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辛亥革命 教学设计 教案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教案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学教案
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
一、导入
1. 引入话题:你知道辛亥革命是什么吗?你知道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有哪些吗?
2. 激发兴趣:通过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让学生初步了解辛亥革命的主要内容,并引起他们的兴趣。
二、讲授
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政府的腐败、外国列强的侵略、民族意识的觉醒等因素。
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宣统帝退位、南北议和、中华民国成立等重要事件。
3. 辛亥革命的意义:结束了封建王朝统治,开启了中国近现代化的新篇章。
三、活动
1. 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辛亥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以及现代中国的发展与辛亥革命的关系。
2. 角色扮演:让学生扮演辛亥革命中的各个角色,重新演绎当时的历史场景,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
四、总结
1. 总结:通过讨论和角色扮演活动,总结出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和影响。
2. 展望:展望中国的发展前景,引导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的深远影响。
五、作业
1. 完成课堂笔记:整理当天的学习内容,写出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感受。
2. 阅读资料: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辛亥革命的知识。
教学反思: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对辛亥革命的了解更加深入,能够理解其在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要地位,培养了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篇)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版(优秀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了解孙中山成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纲领、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利用有效的课程资源,培养观察和想象能力。
通过探究活动,培养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
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对三民主义的评价,培养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三民主义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较完整的资产阶级革命纲领;革命派倡导的民主革命是顺应历史潮流,符合民族利益的。
本课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本课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教学设备多媒体学生课前准备1.收集、整理有关孙中山的故事2.编排历史课本短剧板书设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师:(出示一组图片)这些图片和哪一人物有关生:孙中山师:据统计,全国仅以孙中山名字命名的大小地名就有数千处之多。
孙中山是二十世纪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人物,被尊称为“国父”。
“国父”那一定是缔造这一国家作出杰出贡献的伟大人物。
哪位同学能向大家介绍一下孙中山,讲一讲有关孙中山的故事?(幻灯片显示孙中山图片)生:讲述收集的故事。
师:孙中山是中国伟大的民主革命的先行者。
他的最大功绩和主要贡献是领导了一场伟大的革命,这场革命结束了一个旧时代,使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场革命就是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1.兴中会的成立师:19世纪末的中国是一幅悲惨的景象,中国人民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中华民族处于濒临灭亡的境地。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孙中山创办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领导机构、革命纲领、成立意义,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2、培养学生观察图画的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3、通过探究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2、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2、武昌起义的枪声,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感受孙中山为了革命而鞠躬尽瘁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学情分析】学生对于辛亥革命了解比较少,但对孙中山通过影视剧有一定的认识,因此本节课以此为切入点,以孙中山的早期活动为主线,介绍辛亥革命的过程及意义,加深学生的认识。
【教学方法】讲述法、分析法、对比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已学习了中国近代史中国历经的侵略与反抗,中国人民也在这个过程中经历了艰难的探索。
是什么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洋务运动)洋务运动学什么?(技术!)接下来的探索是什么?(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学什么?(制度!)成功了吗?这些探索都有同一个目的:维护清朝统治。
这些探索都告诉了当时的人们:到底是谁在阻碍中国的进步!中国的每一个进步都困难重重,中国人没有放弃探索的步伐!20世纪到来的时候,中国大地上迎来了第一次翻天覆地的风暴——辛亥革命。
(板书)二、自主学习学生自主习学课文完成同步练习册上的自学导学。
(是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初步了解,达到先学后教的目的)三、合作探究同学们对本课内容已经有了大致了解,下面让我们一起走进历史一起重温那场波澜壮阔的革命——辛亥革命。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和反思
3、2 辛亥革命2008年9月25日【知识与能力】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清帝退位;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作用,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要求学生首先阅读本节的大标题和四个子标题,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以使学生学会从整体上把握历史的过程和方法。
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为原则的学习方法,学生搜集和研究大量抗日战争的历史图片和资料,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分组讨论进行合作学习,从不同的角度探究抗战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影响,在交流中提升自己对抗战的认识。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和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辛亥革命推翻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帝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打开了中国社会进步的闸门,是20世纪初中国社会的一次巨变。
通过对孙中山主要事迹的学习了解,让学生体会孙中山先生与时俱进和为中国革命献身的精神,增强学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的社会责任感。
【重点、难点】【教学设计】【导入新课】师:20世纪的中国先后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并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你们知道吗?生:回答。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第一位伟大人物和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孙中山和辛亥革命。
(话毕,投影仪打出标题)师:民国时期,在当时的中学生中开展了一项有关崇拜对象的社会调查。
话毕,投影仪打出:生:回答。
师:孙中山先生之所以受到当时中学生的崇拜,我想,其主要原因就在于他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所做出的伟大贡献。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追忆孙中山先生师:19空前严重。
正是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孙中山先生在1894年成立的兴中会上第一次喊出了“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
投影仪打出兴中会成立图片。
(见下图)师:1905年,孙中山又和兴中会、华兴会、光复会等资产阶级革命团体成员在日本东京建立了中国近代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沙洋中学简平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辛亥革命爆发前中国的社会状况,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
(2)了解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的迅速发展,掌握中华民国的建立和《临时约法》颁布的基本史实。
(3)从多角度认识辛亥革命的伟大意义。
2.过程与方法:(1)搜集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政治、经济、思想等各方面材料,使学生对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有全方位了解,认识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2)结合乡土历史知识分析革命率先在武汉爆发的原因,使学生逐步具备研习历史资料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结合材料,分析辛亥革命后中国的社会状况,思考辛亥革命的历史地位和影响。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走向民主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大势,辛亥革命顺应了这一历史发展大势,推动了中国近代历史的进步,(2)革命党人为国家和民族勇于牺牲的品质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
教学重点难点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原因及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工具电子白板设备、导学案教学过程一、教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分发导学案,强调预习相关问题学生预习课本,完成导学案相关内容的填写与探究问题的初步归纳二、教师主导,学生探究学习【导课环节】播放视频资料导入【新课学习】(一)背景篇------山雨欲来风满楼学生结合学案材料快速归纳、回答教师点评、强调、补充讲解学生巩固练习(二)过程篇------惊天动地谱春秋学生简要归纳回答辛亥革命的过程教师结合地图强调过程问题探究:1、辛亥革命为什么首先在武昌爆发?(从天时、地利、人和三方面分析)2、师生共同学习《临时约法》相关内容。
3、袁世凯为什么能够窃取革命果实?(从孙中山与袁世凯的实力以及各种政治力量的态度来分析)学生讨论、回答教师点评、强调、补充讲解学生巩固练习(三)影响篇-------敢教日月换新天三、教师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学生现场辩论: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还是失败的革命(从政治、经济、思想、社会生活等方面展开)学生讨论、辩论发言教师点评、强调学生巩固练习:换个角度看辛亥回首辛亥,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史观来审视它。
【教学方案】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方案】辛亥革命精品教案第一章:辛亥革命概述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让学生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的衰落,民族危机的加深。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辛亥革命的结果: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
通过观看历史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清朝的衰落和民族危机。
组织学生讨论辛亥革命的过程和结果。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1.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辛亥革命背景的理解。
评估学生在辛亥革命过程和结果方面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对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影响的思考和讨论。
第二章:辛亥革命的原因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
让学生掌握革命的思想根源和社会经济基础。
让学生认识到民族危机加深和民众觉醒的重要性。
2.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原因:民族危机加深,民众觉醒,革命思想传播。
革命的思想根源:维新思想,民主思想,爱国主义。
社会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农民阶层的变动。
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阅读相关资料,了解辛亥革命的原因。
通过观看历史视频或图片,让学生感受民族危机加深和民众觉醒的情况。
组织学生讨论革命的思想根源和社会经济基础。
让学生进行小组合作,研究辛亥革命的原因对革命的影响。
2.4 教学评价检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原因的理解。
评估学生在革命的思想根源和社会经济基础方面的掌握程度。
观察学生对民族危机加深和民众觉醒重要性的认识。
第三章:辛亥革命的过程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具体过程。
让学生掌握武昌起义和各省响应的情况。
让学生认识到南京临时政府成立的意义。
3.2 教学内容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各省响应,南京临时政府成立。
武昌起义的情况:起义的爆发,革命军队的发展。
各省响应的情况:起义的扩散,地方政权的建立。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共3篇)第1篇: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人教版必修一第四单元第13课《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湖南省新化县第三中学秦爱叔一、设计理念: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我们要充分尊重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管理,加强师生互动,使之形成良好的自主、合作、探究之能力。
另通过情境教学、角色扮演与合作讨论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提高学生史学素养。
二、学情分析:关于辛亥革命,学生在初中已经有所知晓,这对我们开展教学较为有利,只是学生对辛亥革命史实的了解一般都停留在电影电视中有关描述辛亥革命的一些认知,这属于一种感性认识。
我们要真实全面的掌握相关史实,还须进一步学习与挖掘。
三、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范畴,它推翻了清政府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是中国近代史进程中的里程碑。
本课在内容上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不仅结束了一个旧时代,还开启了一个新时代。
2.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影响,《临时约法》教学难点:对辛亥革命的评价、孙中山推举袁世凯为总统的原因。
四、教学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掌握兴中会与同盟会的成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临时约法;袁世凯篡夺革命果实;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通过分析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兴起的背景和条件,培养学生从政治、经济、阶级等角度完整认识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才问题,探究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通过学习辛亥革命进行中的复杂性与艰巨性,使学生认识到革命成果来之不易,应珍惜时间,勤奋学习。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革命时期的思想和表现,教育学生为实现祖国腾飞大业而努力学习。
五、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导入]:一张近代服饰、发型的图片导入。
教师阐述:从课件上这张图片,我们可看出是何政治事件造成了这种近代服饰、发型的变迁这次政治事件发生的背景当时有无具备条件2.新授(教学内容)(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及条件:投影:图一:中国被众多条约捆绑图。
【教学方案】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方案】辛亥革命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结果,掌握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史料分析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理解革命先驱为民族独立、民主自由所付出的努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清朝末年的政治腐败、经济危机和社会矛盾民族危机的加剧,民众对清政府的强烈不满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的爆发及其影响各省响应起义,清政府瓦解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建立中华民国3. 辛亥革命的结果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社会变革与民众生活变迁4.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推翻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新时代促进民族觉醒,提高民族自尊心为中国的现代化进程奠定基础5. 辛亥革命的影响政治体制的改革与探索社会制度的变革与民众生活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升,民族自信心的增强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辛亥革命的过程、结果及其历史意义。
2. 教学难点: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影响。
四、教学方法1. 自主学习:引导学生预习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
2. 合作探讨: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 史料分析:运用相关史料,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辛亥革命。
4. 讲授法:教师针对重点内容进行讲解,解答学生疑问。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辛亥革命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 小组讨论报告:评价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观点阐述、史料运用等方面。
4. 期终考试:设置有关辛亥革命的问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全面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播放辛亥革命相关视频或图片,引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辛亥革命的基本情况,为学生提供问题引导。
【教学方案】辛亥革命教案
【教学方案】辛亥革命精品教案第一章:辛亥革命概述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背景和意义。
2. 掌握辛亥革命的过程和主要历史人物。
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背景:清朝的衰落、民族危机的加深。
2.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北议和。
3. 辛亥革命的主要历史人物:孙中山、黄兴、宋教仁等。
4. 辛亥革命的意义: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时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辛亥革命相关章节。
2. 课件:辛亥革命的历史图片、地图、人物介绍等。
3. 视频资料:辛亥革命的相关纪录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辛亥革命的理解和看法。
第二章:辛亥革命前的中国社会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状况。
2. 掌握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状况:政治腐败、经济落后、文化保守。
2. 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和问题:民族危机、民生疾苦、民主缺失。
3. 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封建帝制,开启民主共和时代。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状况和主要矛盾。
2. 案例分析法: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四、教学资源1. 教材: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相关章节。
2. 课件: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历史图片、地图等。
3. 视频资料: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相关纪录片。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讨论:学生对辛亥革命前中国社会的理解和看法。
第三章:辛亥革命的过程一、教学目标1. 了解辛亥革命的过程。
2. 掌握辛亥革命中的重要事件和历史人物。
3. 分析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过程:武昌起义、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南北议和。
历史教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
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辛亥革命》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单元第8课的内容。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近代进步革命人士在政治近代化上的探索,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1一、教学设计思路分析(一)学习内容特征分析:《辛亥革命》承接了继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之后,新民主主义革命之前的社会变革的爆发力。
由经济技术变革到政治改良,再到政治革命,本节课内容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根据本节教材的安排特点,引导学生在原有知识基础上提出问题,深入讨论辛亥革命的必然性以及必要性。
(二)学情分析1、生理学习技能分析:初中八年级学生经历过小学与七年级的学习,在历史知识上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是水平参差不齐,对于调度历史时期的时代背景,显得有些困难。
不能从历史时间的大环境下看问题。
2、心理学习能力探讨:革命史本身就带有丰富的激情色彩。
对于长期饱受强国凌弱的中国,辛亥革命的历史运动又显得极其振奋人心。
本节知识既有枯燥乏味的纲领文件,又有行色生动的革命运动背景。
将二者结合,恰到好处的牵动了学生的空间思维与发散思维。
(三)教学设计重点在教科书的设计和教师的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合理运用学习理论,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知识建构学习。
由生动的《辛亥革命》电影精彩片段引入课堂教学,以简便易行及形象的多媒体影音将历史事件变得生动化。
注重概念形成与发展的思维过程,即知识建构的动态过程。
(四)教学设计基本理念与思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创设丰富的情境,以历史事件中实例加以多媒体形象的呈现,以强有力的视觉冲击效果激发学生的眼到、心到、手到效应。
通过知识迁移、情景设问促进学生的协作与交流,最终实现意义建构。
二、教学设计方案课题辛亥革命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教材目次人教版八年级历册第二章第8课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了解孙中山救国革命思想路线的转变过程。
2、学会结合时代背景,深入探讨辛亥革命的爆发因素。
(完整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
(完整版)初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近代史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和意义;2. 掌握辛亥革命的起因、过程和结果;3. 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2.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过程;3. 辛亥革命的结果和意义。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过程;2. 辛亥革命的结果和意义。
四、教学方法1. 集体讨论:组织学生对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进行集体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2. 小组合作: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深入研究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过程,并展示给全班;3. 观看视频:给学生播放有关辛亥革命的纪录片或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辛亥革命的理解;4. 互动问答:通过提问和回答的方式巩固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掌握程度。
五、研究资源1. 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资料;2. 辛亥革命的相关书籍和文献;3. 辛亥革命的纪录片或相关视频资料。
六、教学过程第一节: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1. 教师简要介绍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包括晚清社会的动荡和中国人民的觉醒;2. 学生们从小组合作中收集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资料,并进行集体汇报和讨论。
第二节: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过程1. 教师向学生介绍辛亥革命的起因,特别是辛亥革命的触发事件(如武昌起义);2. 学生利用小组合作的时间深入研究辛亥革命的起因和过程,并准备展示;3. 学生进行展示和讨论,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及其影响。
第三节:辛亥革命的结果和意义1. 教师介绍辛亥革命的结果,特别是建立的中华民国;2. 学生观看相关视频资料,加深对辛亥革命结果和意义的理解;3. 教师组织互动问答,巩固学生对辛亥革命的掌握程度。
七、教学评价1. 检查学生对辛亥革命历史背景、起因、过程和结果的掌握程度;2. 观察学生在集体讨论、小组合作和展示中的表现;3. 分发学生的辛亥革命的自主研究报告并进行评价。
八、拓展延伸1. 邀请一位历史研究专家来学校进行辛亥革命的专题讲座;2. 组织学生参观辛亥革命相关的历史场馆;3. 设置开展辛亥革命周边活动的时间,如辛亥革命的纪念活动等。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识目标了解孙中山创办兴中会;中国同盟会的成立、领导机构、革命纲领、成立意义;三民主义;武昌起义;中华民国的成立等史实;评价辛亥革命的成败等等;理解革命的意义及复杂曲折性。
能力目标通过教育教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概括归纳历史知识的能力以及口头表述历史事件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和用辩证地观点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探究的过程,掌握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育教学,以史为鉴,培养“国家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主义情感。
辛亥革命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一个里程碑,有其重要的贡献;孙中山作为中国革命的先行者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贡献。
在近代中国复杂的环境下,革命不可能一蹴而就,由此认识到事物发展的曲折性与进步性并存。
二、教学重点难点(一)重点:辛亥革命爆发及成功的历史必然性;《临时约法》;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二)难点:革命爆发的必然性;辛亥革命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教学要点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媒体导言1.展示中山装照片;问:中山装的设计体现了孙中山怎样的理念?(播放视频)由此导入新课。
1.与现实生活关系密切,学生较熟悉,气氛开始活跃,积极回答。
1辛亥2.播放“武昌起义”的视频,了解昌起义的过程。
2.直观感受武昌起义的爆发,掌握基本史实。
2武昌起义革命的背景3.放映幻灯片:《武昌起义后革命形势》图,掌握武昌起义后全国革命形势的迅猛发展。
4.提问:你认为武昌起义的爆发、革命形势的发展及清王朝的土崩瓦解是偶然的吗?3.感受武昌起义的“首义”作用。
4.阅读课本、材料提取信息、共同探讨武昌起义爆发和成功的历史必然性和偶然性。
35.播放“黎元洪被迫当上军政府都督”的视频,问:黎元洪在革命前是什么身份?他是支持还是反对革命?像黎元洪这样的旧官僚和立宪派混入革命队伍,你能设想一下革命的前途会是怎样的吗?5.通过黎元洪“不革命”的细节,认识旧官僚和立宪派的投机革命,使辛亥革命潜伏危机。
《辛亥革命》教案 (2)
《辛亥革命》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是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孙中山创建兴中会和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2.方法与过程:运用多媒体,播放视频材料,并与教师提问相结合。
使学生了解本节课的基础知识,运用挂图,是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形势。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张扬,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武昌起义和辛亥革命的意义。
2.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三、教学过程1.复习提问:投影出上节课的提纲,指着大屏幕带领学生回顾上节课内容,指出重点。
给学生三分钟时间复习,然后提问,总的时间不超过十分钟。
2.导入新课:这一单元我们主要讲的是各个阶层对救国道路的探索,可是封建统治者自救的洋务运动失败了,资产阶级维新派的变法也失败了,这就表明他们的救国道路在中国行不通。
那么,中国的出路究竟在哪呢?这时,从维新派分化而来的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采用革命的方法来挽救民族危亡,发动了辛亥革命。
那辛亥革命到底能不能找到中国的出路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来学习第九课《辛亥革命》。
3.讲授新课:(1)投影第九课提纲,指出这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然后给学生3—5分钟按照提纲通览教材。
要求学生在通览教材的时候,对一些明显的知识点,如时间、地点、人物等随手做标记,养成勤动手的好习惯。
(2)讲解:师:辛亥革命是谁发动的?生:孙中山师:孙中山先生被称为“国父”,指导学生看课本导入框的内容,归纳为,孙中山先生一生为国为民,从青年时代就下定决心寻求救国救民的道路,为了完成这一宏图伟业,他首先从创建革命政党开始,他首先创建了什么革命团体?生:兴中会师:什么时间,在哪里?生:1894年,在檀香山师:檀香山是在今天美国的夏威夷,也就是说兴中会是在国外成立的,后来,国内也出现了很多革命团体,孙中山先生认识到:要想壮大我们的革命力量,必须将这些革命团体团结起来,形成一个统一的革命组织,这样,就成立了同盟会,关于同盟会的情况我给大家准备了一个视频,大家在看视频的时候,要注意这几方面的信息,同盟会成立的时间地点,它的革命纲领和机关刊物各是什么?(增加一个学法指导:要求学生在看视频时,随手讲时间、地点等小知识点记录下来,以便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
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民族民主革命。
那么怎么设计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5篇范文,希望大家喜欢!高中历史辛亥革命教案设计一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川教版教材第二学习主题《近代化的起步》第3课《辛亥革命》。
本学习主题主要体现中华民族在近代历史中为反抗侵略争取民族独立而进行的一系列抗争与探索,从而使中国一步步走向近代化的历程。
其中辛亥革命在推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的第一次历史巨变,是中国近代化艰难起步进程中的重要环节。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进步打开了闸门。
孙中山是20世纪中国走在时代前列的第一个伟人,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本课共分有三目:革命的酝酿,武昌起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因此我们这节课的线索就是革命的背景——爆发——结果——意义。
学情分析:本次教学是历史学科在导学案教学模式下的一种尝试,试图培养起学生的自学能力,合作能力,自我探究的能力,充分分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同学的合作中,活动的参于中学会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同时思维能力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学习方法和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所以本课在设计过程中,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能力,在导学案设计中,通过课前预习,完成知识层面的掌握,通过小组交流探讨,师生互动,进一步理解本课的重难点问题。
同时初中学生感性认识多于理性认识,学习中兴趣非常重要,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充分利用音像资料,创设情境,使学生进入特定的历史氛围。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记住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名称,建立时间及建立者,中国同盟会成立的概况,理解同盟会的政治纲领和三民主义,知道辛亥革命发生的过程及相关事件,了解中华民国成立的时间及概况,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教学设计】《辛亥革命》初中历史精品教案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帮助学生了解辛亥革命的历史背景,有关孙中山创建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武昌起义等历史基础知识。
2.掌握《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内容,理解南京临时政府的革命性质,认识大临时政府颁布的法令和措施对中国近代社会的积极影响。
3.剖析袁世凯篡夺辛亥革命果实的过程,帮助学生正确评价辛亥革命能力目标1.学习辛亥革命的背景,引导学生学会从多种角度驾驭重大历史事件的背景。
2.通过看图,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想象能力;通过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学会搜集资料并能从有关资料中提取信息的能力3.从各种因素分析辛亥革命的失败是必然的;给出对重大的历史事件如何评价的操作思路。
情感态度价值观1.孙中山先生的革命事迹,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积极地投身与振兴中华的伟大事业中。
2.生认识辛亥革命对中国近代化的巨大作用。
过程与方法1.历史材料设置问题,循循善诱,促使学生思考问题,探究问题。
2.历史短剧表演和历史辩论等方式,提高学生主动学习历史的兴趣,让学生体验历史,思辨历史。
二、教材分析1、本节知识点较多,内容庞杂,理论性较强,学生不易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明确重点,突出难点。
教学重点:爆发原因、《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评价辛亥革命教学难点:三民主义、袁世凯就任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局限性。
2、本课是承《太平天国运动》由于农民阶级自身的局限性,没有完成民主革命的任务,民主资产阶级进行了一场伟大的民主革命,是20世纪初,近代中国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三、教学过程课前准备运用多媒体技术,给学生以视觉冲击,了解20 世纪对中国来说,是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百年,发生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变,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让学生明确辛亥革命在近代前期表现为三个层次的向西方学习过程中,在三个资产阶级救国方案和20世纪三次巨变中所处的地位,增强学生宏观的历史感。
(几张图片循环播放)上课铃响,打出本课标题。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学习,了解立兴中会;中国同盟会、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的概况和意义、辛亥革命的性质、历史功绩和教训。
通过学习中华民国纪年法,使学生掌握正确计算历史年代的基本技能。
通过学习孙中山在辛亥革命前后的重要活动,初步培养学生客观的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通过分析辛亥革命的性质和意义,初步形成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以孙中山的一生中的主要事迹为线索。
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对比,掌握透过现象找出本质的学习方法。
通过分析本课与前后相关内容的内在联系,掌握广泛联系的历史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对本课的学习,认识到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武昌起义的枪声,是辛亥革命志士不屈斗争精神的表现,从而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不断进取的精神;孙中山领导了辛亥革命,缔造了中华民国,为革命不怕牺牲,百折不挠,奋斗终身的人格魅力,让世人赞颂,通过对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的学习,培养学生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与坚强的意志,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孙中山的重要革命活动。
三、教学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四、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小组活动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师生互动,教师引导。
【教学过程设计】:【导入新课】图片中人物大家都很熟悉,他们服装款式分别是:中山装、旗袍。
张艺谋所穿服装叫中山装,是因为它的设计者是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
孙中山是二十世纪的三位伟人之一,他领导了——辛亥革命,今天我们一起走近伟人,追忆逝去的历史。
【讲授新课】:教师引导:展示孙中山一生中的主要事迹,并提示他事迹中的两次转变成就他光辉的一生。
孙中山的第一次转变是弃医从政。
下面结合他的一次亲身经历了解孙中山的第一次转变。
【学生活动一】:认真阅读材料认识孙中山的第一次转变。
教师引导:由此次经历孙中山已经认识到清政府已是患病之人,医人有限,医国可以救治更多的人。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doc
《辛亥革命》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科历史年级高一教学形式多媒体教师赵芬芬单位英德市第一中学课题名称高中历史必修一第15课辛亥革命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思维活跃,求知欲旺盛,参与积极性高。
但大多数学生“史从证来、论从史出、史论结合”的历史思维能力没有得到很好培养,运用材料自主建构知识的能力较弱,对历史问题的分析方法比较欠缺。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辛亥革命爆发的原因、中国同盟会的成立、性质、革命纲领及指导思想,中华民国的成立、《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认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辛亥革命爆发的深刻原因、中华民国的资产阶级政府性质、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孙中山先生等民主革命先驱者为追求民族独立、民主自由和民生幸福贡献一生精力的光荣事迹,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革命先驱们站在时代前列不断开拓创新、与时俱进的革命精神。
教学过程A、导入新课:提问:“共和政治,总统山河”这副对联体现在近代中国哪一次重大事件上?提示:辛亥革命(广义的辛亥革命是指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推翻清王朝帝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全过程。
因武昌起义发生于旧历辛亥年,人们把武昌起义称为狭义的辛亥革命)B、新课讲授:一、辛亥革命爆发的背景1、政治基础:甲午战后,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破产2、经济基础:19C末,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3、阶级基础:戊戌变法后,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4、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1894,兴中会(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吴玉章回忆说:“无论光复会也好,华兴会也好,都缺乏明确而完备的纲领,更没有严密的组织,而且都受地方性的局限,不足以领导全国日益高涨的革命运动。
”1905,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一一同盟会地点:日本东京政治纲领:“驱除靴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机关刊物:《民报》5、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孙中山的“三民主义”三民主义表述内涵地位反民族压迫,反满族贵族对中国的专制统治前提民族主义驱除聚虏恢复中华民权主义创立民国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核心民生主义平均地权解决以土地为中心的财富重新分配问题补充特别提醒:三民主义的局限:没有明确提出反帝要求,不敢放手发动群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准备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教会学生辩证地看待辛亥革命,使学生理解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既成功又失败。
2.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中国同盟会的建立及其纲领;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难点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3. 教学用具
多媒体工具
4. 标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师:海峡两岸人民共同景仰的历史人物是孙中山,他被称为国父。
孙中
山之所以有如此崇高的地位,是因为他领导了辛亥革命。
【讲授新课】
师:辛亥革命的爆发不是偶然的,它爆发的原因是什么?
一、原因
师:戊戌变法的结果如何?
生:失败
师:它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生:维新派依靠没有实权的皇帝
师:戊戌变法的失败说明改良道路在中国行不通过。
既然改良道路行不通,那
么只能用革命的手段。
什么条约的签订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
生:《辛丑条约》
师:中国人民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矛盾集中表现在反对清朝统治的斗争上。
由此爆发了辛亥革命。
二、经过
师:我们先来介绍辛亥革命的领导人孙中山(1866~1925)。
孙中山,名文,
字逸仙,出生于广东香山县(今中山市)翠亨村人一个农民家庭。
他在从事革
命活动的时候,曾用过中山樵的名字,后来人们都叫他孙中山。
少年时代的孙
中山爱听太平天国的故事,称赞洪秀全是反清第一英雄,自命是洪秀全第二。
他先在家乡上学,后来在他的哥哥
、华侨资本家孙眉的资助下,在美国檀香山读中学。
中学毕业后在香港西医书
院学医。
他医术精湛,找他看病的人很多。
他认识到“医国”比“医人”更重要,他决定尋找救国的道路。
1894年,也就是甲午战争爆发的那一年,28岁的孙中山向号称“识时务”的北洋大臣李鸿章上书,提出了“人能尽其才,地能
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的变法自强主张。
李鸿章对他的上书没有
理睬。
这使孙中山觉悟到只有用革命手段,推翻腐朽的清政府,才能救中国,
于是他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他的第一个重要活动就是创建革命党。
1、创建革命党──组织基础
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性质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
中国同盟会 1905 东京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建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师: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是什么?
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
师:“鞑虏”是指满族统治者,而不是指整个满族。
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
“反满”就是反对民族压迫,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意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即用革命的手段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清王朝,这也就客观上打击了帝国主义在
华势力;“建立民国”就是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平均地权”就是改革土地制度。
孙中山创建革命党,为辛亥革命做了什么准备?
生:奠定组织基础。
师: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什么?
生:三民主义
2、三民主义(指导思想)
师:孙中山将同盟会的革命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即“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是纲领中的什么?
生: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师:民权主义是纲领中的什么?
生:建立民国
师:民生主义是纲领中的什么?
生:平均地权
民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民权:建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
师:三民主义是同盟会革命纲领的高度概括,而革命纲领是三民主义的
具体表述,二者并无本质区别。
同盟会的成立和三民主义的提出,对革命起了
巨大的推动作用,1911年10月10日爆发了什么?
3、武昌起义──爆发
师:武昌起义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看地图册P20《武昌起义形势》10月
10日时晚,起义军迅速占领楚望台军械库,随后猛攻湖广总督衙门(图中的清
总督署驻地)。
第二天清晨,起义军完全占领武昌城。
接着,起义军又攻占了
汉口和汉阳,革命首先在武汉三镇取得胜利。
武昌起义的胜利,在全国产生了
连锁反应,革命形势席卷全国。
看教材P44《辛亥革命形势图》,图中的小红
旗表示什么?
生:宣布独立的省
师:有多少个?
生:14个
师:在一个多月里,共有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浙江、安徽、江苏、山西14个省先后独立了,表明清政府的统治已陷入土崩瓦解的局面。
建立全国性政府的时机成熟了(表格中没有四川、湖北、山西)。
独立省份湖南省陕西省江西省云南省上海浙江省江苏省贵州省安徽省广西省福建省广东省山西省注:①湖南省副都督为陈作新②孙毓筠之任后由柏文蔚任安徽都督
都督焦达峰张凤刿李烈钧蔡锷陈其美汤寿潜程德全杨荩诚孙毓筠陆荣廷孙道仁胡汉民阎锡山
师:1911年12月,宣布独立的各省代表在南京开会,选举孙中山为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大总统。
第二年即1912年元旦,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宣告中华民国正式成立。
三、结果:成立中华民国1912.1.1 南京
师:中华民国采用民国纪元,改用公历。
1912年即民国元年。
民国纪元换成公元纪年要加1911,公元纪年换成民国纪元要减1911。
如:民国八年,是公元几年?
生:1919
师:今年是公元2013年,是民国几年?
生:102
师:1911年是农历辛亥年,历史把这次革命叫做辛亥革命。
那么如何看待辛亥革命?
既成功
四、评价
又失败
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生:因为①它推翻了清王朝260多年的统治②结束了中国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③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④辛亥革命也是一次思想大解放,从此,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师:为什么说辛亥革命是失败的呢?
生:因为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
师:袁世凯是怎样窃取辛亥革命的果实的?看P46小字。
辛亥革命的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意味着中国的什么社会性质没有改变?
生: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师:中国人民没有完成什么任务?
生: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动感课堂》第8课
第8课辛亥革命
一、原因
二、经过
1、创建革命党──一组织基础
名称时间地点创建人纲领性质
兴中会 1894 檀香山孙中山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中国同盟会 1905 东京孙中山驱除鞑虏,恢复中华,
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中国第一个统一的资产阶级政党
2、三民主义──一指导思想
民族:驱逐鞑虏,恢复中华
三民主义民权:建立民国
民生:平均地权
3、武昌起义──一爆发
三、结果:成立中华民国1912.1.1南京
四、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