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word教案

合集下载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课前温故知新【课标要求】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学习目标】1、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条件与危害。

2、掌握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重点】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学习难点】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

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学习流程】课前: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课堂: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自主学习】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二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三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

2、地震灾害的特点:一是________,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里氏________级以上的地震灾害;二是________。

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三是________,________。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都是________地震,破坏力极大。

3、地震灾害的形成: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________有着密切的联系,________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我国位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4、地震灾害的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________。

总的来说,我国________地震活动比________弱。

二、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分布与危害:我国泥石流与滑坡________、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分布与________、________有着明显的关系。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尝试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2.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3.通过对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坡分布图的阅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地理空间感。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震资料的阅读,概括出我国地震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地形图、中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的比较判读,概括我国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分布特点,总结地形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3.列表对比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增强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

2.通过各种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联系的、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正确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通过各种地质灾害分布的学习,加强尊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通过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看到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重建家园的重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地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增强人们抗灾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三、教学提纲(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我国地震灾害的基本特点: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2.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3.我国的地震分布(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1.我国泥石流频发的原因[来2.我国泥石流的分布3.我国滑坡频发的原因[来4.我国滑坡的分布四、教学建议地质灾害是指由地质动力作用所导致的岩体或土体位移,地面变形以及地质环境恶化,并危害人类生命财产安全的现象或过程。

考虑到地质灾害种类多并且具有区域性的特点,建议本节讲3课时,“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用2课时。

第二章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教学设计(正)

第二章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滑坡教学设计(正)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学设计岳阳市十四中学秦为胜一、基本说明1模块:高中地理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湖南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二章第三节5学时数: 1.5课时二、教学设计:1、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与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知识缺乏系统性。

2、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教材分析:地质灾害的种类很多,例如地震、地裂缝、构造断裂、火山喷发、滑坡、泥石流等。

从课时容量考虑,我们选择讲述地震、火山(本课增加)、滑坡和泥石流四种地质灾害。

教材对这三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灾害特点与成灾原因;二讲我国时空的分布,三讲通过阅读教材介绍其危害及预防,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分布是教材的重点内容。

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在前面分别讲述地质灾害的基础上,本课件从各地质灾害之间的关系上进一步做了分析。

这段内容在选修五的高中地理教材中虽然没有,但适当讲解有助于理解各种地质灾害的内在联系,它从一个比较新的角度说明了地质灾害就其个体而言,有着偶然性和地域的限制,但从总体上看,它们之间以及与其他自然因素之间,有着明显的相关性。

这种动态的观点、联系的观点不仅对深入分析地质灾害的成灾原因是必要的,而且符合教材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的要求。

本课件通过具体例子介绍了地质灾害三方面的关联性。

第一方面说明了同一地域地质灾害生成的关联性。

第二方面说明了一次地质灾害中原发灾害和诱发灾害的成灾关联性,由地震诱发的其他灾害,不局限于地质灾害,这更说明了灾害之间的联系十分广泛。

第三方面说明了人类活动与灾害的关联性。

(新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湘教版选修5【

(新人教版)最新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习目标] 1.分析地震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2.分析泥石流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3.分析滑坡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一、我国的地质灾害1.主要地质灾害类型:地震、泥石流、滑坡、崩塌、地裂缝、火山、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海水入侵等。

2.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一是种类齐;二是分布广;三是危害大。

二、我国的地震灾害1.特点:一是分布范围广,全国大部分省(区)都发生过里氏6级以上的地震灾害。

二是频率高,强度大。

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

三是震源浅,危害大。

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都是浅源地震,破坏力极大。

2.形成机制: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板块构造有着密切的联系,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加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3.分布:我国地震灾害分布不均匀,震中分布上呈现出条带状,称为地震带。

总的来说,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三、我国的泥石流灾害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世界少有,其形成和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明显的关系。

2.种类(1)暴雨泥石流: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提供了大量的松散物质,湿润季节的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分布在102°E以西的高原上,由于这些地区人口稀少,致灾效应并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因素可以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

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降雨往往成为决定性因素。

人为因素有时甚至变为主导作用。

4.分布(1)大体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1。

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

2。

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自主学习】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2.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3.分布西部东部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

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2)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跟踪训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年2月6日凌晨3点57分发生里氏6。

7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倒塌。

我国的地震滑坡泥石流教案

我国的地震滑坡泥石流教案

2.3■■■■■■■■■■■■三河市第二中学景红梅【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四种主要地质灾害(地震、火山喷发、泥石流和滑坡)的成因及危害;2了.解地质灾害的关联性,理解监测防御地质灾害的重要性;3了.解人类活动对地质灾害的直接和间接影响,了解关于地质灾害方面的科学研究的进展。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2增.强学生面临地质灾害时的应变能力;3读.图获取信息能力。

(三)情感目标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所以在讲解中最好配以视频或图片,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地质灾害的成因、发生过程。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震级和烈度的区别;滑坡和泥石流的控制因素【导入】设置情境,以身边的自然灾害为导入,提高学习欲望。

同学们:你们经历过地震或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吗?如果没有经历也没关系,老师希望你们一生平安幸福,远离任何灾害的伤害,当然也不要有遗憾,我们可以在地理课上共同来了解我们国家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讲授】用康定地震视频来让学生注意地震的相关知识请大家先来看一段视频,我们需要了解的有关地震的基本知识全在这段视频中,所以大家要仔细把握有关信息,然后我会请同学们回答你从这段视频中所了解的知识。

1播.放康定地震视频,展示地震发生的时间、地点、震级、震源深度及灾区的地形、人口密度、主要经济活动、受灾程度等相关信息。

2视.频主要内容如下:201年411月24日16时55分,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县发生6.级地震,震源深度为18千米,震中距成都22公0里。

由于地震灾区地处高寒山区和民族地区,是纯畜业乡,人口稀少,经济水平较低,造成重大人员伤亡的可能性很少,灾区房屋损毁程度不严重。

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2章第3节中国的地质灾害教案湘教版选修5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明确外出旅游的一种精神和两种能力。

2、通过对旅游安全的学习,了解影响旅游安全的因素。

能力目标:1、了解导游的基本知识,培养实践能力。

2、学会分析典型事物的方法,树立科学发展观。

教学重难点:1、通过对旅游安全防范意识的学习,熟练掌握保障旅游安全的措施和方法。

教学方法:学生讨论、案例分析、启发式教学导学过程:预习案一、我国的地震灾害1、区分理解有关地震的几个概念: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震级和烈度。

2、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是什么?3、简述我国地震多发的原因。

二、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读下图,写出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分布的主要地区。

2、简述泥石流发生的条件3、如何区分滑坡和泥石流,并说出滑坡产生的条件课堂检测1.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北京时间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四川省汶川县(31°N,103.4°E)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12日、13日、14日灾区连续降雨,给抢险救灾带来了一定困难。

(1)请你运用板块构造理论解释汶川地震的形成原因。

(2)地震发生后,诱发了滑坡和泥石流灾害,试分析成因。

滑坡堵塞河道,河流上游形成堰塞湖,可能会导致什么灾害发生?(3)我国是地震重灾区,近30年来,我国地震伤亡人数明显减少,而经济损失却有所加重,试分析这一趋势产生的原因。

(4)汶川地震与唐山地震相比,破坏性较强的是哪次地震?简要说明原因。

2、论述:从成因和人类活动两方面论述地质灾害的关联性。

作业一、选择题1.下列现象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地震B.森林退化C.泥石流D.洪水泛滥2.地震发生后,还可能引发的自然灾害有()A.海啸B.滑坡C.火山D.台风3.关于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若某地发生了滑坡或泥石流,有可能与当地发生过的地震有关B.人类活动不会诱发地质灾害C.人类活动不会减轻火山、地震造成的损失D.地质灾害发生的强度和频度不断提高与人类活动有关4.关于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震发生时,破坏最严重的地点为震源B.同一次地震不同地点测到的震级不同,说明一次地震有多个震级C.地震无论大小都有一定的破坏性D.大部分地震的发生与地质构造有关5.与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均有关的地质灾害是()A.美国圣海伦斯火山大爆发 B.长江上游地区泥石流频繁发生C.香港山地中部发生滑坡D.20世纪70年代的唐山大地震6.关于我国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发生地震灾害的频度不高,范围较小、危害较轻B.江南丘陵降雨充沛,地下水位高,土壤盐碱化十分严重C.滑坡、泥石流多发生在中部,地面沉降多发生在东部大城市D.植被破坏和大规模工程活动是我国滑坡、泥石流趋频发生的重要原因7.地震震级大小取决于()A.震源深浅B.释放能量多少C.破坏程度大小 D.震中距远近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

【范文】高二地理《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表格式教案

【范文】高二地理《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表格式教案

高二地理《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表格式教案本资料为woRD文档,请点击下载地址下载全文下载地址课题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课时课时教学方法案例教学法、创设情境法、讨论探究法等教材分析本节教材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我国的地震灾害,二是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教材对地震、滑坡和泥石流这三种灾害的表述方法基本相同:一讲灾害特点与成灾原因;二讲我国时空的分布。

地质灾害的成因与分布是教材的重点内容。

地质灾害具有分布广泛,危害大、伤亡多,突发性强等基本特点。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滑坡和泥石流虽然诱发的原因不同,但主导因素都是斜坡重力作用,分布的地区也基本相同,为了减少重复,教材把这两者放在一起讲述。

学情分析高二学生通过初中地理与必修一第四单元学习,对自然灾害特别是地质灾害危害有所了解,但对各种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相互关系与我国的分布并不很明确,知识缺乏系统性。

学法指导在学习过程中,主要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等多种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互动能力和合作能力,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重点和难点重点:.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难点:.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方法与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2.尝试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能正确评价地质灾害和人类活动的关系;2.列表对比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点;3.通过读地质灾害分布图,培养学生读图、析图获取信息的能力。

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增强学生忧患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环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景问题导入多媒体播放《唐山大地震》片段教师点评:地震灾害瞬间给我们带来了巨大的人员和财产损失。

那么,地震是如何发生的,它的分布又有何规律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到《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的学习。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泥石流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滑坡、泥石流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

滑坡、泥石流灾害【考点精讲】我国滑坡、泥石流灾害的成因山地面积广、山高谷深、地势陡峻、地质构造复杂、上层岩性相对松软、受重力和水力作用以及山地开发程度不断加大等 时间分布特点 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一般在雨季或春季冰雪融化时多发,尤其是大雨、暴雨、久雨中更多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发生在山区。

从太行山到秦岭,经鄂西、四川、云南到藏东一带滑坡发育密度极大;青藏高原以东的第二级阶梯,特别是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重灾区地域上的总特点【典例精析】例题1 读“我国泥石流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地区是我国泥石流多发地区,导致该地区泥石流多发的自然原因有哪些?(2)图中B地区泥石流较A地区少,试分析其原因。

(3)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也可以直接或间接地诱发泥石流,这些人类活动主要有哪些?(4)人类认识和掌握了客观规律,也可以减少泥石流的发生。

就你所知,人类减轻泥石流危害的针对性措施有哪些?思路导航:本题主要考查我国泥石流的分布、成因及防御等知识和读图分析、推理的能力。

由题目可知:①我国泥石流分布区主要是山地集中而且是受夏季风影响的地区;②A地位于我国的西南横断山区,地形崎岖;③B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干旱地区。

正确解答此题的关键是要理解泥石流是一种地质灾害,它的发生与当地的地质条件、植被覆盖状况、气候特点关系密切。

答案:(1)地形崎岖,地势陡峻(坡面物质不稳定);地壳活跃(地震、断层发育,碎屑物质丰富);气候湿润,降水量大。

(2)B地地质地貌与A地相似,但位于干旱地区,降水稀少,缺乏形成泥石流的动力条件。

(3)毁林开荒;开矿;工程建设等。

(4)植树种草,恢复和保护地表植被;加强泥石流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系统;建立健全减灾工作的政策法规体系等。

例题2 (新课标文综)长江下游某城市边缘分布着丘陵,丘陵的基岩上有黄土覆盖(如图所示)。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word版本

2019学年高中地理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学案湘教版选修5word版本

地震、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考点精讲】一、地震1. 构造地震概念及成因:当长期作用于地壳中岩层的地应力超出了岩层的承受力而发生突然断裂或错位,使长期积累的能量以地震波的形式释放出来并向四周传播,引起地面震动,称为地震。

2. 构造地震示意图震源、震源深度、震中、震中距、等震线、地震波(纵波:速度快,图中为辐射线,人们会左右摇晃;横波:速度慢,图中为以震源为中心的同心圆,人们会上下颠簸)。

(1)震源:地球内部岩层破裂引起震动的地方,称为震源。

(2)震中:地面正对着震源的那一点称为震中。

震中附近振动最强烈、破坏最严重的地区称为极震区。

(3)震源深度:震源到地面的垂直距离称为震源深度。

(4)震中距:地面上任何一点到震中的直线距离称为震中距。

(5)等震线:把地面破坏程度相似的各点连接起来的曲线称为等震线。

3. 震级与烈度名称二者区别二者联系概念计量和单位影响因素震级震级是衡量地震本身强度大小的“尺子”是通过地震仪器记录推算出来的,它的单位是“级”,同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地震释放能量的多少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烈度 烈度是反映地震活动所造成的地面和建筑物破坏程度的指标 是根据人的感觉、建筑物的破坏程度及地面破坏现象等综合评定出来的,同一次地震有多个烈度震级、震中距、震源深浅、地质构造和地面建筑一般情况下,震级越高,烈度也越大 思考:为什么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却有多个烈度?震级反映地震本身能量的大小,只跟地震释放的能量多少有关。

由于一次地震释放多少能量是一定的,所以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

而烈度则反映了地面实际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程度,它不仅与地震本身的大小(震级)有关,也与震源深度、震中距及地震波所通过区域的介质条件、地面建筑等多种因素有关,是根据地面受震动的各种现象综合评价的。

所以同一次地震中受影响的各地区烈度不尽相同。

4. 世界主要地震地区二、滑坡和泥石流 1. 滑坡:①滑坡的形成分析:滑坡是山地斜坡上不稳定的岩体与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一定滑动面整体下滑的地质现象。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

2019-2020学年湘教版地理选修五新素养同步学案:第二章 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1.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

2.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自主学习】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

2.我国的地震灾害(1)基本特点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分布西部东部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

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

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

(2)地震灾害是伤亡人口最多、造成社会恐惧心理最严重的灾害,地震造成的财产损失与地震烈度和财产的易损性有关。

【跟踪训练】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台湾高雄市2016年2月6日凌晨3点57分发生里氏6.7级地震,全台都有震感,其中台南市受损最为严重,多处建筑倾斜甚至倒塌。

湘教版选修V: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Word版含答案

湘教版选修V: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Word版含答案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习目标] 1.剖析地震灾祸的产活力制与发生过程。

2.剖析泥石流灾害的产活力制与发生过程。

3.剖析滑坡灾祸的产活力制与发生过程。

一、我国的地质灾祸1.主要地质灾祸种类:地震、泥石流、滑坡、倒塌、地裂痕、火山、地面沉降、地面塌陷、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海水入侵等。

2.我国地质灾祸的特色:一是种类齐;二是散布广;三是危害大。

二、我国的地震灾祸1.特色:一是散布范围广,全国大多半省(区)都发生过里氏 6 级以上的地震灾祸。

二是频率高,强度大。

20 世纪以来,我国均匀每年发生一次里氏 7 级以上的地震。

三是震源浅,危害大。

我国绝大多半地震都是浅源地震,损坏力极大。

2.形成体制:我国地震的形成、散布与板块结构有着亲密的联系,结构运动是大多半地震形成的最先动力。

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欧亚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会处,加之又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3.散布:我国地震灾祸散布不均匀,震中散布上体现出条带状,称为地震带。

总的来说,我国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三、我国的泥石流灾祸1.我国泥石流与滑坡散布范围之广、危害之大世界罕有,其形成和分布与地形、地势有着显然的关系。

2.种类(1)暴雨泥石流:主要散布在我国西部和半润湿、半干旱地域天气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干旱季节的风化供给了大批的松懈物质,润湿季节的降雨成为泥石流暴发的主要激发因子。

(2)冰川泥石流:主要散布在102°E以西的高原上,因为这些地域人口稀罕,致灾效应其实不突出。

3.成因:泥石流的形成要素能够分为自然要素和人为要素。

在具备泥石流发生的地质和地形条件时,降雨常常成为决定性要素。

人为要素有时甚至变成主导作用。

4.散布(1)大概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分为两部分。

(2)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我国泥石流主要发育地域,呈带状或片状散布。

最新同步教案:选修 中国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

最新同步教案:选修 中国的地震滑坡泥石流灾害
通过本节的教学,强化学生科学的人生观,使学生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防灾、减灾意识。
课前
准备
教师准备:
1.《导学案》、《预学案》、《固学案》。
2.准备《唐山大地震》、《舟曲泥石流》视频片断,唐山地震与汶川地震震级、伤亡人员、经济损失的统计图表、教材图2.7~图2.12、我国地形图、气候类型分布图等,结合教学进度制作多媒体课件。
3.从地震重烈度区占全国面积、重烈度区城市分布以及重烈度区城市人口比重等方面可知我国地震灾情隐患严重。
探究二【探究点拨】
1.泥石流与滑坡的时间发布特点不同:泥石流与集中降水的时间规律相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滑坡表现出常发性,一年四季都可能发生。
2.滑坡和泥石流主要分布在山区,西南地区为我国泥石流、滑坡灾害的 重灾区。
1.表现出对我国地震灾害强度大、破坏程度高的震惊心理,并积极探究为什么我国地震灾害强度和破坏这么大。
2.通过课前资料的搜集和课前预习,能够初步从地理位置、板块运动等方面初步了解我国地震灾害的分布特点、灾情的区域差异。
多媒体课件展示《唐山大地震》视频片断,展示地震在我国的多发性以及带来的灾害。
第一层级
学生独立完成,与同伴互查,疑难问题交与小组讨论。对于错误的问题,及时纠正,通过结构性预习,达到预想的预习效果。
环节二 对学案探究内容分析整合
探究一【探究点拨】
1.地震的分布特点主要影响因素是受板块构造运动的影响,而地震灾情大小除了受地震等级大小的影响外,还受人口密度、经济水平等因素的影响。
2.地震死亡人数与人口密度成正比关系。在我国东部地区小震也有可能造成大灾。
教学建议
对于我国的地震灾害,重点是理解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让学生从板块构造角度讲诉我国地震西多东少,以及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多发区地质灾害的成因,指导学生复习教材案例“北海道强震人员伤亡少的原因”和阅读教材的“日本的地震防灾计划”,让学生分析地震预测和防震意识在防灾、减灾中的作用:结合教材图2.7和图2.8引导学生分析青藏、新疆、华北和台湾四个地震多发区中人口、经济、财产有什么不同,如有同级地震,灾情有什么不同。结合教材案例1与案例2,教师指导学生比较唐山和南投地震的受灾人口和经济损失的差异,分析唐山和南投地震的灾情中人文因素导致的灾情差异(资产密度、建筑物抗震系数、人的防震意识等);结合教材图2.11,让学生分析出我国近年来死亡人口下降与经济损失上升的原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平山实验中学闫利军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通过学习,能够说出我国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基本特点和空间分布规律。

尝试分析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原因(产生机制);
2.通过对地质灾害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与应用,培养学生获得信息、应用信息的能力;
3.通过对我国地震、泥石流和滑坡分布图的阅读,提高学生灵活运用地图和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强化地理空间感。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地震资料的阅读,概括出我国地震的特点。

2.通过对中国地形图、中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图、中国泥石流与滑坡分布图的比较判读,概括我国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分布特点,总结地形与我国主要地质灾害的相关性。

3.列表对比我国泥石流与滑坡的异同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我国地质灾害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的特点,增强忧患意识和灾害意识。

2.通过各种地质灾害成因的分析,培养学生善于运用联系的、综合的方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养成求真求是的科学态度。

通过对地质灾害中人为因素的分析,强化学生的正确人地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3.通过各种地质灾害分布的学习,加强尊重规律并按规律办事的意识。

培养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4.通过阅读“泥石流王国”里的绿色耕耘,看到人类在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主观能动性和重建家园的重大成果,体会到科学知识在促进人地和谐发展中的重大意义。

增强人们抗灾和战胜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教学重点
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教学难点
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
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教学媒体与教具
教材图片以及近年发生在我国的地质灾害案例、图片
课时安排:1课时
[讲授过程]
新课导入:人类历史也可以说是一部人地关系史,人地关系相继走过了崇拜自然、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阶段,目前正携手走进人地协调共生的新时代。

然而,地质灾害暴发的频度越来越高,强度越来越大,造成的影响和损失越来越重。

印尼海啸的惊涛骇浪还未平息,四川汶川又一次震声隆隆。

下面让我们共同感受20XX年5月12日发生在我国四川汶川的巨大灾难。

【播放图片】汶川地震图片
【板书】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滑坡和泥石流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见幻灯片)
师生总结1.我国地震的基本特点是:分布范围广;频率高,强度大;震源浅,危害大。

2.地震的形成和分布
【读图分析】阅读教材51页图2-16“我国地震带和主要地震震中分布”,在图上找出(自己学生回答,教师总结)我国主要的地震带:我国西部主要的地震带有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阿尔泰地震带、祁连山地震带和红河地震带等。

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为台湾地震带,其次是东南沿海地震带、郯城一庐江地震带、河北平原地震带、汾}胃地震带、燕山地震带和秦岭地震带。

家乡所在位置并说明是否在地震带上?说出我国地震的多发区。

【思考活动】1.读图2-16,判断下列哪些省(区)属于多地震地区:河北省、湖南省、台湾省、黑龙江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

2.你的家乡是否属于地震多发地区或位于地震带上?
【点拨】1.属于多地震地区有:河北省、台湾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

【承转】俗话说,祸不单行。

比如在我国川、滇、黔接壤地带,由于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较高。

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会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灾害过后还可能引起某些传染病的流行。

下面我们学习一下我国的泥石流和滑坡灾害。

二、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类型齐全、爆发频繁、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1.泥石流的分类
泥石流的成因分类有:冰川泥石流,暴雨泥石流
暴雨泥石流: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
冰川泥石流:东经1020以西的高原上
2.泥石流的成因
阅读泥石流的基本成因
通过案例的阅读能够了解到:
(1)泥石流的形成必须同时具备以下3个条件:陡峻的便于集水、集物的地形、地貌;有丰富的松散物质;短时间内有大量的水源。

(2)人为因素如乱砍滥伐森林和不当的开挖、堆积等扩大和加快了泥石流的发生。

做教材第53页活动题
3.泥石流的分布
【点拨】界线:以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线为界
该线以西的华北山地、黄土高原、秦岭山地、川滇山地和西藏高原东南部山地,是泥石流的主要发育地区,泥石流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该线以东的辽东、华东和中南山地以及台湾、海南山地,泥石流呈零星分布
【总结】泥石流的分布和我国的地形有密切关系,从分布图上还可以看出,泥石流的分布区也是暴雨频发的地区,当然在青藏高原地区的泥石流的形成水源是冰川融化。

4.滑坡的成因
【点拨】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外表形态
外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其中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因素
5.滑坡的分布
【点拨】界线: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东部稀疏,西部密集
极密集区:秦岭-川西-滇西山地
频率最高的省:四川省,约占全国同类灾害的25%
【案例】课本55页图文材料“甘肃酒勒山大滑坡”。

【思考】(1)影响滑坡形成的因素有哪些?
(2)说出我国滑坡时间以及空间分布规律。

【学生回答】(1)滑坡是在内在因素和外部因素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而暴雨是诱发滑坡的主要外部因素。

(2)我国滑坡多发期:每年6—8月
空间分布规律:大致以大兴安岭一太行山一巫山一雪峰山为界,东部滑坡分布较为稀疏,西部较为密集,而秦岭一川西一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秦岭一川西一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我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中,滑坡灾害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约占全国同类灾害的25%,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

【探究活动】下列原因容易诱发滑坡,请你说出这是为什么。

①在山区修建公路、铁路②依山建房③岩石上部透水,下部不透水④土石体中存在断层⑤长时间暴雨
【点拨】①②增加了产生滑坡的斜坡,并使局部地区坡度增大,可能引起地基的松动等④使岩体或土体内存在滑动面③⑤使地下含水量大,均具备了形成滑坡的条件,使滑坡加剧。

【总结】列表比较泥石流和滑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