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上《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参考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

七年级地理上册 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9 人教新课标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9课题 3.2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1)学习目标1.了解气温与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2.掌握气温的变化重点难点气温的变化步骤问题设计、知识要点(含分工)点拨导入气温与我们生活关系密切,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气温的有关知识自主学习一.气温与生活1.气温的概念:气温是大气_________的程度2.气温的单位:_______,记做_______3.观测时间:北京时间2时、_____、14时、_______4.观测求值:_________气温、月平均气温、_________气温二.气温的变化(书本图3.12,3.13)1.气温的日变化与年变化日变化年变化北半球南半球最高气温午后____左右陆地_____月陆地1月海洋_____月海洋2月最低气温_____前后陆地_____月陆地7月海洋_____月海洋8月2.气温的日较差与年较差(1)气温日较差:一天中_________的差(2)气温年较差:一年中________的差学生自己完成团队合作1. 完成书本P51 活动12.读甲、乙两地气温变化曲线图,回答下列问题⑴甲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⑵乙地最热月是月;最冷月是月。

⑶甲、乙两地,地在北半球;地在南半球小结提纲思维导图测定:日变化:最高出现在_______,最低出现在_______ 气温气温变化陆地: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年变化(北半球)海洋:最高____月,最低____月反馈练习1.一年中,北半球大陆7月份气温达到最高,而海洋上几月份()A.6月B.7月C. 8月D. 9月2. 位于南半球澳大利亚的学校,放暑假的时间一般是()A.1月B.4月C. 7月D. 10月3. 某地7月月平均气温为26°C,1月月平均气温为-4.7°C,则该地的气温年较差是()A. 30.7°CB. -4.7°CC. 21.3°CD. 22.3°C4. 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A.8时左右B. 12时左右C. 14时左右D. 2时左右上元中学研究性学习小组,测得学校某天8时、14时、20时、2时的气温分别为6°C、16°C、14°C、4°C。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3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3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属于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气候”的一部分。

在这一章节中,学生需要了解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式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

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方式,向学生介绍了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的实例出发,认识和理解气温的变化,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气候有了初步的认识。

但在气温这一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对气温概念、测量方式以及分布规律的理解不足。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针对这些方面进行详细的讲解和引导。

此外,学生在生活中对气温的变化有一定的感知,但可能缺乏系统的理论认识。

因此,教学中可以结合生活实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气温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式。

2.使学生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3.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其能够从生活中感知气温的变化,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4.提高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式。

2.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3.学生从生活中感知气温变化,并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气温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式,以及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2.案例分析法:分析生活中气温变化的实例,引导学生用所学知识进行解释。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4.图像观察法:观察气温分布图,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课件,包括气温的概念、单位、测量方式,以及世界气温分布图等。

2.收集生活中的气温变化实例,用于课堂分析。

3.准备小组讨论的材料,包括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气温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式,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学习。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3. 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分析气温数据,培养学生的数据处理能力;2. 利用地图和图表,学会解读和分析气温分布情况;3. 运用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对气温影响因素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关爱环境的意识;2.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实事求是的态度;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积极探究的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气温的概念及其重要性;2. 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难点:1. 气温分布规律的深入理解;2. 影响气温分布因素的综合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1. 准备相关气温数据和图片;2. 准备教学课件和教学道具;3. 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生活环境。

学生: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笔记本和文具;3. 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气温变化的图片,引起学生对气温的兴趣,提问:“你们觉得气温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2. 讲解:讲解气温的概念、测量单位和个人感受温度的差异。

举例说明气温对生物、农业、交通等方面的影响。

3. 分析:展示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气温分布规律。

提问:“你们发现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4.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地形等。

举例说明这些因素如何影响气温。

5. 实践: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调查当地气温分布、分析气温数据等。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总结: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强调气温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

五、课后作业1. 复习本节课的知识点,整理笔记;2. 结合自己的生活环境,分析影响当地气温分布的因素;3. 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应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学生的课堂表现、知识掌握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说课稿3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说课稿3

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说课稿3一. 教材分析《4.1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是晋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的一章内容。

本章主要介绍了气温的概念、影响气温的因素以及世界和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重要性,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提高对地理环境的认识。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气候等方面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概念和分布规律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的案例和图像来进行讲解和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气温的影响因素和生活实际的联系需要进一步强化。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气温的概念,了解影响气温的因素,掌握世界和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图像和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增强学生对地理环境的认识,提高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应对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难点:气温的概念和分布规律的理解,影响气温的因素的分析。

2.原因:气温的概念和分布规律较为抽象,需要具体的案例和图像来进行讲解和理解;影响气温的因素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进行分析。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像、案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天气和气候知识,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讲解:讲解气温的概念,通过图像和案例介绍影响气温的因素,分析世界和我国的气温分布特点。

3.互动:学生分享对气温分布的理解,讨论影响气温的因素,进行小组合作分析具体的案例。

4.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和知识点。

5.布置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气温的概念2.影响气温的因素3.世界气温分布特点4.我国气温分布特点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互动情况,了解学生的参与度。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气温的变化与分布》精品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有: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以及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气温的变化和分布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提高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气候、天气等概念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涉及到一些抽象的概念和复杂的地理现象,需要学生通过实例分析和思考来理解和掌握。

同时,学生对于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可能缺乏直观的感受,需要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引导学生认识和思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掌握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了解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分析、图表展示和思考讨论,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探究欲望,使学生认识到气温变化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难点:气温变化规律的背后的原因,气温变化对生产、生活的具体影响。

五. 教学方法1.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现象和影响。

2.图表展示法:通过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直观地展示气温的分布和变化规律。

3.思考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气温变化的原因和影响,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气温分布图、统计图表等。

2.案例材料:收集相关的案例材料,用于实例分析。

3.小组讨论:提前分组,准备小组讨论的问题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张世界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的变化和分布,引发学生的思考。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七年级地理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结合教材和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 “气温在一天之内是如何变化的?它受到哪些因素的影响?”
-学生通过观察气温日变化图表,总结气温的日变化规律。
2.教师引导学生了解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气温分布特征,探讨气温与气候的关系。
- “不同气候类型下的气温分布有什么特点?它们是如何形成的?”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中的共同点是什么吗?它们都与什么现象有关?”
-学生回答:“这些图片都与气温有关。”
2.教师简要介绍气温的概念、计量单位摄氏度(℃)以及气温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为学习新课打下基础。
- “气温是我们生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因素,它影响着我们的衣、食、住、行。今天我们将学习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规律。”
2.教师强调气温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提醒学生关注气候变化,树立环保意识。
- “气温知识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要关注气候变化,为保护环境贡献自己的力量。”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章节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特布置以下作业:
1.结合所学气温知识,观察并记录自己所在地区的气温变化,分析其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撰写一篇气温变化观察日记,不少于300字。
5.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气温现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在本章节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引导学生采用以下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分析气温数据,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合作探究,培养学生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3.运用比较法、归纳法,帮助学生总结气温分布的规律;
4.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给予及时的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人教版七上《气温和气温的分布》word教案

人教版七上《气温和气温的分布》word教案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8第一课时学习目标:i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禾U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重点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自学过程(一)自学49—50页“气温与我们”部分内容1、自学50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测定气温一般用摄氏温标,记做 ________________ ,读做__________ ;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 _次,一般是在_______ 时、_______ 时、______ 时、_______ 时观测。

2、读49页3.10图,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__________ °C, 14点时是_____ C, 20点时是 _______ C, 2点时是______ C,根据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__________________ C。

3、根据日平均气温的方法,你能描述什么是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吗?月平均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年平均气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阅读50页活动题资料,说出每一个字条的内容中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字条1说明气温与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字条2说明气温与 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字条3说明气温与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字条4说明气温与 __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字条5说明气温与________________ 的关系;请你任意说出一条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自学“气温的变化”部分内容1读51页上面文字,气温的日变化是以年变化是以2、读图 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C,最低气温约C,日较差C。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七年级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第三章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和体验出发,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2、学会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并能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3、通过学习,充分认识到气温与人类生活生产的关系。

学会关注生活,感受“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基本理念。

教学重点学会阅读、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教学方法讲述法、读图分析法、讨论法教学准备大屏幕电脑课件一套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炎热的夏天过了,我们都感到了秋天的寒意,同学们的衣着也由单薄的夏装换上了较厚的秋衣,这说明气温发生了变化。

中央电视台的天气预报中经常提到气温这个词。

气温就是表示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气温的知识。

(二)新课教学板书:第二节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师)气温与我们人类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

板书一、气温与生活(教师)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的5则资料,看看气温与什么有关?(请生阅读后稍作讨论)(学生作答)生活(教师)这说明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影响很大,那么,气温到底怎样测出来的?请同学们阅读书50页“气温的观测”。

提问:气温的观测用什么工具?(温度计,放置离地1.5米)通常一天进行观测的次数、时间?(4次。

8时14时20时2时)(教师)过渡:气温是随时都在变化的还是不变的?请学生举例,得出:“气温是变化的”板书二、气温的变化(教师)气温是如何变化的?有规律吗?举例:早晨冷,中午热。

夏天热,冬天冷。

引出习语“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板书午热晨凉,冬寒夏暑(教师)我们在研究气温的变化规律时,经常要用到一些描述气温的值。

如: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

大屏幕出示图3.10(教师)指图提问:日常说今天的气温多少度,这是指一天中气温的最高值,最低值还是日均值?学生答:日均温。

日均温怎样计算呢?学生答:4次气温数相加除以4。

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依次类推。

月平均气温是一月内每天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信息技术教案、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esson plans,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地理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目标1、知道天气和气候的区别,能在日常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识别常见的天气符号,能看懂较简单的天气形势图;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大气环境的影响和保护大气的重要性。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初中地理《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

2. 使学生掌握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 帮助学生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4. 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2. 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3. 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4. 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气温的概念、单位、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教学难点: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展示世界气温分布情况。

2. 运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

3. 采用案例分析法,引导学生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4. 运用小组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地球上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分布现象。

2. 讲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让学生掌握基本的气象知识。

3. 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让学生了解气温变化的周期性。

4. 讲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引导学生认识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

5. 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如纬度、海陆位置、地形等。

6.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气温分布规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7.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布置课后作业。

六、教学评价: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正确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单位,描述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分析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及影响因素。

2. 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气温分布规律,通过案例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并能在小组讨论中提出自己的观点。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关注气温分布现象,认识不同地区的气温差异,培养关爱环境、珍爱生命的意识。

七、教学资源:1. 地图:世界气温分布图、各大洲气温分布图2. 图片:世界各地气温变化示意图3. 案例资料:不同地区气温分布的实例4. 教学软件:用于展示气温分布的动态地图八、教学进度安排:1. 课时:本节课计划用2课时完成2.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讲解气温的概念及其单位,分析气温的日变化和年变化规律,引导学生认识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气温的分布》是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二节的内容。

本节内容主要介绍地球表面气温分布的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表和实例,让学生了解世界气温分布的特点,掌握气温的纬度分布、海陆分布和地形分布规律。

为后续学习气候变化、环境保护等知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生活经验和观察能力,对自然现象有好奇心。

但气温分布规律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图表进行分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可能对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实际案例和讨论来加深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道世界气温分布的规律,理解纬度、海陆和地形对气温分布的影响。

2.学会分析气温分布图,提取有效信息。

3.提高观察、分析、讨论能力,培养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气温的纬度分布规律2.气温的海陆分布规律3.气温的地形分布规律4.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气温分布规律。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际例子理解气温分布的影响因素。

3.采用讨论法,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图表和实例,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气温分布的图表和实例。

2.制作课件,展示气温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3.准备讨论话题,引导学生积极参与。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地球表面的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分布的特点。

提问:“你们认为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什么?”2.呈现(10分钟)展示气温分布的纬度规律,引导学生观察并分析纬度对气温的影响。

展示气温分布的海陆规律,让学生了解海陆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最后展示气温分布的地形规律,引导学生分析地形对气温的影响。

3.操练(10分钟)分组讨论:让学生根据实例和图表,分析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

每组选择一个实例进行分析,并展示讨论成果。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教案】气温和气温的分布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掌握气温的计量单位和常用的温度转换公式,理解气温的分布规律。

2. 能力目标:能够分析气温的变化原因,掌握气温的分布特点和影响因素,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相关问题。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气候变化的关注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2. 气温的计量单位和温度转换公式3. 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一幅气象图,引发学生对气温的认识和兴趣,并让学生观察图中的气温分布情况。

2. 知识讲解(1) 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介绍气温的定义:气温是指空气中分子的热运动所表现出的热量高低。

讲解气温的测量方法:常用的测温工具有温度计和红外线测温仪。

(2) 气温的计量单位和温度转换公式介绍气温的计量单位:摄氏度(℃)和华氏度(℉)。

讲解摄氏度和华氏度的转换公式:℃ = (℉ - 32) × 5/9,℉ = ℃ × 9/5 + 32。

(3) 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讲解气温的分布规律:气温随纬度的变化呈现出明显的规律,越接近赤道气温越高,越接近两极气温越低。

介绍影响气温分布的因素:纬度、海洋和陆地分布、海洋暖流和寒流、海拔高度、地形等。

3. 案例分析通过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图和相关数据,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分布的原因,并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一些特殊气温现象。

4. 拓展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城市,收集该城市过去一年的气温数据,并绘制气温变化曲线图。

学生可以通过互相交流和比较,总结出该城市气温的季节变化规律和影响因素。

5. 总结归纳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计量单位和温度转换公式,以及气温的分布规律和影响因素。

四、教学评价1. 教师观察学生的参与度和讨论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指导。

2. 设计小组讨论和案例分析的问题,检查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021人教版七上《气温和气温的分布》word教案

2021人教版七上《气温和气温的分布》word教案

2021人教版七上《气温和气温的分布》word教案教案8第一课时学习目标:1、记住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年平均气温、气温的日变化、气温的日较差、气温的年变化、气温的年较差等概念。

2、读气温曲线图,能说出气温日变化和气温年变化的规律。

3、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重点1、气温变化的规律。

2、利用气象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自学过程(一)自学49—50页“气温与我们”部分内容1、自学50页阅读材料《气温的观测》,完成下列要求测定气温一样用摄氏温标,记做,读做;观测时通常一天要进行次,一样是在时、时、时、时观测。

2、读49页3.10图,填出不同时段的气温:8点时是℃,14点时是℃,20点时是℃,2点时是℃,依照图右边的文字内容,这一天的平均气温是℃。

3、依照日平均气温的方法,你能描述什么是月平均气温顺年平均气温吗?月平均气温。

年平均气温。

4、阅读50页活动题资料,说出每一个字条的内容中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字条1说明气温与的关系;字条2说明气温与的关系;字条3说明气温与的关系;字条4说明气温与的关系;字条5说明气温与的关系;请你任意说出一条气温与人类生产生活的关系的实例(二)自学“气温的变化”部分内容1、读51页上面文字,气温的日变化是以 ;气温的年变化是以 。

2、读图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日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日较差约 ℃。

一日中的最高气温显现在 ,最高气温显现在 。

3、读图3.12及右边的文字,该地的月平均最高气温约 ℃,最低气温约 ℃,年较差约 ℃。

4、读图3.12右边的文字,完成右表:5、处理教材51页活动1 读图3.14完成下列要求: (1)最高月平均气温显现在 月,数值约为 ℃;(2)最低月平均气温显现在 月,数值约为 ℃; (3)气温年较差为 ℃;(4)该地气温的年变化规律冬 夏 ,季节变化 ,年较差 (大或小)。

6、处理教材51页活动2,依照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图1)依照上面的材料绘制气温曲线图。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

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七年级上册3.2《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是学生在学习了经纬网、半球和纬度的划分等基础知识后,进一步对气温这一重要地理概念的认识。

本节内容通过介绍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分布规律、影响气温的因素等,使学生掌握气温的基本知识,能够理解并分析气温的变化与分布规律。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气温这一概念,他们可能在生活中有所接触,但缺乏系统性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生活实例出发,逐步过渡到对气温变化与分布的深入理解。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和常用表示方法;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学会用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变化。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气温分布图,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关爱环境、保护地球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

2.难点:气温分布图的阅读与分析,气温变化的原因。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以生活实例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气温变化与分布的原因;3.图表教学法:利用气温分布图,直观展示气温变化与分布规律;4.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讨论,共同探讨气温变化的原因。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生活实例和案例,以便在课堂上进行教学导入和分析;2.制作气温分布图和气温变化图,方便学生观察和分析;3.准备与气温相关的视频资料,用于课堂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已学过的地理知识,如经纬网、半球和纬度的划分等。

然后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世界各地的气温差异,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气温的变化。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初一地理上册《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案、教学设计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测试等形式,检验学生对气温和气温分布知识的掌握程度。
(3)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反思,了解自己的学习进步和不足,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方法。
4.教学拓展:
(1)开展课外实践活动,如气温观测、气候调查等,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加深对气温分布的理解。
(2)结合时事热点,如全球气候变化、极端天气等,引导学生关注气温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已具备一定的基础知识和生活经验,但对气温和气温分布的深入理解尚显不足。在认知发展方面,他们正处于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阶段,对地理现象的观察、分析和解释能力有待提高。此外,学生对团队合作、自主探究的学习方式逐渐熟悉,但还需在问题发现、信息处理和结论表达等方面加强引导和训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启发式教学策略,引导他们主动探究气温分布的规律,培养地理学科素养。同时,关注学生的兴趣和需求,激发学习热情,使他们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增强地理学科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学习,如与数学、物理等学科相结合,探讨气温与能量、热量等相关问题。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以生活中的实例引入新课,例如:“同学们,你们有没有注意到,夏天我们这里很热,而冬天却又很冷呢?这是为什么呢?”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和影响因素。
2.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地区的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发表自己的看法,激发学生对气温分布规律的好奇心。
4.培养学生收集、整理、分析地理数据的能力,学会用地理知识解释生活现象。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室或教室内的气温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 》教学设计(2课时)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3-2 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教学设计(2课时)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的变化与分布”,属于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三单元“天气与气候”的第二课时。

教材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插图以及丰富的实例,向学生介绍了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单位、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应该能够理解气温的基本知识,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并能够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气温的变化与分布,他们可能还存在着一些模糊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用生动形象的语言、直观的图片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的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单位,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分析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分析气温的分布规律;通过实例分析,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天气和气候的兴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分布规律,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2.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成因,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的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气温的变化,理解气温的概念。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影响气温变化的因素。

3.图表教学法:通过观察气温分布图,让学生掌握气温的分布规律。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2.多媒体设备:电脑、投影仪、黑板。

3.教学素材:气温分布图、实例资料。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与气温相关的图片,如夏季炎热的气温、冬季寒冷的气温等,引导学生思考气温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然后,教师提出本节课的主题“气温的变化与分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气温分布图,让学生观察并总结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

晋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4.1《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节课的主题是气温和气温的分布。

教材通过大量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向学生介绍了气温的概念、测量方式、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的因素。

教材内容丰富,结构清晰,既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又强调实践操作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天气和气候有一定的了解。

但气温这一概念较为抽象,学生理解起来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气温的相关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了解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的因素。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分析、讨论等方法,培养地理思维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增强对地理学科的兴趣,树立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测量方法、分布规律以及影响气温的因素。

2.难点:气温分布规律的理解和应用,以及影响气温因素的综合分析。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问题驱动法: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任务,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4.实践操作法:学生动手操作,实际测量气温,增强实践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资源:准备与气温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教学资源。

2.实验器材:温度计、户外测量工具等。

3.教学课件:制作课件,以便于课堂演示和引导学生思考。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张地球气温分布图,引导学生关注气温这一主题,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什么是气温吗?它是如何测量的?”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然后展示一些气温分布的图片和数据,让学生直观地感受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气温和气温的分布教学参考一
教学要求
1.能举例说出气温与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关系。

2.初步学会阅读世界年平均气温分布图,说出世界气温的分布规律。

3.使用气温资料,绘制气温曲线,并读出气温的变化规律。

内容点析
1.本节教材讲述气候的要素之一──气温,主要讲了气温与生活的关系、气温的时间变化和气温的空间分布三个方面内容。

本节教材与下一节教材一起,虽是对第一节有关天气知识的自然引申,更重要的是作为理解第四节有关气候知识的基础。

因此,教材讲述气温与降水,内容指向更多的是气候而非天气。

2.气温的概念在上一节已经作了解释,教材从生活出发,很快切入到平均气温的概念。

因为一地的平均气温是理解该地气候特点的基础之一。

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数。

月平均气温是一月中各日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年平均气温是一年中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3.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是多方面的。

教材没有必要面面俱到地讲述,而是设计活动引导学生从生活和生产实际出发,思考气温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教材举了5个实例,分别说明气温与穿衣、饮食、住房、农作物、交通等的关系。

4.气温的时间变化主要讲了日变化和年变化。

图3.12和图3.13分别模式化地表示气温日变化和年变化的大致趋势。

由于气温日变化曲线的绘制取决于观测的次数,因而图3.12的曲线上没有标出对应横坐标时刻的气温点值。

日最高气温出现的时间(午后2时左右)指的是地方时,而不是北京时间。

5.阅读和绘制气温曲线图是学习地理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技能。

教材将这项要求安排成活动,以培养学生的该项技能。

活动分两步,第一步给出实际的气温曲线图,引导学生阅读;第二步给出一实际气温资料,让学生参照活动第一步的气温曲线图,并根据具体要求,绘出气温曲线图。

6.气温的空间分布包括水平分布和垂直分布两方面。

理解水平分布的关键是会阅读等温线图;理解垂直分布的关键是掌握气温的垂直递减规律。

教材抓住这两点设计图解(图3.15和图3.16)和活动,既帮助学生了解有关气温空间分布的知识,也培养学生阅读等温线图和比较气温垂直差异的技能。

教学建议
【气温与生活】
1 .本节开始,可先引导学生复习前一节中学习的气温概念。

复习的方法可请一位同学表述对气温的理解,再请其他同学评论、补充。

然后,提出一个问题:如何描述一个地方的气温?可请一两位同学尝试描述当地的气温,从同学们描述中遇到的问题,引出日平均气温、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概念。

2.读图
3.10让学生理解日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

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的计算方法与日平均气温类似,但所不同的是,日平均气温是一天中不同时间观测的气温值的平均数,而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分别是一月内各日和一年各月平均气温值的平均数。

教学时可先让学生尝试怎样求得月平均气温和年平均气温,当学生在活动中遇到困难时,再结合具体困难讲述具体方法。

3.《气温的观测》作为阅读材料,只让学生作一般了解,不作教学要求。

材料中提到的一天中气温观测的次数和时间只是就一般情况而言,并非统一规定。

4.“气温与生产、生活关系”的活动,教学时可按以下步骤进行。

第一步,请同学们分别总结各资料反映的是气温与生产和生活的哪一方面的关系。

第二步,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或所见所闻,分别就每一方面再补充一例。

第三步,请同学们在教材给出的几方面外,再思考并举例说明气温与人类活动其他方面的关系。

学生通过参与活动和在多方面事例的学习中,加深对气温的认识和体验。

【气温的变化】
1.气温时间变化的教学可通过引导学生阅读图3.12和图3.13进行。

两图的阅读都要引导学生注意曲线的变化规律、最高值、最低值和日(年)较差。

图3.12上日最高气温约31 ℃,最低气温约24.5 ℃,日较差约6.5 ℃。

图3.13上月平均最高气温约24 ℃,最低气温约-6 ℃,年较差约30 ℃。

月平均气温在大陆和海洋上的差异,只要求学生知道结论,不需要讲解原因。

2.阅读气温曲线图的活动,可按教材要求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阅读图
3.14。

(1)最高月平均气温出现在7月,数值约为22 ℃;
(2)最低月平均气温出现在1月,数值约为1.5 ℃;
(3)气温年较差为20.5 ℃;
(4)该地气温夏热冬凉,年较差大,四季分明。

此外,可补充问题: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现什么样的形状?进而说明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峰式,南半球的气温曲线呈波谷式。

这是判读气温曲线图的要领之一。

3.根据表3.1画气温曲线图,除按教材中的要求和步骤外,应提醒学生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把握图幅的大小。

第二,把握纵坐标的温度差,温度差太大或太小都不易画图。

第三,将各月的气温数据用点标在图上,最好先就相应的月份和气温值画一条十字交叉线,然后在交叉点处标上点。

第四,画曲线时,既要使曲线平滑,也要使曲线通过每个点的中间。

【气温的分布】
1.等温线图的阅读方法与等高线图类似。

因此,教学时可引导学生回忆等高线图阅读的要领,然后对应读图3.15。

读图时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等温线闭合的,要么是高温中心,要么是低温中心,具体由闭合中心气温的高低决定。

第二,等温线疏密与水平方向上的气温差别:密集的地方温差大,稀疏的地方温差小。

第三,等温线凹、凸处气温的高低。

第四,相邻两条等温线的温差。

2.图
3.15是简化的模式图,便于学生掌握以上读图要领。

接着应引导学生读图3.17(活动1),将刚学过的读图要领运用于实际等温线图(世界年平均气温的分布图)的阅读之中。

该活动答案:(1)赤道及其附近地区气温最高,由赤道向两极,气温逐渐降低,主要原因是各纬度接受太阳辐射的差异;(2)年平均气温高于2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低于-10 ℃的地区主要分布在南北极圈以内。

完成教材中要求的读图任务后,再让学生从自己的读图经验中,总结世界气温分布的一般规律:低纬度气温高,高纬度气温低;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

教学时需注意,对于一些地方等温线凹、凸的原因不必作解释,以免加大教学难度,但要会比较南北半球等温线分布的规律:自北向南,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增大,南半球等温线值逐渐减少。

通过等温线的分布判断所在区域位于南半球或北半球,是学生应该掌握的一项读图能力。

3.气温垂直递减率需要学生记住。

教学时先讲述大致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约下降0.6 ℃;然后引导学生做活动2。

学生通过实际计算并向同学们宣讲,可加深对气温垂直递减率的记忆。

教学时需要说明,气温的垂直递减是就同一地点而言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