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生猪养殖、加工、屠宰产业链行业市场分析

合集下载

商务部关于印发《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的通知

商务部关于印发《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的通知

法》《 、 生猪 屠宰 管 理条 例 》 生猪 屠 宰管理 条例 实施 办 法》 和《 的有 关精 神 和要求 , 务 部编 制 了《 国生 商 全
猪屠 宰行 业发展 规划 纲要 (0 0 2 1 ) 。现 印发 给你们 , 2 1— 05 》 请结合 本地 实际组 织实施 。
二 o o 九 年 十 二 月三 十 一 E t
速 发展 。 质猪 肉产品 已部 分实现跨 区域流通 。 优
19 9 8年《 猪屠 宰 管 理条 例 》 生 的实 施标 志 着
我 国生猪屠 宰行 业 已进 入依法 管理 的新 阶段 1 0
余年 来 . 生猪屠 宰行业 发生 了 以下 积极变 化 : ( ) 肉卫 生 和质量 安 全水 平有 较 大提 高 。 一 猪
有 关精 神 和要 求 .制 定本 规 划 纲 要 ,规 划 期 为
2 1 - 0 5年 。 00 2 1 我国生 猪屠宰 行业发 展现 状
企 业 已在 全 国或较 广 区域 内配 置生产 资源 .依托


自身质量 、 品牌 和规模优 势 , 运用 先进 流通方 式拓 展 销 售市 场 , 品牌 肉连 锁店 、 卖 店 、 链 运输 快 专 冷
( )屠 宰管 理 法 规 和 标 准体 系逐 步完 善 。 五
20 0 8年 新修 订 的《 生猪 屠 宰管 理 条 例》 配套 办 及 法 已颁 布 实 施 : 宰 相 关标 准进 一 步 健 全 , 定 屠 对 点屠 宰企 业 规范 化 、 准 化生 产起 到 规制 和 引导 标 作用。 ( ) 宰执法 体 系初 步形成 。大部分省 、 六 屠 区、
国定 点屠宰 企业总数 的 1% .年屠宰量 已 占全部 0 定 点屠宰量 的 6 %:一 些屠宰加 工企业 开始实行 8

生猪屠宰行业分析报告

生猪屠宰行业分析报告

生猪屠宰行业分析报告生猪屠宰行业分析报告一、行业概况生猪屠宰行业是养殖业与畜产品加工业的重要环节之一,主要涉及生猪的屠宰、分割、冷藏和包装等环节。

该行业在提供畜产品供给的同时,也为养殖户提供销售渠道,促进了农业产业链的稳定运行。

目前,中国的生猪屠宰行业呈现出供给多元化、产业链条延伸和标准化生产的趋势。

同时,随着国家对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生猪屠宰行业将迎来更多发展机遇。

二、市场现状1.供需状况: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国家,但由于多年来养猪业的困局,生猪供给量一直低于需求,导致市场价格持续上涨。

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和技术进步的推动,预计未来供需状况将逐渐趋于平衡。

2.市场规模:据统计,截至2019年,中国的生猪屠宰行业年产值达到1000亿元以上,居于畜产品加工行业的前列。

预计未来几年,生猪屠宰行业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3.竞争格局:目前,生猪屠宰行业存在着一些大型企业和一批规模较小的中小企业。

大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和规模扩张,获取了较大的市场份额,而中小企业则主要通过产品差异化和细分市场来获取竞争优势。

三、发展趋势1.供给侧改革: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生猪屠宰行业将进一步优化生产结构,提高供应效率。

通过优化养殖模式、加强屠宰技术和提高肉品质量,行业将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

2.科技创新: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生猪屠宰行业将更多地借助先进的设备和技术,实现自动化、智能化生产。

如人脸识别、追溯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将提高屠宰过程的效率和安全性。

3.健康安全:近年来,关于食品安全的意识逐渐增强,消费者对肉类的质量和健康性有着更高的要求。

生猪屠宰行业需要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和质量控制,提高产品的合格率和安全性,以增强竞争力。

4.外部环境:随着国家对生态环保和绿色发展的重视,生猪屠宰行业将面临更多环保要求和限制。

企业需要适应环境保护要求,加大环保投入,推动绿色发展。

四、发展建议1.加大市场营销力度,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竞争力。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2010

生猪养殖行业分析报告2010

2010年生猪养殖分析报告目录一、行业管理体制及政策法规 (5)1、行业主管部门 (5)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 (5)3、行业主要产业政策 (6)(1)“三农”问题与畜牧业 (6)(2)畜禽养殖产业政策 (8)二、生猪概述 (10)三、世界生猪养殖行业概况及发展趋势 (11)1、世界猪肉产量稳步增长 (11)2、世界猪肉贸易稳定增长,生产逐渐集中,消费逐渐分散 (12)3、国际生猪养殖行业的发展趋势 (13)四、我国生猪养殖行业概况 (15)1、猪肉在我国农副产品中具有“猪粮安天下”的战略地位 (15)(1)我国居民消费习惯决定了猪肉的重要地位 (15)(2)随着居民收入逐年增加,我国居民猪肉消费量和产量整体保持稳步增长 (16)(3)我国居民的猪肉消费正由温饱型向追求质量安全的小康型转变 (16)2、国务院各部门对生猪生产和消费的调控 (17)(1)“猪贱伤农、肉贵伤民”,国家调控目标是保证生猪生产稳定、健康发展.. 17(2)国家宏观调控目标实现的主要手段是促进规模化养殖比例的提高 (20)(3)国家宏观调控高度重视猪肉安全和质量 (21)3、我国生猪养殖行业竞争格局 (21)(1)国内生猪养殖长期以散养为主,规模化养殖发展速度较慢 (21)(2)国内生猪养殖以散养和小规模养殖场为主的弊端 (22)(3)大规模养殖、小规模养殖和农户散养的生猪价格 (23)(4)生猪市场的竞争格局 (24)(5)2008年以来,国内外生猪养殖上、下游的大型企业开始积极进入该行业 .. 24(6)未来5年,生猪养殖行业竞争格局的变化趋势 (25)4、建立适当规模的良种猪繁育体系是我国生猪养殖企业规模化发展的必经之路 (26)5、农民养殖合作社的发展促进了我国畜牧业规模化健康、持续发展 (26)6、行业内主要企业及市场份额 (27)7、生猪行业进入壁垒 (28)(1)养殖管理壁垒 (28)(2)疫病防治壁垒 (28)(3)养殖场地壁垒 (29)(4)农户认可壁垒 (29)(5)养殖资金壁垒 (29)(6)养殖人才壁垒 (30)(7)养殖技术壁垒 (30)8、市场供求状况及变动原因 (30)9、生猪养殖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原因 (32)五、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 (34)1、影响本行业发展的有利因素 (34)(1)中央高度重视,国家政策大力扶持 (34)(2)国内猪肉消费升级潜力巨大,规模企业迎来发展的黄金时期 (36)(3)生猪出口潜力巨大,将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因素 (37)(4)饲料粮供应充足,为生猪养殖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7)2、影响行业发展的不利因素 (37)(1)行业管理水平较低 (37)(2)国内外疫情的发生和传播影响行业发展 (38)六、生猪养殖行业的技术特点 (38)七、生猪规模养殖行业主要经营模式 (38)1、经营产业链中部分环节的中小规模养殖模式 (39)2、拥有完整产业链的大规模养殖模式 (40)(1)企业雇用农工的工业化养殖模式——大规模工业自动化模式 (40)(2)企业与农户松散合作的养殖模式——大规模与农户散养结合模式 (41)(3)企业与农户紧密合作的养殖模式——大规模与分散养殖结合模式 (41)八、生猪养殖行业的周期性特征及地域特征 (42)1、生猪养殖行业的周期性特征 (42)2、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地域性特征 (42)九、我国生猪养殖行业发展趋势 (44)1、规模化养殖是必然趋势 (44)2、行业整合速度加快,产业链纵向延伸是发展必然趋势 (44)十、生猪养殖行业上下游行业情况及对本行业发展的影响 (45)1、生猪养殖上游行业情况及对本行业影响 (45)2、生猪养殖下游行业情况及对本行业影响 (45)一、行业管理体制及政策法规1、行业主管部门根据中国证监会2001 年4 月颁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属于“A05 畜牧业”,细分行业属于“A0501 牲畜饲养放牧业”。

2010年1月份养殖及饲料市场月度分析报告

2010年1月份养殖及饲料市场月度分析报告

下降。
扩大了养殖市场对后期行情下挫的 涨 .其 中全 国 肉鸡 均价 环 比上涨 1 月份 ,受到 国家秋粮收储政 担忧 , 补栏积极性有所下降 , 补栏数 35 %。受 到 肉鸡及 肉鸭需求增加 .8 策调整 ,养殖市场 饲料需求 下降 , 量下降 ,仔猪价格环比下降 4 8 价 格上涨 的影 响 ,本 月 肉禽 补栏 . %, 3 饲企 及贸易商采购 量下降 的影 响 , 这是 本月 全 国唯一 的均价 环 比下 积 极性 明显 提 高 ,从 而 推动 全 国
词斟工业》 2 1 ・0 0年麓 3 1蠢第 4
市l
— e ee i . Om . n f dInk C c
益农网 1_ 1晨 份 养 殪 曩 睾 0
__ ■
上喀 长 路1 6 飞 商 大 1 { 寿 0 号 雕 务 厦2 2 市 7 0
 ̄ o 4 i oo i o 2 掌 26 1 扔 ( 1 2 鲫 0 )3
1 份 ,中 国饲 料 原料 市 场 的 月 表现相对 “ 寂” 由于上年 l 沉 。 2月 业采 购 加 工 量 扩 大 。
1 月份 . 中国 肉禽养 殖市 场上
1 月份 ,中国生猪养殖市场上 肉禽 出栏 量增 加 、 补栏 量增 加 、 存 份大部 分饲 料企 业 及贸 易商 已经 生猪 出栏数量增加 . 补栏量下降 , 存 栏量 略有 下 降 。 由于 春节 节前 准 开始逐 步 为 1 份 和春 节期 间 的 栏量下降 。受 到生猪需求 量增加 的 备工 作 已经启 动 ,本 月 肉鸡及 肉 月 需 求做 准备 , 因此 , 月无 论 是饲 拉动 , 本 本月生猪出栏数量增加 , 供应 鸭的 出栏 量都 较大 幅度 增 加 。而
料企业还是原料 贸易商 , 采购活 量 的增加 导 致毛 猪 价格 环 比下 降 受 到 供 应 量 略 显 不 足 的影 响 . 其 本

生猪养殖屠宰市场分析报告

生猪养殖屠宰市场分析报告

生猪养殖屠宰市场分析报告1.引言1.1 概述概述:生猪养殖与屠宰是一个重要的农业产业,对农村经济和国民经济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肉类制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生猪养殖与屠宰市场也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

本报告旨在对生猪养殖与屠宰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行业提供决策参考。

通过对市场供需、产业链、政策环境等方面的研究,希望能够为生猪养殖与屠宰市场的发展提供有益的指导和建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 引言:介绍文章的背景和意义,为读者提供整体的了解和预期展望。

2. 正文:包括生猪养殖市场分析、生猪屠宰市场分析和生猪销售市场分析三个部分,详细分析行业现状、发展趋势和关键影响因素。

3. 结论:总结主要发现,展望行业未来趋势,提出建议和展望。

1.3 目的文章的目的是对生猪养殖、屠宰、销售市场进行全面的分析,了解行业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从事生猪养殖和相关行业的企业和个人提供市场参考和决策依据。

同时,本报告也旨在为政府部门和相关机构提供关于生猪市场监管和政策制定的参考。

通过对市场的深入分析,希望能够发现行业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关建议,促进生猪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

1.4 总结总结:通过本报告对生猪养殖、屠宰和销售市场的深入分析,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 生猪养殖市场在近年来持续增长,受到政策支持和技术进步的推动,养殖效率不断提高,市场需求持续增加。

2. 生猪屠宰市场存在一定的竞争压力,但随着消费者对肉制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的关注增加,高品质、有保障的生猪肉产品将有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3. 生猪销售市场呈现出多元化和差异化的特点,消费者需求不断变化,企业需要灵活应对市场变化,注重产品品质和营销策略的创新。

在未来,我们预计生猪养殖、屠宰和销售市场将继续保持稳定增长,但同时也面临着政策调整、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挑战。

建议相关企业加强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积极拓展市场渠道,关注消费者需求,做好产业链的整合和协同合作,以迎接行业发展的新机遇和挑战。

2010年国内生猪市场走势分析预测

2010年国内生猪市场走势分析预测

2010年国内生猪市场走势分析预测2009年全国生猪存栏结构变化分析猪病形势分析:逐渐稳定但已导致全国生猪市场开始分化 2009年全国猪病影响呈现两头严重中间较轻的趋势,与2009年生猪市场两头高中间低的走势截然相反,充分折射出猪病对生猪存栏及供应的影响。

两次较为严重的猪病均为区域性的,分别出现在一季度和三、四季度。

但值得注意的是受这两次猪病影响较大的均是北方地区。

2009年初由于北方发生罕见旱情,导致部分地区猪呼吸道病、繁殖障碍病较为严重,存栏出现一定幅度下降。

六、七月份开始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发生猪瘟、链球菌等猪病,九、十月份华北、东北部分地区发生猪病。

受两次猪病影响最大的是北方,不仅导致北方部分地区生猪存栏结构以及市场供需格局均发生了较大变化,价格上涨,由于南方并未发生严重猪病,存栏量较大,供应充足,因此,还导致了南北猪价倒挂。

全国生猪市场开始出现区域性的分化,饲料成本较低的北方反而高于饲料成本较高的南方。

生猪总存栏指数:猪病影响导致连续下降 2009年全国生猪总存栏指数变化走势与去年截然不同。

2008年全年生猪存栏均处于恢复性上涨,且全年低于均衡水平。

2009年年初北方疫病导致短暂下降后,生猪总存栏恢复较快,并长期高于均衡水平。

因此,2009年二、三季度生猪市场进入低迷亏损,也折射出生猪总存栏及供应均处于较高水平。

但三季度末、四季度北方再次受猪病影响,总存栏再次降至均衡水平下。

截止到2009年12月底,全国生猪总存栏指数略低于均衡水平,但区域性差异非常大。

华北、东北大部分地区存栏可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生猪供应仍有一定的缺口。

但由于华南、西南地区并未发生较严重的猪病,且补栏积极性持续较高,存栏持续增长,因此南方大部分地区存栏要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甚至均衡水平,生猪供应可能有一定程度的过剩。

因此,综合来看,目前全国生猪总存栏仅略低于均衡水平。

如后市不再受疫病威胁,充足的母猪存栏将可导致总存栏在不久的将来继续增至均衡水平以上。

2010年中国畜禽养殖和肉类禽蛋生产的概述

2010年中国畜禽养殖和肉类禽蛋生产的概述

2010年中国畜禽养殖和肉类禽蛋生产的概述来源:中国肉类协会时间:2011-7-292010年全国畜禽养殖面临诸多严峻挑战,肉类生产在波动中持续增长。

年初以来,受异常天气变化、各类特大冰雪旱涝灾害及疫情频发、饲料与能源成本攀升等多种因素的影响,生猪市场与价格经历了先低后高的“V”型走势。

从2月初开始,生猪及猪肉价格一路下滑,连续5个半月猪粮比价跌破盈亏平衡点(6:1)以下,其中4—6月降至全年最低点(4.85:1),一度出现养猪亏损、存栏下降局面。

为防止猪价过度下跌,4—6月主管部门在重点产销区连续5次以高于市场价格启动冻猪肉收储政策,至7月初猪价迅速止跌回升,入秋后肉类消费进入旺季,猪价持续走高,猪粮比价一直保持在6.5:1上下的合理盈利水平,直至年末连续6个半月为养猪盈利期,有力地促进了生猪生产持续增长。

牛羊市场偏紧,牛肉价格坚挺涨幅为近年之新高,羊肉价格城市上涨农村略降,禽肉价格小幅上涨市场平稳活跃。

各地认真贯彻“稳定物价、促进生产、保证供应”国16条,落实扶持畜禽生产的各项政策措施,强化畜禽疫病防控,推进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肉类市场监管与调控,有效抑制了肉价过度波动。

全年猪、牛、羊、禽的存栏量(除猪、羊存栏略减外)、出栏量、出栏率和产肉量均呈现全面持续增长的好形势。

2010年畜禽养殖年末存栏量情况近年来,畜禽存栏量在不同品种间虽时有增减,但总体上呈现逐年增长趋势,养殖规模逐年扩大,区域优势进一步显现,梯度结构差距明显拉大。

——生猪存栏量为46,460万头,比上年同期减少523.4万头,下降1.1%。

按生猪存栏数量分区域排序,名列前十位的重点区域有四川、河南、湖南、云南、山东、湖北、广西、广东、河北、江苏,其存栏合计29,912.1万头,占生猪存栏总数的64.4%;排位第二梯度的十省区是贵州、辽宁、重庆、江西、安徽、黑龙江、福建、浙江、吉林、陕西,其存栏合计13,477.8万头,占生猪存栏总数的29%;其余区域合计为3,070.1万头,仅占存栏总数的6.6%。

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分析报告

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分析报告

生猪养殖业产业链分析报告一、引言生猪养殖业作为农业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业链的分析对于了解养殖业的发展状况和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本报告对生猪养殖业的产业链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促进生猪养殖业的健康发展。

二、生猪养殖业产业链概述生猪养殖业的产业链包括种猪养殖、育种、饲料生产、饲料销售、养殖成品猪生产、屠宰加工、食品销售等环节。

各环节紧密相连,相互依存,构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1. 种猪养殖种猪养殖是生猪养殖业产业链的起始环节,主要包括良种选育、繁殖与养育等过程。

良种选育的好坏直接影响后续养殖环节的效益和生产质量。

2. 饲料生产与销售饲料生产是影响生猪生长发育的重要环节。

养殖户通常购买专业饲料,而饲料厂需要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生产和销售。

3. 养殖成品猪生产养殖户通过科学管理和养殖技术提高生猪的种植产能和质量。

养殖成品猪的生产质量和养殖环境将直接影响后续的屠宰加工环节。

4. 屠宰加工与食品销售屠宰加工是将养殖的猪转化为食品的环节,其中包括屠宰、肉类切割、检验、包装等过程。

随后,生猪肉制品将通过各个销售渠道进行销售。

三、生猪养殖业产业链问题分析在生猪养殖业产业链中,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解决,以促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1. 种猪养殖问题良种选育和繁殖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一些地区存在良种种猪数量不足的问题,导致后续养殖环节面临种猪供应不稳定的困扰。

2. 饲料生产与销售问题饲料行业存在质量参差不齐、产能过剩的问题。

部分地区饲料生产企业存在不合理的竞争现象,导致企业盈利困难,同时,饲料销售渠道不畅通,影响了饲料销售的效益。

3. 养殖环节问题养殖过程中,存在疾病防控和养殖技术水平不高的问题。

同时,部分养殖户缺乏科学管理意识和技能培训,导致养殖效益低下。

4. 屠宰加工与食品销售问题屠宰加工环节中,存在部分企业技术水平低下和食品安全问题。

同时,食品销售渠道也需要进一步规范和完善,提高产品质量。

四、产业链发展建议为促进生猪养殖业产业链的协调发展,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 加强种猪选育和养殖技术培训,提高良种种猪的数量和质量,保障良种供应稳定。

生猪屠宰行业分析报告

生猪屠宰行业分析报告

01
技术创新与智能化 发展趋势
先进技术应用现状
自动化生产线
部分大型屠宰企业已引入自动化生产线,实现生猪屠宰、分割、加 工等环节的机械化操作,提高生产效率。
冷链物流技术
采用先进的冷链物流技术,确保猪肉产品在运输、储存过程中的新 鲜度和安全性。
信息化管理系统
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生产、销售、库存等环节的实时数据监控,提 高企业管理水平。
竞争格局预测
02
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和规模化企业的发展,未来生猪屠宰行
业的竞争将更加激烈,企业间的兼并重组或将加速。
技术创新预测
03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应用,生猪屠宰行业将迎来更多的技术
创新和智能化发展,提高行业的生产效率和质量水平。
01
产业链结构及上下 游关系
产业链构成及主要环节
01
02
03
04
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企业主体责任落实
强化生猪屠宰企业主体责任落实,推动企业建立完善的质量安全管理体系和食品安全追溯 体系,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标准化生产推进
加快生猪屠宰行业标准化生产推进步伐,制定和执行严格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提高行业整 体质量水平。
科技创新引领
鼓励和支持生猪屠宰企业进行科技创新和技术升级,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和设备,提高产 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消费者权益保障举措
信息公示制度
建立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信息公示制度,及时公 布抽检结果、违法违规 行为查处情况等信息, 保障消费者知情权。
投诉举报渠道
畅通消费者投诉举报渠 道,鼓励消费者对发现 的生猪产品质量安全问 题进行举报,并及时进 行核查和处理。
损害赔偿机制
完善生猪产品质量安全 损害赔偿机制,对因产 品质量问题造成的消费 者损失进行赔偿,保障 消费者合法权益。

生猪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生猪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

生猪行业市场现状及前景分析一、生猪交易模式的演变在国内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家家户户养猪,在满足自用之余,直接卖给专业的屠宰户,屠宰户宰杀买肉。

这种最初的模式,极为分散,难以监管,食品安全没有保证,目前已基本消失。

1997年,国家颁布《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行定点屠宰,全国各地建立定点屠宰厂。

目前,我国生猪定点屠宰企业约1.5万家,其中年屠宰能力在50万头以上的大型屠宰企业约2000家,占比不到15%,其余中小企业有1万多家。

实行定点屠宰以后,由于管理比过去严格,屠宰厂收猪时检验检疫、定级、结算等程序比较复杂,从而催生了专业收猪人和猪经纪行业。

养猪人、收猪人或猪经纪、屠宰厂以及饲料、兽药经销商等,共同构成生猪产业链,生猪交易市场也日益发展壮大。

生猪交易市场是在固定的地方集中开展生猪现场交易,交易完毕后再运输到不同地区屠宰场,主要发挥着跨区域的生猪调运功能。

一方面在生猪调出大县集中收购,通过生猪交易市场交易后运输到大城市。

另一方面,职业猪贩从外地贩运来的猪,也在这里集中交易。

生猪交易市场分布在全国各养猪大省,包括东北三省、华北的内蒙、京、津、冀、晋,华中的豫、鄂、湘、皖、赣,华东的苏、浙、沪、鲁、闽,华南的粤、桂、琼,西南的渝、藏、云、贵、川,西北的陕、甘、宁、青、新。

随着生猪养殖和屠宰行业不断的集约化发展,大型屠宰场有机会直接对接规模化养殖场,按约定计划养殖供应,逐渐发展出合同猪模式。

合同猪模式在保证品质、保障供应以及抵御市场波动风险等方面发挥了很大作用。

在合同猪模式日益成熟的基础上,产生了以合约订单为标的的生猪期货交易。

生猪期货交易最早出现在美国。

1966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推出生猪期货合约,1977年改为瘦肉猪期货,并将交割方式从实物改为现金交割。

1995年开始瘦肉猪期货期权合约交易。

随后,德国、韩国相继出现生猪期货交易。

在国内,2008年大连商品交易所制订出台了《生猪交割质量标准》和《生猪交割质量检测技术规程》。

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总结

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总结

2010年生猪屠宰管理工作总结今年来,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和各部门的支持下,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其配套规章,以打击私屠滥宰和清理生猪定点屠宰场点工作为抓手,积极联合各职能部门开展专项整治行动,坚持规范管理、严格督查,基本完成了全年的目标任务,较好的维护了全市生猪屠宰和肉品市场秩序的稳定,有效保障了全市人民的肉品消费安全。

现将全年工作总结如下:一、基本情况2010年,按照常州市“蓝皮书”目标任务,共清理压减定点屠宰场点8家,目前全市生猪定点屠宰场点总计12家。

全年生猪定点屠宰头数188000头。

较去年同期增长10%。

全年共计出动执法487人次,接“110”处警3起,检查经营场所153家,查获私宰和病害猪肉140公斤,无害化处理检出病害猪646头。

二、注重政策宣传提高全民意识为了生猪屠宰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减少管理工作中的矛盾,我们进一步加大政策宣传,提高群众肉品消费安全意识。

一是大力宣传《生猪屠宰管理条例》、《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及配套规章,提高大众对生猪定点屠宰管理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二是围绕生猪肉品质量安全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为主题,专门印制相关宣传资料,从病害肉品对人体的危害和如何识别劣质肉等方面进行全面宣传。

利用“110”宣传周、“3·15”活动日、志愿者服务日等活动,以设立专摊、接受现场咨询、市场张贴等形式引导广大消费者正确认识,科学消费。

三是充分利用电视媒体,抓住热点焦点问题,以电视专题、新闻采访等形式剖析屠宰管理政策,以提高全民肉品质量安全消费意识。

三、全面清理整顿强化场点管理定点屠宰场的管理是生猪屠宰管理工作的核心内容,也是屠管工作最重要的环节。

定点屠宰场是全市肉品供应的源头,直接影响群众肉品消费安全。

今年来,对于定点屠宰场的管理我们主要从清理换证、规范经营、技改投入三个方面入手,确保了出场肉品的质量安全。

1、按照《江苏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设置规划》以优化布局、减控总量、升级改造、规范经营为着力点,推动屠宰行业布局调整和结构优化的方针,依据常州市“蓝皮书”下达的目标任务,结合定点屠宰场清理换证工作,我们对全市20家定点屠宰场进行深入调研,根据屠宰规模、场地设施、辐射半径,污染防治等条件进行清理分类,充分运用法律法规、技术设施、环境保护等条件综合评估,经常州市联合督查组检查验收,初步完成目标任务,全市重新确认定点资格1家,清理关闭8家,限期整改11家。

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演示教学

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演示教学

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15年)猪肉是我国绝大多数居民的主要肉品来源,生猪屠宰是我国实行严格市场准入的行业之一,承担着服务“三农”、满足居民猪肉消费需求、保障肉品卫生和质量安全的产业功能和社会责任。

为引导生猪屠宰行业科学、有序、健康发展,促进行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提高肉品质量安全水平,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实施办法》的有关精神和要求,制定本规划纲要,规划期为2010—2015年。

一、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现状1998年《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实施标志着我国生猪屠宰行业已进入依法管理的新阶段。

10余年来,生猪屠宰行业发生了以下积极变化:(一)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水平有较大提高。

随着生猪定点屠宰制度的落实,县级以上城市猪肉供应已基本上来自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包括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和小型屠宰场点,下同),乡镇进点屠宰率近95%,私屠滥宰现象得到有效遏制,食用猪肉引起的食品安全事件明显减少。

(二)行业技术水平升级加快。

全国机械化屠宰厂(场)已达到3000余家,较实行定点屠宰制度前增加了10倍,部分定点屠宰企业的生产装备、工艺技术达到或接近世界先进水平。

(三)企业规模化、品牌化效应开始显现。

2008年,全国规模以上定点屠宰企业2205家,约占全国定点屠宰企业总数的10%,年屠宰量已占全部定点屠宰量的68%;一些屠宰加工企业开始实行品牌化经营,全国已有肉类注册商标500多个。

(四)管理有序的开放式流通格局基本形成。

破除地区市场封锁取得进展,一些大型屠宰加工企业已在全国或较广区域内配置生产资源,依托自身质量、品牌和规模优势,运用先进流通方式拓展销售市场,品牌肉连锁店、专卖店、冷链运输快速发展,优质猪肉产品已部分实现跨区域流通。

(五)屠宰管理法规和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2008年新修订的《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及配套办法已颁布实施;屠宰相关标准进一步健全,对定点屠宰企业规范化、标准化生产起到规制和引导作用。

2010年我国肉类行业发展概况

2010年我国肉类行业发展概况

“十一五”期间,我国肉类加工业克服畜禽原料价格剧烈波动,各种严重自然灾害、动物疫病危害和世界金融危机等不利影响,积极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质量效益,取得了一系列新进展:一、肉类总产量增加,产业结构逐步改善2010年我国肉类总产量达到7925万吨,比上年增长了3.6%。

其中,猪肉产量5070万吨,增长3.7%;牛肉产量653万吨,增长了2.7%;羊肉产量398万吨,增长2.2%;禽肉产量1658万吨,增长3.9%;杂禽肉产量146万吨,增长5%。

禽蛋产量2765万吨,增长0.8%。

主要禽畜产品的增长为肉类加工业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2010年肉制品总产量达到1200万吨,比上年增长了7.1%;比2005年的890万吨增加了310万吨,增长34.8%。

肉制品产量在肉类总产量中所占比重达到15.1%,超过了“十一五”规划的预订指标。

2010年肉类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特点是,规模化屠宰增长加快,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在行业内所占比重上升;肉禽类罐头制造稳步发展。

其中,畜禽屠宰规模以上企业2237家,比上年的2076家增加了161家,增长7.76%;资产总额1499亿元,比上年的1154亿元增加了345亿,增长29.91%。

肉制品加工及副产品加工规模以上企业1817家,比上年的1620家增加了197家,增长12.16%;资产总额1440亿元,比上年的1101亿元增加了338亿元,增长30.77%。

2010年畜禽屠宰企业和肉类加工企业结构比为55.2:44.8。

与上年相比,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数量在行业内占比上升2.9个百分点。

肉禽类罐头制造规模以上企业99家,比上年的91家增加了8家,增长8.79%;资产总额65.2亿元,比上年的51.7亿元增加了13.45亿元,增长26%;销售收入118亿元,比上年的94亿元增加了24亿元,增长25.28%。

二、产业集中度提升,区域布局渐趋合理2010年畜禽屠宰及肉类加工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4054家,比2005年度的2466家增加了1588家,增长64.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0年生猪产业链行业市场分析(一)生猪产业链(1)产业链概况生猪产业链包括种猪繁育,生猪的屠宰,肉的冷却、冷冻与冷藏,肉的分割、肉制品加工与副产品综合利用,以及肉的包装、营销等。

其产业链条如下:种猪良种繁育基地建设→生猪(无公害、绿标、有机)养殖基地建设→屠宰→A、热鲜肉、切割肉→市场销售B、冷冻肉、冷却肉→冷藏→包装→冷链配送→市场销售C、肉制品加工(低温熟制品、传统风味制品、小包装休闲熟制品)→包装→市场销售D、猪肉内脏、骨、血资源的综合利用→生物制品→市场销售(2)热鲜肉、冷冻肉、冷却肉的区别热鲜肉就是我们熟知的“凌晨屠宰,清早上市“的畜肉。

由于肉类营养价值很高,极易滋生对人健康造成严重损害的微生物,因此必须在现代化屠宰厂宰杀,并经快速分段冷却以保证肉品质量安全。

由于热鲜肉本身温度较高,容易受微生物的污染,极易腐败变质,从而造成严重的食品安全问题。

一般认为,热鲜肉的货架期不超过1-2天。

冷冻肉是把宰后的肉先放入-30℃以下的冷库中冻结,然后在-18℃环境下保藏,并以冻结状态销售的肉。

冷冻肉较好地保持了新鲜肉的色、香、味及营养价值,基卫生品质较好,但在解冻过程中,冷冻肉会出现比较严重的汁液流失,使肉的加工性能、营养价值、感观品质都有所下降。

冷却肉是指对严格执行兽医卫生检疫制度屠宰后的畜胴全迅速进行冷却处理,使胴体温度在24小时内降为0—4℃,并在后续加工、流通和销售过程中始终保持0—4℃范围内的生鲜肉。

由于冷却肉的生产全过程始终处于严格监控下,卫生品质比热鲜肉显著提高,且汁液流失少。

而且还经过了肉的成熟过程,其风味和嫩度明显改善。

冷却肉会逐步发展成为生肉消费的主流。

(3)高低温肉制品的区别低温肉制品是相对于高温肉制品而言,是指采用巴氏杀菌的肉制品,即将肉制品中心温度达到68-72℃保持30min。

理论上讲,这样的杀菌程度致病微生物可被完全杀灭,保证了产品食用的安全、可靠,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制品的营养价值,因此是科学合理的加工方式。

在我国,生产厂家为了增加低温肉制品的安全性,往往人为地提高杀菌温度(一般中心温度75-80℃),生产出来的产品严格地说应属于中温肉制品,我们笼统地将它们都称为低温肉制品。

西式肉制品多数属于低温肉制品。

低温肉制品相比较高温肉制品,具有以下特点:1)低温肉制品更加西式,如培根等食品在中国并没有很深的消费基础,而一个国家消费者的饮食习惯是很难去改变的,这也就注定了低温肉制品市场发展难以呈现爆发式增长。

2)另外,低温肉制品的高品质特征是其售价要高于高温肉制品,以雨润为例,其近三年低温肉制品的平均出厂价约为高温的 1.7 倍。

高价格、低温保存、短保质期就注定着低温肉制品在东部沿海等中国发达地区有广阔的市场空间,而不可能像高温那样走遍中国的大街小巷。

(二)产业政策1、行业主管部门我国饲料生产、生猪养殖和生猪屠宰加工的行政管理体制呈现多元化:饲料生产由农业部管理,生猪和禽类的养殖也有农业部管理,生猪屠宰及相关肉制品的国内流通和国际贸易归商务部门管理,行业技术质量标准、卫生标准的制定由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和卫生部负责。

中国畜牧业协会为行业自律性组织。

2、产业政策(1)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大力发展畜牧业、扩大畜禽良种补贴规模、推广健康养殖方式,安排专项投入支持标准化畜禽养殖试点建设”,“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要着力培育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企业集群示范基地,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让农户从产业化经营中得到实惠”。

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提出“发展健康养殖业。

健康养殖直接关系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

转变养殖观念,调整养殖模式,做大做强畜牧产业”。

2009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提出“继续落实相关补贴政策,加快发展畜牧水产规模化”;“采取市场预警、储备调节、增加险种、期货交易等措施,稳定发展生猪产业。

继续落实生猪良种补贴和能繁母猪补贴政策,扩大生猪调出大县奖励政策范围”;“增加畜禽标准化养殖场项目投资建设,加大信贷支持力度,落实养殖场用地等政策”。

2010年,中央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提出“加快畜禽从水产养殖规模化,支持建设生猪养殖场,推进畜禽养殖加工一体化,支持畜禽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健全国家收储农产品的拍卖机制,做好棉花、食糖、猪肉调控预案保持农产品市场价格稳定和合理水平”。

同时,中央一号文件还多次提到促进农业龙头企业发展,带动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国务院各部委也出台了相关配套政策,促进生猪养殖、屠宰及加工行业发展。

(2)主要产业政策制度文件文件主要内容国务院关于促进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意见(国发…2007‟22 号)一、加大对生猪生产的扶持力度(一)建立能繁母猪补贴制度。

为了保护能繁母猪生产能力,国家按每头50元的补贴标准,对饲养能繁母猪的养殖户(场)给予补贴。

(二)积极推进能繁母猪保险工作。

为有效降低养殖能繁母猪的风险,鼓励能繁母猪生产,国家建立能繁母猪保险制度,保费由政府负担80%,养殖户(场)负担20%。

(三)完善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各地要增加投入,加快原良种猪场建设,提高良种覆盖率。

国家对重点原良种猪场、扩繁场、省级生猪改良繁育中心给予适当支持。

在生猪主产区推广良种猪人工授精技术,促进生猪品种改良。

国家对购买良种猪精液给予补助。

(四)建立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的奖励政策。

为充分调动地方发展规模化生猪生产的积极性,国家对生猪调出大县(农场)给予适当奖励。

奖励资金要专项用于改善生猪生产条件,加强防疫服务和贷款风险、保费的补助等方面。

(五)扶持生猪标准化规模饲养。

实行标准化规模饲养是生猪生产的发展方向。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要采取措施,鼓励大型标准化生猪养殖场的建设,引导农民建立养殖小区,降低养殖成本,改善防疫条件,提高生猪生产能力。

国家对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小区)的粪污处理和沼气池等基础设施建设给予适当支持。

(六)加快农村信用担保体系建设。

二、建立和完善生猪的公共防疫服务体系三、加强市场调节和监管工作四、妥善安排低收入群体和大中专院校学生的生活五、完善猪肉储备体系建立健全中央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制度。

中央储备主要满足应对突发事件和救灾的需要;地方储备主要用于局部应急和保证节日市场供应。

要发挥储备的蓄水池作用,完善储备调节功能,在市场供大于求、猪价过低时,要增加储备数量,缓解农民“卖猪难”的矛盾;在市场供不应求、猪价过高时,要增加投放。

六、改进生猪等畜禽产品生产消费统计工作农业部关于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通知(农牧发[2007]9号)一、提高思想认识,大力促进生猪生产稳定发展二、保护母猪生产能力,提高母猪饲养管理水平三、加强对各类养殖户的引导和扶持,加快推进标准化规模饲养四、加大实用技术推广力度,提高生猪生产效益五、加大疫病防控力度,降低生猪饲养风险六、积极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带动农户发展养猪生产七、加强监测和信息引导,及时应对化解养猪业市场风险八、制定扶持政策和措施,建立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农业部等六部委《防止生猪价格过度下跌调控预案(暂行)》(2009 年)生猪价格过度下跌时,国家将采取发布预警指标,采取综合调控措施,促使猪肉与粮食比价、仔猪价格、生猪存栏、能繁母猪存栏等指标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农业部下发《全国生猪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通过分析我国生猪发展现状、市场前景、发展思路、优势区域布局和主攻方向、建设重点、保障措施等,进一步深化畜牧业的结构调整,充分发挥生猪区域比较优势,确保我国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生猪屠宰管理条例(2007年12月19日国务院第201次常务会议修订通过)国家实行生猪定点屠宰、集中检疫制度。

国家根据生猪定点屠宰厂(场)的规模、生产和技术条件以及质量安全管理状况,推行生猪定点屠宰厂(场)分级管理制度,鼓励、引导、扶持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改善生产和技术条件,加强质量安全管理,提高生猪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商务部下发《全国生猪屠宰行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15年)一、发展目标通过实施规划纲要,全国逐步形成以跨区域流通的现代化屠宰加工企业为主体,区域性肉品加工企业发挥重要功能作用,以供应本地市场的定点屠宰企业为补充,梯次配置、布局合理、有序流通的产业布局,确保消费者吃上“放心肉”。

具体目标如下:1.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升,规模化、品牌化经营发展壮大。

到2015年,在全国生猪主产区(包括生猪养殖基地县、调出大县,下同)培育一批年屠宰量在100万头以上的大型定点屠宰厂(场),其屠宰量占全国的比重逐步提升;实行品牌化经营的生猪定点屠宰厂(场)数量适度增长。

2.行业技术管理水平显著提升,机械化屠宰、标准化管理再上新台阶。

依据《生猪屠宰管理条例》,到2015年,定点屠宰厂(场)的待宰间、急宰间、厂房、屠宰设备、预冷间以及工艺流程等全部达到相关标准;建立并使用与屠宰规模相适应的污水处理设施,实现达标排放;建立严格的肉品品质检验制度,配备资质合格的检验人员和必要的检验设备;建立产品质量管理体系以及生猪进厂(场)检查登记、无害化处理、质量追溯、缺陷产品召回、运输工具使用、信息报送等相关制度。

定点屠宰企业从业人员(包括屠宰技术人员、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和经营管理人员,下同)均经过专业培训,肉品品质检验人员均取得执业资格证书。

3.猪肉产品结构得到优化,综合利用率有所提高。

初步改变我国猪肉产品白条肉多、分割肉少;热鲜肉多、冷鲜肉少;高温制品多、低温制品少以及综合利用率低的现状。

到2013年,争取县城以上城区猪肉小包装销售比例由目前的10%提升至15%,冷鲜肉市场份额由目前的10%提升至20%,到2015年上述比例分别达到20%和30%左右。

4.采用现代经营方式的企业明显增加,冷链流通得到广泛应用。

到2015年,培育一批以大中城市为重点销售范围的区域性肉品加工配送企业;定点屠宰厂(场)通过连锁店、专卖店等渠道销售的猪肉产品比例明显提升;一批猪肉产品批发市场的低温仓储设施得到改造和提升;跨区域销售的定点屠宰厂(场)全部配置与流通范围相适应的冷链设施、运输车辆。

5.淘汰落后产能取得重大进展,市场秩序明显好转。

到2013年,全国手工和半机械化等落后的生猪屠宰产能淘汰30%,到2015年淘汰50%,其中大城市和发达地区力争淘汰80%左右。

边远和交通不便的农村地区设置的小型屠宰场点符合《生猪屠宰管理条例》的有关规定,技术装备和管理水平符合猪肉卫生和质量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