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普通话》课程标准

中职《普通话》课程标准
中职《普通话》课程标准

《普通话》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标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文秘、旅游、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

程,也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应该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是训练普通话口语表

达的实践性课程,应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本课程的中心任

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

的原则,系统地讲授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的

要求和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普通话的基本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

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普通话发音存在的问题,掌握普通话练习和

提高的方法,并通过大量的训练获得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克服不良发音习

惯,养成正确发音习惯。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国家普通话测试等级(二级乙以上)的

规定级别,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从事相关职业打好基

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普通话测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按照“以测促训,以训保测”的原则,通过训练促进学生普通话普及与提高的一门课程。它是

服务类专业的综合技能训练课,旨在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本课程具有

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特点。教学中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与

培养上。

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要精讲,实践教学要充足,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过程

中掌握语言的运用技能。以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标准,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

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认识。从交流、交际以及就业成才的需

求出发,让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成为学生的内心需求和自觉的行动。以训练方

法为突破口,使学生了解正音方法,从而通过自我训练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从正

确的普通话发音习惯养成出发,建立标准发音的理念,坚持通过大量的听读训练提

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162 时课。

2、课程目标

通过《普通话》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掌握普通话语音基本理论

和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具备较强的方音辨别能力和自我语音辨

正能力,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职场口语交际。同时,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能顺利地通过测试并达到二级乙等的等级标准。

2.1 知识目标

●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

●重点掌握声母、韵母、声调、音变、朗读技巧、说话技巧。

●掌握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短文朗读、话题说话的方法。

2.2 技能目标

●结合方言进行声母、韵母、声调和音变的辨正练习;

● 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要求,熟悉应试技巧,针对声母、韵母、声

调和音变的读音错误和缺陷进行训练,并了解朗读和说话时应注意的问题。

●做到正确发音,能使用标准而流利的普通话进行语言交际,朗读或演讲

2.3 素质目标

●树立使用标准语言的信念,勇于表达,善于表达。

● 了解口语表达的审美性和社会实践性,使学习与训练成为内心的需求和自觉的行为。

3、课程内容和要求

序号工作任

普通话概说

1和普通话

水平测试

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学

●介绍“普通话” 以及“普通话了解学习普通话提高对普通话的

水平测试”的意义和背景;认识,明白自身普通话考证的目标,●整体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增强普通话测试的信心。

等级标准、测试方式、评分标准、

1 0

测试流程;

●普通话水平测试心理准备。

普通话基础

2

知识

普通话的声

3

母及训练

普通话的韵

4母及韵母

难点训练

普通话声

5及声调难

点训练

普通话的音

6

普通话等级

7

测试系统

单音节字词

8

辅导

多音节词辅

9

短文朗读辅

10

命题说话训

11

课程说明,考核说明,课外了解普通话语音的性质、语音

的单

阅读书目推荐;普通话的性质,位,理

解普通话的语音系统,掌握《汉

推广普通话的性质、意义,普通语拼音方案》。

话的语音系统,汉语拼音方案。

普通话声母的类别、发音部

了解声母的分类,掌握声母的

位和发音方法,平翘舌、边

鼻音

音,掌握平翘舌各个声母及边鼻

音声

声母及舌根音 h 与唇齿音 f

的辨

母的区别和发音,及舌

根音

h 与唇

齿

正。音 f 的辨正练习。

韵母的分类和发音,难点音

了解韵母的分类和发音技巧,

掌握

训练——单韵母与复韵母、

前鼻

单韵母与复韵母、前鼻音韵母与

后鼻

音韵母与后鼻音韵母的辨正。音韵母的辨正方法。

普通话的调值与调类。掌握普通话的调值与调类,念

准普

通话各调类的调值。

普通话的轻声、儿化韵发音充分利用教材中的训练资料,

做好

上声、“一”和“不”的变调各种音变练习,做好音变综

合朗读训

规则练,用较为标准的普通话朗读短文,

“啊”的变读规则要求声、韵、调、音变均较标准。

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式、重了解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式、

操作

点难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注意系统和测试流程。

事项。

单音节字词的念法,评分标分清有关单韵母与复韵母、前

鼻音

准及注意事项韵母与后鼻音韵母的辨正方法。充

使用教材内的训练资料,做到读

准每

个词语,较流利地读出绕口令和

诗文,

注意咬准韵母。

多音节词的念法,评分标准双音节字词及声母、韵母难点

音辨

及注意事项正练习;有上声音变的词语练习

短文朗读的基本要求;朗读的基本技巧;,朗读在吐

字归

注音

扩词成句练习掌握说话的组织及相关技巧:围绕延句成段练习话题,快速构思;用词恰当,语句流说话接龙练习畅;语音自然。对命题说话题目进行命题说话练习整体分析达到自由交流的程度,顺利

10

16

16

8

16

10

12

12

16

20

普通话等级测试模拟试卷掌握自己的普通话水平,熟悉考试

12模拟测试内容及程序,弄清自身问题所在8

机动4其它

4考核评价

总课时16 2

4、实施建议

4.1 教材编写

(1)应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

(2)教材应充分体现任务引领、实践导向的课程设计思想。

(3)教材应根据航空服务专业票务方向学生在普通话方面的知识需求,设置全

面、合理、够用的课程内容,课程应加大参观实践的环节,增加学生的练习环节,以便增强学生普通话的运用能力。

(4)教材应以学生对知识需求为本,理论知识以够用为原则,文字宜简明扼要,原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增强实践应用环节,力求图文并茂,增强学生的感性

认识,各个章节均要配有大量的实例和练习,以便学生进行充足的训练。

(5)教材中的活动设计要有可操作性,既要结合专业,又要富有新意,增强

学生的参与和操作环节,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能力。

4.2 教学建议

(1)《普通话》是一门针对性很强的课程,它有着明确的考试目的。教师可以

根据自身的素质和教学的需要,选择不同方式进行教学,但不能违背内容标准。

(2)采用课堂讲授、训练、示范、模拟训练的形式,精讲多练,建议理论讲

授时间占 1/ 5,活动实践占 4/5。

(3)课堂教学可采用多媒体、录音机物质工具,最好能做到学生训练全程录

音并及时播放正音。

4.3 教学条件

1、实践教学条件

(1)校内实训基地

各综合职能部门、办公室。

(2)校外实训基地

与市内外多个行政单位、私营企业实行校企合作。

( 3)实践教学设施

学生教室 1 个,校内实训室 5 个: 1、多功能会议厅; 2、形体训练室; 3、多媒

体教室; 4、礼仪综合实训室; 5、大会议室。

2、网络教学条件及环境

结合本专业课程教学特点,积极利用校、系现有条件,创造性的开展多媒体教

学,应拥有以下先进的教学设施和设备:多功能会议厅、形体训练室、电子阅览室、

多媒体教室、综合实训室等,及一批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仪器设备。同时,

学生宿舍和实训室也应接通互联网,才能充分利用校园网络平台进行教学,不断

完善网络教学资源,为培养品德高尚、专业基础扎实、综合能力强和具有创新精神

的专业人才提供良好的教学环境。

3、需要配置的设备:

一台多媒体设备(包括投影仪、电脑、屏幕等);一台摄像机与一架照相机;

配套的桌椅与台布;一台打印机;电话机;其他办公用品(如礼仪道具等)。

4.4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1)充分利用实训中心,让学生有大量练习的条件,增强学生的考证能力,

可以成立一些以学习为目的的社团让学生在课外进行“自主训练” 。

(2)注意开发多媒体教学课件,让学生直观感受各种模拟试题及测试系统,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观看普通话对话的录像,拓宽眼界,有利于学生对

于整个课程的学习有更加全面和系统的了解。

(3)带领学生完成大量的模拟试题,让学生了解普通话测试的方法及评分标准,

增强普通话测试的自信心,了解自身问题所在,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

4.5 教学评价

(1)课程考试考核采用期中、期末笔试加平时成绩综合评定的考核方法,实行

百分制评定,其中期中口试成绩占 30%,平时成绩占 20%,期末口试成绩占 50%。( 2)平时考核成绩指平时实训成绩,由 2 次课堂测试成绩和 4 次课后作业成绩

组成,每次测试和作业的满分为100 分,教师根据学生完成测试的质量分别给出,

平时考核成绩满分为20 分,占总成绩的20%。

期末考核内容严禁格按照国家普通话等级测试内容来进行,要求学生熟悉各

种题型和评分标准并顺利完成测试。卷面满分为100,占总成绩的 50%。

( 3)试题类型为:单音节字词,多音节词,朗读短文,命题说话。

( 4)试卷结构包括普通话运用能力客观题和主观题考核两部分内容,两者按6:4的安排。

( 5)试卷难度为三个等级:容易、中等、较难,比例为:2: 5: 3

《普通话》课程标准

《普通话》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二、课程性质 根据人才培养目标和小学语文教师职业岗位技能的要求,《普通话》是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核心技能课程,是语文教育专业学生的必修课。 三、课程目标 (一)能力目标 通过完成声母、韵母、声调、音变、朗读、命题说话等实训项目,学生能运用普通话语音、朗读、口语表达等相关知识,根据小学对语文教师口语技能的要求,能够: 1.语音能力达标,普通话语音标准,达到二级甲等以上水平; 2.具备朗读能力; 3.具备规范、流畅、生动形象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

能力解析表1 能力解析表2

能力解析表3 (能力解析表的数量取决于能力目标的数量)(二)知识目标 1.了解普通话发音的基本原理; 2.了解本地方言与普通话发音的差别; 3.掌握普通话朗读及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基本要求。(三)素质目标 1.激发学生对祖国语言的热爱之情;

2.激发学生学习普通话的热情; 3.培养学生文明用语、礼貌用语的良好语言习惯;培养学生语言美、心灵美的良好素养; 4.引导学生注重语言的亲和力、感染力,营造和谐的学习、生活环境。 四、课程联系 (一)与先修课程的联系 《普通话》与学生在中小学学习的汉语拼音知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小学的汉语拼音采用了变通的教学方法,声母、韵母的数量和带Y、W的音节的拼法和本课程的内容有所不同,但是大方向是一致的,如果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掌握得很牢固,声母、韵母、声调的发音准确到位,那么将对该课程的理论学习与实训打下牢固基础。 (二)与后续课程的联系 《普通话》与大二、大三的许多门课程都有密切关系。普通话发音标准、具备朗读能力、语言表达规范、准确、流利、生动、形象是《语文教法》课的基础,也是其他各门与口语表达相关的课程的基础。 五、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 根据课程目标确定本课程学习内容包括:普通话语音概说、声母实训、韵母实训、声调实训、音变实训、朗读实训、命题说话实训。知识体系结构如下表: 表1 《普通话》内容及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标 (2)

《舞蹈课》课程标准 专业学前教育专业课程类别专业技能课教学安排共四学期建议课时136 模块名称专业核心课授课方式理实一体化教学执笔校对 审核制定时间 一、前言 (一)课程性质 《舞蹈》是学前教育专业中一门主要的技能课程,课程体系中处于为后续多门核心课程奠定基础的位置,是学生从事幼儿教师工作所必需掌握的基础技能学科。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舞蹈学科的基本形体训练知识、舞蹈动作的理论要素、舞蹈创编的基本要求,对这些的掌握是为学生毕业后胜任岗位工作,增强适应职业变化的能力和继续学习打下一定的基础。 同时,学生应在学习的过程中,学会严格的遵守操作规程和规范,正确使用和保管教具,学习现场管理理念等。 (二)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根据专业升学和就业的需要,在综合岗位群的工作流程和职业能力分析的基础上,制定本课程的典型工作任务和课程内容。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整个课程以企业对检测人员的实际要求为原则。 二、课程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舞蹈的基本知识和专用术语。 2.掌握舞蹈的基础形体训练内容和知识。 3.了解民族民间舞的特点和舞蹈风格。 4.了解和运用所学的知识进行创编。 (二)能力目标 1.使学生掌握基础训练、民族民间舞蹈及幼儿舞蹈授课及创编的基本能力 2.具备从事幼儿教育工作中针对幼儿舞蹈教育必备的知识技能和运用到工作中的实践能力。 3. 具备幼儿舞蹈教育和研究的基本能力。 4. 幼儿舞蹈授课及创编的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自觉遵守行业法规和学前教育机构的规章。 2.热爱学前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工作行为习惯。

3.具有良好的专业技术素养。 4.具备团体合作精神与沟通交流能力。

普通话课程标准

《普通话》课程标准 1、前言 1.1 课程标准 本课程是中等职业学校航空服务、文秘、旅游、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也是中职学校各专业应该学习的一门基础课程。本课程是训练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实践性课程,应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本课程的中心任务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结合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要求和方法进行教学,使学生不仅能掌握普通话的基本知识,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方法和技巧,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发现自己普通话发音存在的问题,掌握普通话练习和提高的方法,并通过大量的训练获得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基本技能、克服不良发音习惯,养成正确发音习惯。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国家普通话测试等级(二级乙以上)的规定级别,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从事相关职业打好基础。 1.2 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总体设计思路是,根据普通话测试大纲规定的内容,按照“以测促训,以训保测”的原则,通过训练促进学生普通话普及与提高的一门课程。它是服务类专业的综合技能训练课,旨在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本课程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和操作性特点。教

学中重点应放在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与培养上。 教学过程中,理论教学要精讲,实践教学要充足,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过程中掌握语言的运用技能。以国家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为标准,介绍普通话水平测试的有关知识,提高学生对普通话水平测试的认识。从交流、交际以及就业成才的需求出发,让掌握标准的普通话成为学生的内心需求和自觉的行动。以训练方法为突破口,使学生了解正音方法,从而通过自我训练掌握正确的发音方法。从正确的普通话发音习惯养成出发,建立标准发音的理念,坚持通过大量的听读训练提高学生的普通话水平。 本课程建议课时为162时课。 2、课程目标 通过《普通话》的学习,教育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掌握普通话语音基本理论和普通话声、韵、调、音变的发音要领,具备较强的方音辨别能力和自我语音辨正能力,能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职场口语交际。同时,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使学生能顺利地通过测试并达到二级乙等的等级标准。 2.1 知识目标 ●普通话语音基本知识。 ●重点掌握声母、韵母、声调、音变、朗读技巧、说话技巧。 ●掌握读单音节字词、读多音节词语、短文朗读、话题说话的方法。 2.2 技能目标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作者:————————————————————————————————日期: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适用对象:物流管理专业三年全日制高职学生制定时间: 课程代码:所属系部:经济系 学分:3 学时:54 制定人:批准人: 二、课程的目标 1、专业能力目标 (1)了解物流企业信息化的现状和存在问题; (2)会协助项目组实施物流企业信息化; (3)会在各类企业中使用条码; (4)会使用RFID手持终端进行入库、盘点、出库管理; (5)在物流软件系统中完成日常业务操作; (6)会调试和管理运输部门的GPS监控软件; (7)会在电子商务网站上完成网络交易; 2、方法能力目标 (1)能够运用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解决问题,并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创造性地运用这些基本原理与方法,提高企业运作的效率。 (2)具有采集使用信息、分析归纳、总结交流经验、技能、技巧的能力。 (3)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理解能力与表达能力。 (4)具有将理论与实践经验结合运用的能力。 3、社会能力目标 (1)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 (2)具有团队意识及妥善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 (3)具有沟通与交流能力。 (4)具有组织、协调能力。 (5)具有适应环境开拓创新的能力。 (6)具有较强的心理承受能力 三、整体教学设计思路

1、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技术与应用》是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该课程对于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 其前续课程有《物流管理基础》、《计算机应用基础》、《电子商务实务》等,后续课程有《仓储配送技术与实务》、《国际物流与货运代理》、《市场营销原理与实操》等课程。 2、课程开发思路 本课程按照第三方物流企业如何满足客户需求为主线,详细介绍了各种改善物流业务操作的信息技术。其中详细介绍了各种技术特点和解决的问题: 1) 条码解决数据重复输入问题; 2) 数据库解决存储问题; 3) 计算机和网络、信息系统解决数据的加工和传输; 4) EDI解决单证和数据传输; 5)GPS/GIS解决定位、信息查询; 6) RFID解决小范围内追踪以及不接触扫描; 7) 电子商务解决交易问题。 所以本课程按照:现代物流企业运作流程―――分析采用的物流信息技术――掌握其业务流程,并详细分析三个步骤进行教学设计 按照上面三个步骤,针对课程情况设计出了七个教学情景: 1) 现代化物流和信息技术; 2) 数据库与网络技术; 3) 条码技术与应用与RFID技术与应用; 4) GPS/GIS技术与应用; 5) EDI技术与应用; 6) 电子商务应用; 7) 第三方物流企业运作综合模拟(综合运用各种技术)。 四、教学内容 1、学时分配 学习情境(单元)名称子学习 情境1 子学习 情境2 子学习 情境3 子学习 情境4 学时分 配 学习情境(单元)1 现代化物流 和信息技术 现代化物 流 信息技术 4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Prepared on 21 November 2021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是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掌握普通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学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幼儿园及小学管理等内容。通过学习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握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任务,掌握实施学前教育的素养。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学前教育学是幼儿教师走向成熟的必修课程。根据我院高职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通过

《学前教育学》,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为满足企业要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出现繁荣状况,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儿童教育越来越倾向社会化,学前企业(幼儿园)不断出现,组织形式也日新月异。在这种变化下,幼儿教育机构对于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学前教育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形成学生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进行课堂教学模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实际,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规律和一般方法的学科。它具有理论性、宏观性、全面性特点。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Revised by Petrel at 2021

《物流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限定选修课 学时数:32学分:2 适用专业:公路运输与管理 一、课程性质 《物流信息技术》是公路运输与管理专业一门限定选修课程。它是根据现代物流 的动作模式、技术与方法、流程设计,针对物流员、货代员、助理物流师所从事运 输、仓储、包装、装卸、搬运、流通加工、配送等管理工作任务进行分析后,归纳总 结出其所需的综合能力要求而设置的,由于物流信息技术是现代物流的基础和灵魂, 学好这门课对学生就业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二、课程设计思路 1、本课程的授课以培养应用型高职高专人才为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要注 重学生的能力培养;以理论和实际应用相结合的方法,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基 本思想、方法、概念,了解物流信息系统建设开发的基本方法,具有对管理信息系统 开发的初步认识,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本课程涉及的内容广泛,要求在保证讲授、讨论、作业、考试考核和教材等 诸要素并重的前提下,强调课程的基础性,展示课程的前沿性和时代性,重视课程的 实践性,紧密加强实践操作、课堂教学大纲结合的原则,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技术的 基础理论,具有较强的应用能力。根据学生具体情况,还可以尝试和职业资格考试相 结合的方法,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动力和热情。 三、课程总体目标 (一)知识目标

掌握物流信息技术概述、数据库技、条码技、物流edi技术、GPS/GIS技术、射频识别技术、物流管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物流企业网络建设。 (二)能力目标 (1)能运用EDI、GPS、GIS等物流信息应用及手段;(2)能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收集、跟踪、处理、以及管理物流信息;(3)能熟练使用网络资源与物流公共信息平台;(4)熟悉仓储、运输、货代、客服等各种信息管理系统基本构架以及开展业务活动的信息流程;(5)达到国家职业资格《物流师》、《国际货运代理》等标准中有关信息化管理的基本内容,为职业资格考试提供支持; (6)使学生具备较强的沟通、协调能力,学会制订策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基本能力。 (三)素质目标 使学生具备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判断分析能力;具备较强的沟通能力和应变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敬业乐业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社会责任心。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高职《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简介 学前教育学是培养合格幼儿教师和从事儿童教育工作者的必修课程,是突出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特色的重要标志。是学生掌握普通教育学基础知识和学前教育学的一般原理,学前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幼儿园及小学管理等内容。通过学习和训练,注重培养学生组织学前儿童教育、教学活动的能力,初步具备运用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要求学生掌握现代学前教育的新观念、新方法、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把握现代学前教育机构的性质、任务,掌握实施学前教育的素养。 二、课程性质与定位 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必修专业基础理论课和学生学习专业技能课的理论基础课,学前教

育学是幼儿教师走向成熟的必修课程。根据我院高职办学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和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通过《学前教育学》,掌握学前教育基本理论、幼儿园课程的设计与实施、幼儿教育研究方法等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观察幼儿、分析幼儿的基本能力以及对幼儿实施保育和教育的技能;具有编制具体教育方案和实施方案的初步能力;熟悉国家和地方幼儿教育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学前教育理论的发展动态;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为满足企业要把岗位技能融入课程体系的人才培养要求,通过本课程学习,使学生达到企业所需求的实用型高技能人才,拓宽学生视野及知识面,满足用人单位需求,从而全面促进学生的就业工作。 三、课程设计思路 新世纪,我国学前教育(幼儿教育)出现繁荣状况,随着技术的进步、工作方式的变革和工作组织形式的变化,儿童教育越来越倾向社会化,学前企业(幼儿园)不断出现,组织形式也日新月异。在这种变化下,幼儿教育机构对于幼儿教师,提出了更高的素质要求。 《学前教育学》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在教学过程中,不只是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基本理论,而且要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教育理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际教育教学能力。因此,实践教学的目的,就是要通过教学的实践环节,加深学生对教育理论知识的理解,丰富学生对学前教育的感性认识,形成学生一定的教学技能技巧,真正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解决教育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组织课堂讨论或案例分析、进行课堂教学模拟、到幼儿园见习实习等实践教学活动,使学生更直观地了解学前教育的实际,更好地理解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同时通过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激发学生学习《学前教育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所学教育理论分析教育问题、解决教育问题的能力,使学前教育学成为深受学生欢迎的专业课。 四、课程培养目标 1.总体目标 《学前教育学》是以生理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学科为基础,研究学前教育的发生、发展,系统阐述现代学前教育的观念、知识和基础原理,以寻求促进学前儿童身心全面和

教师口语课程标准

《教师口语与普通话》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教师口语与普通话 课程代码:1114 适用专业:学前教育 总学时:64(其中实践教学22课时) 学分:4 第一部分课程描述 一、课程概述 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参照幼儿园教师必须具备的基本能力和技能的要求,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可分为四个模块:基础素养模块、教育素养模块、艺术素养模块和素质拓展模块。教师口语与普通话课程属于艺术素养模块。基础理论课程为学生奠定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也是“教师普通话”的先修课程。 教师口语与普通话的课程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普通话语音训练;朗读训练;听话训练;态势语训练;口语表达训练;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 二、课程定位 《教师口语与普通话》是一门针对大专层次幼师的教学特点,让学生在掌握口语基本理论知识的基础上,进行口语能力训练的学前教育专业必修课程。本课程通过对语音知识的理解和口语材料的训练,培养学生的普通话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和从事学前教育职业的口语能力,进而养成学生热爱孩子、热爱生活、热爱幼教事业的精神和品质。 三、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的内容主要分为三大版块: 一是普通话训练。通过本门课的学习,能够养成说普通话的习惯,正确熟练地掌握字词的正确读音,能够说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不低于国家普通话水平二级甲等。能够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流畅地朗读各种常用文体。

二是口语表达训练。通过练习,说话文明礼貌,仪态大方,有中心,有条理,口齿清楚,语句正确,能够准确、简洁、得体地表达自己的意思。能够在公众场合作恰当的即席发言,能够进行一般的演讲和辩论。在不同场合的语言交际中,应对机敏。掌握口语表达的基本形式,讲故事、即兴说话、演讲、辩论等。 三是幼儿教师职业口语训练。通过学习,学生能具有指导幼儿园教育活动的职业口语能力,能够引导幼儿正确地运用口语进行交往,能够适当地运用儿童化语言和态势语开展教育活动,能够生动地朗读、讲述、表演幼儿文学作品。 在《教师口语与普通话》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实现过程中,借鉴陈鹤琴先生的活教育思想,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确立了“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教学模式。通过对材料的朗读,纠正学生的发音,提高他们的普通话能力,掌握朗读技巧,再辅以对原作的复述,培养学生敢说的能力和思辨的能力;通过读词、复述、演讲、讲故事、即兴说话、朗诵等形式,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帮助学生较好掌握从事幼儿教育工作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教师示范与学生试讲、学生互评分组辩论等形式相结合。 在教学方法上我们采用了实践训练、模拟教学、案例教学法、角色表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多种教学方法,但主要介绍以下两种: 1.模拟教学法 给每一个学生提供走上讲台的机会,通过仿真课堂,学生扮演教师角色,训练学生进行教育教学的基本技能技巧,提高他们职业口语表达能力,进而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的问题,完成学以致用的转化。 2.案例教学法 指运用案例进行教学的方法。案例教学通过各种各样的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探索寻求处理各种教育教学问题的经验。以案例为载体,通过学生对案例的研讨,学生能力得到发展,主体地位得以体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综合素质得到极大提高。 四、课程基本目标 教师普通话是根据发展基础教育的需要、强化教师职业技能的需要开设的,是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措施。教师普通话课程教学的基本目标是: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物流信息管理》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物流信息管理 课程编码:310126 课程类型:B(理实一体化) 开课部门:工商管理系 规定课时:32 一、前言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物流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是一门吸收和运用物流管理科学、信息技术科学有关成果,研究物流管理活动中信息技术应用的基本规律和一般方法的科学,具有内容丰富、理论性与实践性并重、与时俱进的特点。使学生掌握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结构以及赖以实现的数据库技术、EDI技术、Intranet 技术、GIS技术、GPS技术等。并初步具有分析和设计开发物流管理信息系统的能力。 本课程在对学生的培养上不仅要强调该学科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原则、基本方法,还应重视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初步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物流管理问题的能力。 2.课程定位 《物流信息管理》这门课程是根据物流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结合大学生的基本素质和技能以及市场对于物流人才的需求而设定的。 该课程是一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专业实践课程,侧重于实践的操作。本课程以物流信息系统的基本知识为基础,对物流信息管理系统的基本概念、组成、原理、应用情况以及国内外发展概况进行阐述分析,使学生理解现代物流的实际内涵,以及自动化、电子化、信息化在现代物流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通过实训操作,加强学生对每一个主要物流业务岗位作业的了解和掌握,理解整个物流业务流程,能迅速适应物流企业基层岗位的工作。 3.课程设计思路 (1)课程设计理念: 图1《物流信息管理》课程设计理念 以培育创业意识为导向,以岗位任职资格为标准,以校内实训软件为平台,

以提升职业素能为根本,其中课程内容方面,以物流信息的数据流动形式为主线。 (2)课程设计思路: 与物流行业的七大岗位方向密切结合,在内容的具体设计上按照岗位的职业技能需求将模块进行细分,明确了各个岗位对于专业知识的需求状况。共整合成为五大模块,如下图所示: 图2《物流信息管理》课程内容整合 本课程教学计划内安排总共32学时,五个模块又细分为九个子项目:有理论有实践,其中实践部分包括九项操作任务。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物流网络技术 (2)掌握GPS、GIS、RS技术 (3)掌握条形码、无线射频技术 (4)掌握物流信息系统技术 2.能力目标 (1)具备岗位群的共性能力 (2)具备信息系统的操作能力 (3)能够利用EDI的能力 (4)会运用常见物流信息技术 3.素质目标 (1)懂得诚实守信 (2)懂得爱岗敬业 (3)懂得团队合作 (4)懂得职业抗压 三、课程内容及参考学时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课程名称 《学前教育学》 适用专业 中等职业学校学期教育专业 1、前言 1.1 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专科学生的专业必修课,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并重的基础理论课程,偏重于研究学前儿童教育的宏观问题及其一般活动规律。其目的在于使学生了解学前教育在儿童的发展过程中及在整个教育系统中的地位与价值、掌握学前教育的先进思想及基本理论、领会科学的教育观念、认识学前儿童自身发展的特征及学前教育活动的基本特点。 本课程以《学前儿童卫生学》、《学前儿童心理学》等课程为理论基础,系统阐明学前儿童教育的基本原理、教育过程、教育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现代化的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为后续学习《幼儿园活动设计与指导》、《幼儿园教育环境创设》、《儿童家庭与社区教育》等课程打下理论和观念的基础。 1.2 设计思路 1.2.1关于目标 从知识、能力、情意三个方面明确课程的总目标和各章节的具体目标。知识目标着眼于学生进一步学习其他专业课程和未来从事学前教育工作所必需的基本教育理论;能力目标主要锻炼学生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高阶思维的能力以及自主学习的能力;情意目标注重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逐步树立科学的学前教育观念,培养爱岗敬业的职业信念。 1.2.2关于学习内容 (一)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理论、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内容应有全面且深入的介绍,除此之外的其他内容作为学生课外的拓展学习,做到突出重点、扩大信息量。 1 (二)教材是学生学习的主要资料,并不是教学的所有内容。教师在处理教材上应该以教材为主,但又不受教材的束缚,不照本宣科,大胆突破教材的限制。(三)学习内容的来源应更为广泛,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 (四)教学内容应紧跟学科和行业发展的前沿,使学生所学与岗位需求紧密接轨。 2、课程目标 本课程适应现代幼教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知识,能子啊托幼机构从事保教工作的教师、学前教育行政人员以及其他有关机构的教学、管理实用性人才。 2.1 知识目标

《普通话》课程标准

《普通话》课程标准 一、课程管理信息 课程名称:普通话课程代码:PT2BS12 教学单位:普通课教研室制定时间:2014年4月 编写负责人:陈穗蓉审定负责人:王刚 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学分:6分课程学时:102 授课对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 二、课程简介 课程性质和作用 《普通话》课程是针对现代中等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办学方针而设立的,是一门职业素质教育课程。是我校面向中等职业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开设的一门必修课。旨在培养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提高学生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是一门在理论的指导下,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普通话》课程对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和职业素质的养成起着主要的支撑作用,奠定了现代职业对人才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高规格要求的基石。 《普通话》课程与职业综合能力,与专业核心能力培养并驾齐驱,构建起中职学生的职业能力。 三、课程设计思路 1、实用性——创设、模拟工作情境设计使用教学。 2、普适性——由“点——线——面——体”,从“拼音、字、词——句、段——绕口令 ——对话”设计普适性教学内容。 3、针对性——从普通话等级证书的考级训练入手设计针对性教学内容。 (一)设计理念 本课程担负着培养与提高学生职业综合能力之——普通话口语能力,提高学生职业语言素养,促进学生在现代教育中“教育底蕴,服务认知”的提升的任务,通过学习、训练,将使学生能够用标准或比较标准的普通话进行口语交际,积极主动地参与社会实践,有效地服务于幼师行业的发展。为此,以“能力训练为本位,工作过程为导向”,以“职业素质养成”和“职业能力训练”为抓手,以“岗位、素质、能力、证书”为目标设计普通话课程学习任务。突出课程的特色建设,强调普适性、实用性和针对性。普通话是语音教学课,实践训练是主线,语音的学习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在课程具体设计时设置了每一节课内容由点——线——面——体层层推进,教学方法静、动结合,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注重学生个体差异,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吸取教训,使课程的设置更具有科学性、实践性和实效性,取得较好的实践教学效果。 (二)总体设计思路 从学生对“行业岗位能力水平的认知”,确立对普通话课程的实用性、普适性、针对性的设计思路,结合普通话课程的“口耳之学”特点,遵循语音学习的科学规律。

现代物流基础物流课程标准

现代物流基础物流课程 标准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大连电子学校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现代物流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讲授关于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物流相关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物流,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目标既要明确知识点,更要突出能力点。 (2)课程内容主要是“是什么”和“怎么样”。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 (4)在教学方法上,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流出充分的时间。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这些知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有效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形成经险的能力;具有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和与他人合作的意志品质,逐步建立创业就业自信;具备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意志力,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修订稿

学前音乐课程标准 Document number【AA80KGB-AA98YT-AAT8CB-2A6UT-A18GG】

《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课程标准编者:学前音乐教研室 审核人: 课程负责人:盛丽 编制单位: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艺体系 编制日期:2016年1月20日 2016年1月20日 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二、课程定位 课程的简介性质:《音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的专业课。它通过乐理与视唱练耳、钢琴基础、儿歌编配与弹唱、以及学前音乐教育四个部分组合在一起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四个学期的音乐部分基础教材; 课程的作用:四个学前由基础乐理知识到音乐教学的运用的学习,通过比较系统的、规范的、精炼的具有代表性的内容,配合相适应的、生动有效的教学方法,使学生在音乐课基础知识、基本能力(教学技能、心智技能)两方面得到培养和训练,使学生能够上好每一节幼儿音乐课。

三、课程目标 通过任务引导的各项活动,讲授《乐理与视唱练耳》、《儿歌弹唱》、《学前音乐教育》等教材,使学生理解“音乐”的基本理论、掌握音乐的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及与“音乐”相关的艺术审美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爱专敬业、团结协作的职业精神。 1、能力目标 (1)熟练地运用课堂所学知识和方法,实践于自身风格特点的纠正。 (2)会合理掌握组合音乐、节奏。 (3)会运用各民族特色技术技巧。 (4)能上好学前音乐课。 2、知识目标 (1)掌握《音乐》课程标准相关的音乐理论知识。 (2)掌握儿歌伴奏技能。 (3)掌握地域、民俗的基本知识。 (4)掌握相关幼儿音乐的教学方法。 3、素质目标 (1)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品质。 (2)树立客观公正的职业理念,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 (3)培养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形成稳固的专业思想。

个人普通话学习计划

个人普通话学习计划 篇一:教师普通话学习计划 教师普通话学习计划 冉茂芳 学普通话是在哪里都可以学的,这个是我国通用语言,只要是有人的地方,都会有说普通话的人存在,就算是在络上也同样的,聊天室里是最便捷的络普通话交流站,要学好普通话,主要是多跟别人交流,也就是多用普通话跟别人说话,聊天等的,那样自然而然的就熟练起来了。跟学英语一个样子,身边的语言比所有地方学习的语言都来得有效率,快捷 练习普通话最好的办法,本学期我们镇安排了学习普通话的培训,一定抓住这次好的机会。 语言是人际交流的工具,因此说一口标准流利的普通话,不但能使沟通更容易,而且字正腔圆、音色优美的普通话还能听者以听觉上的享受,使其入情入境。为使孩子从小学说普通话,养成良好的读说习惯,抓好小学阶段的普通话教学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一)说好普通话,方便你我他 语言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主要手段。而小学阶段是学生模仿力最强的阶段,因此小学教学要求教师必须掌握普通话,并用普通话进行教学,这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

是教师语言艺术的基本要求。教师说普通话,不仅应当做到抑扬顿挫、音量适当,没有“嗯”、“啊”之类的口头禅,而且还应准确、明白、生动、形象,条理清晰,富有吸引力。做到了这些,当教师借助语言这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教学工具向学生传授知识、讲明道理之时,学生就会愿听、爱听。而且在此 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丰富自己的知识,而且可能还会开始模仿教师的发音和谈吐。其实,作为教师,要讲好普通话并不难,其关键在于“学”和“练”。首先要注意向书本学习。其次,要了解普通话的相关知识,要注重加强对普通话中自身的薄弱环节的学习,找出了自身的不足,刻苦练习,多读多说,争取让自己的普通话早日成为学生学习和模仿的对象。 (二)良好的普通话氛围是提高普通话教育水平的外部环境 说话,为的是与人交流,因而学生学说普通话得有一个恰当的氛围,有一个人人都说普通话的环境。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学说普通话的兴趣,并起到相互促进的作用。因此,营造学说普通话的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此,我们可以先从宣传教育入手。应该经常教育学生:普通话是规范化的汉民族共同语;讲好普通话,不但可以与人顺畅交流,使更多的人听得懂自己的意思,而且这也符合国家推广普通话

现代物流基础物流课程标准

大连电子学校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标准 一、基本信息 二、课程概述 (一)课程性质 物流一直是电子商务发展的瓶颈问题,《现代物流基础》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职业技术能力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要求学生熟练地、系统地掌握现代物流管理基础知识、基本理论,掌握现代物流管理相关方法和技能,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判断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从事电子商务工作打好基础。 (二)设计思路 现代物流基础课程是电子商务专业的基础课程,为学生讲授关于电子商务所涉及的物流相关方面知识,使学生了解什么是物流,并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基础。 课程设计理念: (1)课程目标既要明确知识点,更要突出能力点。 (2)课程内容主要是“是什么”和“怎么样”。 (3)教学方法采用案例教学、情境教学和实践教学等手段,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 (4)在教学方法上,为探究式学习、合作式学习流出充分的时间。 三、课程目标与核心素养 (一)总体目标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流管理的基本知识,熟悉这些知识在物流管理中的应用与发展;具备物流管理的基本技能,并能有效解决物流管理中的实际问题;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归纳总结形成经险的能力;具有爱岗敬业、 吃苦耐劳和与他人合作的意志品质,逐步建立创业就业自信;具备探索未知的兴趣和意志力,养成崇尚科学的态度,增强社会责任感,逐步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正确的价值观。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1)掌握运输配送、储存保管、装卸搬运、现代包装、流通加工等物流基本业务 (2)基本掌握物流信息、物流系统、物流网络系统、企业物流 (3)初步会知第三方物流、城市物流、区域物流、国际物流、绿色物流 (4)了解消费者物流、物流政策、现代物流现代物流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术和组织管理原则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学前教育学》课程标准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编码:0621605 课程类型:专业基础 周学时:3学时总学时数:54学时 二、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学前教育专业(师范类)主干课程,它以学前教育现象尤其是幼儿园教育现象为主要研究对象,具体探讨幼儿园教育的基本规律。 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教学,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学前教育的基本理论,让学生了解国内外新的研究成果和观点,并培养学生运用相应知识分析学前教育现象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要点与课时安排 第一章学前教育概论9学时第一节学前教育 一、学前教育 1、学前教育的界定 2、学前教育的种类 第二节学前教育理论 一、学前教育学 二、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一)外国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1、古希腊学前教育观 2、近代学前教育流派 3、现代学前教育流派 (二)我国学前教育理论流派 1、陶行知的学前教育思想: 2、陈鹤琴的学前教育思想 第二章儿童观、教育观、教师观6学时 第一节儿童观 一、儿童观的界定 二、科学儿童观的内涵 第二节教育观 一、学前教育观涉及的相关观点 二、当前教育观的主要论点 第三节教师观 当前教师观的主要观点 第三章学前教育目标3学时 第一节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和依据 一、学前教育目标的意义 1、对幼儿教师思想和观念的规范作用; 2、对教育过程的指导和控制作用; 3、对幼儿发展具有的规范、评价作用;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依据 1、儿童

3、学科 第二节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和结构 一、学前教育目标的层次 1、幼儿园教育总体目标; 2、幼儿园课程目标; 3、幼儿园年龄阶段目标; 4、单元目标; 5、教育活动目标; 二、学前教育目标的结构 第四章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与教育3学时第一节体格、体能发展的内涵 一、体格和体格发展 二、体能和体能发展 三、体格发展和体能发展的关系 第二节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的教育 一、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教育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教育的内容 1、基本动作; 2、基本体操; 3、排队和变换队型; 三、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教育的原则 1、身体全面发展的原则; 2、合理的运动负荷原则; 3、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4、循序渐进的原则; 5、多样化的原则; 四、学前儿童体格、体能发展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第五章学前儿童智能发展与教育6学时第一节智能概述 一、智能的涵义 二、智能发展的影响因素 1、遗传决定论 2、环境决定论 3、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说 第二节学前儿童智能的培养 一、学前儿童智能培养的目标 二、学前儿童智能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第六章学前儿童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6学时 第一节学前儿童社会性教育概述 第二节学前儿童社会行为、技能的发展和教育 一、社会性交往 二、助人

普通话训练课程标准

普通话训练课程标准 课程编码:课程类别:理论课程 适用专业:旅游系酒店管理、旅游管理、导游、涉外旅游专业 授课单位:基础部文化素质教研室 学分:学时: 编写执笔人:许小丽宋玉红编写日期:年月 审定负责人:审定日期: 一、制定课程标准的依据 本课程遵循教高[]号文件精神,依据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确定本课程的目标和教案内容。 本课程标准是基于工作过程的职业教育课程理念和设计方法并根据《年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的。在制定过程中,遵循企业实际工作任务开发“工作过程系统化”的课程模式,将学习过程、工作过程与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发展联系起来,在培养目标中强调创造能力(设计能力)的培养,而不仅是被动的适应能力的训练,以实践教育部[]号文件精神:突出实践能力培养,重视学校生活与实际工作的一致性。围绕职业能力培养这一核心,加强实训实践教案体系建设,教案中融“教、学、做”为一体,让学生“学一点,会一点,用一点”。 二、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普通话训练》是高职学校各专业学生必须学习的一门基础课,更是文秘、旅游等专业的一门必修课。本课程是训练普通话口语表达的实践性课程,应着重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能力。本课程的目标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以国家的语言文字政策为依据,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系统地讲授普通话的基础理论和基本知识,实施普通话基本技能的训练,培养和提高学生说普通话的能力,要求学生必须达到国家普通话测试等级(二级甲等及以上)的规定级别。为他们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塑造良好的自身形象,从事与旅游相关的职业打好基础。 三、课程设计理念及思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第十九条规定:“凡以普通话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 电子商务物流课程标准 4 学分:建议课时数:68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电子商务、物流管理先修课程:电子商务概论、商贸实务等后续课程:电子商务综合实训等一、前言 1.课程的性质其任务是以物流管该课 程是江苏省五年制高职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专业平台课程。理、客户服务等职业岗位业务处理能力培养为重点,培养学生在电子商务物流方面的实养成基本的 物流职业素养,为将来从事电子商务物流工作奠定坚实的基础。际应用能力, 2.设计思路该课程是依据《高等职业学校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标准》和《江苏省五 年制高等职业教育电子商务专业指导性人才培养方案》设置的。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理论知识的选取紧紧围绕工作任务完成的需要来进行,同时又充分考虑了高等职业教育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需要,并融合了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对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要求。项目设计以一般电子商务物流过程为线索来进行。教学过程中,要通过校企合作、校内实训基地建设、网络平台等多种途径,采取理实一体形式,充分开发学习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教学效果评价采取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重点评价学生的职业能力。 二、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掌握电子商务与现代物流知识;掌握主要电子商务物流技术;掌握电子商务下的供应链管理知识;掌握企业采购与供应物流管理知识;掌握电子商务下生产物流计划与控制知识;掌握现代销售与逆向物流管理知识;掌握仓储管理与库存控制、保管原则等知识;了解搬运装卸与运输、包装合理化知识;掌握电子商务配送与配送中心知识;了解现代物流运作模式知识;了解物流服务管理流程,理解物流服务管理原则。 2.能力目标:能够识别包装标志,能够选用合适的材料包装快递商品;能够完成网上发货操作和退换货操作;熟悉物流的基本流程;能够给客户提供良好的物流方面的客户服务;能够对快递公司进行比较选择;熟悉供应链管理和相关信息技术。 3.素质目标:培养勇于创新、吃苦耐劳的精神,具有团队合作能力,形成客户至上的服务理念,养成善于观察思考、精研业务、认真工作的习惯,具有环保、节能和安全意识。. .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02-12 19:3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