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之特殊句式.
古汉语特殊句式复习
句
……者,……。 者 。
一、判断句
类 判 型 例 句
和氏壁, ……,……也。 和氏壁,天下所共传 , 也 宝也。 宝也。 ……,……。 , 。 相如素贱人。 相如素贱人。
断
……乃/即/则 乃即则 ……也。 也 ……为……。 为 。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句
我为赵将。 我为赵将。
古汉语特殊句式复习
一、判断句
类 型 例 句
……者,……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 也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判 ……所以 所以……者, 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 所以 者 徒慕君之高义也。 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也 断 ……也。 ……者也。 者也。 者也 城北徐公,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 丽者也。 丽者也。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 陈婴者,故东阳令史。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 威 )……以秦王之威, 以秦王之威, 以秦王之威 而相如廷叱之。 而相如廷叱之。
动词宾语省略
以相如功大, 以相如功大,拜 为上卿。 ( 相如 )为上卿。 欲呼张良与( 欲呼张良与( 之 )俱 去装 句
在否定句中, 在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 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
在疑问句中, 在疑问句中, 疑问代词作宾 语,宾语前置。
型
例
句
主谓倒装句
甚矣,汝之不惠。 甚矣,汝之不惠。
古之人不欺余也。 古之人不欺余也。
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何操?
用助词 “之”、 “是”为标 志,将宾语 前置。 前置。
句 状语后置句
三、被动句
类 被 型 例 句
……于……。 于 。 ……见……。 见 。 而君幸于赵王。 而君幸于赵王。
动
徒见欺。 徒见欺。
古代汉语特殊句型
宾语前置句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在文言文中,宾语前置是有条件的。
一、动词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宾语前置,大致有以下四种种情况:(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这个代词宾语一般要放在动词的前面,这是古汉语特有的用法。
1、动词前面有“不”“未”“弗”“无”等否定副词的否定句。
在这种否定句里,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放在动词的前面2、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译文:“古时候的人没有欺骗我呀。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余”,放在动词“欺”的前面。
翻译的时候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古之人不欺余也”。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比他漂亮)。
”这是个否定句。
动词前面有否定副词“不”,代词宾语“自”,放在动词“信”的前面。
翻译时应该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即“忌不信自”。
3、以否定性无定代词作主语的否定句。
在这类否定句中,动词的宾语如果是代词一般也要放在动词的前面。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硕鼠》)这是否定句。
它的主语是“莫”“莫”是否定性无定代词。
宾语“我”也是代词,现代汉语“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二)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谓语前。
在古代汉语里,使用频率大的疑问代词是“何”字,其他的还有“谁、孰、恶、安、焉、胡、奚、曷”等,它们作宾语时,也放在动词谓语前面。
①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译文:“张良问道:‘大王来时带什么了吗?’”这是疑问句,“何”是疑问代词,它充当动词“操”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大王来操何?”②沛公安在?(〈鸿门宴〉)译文:“沛公在哪里?”这是疑问句,“哪里:是疑问代词,它是动词在“的”宾语,前置到“操“的前面。
按现代汉语的顺序,应是“沛公在安?”(三)用“之”把宾语提到动词前,以加重语气。
这种现象古汉语并不多见。
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韩愈《师说》)译文:“不懂得断句,不明白疑难问题……”句中的“句读”,“惑”都是要强调的宾语,动词是“知”、“解”。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
文言句式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古汉语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例如,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十则》)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做主语。
知:通:智”,聪明智慧。
名词活用为动词,做谓语。
2.是进亦忧,退亦忧。
(《岳阳楼记》)是:指示代词,相当于“这”,指代“居庙堂之高……则忧其君”,做主语。
二、被动句被动句是指主语和谓语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四、主谓倒装句古汉语中,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如:1.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游山西村》)“足鸡豚”是“鸡豚足”的倒装,谓语前置,可译为“鸡、猪丰足”。
2.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位于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的不聪明太过分了”,即“你太不聪明了”。
3、昔者文王侵孟、克莒、举酆,三举事而纣恶之。
文王乃惧,请入洛西之地、赤壤之国,方千里,以解炮烙之刑,天下皆说。
仲尼闻之曰:“仁哉文王!轻千里之国而请解炮烙之刑。
智哉文王!出千里之地而得天下之心。
”五、宾语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六、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喜雨亭记》苏轼亭以雨名,志喜也。
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狄,以名其子。
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木,以为休息之所。
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
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乐,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三、倒装句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主谓倒置
特殊句式
18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臵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 (余、吾、尔、自、之、是)+动
典型例题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特殊句式 19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 宾语代词前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 “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 “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特殊句式
20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臵 (1)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动 典型例题
练习: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 项是 答案: A A.吾属今为之虏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解析: A项为被动句,“为”表被动。 B项副词“则”构成判断; C项“……者,……也”构成判断; D项“……者也”构成判断。
特殊句式 17
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而且这种 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例: 10、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齐 策》) 1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12、宴婴,齐之喜辞者也。(《宴子使楚》)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 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 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
文言文特殊句式
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 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 记》)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 么。(2分)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d.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 !动词担任的定语常常后置 ,名词则不后置!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三:中心词+之+定语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
a.投(之)以骨 (《狼》) b.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如: a.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b.急湍甚(于)箭。 c.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往往是形容词担任定语!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四:中心词+定语
极少!
3、宾语前置。
类别一: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无、莫 常见代词:余,吾,自,汝,尔,之
a.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c.臣未之闻也
古汉语特殊句式
古汉语特殊句式定语后置句在现代汉语中,定语是修饰和限制名词的,一般放在中心词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此情况外,也可以放在中心词后。
定语放在中心词后面,用“者”煞尾,构成定语后置的形式。
那么,在翻译的时候,要注意把后置定语提到中心词前面去翻译。
【1】格式:中心词十定语十者①求人可使报秦者。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文:“寻找可以出使秦国回来复命的人”②楚人有涉江者。
(《刻舟求剑》)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③荆州之民附操者。
(《赤壁之战》)译文:“荆州依附曹操的老百姓”④四方之士来者。
(《勾践灭吴》)译文:“四方前来投奔吴国的士人”⑤村中少年好事者。
(《黔之驴》)译文:“村中有个喜欢多事的年青人”【2】格式:中心词之定语者①马之千里者(《马说》)译文:“千里马”②僧之富者不能至译文:“富有的和尚却不能到达”③国之孺子之游者(《勾践灭吴》)译文:“吴国出游的年青人”④石之铿然有声者。
(《石钟山记》译文:“铿然有声的石头”【3】格式:中心语之定语①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劝学》)译文:“蚯蚓没有尖利的爪牙和强健的筋骨”②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译文:“在朝廷作官(或居在高高的庙堂),就要忧虑老百姓的疾苦,退隐江湖远离朝廷(或身处遥远的江湖),就要为国君担忧”【4】格式:中心语而定语者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与?(《五人墓碑记》)译文:“能够不改变自己志向的官员,普天之下,有几个人呢?”【5】数量词做定语多放在中心词后面。
格式:中心语十数量定语①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译文:“等到了陈这个地方,有六七百辆车,千多名骑兵,数万名士兵”②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译文:“吃东西有时能吃完一石粮食”状语后置在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即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1)格式:动十以十宾①饰以篆文山龟鸟兽之形(《张衡传》)译文:“用篆文山龟鸟兽的形状来装饰”②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伶官传序》)译文:“把箭放回先王灵位之前,禀告大功告成”③请其矢,盛以锦囊(《伶官传序》)译文:“并请出那三枝箭,装进锦囊”④方其系燕父子以组,(《伶官传序》)译文:“当庄宗用绳索捆绑燕王父子”⑤申之以孝悌之义(《齐桓晋文之事》)译文:“把孝敬父母敬重兄弟的事向他们反复讲述”⑥覆之以掌(《促织》)译文:“用手掌覆盖(蟋蟀)”(2)格式:动十于(乎,相当“于”)十宾①使归就求救于孙将军(《赤壁之战》)译文:“让他回去向孙将军求救”②能谤讥于市朝(《邹忌讽齐王纳谏》)译文:“能够在集市上指出我的过错的人”③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五人墓碑记》)译文:“并且在他们的墓门前建立石碑”④生乎吾前(《师说》)译文:“生在我的前面”⑤风乎舞雩(《四子侍坐》)译文:“在舞雩台上吹风”3)格式:形十于十宾①长于臣(《鸿门宴》)译文:“(他,指项伯)比我长(大)”②虽才高于世,而无骄尚之情(《张衡传》)译文:“虽然才能比世人高,但却没有骄傲的情绪”★特殊句式下面针对古汉语中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较特殊的几种句式,作举例翻译与讲解。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特殊句式 -回复
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特
殊句式-回复
这句话出自《论语·先进篇》,其特殊句式主要有以下几点:
1. 数词直接修饰名词:在这句话中,“五六人”和“六七人”是数词直接修饰名词的格式,这是一种古汉语中常见的特殊句式。
2. 否定句表示疑问:这句话虽然表面上看起来是在描述一个场景,但实际上却是一种委婉的提问方式。
孔子的弟子曾皙在回答孔子关于治国理想的问题时,用这句话描绘了一个和谐、宁静的社会景象,实际上是在询问孔子是否赞同他的这种理想。
3. 并列结构:这句话中“浴乎沂”、“风乎舞雩”和“咏而归”是三个并列的动作,用“乎”字连接,表示动作的发生地点或方式。
4. 动宾倒装:在“浴乎沂”和“风乎舞雩”这两个短语中,“乎沂”和“乎舞雩”实际上是动词“浴”和“风”的宾语,放在动词前面,形成了动宾倒装的句式,这也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大特殊句式
文言文四大特殊句式初中阶段常见的文言文特殊句式有四种:判断句、省略句、被动句、倒装句。
下面具体来看看!一、判断句对客观事物则表示确实或驳斥,形成推论与被推论关系的句子,叫做判断句。
通常由以下几种方式形成:1.以虚词配合一定的`句式表示的判断句,如借用“者”、“也”等词构成。
(l)陈胜者,阳城人也《陈启衅家》(2)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3)环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4)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2.借助“实乃”、“就是”、“为”、“则”、“悉”、“本”等词形成。
(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2)斯就是陋室《陋室铭》(3)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4)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5)此悉贞良死节之臣《出师表》(6)臣本布衣《出师表》(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者”、“也”都省略,单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并作谓语去则表示推论,也就是文言文中判断句的一种形式。
(1)七略四库,天子之书《黄生借书说》(2)汗牛纳屋,风流家之书《黄生借书说道》二、省略句有些句子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省略了句子的某些成分,这种句子叫做省略句。
古汉语中省略句常用的存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省略(1)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道》(2)[桃花源中人“见渔人,乃大惊《桃花源记》2.谓语省略(1)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2)陈涉改立为将军,[公]吴广为都尉《陈启衅家》3.宾语省略(l)上并使[扶苏]外将兵《陈启衅家》(2)便要[渔人]还家《桃花源记》4.介词省略(l)置[于]人所罾鱼腹中《陈涉世家》(2)武陵人[以]捕捞为业《桃花源记》三、被动句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属被动式关系的描述句叫做被动句。
通常存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为所”、“为所”表示被动。
(1)其白眉林予群从税金《活板》(2)为乡里所患《周处》(3)二虫尽为所吞《幼时记趣》2.用“为+动词”表示被动。
古汉语特殊句式
古汉语特殊句式
以下是一些古汉语的特殊句式:
1. 倒装句:在古汉语中,主语和谓语之间有时会使用“倒装句”,即将谓语提前。
最著名的例子是“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2. 省略句:古汉语中,省略主语、宾语、定语等情况非常普遍。
最著名的例子是“吾与点同舟过三峡,猿鸣三声泪沾巾”。
3. 对仗句:在古汉语中,句子的结构往往需要对仗,即主语和宾语、谓语和补语、定语和中心语等之间需要相对立。
最著名的例子是“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
4. 比兴句:比兴是一种修辞手法,通过比喻和象征来表达所要表达的感情和思想。
在古汉语中,比兴句经常使用。
最著名的例子是“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5. 反复句:反复句是指反复使用同一个词语或短语来表达同一个意思。
最著名的例子是“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6. 词序不当句:在古汉语中,有些词语的词序可能是错误的,这也会导致句子的语法结构混乱。
最著名的例子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些特殊句式在古汉语写作中非常常见,可以帮助作家更好地表达思想和情感。
古汉语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集锦
古汉语中常见文言特殊句式集锦一、判断句1,者……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陈涉者,阳城人也。
《史记.了涉世家》②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③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莲,花之君子者也。
周敦颐《爱莲说》⑤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2.在主谓之间,用“乃、必、亦、即、诚、皆、则、素、悉、本””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兼加强语气。
例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夫六国与秦皆诸侯。
《六国论》项燕为楚将《陈涉世家》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3.用动词“为”和判断词“是”表判断。
其中“是”表判断,要注意和用作代词的“是”的区别。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代词,这样)《石钟山记》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斯是陋室《陋室铭》4.用否定副词“非”等表示否定的判断,这种句子跟白话文“……不是……”的句式相当。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六国论》二、被动句(一)有标志的被动句,大体有以下几种形式:1,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则今之高爵显位,一旦抵罪,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
(张溥《五人墓碑记》)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韩愈《师说》)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司马光《赤壁之战》)2, 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欧阳修《伶官传序》)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司马迁《陈涉世家》)为乡里所患《周处》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苏洵《六国论》)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司马迁《鸿门宴》)3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屈原列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相关知识梳理]古代汉语常见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但在古代汉语里,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1. 主语后用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 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有时省去者”,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有时省去也”,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2. 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即“,为(是),,'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用乃”即”贝尸皆”必”耳“'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又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亍”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 在动词前面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有时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且为所虏。
(〈〈鸿门宴》)2. 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3. 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亍”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4. 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文言文特殊句式
4.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能和谁一道呢 )
5.子将安之? ( 到哪里 )
.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 语:“以”、“于”、“乎” 等。
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 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
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 意什么?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于长勺战
)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
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于草庐之中三顾臣,以当世之事咨臣 )
.
主谓倒装(主语后说)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 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 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 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6、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宾前 + 介词结构后置
.
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2.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3.尝射于家圃
介词结构后置
4.今子是之不察
宾语前置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定语后置
7.韩告急于齐 介词结构后置
8.何以战
宾语前置
.
句子成分省略是古今汉语常见的现 象,只是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文言 文中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
.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4、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 主语后说(主谓倒装) 5、固定句式
.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古汉语特殊句式及例句
古汉语特别句式及例句一、判断句形式及例句1.判断句:对事物有所一定或有所否认的句子。
能够分为两个系列:" 者,也"系列和"乃、为"系列。
" 者,也 " 系列: "者,也 " 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有的格式,由此变化,就形成一个系列。
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者,也)②战无不胜,非战之善者也。
(,者也)③栗者,民之所种。
(者, )④虢,虞之表也。
(,也 )⑤忠义者圣贤家法。
(者 )⑥刘备天下枭雄。
()文言判断句,又常用 " 乃" 、" 为" 、" 即"、"则"、"是" 、"非" 来表示,组成又一个系列。
①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②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
③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④翩翩两骑来是谁⑤审谛之,顿非前物。
二、被动句的形式及例句1、“于”字句:①而君幸于赵王。
②吾不可以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2、“为”字句:①身故人手,为天下笑。
“为所”式:①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3、“见”字句: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见于”式: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三、省略句形式及例句。
⑴主语和谓语的省略。
①永州之野产异蛇, (是蛇 )黑质而白章; (蛇 )触草木,草木尽死; (蛇 )以啮人, (人)无御之者。
[承前省主语 ] ②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 (鼓 )而 (气 )衰,。
[ 省谓语、主语 ]⑵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
①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吾 )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吾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修饰语的省略 ] ②行一不义 (事 ),杀一无罪 (人 ),而得天下,不为也。
[ 中心词的省略 ]⑶宾语与兼语的省略。
①(赵括 )尝与其父言兵事, (赵 )奢不可以难 (之 ),然不谓 (之 )善。
古文语法之特殊句式
文言语法之特殊句式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子。
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作谓语。
现代汉语的判断句,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是”表判断,古汉语常常不用“是”来表判断。
(一)……者,……也。
1.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2.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
(《鸿门宴》)翻译:楚的左项伯是项羽的叔父。
(二)……,……也。
1.和氏璧,天下所供传宝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翻译:和氏璧是天下共知的宝物。
2.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
(《阿房宫赋》)翻译:一个人的心,也是千万人的心啊。
(三)……者,……。
例: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翻译:同游的四个人,就是庐山陵的萧圭,字君玉;长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父。
(四)……,……者也。
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鸿门宴》)翻译:他是沛公车旁任警卫的樊哙。
2.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城北的徐公是齐国最美丽的人。
(五)用“为”表判断。
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
1、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翻译:现在人家是刀板,我们是被人宰割的鱼和肉,还辞别什么?2、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
(《廉颇》)翻译:我是赵国的将军,有攻城略地浴血奋战的大功劳(六)利用副词“乃”“即”“则”“皆”等表示肯定判断1、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翻译:应当被立为太子的人是公子扶苏。
2、梁父,即楚将项燕。
《项羽本纪》翻译:项梁的父亲就是楚国将领项燕3、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翻译:这就是岳阳楼雄伟壮丽的景观啊!4、皆口腹自役。
《归去来兮辞(并序)》翻译:都是为了谋生糊口而役使自己(七)“非”表否定判断。
1、此非曹孟德之诗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赤壁赋》翻译:这不是曹孟德的诗吗?这不是曹孟德被周瑜围困的地方吗?2、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师说》)翻译:人不是生出来就都知道的,谁能没有疑惑呢?(八)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古汉语特殊句式讲解
倒装句之状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 1、标准状语后置:(吾)恐惧甚。 • 2、介词结构后置: • 1.“于” :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李氏子蟠,……不 拘于时,学于余。 • 2.“以” :乃取蒙冲斗舰千艘,载燥荻枯柴, 灌油其中,裹以帷幕;形似酒樽,饰以山龟 鸟兽之形 • 3.“如”、“若”: 其聪颖若此,能不出类 拔萃?
• 2、为什么叫后置与前置—— • 从现代汉语的句式结构来看(黑板板书) • 主次关系确定前后置。
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 1.中心词+数(量)词 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 /铸以为金人十二
• 2.中心词+定语+者 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亦雁荡具体而微者。“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 得”
• 3.中心词+之(而)+定语+(者) 石之铿然有 声者,所在者皆是也。“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 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道也。 ②……,……也。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千金, 重币也。 ③……,……。 刘备,天下枭雄。/ ④……,……耳。田横,齐之壮士耳。 • 第二类:用“即、则、乃、为、此、斯”等词表判断。 • “即”(就是)梁父即楚将项燕。 “则”(便是)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此则寡人之罪 也。 “乃”(却、原来是)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 “为”如今人为刀 我为鱼肉。 • 第三类:无标志判断:其人勇士。 • 注意“非”字表示的否定判断句。
古汉语特殊句式讲解
四大特殊句式:
• 判断句 • 被动句 • 省略句 • 倒装句
“特殊”在哪里?
• 与现代汉语比较,它不一样, 所以特殊。
现代汉语判断句:
• 用“是”或“不是”来表示对事 物的肯定判断或否定判断。
古代汉语语法特殊句式1
(二)、用“为”“为…所”“被”“被… 所”“受”“受…于”表被动。 1、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2、卒为天下笑。 3、大月氏王已为胡所杀。 4、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5、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6、祢衡被魏武谪为鼓吏。 7、晋惠公被秦所纳,既而背秦。秦伯伐之,战于韩, 被秦所获。 8、达非司马懿对手,必被所擒。 9、晁错受戮。 10、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所谓句子成分的省略,是今人对古汉语句子成 分分析时的一种认识; 可省略的成分很多,有主语、谓语、宾语、动 宾短语、兼词、定语中心词、介词、介宾短语。 翻译时,如果省略成分为实词或短语,必须补 充完整翻译。
1、邴夏曰:“射其御者,君子也。” 2、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3、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4、归至家,妻不下絍,嫂不为炊,父母不与言。 5、尉剑挺,广起,夺而杀尉。 6、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 7、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 8、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 9、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 10、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至则无可用,放之 山下。
(三)、用“见+动词”“见+动词+于”表被动。 1、百姓之不见保,为不用恩焉。 2、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4、然而公不见信于人,私不见助于友。 注: 1、“见+动词”形式中,“见”要么表被动,要么 表“对我…” 生孩六月,慈父见背。 后布诣允,陈卓几见杀状。 2、文言文中“被”常作动词,译为“遭受”。 如被冰雪。 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二、按类型分析 1、判断句 2、被动句 3、省略句 4、倒装句
判断句
判断句是谓语对主语作出判断的句子。判断句 的主要作用是对事物进行解释或分类,表明人 或事物是什么或不是什么,属于某种类型或不 属于某种类型。
古汉语之特殊句式
.
7、否定判断句——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⑵是非君子之道。(孟子) ⑶子非鱼,安只鱼之乐?(庄子)
.
判断句式小结:
1、六种形式:
2、翻译的标志: “被”“受到”
.
三、倒装句,即变式句的种类:
主谓倒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注意:若有选择题要区分句式时,先区分大类(是 不是倒装),再区分小类(哪一类倒装)
.
⑴主谓倒置句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汝之不惠,甚矣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
.
5、强调式判断句:用副词“诚、乃、即、 则、皆、素”等
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⑵吾乃梁人也。(国策) ⑶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 ⑷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 ⑸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⑹且相如素贱人
.
6、用动词“为”、“是”表示判 断。其中“是”表示判断,要注意和用 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
⑵为—— 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②卒为天下笑。 为……所 ①如姬父为人所杀 ②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⑶见—— ①彭成括见杀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⑷被——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臣被尚书召问。
.
被动句式小结:
1、四种形式:
(1)用 “于” “见”“见…… 于……”“受……于” 表示被动。 (2)用“为”和“为……所……” 表示被动。 (3)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思上表被动。 (4)用“被”表被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汉书)
⑶农,天下之大本也。(汉书)
3、 “者”表判断
⑴天下者,高祖天下。(史记)
⑵ 地者,先君之地。(史记)
⑶粟者,民之所种。 (晁错《论贵粟
疏》)
4、“者”“也”全无:名词对名词直接进行判断
⑴窈窕淑女,君子好逑。(诗经)
⑵刘备,天下枭雄。
(3)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思上表被动。 (4)用“被”表被动。
2、翻译的标志: ‚被‛‚受到‛
三、倒装句,即变式句的种类:
主谓倒置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状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
注意:若有选择题要区分句式时,先区分大类(是
不是倒装),再区分小类(哪一类倒装)
⑴主谓倒置句
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汝之不惠,甚矣
⑶荀卿,赵人。(史记)
可以转化为“…者,……也”句式。
5 、强调式判断句:用副词“诚、乃、即、 则、皆、素”等 ⑴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出师表)
⑵吾乃梁人也。(国策) ⑶梁父即楚将项燕。(史记) ⑷此则寡人之罪也。(孟子) ⑸予购三百盆,皆病者。 ⑹且相如素贱人
6、用动词“为”、“是”表示判 断。其中“是”表示判断,要注意和用 作代词的“是”的区别。例如:
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
(《信陵君窃符救赵》)
公子能解救他人的危难表现在哪里?
⑵宾语前置句的三种形式:
第一、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
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
(一般句中有“不、未、毋、无、莫、勿、弗、
否、非”等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
古代的人没有欺骗我啊!
的后面。
①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孔雀东南飞》)
②勤心养公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回乡
偶书》)
现代汉语中也有保留,如:请你相信
“见”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 解释为“我”,这时“见”是作宾语放在动词 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的后面。
一、判断句:
判断句的格式: 1、 “……者,……也”表判断 ⑴南冥者,天池也。(庄子) ⑵ 陈胜者,阳城人也。 (史记) ⑶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
“者”表停顿,“也”表判断。
对比∶吾二臣者皆不欲也。——非判断句
注意:并非所有的“……者……也”都表判断
2、“也”直接表判断
⑴余,而所嫁妇人之父也。
①府吏见丁宁(《孔雀东南飞》)
②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陈情表》)
这种情况在现代汉语里也有保留,
如: 见恕; 让你见笑了; 有何见教; 见谅
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
①亚父南向坐 (《鸿门宴》
理解古代汉语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古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判断句、被
动句、倒装句、省略句、固定句式和词类活
用。
(2)“不同的句式和用法”主要结合文意理
解和文句翻译。
(一)判断句
翻译下列句子: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柳敬亭者,扬之泰州人,本姓曹。 ③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④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⑤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⑥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⑦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 ⑧秦,虎狼之国。
古汉语之特殊句式
例1:殓以嫁时之衣,甚矣吾贫可知也。(3分) (2010江苏)
翻译:用出嫁时的衣服(给她穿上)入棺,我的贫穷 超乎寻常,就可以知道了。得分点:殓;倒装句
例2:并请文人历叙其事,洵奇男子也。(3分) (2011广东)
翻译:(罗提督)还邀请文人详细地(或:清晰地) 记载他的事情,(这种胸襟),确实是个奇异的男子 汉啊。(3分。历、洵、句式,各1分)
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 前取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 “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 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 解。” 孔子云:何陋之有? 唯利是图。 只贪图利益。 有 什么 简陋呢?
(3)三种特殊的宾语前置形式:
“相”字解释为“动作行为偏指一方”时,可 译为“我,你,他(她)”,这时“相”是作 宾语放在动词谓语之前,翻译时放在动词谓语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
(我)多年供养你,(你)却不肯顾念我!
第二、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包括 介词的宾语),宾语前置。
(1)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
曷、胡、恶、安、焉等)。
(2)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
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
大王来何操? 您来的时候带了什么? 沛公安在? 沛公 在 哪里?
⑵为——
①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②卒为天下笑。
为……所
①如姬父为人所杀
②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⑶见——
①彭成括见杀 ②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⑷被—— 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 ②臣被尚书召问。
被动句式小结:
1、四种形式:
(1)用 “于” “见”“见……于……”“受…… 于” 表示被动。 (2)用“为”和“为……所……” 表示被动。
二、被动句
1、意念上的被动句
没有语言标志,动词从意思上表被动。 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 得不焚。《项脊轩志》
2、有标志的被动句
⑴於(于、乎);见……于;受……于 ①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②吾舅死於虎 ③不能容于远近 ④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⑤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⑴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⑵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是, 代词,这样。)
7、否定判断句——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⑴人死,则曰:“非我也,岁也。” ⑵是非君子之道。(孟子)
⑶子非鱼,安只鱼之乐?(庄子)
判断句式小结:
1、六种形式:
(1)用“……者……也”配合表判断。
(2)直接用“者”或“也”表判断。
(3)用副词“乃”“则”“即”“皆” “素”等表示
判断。
(4)用动词“为”“是”表判断。 (5)用“非”等词语表示否定性判断。 (6)没有词语标志,名词对名词直接进行判断。
判断句式小结:
2、翻译的标志: “是”
3、断句规律:
(1)“……者,……也”或“者” 表判断,主谓要断开 (2)名词与名词直接判断,主谓要断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