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组合作学习 让学生成为课堂主人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 学创新
四个 “ 引导” , 即引导 学生 开发 教材 中研 究性 学 习资源 做课 题 ,让 小课题 研 究进入课堂;引导学生利用社会资源做课题,让学科教学生活化、社会化; 引导学生开发 自身兴趣、特长做课题,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引导学 生联系多种学科课程做课题,让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发展。 研究 性学 习 既是一 种 学习方 式 ,也是 一种 教学方 式 ,大 力推 进研 究性 学 习 ,可 以使 学 生通过 资助 参与 类似 于科 学研 究 的学 习活动 ,获 得亲 身体 验 ,逐 步形成 善 于质 疑 、乐于探 究 、勤于 动手 、努 力求 知 的积极 态度 ,激 发他 们探 索 、创 新的欲 望 。实践 表 明,研 究性 学 习有助 于提 高学 生发 现 问 题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在 学习 的过程 中 ,通过 引导 和鼓 励学 生 自主地 发现 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 论并 进行 成果 交流 活动 ,引导学 生应 用 已有 的知识 与经 验 ,学 习和掌 握一 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 分析 和 利用信 息 的能 力 。研 究性 的 学习是 一个 开放 性 的学 习过程 。在 学 习
Q M 1 O 至 T H 差 E R Z I 塑l 2 AN D
.
中 ,要帮 助学 生学 会利 用多 种有 效手段 、通 过 多种途 径 获取信 息 ,学会 整 理与 归纳 信 息,学 会判 断识 别信 息 的价 值 ,并恰 当地 利用 信息 , 以培养 收 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
浅谈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王 金 霞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 区城南公孙联校
山东 淄博
2 5 5 1 O 0)
【 摘 要】 我们在 小学数学的教学的过程 中, 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和问题, 其 实素 质教育也提倡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疑问、进而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可是 目前的情况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 问。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在课 堂教 学中重视 “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的 教学引导, 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使其养成多恩善问的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学习 打下基础。 【 关键词 卜学数学;教学策略;能力培养
・ ‘
“ 学 贵有 疑 ,小疑 则 小进 ,大 疑则 大进 。” ,质疑 是 调动 学生 学 习的积 极性 ,培养创 新 思维 能力 的有 效途 径,越 是 善于疑 问的人 ,越是 学 习进步 大 。 同时 ,心 理 学研 究证 明 ,思维 永远是 由问题开 始 的,在 排疑 解难 的过 程 中被激 发 出来 各种火 花 ,创造 性 地解决 问题 。可 见质 疑对 于受 教育 者 的 发 展具有 重要 意义 。如 何培 养小学 生对 数学 质疑 的能 力呢 ? 创设 质疑 的环 境是 基础 爱 因斯 坦 曾经说 过 :“ 提 出一个 问题 比解 决 一个 问题 更重 要 。” 但是,
能力,是现代人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
际 沟通 与合 作的教 育环 境 ,使 学生学 会交 流和 分享 的信 息 、创 意及 成果 ,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 性 学习 的过程 中 ,学 生通过 认真 、踏 实地研 究 ,实事 求 是地获 得 结论 ,尊 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 养成严谨 、 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磨练 不怕 吃苦 、 勇于 克服 困难 的意志 品质 。有 利于培 养 学生对 社会 的责 任 心和 使命 感 。在研 究 性学 习的过程 中,通 过社 会实 践和 调查研 究 ,学生 要 深入 了解 科 学对于 自然 、社 会与 人类 的意 义于 价值 ,学会 关心 国家 和社 会 的进步 ,学 会关注 人类 和环 境 的和谐 发展 ,形 成积 极 的人 生态度 。社会 责 任 感和历 史使 命感 得到升 华 。
的 心理 障碍 ,增 强其 勇气 和 自信心 ,逐 步形 成敢 于质 疑的 习惯 。在课 堂 上 巧用 “ 好 奇” 心理 ,培养 学生 主动 质疑 。教 师要 尽量 营造 一种 民主 、和 谐气 氛 、创 设各种 情 境 ,因人 而异 地鼓 励和 引导 学生质 疑 ,促进 学 生质疑 能 力 的 发展 ,逐步 养 成 多思 善 问 的习 惯。 教 师和 学 生 要建 立 新型 的 师生 伙 伴关 系 , 学生对老师的质疑不必受时间限制 ,可以随时发出疑问。 创 设问题 情境 时 ,可 以用 旧知 不能解 决新 问题 ,挑 起矛 盾 ,让学 生产 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 性数 学 问题 ,让 学生 展开 想象 ;还 可 以在 知 识的对 比、归 纳 、概 括 中让 学 生面对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如组织学生分小组 进行讨论,让自卑、胆怯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 自信 心 ;对 于 1 : 3 头表 达能 力差 的学 生可 以先 让他把 问题 写在 纸上 ,再 照着 念,循序渐进 ,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 ,使其失去信心;对于课堂上来 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 老师 。这 样学 生提 问题 的积 极性 就 能得 以保护 ,提 问题 的胆 量也 就越 来越 大, 逐 步养成 敢想 、敢 问 、敢说 的习惯 。 二 、有 “ 疑 ”可质是 关 键 教师应注意质疑的“ 言传身教’ ’ 。巧设矛盾,寻找质疑的踩点。 疑是点燃学 生思维探索 的火种 。因此在教 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 ,让学生发现 问 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从而培养提问的针对性。 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 点。教师要 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 的衔接处 、学 习过 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 的结论处 、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 ,概念 的形成过程 中、 算理的推导过程 中、解题 思路 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 中等 ,还要让 学 生学会变换视角 , 既可 以在正面 问, 也 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 , 无时不可生疑 。如可 让学生这样想 :“ 概 ’ 为什 么这样表述 ?能否增加或删 改
一
、
目前 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 说 ,学生记 。课堂 上根本 没有 疑 问。老 师牵 着学 生走 ,小学 生往往 不敢 问, 缺乏 自信 。在 课 堂教 学 中,教师 应 该想办 法 让课堂 形成 一种 轻松 、 自由、
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 问 难的心理 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 问 难
四个 “ 引导” , 即引导 学生 开发 教材 中研 究性 学 习资源 做课 题 ,让 小课题 研 究进入课堂;引导学生利用社会资源做课题,让学科教学生活化、社会化; 引导学生开发 自身兴趣、特长做课题,让学生潜能得到充分释放;引导学 生联系多种学科课程做课题,让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得到发展。 研究 性学 习 既是一 种 学习方 式 ,也是 一种 教学方 式 ,大 力推 进研 究性 学 习 ,可 以使 学 生通过 资助 参与 类似 于科 学研 究 的学 习活动 ,获 得亲 身体 验 ,逐 步形成 善 于质 疑 、乐于探 究 、勤于 动手 、努 力求 知 的积极 态度 ,激 发他 们探 索 、创 新的欲 望 。实践 表 明,研 究性 学 习有助 于提 高学 生发 现 问 题和 解 决 问题 的 能力 。在 学习 的过程 中 ,通过 引导 和鼓 励学 生 自主地 发现 和提出问题,设计解决问题的方案,收集和分析资料,调查研究,得出结 论并 进行 成果 交流 活动 ,引导学 生应 用 已有 的知识 与经 验 ,学 习和掌 握一 些科学的研究方法,提高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培养学生收集、 分析 和 利用信 息 的能 力 。研 究性 的 学习是 一个 开放 性 的学 习过程 。在 学 习
Q M 1 O 至 T H 差 E R Z I 塑l 2 AN D
.
中 ,要帮 助学 生学 会利 用多 种有 效手段 、通 过 多种途 径 获取信 息 ,学会 整 理与 归纳 信 息,学 会判 断识 别信 息 的价 值 ,并恰 当地 利用 信息 , 以培养 收 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学会分享和合作 。合作的意识和
浅谈小学生数学提问能力的培养策略
王 金 霞
(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 区城南公孙联校
山东 淄博
2 5 5 1 O 0)
【 摘 要】 我们在 小学数学的教学的过程 中, 经常意识到一些难以解决的疑惑和问题, 其 实素 质教育也提倡培养学生主动发现疑问、进而分析和解 决问题的能力。可是 目前的情况是,并非所有小学生都敢问、爱问、会 问。这就需要我们广大的教师在课 堂教 学中重视 “ 以疑为线索,以思为核心”的 教学引导, 逐步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使其养成多恩善问的习惯,为孩子的终身学习 打下基础。 【 关键词 卜学数学;教学策略;能力培养
・ ‘
“ 学 贵有 疑 ,小疑 则 小进 ,大 疑则 大进 。” ,质疑 是 调动 学生 学 习的积 极性 ,培养创 新 思维 能力 的有 效途 径,越 是 善于疑 问的人 ,越是 学 习进步 大 。 同时 ,心 理 学研 究证 明 ,思维 永远是 由问题开 始 的,在 排疑 解难 的过 程 中被激 发 出来 各种火 花 ,创造 性 地解决 问题 。可 见质 疑对 于受 教育 者 的 发 展具有 重要 意义 。如 何培 养小学 生对 数学 质疑 的能 力呢 ? 创设 质疑 的环 境是 基础 爱 因斯 坦 曾经说 过 :“ 提 出一个 问题 比解 决 一个 问题 更重 要 。” 但是,
能力,是现代人具备的基本素质。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将努力创设有利于人
际 沟通 与合 作的教 育环 境 ,使 学生学 会交 流和 分享 的信 息 、创 意及 成果 , 发展乐于合作的团队精神。有利于培养学生科学态度和科学道德。在研究 性 学习 的过程 中 ,学 生通过 认真 、踏 实地研 究 ,实事 求 是地获 得 结论 ,尊 重他人的想法和成果, 养成严谨 、 求实的科学态度和不断追求的进取精神, 磨练 不怕 吃苦 、 勇于 克服 困难 的意志 品质 。有 利于培 养 学生对 社会 的责 任 心和 使命 感 。在研 究 性学 习的过程 中,通 过社 会实 践和 调查研 究 ,学生 要 深入 了解 科 学对于 自然 、社 会与 人类 的意 义于 价值 ,学会 关心 国家 和社 会 的进步 ,学 会关注 人类 和环 境 的和谐 发展 ,形 成积 极 的人 生态度 。社会 责 任 感和历 史使 命感 得到升 华 。
的 心理 障碍 ,增 强其 勇气 和 自信心 ,逐 步形 成敢 于质 疑的 习惯 。在课 堂 上 巧用 “ 好 奇” 心理 ,培养 学生 主动 质疑 。教 师要 尽量 营造 一种 民主 、和 谐气 氛 、创 设各种 情 境 ,因人 而异 地鼓 励和 引导 学生质 疑 ,促进 学 生质疑 能 力 的 发展 ,逐步 养 成 多思 善 问 的习 惯。 教 师和 学 生 要建 立 新型 的 师生 伙 伴关 系 , 学生对老师的质疑不必受时间限制 ,可以随时发出疑问。 创 设问题 情境 时 ,可 以用 旧知 不能解 决新 问题 ,挑 起矛 盾 ,让学 生产 生问题;可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中发现问题;也可以通过设计开放 性数 学 问题 ,让 学生 展开 想象 ;还 可 以在 知 识的对 比、归 纳 、概 括 中让 学 生面对问题……教师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 ,因材施教。如组织学生分小组 进行讨论,让自卑、胆怯的学生在小组内提问,锻炼他们的胆量,树立其 自信 心 ;对 于 1 : 3 头表 达能 力差 的学 生可 以先 让他把 问题 写在 纸上 ,再 照着 念,循序渐进 ,不能要求过高,急于求成 ,使其失去信心;对于课堂上来 不及提问或言犹未尽的学生,可在课下让他把要提的问题,要讲的话说给 老师 。这 样学 生提 问题 的积 极性 就 能得 以保护 ,提 问题 的胆 量也 就越 来越 大, 逐 步养成 敢想 、敢 问 、敢说 的习惯 。 二 、有 “ 疑 ”可质是 关 键 教师应注意质疑的“ 言传身教’ ’ 。巧设矛盾,寻找质疑的踩点。 疑是点燃学 生思维探索 的火种 。因此在教 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设置矛盾 ,让学生发现 问 题,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在知识的关键处提出问题,从而培养提问的针对性。 使学生明确在哪儿找疑 点。教师要 教会学生质疑在新旧知识 的衔接处 、学 习过 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 的结论处 、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处 ,概念 的形成过程 中、 算理的推导过程 中、解题 思路 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 中等 ,还要让 学 生学会变换视角 , 既可 以在正面 问, 也 可以从反面或侧面问。即无处不可生疑 , 无时不可生疑 。如可 让学生这样想 :“ 概 ’ 为什 么这样表述 ?能否增加或删 改
一
、
目前 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还是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 说 ,学生记 。课堂 上根本 没有 疑 问。老 师牵 着学 生走 ,小学 生往往 不敢 问, 缺乏 自信 。在 课 堂教 学 中,教师 应 该想办 法 让课堂 形成 一种 轻松 、 自由、
热烈的气氛,使学生感受到质疑 问 难的心理 自由,帮助学生克服质疑 问 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