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考历史一轮训练学题(4)新人教版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 专题九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发展——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 4 能力
能力提升训练(九)(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9·某某模拟)“这个宪法巩固了我国人民革命的成果和中华人民某某国建立以来政治上、经济上的新胜利……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某某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这个宪法”的制定( )A.开启了社会主义改造历程B.初步建立了政治协商制度C.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推动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颁布解析:选C。
据题干中“今后在动员和团结全国人民完成国家过渡时期总任务和反对内外敌人的斗争中,我国的人民某某统一战线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可知,“这个宪法”指1954年宪法,该法以根本大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故C项正确。
2.(2019·某某全国Ⅲ卷冲刺演练)1956年8月1日,中共中央指出:“今后《人民日报》发表的文章,除了少数中央负责同志的文章和少数的社论以外,一般地可以不代表党中央的意见,而且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
”这一表态( )A.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某某B.拓展了文学创作的新领域C.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D.促进了人民教育不断进步解析:选A。
《人民日报》是党报,材料中“可以允许一些作者在《人民日报》上发表同我们共产党人的见解相反的文章”体现了社会主义某某,故A项正确;《人民日报》是党报而非文学刊物,故B项错误;消除了“左”倾错误思想影响,与材料中“1956年8月1日”不符,故C项错误;《人民日报》是党报而非教育刊物,故D项错误。
3.(2019·某某省长郡中学考前保温卷)董必武在中共八大上发言时指出:“党中央号召公安、检察、法院和一切国家机关,都必须依法办事。
我认为依法办事,是我们进一步加强人民某某法制的中心环节。
”这一思想( )A.提供了新中国某某政治的法律保障B.表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推行依法治国的方针C.标志着有中国特色的法律体系形成D.丰富了思想的法学理论宝库解析:选D。
2024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单元目标检测卷4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目标检测卷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时间:5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明太祖敕谕群臣说:“以后嗣君并不许立丞相。
臣下敢有奏请设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处以重刑。
”其目的是( )A.扩充内阁的职权B.使内阁成为法定机构C.避开权臣乱政,加强皇权D.由六部掌管国家行政2.明朝时,“殿阁高校士只备顾问,帝方自操威柄……自是,内阁权日重……然内阁之拟票,不得不决于内监之批红,而相权转归之寺人”。
这说明内阁( )A.设置的目的是防范六部专权B.自设立起即为法定决策机构C.只做顾问,无权接触军国大事D.地位变更取决于君权的需求3.明朝对各国朝贡物品如国王、王妃等附搭的货物,先抽50%的货物税,余者由官府付款收购;其他货物,船进入港口后,全部封舱,待抽20%的货物税后,才准开舱贸易。
这反映出( )A.当时的海禁政策已大大放宽B.朝贡贸易已经考虑到经济利益C.高关税爱护了国内小农经济D.中外协定进口货物缴纳的税款4.“生我兮父母,长我兮疆土,我生不辰兮,疆土多故,奠我再生兮,维戚元辅。
”该诗歌主要颂扬了戚继光( )A.平定了准噶尔叛乱B.平静了东南沿海的倭寇C.赶走了荷兰殖民者D.战胜了沙俄侵略军5.关于某项举措实施的缘由,史载:“盖以国家事务殷繁,人情弊端种种,诸臣有陈奏之心,或有不便显言之处,故令……密陈朕前……欲以众人之耳目,为朕之耳目,使民隐得闻,万事就理。
”据此推断,下列选项中与之相符的是( )A.建立西域都护府B.形成奏折制度C.设立枢密院D.设立军机处6.清朝政治制度出现了新的变更,军机处的设立产生的影响是( )A.中心对地方限制减弱B.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C.推动奏折制度形成D.国事均由军机处决策7.下图是乾隆皇帝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对金瓶掣签制度的理解正确的是( )A.金瓶掣签仪式由班禅和达赖主持B.清政府加强了对西藏的限制C.以法律形式明确和落实了中心政府对西藏的管辖权D.乾隆皇帝后渐渐废除8.清朝雍正时期曾“开闽省洋禁”,允许浙江“一体贸易”;然而到乾隆二十二年(1757年)就又宣布关闭江、浙、闽三海关,规定外商只准在粤海关一口贸易。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教师用书 第4课时 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 新人教版选修1
第4课时俄国农奴制改革、明治维新和戊戌变法1.俄国农奴制改革:(1)简述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历史背景;(2)概述“二一九法令”的主要内容,认识其历史进步性和局限性;(3)探讨1861年俄国农奴制改革对俄国近代化进程的影响。
2.明治维新:(1)知道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2)概述明治维新的主要过程和基本内容,理解近代化道路的多样性;(3)分析明治维新在日本近代化过程中的历史地位。
3.戊戌变法:(1)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2)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和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3)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
1.俄国农奴制改革:(1)俄国农奴制改革的背景、目的;(2)俄国农奴制改革的内容及评价。
2.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内容及历史影响。
3.戊戌变法:(1)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过程、内容及影响;(2)康梁维新思想的特点;(3)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4)戊戌变法的启示。
对应学生用书P232,俄国农奴制改革(一)改革的背景——危机笼罩下的俄国1.经济上:农奴制严重阻碍了俄国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劳动力、市场、资金、原料)。
2.政治上:农奴制引发尖锐的社会矛盾(工人农民运动;十二月党人起义等)。
3.思想上:出现反对农奴制和专制统治的新思潮。
4.军事上:1855年克里米亚战争的失败使俄国国际地位急剧下降,加剧社会危机。
5.危机面前沙皇亚历山大二世选择实行自上而下的改革。
(二)改革具体内容及评价(三)评价1.进步性:为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劳动力、资金和市场。
是俄国从封建生产方式过渡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转折点。
2.性质:是一场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运动。
3.局限性:自上而下的形式导致改革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
),明治维新(一)明治维新的历史条件1.经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形成并得到发展。
2.政治:各阶层对幕府统治的不满情绪高涨,天皇也想利用倒幕力量恢复统治地位,幕府面临统治危机。
【人教版】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基础系列练:非选择题4(含解析)
人教历史2020高考一轮基础系列练:非选择题(4)1、鸦片战争以来,中国走过了一条艰难曲折的近代化道路。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于中国人闭关自守、骄傲自满,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受到了巨大的刺激:第一次是1840~1842年同英国的战争,第二次是1856~1858年同英、法的战争,第三次是1894~1895年同日本的战争。
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
其结果是入侵和反入侵的连锁反应:它产生了一个新中国,产生了至今震撼着远东和全球的影响。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中国的现代化是被延误了的现代化。
为什么一个在前现代世界长期发展领先地位的悠久文明,在向现代化世界转变的过程中如此步履维艰、艰险迭起呢?对于这一问题,学术界形成了两种不同的基本观点:一种观点可称之为外因论,认为主要是由于外来资本主义的渗透和帝国主义的侵略造成的,“侵略—反侵略”是这一研究取向的基本分析框架;另一种观点可称为内因论,即认为中国现代化延误的主要症结在于传统文明的落后性,制度的独特性,中国历史发展的停滞性等内在弱点。
“传统—现代性”的对立是这种解释的分析框架。
——罗荣渠《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延误》请回答:(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化的角度阐述三次战争对中国的不同影响。
(2)你赞成材料二中关于中国现代化被延误原因的哪一种观点?请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
(要求:观点明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200字左右)答案(1)鸦片战争: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新思想萌发,中国迈出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第二次鸦片战争:洋务运动兴起,中国迈出近代化的第一步;民族工业产生。
甲午中日战争: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戊戌变法兴起,中国迈出政治变革的第一步。
(2)观点一:外因论。
政治:列强通过侵略战争迫使中国签订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列强在中国扶植代理人,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统治秩序逐步确立,使中国近代化失去了独立发展的可能性;列强的侵略造成近代中国局势动荡,缺乏稳定的环境。
2024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高中总复习第1轮课时作业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检测试题)
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17小题,每小题2分,共34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1.下图是我国古代某一时期官员奏事的流程,这一时期是( )奏本通政司内阁皇帝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2.学者周良霄指出,明清的极端专制主义皇权很大程度上是受元朝影响的。
宋朝的君主专制相对来说有一些开明色彩,可到明朝却成了另外一个样子。
明朝君主专制强化集中表现在( )A.皇帝直接领导六部B.内阁拥有了票拟权C.司礼监代理批红权D.设置东厂和锦衣卫3.明朝,宦官比内阁更多地获得皇帝的信任,以致出现宦官专权的局面。
宦官专权的表现有( )①代理批红②票拟③控制锦衣卫④监视官民言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4.倭寇的侵扰自元朝末年开始,到明朝嘉靖年间大爆发,史称“嘉靖大倭寇”。
现代史学家认为:倭寇问题最终得以解决,戚继光、▲等名将的抗倭固然是一个方面,但彻底消除的原因却是私人海外贸易的合法化。
这里的▲是( )A.俞大猷B.郑和C.李自成D.郑成功5.《皇明祖训》是明太祖朱元璋为巩固皇权而对后世子孙的训诫。
在祖训首章,朱元璋告诫子孙:“胡戎与西北边境,互相密迩,累世战争,必选将练兵,时谨备之”。
据此推测,明朝内陆边疆的主要威胁来自( )A.满族B.藏族C.蒙古D.倭寇6.明朝有人记载:“自此夷(荷兰)通市,遂得彼所用诸炮,因仿其式并方制造,即未能尽传其精奥,已足凭为长城矣。
”这说明当时( ) A.明政府仍厉行海禁政策 B.中国全面学习西方技术C.传统的华夷观念被打破D.人们忧患意识仍较淡薄7.中国古代某机构“其制无公署,大小无专官”,其属官都是皇帝宠眷的亲信,他们“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该机构是( )A.唐朝的政事堂B.明朝的内阁C.清朝的南书房D.清朝的军机处8.雍正在批复福建布政使的密折中写道:尔可凡事与督抚开诚,就尔所见呈知上司。
2019高考历史一轮基础自练题15含解析新人教版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基础自练题(15)李仕才一、选择题1、战国时期,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道家学派在《庄子》中发挥想象将孔子描绘成道家代言人,法家学派在《韩非子》中将孔子法家化。
对此合理的解释是()A.战国时期思想界出现了统一趋势B.儒家思想受到人们普遍认可C.孔子思想与各派学说有交叉之处D.人们的思想在当时比较自由答案 D解析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自由,故A项错误;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为乱贼形象,不能说人们对儒家思想的普遍认可,故B项错误;据材料中“墨家后学将孔子塑造成乱贼形象”可以看出孔子思想与墨家没有交叉,故C项错误。
2、(2017·安徽皖智教育1号卷联盟高三11月联考,2)秦统一六国后,“销天下之兵于咸阳,铸铜人十二”。
阳陵虎符铭文:“甲兵之符,右才皇帝,左才阳陵。
”秦始皇实行此举措的目的是()A.加强对地方的控制B.确立官僚政治制度C.努力完成全国统一D.实行军事上的集权答案 D解析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在军事上采取在咸阳销毁全国的兵器,同时规定调动军队的凭证虎符由皇帝控制,其目的在于实行军事集权以加强君主专制,故D项正确。
3、北宋中期出现“宰枢互兼”和“宰枢同议”,即宰相兼任枢密院长官;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参知政事兼任枢密副使渐成定制。
这种变化有助于()A.提高效率适应现实需要B.集体决策维护中央权威C.崇文抑武防范军事将领D.分化事权防止权力集中答案 A解析北宋与南宋时期宰相兼任枢密使,使行政权与军事权集中,提高军政效率以适应两宋战争频繁的现实需要,故A项正确;“宰枢互兼”使权力集中,不利于集体决策,故B项错误;“宰枢互兼”反而提高军事将领的权力,C项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宰枢互兼”使权力集中,D项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
4、(2018·宣城八校联考)1863年李鸿章致曾国藩的一封信函中说:“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
且戒谕将士虚心忍辱,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若驻上海久,而不能取资洋人长技,咎悔多矣!”据此,李鸿章强调()A.全方位学习西方势在必行B.创办军事工业是洋务派的使命C.洋务运动最先从上海兴起D.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尤为必要答案 D解析由“深以中国军器远逊于外洋为耻”可知,李鸿章认识到中国的军事科技落后于洋人,洋务派仅从器物层面上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材料中没有体现创办军事工业,故B项错误;李鸿章在上海学习洋人技术,与洋务运动在上海兴起无关,故C项错误;“学得西人一二秘法,期有增益”,强调学习西方科技十分必要,可知李鸿章写信给曾国藩建议学习西方的军事科技,故D项正确。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4课 商鞅变法学案 新人教版
2019-2020年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第4课商鞅变法学案新人教版【课前预习*基础自测】1、知道商鞅变法的历史背景,分析改革的目的?性质?2、明确商鞅变法在军事、经济、政治、法律、思想文化等方面的的具体措施及影响,3、辩证认识商鞅变法的历史作用4、根据所学认识商鞅变法的特点5、全面分析商鞅变法成功原因6、【学贯中西】多角度比较商鞅变法和梭伦改革的异同【知识体系*自主构建】【课堂探究】1、材料一东方文化较高诸邦,……以受古代文化之积染既深,种种因袭牵制,改革非易,……秦人在文化上之历史,较之东方诸国,亦远为落后,故转得为种种之创新。
其实商鞅变法之重要内容,在东方各国,本已早为推行,商鞅不过携带东方之新空气,使西方人迎头赶上一步。
而结果则后来居上,新制度之创建,惟秦为最有功焉。
据材料一,指出商鞅变法的有利条件。
这些条件使秦国变法呈现怎样的特点?(4分)2、材料一:秦孝公任商鞅。
鞅以三晋地狭人贫,秦地广人寡,故草不尽垦,地利不尽出。
于是诱三晋之人,利其田宅,复三代无知……(使其)务本于内,而使秦人应敌于外。
故废井田,制阡陌,任其所耕,不限多少。
数年之间,国富兵强,天下无敌。
材料二: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商鞅为什么要“诱”三晋之人,三晋之人为什么会受商鞅之“诱”,结果如何?(6分)(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二说法的原因。
(4分)3、材料一孝公用商鞅之法,移风易俗,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百姓乐用,诸侯亲服,获楚魏之师,举地千里,至今治强。
——李斯《谏遥客书》(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商鞅变法使秦国“民以殷盛,国以富强”的认识。
(4分)【有效训练】1、据《吴子·料敌》载:“秦性强,其地险,其政严,其赏罚信,其人不让,皆有斗心,故散而自战。
”这表明秦国改革的有利条件是( )①秦国国君拥有较为集中的权力②秦国拥有较多的贤能之人③秦国的国君热心变法④秦国尚武精神充斥A.①②③B.②③④C.②③D.①④2、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继位。
2019届《步步高 大一轮复习讲义》历史人民版一轮复习专题综合训练(四)
专题综合训练(四)一、选择题1.雅典召开公民大会时会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对于非常重要的问题,公民大会可能进行两次投票,任何人都可以对他认为不合法的建议提出控诉。
这说明雅典民主()A.范围狭窄B.方式落后C.性质原始D.形式开放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提前四天公布会议议程”“任何人都可以……提出控诉”,体现了雅典民主制度中民主开放的一面,故D项正确。
2.(2017·长沙三模,32)古罗马法关于所有权是所有人“对物的最完全的支配权”的定义以及关于占有、使用、受益、处分各种权能的理论,直接被归纳到拿破仑法典的第544条中,备受当代各国民法学界的推崇,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
这表明()A.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B.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C.罗马法拥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D.法律制定具有一定的发展性特征答案 A解析根据“直接被归纳到”“陆续被各国民法所采用”可知罗马法具有适用性被有效继承,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所有权理论被后世所采用,不能说明近现代法律重视维护私有制度,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所有权理论被继承,并不代表罗马法都具有普遍合理性的特质,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罗马法的所有权理论被后世直接采用,没有体现出发展性,故D项错误。
3.(2017·太原二模,33)按照英国《权利法案》的设计:国王是国家元首,拥有行政权;上院代表是大贵族,由国王任命,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下院代表是骑士和市民,由选举产生,握有国王征收新税计划的最终批准权。
这表明当时英国()A.国王依然掌握实权B.下院成为权力中心C.资产阶级主导政权D.形成三权分立机制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中国王拥有行政权,可以任命上院议员,可以提出征收新税的议案,可见英国国王依然掌握实权,故A项正确;上院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说明下院不是权力中心,故B项错误;上院由贵族组成,且上院可以否决下院通过的法律,可见此时贵族主导政权,故C 项错误;材料仅涉及国王的行政权与议会的立法权,未体现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故D 项错误。
2019版高考历史《大一轮复习讲义》人民版全国通用一轮复习教师用书:专题二 近代中国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与民主革命 第5讲 Word版含答案
中国近代史既是西方列强不断侵华,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富强进行不断抗争、探索的历史;追求民族独立,实现中国的近代化,是近代中国的两大主题。
线索1近代的列强侵略:两次鸦片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使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日本发动侵华战争企图变中国为其独占的殖民地。
线索2近代前期的反抗斗争:太平天国运动是鸦片战争炮声的回声,农民阶级提出建立“人间天国”和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最终失败;20世纪初,资产阶级发动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但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使命。
线索3近代后期的反抗斗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领导并最终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
[考纲要求] 1.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侵略与中国人民的反抗斗争。
2.辛亥革命。
3.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
4.新民主主义革命。
5.侵华日军的罪行与中国军民抗日斗争。
第5讲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和中国军民维护国家主权的斗争一、列强入侵与民族危机1.背景(1)世界:西方资本主义迅猛发展,急需开辟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
(2)中国:国力渐衰,社会危机严重。
2.概况(1)发动战争战争名称条约内容影响两次鸦片战争①《南京条约》:割香港岛给英国;赔款2 100万银元;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协定关税②之后条约内容:领事裁判权、片面最惠国待遇;居住及租地权;军舰“巡查贸易”权、传教士传教权等特权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日甲午战争《马关条约》:割辽东半岛(后因俄国干涉未能得逞)、台湾全岛及其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商埠,允许日本在中国的通商口岸开设工厂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刺激列强瓜分中国。
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向侵华各国赔款白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共计9.8亿两;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标志着清政府完全成为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疑难问答从鸦片战争的结果中我们能得出“落后就要挨打”还是“落后就该挨打”的结论?“落后就要挨打”。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含解析)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中国古代史检测试题(时间:40分钟满分: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某某某某调研)据《国语·鲁语上》记述,有虞氏和夏、商、周三族祭祀的时候,不仅上推到本族的先王、先公,还更进一步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
这反映了当时的中国( )A.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B.区域间的文化交流频繁C.政治制度具有连续性D.农耕经济成为各朝根本解析:A 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文化认同感。
“把本族来源与黄帝族系联系起来,都自认为是黄帝族的后裔”,一方面是出于维护统治的需要,另一方面说明已有民族认同的意识,故A项正确;有虞氏和夏、商、周三代是前后相继的过程,不属于区域间的文化交流,故B项错误;材料是“祭祀”方面,属于宗族意识,不是政治制度和农耕经济方面,故C、D两项错误。
2.(2018·某某某某二调)秦始皇在统一中国后的十余年内,前后进行了八次大规模的移民,共迁徙居民约106万户,达500多万人口。
当时的移某某要分两种情况,一种是迁豪富、强族于关中;一种是徙平民、罪吏于边境。
此举( )A.强化了关中的经济优势B.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C.旨在抑制土地兼并D.促进了封建国家的统一解析:B 本题考查秦朝巩固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措施。
秦统一六国的兼并战争中,对一些地方的人口造成严重影响,通过大规模的移民,有利于均衡全国人口的分布,故B项正确。
秦始皇在统一中国之前,关中地区经受战乱破坏,经济与其他地区相比并没有优势,故A项说法错误。
秦朝移民中“迁豪富、强族于关中”是为了加强监管,尤其是迁六国贵族,是为了削弱六国贵族势力;“徙平民、罪吏于边境”是为了减少边疆少数民族叛乱,C项排除。
材料为巩固国家统一措施,D项排除。
【教师备用】【新知生成】秦朝保障统一的配套措施(1)全国必须在经济、文化上高度统一。
这就是所谓“车同轨”“书同文”“行同伦”,简言之就是度量衡、文字、货币、车道,乃至意识形态,都趋于高度统一,使中央政令可以畅通于各地,地方与中央保持一致。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考点练习卷 新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48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秦朝《置吏律》中规定:官府的主管官员,由此官府调往彼官府,只许其只身前往,不准把原任官府的官吏任用为新任官府的官吏。
此规定是为()A.规X官府人员任用程序B.减少政府官员的数量C.强化君主对官员的控制D.防X官员的职务犯罪2.据汉简记载,按照规定,某某郡沙头县县长出行,随从需自备食物,县长夫人的饭钱则要自理。
这体现了()A.封国制度的实施B.行政管理的细密C.察举制度的完善D.刺史制度的建立3.西汉宣帝时曾颁布诏令:“父子之亲,夫妇之道,天性也。
……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
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这表明汉代法律()A.人情大于法制B.以礼入法伦理关怀C.凸显皇权专制D.深受豪强地主影响4.西汉初,皇后名义上可以参与国家事务,并在宫中设立专门机构,有一系列官吏。
到了东汉,这些机构和官吏多被裁撤,剩余官员也改由宦官担任。
这种变化说明汉朝() A.道德因素影响了权力分配B.君主权力逐渐转移至外朝C.避免了外戚干政的可能性D.统治者更加重视行政效率5.西周的继承制度有排他性和严格的等级性,继承了祭祀权就获得了相应的政治身份和财产。
到了战国秦汉时期,政治渐渐摆脱血缘关系的羁绊,继承制度的排他性和等级性受到削弱,获得祭祀权并不能理所当然地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
这表明()A.宗法制、分封制逐渐瓦解B.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强化C.封建小农经济的逐渐确立D.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渐确立6.会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重要现象,齐桓公曾召集诸侯在葵丘会盟,周襄王派代表参加,会盟以周天子名义颁布盟约:不准堵塞水道;不准(因别国灾荒而)不卖给粮食;不准更换太子;不准以妾代妻;不准让妇女参与国家大事。
会盟后,“诸侯称顺焉”。
据此可知会盟()A.加强了周天子天下共主的地位B.扭转了春秋礼崩乐坏的趋势C.体现了诸侯国经济安全的需求D.避免了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7.在春秋经传中,秦国九世以上世袭贵族世家不过两家,五代以及三至四代世袭贵族居然为零,远逊于周室,以及齐、楚、晋等东方诸侯国。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模块4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单元测试卷课时跟踪(含解析)新人教版
单元测试卷(十六)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1.(2019届福建南平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分)材料1917年2月,德国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攻击。
对此,中国政府以中立国的身份,从维护国际公法和遵守人类公理道义原则出发,对德国提出严正抗议。
1917年3月14日,北京政府发布与德国断绝外交关系的布告。
8月14日发布《大总统对德宣战布告》,并立即收回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
至此,中国正式成为协约成员国并加入国际体系。
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
西方学者白鲁恂评论说,北京外交官是中国最成功的文人领袖,他们巧妙地利用国际均势及当时的世界同情,达成与中国国力全不相称的成果。
——摘编自李志学《“一战”对德外交与中国加入国际体系》(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的积极成果。
(8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一战期间中国对德外交取得成功的原因。
(7分)解析:第(1)问,依据材料“收回德国在天津、汉口的租界”得出收回列强侵占的部分权益;依据材料“中国正式成为协约成员国并加入国际体系”得出主动加入国际体系;依据材料中“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出参与国际事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根据所学知识得出民族认同。
第(2)问,依据材料“一战结束后,中国以战胜国的身份参加了巴黎和会,成为国际联盟创始会员国之一”得出一战的契机(有利的国际形势);根据所学知识得出爱国外交官的努力;群众运动(有识之士和社会舆论的支持);依据材料“当时的世界同情”得出盟国的支持。
答案:(1)成果:收回列强侵占的部分权益;主动加入国际体系;参与国际事务;提升中国国际地位;民族认同。
(2)原因:一战的契机(有利的国际形势);爱国外交官的努力;群众运动(有识之士和社会舆论的支持);盟国的支持。
2.(2019届安徽黄山二模)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2022届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综合测评四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含解析新人教版
综合测评(四) 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5分)1.史料记载:“国朝设布政以统治列郡,设都司以总诸卫之兵。
虑二司之比周也,又设按察司以纠之。
以三司之颉颃也,又遣御史以按之。
近以四方多事,又遣都御史以巡抚之。
”明政府这一调整的目的是 ( )A.防止地方割据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削弱六部权限D.解决中央与地方的对立2.[2021·山东菏泽模考]明代皇帝用印章,在文书制度基础上还增加了行移勘合制。
《明太祖实录》中记载:“以簿册合空纸之半,而编写字号,用内府关防印识之。
右之半在册,左之半在纸。
册付天下……收之。
半印纸藏于内府……”明代这一做法 ( ) A.加强了皇权B.促使中枢机构的职责不断健全C.提高了中央政府机构的办事效率D.致力于构建政府权力制衡机构3.[2021·山东省实验中学月考]根据下表信息可以得知,在澎湖地区的管理过程中,明朝政府( )B.加强了对台湾岛的管辖C.推动了两岸经济文化交流D.抵制了荷兰在亚洲的扩张4.下表为不同史籍关于郑和下西洋的历史叙述。
据此,下列能够被认定的历史事实是( )B.明太祖遣郑和远航海外诸国C.郑和远航有利于中外文化交流D.郑和下西洋为追求经济效益5.明朝前期,在北方设立九边重镇防范蒙古,但蒙古军队多次南下掳掠,甚至俘虏明朝皇帝,威逼北京。
明朝后期,明王朝与蒙古达成协议,恢复通贡,边镇开设互市,边民自行贸易,从此蒙古基本不再对明朝构成边境威胁。
这一变化反映出 ( ) A.中原经济是蒙古政权的生存基础B.诸王守边削弱了边地的防御力量C.明朝对蒙古采取堵疏并用的政策D.经贸往来利于民族之间亲善和睦6.赵翼在《檐曝杂记》中记载:“军机处有廷寄谕旨,凡机事虑漏泄不便发抄者,则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发出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
其迟速,皆由军机司员判明于函外。
曰马上飞递者,不过日行三百里。
2024届高考历史第一轮总复习中国历史单元提升练(四)
温彦博
贞观二年
贞观四年二月为中书令,贞观十年六月 为尚书右仆射
有
萧瑀
贞观四年 贞观四年二月为御史大夫,参议朝政
有
张亮
贞观五年 贞观十七年八月为刑部尚书,参议朝政 有
韦挺
贞观六年 后因贻误军机,除名
无
马周
贞观六年 贞观十八年八月升任中书令
有
据此推知,这一现象有利于( A )
A.提高监察效能
B.削弱士族特权
人,防遏其地”。这( D )
A.成为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的开始 B.恢复了丝绸之路 C.实现了边疆与内地治理一体化 D.促进了民族交融 解析 唐太宗不顾“糜费中华”等反对意见,在高昌故地设州县,并“每岁 调发千余人,防遏其地”,这等于在新疆少数民族地区采用与汉族一样的地 方行政制度,有利于多民族国家的统一,也有利于民族交融,故选D项;汉 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成为西域纳入中国版图的开始,而不是在唐太宗统治时 期,排除A项;唐太宗在高昌故地设州县,是加强对当地的统治,更好地保 护丝绸之路,而不是恢复丝绸之路,排除B项;仅凭高昌一地设置州县,不 能得出所有边疆地区都与内地治理一体化的结论,排除C项。
的治国理念,故选A项。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目录
2.(2022·江苏海门期末)唐初,三省长官都是宰相,共同在政事堂开会商议军国大 事。唐玄宗时,中书、门下两省长官兼任六部尚书的情况越来越普遍。“政事 堂”也改为“中书门下”,成为宰相办事的常设机构,有自己独立的印、公文
因俗而治的理念,故④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
01 02 03 04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新人教版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历史试题
考点训练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8·某某某某月考)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
这种方式( )A.减少了商王决策的盲目性B.是行政机构不健全的必然产物C.使王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D.解决了贵族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答案 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故C项正确。
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并不会减少商王决策的盲目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机构是否健全的信息,而是强调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故B项错误;宗法制的实施有利于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
2.(2018·某某蓉城期中)商代,“王”与侯、伯等称谓一样,同是方国首领的称号,意为一方君长。
周王称“天子”,是“天下共主”,并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
这表明西周( )A.王权与神权开始结合B.王权比商代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C.地方诸侯的离心力消除D.依靠血缘关系难以维系统治答案 B解析商王只是一方君长,而周王是“天下共主”,说明西周时期的王权比商代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
故答案为B项。
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排除D项。
3.(2018·某某某某月考)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
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 )A.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答案 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周朝的统治;材料反映封国面积较小,无法对周王室形成威胁,从而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
材料没有涉及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而是强调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不可能让诸侯国扩展疆域,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
【精品】2019届高考历史一轮课时易错题特训 第九单元 戊戌变法 第4课 戊戌政变
人教版历史选修一含解析第九单元戊戌变法第4课戊戌政变1.有首上海的旧民谣,讲述了清朝260多年的大事,其中与戊戌政变有关的句子是A.吴三桂要去借清兵,顺治帝登基享现成B.林则徐严禁吸洋烟,忠心报国无人识C.好头颅六个凭空送,菜市街夜夜叫冤魂D.曾国藩团练起湘乡,淮军还有李鸿章【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戊戌政变。
A项说的是顺治帝登基,B项说的是虎门销烟,C项说的是戊戌政变,D项说的是镇压太平天国运动。
故选C项。
2.从中国近代化的历程看,戊戌变法突出的历史功绩在于A.挽救了民族危亡B.实现了政治变革C.引进了西方技术D.促进了思想启蒙【答案】D【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戊戌变法最终失败,因此A、B 两项错误。
引进了西方技术应是洋务运动的功绩,故C项错误。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倡新学、主张兴民权,对封建思想文化进行了猛烈的抨击,为近代思想启蒙运动的蓬勃兴起开辟了道路,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故答案为D。
3.戊戌政变后,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均需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
……用特行申谕,嗣后内外臣工,务当清白乃心,一化新旧之见。
”表明慈禧太后A.允许推行部分维新措施 B.告诫臣工和维新派划清界限C.顽固守旧,拒绝维新变法 D.正式开始垂帘听政【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考查学生对材料分析解读能力。
根据材料中“至一切政治有关国计民生者,无论新旧,需次第推行,不得因噎废食”可知慈禧太后是允许推行部分维新措施的,故选项A符合题意;B、C表述错误;D项材料中不能体现。
4.戊戌变法期间,光绪帝共计发布变法诏令184条,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等各个方面。
对此,时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赫德指出:“他们把足够的东西不顾它的胃量和消化能力,在三个月之内,都填塞给它吃了”。
可见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A.变法过程过分急于求成B.变法内容涉及领域过宽C.变法没有推动社会进步D.变法主持属于封建皇帝【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戊戌变法。
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五大核心素养解读精练四_历史解释新人教版
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中国古代具有丰富的环保思想。我们的先人很早就认识到:“畋不掩 群,不取麝夭;不竭泽而渔,不焚林而猎。”《荀子·天论》中说:“天行有常, 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并主张“制天命而用之”。汉代淮南王刘安指出:“教 民养育六畜,以时种树,务修田畴,滋植桑麻。”在环保的措施上,商鞅变法规 定“弃灰于道者被刑”,甚至“断其手”。秦汉以后,山林川泽归少府管理,具 体分管的有林官、湖官、陂官、苑官和畴官等。宋太祖下“禁捕诏”,宋真宗下 “禁捕山鹧诏”。明清时期,宗族制定族规,进一步强化了环境保护措施。
2.(2018·全国新课标卷Ⅲ)1920年,一些人撰文批评工读互助等社会改良活动, 认为“零零碎碎的救济”“无补大局”,主张对社会进行“根本改造”,走进工 厂,深入工人群众。这表明当时( ) A.民主与科学观念广泛传播 B.实业救国运动如火如荼 C.马克思主义影响日益增强 D.批判传统礼教成为共识
4.有学者指出:大体而言,从春秋战国时期到隋唐时期几乎是纯粹的自然经 济;自宋元时期,一种新型经济的发展实际上已经在自然经济的“死水”中泛起 了“微澜”。以下对宋元时期“新型经济”理解正确的是( ) A.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产生 B.说明宋元时期商品经济的发达 C.私营经济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 D.农村中开始出现租佃生产关系
解析: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出现在明清时期,不符合时间限制,A项错误; 宋元时期商品经济发达,冲击了占主导地位的自然经济的“死水”,使之泛起了 “微澜”,B项正确;私营经济在经济中占主导地位出现在明清时期,不符合时 间限制,C项错误;战国时期农村中开始出现租佃生产关系,不符合时间限制, D项错误。 答案:B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解析:19世纪末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材料严复“煞费苦心”将自然的进化论与人 类社会的伦理学联系起来,目的是推动国人的思想解放,A项错误;严复是资产 阶级维新派的代表人物,没有倡导反清革命,也与洋务派“中体西用”思想无 关,B、C两项错误;严复“煞费苦心”的目的是,宣传社会进化论思想,以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思想促进国人救亡意识的觉醒,D项正确。 答案:D
新高考2025版高考历史一轮总复习练案4第一单元第4讲西汉与东汉__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西汉与东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一、选择题1.刘邦崇尚黄老之道,但对儒生陆贾的《新语》大为赞许,勉励太子读诗书,以太牢祭祀孔子,敬重三老。
这反映了( B )A.儒学正统地位已确立B.汉代尊儒有肯定的持续性C.汉初治国思想的转变D.汉朝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解析] 西汉初年的刘邦赞许儒家学者,祭祀孔子,这说明汉代尊崇儒学有肯定的持续性,B项正确;汉武帝时期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解除A项;汉初的治国思想是黄老思想,解除C项;题干无法得出当时的学术氛围,解除D项。
2.(2024·镇江)汉武帝《泰山刻石》中记载:“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
四夷八蛮,咸来贡职,与天无极,人民蕃息,天禄永得。
”材料体现了( A )A.“大一统”的政治志向B.华夷同等的民族观念C.“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D.郡国并行的地方治理[解析] 结合所学学问可知,汉武帝在《泰山刻石》中强调四海之内统一实行郡县,人民安享太平盛世,体现的是国家“大一统”的政治志向,A项正确;材料并未明确华夷“同等”的民族观,B项错误;“外儒内法”的治国理念在材料中并未体现,C项错误;郡国并行的地方治理与“四海之内,莫不为郡县”不符,D项错误。
3.从“屏藩”愿景到“离心”现实,再到武帝集权强汉,西汉最麻烦的内政问题的化解,主要是通过( B )A.设立刺史监国B.使王国郡县化C.推行崇文抑武D.实施盐铁官营[解析] 西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规定,诸侯王死后,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其他子弟分割王国部分土地为列侯,列侯归郡统辖,使王国越分越小,郡县管辖的区域越来越大,从而通过王国的郡县化来解决“离心”问题,故选B项;设立刺史监国只是加强对地方官员的监督,解除A项;西汉王朝没有推行崇文抑武政策,解除C项;实施盐铁官营在肯定程度上可以加强中心集权,但不是解决“离心”问题的主要措施,解除D项。
4.汉武帝元狩元年,由于淮南王刘安和衡山王刘赐谋反,汉武帝“乃作左官之律”,规定不经中心派任而私仕于诸侯的官吏即构成“左官罪”。
人教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题--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考点规范练4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钱穆认为,中国传统人文精神源于“五经”,是人与人、族与族、文与文相接相处的精神,是“天下一家”的崇高文化理想。
传统礼乐教化代替了宗教的功能,但不与宗教相敌对,因此不妨称之为“人文教”。
这反映了中国传统人文精神()A.是宗法制的产物B.是一种宗教信仰C.受宗族观念影响D.重视历史和教育2.陆九渊说:“学苟知本,六经皆我注脚。
”他认为做学问若想求得根本,就不要拘泥于对古代经书的追根究底。
这表明陆九渊()A.强调自身的修习与领悟B.赞同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C.主张自由阐释儒家经典D.否定传统儒学的权威地位3.西周时期,周公将远古到殷商的原始礼仪加以整理、改造,确定了一整套典章、制度、规矩、仪节,成为对中华传统文化影响至深的“周礼”。
这主要说明“周礼”()A.旨在传播中华传统文化B.出于加强皇权的需要C.维护了社会治安稳定D.具有现实导向和继往开来的特点4.新文化运动时期,胡适在《中国哲学史大纲》中指出:“孔子论知识注重‘一以贯之’,注重推论,本来很好。
只可惜他把‘学’字看作读书的学问……”这表明()A.旧道德与新文化势同水火B.西学已占据文化主流地位C.传统思想的继承困难重重D.学者检讨儒学的得失5.先秦诸子百家中,道家讲天道,墨家信鬼神,他们都不讲天命;儒家则讲人道,信天命,不信鬼神;道家无为而无求,墨家有为而有求,儒家有为而无求。
据此可知,与其他思想流派相比,儒家思想()A.重视天人关系的研究B.与墨家思想可以互补C.有较强的道义和社会责任感D.蕴含了早期民本思想6.韩非认为:“臣尽死力以与君市(交易),君垂爵禄以与臣市。
君臣之际,非父子之亲也,计数之所出也。
”这反映出韩非()A.反对用礼乐制度规范人伦关系B.强调社会关系中重利的价值观C.重视法律在政治生活中的作用D.提倡用买卖关系处理社会问题7.宋朝理学家所强调的义理,与汉朝董仲舒的新儒学相比,其重点不在政治哲学上,而在伦理道德上;与先秦时期的儒学相比,其对伦理道德的阐述,更侧重于哲学的表达。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历史2019高考一轮训练学题(4)
李仕才
一、选择题
1、(2018·临沂三模)《旧唐书》载,(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曰:“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
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审知其乡间有孝友信义廉耻之行,加以经业,才堪策试者,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
……自县至省,不得令举人辄自陈牒。
”材料反映杨绾( )
A.主张恢复察举的古制
B.反对科举取士的制度
C.要求完善科举的流程
D.注重科举的品德考察
答案 D
解析从“(杨绾)上疏条奏贡举之弊”可知,杨绾指出了科举制的弊端,因而材料是对弊端提出的解决措施,而不是要恢复察举制,故A项错误;材料只是针对科举制弊端提出解决措施,而不是反对科举制,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科举制流程变化的内容,故C项错误;从“今之取人,令投牒自陈,非经国之体也”和“望请依古制,县令察举孝廉……以孝廉为名,荐之于州”,可知为改革科举制的弊端,要增加对孝、廉品德方面的考察,故D项正确。
2、(2017·赣州高三摸底,25)管仲被称为“商业经济的鼻祖”。
他主张:“丹砂之穴不塞,则商贾不处。
富者靡之,贫者为之”,下列选项最接近材料观点的是( )
A.“寓税于价”
B.“俭则伤事”
C.工商皆本
D.统制经济
答案 B
解析根据“富者靡之,贫者为之”可知管仲鼓励富人的消费以保证穷人有工作可做,这与“俭则伤事”相近,故B项正确。
3、南宋绍熙年间,四川眉州人程舍人,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
这说明当时( )
A.活字印刷得到推广
B.书商版权意识明显
C.民间文化市场繁荣
D.通俗文学作品普及
答案 B
解析材料“刻印了王称所著的《东都事略》”表明是雕版印刷,故A项错误;材料“在目录页上印有‘眉山程舍人宅刊行,已申上司不许覆板’的声明”表明当时的书商版权意识明显,故B项正确;民间文化市场繁荣材料没有涉及,故C项错误;通俗文学作品普及材料没有涉及,故D项错误。
4、(2017·天津南开三模,7)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指出:“然而欧美强矣,其民实困,观大同盟罢工与无政府党、社会党之日炽,社会革命其将不远。
”有鉴于此,他认为应该实行( )
A.民主主义
B.民族主义
C.民权主义
D.民生主义
答案 D
解析材料强调实行社会革命即民生主义,故A项错误;民族主义是民族革命,故B项错误;民权主义是政治革命,故C项错误;民生主义是社会革命,故D项正确。
5、(2018·湖南十校协作体高三调研,20)1926年2月,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会议议定,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监督。
这一举措( )
A.利于土地改革顺利开展
B.推动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C.实质是军阀的互相勾结
D.为北伐战争提供了条件
答案 D
解析土地改革是中共在农村推行的措施,而材料提供的主体是国民政府,故A项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强调对各阶级积极性的调动,材料则是国民政府强化对两广地区的控制,故B 项错误;根据“广州国民政府‘统一两广特别委员会’”可知不是军阀的勾结,故C项错误;通过“将广东、广西两省的军政、民政、财政统一,均受国民政府之指挥”可将这一地区的人力、物力、财力统一调配,保障当时国民政府将要进行的北伐战争,故D项正确。
6、(2018·太原一模,31)1960 年底,中央指出“三级所有,队为基础,是现阶段人民公社的根本制度”,并宣布恢复农村集市。
这项政策( )
A.改变了土地所有制
B.根除了“左”的错误
C.旨在加快工业化进程
D.意在纠正“一大二公”
答案 D
解析根据材料“1960 年”“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结合所学,1960年提出“八字方针”,该政策意在调整、纠正1958年以来人民公社中“一大二公”现象,故D项正确。
7、下图漫画所蕴含的法理起源于古代罗马法。
这一法理主要说明罗马法( )
A.重视获取证据的合法性
B.否定了大量的习惯旧俗
C.目的在于维护社会公平
D.否定了贵族的阶级压迫
答案 A
解析题干中漫画的意思是在刑讯逼供下的招供不能作为定案的证据,这说明了罗马法重视证据来源的合法性,故A项正确。
8、(2018·安徽皖智教育1号卷联盟高三联考,19)某国19世纪70年代冶金企业平均投资为10多万元,20世纪初则达到近200多万元;同一时期的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
家。
据此可知该国( )
A.已经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
B.是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国家
C.出现新式的生产组织形式
D.两次工业革命的交叉进行
答案 C
解析根据题目中“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判断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冶金企业”平均投资额从10多万元增加到200多万元,说明生产和资本走向高度集中,“冶金企业由上千家减少为100多家”说明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使垄断组织的产生,即生产组织形式发生了新的变化,故C项正确。
9、(2017·肇庆三模,34)下图是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苏联和美国的工业产值的增长速度图,据此可以推知( )
A.美国的工业产值增速高于苏联
B.斯大林体制成为苏联经济下滑主因
C.冷战导致美苏经济此长彼消
D.加强干预使美国走出“滞胀”危机
答案 B
解析苏联工业产值增速逐渐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僵化的斯大林模式,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进行了赫鲁晓夫改革和勃列日涅夫改革,改革只是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没有突破斯大林模式,故B项正确。
10、(2017·惠州一模,23)小说《无法命名者》是以如下文字作为结束语的:“你必须讲下去。
我不能讲下去。
我愿意讲下去。
”该小说的风格应属于( )
A.古典主义
B.现实主义
C.浪漫主义
D.现代主义
答案 D
解析该小说结束语中,作者用后面的话去推翻前面的话,用矛盾的手法,使叙述者的权威性受到挑战。
现代主义出现在20世纪,具有明显的反传统、反理性特征,符合题意,故D 项正确。
二、非选择题
(2018·安徽江南十校一模,40)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农政全书》共60卷,约70余万字,分成12目:农本(经史典故、诸家杂论、国
朝重农考);田制(井田考和《王祯农书》中各种田制图);农事(营治、开垦、授时、占候,以屯垦为中心);水利(水利工程、农田水利、《泰西水法》);农器;树艺(名物、蔬菜、果树);蚕桑;蚕桑广(木棉、苎麻);种植(经济作物);牧养;制造(食品、房屋);荒政(备荒、附《救荒本草》和《野菜谱》)。
——摘编自麦群忠等《中国古代科技要籍简介》材料二《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全书共五部分:首先是“定义”,这一部分给出了物质的量、时间、空间、向心力等的定义。
第二部分是“公理或运动的定律”,包括著名的运动三定律。
接下来的内容分为三卷。
前两卷的标题一样,都是“论物体的运动”。
第一卷研究在无阻力的自由空间中物体的运动,许多命题涉及已知力解定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轨道、速度、运动时间等),以及由物体的运动状态确定所受的力。
第二卷研究在阻力给定的情况下物体的运动、流体力学以及波动理论。
压卷之作的第三卷标题是“论宇宙的系统”。
——摘编自百度百科
(1)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两部著作问世的历史背景。
(2)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比较两部著作在内容上的不同并说明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答案(1)背景:前者:“农本”思想的影响;小农经济的主导地位;思想专制的加强;传统的农业、手工业的发展;前人的成果。
后者:“重商主义”的影响;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的兴起;思想解放运动的推动;近代科学研究方法的形成。
(2)不同:前者是传统农业、手工业经验、技术的总结,后者是以物理学为核心的近代自然科学的集大成之作;前者体现了传承性、系统性、全面性的特点,后者则体现了创新性、实验性、理论性的特点。
历史价值:都对社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都是人类历史上的宝贵遗产。
解析(1)《农政全书》的背景,结合中国农业经济模式及思想角度思考作答;《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结合西方资本主义的兴起从思想、经济以及科技的角度思考回答。
(2)第一小问不同点,《农政全书》从经验总结以及继承性特点说明,《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从物理学为核心以及实验观察等特点去概括回答;第二小问共同历史价值,从科技发展以及社会等角度思考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