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文与可画筼筜谷偃竹记》绘画思想管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识其所 以然而不能然者 , 内外不 一 , 心 手不 相应。 ” “ 内” 是 指人 的心里所 想 , 孕育 的审美 意象 ; “ 外“ 指人 的手里所 画 , 把
审美意象再 现于笔端 。想 的与做 的统 一不起来 , 就是 “ 内外
不一 , 心手不相应 ” 。苏轼 自谦在绘 画创 作 中达不 到此种 境
能, 即便有 了“ 胸 中之竹 ” , 也不 能变 成 “ 手 中之 竹” 。因此 ,
绘画技 能是绘画创作 中不可逾越的重要环节 。《 偃 竹记 》 云:
“ 予不能然也 , 而 心识其所 以然” 。苏轼虽明 白文与可所言之
理, 但在绘画创作 中还不能践行 。苏轼这样解 释原 由: “ 夫 既
记》 ) 是一篇悼念亲友的杂记 , 也是表 达绘 画见解 的随笔 。本
文就《 偃竹记》 中涉及 的意象形 成 、 创 作实践 、 审美 追求 和艺 术境界等问题钩玄提要 , 以管窥苏轼丰厚深刻的绘画思想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意 象 形成 : 胸 有 成 竹
作画之 前, 画家要打“ 腹稿 ” , 胸 中先要 有一个 完整 鲜活
之, 振 笔直 遂 , 以追其 所见 , 如 兔起鹘 落 , 稍纵则 逝矣 。 ” 如果 画家心 中酝酿好 了完整 、 成熟的竹子形 象 , 就要 挥毫泼墨 , 仿
竹子的形 态 和神态 , 反复酝 酿 、 构思 , 心 中悄 然形成 完整 、 成
佛狡兔突然跃起 和苍鹰猛然 降落 , 毫不 停顿 , 如果稍一放 松 ,
加叶画 出的竹子 , 支离破碎 , 了无生 机 , “ 岂复有竹 乎? ” , 就 是 说没有呈现 出完整 的竹子 形象 , 没 有把 竹子 画好 、 画活 。苏 轼又说 , 竹子“ 生而有 之也 ” , 画竹就是 要画 出它的生 机与 生 命 。画家应该师 法造化 , 成 竹于胸 , 意在笔先 , 追求整体 上的 “ 神似 ” 、 反对枝节上 的“ 形似” , 画出审美对象的神气 。 同时 , 苏轼 一贯重视 对生 活 的悉心 观察 , 将客 观物 象经 过主体情感浸润 和艺术 加工 , 形成 审美 意象 , 反 对切 割堆砌 和矫情 虚饰 。宋代米 芾《 画 史》 记载: “ 子 瞻 作墨 竹 , 从 地 一
[ 中 图分类 号 ] 1 2 0 6 . 2
[ 文献 标识 码 ] A
[ 文章 编号 ] 1 6 7 2— 8 6 1 0 ( 2 0 1 4) 0 4— 0 0 6 3— 0 2
神完气足 、 饶有风韵 。 苏轼“ 胸有成 竹“ 说, 是关 于生活 体验到艺 术创 作 、 从 客 观物象到审美 意象 的一个经 典 阐述 , 对后 来郑 板桥 “ 胸 有成
直起 自顶 。余 问 : ‘ 何 不逐 节 分? ’日: ‘ 竹生 时, 何 尝 逐 节 生? ” 这 正是苏轼 “ 胸 有成 竹 ” 思 想 的真实 反 映, 表 明苏 轼深
画家 将心中孕育已久的审美意象 , 通过笔墨 准确生动表 达出来 , 必 须要 有娴 熟 的创 作技 能 。如 果没 有 掌握 绘 画技
节叶具焉 。 ” 竹子从萌芽到抽节 、 再到长成 , 是 作为一个 整体 , 而不是按照不 同部位逐个生长 的。现实 中的竹子如此 , 绘 画
艺术创作灵感刹 那进 发与 意象捕 捉贵在 神速 , 生 动形象 、 浅
显透彻 。
苏轼 曾说 : “ 作 诗火 急追 亡逋 , 清 景一失 后难 摹 。 ” ( 《 腊 日游孤 山访 惠勤惠恩二僧》 ) 这 种创 作灵感状态来 去倏 忽 , 不
谙 画竹之道 , 只有把握 了竹 子 的生命特 征 , 画 出的竹 子才 能
呈现在 眼前 的竹子形象转 眼就 消失 了。用 “ 兔起鹊 落 ” 形容
熟的竹子形象 , 然后研墨伸纸 , 挥毫 泼墨 , 生动传神 地把竹子
的神韵再现 出来 。所谓“ 成 竹” , 就是指把 模糊 、 零散 、 无序 的 内心 印象 , 初 步整合 成一个 完整 、 清 晰、 鲜 活的审 美意象 , 再 经作者艺术加工 , 实 现 由现 实物 象升华 为审 美意 象 的跨 越 , 最终形成形神兼备 的艺术形象 。“ 竹之始生 , 一寸之 萌耳 , 而
扫取寒梢万尺长与世间亦有千寻竹其艺术精神完全一致都阐明艺术美不同于自然美让一尺竹而蕴藏万尺气势用咫尺绢素表现万里景物在有限中寄托无限意旨从形而下的客观物象走向形而上的精神感悟使画作呈现出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审美风格
语文学刊
2 0 1 4年 第4期
苏轼 《 文与可 画赁笤谷偃竹记》 绘 画思想 管窥
竹” 说 和现代艺术理 论“自然 之竹——眼 中之竹——胸 中之 竹——手 中之竹 ” 之说影响颇大 。 =、 灵感捕捉 : 振笔 直遂 灵 感是绘 画活动 中瞬 间产生 的富有创造 性的 突发思维
苏轼是北宋著名 的文学家 、 艺术家 、 政治家 , 他诗、 书、 画
尤所 不精 , 其《 文 与可 画 贫 笃谷 偃 竹 记》 ( 以下 简 称 《 偃 竹
可捉摸 , 这 就要求艺术家捕 捉灵感 时“ 振笔直遂 ” 。“ 振笔直
遂” , 这是苏轼 的创作经验 切身之谈 , 也是艺术创 造的一条重
要法 则。
三、 创作实践 : 心 手 相 应
创作中的竹子理应如此 。然而 , 有些画者却不懂此 理 : “ 今画
者乃节节而为之 , 叶叶而 累之 ” , 画竹不 从整 体着 眼 , 只是 注 重细枝末节 , 机械地一节一节地画 、 一叶一 叶地描 , 这种 添枝
的审美意象 。《 偃 竹记》 云: “ 画 竹必 先得 成 竹于 胸 , 执 笔熟
视, 乃见其所 欲画者。 ” 苏轼 以赞 同的 口吻表述 和发挥 文与可
遨 个见解 , 主张绘画前 要先对 竹 子进行 细致 观察 , 准确 把握
状态 , 它具突发性 、 偶 然性 和模 糊性 。因此 , 画家要 “ 急起从
。杨 海英
( 包 头职 业技术 学 院 人 文 与 艺术 设计 系 , 内蒙 古 包 头 0 1 4 0 3 0 )
[ 摘 要 ] 本文就苏轼《 文与- , a j -  ̄赁笤谷偃竹记》 中涉及的绘画思想进行了分析, 并论述其重要意义。
[ 关 键词 ] 苏轼; 文与可; 墨竹; 绘画思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