来,一种恬淡和温情洋溢出来,一份美好的祝愿和希冀任思绪流淌。
读《给家乡孩子的信》,我们去感受老作家的真诚情怀-- 巴金在信中这样说道:"……家乡的孩子们,感谢你们给我这个老人带来温?quot;,传达出他对孩子们的谢意;
他说:"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谦逊的姿态跃然纸上;
他说:"……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乐……",言谈间尽是亲切的劝勉;
他说:"我和别人一样,也希望看到自己的生命开花",抒发出对珍爱生命的礼赞!
文章6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写孩子们的信给巴金带来温暖。
第2自然段写为了不让孩子们失望,巴金带病写了这封回信。
第3自然段写巴金也也认为自己是个平凡的人,但仍要让自己的生命开花。
第4自然段写巴金爷爷认为自己的时间有限了,他十分珍惜每分每秒。
第5自然段写巴金希望家乡的孩子们爱子时间,好好学习。
第6自然段是对孩子们的祝福。
信中还有许多的句子富含哲理意趣,如"人活着不是为了百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为我们的人生航程指路,但愿能成为同学们的精神坐标。
二、精品屋
课文精彩片段欣赏点评
不要把我当作什么杰出人物,我只是一个普通人。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我今天87岁,今天回顾过去,说不上失败,也谈不上成功,我只是老老实实、平平凡凡地走过了这一生。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我在回答和平街小学同学们的信中说:"我愿意再活一次,重新学习,重新工作,让我的生命开花结果。
"有人问我生命开花结果是什么意思。
我说:"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这个我们办得到,因为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
【欣赏】
人生使个不朽的话题,许多人在各种场合抒发着人生的理想。
有人高谈阔论,慷慨激昂,志向高远;有人浅吟低唱,从容潇洒;有人不苟言辞,埋头实干,用行动书写人生的理想……
人生的理想不尽相同,有人务实,贪图实利;有人奉献,不求回报;有人庸庸,不问世事……
人生的意义究竟何在呢?巴金老人的人生信条像是航标之灯,它可以点亮我们心灵的黑暗角落,引导我们走向光明!
"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巴金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他自认为"平平凡凡地走过的这一生"其实并不平凡,他用作品"表达对祖国和同胞无限的爱的感情"。
他活着就是为了"不白吃干饭,就是要给社会添上一点光彩",这是怎样的胸襟和高尚灵魂的体现!
一个人维持生命的时间、精力、同情的其它部分用在何处呢?巴金以为要让生命开花--为别人花费它们,而不是为了一己私利。
读了这些,再加上我们对巴金作品的了解,我们怎能不为他的人生信念而深表钦佩和折服呢?
纵观巴金的这段文字,他实在不仅是个作家,还是个哲人,更是个充满爱与情感的贤人。
三、金手指
表达方法提示
让思想的光芒照亮文章
《给家乡孩子的信》是巴金在87岁高龄给家乡孩子的回信,此时的巴金,已经是声播海内外,名扬五湖四海的大作家,享有崇高的声誉。
然而,从他给家乡孩子的信中,却让人感受不到一个功成名就的人的得意与沾沾自喜,也感受不到专横跋扈的嚣张
与凌厉。
而留给人们的是翩翩君子般的谦逊与和善,是老当益壮的雄心壮志,是老而弥坚的锲而不舍。
读他的这封信,还给人以深刻的人生启迪,他以他深邃的思想之光,点亮了自己的人生,也为每一个读者照亮了灵魂和前进的路。
究竟是怎样的语句使得文章深刻而促人反思,催人进取呢?人们常说"空袋立不直",一篇文章要挺立起来,离不开思想的高度。
这篇《给孩子的信》就是极好的例子。
我们同学在读这篇文章时,是否已经留意到其中含义深刻,令人回味的句子了?我们就来看这些句子-- 我写作不是我有才华,而是我有感情,对我的祖国和同胞有无限的爱,我用作品表达我的这种感情。
这段文字虽然是在说自己创作的动力机制,其实蕴含着所有成功的文学作品之所以成功,并受人欢迎的原因--让爱充满自己心灵的角落,让爱感动读者的心灵,拨动他们****的心弦。
这样的论述涉及到的正是文艺创作的根基啊!
我思索,我追求,我终于明白生命的意义在于奉献而不在于享受。
人活着不是为了白吃干饭,我们活着就是要给我们生活其中的社会添上一点光彩。
我们每个人都有更多的爱,更多的同情,更多的精力,更多的时间,比维持我们自己生存所需要的多得多。
只有为别人花费它们,我们的生命才会开花。
一心为自己、一生为自己的人什么也得不到。
"
以上三则都涉及到人生的意义、生命的价值,是作者思考的关于有意义的人生状态的宣言。
如果说第一则只是个原则性的结
论,第二则则是对它具体的阐释,而第三则则指出了其在做法上的可能性。
说的是有理有据,巴金的人生经验在这里高度浓缩。
他的奉献社会、关爱他人的道德理念即使在今天也依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甚至是永恒的价值追求。
于是,巴金以他的思想境界的高度征服了读者,感化了读者,启迪了读者。
我们同学同样可以有自己的思想,有对社会、生活的领悟和看法,其中肯定有值得铭记的方面。
不要轻视自己,让你的思想的光芒点亮的你的文章吧。
四、益智园
创新与实践
1、巴金是"五四"以来的著名作家,在国际上享有崇高声誉。
他的小说、散文创作以及翻译的作品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人,你读过他的作品吗?如果还没有,建议你读一读他的小说--被称为激流三部曲的《家》、《春》、《秋》。
相信你一定会大有收获的,赶快行动起来吧!
2、信是人们交流思想,表达感情的媒介之一。
古往今来,许多书信为人们津津乐道,它们或者因为思想深邃而令人推崇,或者因为感情真挚而受人称道,或因为清新雅致而招人玩味……你有什么要跟身边的亲朋好友说吗?不妨拿起笔,写一封信吧,带去你的祝福和倾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