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0319高三语文试题(主观题)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0319高三语文试题(主观题)分析

评卷题组长

第1题

平均分在3.8左右,与历次考试差别不大,但是,好坏的差别增大,得满分和得零分的比例增大。各校应加强易错字、易错点的训练,尤其是针对一些比较差的学生,加强听写和默写是得分的关键。

第一句:士贰其行。本句得分率最低,主要错误点在“贰”,把“二”横写在“弋”之上,有许多人写成“戈”。

第二句:臣生当陨首。主要错误点在“陨”写成“殒”,漏了“臣”。

第三局: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错误点在漏写了“夫”,或把“夫”写成“弗”;第二个错误点在“知”和“之”。

第四句:座中泣下谁更多。本句得分率较高,主要错误点在“座”写成“坐”,还有的把“泣下”写成“涕下”。

第五句:而吾与子之所共适。主要错误点在漏写了“而”“之”,还有个别同学把“与”写成“于”。

第六句:衣冠简朴古风存。本句得分率最高,主要错误点在于把“简朴”写成“质朴”“俭朴”,也有个人同学把“古风存”写成“古风纯”“古风醇”。个别学生把“衣冠”写成“衣官”“衣裳”。

第5题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寡人谁用于三子之计。(3分)

我对于这三位先生的主意,该采用谁的呢?(“三子”,三位先生,三个人;宾语前置句;状语后置句。各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1分。)

学生对“三子”的翻译比较准确,对“于”这个介词的翻译很多漏译或译为“……中”,这样翻译不全的情况不给分,译成“在……中”“从……中”给1分。本句是比较复杂的倒装句,正确的语序应为“寡人于三子之计用谁?”即“于三子之计”为状语后置,应置于动词“用”前,而疑问代词“谁”应置于动词“用”后,此为宾语前置,很多学生这两个倒装的句式不能做出很好的判断,因此翻译时便无法字字落实。有的同学,译文与原文意思相反或脱离,即使有相关词语翻译正确,也只能得0分。

示例:

①(3分)

对于这三个人的计策,我该使用谁的呢?

我应该从这三个人中选用谁的计谋呢?

我在这三个人出的计谋里该选用哪一个好呢?

②(2分)

三个人中,我要用谁计谋呢?

我该采用三个人中的谁的计谋呢?

我应该用他们三人谁的方法?

我该用这三个大夫里面谁出的计谋好呢?

③(1分)

寡人用你们三位谁的计谋呢?

您要用三个臣子中谁的计谋呢?

④(0分)

我该让谁去实施这个“三子之计”?

寡人你要用三子之计吗?

是谁用了他们三个人的计划?

我和谁会用三子的策略。

我能否用三大夫的计谋。(0分)

(2)夫隘楚太子弗出,不仁。(3分)

阻挡楚国太子不让(他)走,是不仁道的。(“隘”阻挡、阻拦、阻挠;“出”使……出;判断句。各1分。句意不通顺者酌情扣1分。)

大部分同学对“……,……。”的这一判断句式掌握较好,基本都能翻译出来,但对于通假字“隘”同“碍”不能理解,有的翻译成人名或“隘口”,对于“弗出”的翻译不能字字翻译,意译为“归国”,句意上有所欠缺,“出”译为“归国”“离开”“出来”的都给分,译文与原文意思相反或毫不相关的,即使有相关词语翻译正确,

也只能得0分。

综述:第一,文言文翻译不论是采点给分,还是综合给分,都要求学生能做到“信”和“达”,因为只有准确、通顺,文句的意思才不会出现偏差。第二,本次阅卷中仍然发现不少有语病的情况,若是严重影响文意的表达或与原句的意思偏差较大的,酌扣1分。

示例:

①(3分)

你阻拦太子不让他从齐国回楚国,是不仁义的。

阻碍楚国太子不让他离开齐国,这是不仁义的。

你阻挡楚国太子不让他回国的行为是不仁道的。

②(2分)

你把楚国太子扣留在你们齐国不让他外出,这是不仁义的。

你限制楚国太子,不让他离开楚国,是没有道德的。

齐关押楚国太子,不让他出齐国,是不符合仁的行为。

阻止不让楚太子出齐国,是不仁义的。

③(1分)

阻碍楚国太子不要出兵,这是不仁义的。

监禁楚太子不让他出来,不仁道的做法。

威胁楚太子不出,是不仁的。

④(0分)

那么倘若楚太子派兵出战,是为不仁。

您父亲去世的时候太子您没有回去看望,是不仁。

您隘州的楚国太子说话不算话,不仁。

你威胁太子交出五百里地,这样的做法是不仁的。

楚太子不出来,这是不仁的。

复习建议:

高考对“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的考查,都是放在具体语境中动态进行的。所以熟练掌握文言文的特殊句式十分必要。七种文言句式(⑴判断句⑵被动句⑶省略句⑷主谓倒装句⑸宾语前置句⑹定语后置句⑺状语后置句)都必须让学生了然于胸。还应强调翻译时一定要有句式意识。这次没有考查固定句式,但复习时对固定句式也应适当关注。

第6.题

(1)本题参考答案,分三部分,登高所见的秋景、秋景的概括和诗人心情,各占一分,鉴于所选文本难度较大,具体评分细则如下:登高所见的秋景,能够写到山、落木、江水、夜月具体形象得1分;秋景的格调有辽远壮阔意得1分;诗人的心情有喜悦的、轻松的、明快的给1分。

措辞接近参考答案字迹清晰者酌情给分,字迹不清者不给分。

例1:“颔联描写的是一幅千山落木、水天辽阔、明月滢亮之景。有一种萧然的感觉。寄托了一份闲适、淡雅、静默之情。”

登高所见的秋景漏写了“江水”,对秋景的格调判断失误,相应的诗人情绪也错了,所以得1分。

例2:“作者讲情融与景中,通过写‘落木’、‘千山’、‘天’、‘澄江’、‘月’的广阔、阔达,写出了字迹远离官场走出尘嚣,现在自己就象‘澄江一道月分明’的畅快、高兴。”

登高所见之景完整,概括用到了关键词“广阔”,抒情准确的写到“畅快、高兴”,卷面清晰,给3分。

例3:“颔联采用借景抒情的写作方法。‘落木、千山、天’由小及大,写出了诗人的愁绪;‘澄江、月’写出了诗人的惆怅,本联构建了一幅千山明月图,给人予深远的视觉感。”

本答案开头答非所问。登高所见的秋景概括漏了江、月,对诗人的情绪解读得其一(惆怅)不得其二(投身自然的喜悦),给2分。

例4:“景是千山里生长的树木,天远远的。而在澄江之上的那道月影半暗半明,体现了作者想要远离喧嚣的归隐之情。”

所见之景,完整且能照顾到诗意;情感的把握准确到位,维缺对景物的概括。得2分。

(2)本题参考答案,分两部分,作者的志趣和结合注释的阐述答对一点给2分,答对另一点加一分,鉴于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