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白酒市场面临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白酒市场面临的问题
现在还有多少上海人在喝白酒?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就知道这个数字肯定小得可怜。根据国家统计局相关资料,1996年我国白酒总产量为801.3万千升,到2004年只有303万千升,近几年白酒行业略有回暖,2007年总产量为493万千升。目前全国白酒行业整体形势较好,但近万家有生产许可证的白酒企业中仍有相当部分亏损或者潜亏,而十七大名酒厂家中已有三分之一因运转困难而被兼并。尤其在上海,白酒行情更是“一路向北”,包括当年声名赫赫的七宝、熊猫等在内的数百个本地白酒品牌中,如今只有神仙酒一家硕果仅存。
上海市酿酒专业协会秘书长吴建华这样分析白酒在上海的处境:“喝白酒就好比穿布鞋,七八十年代流行穿布鞋,你现在再去上海的大街上看看,有几个人还在穿布鞋?”上海的白酒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整个白酒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那造成白酒江河日下的原因何在呢?总体而言,白酒行业面临着三大挑战——
挑战一
消费需求更理性更健康
酒这一行里有句话,叫做:“啤酒做激情,红酒做浪漫,黄酒做营养,白酒做文化。”于是有人调侃:在这个时代,激情、浪漫、营养都有人追捧,偏偏文化没人买单,做文化的白酒受到冷遇也就可想而知了。
吴建华表示,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正是白酒市场不景气的基本原因。一方面,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的购买力提高了,在消费中更关注健康、品质,而白酒作为一种酒精度相对很高的酒类,多喝伤身,渐渐地就淡出了这类消费者的视线。这一点可以从近几年酒类行业的格局变化中得到验证:啤酒取代白酒成为最主要的含酒精饮料,红酒市场规模每年保持20%左右的增速,黄酒也正在上海市场迅速崛起。
有业内专家认为:中西部地区将成为未来白酒消费的主市场,而东南部地区将更偏重白酒消费的商务、政务功能;提倡“喝少点,喝好点”的中高档白酒成为未来的白酒消费主流。
挑战二
市场竞争多元化更激烈
近几年来,越来越多的啤酒、红酒、洋酒等酒类的外来品牌进入上海市场,白酒的市场份额不断地受到挤压。有统计表明,在全国,白酒产量占整个饮料酒总产量的比重逐年下降,从改革开放初期的60%下降到2001年的14%,近几年略有好转;未来几年,预计啤酒、葡萄酒将继续保持稳步增长。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白酒的需求总量将以年均3%-5%的速度下降,其中中低档白酒下降速度将超过5%。
在国内白酒生产企业陷入困境的同时,大量国外资本涌入国内白酒业,比如2006年的白酒并购第一案,全球最大的洋酒集团帝亚吉欧收购水井坊16.64%的股份成为其第二大股东;同年12月,法国轩尼诗收购剑南春旗下四川文君酒厂有限公司55%的股份。在给中国
白酒行业带来新的营销理念和策略的同时,外资品牌的涌入也给国内企业带来了更为严峻的竞争压力。
此外,这几年还有大量“外行”资本进入白酒行业,比如来自房地产、医药甚至高科技行业的风投,有些短期内炒作成功了,更多的则以失败告终。但即使是个别短期内成功了的,也有可能大量透支白酒现有品牌的无形资产。前些年层出不穷的白酒质量问题,就是白酒行业不能承受之“痛”。
挑战三
行业内部格局混乱无序
市场蛋糕越来越小,白酒行业内部却仍然面临着缺乏有序竞争、应变能力低下的困境。近万家白酒企业中,真正有实力的少之又少。就连素有中国酒业大王之称的五粮液,其年产量尚不足国内年总产量的百分之五。有专家评论,目前整个白酒业内部格局比较混乱、竞争无序。内忧外患下,大多数白酒企业赢利无方、成长乏力。
有专家介绍,从上个世纪80年代初开始,白酒企业一直是一些地方的财政支柱,有“当好县长,办好酒厂”的说法。在“投资小、见效快”的利益驱动下,部分地区不断新建、扩建白酒生产项目,是造成酒厂数量多而规模小,产品供过于求的主要原因。有的地方为保证地产酒的销量而限制外来产品的进入,或者对外来产品实行变相收费;也有的地方为提高本地酒的竞争力,采用返还消费税的办法。此类违背公平竞争规则的做法严重阻碍了全国性市场的流通,也导致许多白酒行业中小企业偏安一隅、竞争能力低下。
有业内专家透露,用酒精勾兑已经成为白酒小企业生产二锅头之类白酒的“惯例”,“一瓶二锅头才多少钱?你要是用正规的发酵、酿造工艺来做(二锅头),你早就关门大吉了。”专家建议,白酒“便宜无好货”,如果经济能力有限,就尽量多换品牌换口味,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食品问题。
---★文章来源:中国好酒招商网→/news/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