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实证研究
最新-浅谈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的协调发展 精品
浅谈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的协调发展浅谈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的协调发展今年11月25日,根据农四师党委组织部的安排,南疆25名挂职干部到农四师六十三团进行考察调研。
在这过程中,六十三团在恶劣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坚持不懈地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勤俭节约,把戈壁荒摊变成绿洲;改善生态环境和居住环境,把农业产业化与小城镇建设协调发展;创造职工增收的政策环境,提高职工收入的做法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位于在沙漠边缘,气候干燥,自然条件差的一个边境团场,怎么样在艰苦的条件下创建了如此良好的城镇面貌和生产、生活环境?激发了我联想――。
我的家乡县也正在搞小城镇建设,改善环境条件。
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着许许多多问题:对小城镇建设的战略性重要意义的认识欠缺,小城镇发展意识不强。
表现在乡镇领导调换频繁,短期行为严重;缺乏长远总体规划,盲目性严重,不从实际出发,土地资源浪费现象严重;基础设施较差,资金短缺,欠账多;管理不规范,不标准,违章建筑较多;小城镇建设配套政策不键全,未能发挥有效作用,服务体系不完善;农业产业化经营与小城镇建设不协调等等。
六十三团与县地理自然环境和生态环境比较相似,而且具有当地的比较优势,为什么我们县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缓慢,在农业产业结构中发挥不了应有的作用呢我想,进一步明确和认识小城镇建设的作用对其在农业产业化当中的紧密联系有着重要意义。
一、小城镇建设与农业产业化的紧密联系农业产业化与农村城镇化是产业自身与产业依托的关系,两者相互联结,相互依存。
、农村剩余劳动力上的流动联结城市化是一个世界性的社会经济运动过程。
在城市化过程中,最基本的一项任务就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
实现这一转化,一是要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农产品产量能够满足消费需求的条件,农村劳动力过剩;二是城市第二、三产业能够满足及时吸收从农业转移出来的劳动力。
大多数剩余劳动力要依托乡镇企业,借助于蓬勃发展的农业产业化,就地就近进入小城镇。
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
进 行城 市化建设 的同时 , 已经 开始 大力 开展小城 镇建设 , 以缓 污染农村 , 并且加快农村的城镇化建 设。农村 城镇建设面 临产
内市 场 , 将 品牌 效 应 与 销 售 做 到 国 际 接 轨 , 而 且 在 服 务 上 也 是
轻 城市发展 的过重 负担 。将一 系列产业转移农村 , 同时不至 于 保 证 质 量 与 价 格 的合 理 。从 这 些 成 功 的城 镇 发 展 案 例 来 说 , 协 调发展始终是保持经济 发展 与社会和谐 的重要 原则, 无 论是在 业化 发展带来 的新契机 , 已经 开始抓住 机遇 , 不 断发展 自身 建 环 境 保 护 方 面 , 还 是在促进经 济发展方面 , 可 以 说 城 市一 小 城 设 。众 多大 小城镇率 先开始了城镇建设的投资融资 体制 改革 。 镇建 设, 做到 了携手互进。温州鞋都 的闻名, 华西第一村的生态 农 民们 自己造 城、 企业建城 、 多元 投资造 城 已经成 为农村 发展 保护 ,都是我们 以后 的城镇 发展 需要 重点借 鉴与发展创新 的。 的崭新局面 。小城镇还在户籍、 土地 、 财政 、 社保 以及文 教卫 等 因此 , 做好协调发展才是城镇建设的历史选择 。
建 设 快速 发 展 。在 中共 十 七 届 三 中全 会 上 , 党 中央 提 出 了“ 依法 村 ” 六成以上都集中在北京 、 上海、 广东 、 江苏、 浙 江 等 发 达 的沿 赋 予 经 济 发 展 快 、 人 口吸 纳 能 力 强 的 小 城 镇 相 应 行 政 管 理 权 海 地 区 。 因 为 在 这 些地 方 , 是 改 革 开 放 的先 发 之 地 。 这 里 的人 群
发 展
城镇建 设与城 市化 发展优势互补, 而且在城市化进 程不断膨胀 的过程 中 , 适时地转 移城市产业 向农村小 城镇 , 既能促进 城市 周 围小城镇 的不断发展 , 也 能缓解城市建 设的许 多环境 、 人 口
产业支持与西部地区小城镇发展问题研究
首先 ,小 城镇 的发 展 要 以现 代农 业 为基 础 。 中国西 部 小城 镇建 设 的重 点在 农村 ,农 村 的发 展 在现 代农 业 ,现 代 农业是 小城镇 建设 的一个 重要产 业支撑 。 其次 ,在产业 选择和 培育 上 ,要发 挥 比较优 势 ,扬 长避 短 , 突 出特 色 ,坚 持 以市 场为 导 向 ,培 育 发展 主 导产 业 、龙 头
一
、
产 业发 展 与 小城 镇 发 展 的 关 系
1产 业发展 推动城 镇发展 . 小城 镇 建设 离 不开 产业 的发展 。可 以说 ,产 业 是立 镇 之 本 ,兴镇之 基 。首先 ,农 业 是一 个 基础 性 的产 业 。农 业 的发 展在 很 大程 度上制 约 和影 响这 国 民经 济 中其 他产 业 的 发 展 ,这 称之 为农 业 的剩 余 贡献 。其 次 ,工 业 的发 展 ,一 方面 为 农业 剩余 劳动 力提 供 了新 的就 业机 会 ,使 农业 劳 动 力 向城镇 转 移成 为可能 ;另一 方面 ,工业 的集 聚 带 来人 口 的集 聚 ,城镇 的规模 随之扩 大 。 2城 镇发展 促进产 业发展 . 小城 镇 是地 方 经济 发展 的载体 ,是小 城镇 经 济 中产 业 发 展 的最 佳 平 台 ,城镇 对产 业 的发 展 有 促进作 用 。城 镇 一 方面 会通 过技 术 革新反 哺 作为 工业 基 础 的农业 的发 展 ,推 进 农业 现代化 的进程 ,另 一方面也 会提升 工业 化程度 。 产 业 发展 是 否充 分和 主导产 业 是否 具有 竞 争 力决 定 了城 镇 化 的水平 和质 量 。 因此 ,要 通过 走 新 型城 镇化 道 路 来实 现
2 1. 4 0 2 0
X NN NG U I 0 C N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县域小城镇经济研究
基于产业集群视角的县域小城镇经济研究摘要:小城镇经济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县域经济发展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小城镇经济的发展状况。
而小城镇经济的发展又取决于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水平和规模,取决于产业集聚和集群的程度。
因此,应立足产业集群视角下的县域小城镇经济发展研究,将县域经济、小城镇经济与产业集群的发展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进行综合考虑,达成三者良性互动,着力促进产业集群及其小城镇建设,构筑社会主义新县域、新农村。
关键词:产业集群;小城镇经济;县域经济;互动关系“郡县治,天下安”,解决“三农”问题的长远之计还应着眼于县域这一层面。
那么县域经济的支撑到底在哪儿?从理论上谈,无外乎两个:一是县域小城镇及其发展;二是县域经济和小城镇经济发展的产业基础。
两个支撑在本质上却是一个逻辑的经济性连接——县域一小城镇一产业。
按照这一思维,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在于积极引导县域小城镇和小城镇的产业集聚与产业集群发展。
基于这一理论构想,我们近期深入到河南省的部分市县进行了专题调研,结果发现,凡是有工业支撑,特别是具备了一定产业集群的小城镇正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中坚梁柱,彰显出产业集群、小城镇、县域经济之间的线性关系。
一、产业集群与小城镇经济的关系1.产业集群及其在小城镇的经济地理空间布局定势在国内外经济发展过程中,各地区利用自身资源比较优势发展经济,出现了一些产业关联企业在区域集聚的群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专业小村、专业小镇、专业小城、专业小区等“集群现象”。
如美国硅谷、意大利中东部工业化地区、法国布雷勒河谷的香水瓶产业、墨西哥利昂的鞋业、浙江桥镇中国轻纺城、浙江诸暨市大唐镇的制袜业、浙江绍兴市上虞崧厦镇的伞具业、广东中山市古镇的灯饰、福建晋江陈埭镇的鞋业、河南禹州神垕镇的钧瓷、河南南阳石佛寺镇的玉雕、河南许昌鄢陵的花木、河南禹州市顺店镇的铸造业,等等。
集群经济现象,不仅有利于提升集群内企业的竞争力,而且也不断地改善着城镇的结构与功能。
城乡规划小城镇调研方案
城乡规划小城镇调研方案一、调研目的和意义小城镇作为城乡结合部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很大的发展潜力和特殊的规划需求。
本次调研旨在深入了解小城镇的发展现状、问题与挑战,为制定科学合理的城乡规划方案提供实证依据。
通过调研,可以帮助政府部门了解小城镇发展的整体情况,掌握其经济、社会、环境等方面的特点和问题,明确发展的方向和重点,推动小城镇规划的科学实施,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二、调研内容和方法2.1 调研内容1. 小城镇概况:了解小城镇的地理位置、面积、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产业分布等基础信息。
2. 经济发展情况:调查小城镇的主要产业和经济增长指标,分析产业结构和发展瓶颈。
3. 社会发展情况:调研小城镇的教育、医疗、文化、体育等社会公共服务设施的现状和发展需求。
4. 标志性建筑与文化遗产:探访小城镇的标志性建筑和文化遗产,了解其历史、文化和保护状况。
5. 自然环境保护:研究小城镇周边的自然资源和环境状况,分析其对小城镇发展的影响。
2.2 调研方法1. 实地调研:组织调研团队深入小城镇进行实地勘察,收集相关数据和信息。
2. 访谈调研: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代表、东道居民等进行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小城镇发展的看法和建议。
3. 数据分析: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准确的数据和结论。
三、调研时间和地点本次调研计划于2022年9月至10月间进行,调研地点主要集中在建设中的小城镇和周边农村。
四、调研团队和分工本次调研团队由城乡规划专家、经济学者、环境科学家、社会学者等多领域专家组成。
团队成员分工如下:1. 负责小城镇概况了解与整理的专家;2. 负责经济发展情况调研和分析的专家;3. 负责社会发展情况调研和分析的专家;4. 负责标志性建筑和文化遗产调研的专家;5. 负责自然环境保护方面调研和分析的专家。
五、预期成果和研究报告调研结束后,将对小城镇的发展现状和问题进行准确的描述和分析,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建议。
小城镇调研报告
小城镇调研报告
小城镇调研报告
近年来,中国的城市化进程迅猛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大城市,导致了大城市的人口密集、资源短缺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开始关注小城镇的发展,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研工作。
本次调研主要围绕小城镇的经济、环境、社会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首先,从经济方面来看,小城镇的经济发展相对较慢。
许多小城镇的产业结构单一,主要依赖农业和传统制造业。
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传统产业已经越来越难以适应市场需求。
因此,小城镇需要加大对创新产业的引导,鼓励创业者和企业家进入小城镇投资兴业,提升小城镇的产业结构,推动经济的快速增长。
其次,从环境方面来看,小城镇的环境状况有待改善。
许多小城镇存在水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了居民的生活质量。
为了改善环境,小城镇需要加大环保力度,加强对环境的监管,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制度,投资环保设施建设,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
最后,从社会方面来看,小城镇的社会服务体系亟需完善。
在教育和医疗方面,小城镇的配套设施不足,导致居民就医就学非常不便。
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小城镇需要加大对教育和医疗事业的投入,提高教育和医疗设施的质量和数量,满足居民的需求。
综上所述,小城镇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状况都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和挑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相关部门需要加大对小城镇的支持力度,通过各种措施和政策引导小城镇的发展。
只有这样,小城镇才能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环境的改善和社会服务的完善,为居民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和发展机会。
产业经济学课程论文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DOC)
京江学院JINGJIANG COLLEGE OF J I A N G S U U N I V E R S I T Y课程论文(2015-2016学年第二学期)课程名称产业经济学论题名称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作者姓名景悦晴所在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班级学号 J国贸1302 4131116056完成时间 2016年06月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协调发展问题研究【摘要】小城镇建设与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研究小城镇必须研究小城镇的产业发展问题,本文分析了产业发展带来的小城镇建设的新契机,指出了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携手互进、优势互补的发展模式,为未来中小城镇的更快更好发展,指明了发展的道路。
同时根据我国小城镇产业发展的现状,指出了小城镇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原则和对策。
【关键词】小城镇建设产业发展对策Research on the coordinated development between industrialdevelopment and small towns[Abstract]Small town construction and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re closely related, the study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must study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of the industrial development, this paper analyzes the new opportunities for the industry brought about by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construction, pointed out the development model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the construction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together into each other, complementary advantages for faster and better development of the future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and points out the development path. At the same time, according to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China's small town industry, it points ou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small cities and towns, and puts forward the principle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mall town industrial development.[Key Words]town construction industry development countermeasures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提出了农村改革与发展的新战略,同时催发了农业和农村改革的进程;紧接着,中共十五届三中全会又提出“小城镇,大战略”,的发展模式与格局,这样更大大加速了统筹城乡的城镇化步伐;进入新世纪,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关于促进小城镇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小城镇发展至此迎来了一个新的时期,经济、社会、环境和基础设施建设快速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实证研究
王 云 昊
摘 要 :本文利用产业结构合理化 与高级化 两个方 面来反映产业结构调整状况。研 究结果表 明:产业 结构合理化与 高级化都 对城镇化 发展水 平有重要影响 ,产业结构高级化 对城镇化发展水平的贡献程度要大于合理化 ,并提 出对策建议 。 关键词 :产业结构调整 ;合理化 ;高级化
效应 ,系数 一 0 .9 7 5 反映 了当期 T L的变动对 U R的影 响 ,作用效果 显 著 ,且为负效应。系数 0 .9 9 6反映 了上一期 T L的变 化对 U R 的影 响 , 系数 1 .3 2 7反 映了当期 I S U的变动对该期 UR的影响。
四 、结 论 ( 一 ) 产 业 结 构 合理 化 对城 镇 化 发 展 水 平 的 影 响
三 、 实 证分 析
( 一)加快新型服务产业的发展 ,推 动产业结构升级 在推 动产业结构 高级化 过程 中 ,政府 要提 高低端 劳动 者的就 业水 平 ,加大教育投入 ;同时要推动劳动密集型服务业 的发展 。 ( 二 )政府在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 方面要 园地制 宜 近年来 ,中央提 出要加快战略新兴产业 和服务业 的发展后 ,各地政 府 纷纷 出台相应政策 ,但各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差 异巨大 ,盲 目过重 的实行产业结构高级化对城镇化水平的发展是不利 的。因此 ,地方政府 要根据本地 区实 际情况制定合适的产业政策 ,促进本地产业 结构的合理 化。( 作者单位 :南京财经大学)
结构极其合 理,产业结构偏离度为零 ,即 T L = 0 。T L 值越高 ,越偏离均
衡状 态。
产业结 构高级化 即产业结构升级 ,是指随着经济的发展 ,一个 国家
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情况的实证研究
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情况的实证研究【摘要】本研究通过实证研究,分析了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
对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进行了详细描述,指出各方面存在的问题和挑战。
然后,通过对协调发展情况的分析,揭示了其中的关键因素和发展趋势。
提出了相应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希望能够为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
本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与实践指导意义,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为贵州省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有力支持。
【关键词】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协调发展、实证研究、影响因素、对策、结论总结、未来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贵州省是一个多山地、多河流的地区,自然资源丰富,但在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家“三农”问题的持续关注和推动,贵州省的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取得了一定进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困难。
贵州省工业化水平相对较低,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主要以传统的农副产品加工和采矿业为主,缺乏高新技术和高附加值产业的支撑。
城镇化进程虽在加快,但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规模小、产业结构单一,城镇化率相对较低。
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农民收入较低,农业科技和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产品质量和品牌意识不强。
本研究旨在通过实证分析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情况,探讨其协调发展的路径和策略,为促进贵州省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1.2 研究意义本研究旨在对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研究,探讨其发展现状及特点,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对策。
这对于推动贵州省经济结构升级、促进农村经济转型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贵州省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的协调发展情况,可以为相关政府部门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参考。
分析这三个方面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发现存在的问题和瓶颈,为进一步改进政策和推动发展提供指导。
基于产业集聚视角的西安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
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要 :小城 镇 吸 纳 农 村 富 余 劳 动 力 、 收 大城 市 转 移 的产 业 后 易 于形 成 产 业 集 聚 。 分 析 产 业 集 聚 与 小城 镇 接
发 展 的相 互 关 系及 其 作 用 , 于 西安 小城 镇发 展 中的现 状 、 点 及 存在 的 问题 , 图从 产 业 集聚 视 角提 出西 安 小 基 特 试 城 镇发 展 策 略 。 结果 表 明 , 小城 镇 发展 已成 为 区域 经 济发 展 、 乡差距 消 融 、 城 社会 主 义 新 农村 建 设 的重 要 举措 。 关 键 词 :小城 镇 ;产 业 集聚 ;发展 策略 中 圈分 类 号 : 0 F5 文 献标 识 码 :A 文章 编 号 :0 82 0 (0 0 0 - 6 -4 10 -24 2 1 ) 20 60 0
V 1 3 N . o 2 o2 . Mac , 0 0 rh 2 1
基 于产 业 集聚 视 角 的 西安 小城 镇 发 展 策 略研 究
施 文 鑫 ,刘科 伟 ,黄 国胜
( .西 北 农林 科 技 大 学 经 济 管 理 学 院 。陕 西 扬 凌 7 20 2 1 110; .西 北 大 学 城 资 系 ,陕 西 西 安 7 0 6 ) 10 9
To s i sDe eo m e tS r tg n e h n u ti l wn h p v lp n t a e y u d r t e I d sra Co c n r t0 n xi n n e ta i n i ’a
S n x n L U . i HI We — i ’ I Ke we ,HUANG Gu —h n os e g ,
2 C l g fCt a dR suc ,N r w s U ies y i n 7 0 6 ,C ia . o e eo i n e o r l y e o h e t n vri ,X ' 1 0 9 hn ) t t a
小城镇调研报告
小城镇调研报告小城镇调研报告1. 调研目的我们小组在此次调研中的目的是了解小城镇的发展状况、经济特点以及面临的挑战,以及政府及相关部门对小城镇发展的支持和规划。
2. 调研方法我们通过问卷调查、面对面访谈以及收集统计数据等方法进行调研。
共计访问了10个小城镇的代表性企业和居民,并与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交流。
3. 小城镇概况根据我们的调研,小城镇一般指人口规模在1万到10万之间,是乡村和大城市之间的桥梁和纽带。
在我国,小城镇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底蕴,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提高农民收入起着重要作用。
4. 经济特点小城镇的经济主要以第三产业为主,其中服务业占据主导地位。
小城镇通常有一定的经济特色,例如发展旅游业、农业加工业、小型制造业等。
我们调研的小城镇中,有的以风景名胜区为特色,如A镇;有的以农产品加工业为特色,如B镇;还有的以制造业为特色,如C镇。
5. 面临的挑战尽管小城镇发展潜力巨大,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人才流失是一个重要问题。
由于小城镇的发展水平相对较低,吸引人才的条件相对不如大城市,因此人才流失现象普遍存在。
其次,缺乏高质量的基础设施也是制约小城镇发展的一个因素。
此外,小城镇的市场竞争力较弱,面临来自大城市的竞争,市场需求相对较低。
6. 政府支持和规划为了促进小城镇的发展,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加大投资力度,提升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包括道路、电力、水利等方面。
其次,政府鼓励创新创业,支持小城镇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如科技、互联网等。
此外,政府还鼓励小城镇引进外来投资,促进经济发展。
7. 居民满意度调查通过对居民的问卷调查,我们了解到居民对小城镇的发展比较满意。
大部分居民认为小城镇的生活环境相对较好,交通便利,居住条件较大城市更宜居。
同时,小城镇的居民收入也相对较高。
不过,也有一部分居民反映小城镇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希望政府能进一步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8. 教育和医疗情况通过调研我们了解到,小城镇的教育和医疗资源相对较为缺乏。
小城镇研究小城镇发展取决于产业带动
小城镇研究小城镇发展取决于产业带动编者按:新世纪,中国进入城镇化加速起飞阶段。
各级政府充分认识到了城镇化的重要性,把推进城镇化作为加快本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
于是,城镇化成为流行词汇,小城镇热遍大江南北。
但是,城镇化关键不在“城镇”而在“化”——“化”农民为市民。
而一些地方不在兴产业,夯实城镇基础上下功夫,只是为城镇化而城镇化:圈地即为城,“圈”中的农民“有幸”成了户籍上的城镇居民,城镇化水平又提高了多少个百分点。
殊不知,如此大肆圈地非但不能成“城”,反而是画地为牢,全国小城镇热的背后有多少空壳城镇?“圈”进城的农民失地即失业,甚至有的又重新返贫。
诱人的城镇化给了他们什么好处?业不乐则居不安,农民也无法凭空脱胎换骨变成市民,因此,专家学者们大声疾呼:小城镇的发展必须有产业支撑。
因此,本期我们特别关注小城镇产业发展。
在我国加快城市化进程中,小城镇发展具有重要地位。
而小城镇发展又取决于产业带动、经济繁荣。
兴镇必须兴业。
产业在小城镇发展中的作用小城镇在我国城镇体系中是最基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中小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持和补充,是联系城乡不可或缺的纽带。
小城镇的快速发展,直接结果是有利于促使集群经济的发展和逐步形成密集的城镇群、城镇带。
发展小城镇,首先是发展产业,尤其是发展专业化产业。
它对小城镇的方方面面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广东省东莞市的虎门镇,仅是一个170平方公里的小镇,2003年全镇服装产业年销售额高达120亿元,出口创汇4亿多美元,全镇实现财税收入40 1亿元。
并且,该镇形成了企业、市场、业主、客户、运输、配套、研发、推介等八大集群,促进了市场资源配置更趋合理,社会分工更有效率,企业利润更加丰厚。
另一个仅有3 5万户籍人口的东莞长安镇,却吸引了60多万外来流动人口,全镇每年可支配财力超过20亿元,而其企业出口总额超过30亿元。
广东开平市水口镇,是一个33平方公里的小镇,但产业布局集中,云集了468家卫浴生产企业和108家水暖经销商,从业人员3万多人。
解析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小镇与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
解析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小镇与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介绍:新农村建设被认为是我国农村经济发展的新路径,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主要内容之一。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对新农村建设的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进行解析。
一、特色小镇的概念和要素特色小镇是在传统农村的基础上,针对地方特色和资源优势,集聚特定产业和人才,推动农村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一种新型农村发展模式。
其要素包括地理位置、区位优势、产业聚集、人才引进等。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意义和目标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实现城乡一体化具有重要意义。
其目标包括推动农村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就业机会、改善基础设施建设等。
三、特色小镇的分类和案例分析特色小镇可以根据不同的特色和发展目标进行分类,比如文化特色小镇、旅游特色小镇、工业特色小镇等。
以某农业特色小镇为例,分析其发展模式和经验。
四、农村产业协同发展的重要性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是特色小镇建设的核心内容。
产业协同发展可以实现农村产业链条的完整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五、农村产业协同发展的模式和实施途径农村产业协同发展可以通过农业工业化、农业农村一体化、农村新型经营主体等模式来实施。
本节将详细介绍各种模式的具体措施和效果。
六、特色小镇与农村产业协同发展的关系和互补性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提供农村产业协同发展的平台,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又可以为特色小镇提供稳定的产业支撑。
两者之间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和依赖性。
七、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的创新与问题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适应不同地区和发展阶段的需求。
同时,也存在着土地资源利用的问题、农民收益保障等方面的挑战。
八、政策支持和投资保障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模式需要政府的政策支持和投资保障。
本节将介绍相关政策和投资保障的措施,以及其对特色小镇和农村产业协同发展的促进作用。
苏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
苏北欠发达地区小城镇助推区域经济发展实证研究——基于连云港市赣榆区的调查前言: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特别强调推进城镇化对于实现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
小城镇是联系城市和乡村的桥梁和纽带,它在解决欠发达区域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打破城乡二元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等方面起着战略性的重大作用。
笔者通过对连云港赣榆区几个典型镇的实地调研,归纳出小城镇发展现状及特点,然后通过数据对小城镇建设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加快小城镇建设进程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对策,颇有启示意义。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要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机制,推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小城镇对于实现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经济持续发展、和谐社会建设等方面具有的重要作用,是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
一、小城镇与区域经济的内涵关于小城镇的概念,学术界一直在争论中,尚未形成统一的定义。
我国最早提出“小城镇”概念的是费孝通先生,他在《小城镇大战略》一文中对小城镇的定义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既具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
”笔者对小城镇作如下的定义:小城镇是介于城乡之间,既有城市特性,又具有农村特点的社区。
它具有一定规模的,非农人口较为集中,基础设施比较完善,区位条件比较合适,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和较好发展潜力。
区域经济是一种综合性的经济发展的地理概念,指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区域经济与自然条件、人力资源、经济政策、资源开发等各种因素密切相关。
二、赣榆区小城镇发展现状及特点赣榆境内山区、平原、沿海各占1/3,本地人常说“赣榆就是缩小了的中国,中国就是放大了的赣榆”。
共有15个镇(见图1),由于受区位条件、交通状况、地形差异等条件影响,小城镇发展不平衡。
小城镇在我国城乡产业互动发展中的优势和策略
小城镇在我国城乡产业互动发展中的优势和策略作者:张涛来源:《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2011年第8期小城镇介于城乡之间,地位特殊。
对小城镇概念的理解可以有狭义和广义两种。
我国狭义上的小城镇是指除设市以外的建制镇,包括县城。
建制镇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的中心。
我国广义上的小城镇,还包括了集镇的概念,也就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所在地和经县级人民政府确认由集市发展而成的作为农村一定区域经济、文化和生活服务中心的非建制镇。
从广义概念上的小城镇而言,小城镇是我国的工农业结合点、城乡结合点,对于我国城乡产业互动发展具有积极和重要意义。
当前,在我国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发展的大背景下,应充分利用小城镇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优势,积极探索建设和发展小城镇的途径。
一、小城镇在城乡互动发展中的优势分析1小城镇在区位上的“中枢”优势。
在区位上,交通、通迅等不发达成为影响我国农村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由于交通、通迅等不够发达,使得城市中的新技术、科技创新成果、资金、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农村的传递在时间上存在较长的时滞,在小城镇加强基础设施,根据自身优势发展特色产业,既加快了我国城市化进程,又可以为农业、农村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支持和动力。
在我国当前条件下,小城镇的发展能够将大、中城市与广大农村地区进行有效的连接,发挥“中枢”作用。
2小城镇可以充分发挥资源配置作用,成为城市与农村间的“桥梁”。
我国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严重问题是大中城市与相对落后的农村之间难以建立起广泛和直接的经济联系。
在城市带动农村发展的进程中,城市向农村主要提供资金、技术、人才以及政策等方面的支持,而农村在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经济环境等方面难以满足实现较高的投资效益的需求,多数农村地区相对城市发展落后,不利于来自城市的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投资。
而小城镇在自身基础设施等条件上优于农村,客观上成为一个相对优于农村环境的投资区域,再通过示范、辐射和传递作用带动广大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
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
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关于小城镇产城融合发展的调研报告的就业岗位,让农民“进得来、能就业、留得下”,这是城镇化的实质。
林区政府要积极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开展就业技能培训,让每一个农业转移人口都掌握“一技之长”,促进转移农民就地就业、稳定就业、体面就业。
做大做强旅游产业,延伸旅游产业链条,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充分调动进城农民创业致富、扎根城镇的热情。
五是绿色生态添“魅力”。
推进新型城镇化,要高度重视城镇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设。
在城镇建设过程中体现“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天人合一”的理念,依托xxxx架独特的风光,让城镇融入大自然。
红坪镇、木鱼镇、下谷乡先后获得国家环保部授予的“全国环境优美乡镇”称号,木鱼镇、大九湖镇荣获国家住建部授予的“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
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保护第一”的方针不动摇,促进人与自然更加和谐,让绿色生态价值的魅力充分彰显。
一是切忌“重物轻人”。
现行的城镇化模式过于重视城市空间拓展,忽视解决转移人口的切身利益问题。
新型城镇化不应是人在城镇、家在农村,不应是就业在城镇、保障在农村,也不应是只有物质保障而缺少人文关怀,必须同步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过好“就业、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四道坎”,让“戴眼镜的”和“戴安全帽的”、“拿剃头刀的”和“拿手术刀的”都能在城镇有尊严地生活,让城镇成为全体居民安身立命、安居乐业的家园。
二是切忌“重近轻远”。
哪些地方住人,住多少人,发展什么样的产业,保持什么样的建筑特色,这些都要求我们开动脑筋,科学设计,切实做到旅游发展规划、国土利用规划、城镇建设规划和生态保护规划“四规有机统一”,一张蓝图绘到底,一任接着一任干,不达目标不罢休。
要树立“规划科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失误是最大的浪费”的观念,充分尊重城镇化的普遍规律和特殊规律,充分考虑区位条件、发展需要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重点解决好旅游、人口、产业的空间布局和整合,全面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
成都市小城镇产业发展研究
成都市小城镇产业发展研究吴建瓴 田 焱 秦文文 [摘要]产业是小城镇发展的基础,研究小城镇就应首先研究小城镇的产业发展。
在大量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本文从产业发展的角度对四川省成都市小城镇进行了分类,并分析了影响成都市小城镇产业发展的产业政策、土地制度和基础设施条件等重要因素。
同时认为,小城镇产业发展的未来应该是在统筹城乡的进程中,服从全域成都概念下的产业布局,服从基础设施建设最低成本和产业发展最高效率的原则。
[关键词]小城镇 产业发展[中图分类号]F32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7470(2011)—03—0096(04) [作者]吴建瓴 研究员 成都大学城协调发展研究中心 四川成都 610106田 焱 副研究员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四川成都 610072秦文文 讲师 成都大学经济政法学院 四川成都 610106 在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小城镇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实践表明,小城镇作为联结城市与乡村的经济纽带和区域性的行政、工商业中心,其在中国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
作为小城镇经济支柱的乡镇企业也日益成为中国经济生活中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
而小城镇的发展并不在于大肆圈地,使农村变成城镇,使农民一夜之间成为户籍上的城镇居民,这样为了城镇化而城镇化的结果只能是画地为牢,进城的农民失地失业,城镇形同虚设。
所以,小城镇的发展必须有产业的支撑,产业的发展才对小城镇的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因此,研究小城镇必然要从小城镇的产业发展情况开始。
一、小城镇的内涵及成都市小城镇发展现状小城镇是行政区划体系中介于城市和乡村之间的“建制镇”,习惯上人们将之称为“镇”或“小城镇”。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小城镇是“一种比农村社区更高一层次的社会实体的存在。
这种社会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具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
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发展的协调同步问题研究综述(全文)
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进展的协调同步问题研究综述内容城镇化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支撑我国未来二十年乃至三十年经济进展的最大动力。
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前提是产业的充分进展,产业的进展推动城镇进展,同时城镇化建设又会反过来推动产业的进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
ZG“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坚持走ZG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进展。
城镇化和工业化、农业现代化、产业进展之间的关系是当前国内理论界研究的一个热点问题,国内学者应用国外的理论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对这个专题进行了较多的分析,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
但在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结构关系的研究不够深入,缺乏城镇化和产业进展如何联动和协调进展的有效对策建议。
多数学者认为我国的城镇化进展水平滞后于工业化水平,在产业进展中尤以第三产业相对滞后。
三次产业的进展如何推动城镇化建设,城镇化如何反过来推动产业进展,二者之间如何协调进展,这些问题都值得很好地研究。
各地区的特点和区情不同,还需要更加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对策和措施。
城镇化与产业进展的协调同步性基于对城镇化与经济进展、产业进展、工业化关系的研究,学者们大多认为城镇化与工业化、产业进展之间存在着协调同步进展关系。
美国经济学家兰帕德在著作《经济进展和文化变迁》中指出,美国城市进展与经济增长之间呈现一种非常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经济进展程度与城市化阶段之间有很大的一致性。
1965年,美国地理学家贝里选用了95个GJ的43个变量进行分析,也证明了经济增长与城市化之间的正相关关系。
关于城镇化与经济进展之间的关系,国内主要著作有《城市化与经济进展》(林玲)、《城镇化与经济进展研究》(成德宁)、《城镇化与民族经济繁荣》(蒙世军)等。
研究证实,城镇化与经济进展关系紧密,城镇化是经济进展的必定结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产业与小城镇协调发展实证研究作者:谢飞来源:《商业时代》2013年第29期内容摘要:随着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城市化逐渐淡出经济发展的主旋律,不同于大城市的各种弊病,如何实现小城镇的协调可持续发展受到各方的关注。
产业是小城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通过实体产业的建设,能够有效解决就业、税收等百姓和政府的关键问题,才能实现人口、资金等各类生产要素的集聚。
在推动小城镇建设过程中,要结合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找准自己的优势,因地制宜,着力培育地区支柱产业,增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能力。
关键词:产业发展产业结构小城镇可持续发展城镇在我国是一个常用名词,但实际上没有统一的概念,甚至在引进Urbanization一词时,我们仍泛化为城市化和城镇化两用。
随着交通拥堵、房价居高不下等大城市病的不断暴露和扩大,2012年底,我国再次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
2002年-2011年,中国城镇化率从37.66%提升至51.27%,提高了13.6%,这十年平均经济增速则为10.6%,简单计算显示,城镇化率对经济GDP的带动为1:0.6,可以说中国的城镇化对经济的带动作用是十分显著的。
中国的经济发展具有典型的区域不均衡特征,鉴于此,有别于传统的集中城市化的发展模式,东部、西部、中部在发展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有不同的侧重,东部地区告别大城市化,以中小城镇为发展的重点,中部通过组建中小城市群的方式集中发展,西部则集中优势发展重点城市。
然而,在我国目前小城镇发展仍大多采用传统的发展理念—承接大城市部分功能,在这种方式下,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战略恐怕是难以为继的,导致出现鬼城和睡城等不均衡现象。
北京市房山区窦店镇是2002年国家六部委评定的全国重点中心镇,2003年北京市重点中心镇。
同时,窦店镇经历了从以房地产市场为支撑到全力发展高端制造业的转变,从而实现了小城镇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为此,本文以窦店镇为小城镇的样板,分析产业对于小城镇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窦店镇发展条件窦店镇隶属北京市房山区,位于京南35公里处。
全镇总面积64.58平方公里,总人口约7万余人,规划镇中心区582公顷,人口6万人。
窦店镇西邻大石河,东邻小清河,处于两河之间平原地带。
地势平坦,土壤肥沃,地下水资源丰富,电力充足,有丰富的地热资源。
京广铁路、京石快客、京石高速公路、107国道贯穿全镇,并设有5个高速公路出入口,开通客运汽车线路8条,区、镇、村三级公路与国道交织成网,交通便捷。
2002年窦店镇被国家六部委评定为全国重点中心镇,2003年被评为北京市重点中心镇,2004年4月批准为国家卫生镇。
2005年、2006年和2007年分别获得了“全国环境优美镇”、“首都文明镇”和“北京市十佳旅游镇”等荣誉。
窦店镇享受着中心镇、卫生镇等相关的优惠政策,包括土地指标、税收返还等。
良好的区位、便捷的交通以及政策优势给窦店镇带来了相对周边更快的发展,2007年-2011年5年间,窦店镇税收收入增长3倍多,在房山区排名第四(见表1)。
窦店镇产业与中心镇发展对比分析根据国际经验,城市的发展存在两种路径,产业化带动城镇化和城镇化带动产业化。
亦庄新城是典型的产业化带动城市化的例子,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获批成为国家级开发区,随着各大企业的入住,对居住、生活产生了强烈的需求,最终北京市规划了亦庄新城。
窦店镇的发展路径存在于两者之间,属于混合状态。
窦店镇的产业与中心镇分列于京石高速两侧,东边为产业区,西侧为镇中心区,笔者通过对东西两个功能区以及两个时间点的对比分析,研究产业与城镇发展的协同作用。
(一)第一阶段:镇中心区开发对产业发展提出需求2009年,依托于地势平坦,交通便利,窦店镇的房地产市场逐渐兴起。
窦店镇的中心区共有10个住宅小区,具体包括了提香草堂、水墨林溪、金鑫苑小区、世界名园、田家园小区、京南嘉园、山水汇豪、华城家园、沁园春景以及沁馥家园。
占地总面积达到了200多公顷,截至2012年底,已开发总面积超过200万平方米,总投资近50亿元。
随着土地和房地产的开发建设,中心区的配套设施按照规划建设,商铺、餐饮业也逐渐发展。
然而,由于单纯的房地产开发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就业岗位以及地方财政收入,中心区入住人口主要以市区以及房山新城就业人员为主,占总人口的近70%,商铺基本停留在小卖部、农贸市场水平,餐饮难以长久发展,生活服务业比较低端。
另一方面,镇政府配套设施建设压力增大,并且形成各类设施建设相对房地产开发落后、相对实际需求利用率却供大于求的尴尬局面。
此时,窦店镇产业主要依托于北京澳特舒尔保健品开发有限公司,在其带动下,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8家,产业以制药为主。
同时,在京石高速东侧规划建设窦店工业区,但属于前期开发阶段,还没有对窦店镇的发展产生实质性影响。
(二)第二阶段:产业发展逐渐匹配并带动窦店镇整体发展2012年前后,窦店镇工业区先后升级为房山区五园区之一、北京高端制造业基地、中关村科技园分园。
规模从起步区5.85平方公里,扩展到核心区12平方公里,扩展区为30平方公里,控制区为50平方公里的国家级开发区。
产业定位高端制造业,吸引的进驻企业以“高科技高产值、低污染低排放、带有研发性质高竞争力”为主。
随着京西重工减震器、北京长安汽车公司乘用车建设基地、北控绿色科技产业园、中国北车北京高端轨道交通装备产业园4个市级重大项目的引入,产业基地在建、签约和在谈项目达到54个,总占地面积12.6平方公里,建成后总投资688.6亿元,产值2550.3亿元,创造税收111.71亿元,解决就业9.7万人。
在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窦店镇的发展路径不再单纯是城镇带动产业或者产业带动城镇,而是产业区对居住、生活配套产生强烈的需求,中心区对就业、人口等要素的聚集产生强烈需求。
打破东西两侧的空间隔阂,窦店镇已经完成了产业与居住同步发展的小城镇发展之路。
“万科·幸福汇”在窦店开盘,五星级酒店在产业基地落户,窦店镇已悄然走上高端路线。
产业与城镇协同发展经验总结(一)产业发展与小城镇建设之间的矛盾由于我国目前的小城镇建设缺乏前瞻性的发展规划和有效的执行,在城镇化过程中,往往出现一系列不协调、不合理、冲突和矛盾的地方,具体包括:1.产业与居住不协调。
由于小城镇大多定位于大城市的附属区域,通过承接大城市的部分功能,以政府的低成本实现地区的快速发展。
但这种发展往往是不可持续的,比如睡城或者鬼城。
作为独立的发展单元,小城镇应该具备独立的综合功能,吃住行实现一体化,真正降低百姓的生活就业成本,吸引各要素的聚集。
2.产业结构不合理。
我国小城镇发展主要依托于传统的第二产业以及房地产开发,产业结构不合理。
第二产业整体素质不高,档次较低,第三产业规模较小,缺乏聚集力和竞争力,房地产开发过量,造成土地和资金的双重闲置。
3.对资源环境破坏巨大。
部分小城镇的产业集中在重工业部门,这类产业投资高,对地方的经济贡献大,但同样带来的是严重的环境污染,对于城镇水源、空气和土壤产生不可修复的破坏,从而减少了小城镇的生活空间和发展活力,形成一种不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4.资源利用率低。
小城镇往往还存在土地、资金等资源利用率低的现象,产业发展缺乏战略布局与前期规划,占地过于分散,部分地区还存在大量的“占而不用”,土地与房地产开发没有统一规划,与需求不匹配,造成土地资源的极大浪费。
5.产业发展缺乏科技支撑。
生产技术方面,小城镇多数选择粗放型的传统产业,产量较小,无法产生规模效应,产品的科学技术含量较低,在市场上缺乏竞争实力,容易被市场所淘汰。
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型过程中,更应注重科技的支撑。
(二)产业与小城镇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平台,是未来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城镇良好的生活、教育、医疗、交通等环境为提供人才奠定基础,产业的良性发展为城镇人口提供就业机会,并不断增加城镇的吸引力,通过两者之间的协调发展,从而实现城镇的可持续发展。
为此,在城镇化的过程中,应关注与产业的协调,具体包括:1.产业的选择坚持市场导向,因地制宜。
市场是小城镇产业发展的导向,确定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产业发展目标的基础是市场的需求,小城镇在选择支柱产业的时候要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可以通过系统市场调研和行业预测进行准确的市场定位,制定科学长远的小城镇产业发展战略,不能好大喜功,盲目跟风。
在发展小城镇支柱产业过程中,时刻紧盯市场导向,及时调整产业发展战略,避免背离市场需求造成资源浪费。
每个小城镇都有其自身的特色,要科学分析其地理区位、自然资源、基础设施和市场条件等情况,培育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进行发展。
同时注意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禀赋,吸收带动周边地区的市场资源,提高小城镇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2.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含量。
为实现小城镇建设的快速发展,必须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改变产业格局,促进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不仅要注重数量的增加,更要提升质量,加强科学技术的支撑作用,提高设备、工艺的技术水平,运用现代技术进行产品研发,促进产业现代化发展。
小城镇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
小城镇要实现产业发展,必须引进高学历、高技术的复合型人才,依靠其知识管理水平,提升当地产业的经营管理效率,按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要求,采取竞争上岗的用人机制,激发人才的工作活力和创造能力。
在引入人才的同时,还应当注意改善小城镇现有的人力资本结构,通过培训等方式,提高当地劳动力的技术水平,打造本地的产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
3.充分发挥政府协调作用。
政府是城镇建设的主要执行者,也是经济的宏观指导者和协调者。
在产业和小城镇的建设方面应当发挥重要作用。
一是控制好产业与城镇开发的进度,通过土地利用、政策引导等方式,调整实体产业以及土地和房地产开发的匹配。
二是加强产业政策引导,通过在财政税收、投融资、企业管理等方面制定一系列的相关产业政策,引导产业结构调整,提升小城镇产业的整体水平。
三是创造良好的投资、居住、就业、生活环境,从过去紧盯投资、产值、税收,转变为构建良好的环境,完善公共服务设施,提高政府办事效率。
4.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
产业的发展往往需要良好的交通、水电气热、物流、金融等硬件配套设施,以及项目行政审批等一系列软件服务,城镇的发展则需要提供好的教育、医疗、交通、生态环境、商业等生活性配套设施,以吸引人员入住。
因此,城镇发展过程中,要实现产业与城镇的协调发展,必须要科学规划和建设一系列配套设施,做到资源共享、设施共建、产业共树、环境共保、防止各行其是,重复建设,为产业和人才的入住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1.金逸民,乔忠.关于小城镇产业发展问题的思考[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2.贾丽娟.论小城镇的产业发展问题[J].经济与管理,2004(3)3.王凤京,郑金芳.产业发展加速发展小城镇的战略新思路[J].小城镇建设,2004(4)4.高环.城镇化建设中产业发展问题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5.荀守奎.促进小城镇协调发展的主要路径研究[J].理论视野,20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