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_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特点学案湘教版必修1
3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1课时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一、判断题 1.我们平常所说的一天 24 小时是以太阳为参考点的,是地 球自转了 360°所用的时间。( × ) 2.地球上的各点,其自转角速度都相等,线速度从赤道向两 极递减。( × ) 3.北半球夏至到秋分,地球的公转速度是先变慢,后变快。 ( √) 4.黄赤交角的度数与南北回归线的度数相同,与极圈的度数 互余。( √ ) 5.纬度相同的两个点,自转的角速度相同,线速度不同。 ( ×)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核心归纳】 1.太阳直射点南北移动的规律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总结如下:
日期
太阳直射点位置及移动方向
春分
日
3 月 21 日前后
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北移动
夏至
日
6 月 22 日前后 直射北回归线,开始向南移动
秋分
日
9 月 23 日前后
直射赤道,直射点向南移动
栏目 导引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核心归纳】 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 1.相同点 (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逆时针;从南极上空 俯视——顺时针)。 (2)地轴空间指向:空间指向不变,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
栏目 导引
2.不同点
运动 自转
形式
概念
绕地轴的旋转运动
1 恒星日(23 时
56 分 4 秒) 运动
④地球公转的线速度和角速度都是 7 月初最慢,1 月初最快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2.甲图 M 点的纬度,乙图 N 点的月份分别是( )
A.30° 1 月
B.60° 7 月
C.60° 1 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1 地球的运动之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
第一章 行星地球 第3课 地球的运动的一般特点 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教学目标 1、 知道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2、 知道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3、 通过绘制太阳直射点移动轨迹示意图,掌握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规律。
4、 分析地球自转运动和公转运动之间的关系。
重点:太阳运动的特点。
难点: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
教学过程:一、地球自转的方向和周期、速度1、地球自转的方向:自 向 。
地轴北端始终指向 星。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做作 方向旋转。
注意:经纬线形状、极点、赤道和旋转方向。
在右图方框内以南极为中心作图。
2、周期:地球自转一周(360º)所需的时间。
为1 日,为 时 分 秒。
1太阳日为 小时。
恒星日:需要人为规定一个参照点——宇宙中的任一颗恒星都可以。
地球自转一周后,因公转离开原地,E1到E2是地球一天中公转的弧长,但是,此弧长与地球到恒星的距离之比几乎为零,地球公转已被忽略,故三颗恒星对地球而言实为一颗恒星。
E 1P 到E 2P 地球自转360º,时间为23时56分4秒。
恒星日是地球自转的真正周期。
太阳日:即地球从E 1到E 2没有完成以太阳为参照物的周期运动,至E 3P 点才再次与太阳重合,就地球自转而言,旋转了360°59”,称一个太阳日周期为24小时。
太阳日是生活周期,古人云:日出而作日没而息。
西 东 太阳例1、乘船从上海至旧金山,船上乘客观察的现象正确的是()A、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B、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大于24时C、恒星日不变,太阳日小于24时 D、恒星日不变,太阳日为24时3、速度:线速度:单位时间走过的线长。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线速度最大(约为 km/h),向高纬,两极为。
纬度为α°的某地其线速度约为角速度:单位时间转过的角度。
旋转体速度快慢的计量值。
地球各地角速度,为°/小时,两极为。
例2.完成右表,填写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二、地球公转的方向、轨道、周期1、方向:自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沿方向绕太阳运转。
高中地理 必修 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
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教案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学习目标:1.利用地球仪演示和多媒体动画,掌握地球自转、公转的基本特征。
2.通过地球仪演示和讲解,并联系生活实际,分析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加强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综合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现象和读图分析,掌握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从而学会运用相关图表来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理解地球自转和公转速度的变化规律;黄赤交角的影响。
教学方法:讲授法、演示法教学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前边两节课我们了解了地球的宇宙环境,这节课我们将立足地球本身,探讨地球的运动。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板书)在初中时我们曾学过一些地球运动的知识,那么你知道地球的运动有哪两种基本形式呢?学生回答:自转和公转运动。
我们先一起回顾地球的自传运动和公转运动的基本特点。
(板书)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1.地球的自转(板书)由初中所学的知识我们了解到,地球的自转是指地球绕其自转轴的旋转运动,自转轴就是地轴.它的北端始终指向北极星附近.图3以太阳作参照。
在图2中可看出,地球在E2处时,P点还未两次对着太阳,即以太阳作参照时,地球自转还不到一周360°。
【演示动画】:地球继续自转(即P点继续绕圆运动),但地球同时绕太阳公转到E3处时,动画暂停,P点两次对着太阳。
【提问】从E1到E3,相对太阳来说,地球是否自转了一周,自转角度是多少?学生回答:自转了一周多。
点击鼠标显示连线和“太阳日”。
太阳、地面上某地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注:“三点共线”是指地面上某点位于地心与太阳的连线上)的时间间隔为一个太阳日。
从E1到E3的时间间隔称一个太阳日,长24小时,其自转的角度是360°59′。
完成表格内容,总结比较太阳日与恒星日的差异任何一种圆周运动,总离不开角速度和线速度。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地球自转的角速度和线速度。
湘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特点
湘教版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特点地球公转是指地球围绕太阳运动的轨迹。
地球的公转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公转轨道地球的公转轨道是一个椭圆形的椭圆轨道,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椭圆轨道的长轴称为近地点轴,短轴称为远地点轴。
地球的公转轨道是相对稳定的,但由于其他星球、月球等的引力作用,轨道会有微小的变化。
二、公转周期地球的公转周期是365.25天,即一年的长度。
这个时间是地球绕太阳一圈所需的时间。
为了和公历年份保持一致,规定每4年中的一年为闰年,多加一天,即2月29日,以平衡公历年的长度。
三、公转速度地球绕太阳的公转速度是每秒30千米左右。
地球与太阳的距离不均匀,近日点时距离最短,远日点时距离最远。
由于距离不均匀,地球公转速度也不是恒定不变的。
四、公转方向地球的公转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也就是从北极向南极看太阳的方向。
这是因为地球的自转也是顺时针方向,而为了使得地球的自转和公转相一致,公转方向就必须是逆时针方向。
五、影响因素地球公转的轨道、速度和方向是受到许多因素的影响的。
其中最主要的因素是质量比地球大得多的太阳的引力,太阳的引力使地球不断地围绕它运动。
此外,其他星球和行星也会对地球的公转产生微小的影响。
地球公转的特点对地球生态环境和气候有着重要的影响。
地球的公转轨道决定了地球不同季节的消长,造成了地球的四季变化。
地球的公转速度不均匀性则导致地球上不同地区的季节变化的快慢不同。
同时,地球公转的周期决定了地球上一年分为四季的长度,而公转轨迹的倾斜程度则决定了地球上南北两极的季节变化差异。
地球公转也为地球上的生态系统提供了重要的条件。
地球公转的不均匀性使得不同地区的光照强度不同,而这种差异性决定了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气候分布。
这种气候分布的不均匀性又与地球上不同地区的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可以通过地球公转的特点来解释一些现象。
比如,地球公转速度的不均匀性可以解释为什么地球的白天和夜晚时间不是均匀分布的。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三课时地球公转的特点
“三角度”指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 交角为2326;地轴与黄道平面的夹 角为6634;地轴与赤道平面的夹角 为90。
二、黄赤交角
“三个基本不变”
“三个基本不变”指地球在运动过程中, 地轴的空间指向基本不变,北极始终指向 天空的北极星附近;黄赤交角的大小基本 不变,保持2326;地球运动的方向不变 ,总是自西向东。
。
23°26´ s
(3)太阳直射点南北移极限是________ (纬度)
。今天太阳直射点在__ 半球上。
某两位同学用如下实线和虚线两种图表示太阳直射点 的回归运动,请回答下列问题:
北回归线 •
B
赤道 •
•
E•
A
C
南回归线
D
•
北回归线
•
赤道
G• H L•
南回归线 F•
K
•
1.B点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夏至,日期是6月22日。直射点 纬度是23º26`N。
2.A点代表的北半球节气是春分,日期是 3月21。日与A点 代表的节气相同的点有 E、G 。
3.两幅图中,直射点在北半球,且向北移动的时段用字母
4.表直示射分点别一直是向A南→移B动和的G时→段H用。日期表示分别是6月22日到 12月22日。 5.今天,太阳 直射点在 北 半球,向 南(南、北)移动。
读黄赤交角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表示黄赤交角的是 α 。目 前该角大小是 23º2。6´
2.决定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最南最北
界线的是图中的 α 角。
3.若α为20º则南回归线度数是 20。ºS β的度数是 70,º北极圈的度数应该 是 7。0ºN
三、太阳直射点
太阳直射点
• 地球表面太阳高度角为90°的 点。
人教版高中地理教材高一年级第一章第三节分解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课标要求: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轨道。
地球自转与时差(地球自转产生昼夜交替、地球自转使做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
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地球公转产生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和五带的形成。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是本章的重点,难点比较多。
教材以“地球的运动”为标题。
先讲述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包括地球运动自转和公转两种基本形式,并设计活动比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异同。
对于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是从地球自转与时差和地球公转与季节两个大的方面来阐述。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主要从昼夜的产生、昼夜更替和地方时的产生层层推进,最后具体分析时区的划分,体现“学习身边有用的地理”的课标精神。
而教材对较难理解的地球自转的产生的地转偏向力这一地理意义则不作介绍。
至于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教材主要通过读图来分析,前后关联的知识点层层递进,地球自转和公转形成黄赤交角,决定了地球表面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导致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化,从而形成了四季和五带。
对于本节的教学处理,可以按教材的顺序,先讲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的特点,再讲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最后讲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也可以先把地球自转的特点和地理意义讲完,再讲公转的知识。
第15页的活动目的既是对地球自转和公转运动特点的归纳和应用,又是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如比较法的适用范围、如何设计比较项目、如何分析比较结果等。
“恒星日与太阳日”是教学中的难点,说明时要把握:第一,某一恒星、地面某点、地心第一次“三点共线”到下一次“三点共线”的时间间隔就是一个恒星日,太阳日同理;第二,地球自转的同时也绕太阳公转;第三,由于恒星距地球非常遥远,可看作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固定的,所以图1.14中的“三颗恒星”实际上是同一颗恒星;而太阳距地球较近,所以太阳与地球的相对位置是变化的,由此产生了恒星日和太阳日在时间上的差异。
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一是产生了昼夜交替,要懂得如何确定晨线和昏线,并要明确晨、昏线上的地点分别正处于日出、日落时刻,其太阳高度为0°,并明确太阳光线与晨昏线垂直,晨昏线所在平面经过地心;二是产生了地方时差,对于时间计算的问题,要注意讲清基本概念,特别是近似概念,如:时区与区时、区时与地方时、北京的地方时与“北京时间”等。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高一的地理必修一是给你学习地理打好基础和兴趣的,学好仙鹤门科目要系统的记忆和学习。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请参考,上公文站,发现学习。
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知识摘要1.天体和天体系统2.天体类型及特征3.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太阳对地球的影响4.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及其对地球的影响5.地球的普通性与特殊性以及地球拥有生命的条件知识结构一、宇宙1、天体:概念和类型2、天体系统:概念和级别二、太阳1、太阳辐射的能量来源及其对地球的影响2、太阳活动(1)太阳大气的分层及活动A光球层:太阳黑子B色球层:耀斑和日饵C日冕层:太阳风(2) 对地球的影响A 干扰地球上的无线电短波通信B 磁暴和极光C对天气和气候的影响二、地球1、普通性(1)九大行星共有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特征(2)按结构分类,属于类地行星2、特殊性(1)有生命存在(2)有生命存在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知识摘要1.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速度等特征2.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昼夜交替、地方时差、地转偏向力3.地方时、区时的计算;日界线知识结构一、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概况(1)方向:自西向东,自北极上空向下看呈逆时针方向,南极反之(2) 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04秒(3)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的大小及分布规律2、意义(1)产生昼夜交替(2)产生时差:A地方时:经度每隔15度,地方时相差1小时,东早西晚B时区的划分:全球每隔15度划分成一个时区全球划分成24个时区C区时的计算:每个时区的中央经线的地方时作为本区的区时D国际日期变更线:大致与180度经线重合,西比东日期多一天(3)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向: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向知识摘要1.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特征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3.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四季和五带的划分知识结构一、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概况(1) 方向:自西向东(2)速度:1月初在近日点附近,速度较快;7月初在远日点附近,速度较慢(3)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2、黄赤交角(1)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2)度数:目前是23°26′(3)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地理意义(1)正午太阳高度的周年变化(2)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3)四季的划分:天文四季;气候四季;我国传统四季;候温四季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知识摘要1. 大气圈的组成与结构;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的主要成分及作用;大气的垂直分层及特征。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
中图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归纳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在宇宙中1、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依次是:总星系,河外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2、太阳系:1)组成成员:太阳(中心天体)、八颗行星及卫星、矮行星、太阳系小天体(小行星、彗星、流星体)及行星际物质组成。
2)按八颗行星的分类,写出八大行星的名称: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3)在火星和木星之间有小行星带。
3、地球: 1)普通性:在太阳系八颗行星中,就大小和质量而言,地球在太阳系中并不显眼。
2)特殊性:存在生命:日地距离适中——有适宜的温度自身物质条件:体积、质量适中——有适合生物生长的大气外部条件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主要成分是氢和氦,太阳能量的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递减。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拉萨,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成都。
1、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黑子(出现在太阳大气的光球层)耀斑(出现在太阳大气的色球层)太阳活动的周期为11年。
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①对地球气候的影响:黑子与降水②对地球电离层的影响:耀斑爆发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甚至中断③对地球磁场的影响:产生磁暴现象、出现极光现象④产生自然灾害:地球上的水旱灾害3、太阳的主要成分是氢和氦。
太阳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核聚变反应。
4、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1)为地球提供光和热,是地球上大部分能量的直接和间接来源,如煤、石油。
2)维持地表温度,为地球上的水循环、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提供了能量。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运动的特点:中心方向周期速度自转运动地轴自西向东北逆南顺恒星日(真正周期)太阳日(昼夜更替的周期)角速度:15°/小时,南北极点为0线速度:赤道最大1670,向两级递减公转运动太阳自西向东恒星年(真正周期)回归年近日点:(1月初冬至附近) 快远日点:(7月初夏至附近) 慢2、地球自转与公转的关系:(书本18页图1-3-5)黄赤交角:概念: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之间的夹角度数:目前是23°26′产生的影响: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3、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示意图(图自画)(书本19页图1-3-6)回归年:是以春分日为参考点的。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知识点总结(详细版)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1.1 地球的宇宙环境一、人们对宇宙的认识1、宇宙概念:一般当做天地万物的总称。
“四方上下为宇、古往今来曰宙”,用时间和空间来表达宇宙的内涵。
从哲学上讲宇宙是无边无际、无始无终的。
2、认识过程:“天圆地方说”、“地心说”—古希腊亚里士多德、“日心说”—波兰哥白尼、“星系说”—德康德、科学技术发展对宇宙的认识范围在不断地扩大。
(1)光年:光在“真空”里一年所传播的距离,约等于×1012千米 3、范围:〔2〕可见宇宙:半径约140亿光年,×1012千米×140亿≈×1023千米二、多层次的天体系统〔1〕概念:天体是指宇宙中各种形态物质的总称1、天体的概念及类型自然天体: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等 〔2〕类型人造天体:发射到宇宙的宇宙飞船、航天飞机等2、天体系统〔1〕概念:宇宙中的各种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而形成 〔2〕天体系统的层次:2000多亿颗恒星〕〔4〕太阳系和地月系1》组成:由太阳、行星,以及卫星、彗星、流星体和行星际物质等组成中心天体:太阳①同向性:都是自西向东主A运动特征②共面性:几乎在同一个平面上③近圆性:公转轨道都接近正圆成2》成行员星①类地行星:水、金、地、火B结构特征②巨行星:木星和土星③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太阳系C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哈雷彗星公转周期:76年彗星方向:自东向西扁长轨道绕日行地月系:是由地球和卫星月球组成的天体系统1》地月系概况方向:自西向东〔自转、公转〕月球的运动周期:日〔恒星月〕地月系〔自公同步〕〔最低级〕其他天体系统:火、木、土、天王、海王月相成因:地球与月球空间位置的变化形成了不同的月相。
月相类型:新月-上弦月-满月或望-下弦月2》月相成因及变化月相的变化规律:初一月黑头,十五月亮圆。
三、普通而又特殊的行星——地球1、地球的普通性:就外观和所处的位置而言,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第一部分 第一章 第三节 地球的运动
返回
一、地球的公转
1.公转特征
返回
(1)方向: 自西向东 。
(2)周期:恒星年, 365日6时9分10秒 。 (3)速度: 公转位置 A点 近日点 远日点 时间 公转速度 最快
1月初 7月初
B点
最慢
返回
2.黄赤交角及其影响
(1)地球公转轨道平面(即黄道平面)同赤道平面的交角
就是 黄赤交角 。目前,黄赤交角是 23°26′。 (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 南、北回归线 之间往返运动。
提示:昼夜现象与地球为不透明球体有关;产生昼夜更
替的主要原因是地球自转;产生昼夜长短的主要原因是 地球公转。 返回
4.(常考点)昼夜长短及其变化与太阳直射点有什么关系?
提示: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昼长夜短,且
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 太阳直射点向哪个半球移动,哪个半球昼变长夜变短, 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 5.(常考点)北回归线及其以北的地区一年中何时正午太阳
返回
返回
由点 黄赤交角、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正午太阳高度、 忆面 昼夜长短、四季更替 1.结合二分二至日地球的位置图理解黄赤交角与太阳 由纲 忆知
直射点回归运动的规律。
2.结合太阳光照图掌握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变 化规律,并对比夏至日和冬至日时二者的差异。 3.联系生产、生活实际掌握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
返回
(二)调动和运用知识解题 第(1)题,根据图示信息可知,P点位于北半球,其纬 度数应为70°N。此时P点出现极昼现象,根据极昼圈变化
规律可知,该点位于极昼圈上或极昼圈以内,得出太阳直
射的范围是20°N~23°26′N。第(2)题,由图中信息不难 得出,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黄赤交角)为20°。当 黄赤交角变小时,地球上温带的范围将变大,全球极昼、 极夜的范围将缩小,北半球冬季昼长变长,南半球夏季昼 长变短,位于北半球的福州因太阳照射时间增加均温升高。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
黄赤交角变大,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大,温带范围变小。
假如黄赤交角变为300 ,地球上的五带如何变化?
66034′N 寒带范围变大 600N 温带范围变小 300N 23026′N
0°
23026′S 300S
热带范围变大
温带范围变小
600S 66034′S 寒带范围变大
黄赤交角变小, 热带、寒带的范围变小,温带范围变大。
夏至日;B为秋分 日;C为冬至日;D为春分日。 A为
D
A
E
F
C
B
练习:
1、12月22日,下列城市白昼最长的是 B A.北京 B. 广州 C. 上海 D.哈尔滨 2、下列四幅图中,正确表示北半球夏至日的是
B
补充:1、晨昏线在二分日与经线圈重合(晨昏 线过极 点),在二至日与极圈相切;
2、晨昏线与经线圈(这个经线圈必须与晨昏线 相交于赤道)的夹角等于直射点的纬度。 3.南北半球同一纬度,北半球昼/夜长=南半球 夜/昼长。
23.50
赤道面与黄道面的夹角:23.50 (南北回归线的度数) 地轴与黄道面的夹角:66.50 (南北极圈的度数)
二者之和是900
【例1】关于黄赤交角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多选)
A黄赤交角为23°26′ B黄赤交角是地球“斜着身子”绕日公转造成的 C黄赤交角随直射点的移动而变化 D黄赤交角决定了直射点来回移动的范围 【例2】下列哪个节日地球的公转速度最快( C )
读经纬线示意图,图中虚线代表晨昏线,阴影与非阴 影部分代表两个不同的日期 1. 甲地时间为( ) A. 9时 B. 12时 C. 21时 D. 15时 2.若图中的日期是7日和8日,则北京时间可能为 A. 1月7日4时 B. 1月8日11时 C. 7月7日11时 D. 7月8日4时
必修一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公转知识点
地球公转知识点一地球的公转1.公转的概念、方向地球公转就是地球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转动。
地球公转的方向为自西向东。
2.地球公转的周期地球绕太阳公转一周所需要的时间,就是地球公转周期。
因为太阳周年视运动的周期与地球公转周期是相同的,所以地球公转的周期可以用太阳周年视运动来测得。
由于所选取的参考点不同,则“年”的长度也不同。
常用的周期单位有恒星年、回归年和近点年。
恒星年地球公转的恒星周期就是恒星年。
这个周期单位是以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
在一个恒星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从以恒星为背景的某一点出发,环绕太阳运行一周,然后回到天空中的同一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从黄道上某点出发,这一点相对于恒星是固定的,运行一周,然后回到黄道上的同一点。
因此,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恒星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同一恒星的时间间隔。
恒星年是以恒定不动的恒星为参考点而得到的,所以,它是地球公转360°的时间,是地球公转的真正周期。
用日的单位表示,其长度为365.2564日,即365日6小时9分10秒。
回归年地球公转的春分点周期就是回归年。
这种周期单位是以春分点为参考点得到的。
在一个回归年期间,从太阳中心上看,地球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从地球中心上看,太阳中心连续两次过春分点。
从地心天球的角度来讲,一个回归年的长度就是视太阳中心在黄道上,连续两次通过春分点的时间间隔。
春分点是黄道和天赤道的一个交点,它在黄道上的位置不是固定不变的,每年西移50″。
29,也就是说春分点在以“年”为单位的时间里,是个动点,移动的方向是自东向西的,即顺时针方向。
而视太阳在黄道上的运行方向是自西向东的,即逆时针的。
这两个方向是相反的,所以,视太阳中心连续两次春分点所走的角度不足360°,而是360°—50″.29即359°59′9″.71,这就是在一个回归年期间地球公转的角度。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行星地球)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行星地球)学好地理,最重要的是要培养对地理的兴趣,没有兴趣对地理学习影响很大。
然后就是要努力,不放弃。
今天小编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接下来随着小编一起来看看吧!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目录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四节地球的圈层结构第一章行星地球第一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 天体是宇宙间物质存在的形式,如恒星、行星、卫星、星云、流星、彗星。
2.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3. 天体系统的层次由大到小是:二、太阳系中的一颗普通行星1. 太阳系八大行星由近及远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2. 八大行星分类分类特点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三、存在生命的行星——地球上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适于呼吸的大气;体积、质量适中液态的水——来自地球内部第二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为地球提供能量1. 太阳大气的成分主要是氢和氦;太阳辐射能量来源是核聚变反应。
2. 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⑴提供光热资源;⑵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⑶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⑷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
二、太阳活动影响地球1.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冕太阳风2. 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⑴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⑵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⑶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⑷两极地区产生极光;⑸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一、地球运动的一般特点地球自转地球公转运动方式围绕地轴转动在椭圆轨道上围绕太阳转动运动方向自西向东。
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总结
日珥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一节地球的宇宙环境1、 宇宙:时间与空间的结合。
由物质组成,处于运动之中。
2、 可见宇宙:人类可以观测到的宇宙。
半径约140亿光年。
3、 光年:光在真空中一年所走的距离。
注意:光年是一个距离单位。
4、 天体:可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自然天体: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星际物质 人造天体:人造卫星、宇宙飞船、空间站等5、 天体的判别:天体存在于地球大气层之外;天体已经克服了地球引力;天体的一部分不是天体。
6、 天体系统: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
例如:北斗七星不是天体系统,地月系是天体系统。
7、 天体系统的层次银河系由恒星和星云组成。
8、 太阳系:中心天体为太阳(质量大),八大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距太阳由近及远)围绕太阳运转。
八大行星公转特点:同向性(自西向东)共面性、近圆性、 分类:(1)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 巨行星:木星、土星远日行星:天王星、海王星 (2)地内行星:水星、金星地外行星: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与木星之间;冥王星为矮行星因为其质量不够大;金星自转方向自东向西9、 地月系:由地球与月球组成。
月球的自转周期与公转周期相同,所以我们只能看到月球的一面。
地球与月球的间的相互吸引产生了潮汐。
10地球上存在生命的条件 形成生命条件的原因外部条件太阳光照稳定 太阳从诞生至今源源不断地提供太阳能 运行轨道安全 大、小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有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自转周期不长不短,使地表平均气温为150C有适合呼吸的大气 地球的体积和质量适中,吸引气体形成大气层有液态的水地球内能1、 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太阳的主要成分为氢和氦,太阳的能量来源于核聚变。
太阳辐射波长范围(0.15—4微米)紫外线<0.4微米 可见光0.4-0.76微米 红外光>0.76微米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约占总能量的50%。
地理必修1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知识点
太阳活动与地球
太阳活动 太阳黑子 (光球层)
约11年的周期性;太 阳活动高峰年,激烈 天气现象增加
耀斑和日珥 (色球层)
耀斑产生磁暴,影 响短波通信,威胁 宇航器的安全
太阳风 (日冕层)
太阳风,高纬地 区有极光现象
主要知识点
1、太阳活动最激烈的表现形式是耀斑 2、黑子大小和多少代表太阳活动的强 弱 3、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自转线速度及公转线速度变化图
黄道交角示意图
太阳高度角计算图
在同一半球,所求地区太阳高度角=90°-(此地区纬度-太阳直射纬度) 在不同半球,所求地区太阳高度角=90°-(此地区纬度+太阳直射纬度) Nhomakorabea小结
1、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2)昼夜长短的变化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形成
宇宙结构图
宇宙
不可见宇宙
可见宇宙=总星系 (半径约140亿光年)
河外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其他行星系
其他恒星系
地月系
太阳系运行图
八大行星 运行结构 极其位置
类地 行星
巨行 星
远日 行星
太 阳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普通性:外观和所处位置来看,地球是一颗普通的行星 特殊性: 1、外部条件:(1)安全稳定的宇宙环境(各行星各行其道) (2)稳定的光照(太阳没有发生太大变化) 2、内部条件:(1)适宜的温度(日地距离适中) (2)充足的液态水(日地距离适中水成液态) (3)比较厚的大气层(地球一定质量和体积)
总的来说:地球上存在生命
(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
第一章 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第三节地球的运动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了解地球的自转、公转的概念及其方向、周期、轨道、速度等。
2.理解黄赤交角的形成及其导致的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二、本课时教学重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方向、周期、速度。
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三、本课时教学难点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2.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四、内容导入:毛爷爷有一句著名的诗句“坐地日行八千里”,这在没有筋斗云和其它工具的情况下可能发生吗?学生:教师:为什么呢?先来看下教师的方向(辨别东南西北)教师坐南朝北,就以我们教室为例,地球从哪里转到哪里?学生:教师:从北半球上空俯视,看到地球时顺时针还是逆时针转的?PPT:视频学生归纳出结论:从北半球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半球俯视为顺时针。
教师:自转的轨道面是什么?学生:赤道教师:我们人类在地球上如何得知地球自转了一圈呢?学生:教师:因为参照物不同,自转的周期不同,现在我们找三个同学来演示下,太阳日和恒星日的不同。
学生:(活动)教师:恒星日是地球真正自转的时间,但是为了让人类的生产生活与太阳同步,所以我们一般都是用太阳日,也就是24小时。
PPT:得出地球自转周期(表),引导学生填表教师“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那假如我们去赤道旅游了,睡了一天,那这一天我们走了多远?地球的半径为6378KM,周长为40075KM,那我们在赤道运动的速度为多少?PPT:自转线速度:1670km/h,这是在赤道上,那纬度越高的地区线速度怎么变化?学生:纬度越高,线速度越慢,两极线速度为0。
PPT:自转角速度(视频):除南北两极外,都是15°/h。
地球运动—公转。
PPT:公转方向(视频)PPT:公转轨道平面---教师:由于地球公转轨道是椭圆形的,所以必然会涉及到距离太远远近的问题。
经过观察发现,在1月份的时候距离太阳是最近的,这时候地球处于近日点,在7月份时候距离太阳最远,这时候地球处于远日点。
湘教版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地球公转的特点(讲义)
1. 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 明白得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阻碍。
二、重难点提示重点:1. 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 黄赤交角的形成。
3. 太阳直射点的回来运动规律。
难点:1.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 黄赤交角的形成。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概念:地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
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周期:365日6时9分(一个恒星年)。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与公转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二)地球公转的速度依照开普勒第二定律(如下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刻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近日点邻近时,要使面积相等,单位时刻内转过的角度要大,弧长要长,即现在公转角速度、线速度较快。
远日点时,则较慢。
如下图: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黄赤交角 (1)含义三者关系如图: (2)阻碍由于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二)移动规律春分日(1)移动轨迹(2)周期:1回来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随堂练习】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A. 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26′S向北移至23°26′NB. 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C.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D. 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答案:A思路分析:冬至日时,太阳直射23°26′S,之后向北移动,到夏至日时移动至23°26′N;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向南移动,冬至日时移动至23°26′S,又向北移动,第二年春分时又回到赤道,故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半球移动;夏至日时,太阳直射23°2 6′N,之后开始向南移动,到秋分时,移动至赤道,故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夏半年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半年,即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夏至日时直射23°26′N,之后又向南移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公转的特点
一、考点突破
1. 了解地球公转在方向、周期、速度、轨道等方面的规律和特点。
2. 理解地球公转轨道形状及其影响。
二、重难点提示
重点:
1. 地球公转运动的规律和特点。
2. 黄赤交角的形成。
3. 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规律。
难点:
1. 地球在公转轨道不同位置时速度的变化。
2. 黄赤交角的形成。
一、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和速度
概念:地球绕太阳运行叫公转。
公转轨道:地球绕太阳运行的路径是一个近似正圆的椭圆,太阳位于椭圆的一个焦点上。
周期:365日6时9分(一个恒星年)。
从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从南极上空看地球的自转与公转
根据开普勒第二定律(如下图):日地连线在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是相等的。
近日点附近时,要使面积相等,单位时间内转过的角度要大,弧长要长,即此时公转角速度、线速度较快。
远日点时,则较慢。
如下图:
二、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一)黄赤交角
三者关系如图:
(2)影响
由于有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位于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太阳光线直射点的纬度位置不同,从而导致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昼夜长短的变化以及四季的更替、五带的划分等一系列地理现象。
(二)移动规律
(1)移动轨迹
(2)周期:1回归年,即365日5时48分46秒。
【随堂练习】
关于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叙述正确的是( )
6月9月23日
月22日
春分日 A
B
A. 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从23°26′S向北移至23°26′N
B. 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北半球移动
C. 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D. 北半球的夏半年,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北移动
答案:A
思路分析:冬至日时,太阳直射23°26′S,之后向北移动,到夏至日时移动至23°26′N;秋分时太阳直射赤道,之后向南移动,冬至日时移动至23°26′S,又向北移动,第二年春分时又回到赤道,故从秋分到第二年春分,太阳直射点总是在南半球移动;夏至日时,太阳直射23°26′N,之后开始向南移动,到秋分时,移动至赤道,故从夏至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且一直向南移动;北半球的夏半年指的是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的半年,即从春分到秋分,太阳直射点先向北移动,夏至日时直射23°26′N,之后又向南移动。
例题1(上海四区二模)2012年2月25日,我国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地进入太空预定轨道。
卫星成功发射时,地球在下图(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位置是()
A. ①—②之间
B. ③—④之间
C. ②—③之间
D. ④—①之间
思路分析:④位置太阳直射北回归线,为北半球夏至日,②位置太阳直射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至日,根据地球公转的方向,③为春分日,①为秋分日。
2012年2月25日,我国第十一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进入太空预定轨道,此时地球在图(地球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位置是②~③之间。
答案:C
例题 2 (广州六中期末)读甲图“地球自转速度随纬度变化”和乙图“地球公转速度变化”,完成下题。
甲图中M点的纬度、乙图中N点的月份分别是()
A. 30°、1月
B. 60°、7月
C. 60°、1月
D. 30°、7月
思路分析:根据甲图0°纬线上的自转速度为1670km/h,而M点的地球自转线速度约为赤道的一半,故判断其位于60°纬线。
图乙中N点时地球公转速度最慢,地球公转速度的规律:地球公转经过近日点时(1月初),公转速度最快;公转经过远日点时(7月初),公转速度最慢。
故判断N点为7月初。
答案:B
【高频疑点】
近、远日点与冬、夏至日的区别
(1)时间上的区别:近日点为1月初,冬至日为12月22日前后;远日点为7月初,夏至日为6月22日前后。
(2)在公转轨道上的区别:近日点的位置较冬至日靠东,远日点的位置较夏至日靠东。
(3)公转速度的区别:近日点公转速度最快,冬至日公转速度较快;远日点公转速度最慢,夏至日公转速度较慢。
【综合拓展】
黄赤交角与五带
①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了太阳直射点的范围和五带的范围。
②黄赤交角的度数=南北回归线的度数=太阳直射点能到达的最北、最南界线纬度数。
③90°-黄赤交角的度数=地轴倾角的度数=极圈的度数。
④若黄赤交角的度数发生改变,回归线和极圈的度数也相应发生变化,从而引起太阳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