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地理选修5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基础测试

合集下载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一章第一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一章第一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一、选择题

(2012·北京人大附中月考)2011年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据统计,全国各类自然灾害共造成全国4.3亿人次受灾,1126人死亡,因灾导致直接经济损失3096.4亿元。据此完成1~3题。

1.自然灾害的诱因是()

A.自然变异B.地球表层

C.人员伤亡D.自然现象

2.承受自然灾害的客体是()

A.自然异常变化

B.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

C.自然灾害本身

D.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水圈

3.下列现象或事件中,属于自然灾害的是()

①酸雨危害生物体②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③2011年3月日本9.0级大地震④甘肃舟曲特大山洪泥石流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解析:本组题考查对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的理解。自然灾害的形成条件:一是要以自然变异作为诱因,二是要有受到损害的人、财产、资源作为承受灾害的客体。酸雨不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喜马拉雅山无人区的雪崩没有受到损害的受灾体。

答案:1.A 2.B 3.B

读“某湖区今貌图”,完成4~5题。

4.该图反映的自然灾害可能是()

A.2011年云南盈江地震

B.2010年山西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

C.2011年山东旱灾

D.华北平原盐渍化

5.该自然灾害造成的危害是()

A.吞没城镇、道路和田园

B.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C.交通、输电、输水线路中断

D.作物根部缺氧,造成收成不足

解析:本组题考查对干旱现象的认识和旱灾的危害。图中展示的是干涸湖泊的景象,是长期无降水、无河流注入,湖泊失去补给水源所致。干旱使河流、水塘、湖泊干涸,造成人畜用水和工农业生产用水困难。

答案:4.C 5.B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第3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第3章 自然灾害与环境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9小题每题3分共计27分)

1.(1)黄淮海地区干热风多出现在()

1.(2)河北中南部成为干热风多发区主导因素是()

1.(3)减轻干热风危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营造农田防护林选用抗干热风的作物②大水漫灌农作物抵消干热风的危害

③给农作物盖上透明塑料薄膜④加强干热风的监测和预报

A. 春末夏初

B. 盛夏时节

C. 深秋时节

D. 暖冬时节

【答案】A

【解析】

【答案】C

【解析】

【答案】C

【解析】

2.(1)该地可能是( )

2.(2)该地区国土整治的方向是( )

2.(3)春季该地最不可能发生的自然灾害是( )

A. 松嫩平原

B. 洞庭湖平原

C. 河套平原

D. 华北平原

【答案】D

【解析】

【答案】B

【解析】

【答案】C

【解析】

3.(1)1961—2010年东亚冬季风指数与东北地区平均冬季降水量()

3.(2)1961年左右我国东南地区冬季最易受到的自然灾害是()

A. 均逐年升高

B. 变化总趋势相同

C. 均逐年下降

D. 变化总趋势相反

【答案】D

【解析】(1)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东亚冬季风指数波动变化且总趋势下降东北地区平均冬季降水量波动变化且总趋势升高即1961—2010年东亚冬季风指数与东北地区平均冬季降水量呈负相关变化总趋势相反故D项正确

故选D

【答案】C

【解析】(2)根据图示可知 1961年左右东亚冬季风指数偏高我国东南地区冬季最易受到寒潮冷冻灾害的影响故C项正确由于冬季我国东南地区气温较低降水较少不易出现高温旱灾、滑坡泥石流和虫灾盐渍化 A、B、D项错误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第1章 自然灾害概述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0小题每题3分共计30分)

1.(1)吉尔吉斯斯坦有近2000个高山湖泊其中最大的、最著名的当属伊塞克湖下列关于伊塞克湖流域内河流水位的时间变化特征的论述错误的是()

1.(2)托木尔—汗腾格里山汇区是天山冰川发育规模最大的地区原因是()

①该地区地势高峻年平均气温较低

②位于东南季风的迎风坡水汽充足

③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气流的双重影响降水丰富

④河湖众多加剧了低温程度

A. 水位年际变化小

B. 春夏季节河流水位高

C. 夏季水位日变化明显

D. 季节变化小

【答案】D

【解析】(1)据材料可知伊塞克湖为内陆湖泊所在流域为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主要补给水源为季节性积雪融水和高山冰雪融水春夏季节河流补给量大水位高水位年际变化小水位季节变化大夏季水位日变化明显 ABC正确不符合题意 D错误符合题意故选D

【答案】C

【解析】(2)据材料可知托木尔—汗腾格里山汇区是天山山脉海拔最高的区域该地区地势高峻年平均气温较低加之托木尔—汗腾格里山汇区受大西洋和北冰洋气流的双重影响降水丰富所以冰川发育规模大①③正确托木尔—汗腾格里山汇区深居内陆为温带大陆性气候不受东南季风影响②错误河湖众多不会加剧低温程度④错误

故选C

2.(1)羊湖电站比常规水电站水能资源利用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选修5第2章第3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

课前温故知新

【课标要求】

简述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地貌灾害的产生机制与发生过程。

【学习目标】

1、理解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产生条件与危害。

2、掌握地震、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在我国的分布及特点。

【学习重点】

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规律及成因。

2、滑坡和泥石流的成因与分布。

【学习难点】

1、我国地震带的空间分布。

2、泥石流和滑坡的形成原因。

【学习流程】

课前:

1、回顾旧知,预习新课

2、课前朗读,订正学案

课堂:

1、新课导入,明确目标(5min)

2、小组讨论,合作探究(10min)

3、分组展示,相互纠错(10min)

4、相互评价,归纳总结(15min)

5、当堂检测,巩固训练(10min)

【自主学习】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1、我国的地质灾害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一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二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三是我国地质灾害________。

2、地震灾害的特点:一是________,全国大部分地区都发生过里氏________级以上的地震灾害;二是________。20世纪以来,我国平均每年发生一次里氏7级以上的地震;三是________,________。我国绝大多数地震都是________地震,破坏力极大。

3、地震灾害的形成:我国地震的形成、分布与________有着密切的联系,________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我国位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和________板块交会处,又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________地震带和________________地震带之间,所以发生频率高。

高中地理_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_附答案

高中地理_选修五《自然灾害与防治》测试题(一)_附答案

《自然灾难与防治》测试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2019年5月7日中国教化报报道:今年4月25日,古都北京风沙再起,这已是今春第8次沙尘暴天气了。据气象专家说,像今年沙尘暴来的这样早,次数频繁,危害大,是中国历史上从未有过的,风沙威逼北京城已成为不争的的事实。据此回答1—3题。

1.沙尘暴的首要污染物是()

A.二氧化碳

B.二氧化硫

C.碳氢化合物

D.悬浮颗粒

2.从生态破坏角度看,与沙尘暴形成缘由紧密相关的是()

A.西北地区水土流失面积日趋扩大

B.西北地区土地荒漠化日趋严峻

C.西北地区土地盐渍化问题日趋严峻

D.西北地区野生动植物面临灭亡

3.沙尘暴作为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是由于()

A.冷锋过境

B.暖锋过境

C.气旋过境

D.反气旋过境

经国务院同意,教化部确定,从2019年起,全国高考时间由每年7月的7、8、9日,提前到每年6月的7、8、9、10日。这一调整的主要缘由是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自然灾难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及考试阅卷的组织工作带来很大影响,社会各界要求将高考时间提前的呼声日趋剧烈。据此回答4-7题。

4.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自然灾难频发,对考生复习、应考会产生影响。

A.沙尘暴 B.台风 C.水灾 D.泥石流

5.上述自然灾难近年来频发地区主要是指我国()

A.西北地区 B.西南地区 C.黄河中下游地区 D.长江中下游地区

6.我国大部分地区7月份的气温总体偏高,其最主要缘由是()

A.受锋面雨带的限制B.受太阳辐射的影响

C.受副热带高压限制D.受印度低压限制

7.我国正在建设的两条“绿色长城”是①长城沿线的森林带②“三北”防护林③黄河下游两岸的护堤林④沿海13000千米滨海防护林()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1。识记我国地震带、泥石流与滑坡的空间分布。2。理解泥石流、滑坡的形成原因。

我国的地震灾害

【自主学习】

1.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种类齐、分布广、危害大.

2.我国的地震灾害

(1)基本特点

①分布范围广。

②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③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成因

******************

①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②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分布

西部东部

分布天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喜马拉雅地震带等台湾地震带、东南沿海地震带等特点不均匀,呈条带状,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1.我国为什么多地震灾害?

提示:我国地处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亚欧板块交界处,加之又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因而地震多发。

2.祁连山地震带、秦岭地震带、燕山地震带、昆仑山地震带、汾渭地震带等并非在世界两大地震带之间,为什么这些地区也是地震的多发区呢?

提示:内陆地区地震带大体上与我国山脉分布相吻合,而山脉本身就是地壳剧烈运动的结果。

【核心归纳】

由于我国地理位置的特殊性,构造断裂活动强烈,每年都有不同程度的地震灾害发生。我国是世界上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发生在我国的地震占全球大陆地震发生次数的1/3左右,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的1/2.我国地震的分布、成因与危害如下:

(1)我国地震西多东少,这主要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形地质条件比东部更加复杂,构造运动频繁,地壳更加脆弱所致。但灾情却是西轻东重,这主要是由于东部地区人口、建筑物以及城市等密度大,所以地震造成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就特别大,灾情特别严重.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三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读下表分析回答问题。(10分)

1960~1998年全球重大自然灾害情况统计表

时段1960~

1969年

1970~

1979年

1980~

1988年

1989~

1998年

灾害事件(次数) 16 29 70 53

经济损失(亿美

元)

504 969 1538 4793

保险理赔(亿美

元)

67 113 310 1 069

(1)全球重大自然灾害事件发生次数的变化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特点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全球重大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随时间的变化趋势是____________。这种趋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3)从保险理赔金额的变化中,能够反映出,在抗灾、防灾过程中,人们的__________________正在不断增强。

解析: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活动范围和强度增加,受灾体特征、灾情水平、减灾能力随之改变;灾情大小决定于灾种(灾强)、受灾体、减灾能力的变化。

答案:(1)呈波状变动,逐渐上升①自然灾害产生的主导因素是自然因素。自然环境的变化有自身规律,所以呈波状变动。②人类不合理活动能诱发自然灾害的发生,加重灾害的危害程度。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越来越深刻,所以灾害有上升的趋势。

(2)逐渐上升(或越来越重等)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人口密度、社会财富密度不断增大。

(3)防灾意识和社会救助能力

2.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从甲图可以发现,对我国农作物成灾面积影响最大的是______________;影响最小的是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2019-2020年高中地理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时练习(含解

析)湘教版选修5

2013年10月31日11时03分在吉林省松原市前郭尔罗斯蒙古族自治县发生里氏5.5级地震,共造成受灾人口35 420人,倒塌房屋178间,轻伤12人。据此完成第1~2题。

1.吉林松原地震的发生与下列哪两个板块碰撞挤压有关?( )

A.⑤与⑥

B.①与⑤

C.①与②

D.②与⑥

2.与地震无关的灾害是( )

A.火灾

B.泥石流

C.滑坡

D.寒潮

解析:第1题,我国东部各省区发生的地震多与太平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挤压有关。第2题,地震发生在岩石圈,会引发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和火灾、疫病等相关灾害。

答案:1.B 2.D

读xx年中国5级以上地震分布图,完成第3~4题。

3.由图中内容分析,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多西少

B.西部灾情重于东部

C.青藏高原和台湾是地震多发区

D.地震都在板块交界处

4.下列关于我国地震灾情的变化,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科技发展,经济损失下降

B.人口密度加大,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上升

C.经济飞速发展,防震、抗震设施落后,经济损失上升

D.科技进步,抗震能力提高,死亡人数下降

解析:第3题,我国地震西多东少,灾情东重西轻,地震分布基本遵循活动性断裂带的分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藏高原、华北平原和台湾省是我国地震多发区。第4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我国防震、抗震设施逐步趋于完善,抗震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使得地震引发的死亡人数有所下降。同时由于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灾害经济损失显示出上升的趋势。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第4章 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第4章 防灾与减灾单元测试(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湘教版高中地理单元测试

学校 _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_ 姓名 __________ 考号 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计11小题每题3分共计33分)

1.(1)地震属于()

1.(2)地震发生时合理的避灾方法是()

A. 气象灾害

B. 地质灾害

C. 生物灾害

D. 水文灾害

【答案】B

【解析】(1)根据自然灾害的分类地质灾害包括火山、地震、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等

故选B

【答案】D

【解析】(2)在楼上的教室上课时发生地震不要惊慌要就近躲在课桌下面并用书包护住头部千万不要恐惧更不能从楼上跳下地震间隙要有序撤到空旷地带转移时不要通过电梯到室外后要远离高大建筑物

故选D

2.(1)格栅坝主要是防御()

2.(2)格栅坝有利于()

A. 水土流失

B. 泥石流

C. 崩塌

D. 滑坡

【答案】B

【解析】(1)由题中图可以看出格栅坝主要作用是拦石排水可防御泥石流

故选B

【答案】D

【解析】(2)从图中可以看出格栅坝是在沟道中拦挡固体物质为主要目的新型挡拦建筑物主要作用是拦石排水可防御泥石流

故选D

3.(1)据图可知()

3.(2)下列关于台风造成损失的描述正确的是()

3.(3)预防台风灾害的主要措施有()

①加强监测和预报

②沿海渔船及时回港避风

③出行建议乘坐飞机

④及时转移低洼地区居民

⑤农田夜间防御霜冻

A. 台风只在夏秋季节才会形成

B. 夏季生成个数多登陆个数少

C. 我国全年均会受到台风影响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二章章末综合检测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1.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1:2011年5月8日,桂林多个县区遭遇暴雨袭击。暴雨导致一些县区出现洪涝灾害,部分路段出现塌方、被淹险情。

材料2:雨涝灾害是指由大雨、暴雨或持续降雨等使低洼地区淹没、渍水现象。

材料3:我国部分地区的降水时空分布及雨涝区分布图。

(1)雨涝灾害主要由哪些因素造成的?

(2)结合材料提供的信息,分析我国雨涝区的时空分布规律。

(3)简述雨涝期对农作物的不利影响。

解析:第(1)题,雨涝的发生,其基本原理就是一地水量的收入大于支出,因而其影响因素是降水多的天气过程和排水不畅的地形。第(2)题,从时间上看降水多的季节,所以主要是夏秋,从空间上看平原地区易排水不畅。第(3)题,降水多的季节,阴天多,光照不足;土壤过湿使作物生长受阻。

答案:(1)①气象因素:大雨、暴雨、持续阴雨;②地形因素:地势低洼、排水不畅。(2)时间分布:我国雨涝灾害主要发生在夏秋(或夏、秋季)。空间分布:主要分布在我国东部季风区,集中在我国地势的第三级阶梯上。

(3)不利影响:①雨涝期光照、热量减少,作物生长缓慢;②土壤过湿或积水涝渍使旱田作物生长受阻碍甚至死亡。

2.(2012·泉州高二期中)道路结冰,电线覆冰,供应短缺——2008年低温雨雪冻害记忆还未模糊;2011年元旦刚过,我国南方多个省份就遭遇了雨雪冻害灾害。虽灾害程度远小于2008年,但南方部分地区1、2月份仍受到阶段性冰冻灾害的影响。结合历史上(1951~1994年)长江下游及以南地区的冬季冷冻灾害频次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三章第二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湘教版地理选修5:第三章第二节实战演练轻松闯关

一、选择题

读中国自然灾害区划图,完成1~2题。

1.①处主要的自然灾害是()

A.滑坡、泥石流B.寒潮、荒漠化

C.台风、暴雨D.洪涝、水土流失

2.水土流失和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分别是()

A.②⑤B.④③

C.⑥②D.③⑦

解析:第1题,①处为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为干旱,荒漠化严重;地处内陆,靠近冬季风源地,冬季受寒潮影响比较大。由于降水稀少,暴雨、洪涝、滑坡、泥石流、水土流失灾害较少。第2题,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为黄土高原,泥石流最严重的地区为西南地区。答案:1.B 2.B

下图为“1978~2000年中国县级年均水灾频次图”,回答3~4题。

3.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

A.平原地区B.河流中下游地区

C.湿润地区D.外流区

4.关于水灾多发区及其成因的叙述正确的是()

A.西北地区——植被破坏严重

B.东北地区——大量开垦湿地

C.黄土高原——连年气候异常

D.长江中下游地区——城市规模扩大

解析:第3题,由图示可以看出,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东部外流区域。第4题,,西北地区水灾多发区主要分布在山区谷地,主要是融雪洪水;黄土高原植被破坏严重,夏季多暴雨,水灾较多;长江中下游地区水灾频发,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因素影响。

答案:3.D 4.B

洞庭湖是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读表,回答5~6题。

1948 年1958

1971

1977

1984

1997

湖泊面

积(km2)

4350 3141 2820 2740 2691 2145

容积

(亿m3)

293 228 188 178 174 150

①泥沙淤积②气候变暖③南水北调④围湖造田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2.3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课件湘教版选修5

探究一
探究二
我国是世界上滑坡和泥石流分布广泛、 类型齐全、 爆发频繁、 特点 规模巨大的国家之一 自 我国山地面积广大 ,约占土地面积的 66%,山高沟深、地势陡 然 峻,地质构造复杂和上层岩性相对松软的地质地貌条件下,受 原 到重力或水力的作用 ,很容易形成泥石流或滑坡 因 人 为 人们对山区开发程度不断加大 原 因
探究一
探究二
拓展延伸 为什么我国近年来因地震造成的死亡人口不断下降, 而经济损失却不断上升? 提示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单位面积上的资产密度加大了,灾害的 经济损失呈上升趋势;地震的预测、建筑物的加固、人的防震意识 加强,使人员的伤亡减少。
探究一
探究二
探究二 我国的泥石流与滑坡灾害 ●问题导引●
材料一 2013年7月8—11日,受连日暴雨的影响,汶川遭遇特大山 洪泥石流灾害,这是汶川县“5·12”特大地震后遭受的受灾范围最广、 受灾人数最多、受灾损失最大的次生灾害。全县90%的乡镇、村 寨、社区和人口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超过九万一千人,汶川县 因灾一度第五次成为孤岛。
1-2
3
4-5
6
7
8
2013年7月4日,因受连日降水的影响,四川省雅安市石棉县发生特 大山洪泥石流,导致11人失踪,8人死亡。据此完成第4~5题。 4.下列关于我国滑坡、泥石流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具有与地震相对一致的同步性 B.滑坡、泥石流主要发生在我国山区 C.内蒙古高原是我国滑坡、泥石流重灾区 D.在地域上分布较为均匀 5.此次泥石流的成因类型最有可能是( ) A.冰川泥石流 B.暴雨泥石流 C.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雪崩引发的泥石流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高考于我国而言已不是一场简单的考试,而是已成为国民生活的一件大事,高考制度是关系到我国整个教育系统乃至社会、政治稳定的一个重要制度。对于地理来说,多练才是王道!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希望对大家的学习有帮助!

地理选修5自然灾害练习题及答案:

第四节:自然灾害对人类的危害

1、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是

A.、旱涝B、地震C、台风D、寒潮

2、预防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有

A.、修筑堤坝和植树造林 B、修筑梯田和植树造林

C、修建水库和分洪区

D、跨流域调水和修整土地

3.我国的洪水灾害

A.. 多发生在西部地区

B. 多发生在东部地区

C. 多发生在春季

D. 多发生在冬季

4.人类的下列行为不会加剧洪灾的是

A.. 破坏流域内植被

B. 大规模围湖造田

C. 修建水库

D. 建筑物占据河道

5.对农业生产来说,寒潮危害最大的是

A.. 早春季节

B. 盛夏季节

C. 早秋季节

D. 寒冬季节

6、一般来说,影响洪涝灾害发生的较大的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植被

D.河道

7、下列人类活动可能会引发洪涝灾害的发生或加剧危害程度的是

A..植树造林

B.蓄洪泄洪

C.围湖造田

D.修建水库

8、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9.有关地质灾害的叙述,正确的是 ( )

2021-2022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5单元检测: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A) Word版含解析

2021-2022高二地理湘教版选修5单元检测:第一章 自然灾害概述(A) Word版含解析

第一章自然灾难概述(A)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2.5分,共50分)

1.下列所示的自然灾难间的关系能体现自然灾难具有联系性的是()

A.滑坡——台风——雷暴B.火山喷发——地面沉降——全球气候变暖

C.水土流失——山洪暴发——海啸D.地震——山崩——泥石流

下图为“某地某次地震烈度(地震发生时地面所受的破坏程度)分布图”,结合下表回答2~4题。

烈度破坏程度

Ⅵ人站立不稳,家畜外逃,器皿翻落,简陋棚舍损坏,陡坎滑坡

Ⅶ房屋稍微损坏,板房、烟囱损坏,地表消灭裂缝及喷砂冒水

Ⅷ房屋多有损坏,干硬土上亦有裂缝,地下管道裂开

Ⅸ房屋大多数破坏,少数倾倒,烟囱等倒塌,铁轨弯曲

Ⅹ房屋倾倒,道路毁坏,水面大浪扑岸

2.图中①、②、③、④四处等震距最大的是()

A.①B.②C.③D.④

3.图中③处可能为()

A.一个村庄B.一座城市C.一洼池塘D.一座小山

4.此次地震可能引发的其他地质灾难是()

A.泥石流B.瘟疫C.海啸D.火山喷发

读“某地理现象移动路径和盛行期频数等值线图”,回答5~7题。

5.该地理现象是()

A.地震B.台风(或飓风) C.赤潮D.梅雨

6.下列省区中,受该地理现象影响最大的是()

A.豫B.琼C.藏D.沪

7.下列地区中,该灾难消灭频率最小的地区是()

A.东南亚B.中美洲C.孟加拉湾D.几内亚湾

8.导致自然灾难的灾情由大到小排列正确的是()

A.孕灾环境:大气圈、岩石圈、水圈、生物圈

B.致灾因子:火山、地震、泥石流、滑坡

C.受灾客体:残障老年女性、一般老年女性、青壮年男性

D.自然环境:南极大陆、亚马孙平原、西伯利亚、马里亚纳海沟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学业达标训练: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2019-2020年高中地理湘教版选修5学业达标训练:第二章第三节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学业达标训练

一、选择题

我国地质灾害频发,加强地质灾害防御对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意义重大。据此完成1~3题。

1.我国西南地区山崩、滑坡、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原因是( )

A.地壳运动比较平缓

B.降水持续时间长

C.地形更为复杂崎岖

D.植被覆盖率低

2.下列关于我国不同区域的泥石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青藏高原东南部山地主要是冰川泥石流

B.川滇地区是暴雨泥石流

C.黄土高原是暴雨激发的黄土泥石流

D.华北地区是冰雪融水引发的泥石流

3.我国山区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人为原因有( )

A.人类的植树造林活动

B.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

C.农民在山区大量修筑梯田

D.山区旅游业的迅速发展

答案 1.C 2.D 3.B

解析第1题,我国西南地区地形崎岖,增大了其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第2题,华北地区是大气降水引发的泥石流。第3题,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地表岩石松散,成为地质灾害发生的人为因素。

下图是“我国不同时间地质灾害(泥石流、滑坡等)预报等级分布示意图”(3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较大,4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大,5级表示发生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很大)。据此完成4~6题。

4.2014年5月28日,我国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省(市、区)是( )

A.粤、桂、滇

B.滇、川、赣

C.浙、湘、鄂

D.川、陕、鄂

5.造成5月28日与8月23日地质灾害发生区域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壳活动

B.地形状况

C.雨带分布

D.植被状况

6.从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的形成机制看,我国发生这些地质灾害的主要时段是( )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后检测能力提升湘教版选修5

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课后检测能力提升湘教版选修5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基础巩固]

1.20世纪全球54起重大自然灾害中,我国占了8起。这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发生的特点是( )

A.灾害种类多样但灾次较少

B.灾害种类少但灾次频发

C.灾害种类少且灾次较少

D.灾害发生频率高、强度大

解析:选D。题干反映了我国自然灾害的频率高、强度大。

2.下列地区及其易发或多发自然灾害组合正确的是( )

A.滑坡、泥石流多发区——东南沿海地区

B.洪涝多发区——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

C.旱灾多发区——华北平原、东北平原、西北地区

D.地震多发区——华北、西北、西南、华中

解析:选B。结合我国自然灾害分布作答。

3.我国的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和西南B.西北和华北

C.西南和西北D.东南沿海

解析:选A。我国森林火灾主要分布在西南和东北两大林区。

4.有关我国自然灾害地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少于中部地区

B.西部地区灾害损失大于东部地区

C.东部地区灾害强度小于中部地区

D.东部地区灾害频率高于中部地区

解析:选D。我国东部地区灾害类型多,强度大,频率高,损失大。

5.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主要分布在哪一自然灾害带( )

A.沿海灾害带B.沿江灾害带

C.山前灾害带D.三大自然灾害带

解析:选A。海水入侵和风暴潮主要分布在沿海灾害带。

6.沿海灾害带和沿江灾害带共有的自然灾害是( )

A.风暴潮

B.暴雨、干旱

C.滑坡、泥石流

D.海水入侵和洪涝

解析:选B。暴雨和干旱是沿海灾害带和沿江灾害带共有的自然灾害。

7.我国自然灾害时间上的分布特点是( )

A.严重期为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章第3节

1.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形成唐家山特大偃塞湖,经党和政府的努力,终于消除这一巨大隐患,唐家山偃塞湖形成的原因不是()

A.地震诱发B.滑坡

C.地形破碎、坡度大D.河流侵蚀

【答案】 D

下图为中央气象台发布的某日我国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2~3题。

2.若图中所示现象同时出现,最有可能发生的季节是()

A.春季B.夏季

C.秋季D.冬季

【答案】 B

3.地质灾害指数和限电指数较高的地区,天气状况分别可能是()

A.沙尘暴、寒潮B.干旱、台风

C.暴雨、高温D.暴雨、低温

【答案】 C

4.我国东部最强烈的地震带与成因组合,正确的是()

A.台湾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

B.燕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交会处

C.秦岭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

D.天山地震带——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会处

【答案】 A

5.青藏高原曾发生地震的下列地区中,距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交界处较近的是() A.牦牛坡(34.2°N,86.5°E) B.墨竹工卡(29.6°N,92.2°E)

C.察雅(30.6°N,98.1°E) D.甘孜(31.6°N,99.9°E)

【答案】 B

6.1999年上海有人传言说8月31日晚有地震发生,此传言不可信的原因是() A.上海不在地震带上,不是地震的多发区

B.1999年不是地震的多发年

C.上海是平原地区,不可能发生地震

D.地震预报还不能准确到这种程度

【答案】 D

7.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发生一地震(如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靠近板块的生长边界②靠近板块的消亡边界③震区两侧地壳发生张裂④震区两侧地壳发生挤压

A.①②B.①③

C.②④D.③④

【答案】 C

8.海啸发生最多的海域是太平洋,我国处于太平洋西海岸,海岸线绵长曲折。但大多数地区发生海啸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原因是()

①我国海区是浅海大陆架②外围成串的岛屿形成天然屏障,不利于地震海啸波的传播③我国东部沿海不会发生地震④我国海区没有海沟构造

A.①②B.②③

C.①③D.③④

【答案】 A

一个记者报道:凌晨3点10分,一个沉闷的声音突然响起,从窗外望去地平线上有耀眼的光出现。大地剧烈地抖动起来,很多人来不及知道是怎么回事,就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据此回答9~10题。

9.该现象预示着发生的地质灾害是()

A.泥石流B.地震

C.火山喷发D.滑坡

【答案】 B

10.此类灾害()

A.主要发生在海洋边缘地带

B.会造成人类生命财产的巨大损失,是最严重的地质灾害

C.此类灾害一般多发生在暴雨集中的季节

D.人类不合理的活动会加强其发生的频率和强度

【答案】 B

11.下列铁路线受泥石流、滑坡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的是()

A.京广线、京九线B.石太线、石德线

C.成昆线、宝成线D.包兰线、兰新线

【答案】 C

读我国局部地区简图,回答12~13题。

12.图示地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

是()

A.水土流失B.滑坡、泥石流

C.冻土D.火山

13.为减轻图示地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

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彻底杜绝地质灾害

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

【解析】由图示可知,该地区为我国的大西南地区,主要的地质灾害是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且是我国的多发区。为了减轻滑坡和泥石流灾害的威胁,在西南地区要对这几种主要地质灾害进行科学研究,并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进行监测和及时发出预报,以减轻该地质灾害的危害。

【答案】12.B13.A

14.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西南地区是地震和泥石流的多发地区,在川、滇、黔交界地带形成了以地震、滑坡、泥石流为主的灾害系统。导致该地区这三种灾害多发的自然原因是________。

(2)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以间接或直接诱发地质灾害。人类对植被的破坏是________(地质灾害)日趋频繁的重要原因,人类大规模的工程活动是造成________(地质灾害)的重要原因。

(3)当今世界,地质灾害发生的频率和强度不断增高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主要是考查主要的地质灾害及其关系,因此了解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并充分理解其相互间的成因上的内在联系是解题关键。地震、火山喷发、滑坡和泥石流是主要的地质灾害类型。从成因上分析,地震、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释放的结果,多发生在地壳比较薄弱的地区,或者说地壳比较活跃的地区,这些地区形成年代较晚,地壳中断层较多,岩石较新,如位于板块交界地带的喜马拉雅山脉、日本群岛等地。滑坡和泥石流是地球外力作用的结果,与重力、岩性、地形、气候等密切相关,其发生发展受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等因素制约,同时地震、火山的发生往往诱发其发生。一般说来,地壳活跃的地带,多断裂发育、岩石破碎、地形高峻、暴雨集中,因而既多火山、地震,又容易发生滑坡和泥石流,如我国青藏高原东南部和横断山区,既多火山、地震,又是滑坡和泥石流的多发区,且在地震发生的同时往往产生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可见地质灾害具有关联性。

【答案】(1)该地带现代地壳活动强烈,地震频发,震级大。由于地壳活动强烈,山体中断裂发育,岩石破碎,风化严重,加上干、湿季节分明,暴雨集中,促使滑坡、泥石流灾害突发

(2)泥石流滑坡

(3)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密集发展,加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