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安县地区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新安县地区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
院(系)经济管理学院
专业国际经济与贸易
班级100513
姓名
学号100513115
导师
2014年xx月xx日
摘要
新安县原是国家级贫困县,农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差。近年来,该县因地制宜,走“兴工富县”之路,实现了从“国家级贫困县”向经济强县的跨越。但是在其工业化进程中出现了众多问题。本文结合国内外对小城镇的发展经验,提
1绪论:
1.1研究背景
小城镇是我国城镇体系一定区域内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其以人口集聚为主体,以物资开发、利用、生产为特点,以聚集效益为目的,是集政治、经济、物资为一体的有机实体[1]。世界各国的城市发展经验表明,工业化和城市化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推动的发展过程。对中国而言,在发展模式、城乡差距、收入水平的悬殊、形成城乡分离、"城乡二元化"结构。加之城乡发展在完成产业结构转变时,却未完成就业结构、空间结构和生存方式的转变。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小城镇得到了迅速的恢复和发展。80年代小城镇数量增加,规模扩大,社会功能趋于完善,对周围社区的辐射力、吸引力和综合服务能力显著提高。宏观布局方面有的地区形成比较合理的小城镇体系,一批明星城镇脱颖而出,为小城镇的发展开拓了一条崭新的道路[2]。
但是,中国现有的小城镇绝大多数都是历史上自发形成的,虽有某种自然的合理性,同时也存在一定的盲目。产业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城镇经济功能低下;小城镇规划缺乏系统性、科学性、布局分散,导致小城镇耕地锐减,人地矛盾突出;资源浪费严重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环境趋于恶化;建制镇数量太多,规模过小;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不能适应城镇经济发展和居民生活的需要等(山东建筑大学硕士学位论
文滨州巿生态小城镇发展模式与规划对策研究 :2012年6月薛雪)。诸如,小城镇发展迅速,数量多但规模较小,布局密,功能不完善,人口吸纳能力较弱;分布不均衡,生产力水平差异明显;城镇基础设施水平低、数量少、配套差等。此外,生产技术落后,资源能耗高,环境污染,资金不足,人才奇缺,土地浪费,体制不合理,管理不完善等等,都严重地阻碍着小城镇的健康发。
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其本质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综合国力,大幅度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是当下的任务。我国科学技术不发达,资金不足,经济效益低。不可能也不会走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现代化路子,这就决定了我国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也决定了小城镇的发展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县是我国行政区划的基本单位,县域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是整个国家经济运行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如何实现小城镇过程中的可持续发展问题是新安县当前亟待研究和妥善解决的问题。因此,研究新安县地区小城镇可持续发展策略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1.2研究意义
1.2研究意义
1.2.1理论意义
小城镇建设即通过统筹城乡发展,加大公共财政对农村的覆盖,增加农村教育、卫生、交通、水利、环境等公共产品供给,开发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地区的可持续发展,在城镇化背景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思路,改变过去单纯地、片面地强调加快城镇化进程的观念,更加关注城乡之间的良性互动,更为综合和全面地谋划中国的现代城乡结合化建设。发展小城镇是我国农村城镇化的战略性选择,是解决我国农业、农民、农村问题,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村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带动农村经济与社会发展、扩大内需、促进
国民经济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1.2.2现实意义
小城镇是农村之首,城市之末,是农村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具有接受城市辐射,增强农村田园聚集的功能,既有城市化的文明程度,又有田园化的特点。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现代化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是推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小城镇大文章——对南城县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思考抚州市政府办公室发布时间:2010-11-05 文件编号:政务调研[2010]3号南城县人民政府县长徐华德/bmgkxx/szfb/gzdt/zwdt/201011/t20101105_962481.htm)
近年来新安地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切实加强对农业工作的指导,加大农业投入,农村基础设施有了很大改善,农业生产呈现稳定增收的良好态势,城乡差别缩小。在积极促进农村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大背景下,新安地区小城镇发展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此形势下,研究小城镇发展策略,以服务农业、农民、农村,推动农村生产力发展,实现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促进农业现代化为目标,发挥资源比较优势,优先带动农业和农村发展,服务农业、农民、农村,持续协调发展,让利于农,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5]。
1.3研究内容
国家连续几年出台关于农业发展的“一号文件”,我国政策的战略重点也逐步转向农村和农业领域,着重转向城乡统筹发展小城镇。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更是单独的提出小城镇建设问题,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和农村工作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发展小城镇,是带动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一个大战略。”本文在借鉴前人的研
究成果基础上,了解全国小城镇的发展模式和发展成果,以及国外好的小城镇建设案列。研究洛阳市新安县小城镇的发展状况,结合自身区域特点和洛阳市乃至整个河南省的小城镇战略规划,研究适合新安县小城镇建设的对策。
1.4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在明确研究现状及目的的情况下,有选择性地丰富文献阅读量,参考大量经典著作和期刊文献,积极借鉴国内外优秀研究成果,整理后汇总不同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借助前人的研究成果,快速而系统的对小城镇现状和发展模式有了了解。
(2)比较分析法,本文运用数据进行相关指标的比较分析,特别是与发展好的具有特色的小城镇建设和新安县小城镇建设行比较分析,更好的把握相关情况。
(3)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管是获得的数据还是对不同地方小城镇建设的比较,理论都离不开实际。发挥所学理论知识,借鉴经济学的有关理论,并通过实际调研,采用相应经济学模型,对有关材料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出小城镇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根据新安县特色探讨该地区小城镇发展的策略
(4)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搜寻信息;对调查结果以及相关信息资料进行归纳、综合与分析,以得到相关现状情况数据。该种方法有其局限性的一面,就是数据的合理性和代表性不强。但小城镇建设的实际受益人和实际被影响者的看法和建议更接地气,更能反映实际情况。
2.小城镇发展策略研究的文献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