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 高一语文第一册教案整理精品集子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全集
必修一教案全集第一单元“认识自我”教案本单元的教学目标: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确立正确的人生观和方法论,做好高中新阶段学习的思想准备。
2、结合各课特点,学习议论文、散文的一般写法。
3、学习语言。
4、教法上注意:①整体感知,揣摩语言;②把握文意,理清思路;③筛选信息,概括要点;④研究探讨,转化能力。
⑤适用343教学法。
*单元导语讨论:1、为什么“认识自我”是世上最大的难题?用书上的话回答。
2、为什么说“高中时期是确立自我意识最为关键的阶段”?*参考阅读第一课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朱光潜教案一:◆目标要点学法1.知识与能力:把握本文词语的音形义和关键语句的深刻含义,充分理解“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在文中的寓意和在现实中的意义,提高认识自我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学生阅读,质疑,讨论,鉴赏评价,通过课外相关阅读和写作等手段,课内外衔接一体,提高自我感性认识,从而达到理性认识高度。
3.情感态度与世界观:在充分认识自我的基础上,学会与自己的惰性和现实的困难做斗争,朝抵抗力最大的`路径走,从而锻炼出强大的自我意志力,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中,最大限度地为国家和民族作出贡献。
◆识记理解积累字音叨(tāo)天席不暇(xiá)暖长沮(jū)渣滓(zǐ)桀溺(jiénì)夤(yín)缘淫佚(yì)蹶(jué)倒字形洗练—提炼—凝练—锤炼惰性—隋朝缴械—激动蹶倒—撅断—噘嘴—猖獗席不暇暖—瑕不掩瑜—假戏真做—遐迩闻名词义叨天:沾光,受到好处;附丽:依附,附着。
夤缘:攀附上升,比喻拉拢关系,向上巴结。
淫佚:放纵。
渣滓:①物品提出精华后剩下的东西②比喻品质恶劣对社会起破坏作用的人。
因循苟且:不思创新,做事马虎。
蹶倒:摔倒,比喻失败或挫折。
敷衍:应付了事。
席不暇暖:连席子也来不及坐暖。
形容奔走忙碌,没有坐定的时间。
谁以易之:谁去改革它。
易:改变。
◆导读剖析领悟走进作者朱光潜(1897-1986),笔名孟实。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
2024年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熟练掌握本册教材中的文言文词汇、句式和修辞手法,并能够在写作中恰当运用。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理解,理解课文的主旨、人物形象和写作技巧,并能够对文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评价。
学生能够正确书写汉字,掌握基本的标点符号使用规则。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合作学习、讨论探究等方式,培养团队协作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阅读实践,提高阅读理解能力和文本分析能力。
学生能够通过写作训练,提升书面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信。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培养积极的人生态度和高尚的审美情趣。
通过文学作品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对社会责任的认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文言文的学习与理解,包括词汇、句式、修辞等。
名著篇目的阅读理解与赏析,包括人物形象、主旨思想、艺术特色等。
写作技巧的训练,包括文章结构、语言表达、论证方法等。
教学难点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的差异,学生对古汉语的感知与理解。
名著篇目的深度解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审美鉴赏能力。
写作中创新思维的培养,学生对个人观点和体验的表达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故事、背景介绍或相关图片等方式,激发学生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
提问学生相关话题,了解学生已有知识水平,为新课学习做准备。
2. 知识讲授清晰讲解文言文词汇、句式、修辞等知识点,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
分析名著篇目的文本特点,包括语言风格、情节发展、人物形象等。
介绍写作技巧和方法,通过例文展示,让学生感受并学习如何应用于自己的写作中。
3. 互动探究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就课文内容进行深入探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见解。
开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等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文本情境,加深对文本的理解。
引导学生进行文本对比、主题提炼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审美能力。
4. 实践操作设计写作任务,要求学生运用所学写作技巧和方法完成作文,锻炼写作能力。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篇1】1教学目标1、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2、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3、学习荆轲同情弱小和反抗_的义侠精神;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的能力以及合作、互助的学习习惯。
2学情分析我校地处郊区,学生基础较差,理解文意,掌握重点实词、虚词3重点难点1、理解*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2、学习古代散文塑造人物形象的技巧和方法。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评论(0)教学目标掌握文中实虚词、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培养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重点理解*内容并从中概括人物的性格特点。
?•文言理解和翻译的能力。
评论(0)学时难点学习课文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表情、神态,在尖锐复杂的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
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荆轲刺秦王二、导入新课在春秋战国的历史画卷上,有一位人物,历来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北宋苏询称其“始速祸焉”,朱熹认为他“匹夫之勇,其事无足言。
”但司马迁却为他立传,并在《史记》结尾评价其“名垂后世”。
还有其他人,如陶潜,称其“其人虽已没,千载有余情”。
他是谁?为什么前人对他会做出各种评价?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荆轲刺秦王》,去一感荆轲的侠士形象。
在正式进入课文之前,先让我们了解下这篇*的出处。
1、简介《战国策》《战国策》是战国末年和秦汉间人编辑的一部重要的历史著作,也是一部重要的散文集。
后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始定名为《战国策》。
全书共三十三篇,分国别编辑,依次是:西周一篇,东周一篇,秦五篇,齐六篇,楚四篇,赵四篇,魏四篇,韩三篇,燕三篇,宋、卫合一篇,中山一篇。
其时代上接春秋,下至秦并六国,约二百四十年(前460-前220)。
《战国策》的内容,主要记载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游说诸侯或进行谋议论辩时的政治主张和纵横捭阖、尔虞我诈的故事,也记述了一些义士豪侠不畏_、勇于斗争的行为。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全册教案
新人教版语文必修一全册教案第一课《人生若只如初见》
教学目标:
- 了解古文《人生若只如初见》的作者和背景;
- 理解古文中的意境和主题;
- 掌握古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文学解读和个人感悟。
教学准备:
- 课文材料:《人生若只如初见》;
- 教学辅助工具: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导入(5分钟)
- 利用多媒体设备播放相关图片和音乐,引起学生对初见的注意。
研究课文(20分钟)
1. 教师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 逐句解读课文,解释生字和难句;
3. 分析课文的作者、背景和意境;
4. 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课文讲解与拓展(15分钟)
1. 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2. 鼓励学生思考课文中的意象和象征含义;
3. 分享与课文相关的文化背景和知识。
小结与拓展(10分钟)
1. 学生进行思考和总结,回答问题;
2. 师生共同整理课堂笔记,挖掘更深层次的含义和思考。
课堂练(15分钟)
1. 设计练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2. 学生针对问题进行个人答题,然后进行讨论。
课后作业:
1. 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并复述;
2. 提供相关文献和资源,鼓励学生进一步阅读和思考。
教学反思:
本节课设计科学,教学过程互动性和参与性较高。
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手段,如朗读、解读、讨论等,加深了对古文的理解和体会。
通过课后作业的要求,有效巩固了学生对课文的记忆和理解。
同时,教师还提供了拓展资源,培养了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思考能力。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册教案整理精品集子_2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册教案整理精品集子1、毛泽东此词二首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仔细探讨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精练、准确的特点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教学重点】1、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教学难点】⒈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⒉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教学方法】⒈点拨法。
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
⒉语言品读法。
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⒊比较法。
可以与作者的其他词作纵向对比,也可以与本单元所涉及的其他诗歌做横向对比。
【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总括:1、中国新诗简介:中国新诗是相对与中国古典诗词而言的,它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2、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重在品味,鉴赏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优美的诗篇都是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借助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把品位的重点,鉴赏的目标都放聚焦于意象、意境、语言和情感四个方面!二、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
立志是成才的动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这篇词作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长沙志”。
三、时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全套学案
人教版高一必修一语文全套学案目录必修一第一单元1. 沁园春长沙 (6)2. 诗两首 (13)3. 大堰河——我的保姆 (20)单元质量评估 (26)第二单元4.烛之武退秦师 (33)5.荆轲刺秦 (42)6.鸿门宴 (52)单元质量评估 (61)第三单元7.纪念刘和珍君 (66)8.小狗包第 (73)9.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 (79)单元质量评估 (86)第四单元10.短新闻两 (93)11.包身工 (100)12.飞向太空的航程 (108)单元质量评估 (118)梳理探究优美的汉字 (127)奇妙的对联 (135)新词新语与流行文化 (1)44名著导读《论语》 (153)第1课沁园春长沙【学习导航】1、通过诵读,感知诗歌的音乐美,体验诗中的节奏、韵律。
2、品味关键词语,再现生动鲜明的意象,品味诗歌的意境美,领悟诗歌的主旨和意味。
3、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培养提高鉴赏诗歌的能力。
4、感受毛泽东博大的胸怀和革命壮志,丰富自己的情感世界,培养健康全面的审美情趣。
【作者简介】毛泽东(1893~1976),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军事家、文学家和书法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
湖南湘潭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他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
1976年9月9日,在北京逝世。
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他的代表词作有《七律•长征》、《沁园春•长沙》、《沁园春•雪》、《念奴娇•昆仑》、《清平乐•六盘山》、《采桑子•重阳》、《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等。
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高度结合,多表现革命生活中的大事,从中折射出的昂扬斗志、意气风发的革命情怀是毛泽东诗词的特点。
【资料链接】1、毛泽东诗词毛泽东是一位伟大的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主义者,他在诗词中热情地讴歌革命的人生理想,赞美为实现理想而进行的壮丽的斗争。
在毛泽东诗词中讴歌人生的革命理想,战胜困难的警句,时时出现,美不胜收。
(语文教案)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不去耕耘,不去播种,再肥的沃土也长不出庄稼,不去奋斗,不去创造,再美的青春也结不出硕果。
不要让追求之舟停泊在梦想的港湾,而应扬起奋斗的风帆,驶向现实生活的大海。
一起看看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欢送查阅!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一、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中的文言词句并进行归类整理。
2、正确分析鉴赏荆轲这个人物形象。
二、过程和方法1、课前认真预习,反复诵读课文;2、查找资料,研究分析古人对荆轲的各种评价;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学习荆轲不畏-,勇敢坚忍的精神2、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教学重点】1、积累文言词语2、学习在矛盾冲突中表现人物性格的写法【教学难点】用正确的历史观、价值观评价荆轲刺秦的历史【教学方法】朗读法、合作探究法、串-【课文分析】荆轲刺秦王是篇文言课文,记叙的是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
司马迁撰写史记刺客列传时,几乎照录全文。
文章记叙了荆轲刺秦王的故事,刻画了一个为了保卫自己的国家平安,不惜牺牲自己性命的英雄——荆轲的形象。
文章对荆轲行刺前的精心准备做了较详细的表达,对行刺的过程作了栩栩如生的描绘,读来惊心动魄,荡气回肠。
【教学设想】1.记叙荆轲刺秦王的历史故事,人物形象刻画非常成功。
拟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确定教学思路,设计导读提问,同时对文章剪裁、记叙与描写的综合运用作适当提示。
2.在疏通词句和讲读的根底上,开展评述或辩论。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出示骆宾王的易水送别诗: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问:诗中的壮士是指谁分析诗的意思,引出故事——荆轲刺秦王。
(板书课题)简介荆卿荆轲,春秋战国时代有名的四大刺客之一。
祖先是齐国人,后迁居卫国,原叫庄坷,到了燕国以后,才叫荆轲,他喜欢读书击剑,结交名人勇士。
课文中提到的击筑的高渐离,就是朋友之一。
燕太子为了刺秦王,先找智勇双全的燕国处土田光。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教案全集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教案全集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第一册教案全集第一单元1、沁园春·长沙·教案【背景资料】一、写作背景这首词作于1925年,当时革命运动正蓬勃发展。
五卅运动和省港大罢工相继爆发,湖南、广东等地农民运动日益高涨。
毛泽东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
同时,国共两党的统一战线已经确立,国民革命政府已在广州正式成立。
这年深秋,毛泽东去广州主持农民运动讲习所,在长沙停留,重游橘子洲,写下这首词。
据《湖南全省第一次工农代表大会日刊》载:毛先生泽东……去岁回湘养疴,曾于湘潭衡山一带,从事农民运动……后为赵恒惕所知,谋置先生于死地。
先生闻讯,间道人粤。
二、补充注释《沁园春》:词牌名。
沁园:东汉明帝女沁水公主的园林,后为外戚窦宪所夺(见《后汉书》)。
《沁园春》词牌,相传由此得名。
据《词谱》载,《沁园春》双调,114字。
上片13句,四平韵;下片12句,五平韵。
【示范教案】沁园春·长沙毛泽东【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沁园春长沙》的写作背景。
2.了解词的发展简史。
3.抓住关键词语,体会词中描绘的意象,理解景中寓情、情中显志的特点。
二、能力培养目标1.训练学生诵读能力。
2.着重训练学生抓准词中意象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1.培养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真情的热爱。
2.感受革命前辈的博大情怀和革命壮志,珍惜今天的一切,激发学生奋发向上的热情。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1.以乐景写哀,景中寓情,情中显志。
从词中可以感受到词人的心情是惆怅的,写的又是寒秋景物,却毫无过去一般旧诗词里的那种肃杀、感伤的悲秋情调,词人笔下的秋景是活泼、美好的。
原因在于越写山河的壮丽,就越使人感到人民不能主宰大地的可悲,越感到革命的必要。
词人正是在这不一致中突出了强烈的革命精神。
当然,这里面也含有热爱祖国壮丽河山的感情。
2.对比手法的运用。
词中含有多种对比,使描绘的形象鲜明,如万山红遍与漫江碧透主要是颜色的对比;鹰击长空与鱼翔浅底、指点江山与激扬文字主要是动作的对比;同学少年与万户侯是明比;万类霜天竞自由与人民的被压迫(未在词中点明)是暗含的对比。
人民教育版 高一上册 语文教案
人民教育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自己整理的人民教育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相关文档,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一上册,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人本主义:体验苏轼由喜到悲再到喜的情感历程;2.工具性:理解语境、情感和理性融合的特征。
【教学难点】1.理解文本如何表现苏轼的情感变化;2.理解景观、情感和理性是如何相互交融的。
[课程表]3课时[课前拓展]首先,记住发音聚酒属于()客家山歌窈窕()章节不多()徘徊在斗()牛之间;(风)虚御风扣侧(),而葛贵娇()橹迹退()渔樵()游河()米()伏米。
第二,认识人,讨论世界苏轼的书、文、诗、词、画,都是伟人。
苏轼是豪放词风的创始人。
他的文字豪放高远,感情深厚,意义深远,《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是这种风格的代表作品。
他、他的父亲苏洵和他的弟弟苏辙都因他们的诗歌而闻名于世。
三苏与同时代的唐代王安石、欧阳修、曾巩、韩愈、柳宗元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他的散文:理与理的交融,苍茫奔放,在当时有“苏文章擅天下”的美誉。
他也是高级厨师。
东坡肉流行了几千年。
中国古代楷书有四大流派:“颜、柳、欧、苏”,其中“苏”就是苏轼,可见他在中国书法界的崇高地位。
三、写作背景熙宁九年十月,王安石变法受挫,变法趋势逆转。
一些在新法中投机倒把的分子,为了私利结成小团体,为复仇而战。
敢于直言不讳的苏轼成了官僚政治斗争的牺牲品。
他因写讽刺新法的诗而被捕。
原来苏轼的诗中透露了一些牢骚,对新法表达了不同的意见。
那些恶人污蔑他“心怀叵测”,把他扔进大禹。
由于亲友的营救,他在年底出狱,并以水利部员外郎黄州应永代表的名义被贬谪到黄州。
元丰三年正月至黄州,苏轼在此居住五年,生计艰难。
在朋友的帮助下,他开了几十亩荒地,挖了井,盖了房子,并致力于耕种。
苏轼在黄州的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被如此残酷地打击感到愤恨和痛苦;另一方面,我一直想摆脱老庄佛教。
与此同时,他感到温暖,并加强了他与田老交往的信心。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6篇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教案1 教学目的1、理解戴望舒及象征诗歌,提升诗歌鉴赏才能和审美才能。
2、反复诵读,感受意境,品味语言,把握形象。
3、讨论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学会从深层次体味感情。
教学重点鉴赏姑娘的形象。
教学难点探究诗人的情感及诗歌主题。
教学课时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一曲《丁香花》让我们认识了唐磊,一把木吉他,一曲简单的音乐,诉说着一个凄美的故事。
梦蝶的出生是她痛苦的开场,她仁慈、纯洁,用一颗感恩的心对待世间万物,她清澈的眼眸里透射出的是对安康的渴盼,他的逝去是痛苦的完毕,也是幸福的开场。
伊人已乘风去,唐磊只能借《丁香花》祭奠曾经的友谊,音乐中唐磊沙哑的声音忧伤地诉说着这个凄美的故事,让人不免潸然泪下。
每听这首歌,在唐磊的淡淡的哀愁中总能想起一位诗人,他也曾撑着油纸伞,单独彷徨在悠长又寂寥的雨巷中,希望缝着一个丁香一样的姑娘,他就是——戴望舒。
二、作者介绍戴望舒,原名戴朝实,又名戴梦鸥,中国现代著名诗人。
现代派诗人。
1905年出生于杭州。
1929年4月出版第一本诗集《我底记忆》,他的成名作《雨巷》即收入此集中。
1933年8月出版了《望舒草》,1948年出版了《灾难岁月》,一生留下了诗篇92首。
《雨巷》写于1928年,是诗人前期的代表作,这是一首既具有音乐美,又具有朦胧美的象征诗。
这首诗发表后,戴望舒获得了“雨巷诗人”的美称。
今天我和大家一起走近雨巷,走近诗人那颗朦胧润湿的心。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播放两遍录音,整体把握全诗的感情基调。
(第一遍学生合上书本,静听。
第二遍学生同时看书。
)消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弥漫着一种纤细朦胧的凄美。
2、模拟朗读(2~3人)四、再读课文,研讨问题作者为了能营造“消沉、孤独、惆怅、失落、无奈、伤感”的情调,表现“纤细朦胧的凄美”的意境,采用了哪些意象(或者说是景物)?6个,主要是3个。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1《荷塘月色》是一篇写景散文,也是一篇抒情散文,作者以朴素、典雅、充满诗意的语言将描写荷塘与描写月色巧妙地结合起来,突出优雅、朦胧、幽静的物境之美,在写景中抒发出淡淡的忧愁和淡淡的喜悦之情。
学生是容易入景的,但入情即难,而且对语言和景物层次的精妙之处难以感悟,因此在教学时先详细叙说文章写作的时代形势和作者的复杂心境,让学生通过联想产生历史的想象,再紧扣作者情感的变化揣摩语言的运用和意境的美。
一、教学目标1、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语言的技巧二、教学重点1、结合语境揣摩词语、语句的含义,体味作品语言精练优美的特点及表达效果;2、感悟景语和情语浑然一体的妙处。
三、教学程序课前:①学生查阅有关时代背景的资料;②学生仔细阅读文章,认真思考教师布置的阅读训练题。
课堂:①分小组讨论阅读训练题(一课时)②以文章的写作顺序,结合阅读训练题(二课时)课后:①整理课堂笔记②限时做《创新思维训练》中有关题目③仿写:仿照课文第四自然段的博喻写一段写景的文字四、教学过程及阅读训练资料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
(“颇不宁静”的原因是什么?析: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作者彷徨苦闷,希望在一个幽静的环境中寻求解脱却又无法解脱的心情)今晚在院子里坐着乘凉,忽然想起日日走过的荷塘,在这满月的光里,总该另有一番样子吧。
月亮渐渐地(如果省略了“渐渐”一词,表达效果有何不同?析:“渐渐”写出了时间流动和空间转移的缓慢,与环境的宁静和心境的颇不宁静相适应,如果省略了,则不能描摹出时空变换的流动性,也不能体现出缓慢中的宁静与宁静中的颇不宁静)升高了,墙外马路上孩子们的欢笑,已经听不见了;妻在屋里拍着闰儿,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
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带(若将“带”字换成“掩”或“关”有何不同?析:“掩”—出门/转身/拉掩,动作烦琐,有一定的目的性;“关”—动作过程与“掩”相类似,目的性强,语言的感情色彩平淡苍白,缺乏表现力;“带”—轻轻地将门从背后掩上,动作轻柔随意,保持环境的宁静,也与心境相符)上门出去。
高一语文上册教案
高一语文上册教案(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方案大全、讲话致辞、工作总结、工作计划、规章制度、合同协议、条据书信、心得体会、教学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a comprehensive plan, speeche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rules and regulations, contract agreements, documentary evidence, insights, teaching materials, other sample essays, and more. If you would like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sample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一语文上册教案高一语文上册教案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高一语文上册教案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高一语文上册教案(精选8篇)】,供你选择借鉴。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编教材必修一上教案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编教材必修一上教案》第一部分:绪论1.1 教案编写目的本教案旨在针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新编教材必修一上的内容进行系统、全面的教学指导,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课堂教学,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效果。
1.2 教学背景高中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文学鉴赏能力和思维品质的重要环节。
人教版高中语文新编教材必修一上内容涵盖了古代文学经典、现代文学作品以及与当代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文本,是高中语文教学的重要依托。
1.3 教学目标本教案的教学目标主要包括:(1)掌握必修一上所涉及的古代文学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2)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提高其对文学作品的理解和解读能力;(3)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文学写作技巧,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和文学创作能力;(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其综合素养和人文素养。
第二部分:教学内容与安排2.1 教学内容概述(1)古代文学经典:如《论语》、《孟子》等;(2)现代文学作品:如鲁迅的《药》、茅盾的《春》等;(3)文学创作技巧:如写人、写景、写物等;(4)文学鉴赏理论和方法:如古典诗歌鉴赏、现代小说鉴赏等。
2.2 教学安排本教案建议采用“课堂讲授+分组讨论+课外阅读+作文练习”等多种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具体教学安排如下:(1)引导学生在课外阅读经典名著,汲取文学营养,拓展视野;(2)通过课堂讲授,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古代文学经典和现代文学作品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3)组织分组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探讨文学作品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其批判性思维和辩证思维能力;(4)布置作文练习,促使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其文学创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第三部分:教学方法与手段3.1 多媒体教学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如投影仪、电脑等,展示相关文学作品的图片、音频、视瓶资料,生动形象地呈现文学作品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2 问题导入在课堂讲授环节可以采用问题导入的方法,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激发他们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好奇心。
人教版高一上册语文教案
【导语】⾼⼀新⽣要作好充分思想准备,以⾃信、宽容的⼼态,尽快融⼊集体,适应新同学、适应新校园环境、适应与初中迥异的纪律制度。
记住:是你主动地适应环境,⽽不是环境适应你。
因为你⾛向社会参加⼯作也得适应社会。
以下内容是为你整理的《⼈教版⾼⼀上册语⽂教案》,希望你不负时光,努⼒向前,加油!【篇⼀】⼈教版⾼⼀上册语⽂教案 ⼀、导⼊ 同学们,当你们怀着满腔的激情和美好的理想从初中跨进⾼中的.⼤门时,⽼师已在这⾥等候着你们。
师唱“我在兴农等你,等你和我相遇,等待如此美丽。
”(根据歌曲《我在贵州等你》的⾼潮部分改动了⼀下)正如席慕蓉在《⼀棵开花的树》⾥写到为这个美丽的相遇时刻“我在佛前求了五百年”。
⼆、教师⾃我介绍 师:我们的缘就从这句诗开始“⽟壶装陈酿,乘兴赏芙蓉”。
同学们猜猜⽼师的名字。
学⽣当堂⼀⼀即兴介绍⾃⼰时间和学⽣才思⽅⾯都不太现实,布置当天晚上交来“诗话名字”。
(⽂末附上部分)。
三、语⽂是什么 师:名字可以这么富有诗意,这就是语⽂的魅⼒。
如果说⼀句诗只是⼩⼉科的话,下⾯这⾸诗同学们来读读? 1、出⽰怪体诗,学⽣猜读。
龙 虎虎 望 ⼭⼭⼭ 湖湖湖湖湖 海海海海 会 仙仙仙仙仙仙仙仙 激发兴趣。
2、有⼈说: 语⽂是李⽩的诗――浪漫飘逸,想象奇特,带你上天⼊地,与神仙结伴同游祖国⼭河。
语⽂是苏轼的词――豪迈豁达,⼼骛⼋极,带你评古论今,与哲⼈携⼿共探⼈⽣真谛。
语⽂是余秋⾬的散⽂――带你带我游历世界,做历史的思考。
我说: 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学⽣即兴⼝答,但有部分学⽣当堂说不出来,于是布置课外写。
(⽂末也会摘录⼀些附上) 师⼩结: 当我们听到⼀⾸动⼈⼼魄的歌时,沉浸于歌词所描绘的幽然意境,流连忘返,这就是语⽂; 当我们看到⼀幅雄浑俊雅的书画后,⽴即被其所吸引,于是搜肠刮肚,想尽华美词藻来赞美它,这就是语⽂; 当我们发表演讲、主持会议,滔滔不绝,引经据典,⼝吐连珠妙语,别忘了,这也是语⽂。
高一语文上册的教案(精品6篇)
高一语文上册的教案(精品6篇)高一语文上册的教案篇1教学目标1.熟读课文,疏通文句,弄懂文意。
2.掌握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以及文言特殊句式。
3.背诵课文第一自然段。
能力目标1.学习*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方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2.初步鉴赏古代文言散文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德育目标1.学习庄子的精神自由以及个性解放的追求。
2.摈弃庄子的虚无主义和绝对自由的哲学思想。
教学重点1.疏通文意,把握*的内容。
2.鉴赏*运用比喻、夸张、拟人等修辞手法,借用寓言说理的写作技巧。
3.鉴赏*想象丰富、意境开阔的艺术特色。
教学难点对庄子的“逍遥之游”主旨的理解。
教学方法1.诵读法。
通过反复诵读,培养学生对古代文言散文的感悟和理解。
2.问答法。
对文中较容易的问题,采用问答法,简捷明快。
3.讨论法。
对有一定难度的问题(如:对“逍遥游”的理解),必须广泛地谈论。
高一语文上册的教案篇2【知识与技能】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2、认识山市的形成及山市的“变”“奇”“美”.3、探究山市形成的科学原理,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过程与方法】1、顺畅诵读,培养文言语感。
2、熟悉文中的描写用语,培养学生的再造想象能力。
3、反复诵读,用简练的语句概括写景的内容和层次。
4、学习*按时间顺序写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并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
教学重点发挥想象,体会山市这一自然现象的神奇并再现山市.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及想象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教学方法诵读法(采用多种方式朗读)讨论法情境设置法(充分利用课件创设情境.播放海市蜃楼的图片激起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进行字﹑词﹑句解释大比赛;以采访的形式体味山市之奇.)高一语文上册的教案篇3[学习目标]一、认识大堰河这个人物形象。
二、诵读诗歌,体会作者的感情。
三、情感目标:加深对母爱的认识。
[学习重点]对大堰河形象的认识。
[学习难点]作品写作时代、背景离现实时代较远,学生热情较难调动。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课文内容,理解文章主题及作者观点。
学会运用文学鉴赏的方法,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写作技能,学会仿写、续写等写作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掌握课文知识。
培养批判性思维,学会独立思考、辩证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热爱文学、关注社会人生的情感。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课文的生字词、词组、句型。
文章的主题及作者观点。
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2.教学难点:文学鉴赏方法的运用。
写作技能的培养。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一个与课文相关的故事或时事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关注课文内容。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圈画出生字词、词组、句型,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3.课堂讲解针对学生自主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课堂讲解,重点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词组、句型及难点句子。
4.合作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针对课文主题及作者观点进行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
5.阅读理解针对课文内容,设计一些阅读理解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6.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写作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仿写、续写等写作练习。
7.课堂小结8.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包括巩固生字词、词组、句型,完成阅读理解题,进行写作练习等。
1.课文《沁园春·长沙》(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词组、句型及难点句子。
(3)合作探究:引导学生从诗歌的意象、情感、手法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诗歌主题及作者观点。
(4)阅读理解:设计阅读理解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5)写作训练:根据课文内容,设计写作训练题目,让学生进行仿写、续写等写作练习。
2.课文《雨巷》(1)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课文背景,理解课文内容。
(2)课堂讲解:讲解课文中的生字词、词组、句型及难点句子。
人教高一语文教案5篇
人教高一语文教案5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人教高一语文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人教高一语文教案1《赤壁赋》一、知识教学点1、了解作品“以文为赋”、骈散结合的形式特点,鉴赏品味课文精美的语言。
2、了解作者运用的主客问答这一赋体的传统手法,体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
3、理解作者乐观旷达的情怀,了解其宇宙观、人生观中辩证、达观成分的积极意义。
二、能力训练点:1、培养学生通过诵读体悟和鉴赏优美、形象语言的能力。
2、培养对精品诗文的整体把握能力,能知人论世、领悟文旨、理通思路,赏析表现手法,辨别高下优劣。
三、德育渗透点:培养学生勇于面对坎坷、笑对苦难的乐观主义精神。
【重点、难点及解决办法】一、教学重点:苏轼歌咏赤壁的两赋一词,都是脍炙人口的诗文名篇。
与《念奴娇·赤壁怀古》的鉴赏相联系,领会课文景、情、理交融的特点,赏析课文典雅、精美的语言。
二、教学难点:了解主客问答这一赋体传统手法在表达思想情感中的作用,了解作者在旷达的风貌之下寄寓的悲愤苦闷的复杂情感。
三、解决办法:1介绍与课文相关的作者生平经历,并把两赋一词结合起来理解,力求知人论世,较深入地把握作者的情感。
2反复诵读课文,体会文章的语言与意境之美。
【课时安排】两课时。
【学生活动设计】一、第一课时,先诵读全文,把握全文大意;体会景、事、情交融的艺术境界,把握课文情感发展的脉络。
二、第二课时,重点诵读主客问答部分,深思其中蕴涵的情感与哲理;比较阅读。
【教学步骤】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
师生共同背诵《念奴娇?赤壁怀古》。
同学们,这首词气势雄浑,磅礴浩荡,有气吞天下之势。
正如有人评价苏轼的风格说:“柳郎中(柳永)词只合十七八女郎,执红牙板,歌‘杨柳岸、晓风残月’;学士(苏轼)词须关西大汉,铜琵琶,铁绰板,唱‘大江东去’。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完整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完整教案教案概述本教案是基于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教材编写的完整教案,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组织和实施课堂教学。
教学目标1. 了解教材的整体结构和内容安排;2. 掌握每个单元的教学重点和难点;3. 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思维能力;4. 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教学内容本教案包括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教材的全部内容,其中涵盖了以下单元:1. 第一单元:《春》;2. 第二单元:《关雎》;3. 第三单元:《百年潮》;4. 第四单元:《辛夷坞》;5. 第五单元:《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6. 第六单元:《画》;7. 第七单元:《小石潭记》;8. 第八单元:《雾》;9. 第九单元:《老实巴交的外祖母》;10. 第十单元:《希望的田野》。
教学流程以下为每个单元的教学流程简要概述:1. 第一单元:了解《春》的背景和意义,分析诗中的形象和意象;2. 第二单元:介绍《关雎》的古代文化背景,分析其写景手法和意义;3. 第三单元:探讨《百年潮》中的人物形象和社会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4. 第四单元:研读《辛夷坞》,分析其意义和艺术特色;5. 第五单元:解读《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培养学生对自然景物的感悟和表达能力;6. 第六单元:理解《画》中的情感和意境,鼓励学生通过绘画表达自己的情感;7. 第七单元:分析《小石潭记》中探讨的社会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并发表个人观点;8. 第八单元:剖析《雾》中的诗意和哲理,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9. 第九单元:阅读《老实巴交的外祖母》并讨论其中的教育理念和价值观;10. 第十单元:研究《希望的田野》的背景和意义,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积极性。
教学评价本教案通过课堂讨论、小组活动、作业考核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评价,旨在全面了解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参考资源本教案参考了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教材的教学指导和其他相关教学资源。
以上为《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1完整教案》的简要概述,请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具体的教学设计和实施。
人教版新目标高一语文教案(精选5篇)
人教版新目标高一语文教案(精选5篇)人教版新目标高一语文教案(精选篇1)【教学目的】1、指导学生深入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领悟作者对人生重大问题的深切感慨。
2、指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叙议结合的写作手法及行文的巧妙。
3、指导学生品味*精练优美、朴素清新的语言。
【教学设想】一、安排两课时。
二、在教学过程中,应重视朗读环节,指导学生在把握文意、理清思路的基础上熟读成诵。
三、结合课后练习(一)的回答,达到教学目的(一)、(二),应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四、利用预习效果教学,避免逐字、逐句、逐段平均主义的讲解,重点突出一些疑难字、词、句,主要采用课堂讨论的方式,教师适当点拨。
五、介绍阅读课外文学作品《腾王阁序》,比较两文内容和写法上的异同,培养阅读兴趣,提高阅读水平。
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简介作家作品,引导学生参看书下注释(1),教师可补充以下内容:王羲之,有“书圣”之称,也长于诗文,字和文任意而行,得自然之妙,风格潇洒放脱。
王羲之曾经一度做官,他关怀国事,在政治上曾有积极用世的一面,后辞官归田,以山水为娱,好服食养性,胸怀旷达,为时人敬重。
“序”是一种文体,写在著作或诗文前的说明性文字。
古人宴集时,常一同赋诗,诗成后公推一个作序,《兰亭集序》即是脍炙人口的诗序名篇,其思想和辞藻都是很有代表性的,从中可以看出东晋一部分士大夫文人的生活情趣、思想修养、精神状态和文学造诣。
二、朗读1.教师范读。
要求学生注意听清*语气、节奏和读音。
出示小黑板,指一名学生读准下列生字:癸(guǐ)丑修楔(xì)流觞(shāng)游目骋(chěng)怀趣(qū)舍万殊齐彭殇(shāng)2.学生齐读。
要求读准字音,在预习初读的基础上,加深对课文的印象。
3.默读全文。
要求学生参阅注释,理解*大意,提出预习时不能解决的字词句,教师答疑或学生讨论。
应特别强调理解“俯仰”一词在文中的意义,“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的句子含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第一册教案整理精品集子1、毛泽东此词二首沁园春长沙【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目标:1、简单掌握诗歌作者及写作背景2、领会诗歌抒情性的特点,把握诗歌的情感走向二、过程与方法目标1、仔细探讨品味诗歌语言,把握其精练、准确的特点2、反复朗读课文,直至熟练背诵【教学重点】1、结合词作意象,理清作者的思路,体会作者情感2、融入课文情景,有激情的朗读词作【教学难点】⒈让学生从意象的角度来把握词作中关于湘江秋景的描写⒉领悟伟人的博大情怀以及人格魅力【教学方法】⒈点拨法。
通过点拨关键字词,把握词中意象。
⒉语言品读法。
在反复的朗读,背诵中体会作者情感。
⒊比较法。
可以与作者的其他词作纵向对比,也可以与本单元所涉及的其他诗歌做横向对比。
【教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单元总括:1、中国新诗简介:中国新诗是相对与中国古典诗词而言的,它是五四前后才出现的,新在用白话写诗,摆脱古典诗词严整格律的束缚,受外国诗歌影响较大。
2、诗歌鉴赏方法:诗歌重在品味,鉴赏诗歌可以从意象、意境、语言、情感四个方面着手,优美的诗篇都是用丰富的意象营造出新颖的意境,借助凝练的语言表达诗人内心深处的情感世界,因此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应该把品位的重点,鉴赏的目标都放聚焦于意象、意境、语言和情感四个方面!二、导入新课“自古英雄出少年”,中国科学院人才学研究小组曾经对50位名人做过研究,发现他们中有90%是在20岁以前就立下了自己的志向。
如岳飞的“精忠报国”,鲁迅的“我以我血荐轩辕”,周恩来的“面壁十年图破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宏愿,都是他们在青少年时确立的志向。
立志是成才的动力。
今天,我们学习的《沁园春•长沙》,就是表现作者青年时的志向和抱负的艺术写照,这篇词作也经常被人们称为“长沙志”。
三、时代背景这首词写于1925年,1925年是北伐战争开始的前一年,农民运动在全国十几个省开展起来。
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了湖南的农民运动,在韶山等地先后建立了二十多个农民协会,创建了湖南农民第一个党支部——韶山支部。
1925年10月,毛泽东同志从韶山前往广州创办全国农民运动讲习所,途经长沙,重游橘子洲,面对绚丽的秋景,回忆往昔的岁月,写下了这首词。
四、学生朗读、背诵课文,培养语感。
五、讨论分析:1、结合注释,识记以下生字:舸峥嵘遒遏强调:“粪土”的意动用法。
上阕:2、学生集体朗读上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独立寒秋,湘江北去,橘子洲头”这开头三句点明了什么?明确:点明了时间、地点和特定的环境。
这三句的大意:深秋时节,我独自站在橘子洲头,湘江水日夜不停地向北奔流。
——独立寒秋图3、提问:“独立”两字写出了什么意境?明确:⑴写出独自一人来此游览,远望、凝思的情状;⑵与下阕开头“携来百侣曾游”相照应,说明今天是一人旧地重游。
⑶联系“寒秋”的分析和注释⑴,可以看出这里更表现出了无产阶级伟大领袖在革命斗争的惊涛骇浪中昂然屹立的高大形象。
4、提问:“看”字领起下面哪几句?这些句子的内涵应怎样理解?明确:⑴“看”字领起内容:“万山红遍……万类霜天竞自由”,描绘了诗人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湘江秋景图。
⑵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由远及近,由上到下的空间顺序,很符合人观察事物的自然顺序。
5、提问:你能找出这首词中主要运用了哪些意象吗?你能各用一个最具有表现力的词来说说各个意象的主要特征是什么?明确:万山(红遍):红之广阔层林(尽染):红得深透漫江(碧透):江水溢满清澈之极百舸(争流):千帆争发充满生机鹰击(长空):矫健有力鱼翔(浅底):轻快自由万类(竞自由):昂扬奋进强调:主席这段即景气魄极大,展示了伟人的博大雄怀和凌云壮志。
短短几句话,写出了山、树、水、船、鹰、鱼乃至世间万物的情态,有远景如万山、层林,有近景如长江、百舸等,,又有静景如山、林,亦有动景如争流的帆船,翱翔的雄鹰,水中的游鱼,即景状物下笔阔绰,气度非凡。
6、提问:上阕后三句的含义及与前面内容的关系是什么?明确:⑴这三句的大意是:面对这一派勃勃生机的大千世界,怎能不激起思绪万端:广袤无垠的大地呀,谁才是主宰你命运的真正主人呢?⑵前面内容是即景,后三句是抒情,词句连贯直下,也为下文的抒情准备了充足的背景气氛。
[结合“思考练习一”讲解]下阕:7、学生齐读下阕诗词,思考以下问题:“忆”字领起下阕哪几句?这几句的内涵是什么?明确:⑴领起“恰同学少年……粪土当年万户侯”。
⑵大意是:那时候,同学们正当青春年少,风采焕发,才华横溢,革命热情奔放,奋发有为,经常在一起评论国家大事,写出批评恶浊的,表扬善良的文章。
把反动统治者视如粪土,作者所忆的是当年的峥嵘岁月!8、提问:最后3句的含义及在表达上的作用是什么?明确:⑴这几句的大意是:还记得吗?当年我们在江中游泳,激起的波浪,几乎阻止了飞快前进的船只。
⑵作用:以设问句结尾,但实际上是对“谁主沉浮”的巧妙回答——要像当年中流击水那样,勇敢地投身于革命风浪中,急流勇进,担负起主宰国家命运前途的大任。
9、归纳下阕:下阕抒情,通过回忆,形象地概括了共产主义战士雄姿英发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艺术地回答了“谁主沉浮”的问题,表达了作者的雄心壮志。
10、总结归纳全词⑴作品的结构特点:全词分上下两阕,上阕写景,描绘了美丽壮观的湘江深秋景色,并即景抒情,提出了苍茫大地应该由谁来主宰的问题。
⑵作品借景抒情的特点上阕即景抒情自然引出问题,下阕由忆巧妙作答,思路清晰。
上阕头三句点明了时间、地点、环境。
然后一个“看”总领七句,描绘了独立橘子洲头所见到的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画。
诗人从山上、江中、天空、水底选择了几种典型景物进行描写,即景动静、远近结合,对照鲜明,生机蓬勃。
最后一句由眼前的山、树、水、船、鹰、鱼,一下扩展到世间万物,并对在寒秋严霜下的万物蓬勃活跃,奋发自强的情状作了富于哲理性的概括。
自然地为下面的抒情烘托了背景,准备了气氛。
下阕从上阕的独自旧地重游,自然联想到过去的战友,引起对往昔生活的回忆。
一个“忆”字又统领八句,概括了早期共产主义战士的战斗风貌和豪迈气概。
最后以设问句结尾,对上阕的问题作了艺术的回答。
⑶极富表现力的语言本词语言,用词精当、形象,极富表现力。
如“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万”字写出了山之多,“遍”字写出了红之广。
“层”字表现出树林的重重迭迭,“染”字则活画出岳麓山一带枫林,仿佛人工染成一样的壮美景色。
“漫江碧透,百舸争流”写的是近景,“漫”字写出了江水溢满之状,“透”字表现出江水碧绿清澈,“百”字写舸之多,而一个“争”字,则给碧绿无尘的江面增加了昂扬奋进的气氛,活现出千帆竞发,争先恐后的热烈场面。
“鹰击长空”用“击”而不用“飞”,准确地形容了雄鹰展翅迅猛有力地拍打的矫健勇猛的雄姿。
“鱼翔浅底”用“翔”而不用“游”,精当地把鸟不扇动翅膀盘旋回飞的状态,用来描写游鱼在水中自如轻快的神态,形象生动。
六、学生背诵全词七、作业布置:完成课后练习,阅读作者的其他词作如《沁园春•雪》,对比阅读。
《采桑子•重阳》教案一、背景:1929年6月22日在闽(福建)西龙岩召开了红四军第七次代表大会,会上毛泽东因被朱德、陈毅等批评搞“家长制”,未被选为前敌委员会书记。
毛泽东随即离开部队,到上杭指导地方工作,差点死于疟疾。
直到11月26日,大病初愈的毛泽东才在上海中央(当时由周恩来主持)“九月来信”的支持下恢复职务。
这首诗反映了病中的心情。
在闽西征途中,诗人欣逢重阳佳节,触景生情,借景抒怀,写了重阳节的战地风光,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看法,表现了战争胜利后的喜悦和对革命前途的乐观态度。
文章写得豪迈,气度恢弘,使人读过,备受鼓舞。
二、解题:采桑子:词牌名。
重阳:题目重阳:节令名,阴历九月初九,又叫重九。
因9是阳数,故名重阳。
是传统上文人登高赋诗之日。
此词作于1929年重阳节(为当年阳历的10月11日)。
三、学生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握好节奏、音调,读出语气、感情。
赏析:本词为双调。
前后两阕各4句。
全词44个字。
韵脚为:阳、阳、香、光、光、霜。
一韵到底。
重阳和春光的重复,韵律匀整和谐,但这不是规则,而是作者的技巧。
一)“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1、这两句词的意思是什么?这两句起势突兀。
前句是虚,后句是实;前句泛论人生天道,后句带出重阳入题。
这里化用了李贺的诗句“天若有情天亦老”(见于《金铜仙人辞汉歌》)。
“天难老”是将宇宙人格化。
为什么难老?因为那是无情的。
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在不断的发展变化,生生不已,无穷无尽。
如寒来暑往,日出月落,春秋更替,光景常新,周而复始。
“人生易老”是说韶光易逝,人生短促。
但诗人不是慨叹人生如朝露。
恰恰相反,正由于“人生易老”,更当努力进取,建功立业,莫让年华付流水。
所以必须把有限的生命献给无限壮丽的革命事业,让小我化入大我,尽可能发光发热,生命才更充实更宝贵。
这里诗人情绪是昂扬的,体现了革命的乐观主义精神。
2、“人生易老天难老”体现了什么哲理?“人生易老”与“天难老”构成对比,丝毫不含有消极感伤的意味。
一有尽,一无穷;一短促,一长久。
既对立又统一,提示了人生的真谛和宇宙永恒的真理,闪耀着唯物主义的思想光辉。
这是一句极富哲理的警句。
二)“战地黄花分外香。
”为什么“战地”的“黄花”会“分外香”呢?胜利可喜,人逢喜事精神爽,诗人异常兴奋。
战地有着烈士的鲜血,战地的“黄花”(满山遍野的野菊花)经过硝烟炮火的洗礼,依然在秋风寒霜中挺立开放、绽黄吐芳,它平凡质朴而生机勃勃,具有现实和象征的双重性。
使人看了怎能不感到格外美丽,格外芬芳?怎能不感到加倍喜悦?“分外香”写出了赏菊人此时此地的感受。
这一句有情有景,有色有香,熔诗情画意于一炉,形成了生机盎然的诗境,既歌颂了革命战争,又显示了诗人兼战士的豪迈旷放的情怀。
古人也有于军中写重阳的,如岑参《行军九日思长安故园》:“强欲登高去,无人送酒来。
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这是什么情调?厌战思家。
岑参本来是以反映边塞生活而著称的诗人,而在战地重阳,想到的只是长安故园,只是故园的菊花,还未能免俗,了无新意。
至于一般的骚人墨客,那就更不用说了。
再看看古人的重阳诗词,无论陶潜的“露凄喧风息,气彻天象明”(《九日闲居》)、“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己酉岁九月九日》);无论王维的“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无论李白的“携壶酌流霞,摩菊泛寒荣”(《九日》)、“九日龙山饮,黄花无数新”(《九日》)、“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无论杜牧的“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九日登高》);无论苏轼的“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明日黄花蝶边愁”(《南乡子》);无论黄庭坚的“花向老人头上笑,羞羞,白发簪花不解愁”(《南乡子》)┅┅无一例外,都没有摆脱俗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