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后汉书》看中古汉语宾语前置句式的发展

合集下载

古代汉语语法与语词的演变

古代汉语语法与语词的演变

古代汉语语法与语词的演变古代汉语是中华文明的历史遗产,它的语法与语词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过程。

在古代汉语的语法方面,主要表现为句子结构的简单、词序不定和重音位置固定等特点。

而在语词方面,汉字的发明创造、音韵变化和文化背景的影响共同促进了词汇的演变。

下面将对古代汉语的语法与语词的演变进行深入探讨。

句子结构的简单与词序不定在古代汉语中,句子的结构比较简单,主语和谓语常常放在句子的前面,宾语和状语放在后面。

例如,在《论语》中,孔子说过“巧言令色,鲜矣仁”这句名言,其中“巧言令色”是主语,“鲜矣”是谓语,而“仁”则是宾语。

此外,在《诗经》中也有“余音绕梁,三日不绝”的句子,其中“余音绕梁”为主语,“三日不绝”为谓语。

从这些例子可以看出,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相对简单,缺乏现代汉语中的复杂句和复合句等句式。

古代汉语的另一个特点是词序不定,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放置的顺序并不固定。

例如,在《孟子》中有“良马无还,田善无积”的句子,这个句子中的“良马无还”和“田善无积”其实都是主语、谓语、宾语结构的简单句,但是它们的词序却是随意的。

因此,古代汉语的句子结构比较灵活,在表达方式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重音位置的固定古代汉语中的重音位置比较固定,大多数单音节词的重音都在第一个音节上,例如“山”、“水”、“人”等。

但也有例外,例如“我”、“是”等词的重音就在第二个音节上。

此外,古代汉语中还出现了许多双重或多重重音的词汇,例如“华丽”、“互通有无”等,这些词汇的发音演变与历史、地域、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体现了古代汉语的音韵变化和语言发展的多样性。

汉字的发明创造与演变汉字是古代汉语的书写符号,它的发明创造和演变是古代汉语词汇的基础。

据考证,中国的甲骨文可以追溯到商朝晚期,这些甲骨文是最早的汉字书写形式。

但是,古代汉字的书写形式一直在演变,经过楚、秦、汉、魏晋、唐、宋等历史时期的变革和发展,最终形成了现代汉字的书写规范。

古代汉字的演变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汉字的字义演变,二是汉字音韵的转变。

古汉语宾语前置

古汉语宾语前置

古汉语宾语前置宾语前置:以古汉语的语法特点为切入点古汉语是中国古代的语言形式,与现代汉语有很大的差异。

在古汉语中,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语法现象,即将动词的宾语放在动词之前。

这种语法结构在古代文献中经常出现,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和鲜明的古代特色。

宾语前置在古代文献中的运用非常广泛,不仅体现了古代语言的特点,还给人一种独特的审美感受。

宾语前置的使用能够提高句子的表达力和修辞效果,使文章更具有文学性和艺术性。

在古代文献中,宾语前置的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1. 强调宾语宾语前置可以用来强调句子中的宾语,使其更加突出。

比如《红楼梦》中的“我这一生中最害怕的就是这个宝钗,这个宝钗,这个宝钗!”这句话中,“这个宝钗”被前置三次,使得读者对宝钗的恐惧感更加深刻。

2. 表示时间、地点等信息宾语前置可以用来表示句子中的时间、地点等信息。

比如《史记》中的“秦始皇使人烧毁了六国的史书。

”这句话中,“六国的史书”被前置,表示这个动作发生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

3. 描述宾语属性宾语前置还可以用来描述宾语的属性。

比如《孟子》中的“人皆有不忍人之心,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这句话中,“不忍人之心”被前置,表示人们都有同情心。

4. 表示结果宾语前置还可以用来表示动作的结果。

比如《红楼梦》中的“她一翻身,便撞在那个台子上。

”这句话中,“那个台子”被前置,表示她撞到了那个台子上。

5. 表示目的宾语前置还可以用来表示动作的目的。

比如《古文观止》中的“朝阳至,便去里外房屋,若再迟,便去里外人。

”这句话中,“里外房屋”和“里外人”被前置,表示去里外房屋和去里外人是便于朝阳的。

宾语前置的运用丰富了古代文献的表达方式,使古代文献更加有趣、生动。

在阅读古代文献时,我们应该注意到这种语法现象的存在,并加以理解和解读。

只有了解宾语前置的用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古代文献中的意思,领略到其中的魅力和深度。

宾语前置是古汉语的一种语法现象,通过将动词的宾语放在动词之前,可以强调宾语、表示时间、地点等信息、描述宾语属性、表示结果和目的等。

古汉语宾语前置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古汉语宾语前置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一 一
与名词相 比, 代词功能的单一性使得它作前置 宾语的机会要大。
二、 汉语 自身 的特 点
汉语 的主要语法手段是词序 , 词序要受到许多 因素的制约 , 如句法、 语义 、 语用等 。导致古汉语 中 宾语前置存在的一个原因可能就是受语用 的制约。 宾语前置是人们为了突出表达的对象 , 加强表 达的语气 ,而变换基本词序 ,把宾语置于动词前。 如:
语 言学研究
语文知识
2 1 年第 3 01 期
古汉语宾语前置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李海燕
( 黄河科技 学院民族 学院, 河南 郑 州 40 0 5 0 0)
摘 要: 在先秦汉语的词序 中, 宾语前置是较为突出的一种 句法现象。 前人对这种词序的类型的考察已 有详述, 而对其存在和发展 变化的原因却论述 不多。 本文从语言本 身的特点入手寻求宾语前置存在和 发展 变化的原 因。 认为这种词序的变化是汉语 内 部为适应语法的发展而进行调整的结果 , 是语言发展 的 内部规 律 所决定 的 。 、 关键 词: 汉语 ; 古代 宾语 前 置 ; 序 变化 词 先秦汉语 中的宾语前置是古汉语语法系统的 种特殊句法现象 。有些人认为宾语前置是史前 S V型(主 + + ) O “ 宾 动”汉语语法现象的残迹 , 如邢 公畹根据藏缅语族 中很多语 言是 S V语序推断 , O 远古汉语也应是如此 。【 敏也认为原始汉语跟藏 - 愉 语都保留汉藏母语的特点 , 止词在前 , 动字在后 ; 中 心词在前 , 修饰词在后 。他们都是从不同语言之间 田 句法现象的对比进行宾语前置考察的 , 但是笔者认 为从语言本身 的特点人手寻求宾语前置的原 因更 加重要 。笔者认为 , 形成这种语言结构 的原 因可能 有 以下 两个 方 面 :

古汉简答题

古汉简答题

二、简答(一)、古代汉语宾语在哪些条件下需要前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要前置这种句式的条件有二:其一,必须是疑问句;其二,宾语必须是疑问代词。

二者缺一不可。

《左传·郑伯克段于鄢》:“敢问何谓也?”《史记·项羽本纪》:“沛公安在?”《论语·子罕》:“吾谁欺?欺天乎?”《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何如”与“如何”“如……何”形式类似的固定结构:“若何”“奈何”“若……何”“奈……何”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种句式的条件有二:其一,必须是否定句;其二,是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是指含有否定副词“不、未、毋(无)”或无定代词“莫”的句子。

《左传》:“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论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韩非子·五蠹》:“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诗经》:“三岁贯女,莫我肯顾。

”如果宾语不是代词,即使是否定句,宾语也不前置。

不及黄泉,无相见也。

《左传》君子不重伤,不禽二毛。

《左传》3、宾语用代词“之”或“是”复指而前置为了强调宾语,将宾语置于动词谓语之前,在宾语之后用“是”、“之”等代词复指。

《诗经·小雅·节南山》:“秉国之均,四方是维。

”《左传·僖公五年》:“将虢是灭,何爱于虞?”《论语·先进》:“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

”《论语·先进》:“非夫人之为恸而谁为? ”4、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介词“以”的宾语常常前置《论》:“《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孟子》:“江汉以濯之,秋阳以暴之,皜皜乎不可尚已。

”《左传》:“君若以力,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

”(二)古汉语被动表示法有哪些?根据有无形式标志,一般将被动句分为无形式标志的意念被动句和有形式标志的被动句两种。

1、意念被动句指句中没有任何专门用来表示被动的词语,主语的被动性质只能从意思上去理解,并没有形成真正表示被动的句式。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语序规律 (1)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语序规律 (1)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语序规律一疑问代词作宾语:古代汉语中常用的疑问代词有“谁、孰、何、曷、胡、恶、奚、安、焉”等,可用於问人、问事、问地点。

先秦汉语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必须放在谓语动词之前①、寡人将谁朝而可?(《战国策•燕策》)②、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③盗者孰谓?谓阳虎也。

(《公羊传•定公元年》)疑问代词作介词宾语的时候,也应放在介词之前。

例:①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贾谊•论积贮疏》)②曷为久居此围城之中而不去也?(《战国策•赵策》)③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滕文公上》)二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这种句式需要同时具有两个条件:1、句子必须是否定句,必须有表示否定的副词或代词“不、未、无(毋)、莫”等。

2、宾语必须是代词。

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②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

(《论语•卫灵公》)③主贤明,能听汝;不明,将不汝听。

(《韩非子•外储说下》)否定句代词作宾语要求不如疑问代词作宾语时严格,因而同时满足了以上两个条件代词宾语也可以不前置,先秦汉语中两种格式都有出现。

例:①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诗经•王风•黍离》)②有事而不告我,必不捷矣。

(《左传•襄公二十八年》)③圣人不爱己。

(《荀子•正名》)三宾语用代词复指:古代汉语中为了强调宾语,使宾语前置以后,还可以借助指示代词“是、之”复指前置的宾语。

句子格式为:宾语+ 是(之)+ 谓语动词。

①君亡之不恤,而群臣是忧,惠之至也。

(左传•僖公十五年)②将虢是灭,何爱於虞?(《左传•僖公五年》)③晋居深山,戎狄之与邻。

(《左传•僖公十五年》)宾语用代词复指的格式中,还可以在宾语之前加“唯(惟)”,形成“为……是(之)……”的固定格式,强调宾语的作用很明显。

①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②率师以来,唯敌是求。

(《左传•宣公十二年》)③余虽与晋出入,余唯利是视。

(《左传•成公十三年》)如果前置的宾语是由疑问代词“何”作定语的定中结构短语,那麽复指的指示代词一般用“之”。

南师大文字学老师介绍

南师大文字学老师介绍
返回顶端
※教学成果
1.《语文的觉醒》《小学生语文学习》2002年第6期
2.《敦煌书法精品选(一)》西泠印社出版社2002年10月黄征、江吟编著
返回顶端
※科研成果
※※主持项目
1.《敦煌大字典》国家社科基金2005年一般项目主持,进行中;
2.《敦煌文献合集》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重点项目,批准号:9619,
4.《<后汉书>拾零》《文教资料》1997年第5期
5.《“裘”的文化定位考察》《古汉语研究》1998年第3期
6.《<庄子>疑难词语考释》《南京师大学报》1999年第1期
7.《从现代大型辞书的编纂看运用古代训诂材料的误区》《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1999年第2期
8.《<大戴礼记>释诂》《南京师大学报》2000年第5期
2005年第2期
12.《南师大文学院藏敦煌写本<如来庄严智慧光明入一切佛境界经卷上>的鉴定与断
代》《敦煌研究》2006年第6期
※※主要著作与译作
1.《敦煌语言文字学研究》甘肃教育出版社2002年12月出版
2.《敦煌俗字典》上海教育出版社2005年5月出版
返回顶端
※获奖情况
1.《敦煌变文校注》(黄征、张涌泉合著),1999年9月获国家社科基金会“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奖”三等奖、国家新闻出版署“第四届国家图书奖”提名奖,2000年8月获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青年语言学家奖”一等奖;
9.《<文选>与胡克家<考异>校议(上、下)》《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2002年第2、4期
10.《<水经注>词语举隅》《语文研究》2002年第4期
11.《<札迻>诂正(二)》《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6年第5期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虚词、句型、词类活用、格律)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虚词、句型、词类活用、格律)

宾语前置(或称为“谓语后置”)(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及物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前置。

如:例一:吾谁欺?欺天乎?(《论语·子罕12》)例二:谚曰:“谁为为之?孰令聽之?”(司马迁《报任安书》)例三:许子奚为不自织?(《孟子·许行》)例四:是若不行,则汤、武在上曷益?桀、纣在上曷损?(《荀子·荣辱》)例五:居恶在?仁是也。

路恶在?义是也。

(《孟子·尽心》))例二:我无尔诈,尔无我欺。

(《左·定15》)例三:臣未之闻也。

(《孟子·梁惠王上》)例一:姜氏何厌之有?《左·隐元》(《孟子·许行》)//吾斯之未能信。

(《论语·公冶长6》)例二:惟余马首是瞻。

(《左·襄14》)//昭王南征而不復,寡人是问。

(《左·僖4》)//德音孔昭,视民不恌(tiāo),君子是则是效。

(《诗·小雅·鹿鸣》)//岂不穀是为?先君之好是继。

(《左·僖4》(4)固定结构。

是以、是用、此以。

例一:是以肠一日而九回。

(司马迁《报任安书》)比较:天之生是使独也,人之貌有与也。

以是知其天也,非人也。

(《庄子·养生主》)例二:王赐乘马,是用左王。

(《虢季子白盘铭》)//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论语·公冶长23》)比较:故谋用是作,兵由此起。

(《礼·礼运》)例三:君子贤其贤而亲其亲,小人乐其乐而利其利,此以没世不忘也。

(《礼·大学》)比较:乃以齐王田荣反书告项王,项王以此无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史记·留侯世家》)A.语言处于不成熟阶段,如:例一:唯不祟我?(《合》16969)例二:兹雨不唯祸我?(《合》12889)B.古书屡经传抄,难免有误,如:例一:未绝之也。

(《左·僖3》)比较:未之绝也。

(石经本、宋本、淳熙本皆同)例二:其所择而莫如己者亡。

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语法的重要发展

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语法的重要发展

《古今通塞:漢語的歷史與發展》75-106第㆔屆國際漢學會議論文集語言組2003-4-001-001-000054-2上古漢語到中古漢語語法的重要發展魏培泉中央研究院本文以條陳的方式列舉出㆖古漢語到㆗古漢語的重要發展,對於這些發展在演變的過程㆗可能有的關連性也作了些探討。

結論是從㆖古漢語到㆗古漢語發生了幅度相當大的語法變化。

這可分從構詞法和句法兩方面來說。

在詞法方面,㆖古漢語較依賴形態的變化,如利用加綴或元音屈折的手段來區分不同的詞義或詞性,代詞也有格的標記。

到了㆗古漢語,㆖古漢語的這些構詞手段基本㆖消失,而以大量增加的複合詞或成音節的詞綴來取代。

在句法方面,從㆖古漢語到㆗古漢語也有明顯的變動。

和㆖古漢語相較,㆗古漢語句子和名詞組的結構都有所變異,句子各成分在語序㆖的布局也有相當大的不同。

此外,㆖古漢語在表面結構㆗的各式移位規則到了㆗古漢語也幾乎都失去了。

總之,㆗古漢語無論在詞法或在句法㆖都不像㆖古漢語對形式有那麼大的依賴。

也由於這樣的變化,使得㆗古漢語在詞法和句法㆖都已迥異於㆖古漢語而相當接近近代或現代漢語。

1. 前言據魏培泉 (2000c) 的分析,東漢魏晉南北朝具有足可與㆖古漢語及近代漢語鼎立而㆔的語法特徵,因此在漢語史的分期㆖可以獨立為㆗古漢語㆒期。

根據這個立場,本文就以㆗古漢語指稱東漢魏晉南北朝時期的語言。

本文的主旨是論述㆖古漢語到㆗古漢語的重要發展,而論述的方76/魏培泉式是由㆗古回顧先秦,把㆖古到㆗古的重要語法演變具體條陳出來,並逐條描述其演變的過程及重要性,或者是集數條來推擬其間可能有的關連。

由於本文所列的各項演變基本㆖是以魏培泉 (2000c) 所列的各項語法特徵為基礎,因此除了演變時間的描述外,該文所有的相關說明或論證將不再複贅,而該文不及論列者則視情況加以補充。

因為本文的動機與角度和該文有所不同,因此又加列了該文所未論列的幾項演變,同時或多或少的給與㆒些說明。

2. 總述以㆘就逐條羅列我們覺得重要的㆒些發展,隨文並討論其間可能的關連。

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中的宾语前置
关键词: 心理机制 听写教学 记忆 信息加工模式
一 、背 景 听写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较为普遍, 小到单词词组听写, 大 到 句 子 、段 落 或 语 篇 听 写 。听 写 实 际 上 是 接 受 型 技 能 和 产 出 型 技 能 的 综 合 运 用 。它 不 是 语 言 输 入 和 输 出 资 源 的 简 单 相 加 。 整个听写过程需要学生积极调动多种知识和能力才能取得成 功 , 如语音的感知、辨别和切分能力等等。它反映了语言用于 交 际 目 的 时 所 发 生 的 一 切 。 著 名 听 写 测 试 专 家 Oller指 出 :“ 听 写忠实地反映了一个人以听觉处理语段过程中通常必须完成 的那些活动的关键方面。” 国内许多大型综合性考试相继采用听写作为测试手段之 一, 国内的许多有识之士纷纷撰文强调听写的测试功能, 这说 明听写作为有效的测试手段已经得到教育界的认可。但听写 的另一功能, 即可以作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手段尚未得到足够 的重视。事实上, 在外语教学中有效运用听写教学将在很大程 度上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和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因此, 很有 必要对听写进行进一步的分析和研究。 本文拟从记忆、信息加工模式和思维等语言的心理机制
(11)父母唯其疾之忧。《( 论语·为政》) ·
五 、无 条 件 的 宾 语 前 置
上述四种宾语前置, 都有一定的条件或一定的标志。但古
代汉语中还有一种特殊的句式, 它不需要任何条件或标志, 而
直接把宾语提置于述语之前。其宾是名词。代词充当前置宾
语, 较常见的是用指示代词“是”, 例如:
(1)尔贡包茅不入, 王祭不共, 无 以 缩 酒 , 寡 人 是 征;昭 王 南 ·
(4)百姓足, 君孰与不足? 《( 论语·颜渊》) ·
(5)(齐宣王)曰:“若寡人者, 可以保民乎哉? ”, 曰:“可。”曰: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几种类型汉语古代的宾语前置主要是指宾语出现在句首,而且在其他语法结构之前,就已经出现了。

在汉语古代,宾语前置的类型有很多,其中有宾语前置的句子式样,以及宾语前置的句子形式。

宾语前置句式,是指宾语出现并单独放在句首,句子开头就表明宾语,在汉语古代,宾语前置句式很常见,例如《论语》中的一句话:“子路曰:‘孟敬子,与汝何比。

’”这句话中,孟敬子是宾语,而“子路曰”就是宾语前置句式。

宾语前置句式主要出现在汉语古代的对话中,因为对话中的句子比较简单,故容易采用宾语前置句式,便于接近真实的对话交流。

宾语前置的句子形式是指在句首先出现的是宾语,然后才是其他的句子结构,以便让宾语更加突出,更容易被理解,在汉语古代,宾语前置的句子形式也很常见,例如《诗经小雅》中的一句“东边日出西边雨,道阻且长,行到水穷处,坐见山有色。

”这句话中,“水穷处”是宾语,而“行到”就是宾语前置的句子形式,宾语前置句子形式主要出现在汉语古代的散文中,因为散文语言较为生动,表达比较安排的合理,可以使宾语更加突出,更容易被理解。

另外,在汉语古代,宾语前置的类型还有一些细分,比如字句宾语前置、去掉宾语前置等,它们也是宾语前置的重要一环。

字句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和动词分开,先表达宾语,然后才表达动词,例如《史记》中的一句话:“申中宁至此,锺绅问于谷辛度。

”这句话中,“谷辛度”就是宾语,而“问于”就是字句宾语前置。

字句宾语前置在古代汉语中非常常见,可以使句子更加易懂,容易接受,在汉语古代有着重要的意义。

去掉宾语前置是指宾语前置可以省略,句子仍然可以表达意思,例如《论语》中的一句话:“不义而富且贵,于我何有?”这句话中“我”就是宾语,而“于”就是去掉宾语前置。

去掉宾语前置的句子比较简洁,表达更加紧凑,也在汉语古代中有着重要的地位。

通过以上介绍可以看出,汉语古代的宾语前置的类型是非常复杂的,与时代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它们不仅表达汉语古代的语言特征,也为今天的汉语发展做出了至关重要的贡献。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

(如果没有年成,那怎么拥有百姓? 如果没有百姓,怎么会有国君?)
1
何以为家、何以见得
2
苟無歲,何以有民?苟無民,何以有君?(《戰國策·齊策》)
3
鄉人長於伯兄一歲,則誰敬?曰:敬兄。(《孟子·告子上》)
於予與何誅?(《論語·公冶長》)
噫!微斯人吾誰與歸?(范仲淹《岳陽樓記》) 下面的句中有无宾语前置?如有,指出其前置宾语,并说明其前置的条件。
——古代汉语疑问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的宾语前置(一)
古代汉语的动宾结构通常的语序是动词在前,宾语在后。例如:
但是在某些在特定的语法条件下,宾语要置于动词之前;此外,在古代汉语的介宾结构里,宾语也在一定条件下置于介词之前。这种语言现象,通常叫做宾语前置。了解这种语言现象,对于阅读古文是有一定的帮助的。
01
03
02
课堂练习:
下面的句中有无宾语前置?如有,指出其前置宾语,并说明其前置的条件。
2、古文阅读
4·15 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论语·里仁》)
弟子
编牒
及门
外围的学生,见不到大师。
未入室
入室:核心弟子

01
02
2、课外阅读:
太史公曰:學者多稱七十子之徒,譽者或過其實,毀者或損其真。《史記·仲尼弟子列傳》
04
……
03
宰予字子我。利口辯辭。既受業,問:“三年之喪不已久乎?君子三年不為禮,禮必壞,三年為樂,樂必崩。舊穀既沒,新穀既升,鑽燧改火,期可已矣。”子曰:“於汝安乎?”曰:“安。”“汝安則為之。君子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故弗為也。”宰我出,子曰:“予之不仁也!子生三年然後免於父母之懷。夫三年喪,天下之通義也。”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特点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及特点

摘 要古代汉语语法中的特殊语序很多,其中比较复杂而又重要的便是宾语前置。

对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类型和特点的研究历来是古汉语研究的热点。

通过对古代汉语中具体宾语前置句式的分析,并结合前人在研究古代汉语宾语前置方面的成就,本文从语法宾语前置和语用宾语前置两个方面出发来分析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以及各个类型的特点。

对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和特点进行研究一方面使得我们对古代汉语宾语前置的类型划分有了更明晰的认识,另一方面对我们轻松阅读古典文籍,传承古代优秀的文化知识,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关键词:宾语前置;类型;特点AbstractAncient Chinese orders a lot of special syntax, in which Prepositioning of Object is more complex and important. It has always been a hot research to study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Objects in the ancient Chinese. This paper i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special Object sentence in ancient Chinese, meanwhile, combining with the achievements of the previous in this field. It proceeds to analyze ancient Chinese Objects in the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each type, both from the aspect of Prepositioning of Object in the syntax and pragmatics Preposition. Researches on Objects in the ancient type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hinese are of importance. On the one hand ,it can help us make a much more clear understanding of ancient type of Chinese Objects. On the other hand, it has an indispensable influence on the reading of classical literature books, meanwhile, the spreading of excellent cultural heritage of ancient knowledge.Key words: object ;types ;Characteristics题目目录摘要 (II)Abstract (II)一﹑语法宾语前置的类型和特点 (1)(一)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构成前置 (3)(二) 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构成前置 (3)(三) 介词构成的宾语前置 (3)(四) 用结构助词复指的宾语前置 (5)二﹑语用宾语前置的类型和特点 (6)(一) “相”构成的宾语前置 (7)(二) “见”构成的宾语前置 (8)(三) “自”构成的宾语前置 (9)(四) 出于语感和押韵的需要构成的宾语前置 (9)(五) 为了强调或变长句为短句构成的宾语前置 (9)结语 (9)参考文献 (10)谢辞 (11)语序是汉语语法中一种十分重要的表达手段。

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语法的重要变化

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语法的重要变化

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语法的重要变化示例文章篇一:《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语法的重要变化》哎呀,你知道吗?咱们现在说的汉语呀,那可是经历了好长好长的发展过程呢。

今天我就想和大家唠唠上古汉语到中古汉语语法发生的那些重要变化,可有趣啦!上古汉语就像是一位古老又神秘的长者。

那时候的句子结构呀,有些特别。

比如说,名词可以直接做谓语呢。

就像“君君,臣臣,父父,子子”,这里的“君君”可不是重复啰嗦哦,前面一个“君”是名词,后面一个“君”呢,就像是在描述这个“君”应该有的状态,就好像在说这个君主呀得像个君主的样子。

这要是在现在呀,我们肯定得加个什么词来让句子完整,像“君主应该有君主的样子”。

这就说明上古汉语的语法比较灵活,有些咱们现在觉得不可思议的组合,在上古时期那是很正常的。

再说说词序吧。

上古汉语的词序有时候也很奇特。

有很多倒装句呢。

就好比“何陋之有”,正常咱们现在说的话应该是“有何陋”,可是在上古汉语里就把这个“何陋”提前了,还加个“之”。

这就好像是把要强调的东西一下子拉到最前面,就像我们在人群里找一个很重要的东西,把它放在最显眼的地方一样。

你说奇怪不奇怪?然后呀,上古汉语里的代词也很有特点。

有很多不同的代词形式,而且用法也很复杂。

像第一人称代词就有“吾”“我”等。

这就像一个大家庭里有好多兄弟姐妹,虽然都是表示自己,但每个又有点不一样的小脾气呢。

“吾”和“我”有时候在句子里的位置就不能随便换,就像每个兄弟姐妹都有自己固定的座位一样。

可是呢,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中古汉语时期,就像这个古老的汉语世界开始慢慢变了模样。

中古汉语里呀,句子结构开始变得更像咱们现在熟悉的样子了。

名词直接做谓语这种情况就少多了。

就好像那个古老的玩法渐渐被大家忘记了。

比如说,不会再像上古汉语那样简单地用名词堆出一个谓语的感觉。

这就像是以前的那种古朴的游戏规则,被新的规则慢慢取代了。

词序方面呢,倒装句也不像上古汉语那么频繁地出现了。

大家开始更习惯按照我们现在觉得比较顺的顺序来说话了。

古汉语宾语前置句式及其发展

古汉语宾语前置句式及其发展

古汉语宾语前置句式及其发展俞兴[摘要] 本文通过对几种古汉语宾语前置句式的对比及历史演变的分析,说明原始汉语语序中,代词做宾语的正常位置是在动词的前面,先秦时期宾语前置已需要一定条件,这是一种从旧结构发展为新结构的动态现象。

[关键词] 宾语前置词序句式发展汉语语法史的研究说明,先秦时期汉语的正常词序是主—动—宾。

而宾语前置需要一定的条件。

这些条件是:1、疑问代词做宾语;二、名词宾语用代词复指。

三、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

除此而外,还有少数例句,宾语直接置于动词之前。

为什么上古汉语宾语前置现象较多?它们又是怎样从前置往后置发展的?本文想根据一些资料,略论古汉语宾语前置句式的历史演变。

一、疑问代词做宾语的前置现象先秦汉语中,疑问代词“谁、孰、何、奚、安”等直接作宾语时,无论作动词宾语,还是介词宾语,一般都需要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

构成代词宾语—动词(或介词)的形式。

例如:疑问代词做动词宾语的前置:①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左传·成公三年》)我确实没有才能,又敢恨谁呢②吾谁使正之?(《庄子·齐物论》)我叫谁正确地判断它?③盗者孰谓?谓阳虎也。

(《公羊传·定公八年》)盗窃的人是谁?是阳虎。

④人而无止,不死何俟?(《诗·鄘风·相鼠》)人如果不讲礼仪,不死还等什么?⑤孟尝君曰:客何好?(《战国策·齐策》孟尝君说:客人爱好什么?⑥彼[且] 奚适也?(《庄子·逍遥游》)它将往哪儿去呢?⑦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论语·子路》)卫君等着你去处理国政,您准备首先干什么?⑧梁客辛垣衍安在?(《战国策·赵策》)梁国的客人辛垣衍在哪里?⑨天之生我,(我)辰安在(《诗·小雅·小弁》)上天生了我,我的好日子在哪里?⑩天下之父归之,(其)子焉往?(《孟子·离娄上》)天下的父亲都归向西伯了,他们的儿子归向哪里呢?以上例句涉及先秦的经、传、子著作,其中的疑问代词作宾语一律置于动词之前。

试论古汉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历史演变

试论古汉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的历史演变

The Historical Development Negative Pronoun in
Ancient Chinese
作者: 李爱丽
作者机构: 山东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山东济南250100
出版物刊名: 兰州学刊
页码: 79-82页
主题词: 古代汉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历史演变
摘要:古代汉语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是相对于现代汉语来说的一种特殊的语法现象,这一特殊句式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发展态势.先秦否定句代词作宾语已经表现出由动词前向动词后的过渡状态.到了汉代,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后置情况表现得更为突出.魏晋南北朝以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已仅仅是文人的仿古用法,不再反映口语实际.。

古汉语宾语前置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古汉语宾语前置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

古汉语宾语前置存在及其发展变化的原因宾语前置是一种常见的古汉语句法现象。

关于宾语前置种类的研究较多,而其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却较少论述。

本文从语言学的角度对宾语前置的存在和发展变化的原因进行了探讨,初步认为:宾语前置是汉语体系自身调整的结果,是语言发展的规律所引起的。

标签:古汉语;宾语前置;语言规律有学者认为,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是史前汉语语法的现象;还有学者认为,原始汉语跟藏语都保留汉藏母语的特点。

止词在前,动字在后;中心词在前,修饰词在后。

学者们对比了不同语言的句法现象,笔者认为应从语言本身对宾语前置的原因进行探讨。

一、词汇的发展特点宾语前置一般与代词有紧密的联系,可见,宾语前置的产生可能与词汇发展有关。

先民创造最多的实词是名词,也成为了口语、书面语中运用最频繁的词。

在甲骨文中,名词主要用于主语、宾语等。

随后,名词的语法功能逐渐增多,可用作状语,还能活用作动词。

名词功能的增多,也使语序问题出现较多,增加了语意理解的难度。

但代词却不同,它的出现时间比名词要晚,用代词的目的就是了避免重复。

从语法角度看,代词不仅可以代替名词,还可以代替其他的实词、词组和句子。

代词不能作状语.也不能活用成其他词。

因此,代词成为前置宾语的可能性较大。

二、汉语自身的特点词序是构成汉语的主要手法,影响词序的因素很多,如语义、语用等。

而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的产生可能受语用的影响。

宾语前置的作用在于突出表达的对象,加强表达语气,将词序变换后就可以将宾语置前。

如“父母何怙”、“何长之有”等,宾语“何”、“何长”是讲话者要强调和突出的对象,放在了动词之前,加强了说话人的语气。

古汉语句子的一般于语序为主谓宾,也会有主宾谓,以特殊的语序加强语序。

徐杰支出,古汉语中的宾语前置运用了焦点表示法,通过语序变换实现了焦点的变换。

可见,宾语前置是一种变换词语以强调表达内容的措施。

随着历史的发展,语言也发生了变化,宾语前置最终消失,汉语词序逐渐固化。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及其历史演变

古代汉语宾语前置及其历史演变

古代汉语中的宾语,一般位于动词的后面,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又要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1.动词宾语的提前(1)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在有否定副词“不”、“毋(无)”、“未”或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里,作宾语的如果是代词,这个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①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一不怕别人不了解自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啊。

②以吾一日长乎尔,毋吾以也。

(《论语.先进》)一因为我比你们都大,人家不用我了。

③我无尔诈,尔无我虞。

( 《左传●宣公十五年》)一我不骗你,你不欺我。

④晋国之命,未是有也。

( 《左传●襄公十四年》)一一晋国的命令,没有过这样的。

⑤吾有老父,身死,莫之养也。

(《韩非子.五蠹》)一一我有个老父亲,我要是死了,便没有谁来奉养他了。

例①是有否定副词“不”的否定句,作宾语的代词“己”放在了动词“知”的前面;例②是有“毋”的否定句,代词宾语“吾”放在了动词“以”的前面;例③是有“无”(通“毋”)的否定旬,代词宾语“尔”、“我”分别放在动词“诈”“虞”的前面,例④是有“未”的否定句,代词宾语“是”放在动词“有"的前面;例⑤是有否定性无指代词“莫”的否定句,代词宾语“之”放在动词“养”的前面。

这一类宾语提前,必须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个是句中的否定词必须是“不、毋(无)、未、莫” ,因为否定词“弗”、“勿”所限制的动词一般不带宾语,“非”是用来否定整个谓语的,都不存在宾语提前的问题。

一个是动词的宾语必须是代词,不代词的宾语,即使句中有“不”、“毋(无)”“未”“莫”等否定词也不能提前。

如例①“不己知”中的宾语“己”是代词,“己”就放在动词“知”的前面;“不知人”中的宾语“人”不是代词,而是名词,所以就仍放在动词“知”的后面。

但是,由于否定句中代词宾语提前的规律并不十分严格,所以在先秦古籍中,也可以找到一些否句中代词宾语不提前的例子。

【例】①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古代汉语谓语前置及宾语前置

古代汉语谓语前置及宾语前置
《左传·成公三年》:“臣实不才, 又谁敢怨?”
(2) 常见的有疑问代词的凝固结构 ① 何如,如何。 例如: 《论语·子路》:“乡人皆好之,何如?” 《左传·僖公二十二年》:“伤未及死 ,如何勿重?” ② 何若,若何,奈何。例如: 《战国策·赵策》:“辛垣衍曰:‘先生助之奈何?” ③ 如……何,若……何,奈……何。例如: 《论语·颜渊》:“年饥,用不足,如之何?”
一、谓语前置
所谓“谓语前置”,就是指为了突出或强调谓语, 而将主语和谓语的语序“倒装”。这既是一种修辞 手段,也是一种语法现象。 1 谓语前置的感叹句
例如: 《列子·汤问》:“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
‘甚矣,汝之不惠!……’” 《孟子·梁惠王上》:“宜乎,百姓之谓我爱
也!”
2 谓语前置的疑问句
例如: 《论语·颜渊》:“何哉,尔所谓达 者?”
2 否定句中的代词宾语前置
在用了否到动词 之前、否定词之后。例如:
《论语·先进》:“居则曰:‘不吾知也。’” 《左传·宣公十五年》:“我无尔诈,尔无我 虞。”
但否定句中代词宾语的前置,要求不是很 严,也就是说,可以前置,也可以不前置, 这两种情况同时存在,不同于疑问句中疑问 代词作宾语时必须前置。例如:
(1) 动词的宾语前置。例如: 《左传·僖公四年》:“尔贡包茅不 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昭 王南征而不复,寡人是问。”
(2) 介词的宾语前置 介词“以”的宾语可以无条件前置。 例如: 《左传·僖公四年》:“君若以力,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方城, 山名) 《论语·为政》:“《诗》三百,一 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② 前置宾语是代词时,一般只用“之” 复指。例如:
《孟子·离娄上》:“《诗》云:‘殷 鉴不远,在夏后之世。’此之谓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J un l f c o l f hn s a g a ea dC l r N mi oma U i r t o r a o h o o iee n u g n ut e a n N r l nv s y S C L u g ei
S p ,0 6 e .2 0
NO. 3
及时性 不 如所谓 的 口语性强 的文 献而 已。但 是 , 这类 文献 也有 明显 的优 点 : 是 文献 数 量 大 , 以提 供 一 可 丰富 的研究 材料 ; 二是 这类 文献语 言具 有 明显 的连 续 性 , 过 同类 语 料 的调 查 和研 究 , 以 比较 清 楚地 通 可
看 出语 言 现象发 展 的历史脉 络 , 成连 续 的数据链 。正是基 于上 述认 识 , 们 以为《 汉 书》 构 我 后 在汉 语语 法
收 稿 日期 :0 6—0 20 5—2 0 作 者 简 介 : 亚 南 , ,9 9年 生 , 苏 武 进 人 , 京 师 范 大学 文 学 院教 授 、 士 生 导 师 , 要 从事 汉 语 史 、 籍 整 理 教 学 和 研 究 工 作 。 何 男 15 江 南 博 主 古 基 金 项 目 : 苏 省 哲 学社 会 科 学 “ 五 ” 划 项 目“ 后汉 书 》 言研 究 ”K3 0 ) 江 十 规 《 语 ( —0 8 。
第 3期
从 《 汉 书 》 中 古汉 语宾 语 前 置 句 式 的发 展 后 看
何 亚 南
( 南京师 范大学 文学 院,江苏 南京 20 9 ) 10 7

要: 中古 时 期 是 汉 语 宾 语 前 置 句 式 发 生 巨大 变 化 的 时 段 , 过 对 《 汉 书》 行 穷尽 调 查 以 及 与 通 后 进
同上222特殊宾语前置句式的价值单纯地从表面看只要是在语言中新出现的语言现象都可以看作是语言的发展但问题是根据我们现在所掌握的一些口语性比较强的文献材料在当时的实际口语中除了疑问代词宾语前置句以外148
维普资讯
20 9 0 6.
南 京师范大学文学院学报
相 关 文 献 比 较 研 究 , 致 可 以 得 出 以 下 几 个 结 论 : 是 汉 语 宾 语 前 置 不 同 句 式 之 间 的 发 展 具 有 不 平 衡 大 一
性 。 二 是 各 句 式 内部 的 发 展 也 具 有 不 平 衡 性 。 三是 《 汉 书 》中 出 现 的 特 殊 宾 语 前 置 句 式 , 部 分 特 殊 后 一
从 语 言研究 的角度 看 , 我们 当然更 应该 发掘 利用具 有 口语性 的语 言材料 。在 传世 的 中古 文献 中 , 这
样 的文 献数 量其 实极少 。汉译 佛经 一直 被认 为是 富有 口语性 的语 料 , 这对 于词 汇研 究 来 说也 许 比较符
合实 际 , 对于句 法研 究来 说 , 况并 不那 么简单 。由于受译 者母 语背景 的影 响 和译者 对汉语 语法 的 了 但 情 解并不 纯熟 等条 件 限制 , 汉译 佛经 在 反映汉语 语 法发展 时必 然呈 现 出真伪俱 存 的复杂 局面 。换 言之 , 这 些 文献 语料 在研 究 中的可信性 有 时是颇 有疑 问 的。我 们这 么说 , 不是 要 贬低 佛 经等 文 献 的珍 贵语 料价
做虽 然工作 量大增 , 更利 于准确 使用 语料 、 出科学 的结 后 中宾 语前 置句 的句式
《 后汉 书》 的宾 语前 置句 大致有 四种 形式 : 一是 疑 问代词充 当动词或 介词 的宾语 前置 , 是否定 句 中 二
值, 只是要 指 出各 种语 料有 其长亦 有 所 短 。在 汉 语 史 的研 究 过 程 中 , 既要 重 视 佛 经等 口语 性 较 强 的语
料 , 不可 忽视 传世 的一般 文献语 料 。 也 《 汉 书》 成 书于刘宋 时期 的一 部重要 史部 文献 。从 语 料学 的角度 看 , 部 文献 的 语 言材 料情 况 后 是 这 比较 复杂 , 具有后 时性 特征 。一般 认 为 , 书语 言都较 为 典雅 , 史 口语 性特 征 不 明显 。不 过 这是 就 史 书 的 整体语 言面 貌而 言 的 , 实际 上任何 时 代的文献 语言 不 可能 一点 也 不 反映 当 时 的 口语 , 只是 反 映 的程 度 、

10 ・ 4
维普资讯
史研究 方面 仍具有 不 可忽视 的珍 贵语 料价值 。
我 们在 重视 《 后汉 书》 的珍贵 语料 价值 同时 , 也充分 认 识到这 部文 献语料 的复 杂性 。在研 究 中 , 们 我
对反 映不 同时代 的原 始材料 ( 东汉 语料 ) 和叙 述材 料 ( 书作 者时 代语 料 ) 行 了分 类调 查 和处理 。这 样 史 进
句 例 是 模 仿 时 出 现 的 偏 差 , 映 作 者 使 用 这 些 句 式 已 经 没 有 口 语 的 支 撑 ; 一 部 分 特 殊 用 例 则 反 映 了 宾 反 另
语 前置句 式在 此期 的新发 展 。
关 键 词 : 语 语 法 史 宾 语 前 置 旬 后 汉 书 汉 中 图分类号 : 4 H0 3 文献标 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8—9 5 ( 0 6 0 10 8 3 2 0 ) 3— 1 0一 l 4 l
从 现有 的研 究成 果看 , 人们一 般认 为汉语 宾 语前 置 句式在 东 汉 时期 的 口语 中 已经趋 于消 失 。这种 观点 可以得 到古 书注解 、 佛经 等零 星 口语 材料 的证 实 。2P7-7) ’ ]1 ) 是 , 于这 种句 式走 汉译 [( 52 、] (6 但 ]2 9 [ [ P0 对 向衰落 的详 细过程 我们 目前 不甚 了解 。 中古 时期 是宾 语 前置 句式 全 面走 向衰 落 的关键 时期 , 目前对 于 此期文 献语 言 的穷尽性 研究 做得 还不 够 。因此 , 全面深 入地 研究此 期 的文献 语言 , 于我们 就汉语 宾语 对 前置句 式发 展得 出全景 式 的结论 , 并揭 示发生 变化 的深 层语 言规律 , 具有 十分 积极 的意 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