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拱形的力量1

合集下载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1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3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2课时,主题为“拱形的力量”。

本节课将围绕拱形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展开,详细内容涉及教材第32页至第34页。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掌握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技能目标:培养学生运用拱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应用。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拱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多媒体课件等。

学具:纸张、剪刀、胶水、直尺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如拱桥、拱门等,引发学生对拱形的关注,提出问题:“为什么这些结构要设计成拱形呢?”3. 例题讲解:以教材33页的例题为例,讲解如何运用拱形原理解决实际问题。

4. 随堂练习:学生根据教材34页的练习题,独立完成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并展示成果。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定义2. 拱形的结构特点3. 拱形的应用4. 例题解析5. 课堂练习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举例说明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例如,拱桥是利用拱形的结构特点,将桥的重量均匀分布到桥墩上,从而增强桥的承重能力。

2. 作业题目:设计一个拱形结构,并说明其优点。

答案:例如,设计一个拱形屋顶,其优点是结构稳定,承受力强,节省材料。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的认识和理解程度如何?在哪个环节学生参与度最高?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尝试运用拱形原理进行创新设计。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目标的设定2.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把握3.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目标应具有明确性、具体性和可操作性。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 1

教科版《拱形的力量》公开课优秀教案 1

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

通过本单元前两课的学习,学生对增加材料厚度和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加物体抗弯曲能力的探索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在这氛围下相信进一步探索拱形。

——拱形。

教材设计主要安排了两项活动。

第一项是测试纸拱的承受能力,这个活动让学生初步了解了拱形承重的秘密。

第二项活动是让学生探索怎样让纸拱承受更多的力,这个活动是让学生更深入理解拱形承重的原理。

点。

综合以上的分析,我将本课教学目标定位于: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份。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承受的压力就会增强。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索纸拱的承受能力的活动,了解拱形承重的秘密。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体验探索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突破重难点,本课我将采用“探究-研讨”法组织学生进行探索性学习,具体方法如下“:一:自主操作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题,在科学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动手操作的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

本课主要引导学生利用旧挂历纸和垫圈探索纸拱的承受压力的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学生的科学素质能够更好的得到自主发展。

二:合作-研讨法。

科学活动以小组的形式开展,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而且可以在活动过程提出自己的想法,同伴之间进行互相交流,最终达成共识。

说教学过程:科学的学习要与学生的认知特点相统一,才干使科学教学发挥最大的效益。

要立足学生的认知结构来布局活动和结构,所以我将本课的教学过程设计如下:一:创设问题情境,引起学生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他们就会产生学习的欲望并能主动的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我将从西瓜瓤来导入本课引出拱形,让学生说说生活中哪些地方采用了拱形呢?同学们愿意和老师一起来研究这种形状的学问吗?(板书:拱形的力量)通过这个环节创设了问题情境主要是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25

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25

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 25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上册科学教科书,拱形的力量一章,具体内容包括拱形的定义、特点、应用以及拱形在生活中的实例。

重点分析拱形结构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并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深入了解拱形的力量。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拱形的定义、特点和应用,了解拱形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知识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定义、特点、应用以及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难点: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如何利用拱形结构设计出更稳定的结构。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如橡皮泥、小石子等)、多媒体设备。

学具:每组一套拱形模型、实验器材、记录表。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拱桥、隧道等),引导学生思考拱形的特点和优势。

3.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比较不同结构的承受力,让学生亲身感受拱形的力量。

a. 准备拱形、平面三角形、平面四边形等模型。

b. 在每个模型上均匀放置小石子,记录不同结构承受的石子数量。

4. 例题讲解:分析生活中的拱形实例,讲解拱形结构在工程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让学生设计一个拱形结构,并说明其优点。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定义、特点、应用。

2. 拱形结构在承受力方面的优势。

3. 生活实例:拱桥、隧道等。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找出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分析其优点。

2. 答案:学生需提交一份观察报告,描述所找到的拱形结构及其优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观察,学生对拱形的特点和优势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但在引导学生设计拱形结构时,部分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后查阅相关资料,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参考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节内容位于教科版科学六上第五单元《建筑物》的第一课时。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以及拱形结构的优势。

教材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基础,引导学生从实际建筑物中观察拱形结构,通过实验和探究,分析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力的示意图等基础知识,具备一定的观察、实验能力。

然而,对于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和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基础,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和实际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知道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观察、实验的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增强学生对建筑物的欣赏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2.难点:拱形结构在建筑物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实际建筑物中的拱形结构,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2.实验法:让学生进行拱形结构受力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多媒体设备。

2.学具:学生实验器材、笔记本。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实际建筑物中的拱形结构,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拱形结构能够在建筑物中承受重力?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拱形结构受力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总结拱形结构的优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的内容。

本节课主要通过探究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让学生了解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增强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实验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他们在学习过程中,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实验、观察现象,并对问题进行思考和讨论。

但是,对于拱形的力量原理,他们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验和讲解来进一步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培养学生观察、实验、分析问题的能力。

3.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并了解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4.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究欲望。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拱形的稳定性及其在工程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1.实验法:通过实验让学生观察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能力。

2.讲解法: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和稳定性。

3.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发现拱形的优点和应用。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拱形模型、重物、测量工具等。

2.教学课件:拱形的结构特点、承重能力、稳定性等图片和视频。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生对拱形的好奇心。

2.呈现(10分钟)呈现拱形模型,让学生观察并描述拱形的结构特点。

然后,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和稳定性。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用拱形模型承载重物,观察拱形的承重能力。

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稳定性,并记录实验数据。

4.巩固(10分钟)讲解拱形在工程中的应用,如桥梁、建筑等。

让学生举例说明拱形的优点。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设计一个更稳定的拱形结构?让学生发挥创造力,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6.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承重能力和稳定性。

7.家庭作业(5分钟)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观察和思考拱形在周围的工程中的应用,下节课分享。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六年级科学上册教科版教材,主要涉及第三章“结构与力量”中的第2节“拱形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拱形的基本概念、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拱形的力量特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学生掌握拱形的基本概念,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拱形的力量特性。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合作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及其力量特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操作,感受拱形的力量特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图片、实物等。

2. 学具:A4纸、剪刀、胶带、直尺、铅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实物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拱形建筑有什么共同特点?它们为什么能够承受很大的力量?2. 基本概念学习介绍拱形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

3. 实践操作1)让学生分组,利用A4纸、剪刀、胶带等材料制作拱形模型。

2)在制作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使拱形更加稳定?3)各组展示自己的拱形模型,并分享制作心得。

4. 例题讲解1)出示例题:一个拱形门,承受的力量主要分布在哪些部分?2)引导学生分析并解答例题,巩固拱形的结构特点。

5. 随堂练习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拱形的原理应用到生活中?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秘密2. 内容:1)拱形的概念2)拱形的结构特点3)拱形的力量特性4)生活中的拱形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设计一个拱形桥梁,要求能够承受一定的力量。

2. 答案:见附件。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深入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力量特性,达到了预期教学效果。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科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科版(1)

《拱形的力量》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是义务教育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形状与结构”单元的第三课。

本单元是从不同形状结构的物体和它能承受力大小的视角引导学生探究常见的形状和结构。

前两课主要探究条形材料的抗弯曲能力与形状的关系(学生已经知道改变纸的宽度、厚度或者改变纸的形状都可以改变纸的抗弯曲能力)。

本课选取生活中常见的拱形结构希望学生在实践探究中不断发现问题,找到拱形能承受较大压力的原因并提出增强拱形承重能力的方法。

二、学生分析:六年级学生大多十一二岁,大多对拱形以及拱形承重的事实有了基本的了解;由于年龄的特点,他们对拱形为什么能承受较多的压力一定充满好奇并随之产生解决这个问题的兴趣和渴望;再加之他们在之前三年的科学学习中初步形成的基本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教师适度的指导,是可以完成本课学习任务的。

三、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拱形能把受到的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所以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过程与方法:根据观察到的现象以及对得到数据的梳理,推想拱形承重时的受力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科学与技术的紧密联系,体验创造拱桥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拱形承重的受力分析。

五、教学准备:课件、底座纸、平板纸、做拱形的纸、硬币、搭瓜皮拱的瓜皮、抵住拱足的木块。

六、教学过程:1、整体感知,提出问题师:播放一组学生熟悉的桥(其中平板桥少,拱桥多)让学生观察交流。

(桥,对于我们大家来说都不陌生是吗?同学们,你们见到过这样的建筑物吗?,它们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呢?(引导学生说出拱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拱形的力量》,板书课题《拱形的力量》,教师顺便提及拱桥、拱形、拱足、拱顶等概念。

为什么人们把大多数桥都建成拱形的呢?)生:猜想(拱形桥美观;拱形桥比平板桥承重更大)师:拱形桥比起平板桥美观,我们一看便知,但是,要想知道拱形桥比平板桥承重大,需要怎样做呢?(实验)师:这样,我来做一下演示实验(第一次实验老师做,其余两次实验学生做),大家注意观察。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探索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力的作用效果、压力等基本概念,同时对实验操作也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拱形的认识较少,对拱形的力量的认知更是陌生,因此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探索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合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难点:对拱形力量的理解和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观察法、问题驱动法、小组合作法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过程,自主探索拱形的力量。

六. 教学准备1.拱形模型或图片。

2.实验器材:弹簧测力计、气球、细线、桌子等。

3.教学PPT。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拱形模型或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引发学生对拱形力量的好奇心。

2.呈现(5分钟)利用PPT呈现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让学生初步了解拱形的受力情况。

3.操练(15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拱形的受力情况,引导学生用实验数据来分析拱形的力量。

4.巩固(10分钟)让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分析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引导学生用科学知识来解释现象。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拱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桥、穹顶等,让学生了解拱形的实际意义。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和受力情况,以及拱形所承受的压力与拱形形状的关系。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3《拱形的力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探索拱形在实际应用中的作用。

教材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优势,并通过实验验证拱形的承重能力。

内容联系实际,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周围事物的结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拱形的承重原理和拱形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可能还不够清晰。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直观的实验,让学生深入理解拱形的力量。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知道拱形具有很好的承重能力。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途径,探究拱形的承重原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感受科学技术在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拱形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实验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如重量物、尺子等)。

2.课件:相关的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屋顶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引发学生的兴趣。

2.呈现(5分钟)呈现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让学生对拱形有更深入的了解。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验证拱形的承重能力。

教师巡回指导,确保实验的安全和准确性。

4.巩固(5分钟)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总结拱形的承重原理,巩固所学知识。

5.拓展(10分钟)学生讨论拱形在实际工程中的应用,如桥梁、体育馆等,联系生活,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小结(5分钟)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重原理。

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拱形的力量》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课本第31和32页。

二、教学目标1. 使学生明白科学概念,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所以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2.学生能够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3.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三、教学重难点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各种拱形。

2.这些建筑在形状上有什么共同之处呢?(拱形)3.猜一猜:为什么这么多的建筑物都是带有拱形的呢?板书课题:拱形的力量(二)实验探究1.平桥与拱桥承重能力的比较(1)师:那么拱形的力量有多大呢?我们不妨拿一张拱纸和一张平纸来做个比较,(出示拱纸、平纸)那么,这个实验怎么做呢?要注意些什么呢?(学生回答,师补充)【1跨度一样。

2纸的大小、材质一样。

3扣针轻轻放,放中间,一个一个放。

4及时把实验结果记录下来,记录在作业本活动记录……】(2)师演示实验(3)比较哪个承受力大。

(4)师:为什么拱形承受的压力要大呢?你能作出解释吗?(师可引导:它们分别是怎么变形的?)(5)小结:确实拱形受到力的时候,能把力向下向外进行传递,在传递的过程中就产生了一种外推力,所以它的拱足,就散开来了。

(板书拱形图)2.使拱形承受更大的力(1)师:现在你们有没有办法使我们刚才的拱承受更大的压力?(跨度不变,纸的大小、材质不变。

)(2) 学生实验①出示实验单和材料②说明实验要求(3)汇报实验结果。

(4)分析实验观察:抵住拱足的书本数与拱纸承受的扣针数有什么关系?(一般情况下,抵住拱足的书本越多,拱能承受的垫圈也越多。

)(5)小结:是啊,这就说明了:拱形承受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受到压力会产生一种向外推的力,如果抵住了这个外推力,拱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看教科书P32拱形受力示意图及文字)(三)知识延伸1、图片展示过渡:同学们,所以在我们的生活中出现了很多拱形结构的桥,那么你们想不想做个模拟实验?(搭一个瓜皮拱)2、布置学生课后做,照教科书P32做五、板书设计拱形的力量抵住外推力拱形承受压力更大。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拱形的力量》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承重能力比其他形状的结构要好,从而让学生感受到拱形的力量。

这一节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经学习了有关结构稳定性和力学的相关知识,对于实验操作和观察分析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于拱形的原理理解起来还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老师在教学过程中进行针对性的讲解和引导。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推理能力。

3.激发学生对于科学研究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四. 教学重难点1.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2.如何引导学生发现拱形的承重能力比其他形状的结构要好。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讲解法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发现拱形的力量原理。

六. 教学准备1.拱形结构模型。

2.实验器材:尺子、剪刀、胶水等。

3.PPT课件。

七.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利用PPT展示一些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建筑等,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的结构特点。

呈现(10分钟)1.介绍拱形的结构特点。

2.讲解拱形的力量原理。

操练(15分钟)1.学生分组,每组制作一个拱形结构模型。

2.对每个小组的模型进行承重实验,观察和记录结果。

巩固(10分钟)1.学生汇报实验结果,讨论拱形的承重能力。

2.老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和引导。

拓展(10分钟)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设计一个更稳定的拱形结构。

2.各小组展示自己的设计,并进行实验验证。

小结(5分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拱形的力量原理。

家庭作业(5分钟)1.完成课后练习。

2.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结构,记录下来并与同学交流。

板书(5分钟)拱形的结构特点、拱形的力量原理。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五课《拱形的力量》。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拱形的定义、特点以及它在生活中的应用。

具体涉及教材内容如下:1. 拱形的定义及分类2. 拱形结构的特点3.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掌握拱形的定义、分类及特点,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合作交流等途径,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兴趣,提高学生对科学技术的热爱。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拱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在生活中应用的理解。

2. 教学重点:拱形的定义、分类及其受力特点。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拱形桥梁模型、实验器材等。

2. 学具:每组一张A4纸、剪刀、胶带、直尺、圆规等。

五、教学过程1. 情景引入:展示生活中的拱形桥梁、建筑等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拱形结构。

2. 自主探究:(1)学生观察拱形桥梁模型,探讨拱形的定义及分类。

(2)小组合作,利用A4纸、剪刀、胶带等制作不同类型的拱形结构。

3. 例题讲解: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例题,讲解拱形结构的受力特点。

4.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随堂练习,巩固拱形结构的特点及其应用。

5. 小组讨论:讨论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学习心得。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定义、分类2. 拱形结构的特点3.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结合生活实际,找出三种拱形结构的应用实例,并简要说明其优点。

答案示例:(1)拱形桥梁:节省材料,提高承重能力。

(2)拱形屋顶:减轻重量,增强稳定性。

(3)拱形隧道:降低施工难度,缩短施工周期。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课下收集拱形结构的资料,了解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拓宽知识视野。

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上册拱形的力量教案教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三章《结构与力学》第三节“拱形的力量”。

详细内容包括:拱形的定义、拱形结构的特点与优势、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以及拱形承重实验。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拱形的定义,掌握拱形结构的特点与优势,能够运用拱形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合作交流等方法,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观察分析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科学的情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结构的特点与优势。

难点: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及拱形承重实验。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如橡皮泥、尺子、钩码等)。

2. 学具:每组一份拱形模型、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生活中的拱形建筑,引导学生思考拱形结构的特点和应用。

2. 新课:(1)讲解拱形的定义,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

(2)通过实验,让学生感受拱形结构的力量,分析拱形的优势。

3. 实践:(1)分组进行拱形承重实验,记录实验数据。

4.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5. 随堂练习:设计有关拱形结构的应用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板书拱形的力量2. 内容:(1)拱形的定义(2)拱形结构的特点与优势(3)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2. 答案:(1)拱形结构在生活中广泛应用,如桥梁、隧道、体育馆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拱形的概念、特点和应用有了深入的了解,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实验数据的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2. 拓展延伸:(1)让学生收集生活中的拱形建筑,了解其设计原理。

(2)探讨拱形结构在未来的应用前景。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明确;2. 实践环节中的拱形承重实验;3. 例题讲解与随堂练习的设计;4. 板书设计;5. 作业设计;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教科版1教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五单元《形状与结构》的第一课时,主要介绍了拱形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材通过实验和观察,让学生了解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受力原理。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说出拱形的结构特点,理解拱形承受力的原理。

2. 学生能够观察生活中拱形的应用,提高观察和思考能力。

3.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培养动手操作和合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受力原理。

难点:拱形在生活中应用的观察和思考。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拱形模型、实验器材、图片等。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观察记录表、画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展示拱形建筑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拱形的兴趣,提问:“你们见过哪些拱形的建筑或物体?它们有什么特点?”2. 讲解:介绍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受力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拱形为何能承受较大的力。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拱形模型的承重能力,记录实验结果。

4. 观察:学生观察生活中拱形的应用,如桥梁、拱门等,记录观察到的拱形特点和应用场景。

5.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分享观察到的拱形实例,讨论拱形的特点和优势。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拱形的结构特点:1. 拱形结构能够承受较大的力。

2. 拱形结构具有稳定性。

拱形的应用:1. 桥梁:提高承重能力,节省材料。

2. 拱门:美观、坚固。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受力原理。

2. 举例说明生活中拱形的应用,并分析其优点。

答案:1. 拱形的结构特点:能够承受较大的力,具有稳定性。

2. 举例:桥梁的拱形结构可以提高承重能力,节省材料;拱门的美观、坚固等优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观察和讨论,让学生了解了拱形的结构特点和承受力原理,以及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

学生在实验和观察过程中,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得到了提高。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

科教版六年级科学教案-拱形的力量

拱形的力量教學目標科學概念:拱形受到壓力時,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傳遞給相鄰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壓力。

過程與方法:能夠邊實驗邊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個問題。

能根據觀察到的拱形產生的形變來推想它受力的狀況。

學生在實驗探究活動中,如何進行實驗,如何分工合作,如何處理資料,實驗中出現與探究課題不同或與生活常識有矛盾的問題,應如何對待,也需在實驗探究過程中引導學生正確處理,並鼓勵學生大膽嘗試。

培養學生實驗動手能力的方法。

情感、態度、價值觀:讓學生瞭解拱形在生活中的應用,同時體驗科技的力量、創造的快樂。

教學重點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設法保持拱形的形狀,使它承受更大的壓力。

教學難點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發揮出拱的受力特點。

教學準備教師準備:相關的圖片資料,做拱形的紙,180g繪畫紙一整張裁成長21cm、寬10cm的小塊,鐵墊圈、螺帽若干,墊板(三層板裁小長21cm、寬10cm大小)。

學生準備:每生帶四五本書用於抵住拱足。

教學過程一、引入比一比:拱橋和平橋誰能承受更大的壓力第一步:兩張相同材料相同大小的紙,一張用來做平橋,一張用來做拱橋,請你們輕輕地在它們的中間部位放一個墊片,仔細觀察看看會有什麼發現?(學生操作)第二步:提醒學生:再往上面疊加墊片,觀察有沒有新的變化。

板書:拱形在受力時,力量的示意圖二、探討1.提出問題:在不改變材料又不變形的前提下,你有什麼辦法讓拱橋承受更大的壓力呢?2.挑戰自我:挑戰時間:12分鐘;先設計好方案再動手操作,設計一個做一個,並填寫好記錄單;注意:別在形變過程中加墊圈;可以利用身邊的材料進行實驗。

控制實驗:當拱形彎曲到什麼程度,就算做不能再加墊圈了。

實驗記錄表:3.小小答辯會 實驗彙報以答辯會的形勢進行,彙報小組分組別座上答辯席,評委則是老師和其他學生組成,評委可以根據彙報情況任意提出自己的問題,在學生充分認識和討論後老師用電腦出示抵住拱足後的受力分析圖,讓學生更加清晰明瞭的建構 “拱形可以通過材料向下和向外傳遞承受的壓力,抵住拱的外推力,就能承受更大的壓力”這樣一個科學概念。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1)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1)

教科版科学六上《拱形的力量》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形状与结构》中的第6课《拱形的力量》。

本节课将围绕拱形的特征、力量优势和应用进行详细讲解。

主要内容包括:1. 拱形的定义及分类2.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3. 拱形的受力分析4. 拱形结构的稳定性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了解拱形的定义、分类和特点,掌握拱形的力量优势和应用。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探究拱形的受力特点和稳定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拱形结构的兴趣,激发他们探索身边科学现象的欲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拱形的受力特点和稳定性。

难点:拱形结构的稳定性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拱形桥梁模型、橡皮筋、直杆、弯杆等。

2. 学具:每组一个拱形桥梁模型、橡皮筋、直杆、弯杆。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利用图片和视频展示生活中的拱形结构,如桥梁、门洞、隧道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这些结构采用拱形?2. 自主探究:(1)学生分组,每组发一个拱形桥梁模型、橡皮筋、直杆、弯杆。

(2)学生利用教具进行实验,观察拱形、直杆和弯杆在受力时的变化。

3. 例题讲解:(1)展示拱形桥梁模型,分析其受力情况。

(2)讲解拱形结构稳定性的原理。

4. 随堂练习:(1)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的拱形结构。

(2)分析拱形结构在受力时的优势。

(2)强调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1. 拱形的定义、分类和特点2. 拱形的受力分析3. 拱形结构的稳定性原理4. 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拱形的定义和分类。

(2)分析拱形结构在生活中的应用实例,并说明其优势。

2. 答案:(1)拱形是由曲线组成的结构,分为单拱、双拱、多拱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自主探究、例题讲解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了拱形的定义、分类、受力特点和稳定性。

在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拱形结构,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1)【精品】

教科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2.3、拱形的力量》教案(1)【精品】

拱形的力量【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1.根据学生原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水平,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作了如下处理: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②大胆假设,自主探究。

③总体评价,归纳小结。

④探究活动延伸。

这样处理符合认识论过程和科学探究的要求,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又“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课程结构自然流畅,学生易于接受。

从提出问题走进探究,在做中学,又带着问题走向生活、社会,把探究的空间拓展到课外,拓展到了日常生活。

2.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

能根据观察到的拱形产生的形变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提高;二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课件(教师用)。

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教学过程】一、引入比一比:拱桥和平桥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第一步:两张相同材料相同大小的纸,一张用做平桥,一张用做拱桥,请你们轻轻地在它们的中间部位放一个垫片,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第二步:提醒学生:再往上面叠加垫片,观察有没有新的变化。

【教科版】科学《拱形的力量》优秀教案1

【教科版】科学《拱形的力量》优秀教案1

拱形的力量一、教学内容:教科版科学教科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第三课,学生通过前面两课的学习已初步了解改变材料的厚度和形状会增强抗弯曲能力。

在本课中,提出了一种新的形状——拱形。

拱形结构是一类很重要的结构,应用广泛。

拱形结构有的书又叫推力结构,它的特点是把受到的压力分解成向下的压力和向外的推力,是所有结构中唯一产生外推力的结构。

二、学情分析:学生对本单元前两节课《抵抗弯曲》和《形状与抗弯曲能力》学习对增加材料厚度和改变材料的形状可以增加物体抗弯曲能力的探究已产生了非常浓厚的兴趣,对再研究拱形结构一定会有更高兴趣。

由于历史原因六(2)班学生科学探究能力有欠缺有待提前训练。

三、教学目标:1、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2、教学流程: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②大胆假设,自主探究。

③总体评价,归纳小结。

④探究活动延伸。

3、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四、教学重难点:1、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为教学重点。

2、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五、教学准备: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课件(教师用)。

绘画纸,铁垫圈若干,三合板(拱桥的垫板),自制搭拱积木。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六、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1、(出示图片),同学们,这些建筑在外形上有什么特点?2、学生介绍发现------拱形(板书:拱形)3、提问:为什么要设计成拱形呢?4、学生谈初步看法5、揭示课题:你们说得是否有道理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拱形的力量”。

(补充板书:拱形的力量)(二)实验论证①实验一:1、我们先了解一下拱形的构造,(板画:),纸拱上面最突出的部分叫做“拱顶”,下面与纸板接触支撑拱的部分叫做“拱足”(板书标出拱顶、拱足),两足之间的距离叫跨度。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科版 (1)

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拱形的力量教科版 (1)

小学六年级科学学科备课教案
怎么才能增加拱桥的承重能力呢?
四、让拱形承受更大的压力
给学生提供KT板,作为加强拱足的材料,用加固拱足的方法,取得一组实验数据,对比之前的数据得到结论。

(加固拱足可以增加拱形的承重能力)
动画演示拱桥(和城门)通过加固拱足的方法来增加拱桥(和城门)的承受力。

你还有什么方法可以增加拱形的承受能力?
在给学生提供一张纸,用增大厚度的方法,取得一组实验数据,对比上一组数据,得到结论。

(增加拱形的厚度也能增加拱形的承重能力)
五、体验一下木拱桥的力量
给木拱桥增加两端的拱足,请同学上来体验一下。

六、欣赏国内外著名拱形建筑
国家大剧院,悉尼歌剧院,埃菲尔铁塔,凯旋门
七、课堂小结
1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2通过加固拱足和增加厚度的方法可以增加拱的承受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拱形的力量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拱形受到压力时,能把向下的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

如果能抵住拱形的外推力,拱形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过程与方法:
1.根据学生原有的逻辑思维能力与学习水平,我对本节课的教学流程
作了如下处理:①激趣导入,引出问题。

②大胆假设,自主探究。

③总体评价,归纳小结。

④探究活动延伸。

这样处理符合认识论过程和科学探究的要求,既体现了“从生活走向科学,从科学走向社会”,又“注意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的多样化”,使课程结构自然流畅,学生易于接受。

从提出问题走进探究,在做中学,又带着问题走向生活、社会,把探究的空间拓展到课外,拓展到了日常生活。

2.能够边实验边思考,逐步深入地研究一个问题。

能根据观察到的拱
形产生的形变来推想它受力的状况。

学生在实验探究活动中,如何进行实验,如何分工合作,如何处理数据,实验中出现与探究课题不同或与生活常识有矛盾的问题,应如何对待,也需在实验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正确处理,并鼓励学生大胆尝试。

培养学生实验动手能力的方法,一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逐渐提高;二是教师在实验过程中给予恰当指导。

情感、态度、价值观:让学生了解拱形在生活中的应用,同时体验科技的力量、创造的快乐。

【教学重点】弄清拱形可以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设法保持拱形的形状,使它承受更大的压力。

【教学难点】拱的受力原理和如何更好地发挥出拱的受力特点。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相关的图片资料,做拱形的纸,课件(教师用)。

180g绘画纸一整张裁成长21cm、宽10cm的小块,铁垫圈、螺帽若干,垫板(三层板裁小长21cm、宽10cm大小)。

学生准备:每生带四五本书用于抵住拱足。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比一比:拱桥和平桥谁能承受更大的压力
第一步:两张相同材料相同大小的纸,一张用来做平桥,一张用来做拱桥,请你们轻轻地在它们的中间部位放一个垫片,仔细观察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学生操作)
第二步:提醒学生:再往上面叠加垫片,观察有没有新的变化。

板书:拱形在受力时,力量的示意图
二、探讨
1.提出问题:在不改变材料又不变形的前提下,你有什么办法让拱桥承受更大的压力呢?
2.挑战自我:
挑战时间:12分钟;
先设计好方案再动手操作,设计一个做一个,并填写好记录单;
可以利用身边的材料进行实验。

控制实验:当拱形弯曲到什么程度,就算做不能再加垫圈了。

实验记录表:
3.小小答辩会
实验汇报以答辩会的形势进行,汇报小组分组别座上答辩席,评委则是老师和其他学生组成,评委可以根据汇报情况任意提出自己的问题,
在学生充分认识和讨论后老师用电脑出示抵住拱足后的受力分析图,让学生
更加清晰明了的建构“拱形可以通过材料向下和向外传递承受的压力,抵住拱的外推力,就能承受更大的压力”这样一个科学概念。

教师演示课件说明:拱形承载重量时,能把压力向下和向外传递给相邻的部分,拱形各部分相互挤压,结合得更加紧密。

拱形受压时会产生一个向外的推力,如果能抵住这个力,拱就能承载很大的重量。


师:从同学们刚才的实验中我们看到抵住拱足的物体的多了、重了,拱的承重能力就增强了!那现在老师有个问题了,要是我们继续在旁边加书本,拱是不是会一直都这样,承受的物体越来越多呢?(引出极限、“限载”的含义)师:大家都非常认真,终于将拱形的受力情况分析的清清楚楚。

三、延伸课堂
1.提出问题:你知道了赵洲桥的长寿秘密了吗?
学生充分回答后,观看书上赵州桥的图片,播放一段赵州桥的视频。

2.拓展延伸:寻找生活中的拱形
3.激发兴趣:让学生按照书上的事宜,自己回家搭建一个瓜皮拱。

四、课堂延伸
今天我们认识了赵州桥是利用了拱形的原理建造而成的,(播放州州桥的视频)
我们身边也有雪多的建筑里用了拱形,同学们可以下课去寻找一下身边的拱形。

下节课,我们看看谁找的有多有准;
设计意图:让学生源于生活,还原生活。

让学生吸收信息,提高创新意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