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职业院校特色办学模式的思考------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导游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高职导游实训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构建[摘要]文章通过分析高职导游专业实训教学的必要性和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发现实训时间分配不足、实训内容单一、实训基地保障薄弱、实训师资经验缺乏和实训评价方式偏离是制约导游专业实训效果的重要原因。
针对这些问题,文章从研究国外旅游职业教育理论入手,通过对实训目标、实训结构、实训评价体系和实训保障措施的多元构建,提出了建设导游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的思路和方法。
[关键词]导游专业实训教学教学模式[作者简介]葛益娟(1982- ),女,江苏盐城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研究方向为导游服务与管理;王媛(1982- ),女,安徽安庆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生态旅游及旅游规划;纪文静(1980- ),女,河南开封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旅游管理系,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为导游教育、景区服务与管理。
(江苏南京 211100)[课题项目]本文系2011年度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实践与探索”的研究成果。
(项目编号:2011jsjg357)[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2-0165-03一、加强高职导游专业实训教学模式研究的必要性1.导游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近年来,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重要,全国各地都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来培育和扶持。
另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和第四大旅游输出国,日益活跃的旅游市场加大了对旅游人才的需求。
然而,我国旅游业的硬件设施日趋完善的同时,旅游服务水平仍需加强,提高导游人员素质已迫在眉睫。
2.导游实训教学的重要性。
职业教育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和应用性,它的目标不是培养学术精英,而是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
实训教学是培养高职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最主要手段,是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特色的重要体现,也是高职学生拥有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选题参考
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一、最新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选题参考1、《说文解字》羊部字与中国民俗文化2、《京华烟云》与中国民俗文化3、中国民俗文化与餐饮业发展4、中国民俗文化大观5、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中国民俗文化旅游发展思考6、从吉祥图看中国民俗文化的母题内涵7、试论佛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8、跨越数字鸿沟——信息化时代中国民俗文化数字化的现状、问题与对策9、中国民俗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10、试论佛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11、民俗文化的经济新思维——以经济学视角解读新形势下中国民俗文化之价值取向12、喜气洋洋中国红——浅谈红色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意义13、初中历史教学中的中国民俗文化教育14、中国民俗文化在高中语文教育中的重要价值15、《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的探讨16、中国民俗文化的特色与整合17、民俗志表述范式的新探索——评《中国民俗文化志》北京区卷本的阶段成果18、中国民俗文化概论19、新时期中国民俗文化国际传播的战略思考20、论中国民俗文化的美学表现形态(下)二、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大全1、浅谈中国民俗文化对现代艺术设计的影响2、中国民俗文化3、论中国民俗文化的中医预防思想4、再论中国民俗文化特征5、好莱坞视域中的中国民俗文化“再生”6、论中国民俗文化对装饰艺术的影响7、中国民俗文化8、从《燕行录》看康乾时期中国民俗文化9、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10、对“中国民俗文化学”须要再认识——有关学科建设的思考11、论中国民俗文化对广告创作的影响12、中国民俗文化的“现在性”研究13、语言魔力与中国民俗文化14、从2011年热播大片探中国民俗文化新风貌15、中国民俗文化知识读本16、《中国民俗文化》选修课教材及教学探究17、略论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酒意象18、越南财神信仰与中国民俗文化19、中国民俗文化对礼品包装设计的影响20、中国民俗文化中的阴阳辩证观三、热门中国民俗文化专业论文题目推荐1、与中国民俗文化2、中国民俗文化之筷子文化探究3、21世纪多元化视角中的中国民俗文化4、英语普及下中国民俗文化的缺失调查5、探析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6、浅议中国民俗文化旅游资源可持续发展现状7、中国民俗文化志. 北京.门头沟区卷8、中国民俗文化志9、《中国民俗文化发展报告:2013》发布会暨“乡愁中国与新型城镇化建设论坛”在山东大学举行10、试论道教对中国民俗文化的影响11、石榴在中国民俗文化中的象征意义12、中国民俗文化中的勾股定理及其教学应用13、中国民俗文化中的瑰宝——剪纸艺术14、浅谈在高职英语教学中中国民俗文化教学的必要性15、传播学视角下的中国民俗文化语篇翻译16、浅议中国民俗文化带给视觉艺术设计中的灵感17、中国民俗文化传播研究综述18、中国民俗文化在动画创作中的应用探寻19、外销青花瓷上的中国民俗文化特征20、中国民俗文化与装饰艺术创作四、关于中国民俗文化毕业论文题目1、中国民俗文化特征论2、论当代中国民俗文化的剧变3、中国民俗文化与现代文明4、历史的剪影——《红楼梦》与中国民俗文化5、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6、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7、透视--中国民俗文化中的民间艺术8、中国民俗文化的特征与社会功能9、竹与中国民俗文化10、中国民俗文化特征初探11、中国民俗文化12、文化巨变时代的新式民俗志——《中国民俗文化志》总序13、学科范式转变中的"民俗志"——以《中国民俗文化志》的"标志性文化统领式"民俗志为例14、简论中国民俗文化的心理结构15、中国民俗文化的宣泄功能研究16、跨文化视角中的中国民俗文化词语汉英翻译研究17、面向外国留学生的中国民俗文化教材编写原则散论18、中国民俗文化产业知识产权保护问题研究19、中国民俗文化词语汉英翻译初探20、中国民俗文化翻译研究综述(1995—2012)五、比较好写的中国民俗文化论文题目1、中国民俗文化--测字(彩图版)2、“五四”以来的中国民俗文化学思想3、中国民俗文化旅游节日对比与研究--以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与吴桥国际杂技艺术节为例4、中国民俗文化的产业化生存--以霹雳布袋戏为例5、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6、中国民俗文化与当代城市公共空间设计7、中国民俗文化在油画创作中的表现8、探究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9、中国民俗文化负载词翻译初探10、目的论视角下饮食民俗文本的翻译——以《中国民俗文化》的英译为例11、中国民俗文化对新时期油画创作的影响研究12、试论叙事视阈下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承13、跨文化视角下中国民俗文化词语的英译研究14、论《京华烟云》中的中国民俗文化15、选修教材《中国民俗文化》分析与教学实践研究16、中国民俗文化的传播与推广研究17、《中国民俗文化专题》课程的教学思考18、浅析中国民俗文化的翻译归化异化策略——以林语堂《京华烟云》为例19、《中国民俗文化》课有效教学的案例分析研究--以西双版纳职业技术学院老挝留学生班的《春节》一课为例20、职业院校《中国民俗文化》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研究——以郑州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①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职业教育发展策略研究①姚瑶(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0000)一、引言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我国逐步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职业教育体系,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范式。
职业教育吸引力、影响力、竞争力不断增强,在现代教育中占据重要地位,为社会培育大量高素质、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视域下,职业教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经济战略结构调整的关键,为供给侧改革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因此,在供给侧结构性调整背景下,需进一步优化职业教育类型定位,把职业教育作为技能人才培育的主阵地,改善人才供给结构性失衡的情况,增强职业教育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适应性。
二、职业教育发展中存在的问题2010年以来,我国职业教育开始跨越式发展,并取得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其背后是党中央、国务院给予的一系列政策扶持。
从《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提出,到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的修订与实施,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制度环境和社会环境不断改善。
然而,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已经进入提质培优、增值赋能的“快车道”,其高质量发展依然面临诸多挑战。
(一)职业教育在社会层面“认可度”不高长期以来本科教育的主导地位,使得当今社会对职业教育仍然存在认知误区。
一是国家虽然把职业教育作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事业发展的战略重点,但作为推手的地方政府对职业教育重视程度存在较大差异,“上热下冷”的情况依然存在。
二是企业和社会对技术性人才缺乏正确的认识,重学历、轻技术的现象比较严重,对技能人才的“有色眼镜”并没有摘除。
根据《中国高职生就业报告蓝皮书》的数据显示,2022年有69%的职校生在300人以下的中小微企业工作,并且其中大多数都是建筑技术人员、销售服务人员、客户服务专员、房地产经纪人、餐饮企业服务人员等流动性终端岗位。
技术性人才就业渠道狭窄,待遇偏低的问题未得到根本性改变。
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18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也取得了很大进步,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高职院校一直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摇篮。
近年来,虽然高职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在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还面临着很多问题。
其中,如何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一直是困扰我国现代职教体系建设的难题。
“双师型”教师对教师能力有更高的要求,既要求教师掌握丰富的文化理论知识和专业素养,又要求教师有熟练的专业实践技能,具备培养学生适应社会需求、指导学生创业的能力。
高职院校要实现内涵式发展,尤其需要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其中,对“双师型”教师进行绩效评价是一项重要内容,绩效评价方法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高职院校的办学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程度。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者针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问题展开研究。
有关“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方面,任中普[1]指出目前高职院校教师评价指标基本上继承了本科高校体系,极不适应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成英[2]采用文献资料法对地方高职院校体育院系“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体系进行研究,阐明构建体育院系“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的必要性,厘清“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内容、原则和形式。
李菲菲[3]通过对X职业教育中心“双师型”教师绩效考核体系现状的实地研究,具体分析了其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明确绩效考核基于改进灰色关联分析模型的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以江苏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周春光 党耀国 叶 莉 张 旭 王俊杰摘 要 “双师型”教师的绩效评价是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工作,需要建立一套科学、合理、实用性强的绩效评价体系。
从师德师风、教学工作、专业能力、科研工作、社会认可、个人发展6个方面建立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方法构建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绩效评价模型,并结合改进的AHP与CRITIC法确定各指标的综合权重。
通过应用提出的评价方法对江苏旅游职业学院的8位“双师型”教师进行绩效评价,证明综合两种权重方法的评价模型得出的评价结果更加客观、准确。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2015质量年度报告
5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评估工作。2012年,学院荣获“江苏省高校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园林绿 化先进单位”、“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集体”。2013 年,学院荣获“2013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江苏分赛区优秀组织奖”、“2013 年江苏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 “2013年江苏省第三届大学生就(创) 业知识竞赛优秀组织奖”。2014年,学院荣获“江苏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江 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高等学校和谐校园”、“江苏省教育 宣传工作先进单位”、“全国高校空乘专业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江苏省第 九届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最佳组织奖”、“关工委工作常态化建设合格单位”等称 号。
旅游类中职院校国际化路径探索
的、 具有较 强实践性 的课程与 国际衔 接略显 不足 。因此 , 孙毅
对 高职旅游 管理专业课 程优化设计 进行 了研 究 。唐 勇 对 中职 旅 游院校加 强专业建 设 、 改进教 学方法和 手段提 出了积极 的建 议 。但未探讨 目前课程设置 与国际趋势之 间的关 系, 也未能系统 地 阐述如何将服务 的理念 深入地渗透 到旅 游类 中职院校 的课 程
国内旅游类 中职 院校 国际化 的进程 中面临的另一个严重 问 题是 学生走出去 的渠道 和机会匮乏 。很 多学校虽然和境外相关
学校签订 了国际合作协议 , 但是这些 协议往往 没有 很好 地落实。 究其原 因, 旅游类 中职院校对接 的国外合作 方并 不一定是 职业院 校, 往 往是 国外 的综 合性大学或其他教育 机构。同时 , 中职院校 的学 生交流渠道学校并 不能完全把控 。这些都 导致 了学生走 出 去的渠道和机会较少 , 自然学生 的国际化交流效果也大打折扣。
的好 坏主要看教师 出国数量 ; 中职学生对 国际化教育的需求小 ; 中职专业特色发展实践 与教育国际化发展 实践难以并驾齐驱等 观念 。这些观念导致 中职院校在推进教育 国际化过程中存在培 养定位不清等 问题 。 1 2 课程设置不合理 , 与 国际趋势存在脱节 从 目前 中职旅游类专业设置 目录可 以看 出, 专业名称往往侧 重 的都是管理 , 但事实上服务才是 国际旅游行业 的突出特点 。国 际旅 游职业学院人才培 养定 位是培养 面向一线的管理人才 。这 导致旅游类 中职院校 的课程设置 与产业 的联 系还不够 紧密, 一些 学校 的课程设置还处于专科课程压缩版 的状态 , 未能 突出管理和 服务并重 的特点 。 通 过对 我国开设旅游管理专业 的6 9 所高校的课程设置情况 的归纳统计 , 北京大学 旅游规划 与研究 中心的研究结 果显示 :
以服务行业为准绳的多元继续教育模式——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以服务行业为准绳的多元继续教育模式探索———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冯明汪亮【内容摘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主渠道是旅游院校尤其是旅游高职院校的教育与培训,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代表的旅游高职院校,坚持走“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的发展道路,通过岗位职务培训、旅游院校骨干师资培训及成人学历教育等多元化渠道开展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
【关键词】旅游教育;高职院校;岗位培训;师资培训;成人教育【基金项目】本文为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院校构建大学生生涯规划辅导机制初探———以旅游类高职院校为例”(编号:D/2011/03/067)阶段性成果。
【作者单位】冯明,汪亮;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一、引言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愈加显现。
2009年,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首次将旅游业定位为国民经济的战略性支柱产业,而与此相对应的是加强旅游从业人员素质建设任务迫在眉睫。
目前我国旅游行业从业者普遍存在学历层次偏低、服务技能与管理水准不高等现象,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旅游业的高层次发展。
因此,加强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升旅游从业者学历层次,满足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和管理水平与行业发展的更新升级同步,继续教育显得尤为必要和重要。
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主渠道是全国各地旅游院校的教育与培训。
截至2011年底,全国旅游院校(包括完全的旅游院校和设旅游相关院系或旅游相关专业的院校)已发展到2,208所(其中高等院校1,115所,中等职业学校1,093所),在校生达108.33万人,成为旅游行业高素质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
除按照行业需求为企业输送大量人才外,旅游院校还通过成人学历教育与岗位培训的方式为企业培养管理者与从业者,从而起到进一步提升人才规格的作用。
根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2011年旅游从业者进行继续教育总人数达到435.6万人次,其中行业岗位培训量为402.9万人次,成人学历教育总数为32.7万人次,远远超过了全日制毕业学生的人数,在旅游人才队伍建设过程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依托PU平台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体系的探索
依托PU平台打造“第二课堂成绩单”体系的探索作者:沙成金闫旭李文文鲁晨阳来源:《现代职业教育》2020年第48期[摘要] 共青团中央下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要求建立“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以推动共青团育人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
以此为导向依托PU平台在江苏高职院校的数据参考,结合江苏省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现状和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具体实践,探索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体系的构建,提出了难点和建议,通过建立制度,融通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注重内涵,建设第二课堂实践育人课程体系;优化载体,建设过程控制和数据应用平台等方式进一步完善高职第二课堂的建设体系。
[关键词] 第二课堂;PU平台;高职院校[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獻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48-0004-03一、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概述(一)政策背景2月13日国务院印发的《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和教育部、共青团中央下发的《高校共青团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要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育人机制改革,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要普遍推行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推动工作的规范化、课程化、制度化,促进高校共青团“第二课堂成绩单”成为学校人才培养评估、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社会单位选人用人的重要依据[1]。
(二)“第二课堂成绩单”开展模式依托PU平台建立的学分认证系统,高校各级团组织或学生组织、社团组织作为活动发起者进行“发起活动—活动开展—活动完结—考核评价”这一系列动作,在第二课堂活动的整个实施过程中,都可以通过PU平台实时监督并记录过程管理。
每一名学生通过PU平台,可以清晰地了解自己已经参加的第二课堂活动情况、获取奖项情况、获得各类证书情况,并打印出自己的第二课堂成绩单。
(三)江苏省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建设的现状经调研了解,目前江苏已有近150所高校依托PU平台自主开展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平台实名注册大学生286.4万人,基本实现全省全覆盖。
两岸旅游类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比较——以高雄餐旅大学与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作者简介:汪亮 ( 1 9 8 l 一) ,男 ,南京旅游职业学 院国际旅游 系讲师 ,研究方 向为职业技术教育、职业生涯规划。
・
67 ・
人 才 培 育
CAREER HO RI 酬
职 业 时 空 不仅是一 项 出行活 动 ,更 是一 项文 化活动 ,产 品质
量 的无 修正性 需要 员工 的高标 准 ,其 时尚性 又需要
中做 ” 、“ 做 中学 ” , 无 论对教 师还 是学生都 提 出了严
格 的要求 , 促 使教师理 论教学 与 技能训 练密切结 合 , 学 生 也要把 掌握 的理论 和 技能融 为一 体 。 南京旅 院 “ 四轴 并转 ”式实践 教学法 与 此模 式
摘 要 :江苏旅游 职业教 育集 团通过 考察 高雄餐旅 大 学 ,对 台湾旅 游职 业教育发 展模 式有 了一定 的了 解 ,并从 中获得 了很 多经验和 启 示。 南京旅游 职业 学院作 为大 陆知 名 的旅 游高校 ,其人才培 养模 式
与 高雄餐旅 大 学有 类似 之处 ,但也 存在一定 的差距 。通过对 两者 的 比较 ,笔者 认为 以南京旅 游职 业 学 院为 代表 的大 陆旅 游高校 应 进一 步 改革创新 ,加 快与 国 际旅 游职 业教 育接 轨 的步伐 。 关键 词 :高 雄餐 旅 ;南 京旅 院 ;人才 培养 比较研 究
进 的实 训基地 ,全 国唯一 的酒店 博物馆 ,充分体 现 了职业 教育 工学结 合 、理实 一体 的理念 。如 今职 教
完善的教学环境是品质教育的基础
职业教 育要 发展 、水 平要提 升 ,就要 关注 与行 业 的亲 和度 和融 合度 ,让学 生从 入学伊 始 就具有 强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扬州大学
20 土木工程优质教学资源体系创新建设与实践
东南大学
21 深化机械基础课程改革,培养机械工程创新人才
中国矿业大学
22 水利学科研究生教育创新与实践
河海大学
23 构工程素质培养体系,建一流实践创新平台,塑现代石化工程师 江苏工业学院
24 基于高层次学科平台的道路交通类高素质人才培养模式
东南大学
注:根 据得票
序号
2009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评选结果 (一等奖)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1 校企互动合作,培养生物医药创新创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中国药科大学
2 经济学人才培养集成创新模式
南京大学
3
标准明确、过程控制、评价合理、持续改进的本科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构 建与实春 程建军 李北群 刘慧旻 陈敏东
丁言仁 何宁 王文宇 周丹丹 张瑛
汪祖杰 王家华 蔡则祥 张维 卢亚娟
徐康宁 李东 朱志坚 陈良华 孙晓林
钱锋 熊宏齐 叶善专 孔祥翔 孙贵宁
序号
推荐成果名称
成果主要完成单位
18 现代自然地理学实践教学改革和实习体系创新
南京师范大学
19 微生物生物学课程群研究型教学新体系建立与实践
戴勇 张铮 韩冰 顾惠明 吴慧媛
41 高职院电子商务专业立体化实践平台的研究与实践
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闵敏 吴凌娇 宋卫 姚琪 王莉
42 全程参与、深度合作,校企联合培养汽车服务类人才
南京交通职业技术学院
43
以工作过程系统化为导向的化工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的 探索与实践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44 培养适应国际竞争的航海类专业人才的研究与实践
“知行合一”理念下的高职文化课程教学改革初探——以《中国旅游文化》课程为例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误 区 :其一 ,忽 略 了高 职教 育 重能 力培 养 的教 育本 质 。 中国旅游 文化》 的授课 固然起 到 了知 识积 累的
收 稿 日期 :2 1 - 6 1 0 2 0 .5
的古 代建筑 、 中国古典 园林 、现代建筑 和 主题 公 园 、 中国旅游 文学知 识 、其 他基础 知识 九个章节 。 导游 词设计 与讲解 依据景 区类 型 ,将课程 内容 分为 自然 景 区、人文景区 、人造景 区三 个模 块 ,其 中人文景 区 讲 解 又细 分为 宗 教 民俗 类 景 区和 建筑 设施 类 景 区两 个 教学 任 务 。两 门课 程对 授 课 内容 的编 排依 据 不统 以致 中国旅游文化 课程 内容很难 与不同类型 景 区 的讲解相 对 应 。 为 此 ,课 题 组进 行 了课程 内容调 整 。在 不 改 变 中国旅游文化 原有 知识 结构 的前提 下 ,将 授课 内 容整合为五个模块 :文史常识 、 自然景观、人文景观 、 人造景观 、风物特产 。人文景观又细分为 建筑设施类 景观 、宗教 民俗类景观两个 教学 任务 。建筑设施类景 观包 括古典 园林 、古 代陵寝 、古代 宫殿 等。宗教 民俗 类景观则包括 四大 宗教 、庙会 、节 庆活动等 。这种 整 合 并 非是 要 改变 文化 课程 本 身 的知识 结 构 ,而 恰恰 是从 知识 间内在 联 系的 角度 出发 ,完善 课 程知 识 结 构 。以宗教和 民俗 为例 ,由于诸 多的 民俗节庆活动都
Q 职EO C RR A论I RH 擞坛 E
职 时 业空
“ 行 合 一 ”理 念下 的高 职 文 化 课程 教 学 改 革 初 探 知
《教育探索》论文题名
学院 53. UNEC 项目:一个中外合作办学新模式的实践 高柯 无锡南洋职业技术学院 54. 论当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创新 刘洋 重庆工商大学 55. 加强师资生培养的基础地位,实现向现代教师教育的转型 -----新升高师本科院校所面
临的挑战与应付 李伟中 李甲秋玉林师范学院 56. 化学全英教学的实践与体会 陈宏基 暨南大学理工学院 57. 我国传统“悟学”教学思想管窥 吴积雷 浙江省丽水职业技术学院 58. 后现代文化视野下的课程选择 孙存昌 等人 苏州大学 59. 高师生时间管理倾向与学习倦怠的相关研究 戴春林 陈秀燕 浙江师范大学 60. 关于高校学生漠视生命现象的思考 杨春理》教学内容的探索 王雄伟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62. 论学习管理的作用 王雄伟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63. 优化《管理学》课堂教学的实践王雄伟 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 64. 高校本科教学工作评估实践的问题及对策 朱永江 华东师范大学
旅游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建设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的 单一 性 , 导 致对 实 训 基 地 投 入 的长 期 严 重 不 足 , 实训 基 地 建 设 现状 不 能满 足 实 际 教 学 的需 要 ,从 而 严 重 影 响 到 学 生 实 践 能 力 的培 养 。
旅游 类高职 院校 实训基地的功能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 2 . 3师资力量有待加 强 ( 1 ) 基本功能, 主要为学生提供一个知识 向能力转化 的场所, 一 旅游工作的实践性要求在实训基地工作的教师既要有理
旅游 类高职 院校实训基地建设 的问题 与对策研 究
口
( 南京 旅 游 职 业 学 院
纪 文静
江 苏 ・南京 2 1 1 1 0 0 )
摘
要: 实训教 学是职业教 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培养应用型技术人才不可缺少 的教学环 节, 而实训基地建设则
关系到职 业教育的 目标实现 。 以国内旅游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为例 , 分析实训基地 的建设 、 发展资金、 师资建设 、 管理规 范等方面存在的问题 , 并据此提 出更新实训基地建设理念、 创新实训基地投资机制、 加强“ 双师” 队伍等建
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实践教学体系建设的重要 内容,
基地 ,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的开发基地以及应用课题的研发基
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课堂对导游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课堂对导游实训课程教学效果的对比研究——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金丽娇;顾至欣【摘要】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教育中被迅速应用。
然而,其实际的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却极少受到关注。
文章以导游实训课程为例.通过对比虚拟现实技术与传统课堂两种教学方式下的教学效果,发现两种方式各自的优缺点,从而为不同教学方式在旅游类实训课程的运用提供借鉴。
【期刊名称】《河北职业教育》【年(卷),期】2017(001)002【总页数】5页(P58-62)【关键词】虚拟现实技术;传统课堂;导游实训课程;教学效果【作者】金丽娇;顾至欣【作者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F59-4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最早由美国虚拟编程语言研究中心(VPL Research)的兰尼尔(Lanier)在1989年提出[1]。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是一种由计算机生成的高技术模拟系统,这种技术的特点在于计算机产生一种人为虚拟的环境,从而使得使用者在视觉上产生一种沉浸于这个环境的感觉。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虚拟现实技术引进到我国并开始迅速发展,现已广泛应用到军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航空航天、医疗、生化、旅游、娱乐以及教育等领域。
其中,虚拟现实技术在旅游教育中的应用因为能较好地解决旅游实训教学环境情景化的问题,有效缓解实地教学成本过高、难以管理等困难,一度受到老师和学生的热捧。
然而,这种虚拟技术教学其实际的教学效果究竟如何却极少受到关注。
关于虚拟现实技术在教学中的研究,比较多的是关注其在教学中的应用。
林徐润,段虎介绍了虚拟仿真实训教学的发展现状,分析了现阶段其在应用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将虚拟仿真技术应用于实训教学的发展新思路。
[2]黄聿明以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为例,探索引入虚拟现实技术、仿真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构建导游教学模拟实训平台,建设模拟导游中微格实训室,用于训练学生对景点的导游讲解。
高职旅游类项目课程开发范式及实施探索
基金项 目:0 9 20 年江苏省高等教育教改立项研究课题《 高职项 目课程 开发范式研究与实践—— 以旅游类专业 为例》 编 (
号 :— 1 , 3 3 )主持人 : 张新南 。
种多样 , 中 D C M法尤 其值得 其 AU 重视 。在导游专业项 目课程 的设计
育而言 , 可按照工作 的复杂程 度来 课 程 的开发 本质 上就 是课程设 计 进行项 目的序化排列 。并列式 , 工 线 路选 择 的问题 。需要 针对 不 同
所谓项 目课程 , 是指根据工作 课 本知识转化成多个具体 的任务 ,
项 目的需要选 择 、 组织教 学 内容 ,
通过 完成任 务来讲 解 和学 习基础 知识 和技能 , 从而培养学生提 出问
进 而 完 成 工作 任 务 的课 程 模 式 。
位对人才 能力 的需 求 , 才能够有的
规律 , 递进式地 整合学习知识和技
使 用 频 率 二 级 职 业 能 力 要 求 高 中 低
难 易程 度 高 巾 低
行系统总结 , 具体见表 1 。
( ) 成 职 业 能 力标 准 二 形 。
针对性的导游知识准备 导游上 团的工作 熟悉接待计划 工作 准 备 准 备 整理导游所带物品
系完全不 同于传统 的课程模式 , 必 理 念 的根本变 革 。行为 引导教 学 须 由旅游行业专家 、 职业教育研究 法 以行 为活动为引导 , 以能力培养 ; 连接… 。
专 家 以及 职教第 一线 的广 大教师 为本位 , 通过 行为的引导使 学生在
共 同来开发 。
一
教学 活动中提 高学习兴趣 , 培养创
张新 南 , 张 骏
2 10 ) 110 (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 南京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作者:来源:《旅游会展》2015年第06期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位于江苏省省会南京,隶属于江苏省旅游局,是专业培养旅游人才的公办全日制高职院校。
学院前身是江苏省旅游学校和金陵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分别成立于1978年和1989年,素有“中国旅游人才摇篮”和“中国酒店业黄埔军校”的美誉,在我国旅游业发展史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2001年两校合署办学,成为江苏省旅游业最主要的人才培养基地。
2007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并报教育部备案,正式转制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与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相伴而生。
30多年来,形成了良好的学术生态环境,极富旅游特色的校园文化滋养了一代代南旅学子。
如今,学院在校生规模为6000余人,学生来自江苏、浙江、安徽、江西、山西、宁夏、新疆等13个省区。
并先后荣获全国旅游系统先进单位、江苏省旅游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平安校园、江苏省教育国际合作交流先进学校、江苏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江苏省园林绿化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当旅游成为生活必须,当“到此一游”变为“放松陶冶”,旅游产品和人才将比石油比煤炭更炙手可热,这为旅游教育提供了永无止境的发展空间。
“以微笑和知识服务社会”,旅院的耕耘者们,一如继住的秉承校训,不懈前行!学院坚持走“四化”发展道路:专门化:牢固确立“大旅游”发展格局,紧紧围绕“食住行游购娱”的核心要素设定办学思路,使学院专业设置与旅游发展要素充分融合。
精致化:坚持精益求精,强调细节决定成败,力求做到专业精练,课程精细,团队精干,人才精英,校园精美。
特色化:特色兴校,彰显学院在育人、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办学特色。
国际化:加强和国外旅游院校和旅游行业的交流与合作,努力打造国际知名的旅游院校。
在办学方针上,学院坚持四个定位:服务定位:立足江苏,辐射长三角,面向全国,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专业定位:以大旅游为主,兼顾其他服务业,实现多专业协调发展。
旅游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解构与重建
旅游院校特色校园文化的解构与重建[摘要]校园文化是学校治学精神、办学理念、育人模式的内在体现,是学校建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旅游院校校园文化的建设应与旅游行业紧密融合,构建兼具校园文化普遍特征与旅游行业个体特征的旅游院校特色文化。
文章从地域文化、校史文化、行业文化、民族文化、品牌文化、人类文化等方面对旅游院校特色文化内涵进行解构与重建。
[关键词]旅游院校校园文化特色[作者简介]吕胜男(1982- ),女,江苏东台人,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人文艺术系,讲师,博士,研究方向为高职校园文化建设。
(江苏南京 211100)[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08-0034-02文化是一个群体、地区、民族或国家的共同价值观念追求与行为方式。
文化的核心是价值观,表现是行为方式。
价值观层面必然包括信仰与信念;行为方式层面必然包括风格与风气。
校园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是校园的精神灵魂,校园是人与人生命体的交往空间,为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了条件,而人的主体性的完善、多样与发展又为校园创造了生机、生气、生命。
旅游院校应按照“大爱为基,育人为本”的总体方针,以营造和谐、特色、魅力校园作为校园文化的建设方向,着力构建开放、平等、互动的校园环境,以适应现代教育理念和旅游人才培养主流要求,创造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师生互爱的大环境、大氛围、大背景,以有形与无形的文化浸润校园中每个人的心田,潜移默化地塑造大学精神、师生人格以及校园品格。
学术界将文化分为“精神文化、行为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质文化”,该分类自身存在偏颇。
制度本身不是文化,但制度反映文化导向并提供价值实现方式,是文化建设最重要的途径。
物质是文化的载体,一方面反映地域特色,另一方面展现办学理念,往往通过建筑来表达人才培养所要达到的文化风格。
建筑本身不是文化,但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和行为模式是文化。
文化建设非一日之功,需要积累与积淀,我们要有对文化进行解构的勇气与重建的信心。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与实践——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探索与实践①———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霍艳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江苏南京211100)[摘要]混合所有制二级学院办学是近年来高职院校积极探索的一种新兴办学模式。
这种办学实践具有可操作性强,可以激发高职院校办学活力、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实现校企合作共赢等优势。
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混合所有乘务学院实践探索为例,总结分析其资本构成多元化、管理模式现代化、文化融合一体化、培养模式“三全化”及社会服务品牌化等“五化”特点,为高职院校建设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一定理论和实证参考。
[关键词]高职院校;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52-0152-02为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近年来国务院、教育部相继出台了相关政策,提出了鼓励发展股份制、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
我国高职院校也从不同主体、不同层面上对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进行积极的探索,是高职院校主动契合和引领产业创新发展的有效途径与方式[1]。
本文将结合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优势及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的探索实践经验,对高职院校二级学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高职二级学院混合所有制办学产生的背景混合所有制原本指的是不同经济成分之间的混合,将其引入职业教育领域形成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即国有资本、集体资本、非公有资本等两种及以上的资本参与职业院校的办学,办学的主体不是单一的资本形式,而是多元资本参与办学。
目前学术界将混合所有制院校分为校级层面的资本混合及二级院系或者具体项目层面的资本混合。
我国职业院校办学形式和产权构成十分复杂,各地区之间、公民办职业院校之间发展水平差异很大,在混合所有制职业院校改革的策略和方法方面欠缺理论与实践基础[2]。
因法律制度层面的缺失、公办院校及企业方的各自顾虑等原因,高职院校从整个学校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实施难度相对较大,部分高职院校率先尝试,从二级学院层面与其他资本混合,联合企业共同办学,探索实践高职院校二级学院层面的混合所有制办学模式。
以服务行业为准绳的多元继续教育模式探索——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以服务行业为准绳的多元继续教育模式探索——以南京旅游
职业学院为例
冯明;汪亮
【期刊名称】《产业与科技论坛》
【年(卷),期】2012(011)022
【摘要】旅游人才队伍建设的主渠道是旅游院校尤其是旅游高职院校的教育与培训,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代表的旅游高职院校,坚持走“立足行业、服务行业”的发展道路,通过岗位职务培训、旅游院校骨干师资培训及成人学历教育等多元化渠道开展继续教育模式的探索.
【总页数】3页(P197-199)
【作者】冯明;汪亮
【作者单位】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南京旅游职业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以职业能力为核心的江苏国际化导游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国际旅游系为例 [J], 曹小芹;贲培娣
2.基于多方诉求的酒店管理专业校企合作模式探索--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洲际英才班为例 [J], 丁洁;周欣
3.高职扩招背景下继续教育的发展模式探索——以江苏城乡建设职业学院为例 [J], 凌晓琴
4.旅游高职院校课程思政改革与实践
——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J], 王沁
5.烹饪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产教深度融合机制构建研究
——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 [J], 吕慧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6卷第5期2016年10月黄冈师范学院学报Journal of Huanggang Normal UniversityVol.36 No.5Oct.2016旅游职业院校特色办学模式的思考------以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为例吕胜男(南京旅游职业学院科研开发处,江苏南京211100)摘要:旅游类高职院校须根据自身特点及培养特性,确定发展目标。
然而,当前高职院校办学模式普遍 存在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陈旧、专业体系设置缺乏导向的弊端。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与中国旅游业发展相伴而生,坚持特色办学模式,围绕“大旅游”设置专业,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旅游人才培 养之路。
关键词:旅游;职业;特色办学;人才培养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078(2016)05-0085-03收稿日期=2016-03-17 doi:10.3969/j.issn.1003-8078.2016.05.23作者简介:吕胜男(1982 —),一、旅游职业院校特色办学模式的重要意义(一)特色办学模式是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办学模式是教育主体在教育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具有规范意义,能够优化配置教育要素的一种结构体系。
旅游职业院校特色办学模式是指旅游院校为适应地方旅游发展和行业人才需要而建立的个性化人才培养规范。
该模式不仅涉及学院自身发 展、角色定位,还涉及职业教育的性质与目的、职能与使命,反映社会对旅游应用人才培养的最终目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教育得到长足发展,为经济发展和国家建设输送了大批人才。
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旅游类职业院校纷纷加强专业设 置、改革教学内容、提升教师素质、创新教学方式,在特色之路上求发展、求突破。
(二)特色办学模式是核心竞争力的有效保障 有特色就有优势,有优势就有实力,有实力就有发展。
高职院校的发展源于特色所形成的合力,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培养目标特色产生导向力,学科特色产生生长力,环境特色产生吸引 力,校长特色产生感召力,教师特色产生影响力,学生特色产生竞争力。
特色的形成是量变到质 变,低级向高级的渐进过程,只有起点没有终点。
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以下简称南旅院)坚持特色办学,依托行业优势,构建“大旅游”平台,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社会服务功能,形成了旅游人才 培养规模最大、旅游师资队伍结构合理、旅游学科 专业方向齐全、旅游教学实践基地稳定、旅游信息 资源充裕、服务旅游事业成效显著、旅游教育社会 影响广泛、旅游人才培养质量优良的办学优势,素有“中国旅游人才摇篮”和“中国酒店业黄埔军校”的美誉。
二、职业院校办学模式存在的弊端(一)校企合作机制不够健全当前高职院普遍采取校企合作办学模式,但企业参与性不高,合作流于形式,合作机制不健全、随意性强,企业 在合作开发课程、指导顶岗实习等方面作用较弱。
致使双方无法深度合作,实现良性互动。
校企合 作机制不健全,一方面缘于政府宏观调控不能有 效激励企业参与校企合作;一方面在于高职院校 自身创新力不强,创新开发师资较少,服务企业员 工培训能力不够,不能吸引企业全力投人,成为制 约校企合作的关键因素。
(二)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陈旧高职人才培囿于传统模式,缺乏创新。
模式有两类:一是与普 本高校相似,教学场所以教室为主,教学形式以课 堂讲授为主,重知识轻实践,与高职教育的类型特 征不符;另一类是目前采取较多的“2 +1”办学模 式,两年专业学习加一年顶岗实习。
但该模式难 以实现知识学习和实践训练的无缝衔接,顶岗实86黄冈师范学院学报第36卷习能力训练不足,缺乏创新发展后劲。
简单的“2 + 1”培养模式易使高职教育忽视人才培养目标定 位,迷失发展方向,削弱在教育体系中的竞争力。
(三)专业体系设置缺乏导向专业是高职院 校生命力的关键。
高职办学与经济发展、行业需 求紧密相连,当前高职院校专业设置整体规划不 够科学,缺乏行业社会调查,对自身办学条件及培 养目标分析不透,或有跟风所谓“热门专业”,或效 仿普通高校专业设置,而未关注自身特色及行业 需求度。
高职院校重复设置较高的专业,如:会 计、电商、商务英语、企业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 等已被麦可思调查列为红牌或黄牌专业。
三、旅游职业院校特色办学路径研究(一)自身准确定位准确定位是办学的先决 条件。
高职院校要加强战略规划的制定,明确肩 负的责任。
通过横向比较和资源配置,做到准确 定位、立足差异、分工明确、形成合力。
通过建设 具有不同特色的院校,分级分类办学,最大限度发 挥教育资源的效益。
旅游院校本身应以社会为导 向,以服务为目标,既主动适应社会需求,又不能 简单“有求必应”,应具前瞻眼光和战略思考。
南 旅院以社会“大旅游”需求为导向,在人才培养目 标、专业设置、教育类型等方面准确定位,坚持精 致化、专业化、特色化、国际化的办学方向。
独特 的校训精神“以微笑和知识服务社会”也体现了自 身的定位,服务是为宗旨,知识支撑技能,微笑首 当其冲。
(二)全面和谐发展全面和谐发展是特色办 学的保障。
旅游类特色院校应坚持全面、协调、可 持续的科学发展观。
“全面”指既重视人才培养和 教学工作在学校发展中的基础性、全局性、标志性 地位,又重视知识创新和社会服务,全面履行国家 和社会赋予高职院校的职能和义务;协调”指资 源配置与资源利用的协调,学科专业设置与社会 发展的协调,师资队伍的建设与教学科研的协调, 学校导向政策与实际管理的协调,学校与社会公 共关系的协调等,都需统筹兼顾,力求均衡;可持 续发展”强调教育发展进程的持久性、连续性和再 生性,实施科学决策,减少规避风险,加强成本核 算,提高投人产出,实现社会和学校可持续发展的 和谐统一。
(三)创新培养模式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办 学的关键。
高职院校要利用自身的办学传统、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积极探索和创新人才培养模 式,坚持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全日制和部 分时间制相结合,职前教育与职后相结合,有效开 发内在潜能,激发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满足学生 成长、成人、成才。
南旅院正确处理人才培养“粗放式”与社会发 展“精细化”之间的矛盾,做好培养目标的静态定 位与动态调整。
将教学和企业生产紧密结合,实 施“行动导向型”教学法,将人才培养与岗位需求 直接联系,实施“订单式”学校主导)和“超市式” (学生自主)的培养方式,积极推行学分制和弹性 学制,完善实践教学环节,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建 立完善高职教育教学管理制度,为学生工学交替、 半工半读、技能继续教育创造条件。
此外,南旅院采取了一系列的创新培养模式:1构建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
南旅院与苏州 同程旅游网进行合作,设立“同程班”进行订单式 人才培养。
学校聘请“同程网”高管为院聘教授, 走进学校给“同程班”学生授课;同程网”定期对 学校电商教师进行业务培训和提供实践机会; 上 学生走进“同程网”顶岗实习1年,实习结束后通 过双向选择,可正式成为“同程网”员工。
这种合 作方式给学生面向未来挑战的机会,为毕业后融 人社会做好准备。
“同程班”是双方利用各自优势 和资源,以培养适合生产、建设、服务、管理一线实 用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合作办学形式,该模式不 断推进旅游电子商务专业教学改革和课程改革, 促进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充分发挥院企优势,为学院人才培养、企业持续发展营造良好的环境。
2.校校合作促进职教发展。
南旅院与南京所中专院校进行旅管专业中高职3 + 3分段培养, 即学生在中职教育学习3年后,进人高职教育学 习3年。
由南旅院统筹制定对口专业中高职理论 知识课程和技能训练课程衔接贯通教学体系,选 择四所省级高水平示范性职业学校进行校际合作。
通过中高职3 + 3分段培养,可以系统化培养 高级技能人才,探索培养技能型人才,增强职业教 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服务经济社会的能力,并加 快形成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3.双重学分制提升学生素养。
南旅院依据育部对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在深化内涵基础上 调整、完善、充实具有旅游行业特色的高职人才培 养模式,进一步完善学分制。
把握学分制的本质、加强对高职旅游类专业培养目标及能力结构和行第5期吕胜男:旅游职业院校特色办学模式的思考业人才职业行为需求、行业标准对接的理解,充分 挖掘“学业学分”和“操行学分”的内涵,规范“双重 学分制”的内容,拟定“双重学分制”标准。
在总体 框架下,优化教育教学体系,包括素养与职业行为 教育、课程计划、课程结构、课程标准、教材、教学 方法与手段、评价评估方式等,制定“双重学分制”的实施方案。
通过五年的试行,彻底转变了“重理 论知识、技能,轻职业素质素养”的传统观念,提高 了学生对职业素养的追求,规范了学生的职业操 守标准,建立了全新意义的“服务为宗旨,职业行 为为导向,行业需求为目标”的人才培养新模式。
4.养成教育锻造服务行业职业人。
养成教育 在南旅院实行已有20年历史,最早是午餐时学生 进行的餐厅服务,至九十年代已演变成每周一个 固定班级、具有相对固定职业培训内容、职业标准 的养成教育课。
长期以来,养成教育以“学以致 用”为宗旨,以“职业意识、职业操守、职业规范、职 业能力”为目标,逐步打造成为学院的育人特色,并随学校发展不断提升品质、创新内容。
职业养成教育以培养行业实用型人才为目 标,组织学生进行实际训练的一项综合素质教育。
通过建立学生职业素质教育考核指标和操行学分 制度,将“操行学分”和“学业学分”有机结合,全面 评价学生的综合表现和成长成才历程,使职业素 质养成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通过为期一周的职业 养成教育,强化日常管理,帮助学生养成正确的职 业行为习惯,培养良好的个人素养和过硬的实践 操作能力,以适应未来职业岗位的需要。
(四)科学设置专业特色专业的设置是特色 办学的有效载体。
特色是品牌,是生命力。
专业 建设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着力点,是提高办学 效益的突破口,专业设置需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和 社会发展需求,围绕地方旅游产业、特色项目、行 业需要,充分发挥行业优势、历史优势,集中优质 办学资源,建设自己的特色专业。
专业设置坚持 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适时调整专业设置,增 强特色专业的竞争力和辐射力。
南旅院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根据经济社 会发展需要,行业发展需求,创办市场急需的专 业,增设空中乘务、动漫制作与设计专业、装饰装潢等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
邀请行业企业专家 参与专业建设,探索工学交替、任务驱动、项目导 向等教学方式方法,推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教 学改革,坚持寓教于乐,在职业技能训练中培养学 生的职业素质和创业能力。
(五)服务行业经济发展结合行业经济发展 是特色办学的外在导向。
职业教育直接服务于经 济发展,服务于产业升级,服务于行业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