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鉴赏专题

合集下载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早上五盘岭岑参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

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

苍翠烟景曙,森沉云树寒。

松疏露孤驿,花密藏回滩。

栈道谿雨滑,畬田原草干。

此行为知己,不觉蜀道难。

【注释】(1)五盘岭:亦称七盘岭,位于梁州利州交界咽喉处。

即今陕西宁强、甘肃成县与四川广元交界处,有石磴七盘而上,号称西秦第三关,诗中五盘亦指五盘岭。

(1)请赏析“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一联。

(2)试分析本诗的点染手法的运用。

【答案】(1)①用拟人手法(斗,对峙;攒,聚焦),写出了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江崖陡峭峥嵘,日出之前,群峰相连,层次莫辩,密集、重叠的奇伟、险峻景象。

(或可着重炼“斗”、“攒”两字也可)②对仗工整、巧妙,音韵、意蕴配合协洽。

(2)全诗首两句直笔点出时间,地点及入蜀事件。

中间八句着力于染,由远而近,层层皴染,色调均匀,风烟美景,峻朗旷伟,有力渲染烘托了诗人从容悠然的心境。

最后两句,归结于点,点明诗人入蜀,为报知己,为平蜀乱,虽路途奇险,却心绪明快开朗.感知遇之恩,兼寄济国心愿,尽现其中。

【解析】【分析】(1)这一联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出句把山崖人格化,因江流曲折,两岸山崖对峙写成两岸山崖互斗。

对句把群峰人格化,日出之前,群峰相连,说成群峰聚集在一起。

在这一联中“江回”对“日隐”,“两崖”对“群峰”,“斗”对“攒”,对仗十分工整。

这一联之中有两个字“斗”、“攒”运用的十分传神,赏析时也可以从炼字的角度,赏析“斗”、“攒”两字。

(2)仔细阅读诗歌,本诗中开头两句和结尾两句为“点”,中间八句为“染”,开头两句“平旦驱驷马,旷然出五盘”直接点出时间“平旦”,地点“出五盘”(进入蜀地,空旷绵延的五盘岭尽收眼底)及入蜀事件。

然后运用的“染”的手法,由远而近,层层皴染,写所看到的景物——江流曲折回转,两岸石崖对峙;太阳尚未出山,群峰聚在一起。

曙光中烟霭笼罩着苍翠的山色,入云的树木幽暗阴沉充满寒气。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2019•全国Ⅱ)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小题。

投长沙裴侍郎杜荀鹤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

只望至公将卷读①,不求朝士致书论。

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瑰。

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思。

【注】①至公:科举时代对主考官的敬称。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诗人表示,虽然自己的社会地位低下,但对儒家思想的信奉坚定不移。

B. “朱门”“孔门”分别代指世俗的权势与精神的归依,形成鲜明的对比。

C. 诗人希望自己能凭借真才实学通过正常渠道进身,而不愿去寻找捷径。

D. 诗人表达了自己对待恩惠的态度,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

(2)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答案】(1)D(2)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解析】【分析】⑴D项“不随便接受别人的恩惠,受恩必报”分析不正确。

尾联“男子受恩须有地,平生不受等闲恩。

”表明了自己一般不接受平常的恩惠,接受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原则立场,即符合“道义”。

故选D。

⑵本题颈联“垂纶雨结渔乡思,吹木风传雁夜魂。

”用典故“垂钓”来表达自己热爱田园生活的情趣,用大雁夜半乘风来归,表达渴望能收到好消息,即对取得功名的渴望。

这两句从情感表达角度来看,写出了作者虽有求仕之心,但高洁耿介情怀没有改变,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从结构安排来看,首联、颔联,表达了求仕的心。

尾联表达接收恩惠一定要符合自己的原则。

颈联起到过渡的作用,舒缓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故答案为:⑴D;⑵①情感表达:颈联所写场景是作者孤高耿介情怀的形象化表达,可使读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到作者的心志。

②结构安排:舒缓诗歌全篇的节奏,使整首诗歌有委婉从容之致。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含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寄李儋元锡韦应物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世事茫茫雕自料,春愁黯黯独成眠。

身多疾病思田里,邑有流亡愧俸钱。

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

【注释】这首诗是韦应物晚年在滁州刺史任上的作品。

韦应物在滁州任职的一年里,对朝政紊乱、国家衰弱、民生凋敝,极为忧虑。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诗塑造了一个有志而无奈、进退两难的官员形象,披露了一个官员的思想矛盾。

B.首联点明分别的时间,“又”字说明距上次分别已经一年,强调了时间流逝之快。

C.颔联写自己的烦恼苦闷,“世事茫茫”既指国家的前途,也包含诗人个人的前途。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感激友人李儋的问候,急切盼望友人的来访的情感。

(2)诗歌的颈联备受赞扬,范仲淹叹为,“仁者之言”,朱熹盛称“贤矣”。

请谈谈你对颈联的理解。

2.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

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

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

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

【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

玉蜺,指白虹。

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

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

“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

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的壮怀。

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

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

(2)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3.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永遇乐(宋)苏轼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曲港跳鱼,圆荷泻露,寂寞无人见。

紞如三鼓,铿然一叶,黯黯梦云惊断。

2014---2024届高三诗歌鉴赏近十年高考真题集萃

2014---2024届高三诗歌鉴赏近十年高考真题集萃

2024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①钱逊叔泛舟虹桥 宋·吕本中
半篙春涨绿平溪,二月江城草色齐。 舟比蜉蝣千顷外,□同斥鷃一枝栖②。 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 却讶探骊③人不至,清樽画舫倩分题④。
[注]①次韵:依次用所和诗中的韵作诗。②本句首字原缺。③探骊:这里指精 通写诗作文。④分题:诗人聚会,分题目而赋诗。
15.请赏析颈联“野桥柳线斜风软,曲槛花光夕照低”中“软”“低”二字的
艺术效果。
参考答案:①“软”字形象地写出了桥边柔软的柳枝在微风吹拂下轻轻 飘动,令人感到春色的温柔。②“低”字表现了在夕阳之余晖中,栏杆 旁花丛的光彩照映到水面,给人以亲和亲近之感。
2024年全国甲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次韵①钱逊叔泛舟虹桥 宋·吕本中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C)(3分)
A.雨后空气清新,为山亭的夜晚凉爽宜人,然而诗人的心情却难以平静。
B.本诗第二句与辛弃疾《破阵子》中的“梦回吹角连营”一句立意相似。
C.诗人凭轩望月,浮想联翩,而阶前突然传出的虫鸣声惊扰了他的思绪。
D.颈联通过江水、星空等物象营造出了一个天高地迥、苍茫寂寥的境界。 【解析】诗中并没有明确说诗人是“凭轩望月”,而且虫鸣声并不是“突然 传出的”,而是诗人“惊见”的,说明他原本可能沉浸在自己的思绪中,虫 鸣声的出现让他从沉思中惊醒。
2024~2014年高考真题
诗歌鉴赏专题集萃 做真题 得高分
2024年新课标Ⅰ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宿千岁庵听泉
刘克庄
因爱庵前一脉泉,襥衾来此借房眠。
骤闻将谓溪当户,久听翻疑屋是船。
变作怒声犹壮伟,滴成细点更清圆。

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诗歌鉴赏专题(一)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4-16题。

(8分)绝句吴涛游子春衫已试单,桃花飞尽野梅酸。

怪来一夜蛙声歇,又作东风十日寒。

14.这首诗描写了春夏之交的气候特点。

(1分)15.全诗调动多种感觉来描写时令特点,请作分析。

(4分)16.分析第三句“怪来一夜蛙声歇”在诗中的作用。

(3分)(二)阅读下面的诗和相关材料,完成14―10题.(8分) 渡荆门送别李白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②。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杜甫晚年过江峡作《旅夜书怀》诗云:“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

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

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后人常将此二诗颔联加以比较,或称“李虽壮而杜骨力过之”,或称“未容优劣,二者皆有兴会”。

①渡荆门送别:开元十四年,李白由三峡初次出蜀,作此诗。

荆门,山名,在今湖北宜都县西北;自此以东,地势平坦。

送别,意指江水速自己离别蜀中。

②海楼:海市蜃楼。

14.李白与杜甫,世称,代表了唐代诗歌艺术的最高成就。

(1分)15.请从情景关系角度赏析李诗画线句。

(3分)16. 后人对李、杜诗颔联有两种评价,你的看法如何?请说说理由。

(4分)(三)阅读下面的诗歌。

完成第14―16题。

(8分)恨别杜甫洛城一别四千里,胡骑长驱五六年。

草木变衰行剑外,兵戈阻绝老江边。

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

闻道河阳近乘胜,司徒急为破幽燕。

14.这首诗歌的体裁是___ _。

(1分)15.对这首词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___ _。

(3分)A.一、二句点明思家、忧国的题旨。

“四千里”恨离家之远,“五六年”伤战乱之久。

1①B.三、四句表达诗人因战乱不能重返故土,漂泊憔悴,只好老于绵江边的无限悲凉。

C.七、八句抒发了诗人听到战胜消息的喜悦及盼望尽快破幽燕、平叛乱的急切心情。

D.诗人把个人的遭际和国家的命运结合,显示了诗人开阔的胸怀,全诗诗意豪迈昂扬。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高中诗词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病后登快哉亭①贺铸经雨清蝉得意鸣,征尘断处见归程。

病来②把酒不知厌,梦后倚楼无限情。

鸦带斜阳投古刹,草将野色入荒城。

故园又负黄华③约,但觉秋风发上生。

【注释】①快哉亭,位于彭城(今徐州)东南角的城隅之上,由苏轼命名。

②病来,病愈之后。

③黄华,菊花。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最恰当的一项是()A.诗歌首句以轻雨将住、蝉声起鸣起兴,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次句由“听”转“见”,心境也由愉悦转为感伤。

B.诗歌颔联写自己病愈之后频频饮酒不知满足,以此自娱;梦醒后倚楼遐思,心中充满温情,与题目中的“快哉”一词相合。

C.诗歌颈联从上联的忆想回到现实,倚楼所见,夕阳之下,鸦投古刹,芳草萋萋,营造出凄迷的意境,情景交融。

D.本诗突破常见的“起承转合”模式,将写景和抒情的内容参差穿插,跌宕回旋,用笔十分灵动;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

【答案】(1)C(2 )本诗表现了诗人的哪些感情?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①怀乡思归之愁:清蝉生逢其时其地,自然得意,而自己客居他乡,“征尘断处见归程”“故园又负黄华约”流露思乡心切之愁。

②迟暮之憾:鸦投古刹,落日余晖,透露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憾。

③失意之恨:蝉的得意反衬诗人的失意,“秋风发上生”含年华空迸,一事无成的失意之恨。

【解析】【分析】(1)A项,“以蝉的‘得意’烘托自己病愈后的愉悦心境”错误,应为“反衬”自己的落寞,有“人不如蝉”的况味。

B项,“自娱”应为“自我排遣”,借酒浇愁,梦醒后应是心中充满“愁思”,同时“与‘快哉’一词相合”错。

D项,“末句以景结情,含无尽之意于言外”错误,末句应为“直接抒情”,不是“以景结情”。

故选C。

(2)首联以鸣蝉起兴,点明乡愁的主旨。

以蝉之“得意”反衬自己的失意。

颔联写诗人梦后倚楼。

梦中可以千里回乡,则梦醒后愈是归思难忍。

颈联是这首诗的精华,富有情韵,从忆想回到现实,透露出诗人“时不我与”的迟暮之感。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试题及答案(八套)诗歌鉴赏专题训练_________(一)黄河罗隐①莫把阿胶向此倾,此中天意固难明。

解通银汉②应须曲,才出昆仑便不清。

高祖誓功衣带小③,仙人占斗客槎轻。

三千年后知谁在?何必劳君报太平![注]①罗隐:晚唐诗人,十多次科举考试不第,史称“十上不第”。

②银汉:本指上天,这里指皇室、朝廷。

③高祖誓功衣带小:汉高祖在平定天下、大封功臣时的誓词,誓词里说:“使河如带,泰山若砺”。

这句话是说功臣的爵位永不失去。

1.本诗前两联所写的“黄河”有何特点?请概括并分析。

(5分)_________2.请结合诗句分析这首诗的“讽喻”特点,并简要概括诗中流露出的思想感情。

(6分)_________(二)水边偶题罗__________________隐野水无情去不回,水边花好为谁开?只知事逐眼前去,不觉老从头上来。

穷似丘柯休叹息,达如周召亦尘埃。

思量此理何人会?蒙邑先生最有才。

[注]①罗隐:晚唐著名诗人,屡试不第。

②丘轲:孔丘、孟轲,周召:周公、召公。

③蒙邑先生:庄子。

3.这首诗的首联在诗中有何作用?请结合内容分析。

(5分)_________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颈联对这种情感的表达有何作用?(6分)__________________(三)太常引__________________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辛弃疾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

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

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注]本词约作于宋孝宗淳熙元年(1174),作者此时在建康(今南京)江东安抚司参议任上。

5.“把酒问姮娥:被白发欺人奈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怀?请简要概括。

(4分)_________6.“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运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请简要赏析。

(4分)__________________(四)生查子_________独游西岩①__________________辛弃疾青山招不来,偃蹇②谁怜汝?岁晚太寒生③,劝我溪边住。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

诗歌鉴赏专题训练练习题20篇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平山堂①王安石城北横冈走翠虬,一堂高视两三州淮岑日对朱栏出,江岫云齐碧瓦浮墟落耕桑公恺悌②,杯觞谈笑客风流不知岘首登临处,壮观当时有此不?【注】①平山堂:在今扬州西北蜀冈上,为欧阳修做扬州知州时所建。

②恺悌:和乐平易。

(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平山堂建造在形如虬龙的山岗上,登堂就可以眺望江南,景色一览无余。

B.欧阳修为政期间的和乐平易之风,在他的名作《醉翁亭记》中也有表达。

C.尾联通过“岘首”和“平山堂”的对比,间接赞赏建堂者的眼光和魄力。

D.本诗语言含蓄,写景与叙事相结合,表达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2)诗人如何表现平山堂的“壮观”?请结合颔联简要分析。

2.阅读下面一首词,回答下列各题。

点绛唇·县斋愁坐作①葛胜仲秋晚寒斋,藜床香篆横轻雾。

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

云外哀鸿,似替幽人语。

归不去,乱山无数,斜日荒城鼓。

【注】①公元1108年(宋徽宗大观二年),葛胜仲因故被贬到歙州休宁县(今安徽休宁),这首词便作于此时。

县斋:县衙斋室。

(1)下来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秋晚寒斋”,点出了词人愁坐的时间、地点,不待言情而情已十分。

B.香篆,一种香,因焚香时所起的烟缕曲折似篆文而得名。

室内燃香,室外薄雾,迷茫之感油然而生。

C.“梦逐芭蕉雨”,芭蕉雨是个愁意象,在梦幻中仿佛觉得淅沥的雨不是滴在叶上,而是敲击着他的心头,增添几许愁绪。

D.词的上阙和下阙,不管描景还是抒情,都围绕着题目中的“愁”而写。

(2)结合全词,简要分析“闲愁几许”中“愁”的内涵。

3.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小题。

王维吴道子画苏轼何处访吴画?普门与开元。

开元有东塔,摩诘留手痕。

吾观画品中,莫如二子尊。

道子实雄放,浩如海波翻。

当其下手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

亭亭双林间,彩晕扶桑暾①。

中有至人②谈寂灭,悟者悲涕迷者手自扪。

中考语文专题7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解析版)

中考语文专题7诗歌鉴赏专题训练(解析版)

诗歌鉴赏专题(知识点思维导图+习题训练)思维导图习题训练一、(2022·河北·中考真题)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节选)杜甫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新制布裘白居易桂①布白似雪,吴②绵软于云。

布重绵且厚,为袭有馀③温。

朝拥坐至暮,夜覆眠达晨。

谁知严冬月,支体暖如春。

中夕④忽有念,抚袭起逡巡⑤。

丈夫贵兼济,岂独善一身。

安得万里袭,盖裹周四垠⑥。

稳暖皆如我,天下无寒人。

①桂:地名。

②吴:地名。

③馀:同“余”。

④中夕:半夜。

⑤逡巡:迟疑徘徊,欲行又止。

⑥垠:边际。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杜甫因_________一事,产生联想,表达内心的愿望;《新制布裘》中,白居易因新制布裘这件事,产生联想,表达自己的愿望。

2.杜甫和白居易都是唐代现实主义诗歌的代表诗人。

这两首诗中作者的境况不同,但抒发的情感有相同之处,都抒发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情怀。

【答案】1.茅屋为秋风所破(或“秋风破屋”)2.推己及人的博大胸襟、忧国忧民的爱国精神和心系天下寒士的济世情怀。

【解析】1.本题考查作家作品识记。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杜甫旅居四川成都草堂期间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

此诗叙述作者的茅屋被秋风所破.......以致全家遭雨淋的痛苦经历,抒发了自己内心的感慨,体现了诗人忧国忧民的崇高思想境界,是杜诗中的典范之作。

2.本题考查对比阅读及情感主旨把握。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恰切地表现了诗人从“床头屋漏无干处”“长夜沾湿何由彻”的痛苦生活体验中迸发出来的奔放激情和火热希望。

这种感情,咏歌不足以表达,所以诗人发出了由衷的感叹:“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抒发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感,表现了作者推己及人、舍己为人的高尚品格,诗人的博大胸襟和崇高理想,至此表现得淋漓尽致。

专题03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江西地区)(含解析)

专题03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江西地区)(含解析)

专题03 诗歌鉴赏-2023一模分类汇编(江西地区)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点绛唇刘敏中短梦惊回,北窗一阵芭蕉雨。

雨声还住,斜日明①高树。

起望行云,送雨前山去。

山如雾,断虹②犹怒。

直入山深处。

【注】①明:动词,照亮。

①断虹:彩虹被如雾的山遮住了一部分,故称“断虹”。

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句写的是词人在清晨的睡梦中被雨打芭蕉声惊醒。

B.词人醒来后看见斜日照亮高树,一个“明”字使整个画面变得明朗而清新。

C.从描写角度看,上片侧重听觉,下片侧重视觉,有声有色,情韵悠然。

D.词人通过写景将情绪变化寓于景中,情景相融,蕴藉丰富。

2.请简要分析“山如雾,断虹犹怒。

直入山深处”中“怒”字的妙处。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留守致道[宋]辛弃疾①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虎踞龙蟠②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

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

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③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

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

宝镜④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

【注】①辛弃疾任建康(今江苏南京)通判,抗金复国事业毫无进展,而且遭到朝中议和派的排挤打击。

词人在一次登建康赏心亭时,触景生情,感慨万千,便写下此作。

①虎踞龙蟠:形容建康城地势之险要。

①安石:即谢安,早年寓居会稽,晋孝武帝时任宰相,在“淝水之战”中大败前秦苻坚,后遭谗言被疏。

①宝镜:喻知音。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这首词开门见山,开头几句直接点明怀古主题。

然后围绕这一主题,一层一层铺展开来。

B.“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词句中透露出昔盛今衰的悲凉。

C.上阕“柳外斜阳”五句,描写登亭所见景象,渲染悲凉凄楚的气氛,表现日渐衰微的国势。

D.下阕以东晋名相谢安的遭遇自喻,委婉地表达词人壮志未酬、虚度年华的愁苦之情。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详细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诗歌,回答问题。

送凌十一①归长沙曾国藩昨日微雨送残秋,落叶东西随水流。

世间万事皆前定,行止迟速非自由。

谋道谋事两无补,只有足迹遍九州。

一杯劝君且欢喜,丈夫由来轻万里。

【注】①凌十一:作者的朋友。

(1)首联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2)诗的最后两句有何含意?【答案】(1)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2)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解析】【分析】(1)“微雨”写天气,“残秋”写季节,“微雨送残秋”是一幅秋雨萧瑟的画面;“落叶”一词让人想到落叶在萧瑟的秋风在飘飞的画面,而“落叶东西随水流”让人想到落叶飘落到水里,然后随着水流漂向远方的画面。

据此理解答题,意对即可。

(2)结合这首诗的内容分析最后两句话的含意,这是曾国藩赠给朋友凌十一的一首诗,从颔联和颈联的内容分析,凌十一应该是到京城中谋事,但由于种种原因没能够成功,因此可以说凌十一当时是失败而归,这让凌十一有一种强烈的挫败感,当然心情非常的抑郁,因此作为朋友的曾国藩就写这首诗赠给他,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意对即可。

故答案为:⑴首联描绘了一幅秋雨萧萧,落叶飘飞的残秋图。

用萧条的秋景渲染了凄凉伤感的气氛,烘托了诗人与友人的依依惜别之情。

⑵作者规劝友人好男儿志在四方,不必为今日的离别而伤感。

作者希望友人痛快地饮完这杯酒后振作精神奔赴目的地,随遇而安,去干一番事业,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点评】⑴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意象、意境和诗歌散文化的能力。

归纳:答题步骤:步骤一、抓住每个意象。

步骤二、展开联想把该意象进行描述。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

诗歌鉴赏专题练习及答案一、诗歌鉴赏1.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列问题。

题大庾岭北驿①(唐)宋之问阳月②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③未已,何日复归来?江静潮初落,林昏瘴④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⑤头梅。

【注】①驿:驿站。

②阳月:农历十月。

③殊:实。

④瘴:南方湿热蒸郁之气。

⑤陇:此处指大庾岭,岭上多梅,故又称梅岭。

(1)这首诗是宋之问被流放岭南途经大庾岭时所作。

请分析尾联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2)诗歌的前两联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请做简要赏析。

【答案】(1)作者想象明日度岭南行,回望故乡时,看到的将不再是家乡的风物,而是大庾岭高处的梅花了。

表达了作者对故乡的深深眷恋之情。

(2)对比手法。

大雁南飞,飞到此处就不再飞了;诗人行到此处却要继续南行。

开头四句通过人与雁的对比,写出了诗人远度荒蛮之地的悲苦凄凉心情。

【解析】【分析】⑴。

诗的最后二句,诗人从写景转为抒情。

他在心中暗暗祈愿:“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明晨踏上岭头的时候,再望一望故乡吧!虽然见不到她的踪影,但岭上盛开的梅花该是可以见到的!《荆州记》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驿使,寄与陇头人。

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诗人暗用了这一典故。

虽然家不可归,但他十分希望也能寄一枝梅,安慰家乡的亲人。

⑵诗人本来在武后、中宗两朝,宋之问颇得宠幸,睿宗执政后,却成了谪罪之人,发配岭南,其心中的痛苦哀伤自是可知。

所以当他到达大庾岭北驿时,眼望那苍茫山色、长天雁群,想到明日就要过岭,一岭之隔,与中原便咫尺天涯,顿时迁谪失意的痛苦,怀土思乡的忧伤一起涌上心头。

悲切之音脱口而出:“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意谓:阳月(即农历十月)雁南飞至此而北回,而我呢,却像“孤雁独南翔”(曹丕《杂诗》),非但不能滞留,还要翻山越岭,到那荒远的瘴疠之乡;群雁北归有定期,而我呢,何时才能重来大庾岭,再返故乡和亲人团聚!由雁而后及人,诗人用的是比兴手法。

两两相形,沉郁、幽怨,人不如雁的感慨深蕴其中。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附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附解析)

高考诗歌鉴赏专题专练夜游宫记梦寄师伯浑陆游雪晓清笳乱起,梦游处、不知何地。

铁骑无声望似水。

想关河:雁门西,青海际。

睡觉寒灯里,漏声断、月斜窗纸。

自许封候在万里。

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注】师伯浑,陆游的友人。

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5分)A.词以寄好友师伯浑为名,通过梦回当年雪夜军旅生活情景及梦醒后的孤寂,表达了词人执著的为国献身精神以及理想破灭之慨。

B.词一开头就渲染了一幅有声有色的边塞风光画面:雪、笳、铁骑等都是特定的北方事物,放在秋声乱起和如水奔泻的动态中写,有力地把读者吸引到作者的词境里来。

C.上片举雁门西、青海际这两个地方来代表广阔的西北领土,表达了词人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

D.下片写梦醒后的感想。

首先描写了冷清孤寂的环境:漏尽更残,寒灯一点,西沉斜照的月色映在窗前。

这样的环境,让身处其中的词人不胜悲凉,充满了自怜自伤之情。

E.作者将梦中与梦醒的所闻所见加以对比,由悲凉转入豪迈,再转升为亢进,不仅形成了语势的跳跃顿挫,而且更有助于主题的表达。

2.词中“自许封侯在万里,有谁知?鬓虽残,心未死”与陆游《书愤》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相比较,两处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何异同?(6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面各题。

西江月①苏轼世事一场大梦,人生几度新凉?夜来风叶已鸣廊,看取眉头鬓上。

酒贱常愁客少,月明多被云妨。

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

【注】这首词写于作者被贬黄州期间。

3.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两项是()A.上阕“新凉”中“凉”字用得很妙,其原因是“凉”字传达出词人内心的伤感、悔恨之情。

B.词人将自己的情感融于充斥廊庑间的西风落叶之声,营造出一种凄清寒凉的意境。

C.“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表达出词人念远怀人的情思与希望被人理解的深意。

D.本词在抒情上只采用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由景生情,情真意切。

E.这首词的语言不尚藻饰,用语平稳妥帖而又蕴含深意,富于人生哲理,十分耐人寻味。

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五年(2019-2023)高考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高考专用)(解析版)

五年(2019-2023)年高考真题分项汇编专题05 古代诗歌鉴赏〖2023年高考真题〗(2023年新高考Ⅰ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答友人论学林希逸逐字笺来学转难①,逢人个个说曾颜②。

那知剥落皮毛处,不在流传口耳间。

禅要自参求印可,仙须亲炼待丹还。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③。

【注】①笺:注释。

这里指研读经典。

②曾颜:孔子的弟子曾参和颜回。

③鹤山:南宋学者魏了翁,号鹤山。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的首联描述了当时人们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

B.诗人认为,“皮毛”之下精要思想的获得,不能简单依靠口耳相传。

C.颈联中使用“自”“亲”二字,以强调要获得真正学识必须亲自钻研。

D.诗人采用类比等方法阐明他的治学主张,使其浅近明白、通俗易懂。

16.诗的尾联提到魏了翁的名言:“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

”结合本诗主题,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答案】15.A 16.①卖花担上的桃李,虽然也缤纷绚烂,但活力已经不再。

②唯有回归本原,方能获得学问真谛,就如同在树头枝底欣赏桃李,方能体会到其活泼的精神。

【解析】15.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手法的能力。

A.“不畏艰难、努力学习圣人之道的学术风气”错误,“学转难”表明用“逐字笺”的学习方法难以理解经典真谛,且“逢人个个说曾颜”也并非指努力学习圣人之道,而是讽刺当下人们对圣人之道的学习流于表面。

故选A。

16.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内涵,把握诗歌主题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首先要把握魏了翁名言的意思。

“不欲于卖花担上看桃李,须树头枝底方见活精神也”是说在树头枝底观赏桃李才能体会到其活泼泼的精神状态。

接着把握本诗尾联的内容并结合诗歌的主题来谈自己的理解。

“卖花担上看桃李,此语吾今忆鹤山”是说大家在肩挑的担子上观看鲜花,在喧闹的酒楼上欣赏音乐,根本想象不到桃李绽放的盛况,也不可能体会到丝竹管弦的精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 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20.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2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 作 简要赏析。(2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 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岐路,儿女共沾巾。 19.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分) 20.请从炼字的角度,赏析首联中的“辅”和“望”字。(2分)
三、炼 字
【题目形式】
1、此诗某句中某个字(词)用得极其精妙,换为某个字(词) 好不好?为什么? 2、对诗中某字某词,你认为妙在何处? 3、某字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是什么?
【题目解读】
古人作诗追求一字传神。要品味出诗人炼字之妙,回答时不能 就字论字,应放回句中,结合全诗主旨、意境和诗人的思想感情来 分析。
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20.请用自己的话描述“千骑卷平冈”所展现的狩猎场面。(2分) 21.在下阙中作者运用两个典故,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次北固山下
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23.这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哪两句诗集中表达了 这种感情?(2分) 24.“海日生残夜,江春人旧年”一联,历来被人称道。请选一 个角度,作简要赏析。(2分)
游山西村
陆游
三、写作方法( 表达技巧)
【题型示例】
这首诗(或这几句诗)运用了写作方法(或表达技巧,包括表 现手法、表达方式、修辞方法等)?抒发诗人怎样的情感?有什么 表达效果?
【题目解读】
古典诗歌十分讲究表达技巧。它是诗人用来抒发感情、表达主题的一种手 段。常见的写作方法(表达技巧)有:
1、表达方式: 诗歌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其中描写、抒 情是考查的重点。 描写有细描与白描、动静结合,以静写动,以动写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 虚实结合,化虚为实,点面结合,乐景写哀,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心理感 觉,声色结合,明暗结合等。 抒情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以第一人称“我”为抒情主 体,直接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的一种文章笔法,也叫直抒胸臆。间接抒情与直接抒情相 对,指通过对某些事物、某个问题等的叙述、描写、议论,含蓄地抒发自己的感情。主 要有情景交融(情景相生)、触景生情、融情于景、借景抒情、借物抒情(托物言志)、 借叙抒情(即事感怀)、借议抒情 、用典抒情 、借古讽今、怀古伤今、咏史言志、借人 物言志等。 2、表现手法:常用的有用典、衬托、联想、想象、比兴、象征、照应、对比 、伏笔、 铺垫、承上启下、联想、想像、烘托、渲染、抑扬(有先扬后抑和先抑后扬两种)、以 小见大、托物寓理、映衬等。 3、修辞手法:常用的有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双关、借代、反问、设问、 谐音、用典、互文、叠词、反复等 。
【答题要点】
应包括三个要点: 1、准确指出用了什么写作方法。(明手法)。 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阐运用) 3、指出这种手法的表达效果,即分析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 感情及旨意。(析效果)
练一练
春 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问:分析“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句诗运用了什么艺术手 法(表达技巧)?是怎样抒发诗人情感的?有什么表达效果? 答:诗人用了寓情于景的的艺术手法,将悲情寓于美景之中,因 感叹时事,见悦目的花朵反而流泪;因深恨离别,听到悦耳的鸟声 反而惊心。表达了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感,使悲更悲,甚为绝妙,乃 被千古传诵。
中考考点:
• 内容 • 情感 • 炼字 • 写作方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表现手法、表达 方式、修辞方法等)
常见题型:
• 填空题 • 选择题 • 简答题
一、概括内容
【题型示例】
这首诗(或这几句诗)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题目解读】
内容即大意。
【答题要点】
用自己的话简要概括主要内容。
练一练
游山西村
陆游
五、其他题型
【题型示例】
1、赏析名句某某某。 2、谈谈你对某句诗的理解。 3、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某句所展现的内容(或画面、意境)。
一看:诗词的内容和类别
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的决心;壮志 抒怀 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久居边关思念亲人 言志类: 的忧伤、孤独。如李白的《行路难》、王安 石的《登飞来峰》。
羁旅愁思、思亲念友、边关思乡、依依 怀乡 不舍的留恋。如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 思人类: 王湾的《次北固山下》等。
绘景 寄情类:
【题型示例】
这首诗(或这几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题目解读】
品味诗歌情感的“四看”: 一看:从诗歌的内容和类别中看诗词中的情感。 二看:从作者的生平经历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三看:从时代背景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四看:从诗歌中的意象来看诗词中的情感。
【答题要点】
应结合诗歌的内容和类别、作者的生平经历、时代背景、诗歌 中的意象体会作者的情感,不要架空分析。
21.分析最后两句诗中的”破“”挂“妙在何处?(2分)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21.“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抒发了诗人怎样的 思想感情?(1分) 22.从运用修辞方法的角度赏析“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 雨打萍”。(3分)
练一练
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问:《钱塘湖春行》颔联中“几处”“谁家”用得及其精妙,换 为 “处处”“家家”好不好,为什么? 答:(1)不好。(2)“几处” “谁家”照应“早春”“新燕”, 说明早莺尚少,新燕不多。(3)表现了钱塘湖初春季节的景色特 点,表达了作者的欣喜之情。(4)如改为“处处”“家家”,意 思是早莺、新燕很多,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练一练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 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决心和报国无门、 壮志未酬的悲愤之情。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练一练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问:“小桥流水人家”是令人神往的一幅美景,被穿插在诗中, 起到了什么作用? 答:以乐景写哀情,通过对比,衬托出游子的孤独凄凉以及对 家乡亲人的思念(答出“乐景写哀情”或“对比”或“衬托”1 分,答
25.“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 你怎样理解这两句诗?(2分)
天净沙 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22.诗歌中直接抒情的是哪一句?抒发了怎样的情感?(2分)
23.“小桥流水人家”一句描写出温馨恬静的景象,联系全诗,谈 谈作者为什么这样写。(2分)
练一练
观 沧 海
曹 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问:简述本诗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答:本诗描绘了沧海浩瀚广阔、吞吐日月的壮观景象,表现了 诗人渴望统一全国、建功立业的伟大抱负和宽广博大的胸怀。
练一练
雁门太守行
李贺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问:分析“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这句诗运用了 什么艺术手法(表现技巧)?表达了将士怎样的决心? 答:运用了燕昭王重金纳贤的典故,点明本诗主旨,表达将士们 浴血奋战、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使感情表达的委婉含蓄。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问:请概括诗人陆游游山西村时的所见所闻。 答:(1)村民的热情好客;(2)优美的景色;(3)淳朴的 风土人情。(答出两点,意思对即可。一点1分,共2分。)
二、品味情感
【答题要点】
1、(1)首先肯定“好”或肯定“哪一个更好”。(2)然后解 释 该字的一般含义和在句中的意思;(3)接着展开想象和联想, 把你认为好的字还原到句中,再现诗人所描绘的情景,并且说出 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或烘托了怎样的意境;(4)最后如改为某个 字(词),意思是‥‥‥,就没有这种表达效果了。 2、3题:第1题中第(2)、(3)步。
练一练
破 阵 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 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 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问:辛弃疾《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的“五十弦 翻塞外声”一句中“翻”有何妙处?请简要品析。 答:“翻”的意思是演奏。②写出了用乐器演奏雄壮的军乐, 鼓舞士气的热烈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