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

合集下载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量1个课时。

教材分析:本课题主要通过实验来辨别什么是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以及两者的本质区别,进而介绍了什么是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以及两者这间的关系,并分别对一些基本概念进行了介绍,方便学生们更好的理解。

学情分析:学生对化学完全是陌生的,只有通过一些实验这种外观变化来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课本上的概念。

所以这一阶段的学习主要通过实验现象来调动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和求知欲。

教学目的:
1、学会区别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掌握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
2、掌握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了解两者之间的关系;
3、了解一些性质的基本概念。

教学理念:通过实验让学生了解什么是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进而能区别两种变化,归纳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是:是否有新的物质生成。

由变化引出性质,不同的变化是由不同的性质决定的,物理变化是由物理性质决定的,化学变化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

掌握一些性质的基本概念,结合生活中的实例由学生来分析归纳,从而达到理论联系实际,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

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及两者之间的本质区别;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及两者之间的关系;变化和性质之间的关系。

难点:两种变化的区别,两种性质之间的区别
教学过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课后反思

《物质的变化》教学设计荆州市沙市实验中学韩守辉【教材分析】《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之内容。

本课题列举了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化学现象,并通过实验、观察和对实验现象的分析比较、归纳总结等活动,帮助学生初步认识物质的变化、性质和用途,为学生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学情分析】化学对刚进入九年级学习的学生来说是一门全新的课程,他们对化学实验操作有着浓厚的兴趣。

尽管在生活中接触了大量物质变化的事例,但从未对其进行本质的认识和区别,且对实验观察、现象记录和表达实验现象的能力有待培养和提高。

因此,在教学时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从身边的化学入手,佐以演示实验,为其提供丰富的实验素材,使之从感性认知转变到理性认知,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概念和区别;2.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化学变化、物理变化概念的形成过程,体验实验、观察、比较等科学的探究方法;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实验探究,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认识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

【教学难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和区分。

【教学方法】问题教学、分组协作学习、实验探究等。

教具准备试管、带导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后反思:1.通过实验教学,初步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本课题中的四个实验具有一定层次性,是递进关系,是学生学习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基础。

教学中采用了学生分组实验和教师演示实验相结合的教学手段,注意引导学生观察、描述实验现象,并通过对现象的比较分析、讨论归纳等得出结论,获得知识,既发散了学生的思维,又提升了学生的实验技能。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

《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定义,能够区分物质发生的变化;理解物质的性质,能够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分析比较,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物质变化和性质可逆的观念,认识化学变化的奇异,培养学生对化学的热爱。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质的性质的描述。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变化原因,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实验器械:试管、水、酚酞溶液、氢氧化钠溶液、二氧化碳气体等。

2. 准备教学素材:PPT课件、相关图片、视频等。

3. 安排学生预习相关内容,提前阅读教材,了解基本观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物质变化的图片或视频,如铁生锈、火柴燃烧、水加热变成水蒸气等,让学生观察并描述他们的变化。

2. 引导学生思考物质变化有哪些类型,如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二)讲授新课1. 物质的变化(1)观点:物质的变化包括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发生改变,但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

(3)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

(4)举例:铁生锈、火柴燃烧、酸碱中和等。

2. 物质的性质(1)观点:物质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状态、气味、密度、硬度、溶解性等。

(3)化学性质:需要通过发生化学变化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如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3. 物质变化的判断引导学生了解如何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并通过一些实例进行练习。

(三)学生实验1. 实验名称:观察物质的变化实验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加深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理解。

实验材料:一些常见的物质变化现象,如水、食盐、小苏打、白醋等。

实验步骤:让学生观察这些物质的变化现象,并描述他们的变化。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遵循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选择教学目标,以解决教什么的问题。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优秀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⑴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⑵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⑵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⑴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化学的渴望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⑵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教学难点:物理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教学过程】主导活动主体活动设计意图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你能举出生活中的例子吗?认识物质的这些变化的特点,有助于我们更进一步了解自然现象,发现自然规律,使人类的生活得到进步和提高。

下面我们观察几个小实验。

演示实验:水的沸腾、胆矾的研碎。

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

(过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再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3] 演示[实验1—4]你在实验过程中看到了什么现象?你能描述吗?请把观察到的现象与同组的同学交流一下。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教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1课时) 教学设计
用生动形象的画面激活学生的思维,培养爱国情感,树立为民族振兴学习化学的志向。




实验1、水的沸腾
实验2、胆矾的研碎(展示厨房中磨碎物质的器具)
实验3、研碎前后胆矾的溶解
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实验4、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
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
实验1由师生共同完成;实验2和实验4第一个反应由学生分组完成,其余由教师演示。




比较归纳上述四个实验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组讨论并交流讨论结果。
本节最重要的知识由学生总结,记忆深刻。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概括、总结的能力。使学生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培养学生由实验得出结论的能力和习惯。鼓励学生畅所欲言,调动个性化和开放性思维。
学以
致用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研究的方法,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的教育。
2、初步学会运用观察、实验等方法获取信息,初步了解用文字、化学语言表述有关的信息,用比较、分类、归纳、概括等方法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了解可利用网络进行学习。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教师引导学生由实验3得出两个结论:实验2中的粉末是胆矾;胆矾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的蓝色沉淀是新物质。
分组实验
学习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与生活中对水沸腾的印象比较,体会观察应更准确和具体。
这是书上的第一批实验,学生的实验基础知识不够,教师完成有危险和有技巧的操作,可以起示范作用,同时又尽可能多的给了学生动手和清楚观察物质的机会。实验1、2与生活经验联系可拉近学生与实验的距离。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能力。

第一单元 课题1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设计

第一单元 课题1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学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单元分析本单元结合学生日常生活典型事例,通过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化学变化的概念,了解化学学科研究问题的角度和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它与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的关系非常密切。

(2)理解物理变化、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2)学会搜集资料,提高对信息的获取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进一步激发学生对学习化学的渴望和热情,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深厚的学习兴趣。

(2)体会化学与人类进步与社会发展的关系,认识学习化学的价值。

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概念,理解物质的两种性质。

教学难点:理解化学变化的特征是有新物质的生成。

本单元教学策略: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应以学生亲身参与的“活动探究”和“讨论”为线索来组织教学。

从实验入手,引入物理变化、化学变化概念,讨论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本单元课时建议:1—2课时教学设计:对概念的建立,采用实验探究式教学模式教具和媒体:多媒体电脑、实物投影实验用品:研钵、酒精灯、试管、铁架台、胆矾、蒸馏水、氢氧化钠、硫酸铜、镁条、火柴、石灰石、稀盐酸教学过程:([可借助教学课件: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目的:整个教学过程的体现。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引入】化学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以及发展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我们知道,大到宇宙的星体,小到肉眼看不见的粒子,构成了我们这个千姿百态的物质世界。

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地发生着各种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慢慢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放热等。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名师教案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名师教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核心素养】通过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分类学习,培养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物质的思维。

【教学目标】1.通过实验,掌握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2.知道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3.增进学生对“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变化的”等辩证唯物主义观点的认识;体验观察和思考是学习化学的重要环节,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区分。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法学法】教法:讨论法、实验法学法:讨论探究法、实验探究法、合作学习法【课前准备】学生完成教师发布的课前预习任务,教师通过预习反馈,了解学生的薄弱点(详细任务请登录“优教-同步学习网”,浏览“名师预习”)。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出变化我们生活的世界,无时无刻不在发生着变化。

(图片)季节变化,昼夜变化,人一生的变化等,引出课题。

(二)学生活动,引出变化的分类和概念1.教师组织学生对一张纸的变化方式进行讨论,并请同学现场演示同学们所提出的各种方法。

2.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分析各种方法中纸张的变化。

3.对纸张的变化进行分类:一类为纸张变化后还是纸张,如折叠;一类为纸张变为其它物质,如燃烧。

4.分析两种变化的不同,得出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概念。

(三)趣味实验,观察变化,强化学生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认识1.小组实验,探究变化A 水的变化B 鸡蛋壳和食醋的反应C 二氧化碳与石灰水的反应学生分组进行上述三个实验,教师巡视的同时,将学生实验过程用数码相机拍下,及时连接电脑展示。

小组汇报实验中观察到的现象及变化,通过这样的实验,学生找到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变化。

体会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激发学生兴趣。

(四)交流讨论,加深理解1.化学变化、物理变化的判断依据是什么?2.物理变化没新物质生成,会伴随什么现象?3.化学变化有新物质生成,经常伴随什么现象?教师总结化学变化经常伴随的现象,并强调是否是化学变化,最终是看是否有新物质生成。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练习与应用
1.下列变化有一种变化与其他三种变化的类型不同, 这种变化是 ( ) D A.蒸发 B.变形 C.水变成冰 D.物质燃烧
2.判断镁带在空气中燃烧是化学变化的主要依据是 ( C) A.产生耀眼的白光 B.放出大量的热
C.生成白色固体
D.镁带消失
课题1
C、水变成冰 (物理变化) D、木材燃烧 (化学变化)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练习与应用
5、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D )
A、食物腐败 B、钢铁生锈 C、瓦斯爆炸 D、锅炉爆炸
6、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C )
A、灯泡发光 B、空气液化 C、光合作用 D、海水晒盐
课题1
① 在2支试管中分别放入少量研磨前、后的胆矾, 并加入少量水,振荡得到澄清的硫酸铜溶液。
②再向2支其中分别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现象:有蓝色沉淀生成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实验1-1(4)】
操作:
①把少量石灰石放在干燥的试管里。
②向其中加入适量的稀盐酸,用配有玻璃弯管的橡 皮塞塞紧试管口,使弯管的另一端伸入盛有澄清石 灰水的烧杯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电灯通电发光发热是什么变化?
× 乙同学:没有生成新的物质,所以是物理变化。 √
甲同学:有发光放热的现象,所以是化学变化。
此类现象可帮助我们判断是否发生了化学变 化,但不能作为判断依据。
【总结】判断物质变化类型的标准是: 看“是否生成新物质”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初中九年级化学教案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人教版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一、教材分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本课题结合学生日常生活的一些典型事例,并通过4个典型实验、观察记录分析等活动,帮助学生透过化学变化时发生的现象揭示和抓住化学变化的特征,从而初步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材结合图片说明化学变化还常常伴随着一些现象,如发光、放热、吸热、变色、放出气体和生成沉淀等,这些现象有助于判断化学反应的发生,但是要提醒学生注意的是这些现象并非判断化学变化的依据,化学变化是以产生新物质为依据。

本节课的重点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分。

本节课的难点也是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

二、重难点分析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区分1.突破建议学生在学习化学之前,对物质变化的具体事例已经有了初步认识。

例如,学生知道水能结冰,能变为水蒸气等等。

这些是学生的基础知识。

但由于学生刚刚开始学习化学,还没有原子、分子的概念,此时的教学还不能强求学生从微粒角度认识物质,更科学的认识有待后续学习来完成。

新课程改革主要依科学探究为突破口,倡导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多样化的学习方式。

为此,在本节课上课时要用“实验一讨论”的探究模式层层引导,让学生自己归纳得出物质变化的特点,并让学生自己通过对某些实验的结论进行比较总结规律。

在整个探究过程中,可以先通过小实验引入,激起学生兴趣,然后让学生带着兴趣去探讨,当学生探讨的兴趣浓厚时,让学生继续自主探讨下一个实验,然后在实验的基础上组织好讨论,对比归纳小结。

2.突破样例[实验感知](1)将纸揉成一团(2)将纸撕碎(3)将纸点燃[提问]:上述变化有什么不同?可以分成哪几类?通过实验创设情境,由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暗示化学与生活紧密联系。

[演示]实验1-1适时指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结果[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教师帮助学生分析、归纳、总结:前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新人教版
④ 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固定的比例组成,具有固定的化学式。
3. 实验操作技能
① 显微镜的使用:正确操作显微镜,观察物质的变化。
② 实验操作:掌握基本的实验操作技能,如试管操作、烧杯使用、酒精灯控制等。
③ 数据分析:学会收集和分析实验数据,作出合理的判断和解释。
4. 观察和记录
① 观察物质的变化:仔细观察实验中物质的变化,如颜色变化、气体产生等。
-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3. 课后拓展应用
教师活动:
- 布置作业:根据物质的变化和性质,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 提供拓展资源:提供与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相关的拓展资源(如书籍、网站、视频等),供学生进一步学习。
四、教学资源准备
1. 教材:确保每位学生都有2024年秋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教材或学习资料,以便学生能够跟随教学进度进行学习和复习。
2. 辅助材料:准备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图片、图表、视频等多媒体资源,以便在教学中进行直观展示和解释,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5. 教学工具:准备投影仪、计算机、音响等教学工具,以便进行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演示。同时,确保教学工具的正常运行,以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
6. 教学PPT或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PPT或课件,以便在教学中进行展示和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7. 教学指导用书:教师需要准备教学指导用书,以便在教学中参考和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和学习。
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接触过一些简单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如水的沸腾、木炭的燃烧等,这为本节课的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判别提供了实践经验。然而,对于更复杂的物质变化和性质,学生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探究。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

新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新版

化时伴随的不同现象。
【练习 1】下列变化中哪些属于化学变
参考答案: A
化?哪些属于物理变化?为什么?
A、蜡烛燃烧 B、汽油挥发
C、食物腐烂 D、湿衣服晾干 E、石蜡熔化 F、点燃煤气
引导学生分析判断

G、弯曲电线 H、剩饭变馊
I、高梁酿酒 J、灯泡发光
K、瓦斯爆炸 L、空调制冷

M、烧制陶瓷 N、酸雨形成
(1)这种金属的物理性质是: 硬度;密度; 颜色;熔点。 (2)这种金属的化学性质是。
课题 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梳 理 整 合
1、下列现象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瓷碗破碎
B、干冰升华

C、木柴燃烧
D、酒精挥
2.唐朝诗人白居易所写的诗歌《卖炭翁》第一句是“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诗句中
“伐薪”和“烧炭”各指的变化是()
教师指导闻气体气味的正确
气和二氧化碳。
方法,安排、指导进行分组实验,
做好分析讨论、实验记录。

实验1-2 氧气、二氧化碳的有关
性质
交 【组织讨论】结合自己生活的实际经
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
验,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和二氧化碳的 性质,试着判断哪些属于物理性质,哪
验和知识,尽可能多地描述氧气
流 些属于化学性质,利用哪些方法可以区 和二氧化碳的性质,试着判断哪
它们具有各自不同的性质。下面我们一 述。 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请同学们观察这瓶酒精,说出它有哪些
性质?
【讨论】酒精的这些性质中,哪些性质 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哪些性质是 学生讨论交流。 显而易见的 ?
【问题 1】 什么叫化学性质?你知道
哪些化学性质?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案

课题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教案第一章:引言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定义。

物质变化和性质的例子。

1.3 教学方法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观察,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兴趣。

使用图表和图片,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物质变化和性质的概念。

第二章:物质的物理性质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物理性质,包括颜色、形状、密度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物理性质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物质的物理性质的定义和例子。

物质物理性质的观察和描述方法。

2.3 教学方法通过实际观察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物理性质的变化。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质的物理性质,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三章:物质的变化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变化,包括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变化的能力。

3.2 教学内容物质变化的定义和例子。

固态、液态和气态之间的转化的过程和特点。

3.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变化的过程。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质变化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四章:物质的化学性质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等。

培养学生观察和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能力。

4.2 教学内容物质的化学性质的定义和例子。

酸碱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的原理和特点。

4.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亲身体验物质化学性质的变化。

引导学生用语言描述物质化学性质的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

第五章:总结与拓展5.1 教学目标让学生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和特点。

培养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5.2 教学内容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和特点的总结。

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建议。

5.3 教学方法通过小组讨论和分享,让学生总结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的概念和特点。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对物质变化和性质的进一步学习和探索的兴趣。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设计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识别哪些是物理性质,哪些是化学性质。

【情感目标】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和判断。

【教学难点】通过物质变化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教学过程】【情景创设引入新课】【新课导入】一教师做实验(见光盘)【新课导入】二演示“火柴梗被折断”“玻璃破碎”“火柴梗的燃烧”等小实验。

让同学们思考,这些变化有何不同。

【提出问题进行探究】探究点一: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实验1 1[演示]实验(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实验(2) 首先展示胆矾晶体,再把蓝色块状固体研碎成为蓝色粉末。

实验(3) 胆矾溶于水,并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变化前的物质变化时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有无新物质生成(1) 液态的水(2) 块状的胆矾(3)蓝色硫酸铜溶液(4) 块状石灰石[提问]实验11(1)、(2)有什么共同特征?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1.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化学变化: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也叫化学反应。

[分析]可见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

(判断依据) [讨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化学变化的例子有哪些。

[举例]铁生锈、煤气燃烧、燃放鞭炮等。

[分析]通过以上讨论和课本图14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化学变化的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②常伴随能量变化。

[分析]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例1】下列变化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C )A.干冰升华B.胆矾研碎C.粮食酿酒D.苹果榨汁解析: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有无新物质生成,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化学变化,没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是物理变化。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学设计第1课时物质的变化【教学目标】三维目标要求知识与技能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认识化学变化的基本特征,理解反应现象和本质的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的描述,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物理变化、化学变化的概念,它们的区别、联系及运用。

教学难点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神奇的“化学”【演示实验】课前准备,取两张同样大小的白纸,在白纸1上用无色的酚酞试液写上两个大字“化学”,晾干;课上,用喷壶向白纸2上喷氢氧化钠溶液,无变化,接着再向白纸1上喷氢氧化钠溶液,这时白纸1上出现两个红色的大字“化学”,学生很惊讶。

同学们,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变化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内容:物质的变化。

合作探究探究点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提出问题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或冰,钢铁制品在潮湿的地方会生锈,煤、木材和柴草可以在空气中燃烧而发光、发热等等。

从化学的角度看,物质的这些变化有什么本质区别呢?探究实验实验及装置变化前的物质变化过程中发生的现象变化后的物质变化后有无新物质生成(1)水的沸腾液态的水液态水沸腾时生成水蒸气,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片又凝结为液态的水液态的水无(2)胆矾研碎块状的胆矾蓝色块状固体被研碎成粉末粉末状的胆矾无(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蓝色的硫酸铜溶液等立即生成蓝色沉淀,溶液颜色变浅,最后变为无色蓝色的氢氧化铜沉淀等有(4)石灰石和盐酸反应颗粒状石灰石等石灰石表面有气泡产生,且石灰石逐渐变小,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气体等有课堂讨论变化前观察变化时观察变化后观察(1)有几种物质参加反应(2)反应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1)反应条件(如加热、点燃等)(2)反应现象(发光、放热、变色、生成气体或沉淀等)(1)有几种物质生成(2)生成物的颜色、状态、气味等归纳总结物理变化化学变化定义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如实验(1)、(2)]有其他物质生成的变化,又叫化学反应[如实验(3)、(4)]知识拓展1.物理变化常见的三种形式:状态(固、液、气)的改变,形状的改变(矿石粉碎等),某些能量形式的改变(白炽灯通电发光、放热,电能转化为光能、热能)。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初中化学九年级上册课题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第2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2.实验教学:本节课注重实验教学,通过实验演示和学生的亲身操作,使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实验教学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二)讲授新知
1.利用多媒体展示和实验演示,向学生介绍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记录物质变化的过程,使学生能够直观地理解物质的变化。
3.教师通过讲解和举例,向学生介绍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并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知识解释生活中的化学现象。
4.引导学生思考物质的性质与变化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能够理解物质的性质对其可能发生的化学变化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学生根据教师提供的情境或问题,进行讨论和交流。
2.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分析等方式,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发现,进行小组内的讨论和交流,提高学生的沟通表达能力。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和反馈,关注学生的学习进步,给予鼓励和指导。
五、案例亮点
1.生活实例导入:通过引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如食物的腐败和铁的生锈,激发了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和兴趣,使学生能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学习中。这种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增强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应用意识。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引入:以日常生活中的化学现象为例,如食物的腐败、铁的生锈等,引发学生对物质变化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年新教材)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1.1《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章节“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是化学学科的基础内容,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教材通过清晰的概念界定和生动的实验案例,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本质区别,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如何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教材内容设计合理,逻辑性强,从定义到特征,再到实验验证,逐步引导学生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同时,教材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态度,鼓励学生通过动手操作和观察分析,形成对化学知识的直观感受和深刻理解。

二、设计思路学生在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这一章节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物质的组成、分子原子等概念。

然而,对于物质变化的深层次理解和性质的准确判断,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由于化学知识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复杂性,部分学生可能会感到学习吃力,特别是对于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区分、物质性质的判断等知识点。

此外,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观察分析能力也有待提高,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加强引导和训练。

因此,在学情分析的基础上,教师应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帮助他们克服学习困难,提高学习效果。

三、教学目标【化学观念】进一步了解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这两种最基本的变化形式,以及物质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学会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物质的变化,并描述实验现象。

【科学思维】引导学生观察化学实验,并能进行简单的实验现象描述,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和归纳总结的能力【科学探究与实践】通过对生活中常见变化的分类,初步体会分类法在化学中的应用【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具体、生动的化学变化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初步形成“物质可以变化”的观念。

2.通过化学史,辩证的看待古代炼金术的功过得失,体会对化学学科建立的启蒙与推动作用。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教案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_教案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提问】蜡烛燃烧后生成了什么?记下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的探究。

假设1: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蜡油。

假设2:蜡烛燃烧的生成物是不能直接观察到的水蒸气和二氧化碳。

【提问】假设1成立吗?为什么?【教师提示】蜡油凝固后为固态,明显少于原来的量,因此一定有其他的物质生成,假设1不成立。

【提问】怎样通过实验证明假设2是否成立?【讲解】检验产物的方案。

【演示】蜡烛燃烧产物的检验。

引导学生得出假设2的结论。

【提问】降雪的形成和蜡烛燃烧这两个变化有什么不同?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思考。

回答。

中抓住关键点的能力。

通过熟悉实验让学生初步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步骤。

新课一、物质的变化(一)物理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没有生成新物质,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二)化学变化:物质发生变化时生成新的物质,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又叫化学反应。

【举例说明】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课堂小练习巩固】1.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淘米B.洗菜C.苹果榨汁D.葡萄酿酒2.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A.食物腐烂记忆。

B.钢铁生锈C.木材燃烧D.麦磨成面3.下列四个短语,其原意一定包含化学变化的是()A.花香四溢B.海市蜃楼C.烟花绽放D.木已成舟4.下列叙述不是化学变化的是()A.食物的消化过程B.人的呼吸C.用煤气作燃料做菜D.水在冰箱里结冰【小结】你觉得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哪一个更精彩?为什么?在化学变化的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这些现象往往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提问】有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的现象一定是化学变化吗?【引入】物质能发生一些变化,本质原因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

物质的性质包括什么性质?二、物质的性质(一)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才能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举例】蜡烛的燃烧——可燃性(其他:氧化性、还原性)(二)物理性质:思考。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教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及区别,并能运用概念判断一些易分辨的典型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了解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概念并能分清那些是物理性质,那些是化学性质。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学会归纳整理
(2)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变化,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兴趣,培养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培养严谨务实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概念
教学难点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判断
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归纳总结、补充讲解、练习提高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具学具准备
试管、带弯管的单孔橡皮塞、酒精灯、玻璃片、烧杯、铁架台(带铁夹)、研钵、、药匙、镊子;胆矾、氢氧化钠溶液、石灰石、稀盐酸、澄清石灰水、水
教学过程
[引言]我们知道在物质世界里,各种物质之间存在着多种相互作用,也不断发生着变化。

例如,水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变成水蒸气和冰、炎热的夏天食物易腐败、燃料能燃烧、钢铁制品在潮湿的环境会慢慢生锈等。

认识物质的性质及其变化的特点,掌握其规律,对于人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是至关重要的。

现在我们就来学习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板书]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许多化学概念、化学基础知识都是通过实验形成的,因此必须学会观察实验的方法。

下面请大家观察几个演示物质变化的实验,主要观察变化前后物质的颜色、状态,列表记录。

演示[实验1-1]
水沸腾,有大量水蒸气冒出,玻璃片上有小水滴附着。

演示[实验2]首先展示胆矾晶体
蓝色块状固体研碎后成为蓝色粉末
[提问]实验1、2有什么共同特征?
以上两个实验在变化过程中只是形状或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像这种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板书]一、物质的变化
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演示[实验1—3] 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两支试管都形成蓝色溶液,加入氢氧化钠溶液后立即生成蓝色沉淀。

这里的蓝色沉淀是氢氧化铜。

这个过程是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作用生成了新的物质氢氧化铜。

演示[实验1—4]由学生描述并记录实验现象
加入盐酸后立即有气泡产生,石灰石逐渐变小。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摸一下试管感觉到发热。

[提问]实验3、4有什么共同特征?
这两个变化都有新的物质生成,这种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我们日常看到木材燃烧,铁生锈等都是化学变化。

在化学变化过程中除生成其他物质外,还伴随发生一些现象,如放热、发光、变色、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等。

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有没有化学变化发生。

[板书](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讨论] 判断一个变化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应依据什么?
[练习]口答课本第10页1、2。

[引入]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以及变化规律的自然科学。

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物质的性质。

我们将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板书]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讲解]例如,我们刚刚做的实验3、4中,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有氢氧化铜蓝色沉淀生成,石灰石与盐酸反应有二氧化碳气体生成。

这里物质表现出的性质都是化学性质。

请同学们举一些日常生活中物质的化学性质的例子。

蜡烛(纸张、木材等)能燃烧;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
[小结]化学变化和化学性质的联系
在叙述物质的性质时,往往有下列字:能、会、可以、易、难等。

例如:
(1)木柴燃烧—化学变化
木柴能燃烧—化学性质
(2)铁生锈——化学变化
铁(在潮湿的空气里)易生锈——化学性质
铁(在干燥的空气里)难生锈——化学性质
(3)胆矾溶液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变化
胆矾溶液可以和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化学性质
[过渡]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板书](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这里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有两层含义:一是不需要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一是在物理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例如,颜色、状态、气味、熔点、沸点、密度等都属于物质的物理性质。

下面我们就几个重要的物理性质作一简单介绍
[板书]1、熔点
我们知道,当温度升高时,固态的冰会变成液态的水。

物质从固态变成液态叫做熔化,物质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
[板书]2、沸点
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时,水就会沸腾。

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做沸点。

物质的沸点随着大气压强的增大而升高。

[板书]3、密度
两块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有经验的人只要用手分别“掂量”一下,就可以鉴别出哪是铁,哪是铝。

这是由于体积相同的铁块和铝块,它们的质量是不相等的。

我们把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

演示[实验1—5]
[讨论与交流]氧气和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

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我们不仅要掌握这些概念,更重要的是要分清哪是物理变化,哪是化学变化,这就需要我们抓住两者的本质区别,多做一些练习。

布置作业
习题1、2、3、4、5
板书设计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1 物质的变化和性质
一、物质的变化
(一)物理变化
1、概念:没有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物理变化。

2、特征:没有其他物质生成,只是形状、状态(气态、液体、固体)的变化。

(二)化学变化
1.概念:生成其他物质的变化叫做化学变化。

(又叫化学反应)
2.特征:①有新物质生成,常表现为颜色改变、放出气体、生成沉淀等
②常伴随能量变化,常表现为吸热、放热、发光等。

二、物质的性质
(一)化学性质
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化学性质。

(二)物理性质
物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叫做物理性质
1、熔点
2、沸点
3、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