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届北京市第四中学高考语文冲刺学案_现代文阅读 08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语文试题一、基础知识综合(共32 分)今年是农历甲辰年,班级计划出一期以“甲辰说龙”为主题的班刊,请你一起打磨文字稿。
第一部分文化典籍中的“龙”“龙”字最早见于殷商时期的甲骨文。
先民们虔.诚地相信,龙是负责行云布雨的神兽,它的一举一动都影响着天气的稳定。
比如,他们看见发生在水面与云层间震hàn()人心的气体漩.涡现象,就会认为这是“龙吸水”。
随着时代的发展,龙的影响力逐渐fú()射到了文化生活中。
龙乘着风云,隐现于天地之间,世人难以预测其行踪。
《史记》记载:孔子问礼于老子,归来后对门生说“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感叹老子思想的高深莫测。
龙体型巨大,通身布满鳞甲,所以人们在制作龙塑像时,雕镂龙纹最需细致功夫。
南朝刘勰想要探讨写文章的原则和方法,就写了一部书,名为《文心雕龙》,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
后来,历代对这本书的研究,就被称之为“龙学”。
1. 在审稿过程中,有同学对两个加点字的读音以及两处字形产生了疑问,下列判断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虔(qián)撼漩(xuán)辐B.虔(qián)憾漩(xuàn)幅C.虔(qiān)撼漩(xuàn)幅D.虔(qiān)憾漩(xuán)辐2. 请你结合上下文,在文段画线处填上恰当的内容。
第二部分地方民俗中的“龙”恰逢龙年,人们在与龙有关的民俗活动中感受新春的喜悦。
在北京什刹海,游客接踵而至....,只为一睹巨型龙灯“蛟龙出海”。
这盏龙灯全长202.4米,龙头在荷花市场南门,龙身由上千朵彩色“祥云灯”组合而成。
由于融合了传统彩灯工艺与现代科技灯效,它通身光彩夺目,令人叹为观止....。
在重庆铜梁,不看火龙就不算过年。
龙在火中飞,人在火中舞。
赤膊上阵的舞龙人,在炽热的打铁花中穿梭,舞动着手中的火龙。
光与影交织变幻,鼓声与喝彩声历历在目....。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复习任务群2小说阅读任务2分析小说的情节结构
再嫁时,先写祥林嫂哭着喊着不肯到贺家坳去,为了抗婚,一头撞在桌角上。当她发
现贺老六是个和善的好人时,便与他一起过活,后来又有了孩子阿毛。本来可以安
安稳稳地生活下去,没成想,贺老六病死,阿毛被狼吃掉。由悲转喜继而大悲,抑扬交
错,起伏跌宕,形成多次摇摆。②《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采用摇摆式结构。小说从
沧州遇旧时林冲的“忍”到买刀寻敌时的“怒”到草堂交接时的“安”到雪夜报仇时的
体会
三层,让儿子知道有些东西不能丢弃;第13至14句为第
四层,告诉儿子休憩时感受田园生活的美好;第15至17
句为第五层,让儿子体会大地的仁慈和生命的延续。
二、特定角度梳理概括 例2(2022·新高考Ⅰ卷)[原文《江上》(节选)见学案13“赏析小说的叙事特 色”部分]舟行江上,子胥的思绪随着他在江上的所见所感而逐步生发展开。 请结合文中相关部分简要分析。(6分)
走下大埂,沿着水渠边的路走。你走过一座小桥,只有一条石板的桥就 是进村了。我曾写过它。这时,你抬起头,会发觉许多眼睛在看着你。
你对他们说,你叫杨子,你是我的儿子。 儿子,你得找和你父亲差不多年纪的人,他们才记得。 他们会记得那五个“上海佬”,记得那个戴近视眼镜的下放学生。他们 会说他的好话和坏话。不管他们说什么,你都听着,不许还嘴。他们会告诉 你一些细节,比如插不齐秧,比如一口气吃了个12斤的西瓜。你跟他们一起 笑吧,确实值得笑上一场。 你们谈到黑了,会有人请你吃饭。不必客气,谁先请就跟谁去。能喝多 少喝多少,能吃多少吃多少,这才像客人。天黑了,他们会留你住宿。他们 非常好客。
也就是这些话了,儿子。你得去,在大学的第一个暑假就去。④我不知 道究竟会怎样。要是你的船走进漕河,看见的只是一排烟囱,一排厂房,儿 子,你该替我痛哭一场才是。虽然我为乡亲们高兴。
比较阅读中异同点示例解析与特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学案
高考比较阅读中异同点示例解析与特练考点:1.(2022全国甲卷)欧阳修《画眉鸟》与文同《画眉禽》——物象作用的比较2.包佶《再过金陵》与刘翰《石头城》——景物描写的异同3.(唐)刘禹锡、许浑《金陵怀古》——怀古诗主旨的异同4.齐己、柳宗元《早梅》——情感的异同5.陆游《霜风》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态度上不同点【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物象作用的比较2.景物描写的异同3.怀古诗主旨的异同4.情感的异同5.态度上不同点【考点示例】一、(2022全国甲卷)欧阳修《画眉鸟》与文同《画眉禽》——物象作用的比较【考点解读】1. 物象作用的比较2. 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二、包佶《再过金陵》与刘翰《石头城》——景物描写的异同【考点解读】1. 景物描写的异同2. 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考题对接】一、(唐)刘禹锡、许浑《金陵怀古》——怀古诗主旨的异同1.这两首诗同属于怀古诗,但表达的主旨各有侧重,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其异同。
2.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诗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
夜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
B.许诗颔联描写金陵的衰败景象。
“松楸”,坟墓上的树木。
诗人登高而望,远近高低尽是松楸荒冢,残宫禾黍。
南朝的繁荣盛况,已成为历史的陈迹。
C.许诗颈联用比兴手法概括世间的风云变幻。
“江豚”和“石燕”象征历史上叱咤风雨的人物。
通过江上风云晴雨的变化,表现人类社会的干戈起伏和历代王朝的兴亡交替。
D.《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刘诗尾联诗人以此曲尚在流行直接表明现在的唐朝统治者依靠河山之险,沉迷在声色享乐之中,正在步六朝的后尘。
一、(唐)刘禹锡、许浑《金陵怀古》【答案】1.(1)相同:都通过盛衰对照,表达繁华已逝、物是人非之感,自然流露出借古伤今之情。
(2)不同点:刘诗表达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以及唐朝统治者依靠山河之险,仍沉迷在享乐之中的忧叹。
2021-2022学年北京市第四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解析版)
故选C。
2. 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
A.诘难(jié) 游弋(yì)锉刀(cuò) 暴殄天物(tiǎn)
B.挟持(xié) 麦穗(suì) 翩跹(qiān)为虎作伥(wéi)
C. 粗糙(cāo) 连亘(gèn) 瓜葛(gé) 沉疴难愈(kē)
A. 苍山负雪 负:背负
B. 驱而之薛 之:到
C. 于是约车治装 约:约定
D. 齐人固善盗乎 固:本来
【答案】C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C.句意:于是套好车马,整治行装。约:缠束;“约车”即套车。
故选C。
9. 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与用法全部相同的一项是( )
A. 请而见之/晨而求见
B. 吾闻北方之畏昭奚恤/不闻天子之诏
C. 齐其闻之矣/其季父项梁
D.以何市而反/介 胄之士不拜,请以军礼见之
【答案】D
【解析】
【分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连词,表承接;连词,表修饰。
B.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结构助词,的。
C.推测语气副词,大概;人称代词,他的。
(1)巾(2)非(3)麻(4)有(5)麾(6)直(7)等(8)必(9)我(10)朴
【答案】(1)巾(2)非(3)麻(4)有(5)麾( 6)直(7)等(8)必(9)我(10)朴
【解析】
【详解】写的时候要注意如下字:“麻”“麾”“等”“我”“朴”。
二、课内文言(24分)
8. 下列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故选C。
Ⅱ卷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6分)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1部分现代文阅读专题2散文阅读学案2考点突破精准答题第3讲散文阅读之归纳概括内容
朱自清先生教课也很认真。他教我们宋诗。他上课时带一沓卡片,一张一张地讲。要交读书笔记,还要月考、期考。我老是缺课,因此朱先生对我印象不佳。
C.作者通过对比、比喻、比拟等手法,写一只毛色鲜红艳丽的火狐狸在雪地上行走的景象,突出它原始的天然之美。
⑥说起雪,雪山也有雪。只是它高高在上,虽极美,可望而不可即的。唐人杜甫,所见到的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那是千秋雪,是雪线以上的雪。它美,美在窗口那么大的视线里,过过眼瘾就是。
⑦边塞诗人岑参所见到的,则是另一番雪后美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他说的是北方,胡天即塞北的天空。落雪之后,雪花积压在树木枝头,像是千树万树的梨花在盛开。意境如此壮阔而优美,唯边塞诗人才有可能提炼得到吧。
B.在作者笔下,北方的雪飘落的过程,轻扬飘摇,富有美感。北方的雪覆盖着草地,既温暖草地,又滋润青草。
C.作者写北方雪地上车印、炊烟、哈达、牧民、野羊、马群、驼铃等景物,突出了雪域的洁白、阔大、生机。
D.作者引用杜甫的诗,表现了雪山的“千秋雪”具有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美;引用岑参的诗,写出了北方雪压枝头的壮阔优美。
专题二 散文阅读 学案二 第3讲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16分)
文本一:
新校舍(节选)
汪曾祺
西南联大的校舍很分散。有一些是借用原先的会馆、祠堂、学校,只有新校舍是联大自建的,也是联大的主体。有一座校门,极简陋,两扇大门是用木板钉成的,不施油漆,露着白茬。门楣横书大字:“国立西南联合大学”。进门是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路。路是土路,到了雨季,接连下雨,泥泞没足,极易滑倒。大路把新校舍分为东西两区。
比较阅读中异同点示例解读与专练-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学案
考点:1.(2022全国乙卷)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双导模式:排遣离愁的方法2.(唐)刘禹锡、许浑《金陵怀古》——怀古诗主旨的异同3.〔宋〕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历史人物的不同点4.刘长卿《归沛县道中晚泊留侯城(节选)》——思想感情上的异同点5.钱起《效古秋夜长》与杜甫《望岳》——妙句的异同点【考点研究】一、常见考点1.双导模式:排遣离愁的方法2.怀古诗主旨的异同3.历史人物的不同点4.思想感情上的异同点5.妙句的异同点【考点示例】一、(2022全国乙卷)王勃《白下驿饯唐少府》——双导模式:排遣离愁的方法【考点解读】1. 微区别——排遣离愁的方法2. 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二、(唐)刘禹锡、许浑《金陵怀古》——怀古诗主旨的异同【考点解读】1. 怀古诗主旨的异同2. 对这首诗的赏析【考题对接】一、〔宋〕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历史人物的不同点1.本词与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都描绘了周瑜的形象。
请从手法与用意两个角度分析两首词中周瑜形象的不同点。
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山中猛虎闻军声吼叫,水中鱼龙因战火发怒,借想象中动物的强烈反应突出了战事之激烈。
B.“一鼓困曹瞒”与“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都借曹操的大败来反衬周瑜的英雄气概。
C.词句生动传神,用“金缕”写出了杨柳枝条的嫩黄、细软,“摇”则赋予了枝条动态之美。
D.词中综合运用了记叙、议论、描写等多种表达方式,使情、景、理有机统一,水乳交融。
一、〔宋〕戴复古《满江红·赤壁怀古》【答案】1.手法:①衬托的媒介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用美人小乔初嫁来衬托周瑜的英雄风度;《满江红•赤壁怀古》则主要用赤壁之战、曹操来衬托周瑜的年轻有为。
②直接描写的方式不同:《念奴娇•赤壁怀古》使用了外貌、神态描写,“羽扇纶巾”“谈笑”形象地展现了周瑜的儒雅;《满江红•赤壁怀古》则总括性地点明周瑜气度不凡。
北京市第四中学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1月考语文试卷
北京四中初三语文练习一、基础·运用(共11 分)1.年级公众号推出“月读时事”系列专题。
本月的主题是“湿地保护”。
下面是公众号的编辑同学撰写的第一期推文的初稿,请阅读后完成(1)-(3)题。
11 月 5 日至 11 月 13 日,《湿地公约》第十四届缔约方大会在武汉主会场和日内瓦分会场同步召开。
《湿地公约》是一项旨在保护湿地完整的生态结构、维护湿地功能稳定性的环保公约。
成为《湿地公约》缔约方 30 年,中国取得的成果汗牛充栋,世界瞩目。
本次与.会.的中外代表都对“中国履行《湿地公约》30 周年成就展”印象深刻。
走进展厅,沉浸式的展陈方式让人仿佛身临其境【甲】眼前是光.影.变.幻.、水清岸绿的大美湿地;耳畔是呦呦鹿鸣、百鸟欢唱;按压“气味盒子”,沁.人.心.脾.的湿地气息扑面而来;把手伸进“湿地盲盒”,可以感知粗粝的树皮、轻柔的苔藓……享受多重感官盛宴的同时,参观者还见证了湿地保护的“中国实践”。
中国以占全球4%的湿地,满足了世界 1/5 人口对湿地生产、生活、生态和文化的需求;中国湿地类型自然保护地总数达 2200 多个,同时还规划将 1100 万公顷湿地纳入国家公园体系;中国近 10 年新增和修复湿地 80 多万公顷,现有国际重要湿地 64 处,国家重要湿地 29 处,省级重要湿地 1021 处【乙】《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正式施行,28 个省份制定了省级湿地保护法规……中国将继续砥.励.前行,致力于创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未来。
(1)有同学对文段中加点字词的书写做出了判断,请你选出判断正确的一项。
()(2 分)A.“与会”应写为“于会”B.“光影变幻”应写为“光影变换”C.“砥励”应写为“砥砺”D.“沁人心脾”应写为“泌人心脾”(2)文段中划线的成语使用不当,请你想想哪个成语可以替换它。
下列选项中最恰当的一项是()(2 分)A.微不足道B.硕果累累C.首当其冲D.不胜枚举(3)在【甲】【乙】两处分别填入标点符号,正确的一项是()(2 分)A.【甲】冒号【乙】分号B.【甲】冒号【乙】逗号C.【甲】逗号【乙】分号D.【甲】逗号【乙】逗号2.公众号在第二期推文中,聚焦保护湿地的意义与价值。
散文过渡句、段之作用-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学案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专项强化训练题:散文过渡句、段之作用强化训练一、阅读,答题从理解一朵花开始黄咏梅①说实话,在往前一点的年岁,四季之中我最爱秋季,喜欢它从凉渐变至冷的那个阶段,清凉又不至于萧瑟,而最重要的是,喜欢它不像春天那么热闹。
春天看花的时候,我亦独赏枝头的那一朵。
土地解冻,万物苏生,百鸟归巢,叽叽喳喳,这种热闹的春天景象,一度被年轻的我偏执地认为不够“酷”。
真正认识春天,懂得欣赏春天的时候,我已人届中年。
那几乎就是从理解一朵花开始的。
②去年春天,我们去安徽砀山县看梨花。
梨花,在古典诗词的意象中,总是隐喻离愁别绪。
分离、飘零、楚楚可怜,甚至形容女孩的眼泪也是“梨花带雨”。
然而在一个叫良梨的村子里,我体会到梨花的另一种隐喻。
砀山县有百万亩梨园,每年春天,梨花开的时候,名符其实一片香雪海。
在这里,梨花似乎远离了文学作品赋予的形象,它美好、甜蜜、盛大,梨花的盛开便是一张张丰收的笑脸。
蜜蜂围着花蕊跳舞,小虫在花心里探头探脑,甚至一阵微风吹来,对这里的人来说,都是大自然对他们的报答。
在良梨村的万顷梨园,我看到果农爬上高高的梯子,手上拿着一根小棍子,像是在对一朵朵梨花施展魔法。
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他们这是在争分夺秒点梨花。
点梨花是砀山梨园世代沿袭的传统绝活。
一根小棍子上系一小团鸡绒毛,蘸一下采集来的花粉,往梨花的花蕊中轻轻一点,这里一下,那里一下,果实就这样获得了孕育的机会。
梨花花期短暂,果农争分夺秒,人工授粉可以大大提高梨树的结果率。
砀山梨是整个村子的经济支柱,延伸的产业链更是以一朵梨花为开端的。
从某种意义上说,梨花成就了这个村。
当地有一棵被命名为“乌龙披雪”的梨树王,三百多岁了,依旧不负众望,洁白的梨花几乎将树上的虬枝全都覆盖住了。
这棵梨树王,丰年的时候,结果可达四千多斤。
我从那一树梨花中,仿佛看到压满枝头的金灿灿的梨子,感受到它蓬勃的生命气息。
③梨花带活了良梨村的旅游经济,田野上建起了一间间崭新的民宿,设施既现代化又不失乡土气息。
现代文阅读训练三则
现代文阅读训练三则作者:李弗不来源:《读写月报(初中版)》2021年第08期(一)浓情一碗咸汤面李仙云作家贾平凹说:“唯秦腔则如秦人一样,死不离窝……”秦人乡土观念严重,不仅是秦腔,饮食文化亦是如此。
家乡有一种美食叫咸汤面,它“始于清末,流芳华原”,是当地人舌尖上最贪恋的早餐美肴。
这种味美价廉的小面,离了耀州,竟是哪里也寻它不到。
在家乡,当晨曦微露,在灯光闪烁热气缭绕中,吃上一碗油香热辣的咸汤面,真是舒心暖胃,一天的心情都是酣畅舒坦的。
记得学生时代,一次有幸在面馆与一位专门研究当地史志的老先生同桌吃面,他向我娓娓讲述:“娃啊,这咸汤面可不容小觑!咱这里是药王孙思邈故里,药王当年尝百草做成料,融入了汤里,一辈辈就这样传下来。
这汤咸面筋、爽口暖胃的咸汤面,可是有养生食疗的功效哩。
”身旁一位大妈接话道:“我说呢,每次走到面馆门口,不吃上一碗面,浑身都不得劲。
我上回感冒浑身发冷,就是吃了碗咸汤面,出了一身汗,感冒就好了一大半呢!”早年在县城读书,每到寒气袭人的冬日,一放学,我就饥肠辘辘地急奔咸汤面馆,每次捧起那古拙粗笨的青瓷“把把儿老碗”,看着碗内绚烂诱人的斑斓之色,嫩黄的姜丝,翠绿的韭菜花,红得似火的油泼辣子,白如细玉的豆腐块,一丝丝嫩黄的面条浸染在鲜红滚烫的辣汤内,在氤氲的热气中,让人垂涎欲滴。
吃着更是香辣解馋,满口盈香,瞬间就逼得额头、后背细汗涔涔了。
那年,在江南偶遇一位老乡,当话题转到我心心念念的咸汤面时,老乡饱蘸乡音地给我讲述作家老舍与咸汤面之缘。
他说当年老舍途经耀州,舟车劳顿腹内饥空,吃了咸汤面,赞叹“小小耀县,竟有北京饭店”。
贾平凹先生当年在耀州完成他的小说《废都》,偶然吃了碗咸汤面,就上瘾了。
他经常徒步爬山走七八里路,去县城吃面。
返回途中,感觉不过瘾,扭转身再去美美地吃一碗。
更有趣的是,回到西安,每每被咸汤面搅得味蕾难耐时,他还会专程搭车赶去解馋。
“味浓适口,筋韧香辣”的咸汤面,它一次次勾起我剪不断、理还乱的乡愁。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全国百强校】北京市第四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字词书写1.看注音写汉字jiàn( )赏粗guǎng( )酝niàng( )安xiáng( )gōng( )敬宽chǎng( )二、选择题2.选出加点字注音错误的一项是()A.窠.(kē)巢B.贮.(chǔ)蓄C.拗.(ǎo)过去D.应和.(hè)3.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年之计.在于春。
(打算,计划)B.那种清冷是柔和的,没有北风那样咄咄逼人....。
(形容气势汹汹、盛气凌人)C.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
(晴朗无云)D.我想拆散一家人,分成两路,各得其所....。
(各做各的一份事情,不管别人怎样说)4.阅读《孔子传》,下列选项中对孔子人生经历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吾十有五而志于学”是指孔子十五岁时决定开始学习。
B.“三十而立”是指孔子三十岁时通过长期的学习、求索、思考,建立起了自己的价值观。
C.“四十而不惑”是指孔子四十岁时博学多闻,堪称有问必答的的“百科全书”,什么知识都难不倒他。
D.“六十而耳顺”是指孔子六十岁时完全不在意别人的言论,不听取别人的任何想法。
5.下列关于《朝花夕拾》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是现代文学家鲁迅的回忆性散文集。
作者回忆童年美好往事,塑造了纯朴善良的长妈妈、严谨认真的藤野先生、活泼勇敢的少年闰土等丰富的形象,也从侧面展现了当时中国的社会状况和风气。
B.《藤野先生》一文,鲁迅在简洁的文字中夹杂着犀利的批判,写“讲义事件”和“幻灯片事件”,不仅揭露了那些日本“爱国青年”的丑恶面目,也写出了自己“弃医从文”的动因。
C.《<二十四孝图>》一文,鲁迅写自己儿时就不喜欢“老莱娱亲”和“郭巨埋儿”的故事,进而引发了对那种不顾人情甚至灭绝人性的所谓“孝道”的批判。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八年级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含附加题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本学期,我们进行了三个主题的学习,现在让我们跟随着这张试卷,一起进行“社会观察",一起感受“诗意山水”,一起“识物明理”。
社会观察阅读下面文段,回答1—3题.(共8分)发动机的咆哮声越来越大,舰载机越来越近了.绕舰一转弯,二转弯,放下起落架①放下尾钩,歼-15舰载机像凌波海燕,轻巧灵活地调整好姿态飞至舰艉后上方,对准甲板跑道,以几近完美的轨迹迅速下滑。
声如千骑疾,气卷万山来。
惊心动魄的一幕出现了:9时08分,伴随震耳欲聋的喷气式发动机轰鸣声,眨眼之间,舰载机的两个主轮触到航母甲板上,机腹后方的尾钩牢牢地挂住了第二道阻拦索。
刹那间,疾如闪电的舰载机在阻拦索系统的作用下,滑行数十米后,稳稳地停了下来。
记者眼前的飞行甲板上,定格了一个象征胜利的巨大“V”字②阻拦索的两端构成“V”上边的两头,尾钩钩住处,则是“V”字的底尖。
“成功了!”欢呼声中,一颗颗揪紧的心,一下子舒展开来。
各个战位上热烈的掌声,瞬间激活了所有人紧绷的神经,每个人的脸上都绽放出胜利的笑容。
许多人落泪了!他们说:“太让人激动了③舰载战斗机上舰,中国白手起家,一切从零开始.某大国一名上将曾说:“我们可以把航空母舰送给你们,但是,十年之内,你们不可能让舰载机上舰!”为了这一着,面对技术封锁,多少人殚精竭虑,青丝变白发④多少人顽强攻关,累倒在试验场④多少人无怨无悔、默默奉献……今天,终于有了一个圆满的结果,能不激动吗?“快点儿!快点儿!”有人向飞行甲板冲去。
几分钟前还空空荡荡的飞行甲板,一下跑来了一大群人。
打开舱门,飞行员冲着围过来的将士们说:“一切正常,感觉好极了!”歼—15舰载机前沸腾了,鲜花映衬着飞行员的笑脸,人们忘情地与飞行员紧紧拥抱,争相与飞行员合影留念……“咔嚓!”“咔嚓!"……随着照相机的快门声响起,中国第一位成功着舰的航母舰载战斗机飞行员的风采,定格在人们的镜头里,镌刻在共和国的史册上。
北京市高考语文三轮冲刺 现代文阅读 08 怎么写才能对学案
怎么写才能对技巧归纳:1.看位置,看分值2.解释句,就是解释词3.关注篇,就是关注段4.参考老师提供的答案,校正自我落实状况例文讲解:回音壁陶然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奇妙的事情:一道环形的围墙,你站在那一边,我站在这一边,对方的身影甚至被中央的建筑物遮住了;然而,那嗓音,啊,那熟悉的嗓音,透过贴耳的墙,就这样粼粼地相互传递,清晰、真切,简直就是殷殷的叮咛。
当我傍着天坛的回音壁通话时,我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想起很多年以前,我首次站在这里,十分诧异于面前这毫不起眼的红墙,它甚至有些斑驳得古老了,却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
这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敏捷,沟通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那一刻就回响在耳畔。
但这种错觉一闪即逝,我明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把我从南海之滨携来的一句问候,一直保留到踏足这里,这才怀着既亲切又神秘的心情,轻轻地朝着伴我的朋友奉上空间的怀念:“你好吗?”你好吗?你好吗?这短促的三个字回荡起来,就在青山绿水间悠扬,有如一首多情的歌。
我不知道传回我耳朵里的那一句,到底是我送去的,还是他回赠的;我总以为,你来我往的同一句话,已经交融成为分不清我的还是你的,那回音混淆了彼此的区别,成了合唱,流动在同一个音调里。
我实在喜欢倾听那回音。
当发自心底的声音诉出,任谁都不会漠然于它的去路,更不会无视于它有没有回应。
即使是在空谷里的呼喊,也还会有相应的回声,何况是在人间!这回音壁的妙处,就在于它的有呼必应。
我有时会想,倘若太寂寞,倘若喧嚣的市声卷走了真诚的歌声,也许你和我也可以在这古老的地方找到一点安慰。
然而,我又想,大约,我们也不用太过拘泥于形式。
生活在我们心海中激起的浪花,那涟漪,那涛声,不也是一种动人的回音吗?只是,胸中的回音壁是无形的,它随着世间的脉搏,不断地震出生命之歌。
然而,比较起来,它比真正的回音壁或许还要敏锐而且立体,因而还要生动得多。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A.本文通过对天坛回音壁回音现象的描写,探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理和意义。
散文阅读之记叙顺序及作用-高三语文复习冲刺学案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复习:散文阅读之记叙顺序及作用考点梳理【题型问法】1.从全文看,第××段运用了什么记叙顺序?说说其作用。
2.第××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题型分析】掌握记叙的顺序,最重要的是抓住“时间“这个要素。
仔细读文章,看看有无时间上的先后错落现象,或者事件的“开端一发展一高潮一结局”模式的变动现象。
如果有变化,这些地方就出现了记叙顺序的变动,可能运用了“倒叙”或“插叙”的方式。
1.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①顺叙。
顺叙是按照事情起因、经过和结果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记叙一件事的方法,是最常见、最基本的记叙顺序。
作用: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分明。
缺点:容易平铺直叙,显得平淡而缺乏新鲜感。
②倒叙。
倒叙是先叙述事件的结局,或把事件发展过程中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按时间顺序叙述事件发生、发展的经过。
作用:能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使文意产生悬念、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吸引读者。
③插叙。
插叙是在行文的过程中中断原来的叙事,插入对另一个事件的交代或者对另一种事物的介绍。
插入的相关内容完毕后,一般还要回到原来中断的地方继续叙述下去。
作用:对某事的原因做补充交代;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使文章结构曲折有致,叙事集中;丰富人物形象;通过对比、烘托,突出主题。
④补叙。
补叙是在叙事之后再补充叙述事件的结果等内容。
补叙只对情节中的人、事件做必要的补充说明。
作用:丰富文章内容,使文章情节更完整。
2.区分“插叙”“倒叙”和“补叙”①题干问法不一样。
插叙:某一段或几段用了什么记叙顺序,有何作用?倒叙:小说是按什么样的顺序来叙述的?②段落位置不一样。
插叙:不会出现在文章的开篇或结尾处,往往在文章中间,且插叙篇幅较短。
(补叙亦然)倒叙:必定是文章开篇,篇幅较大。
③逻辑构成及效果不一样。
插叙:往往是为了补充故事情节而存在,删去不影响故事情节完整性。
倒叙:先告诉结果(最终结尾、情节),余下的文章内容以回忆开头,从往昔写起。
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
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高考模拟信息卷押题卷语文1阅读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秋溯源所谓“中秋”,原为季节描述,八月十五日处于仲秋之中,故称中秋。
今人*中,多喜追溯至《礼记月令》篇作为“仲秋”两字之始。
然而《月令》篇本意,是为说明各月天时、祭祀对象、物候特征以及对应的行为举措,其中绝无节庆记载。
而在今日很多辞书中,将中秋节描述为北宋时期所定,实际对查《宋史太宗纪》两卷均无此事。
此事记载实出自《渊鉴类函》卷二十《中秋三》注引《唐太宗纪》。
此书如今已然散佚,同时对查正史新旧两唐书,《太宗纪》中同样无此记载。
以正史体例,倘若其间果有朝廷敕令将某日定为全国性的节庆,绝不可能无一字记载。
但是在唐代的诗文著作中,已然出现八月十五赏月的叙述。
如著名的杜甫《八月十五夜月二首》,不过在笔者看来,此诗恰恰说明当时中秋虽有赏月习俗,然而并无“中秋节”,因为一则此诗题中并未指明此日为中秋节,再则杜甫还有《十六夜玩月》《十七夜对月》二诗。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在文献记载中,很难找到一个将八月十五对应为“中秋节”的明确日期,但却随处可见今人耳熟能详的中秋习俗。
在唐代,如果用今天的话说,并非“法定节假日”,而是百姓自娱自乐的节日。
但因内容形式被广大民众喜闻乐见,逐渐扩大其影响,至明清时期,终于成为与正月节(旧历年)、五月节(端午)齐名的三节之一。
今天的中秋节,月亮是其中的关键因素,赏月,吃月饼,甚至还要以圆月的口彩讲团圆一事,都是习见礼俗。
但是细读文献,对月起兴,吟咏相思并不仅限于中秋,而举头望月,玩赏感叹也不仅限于八月。
那么中秋和月亮的关系又是如何建立起来的呢?前文引《礼记月令》中,并无只言片语提及月亮与秋天的关联,而秋日百姓所进行的活动,也无与月相关者。
真正将秋与月对应的,是皇家祭祀典礼。
《国语周语上》中记载:“古者,先王既有天下,又崇立上帝、明神而敬事之,于是乎有朝日、夕月以教民事君。
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a1717c5d5bac49c697363faef7ea5f34
绝密★启用前北京市第四中学2017-2018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试卷副标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 卷(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 卷的文字说明试卷第2页,总13页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 一、现代文阅读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王剑冰①刚下过一场雨,蒙自①的老街湿漉漉的。
一线阳光就在这时划过来,南湖上又是一片光鲜。
如果没有穿梭往来的汽车,会让人想起多少年前的5月,同现在差不多的天气,南湖边霎时出现了一群来自全国各地的学生,男的衣衫整洁,女的裙裾飘摇。
一下子涌来这么多文化人,让人有一种震惊和欣喜,来的是西南联大的学生啊。
一个享誉世界的文化讲坛也在南湖边开启。
主讲者有陈寅恪、冯友兰、钱穆、闻一多、朱自清、沈从文……②1938年,在北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书桌的情况下,北大、清华、南开三校南迁昆明,组建了西南联大,由于昆明校舍不足,边城蒙自便暂时接纳了联大的文学院、法学院。
政府尽心,绅士尽力,把联大师生安顿在风景秀丽的南湖边,让他们住进最好的房子。
蒙自海关、法国领事馆、哥胪士洋行和周柏斋的“颐楼”,成了分校的教室和住地。
领事馆敞亮气派,高树挺拔。
哥胪士洋行是整个蒙自最豪华的西式建筑,海关大院则像一座花园。
③这样,西南联大师生的生活就与美丽的南湖融在了一起。
每天,师生上下课经过南湖东堤,课余在湖边读书、唱歌、诵诗,在湖里畅游,在亭上探讨,青春的气息弥漫水中。
鱼翔浅底,鸟儿扑飞,田田莲叶拨弄着微风。
南湖,一时成了联大师生感情的依托、诗情的沃土。
想起诗人周定一的《南湖短歌》,这首诗感情淋漓,淋漓得让人泪涌:我远来是为这一园花。
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我远来是为这一湖水。
我走得有点累, 让我枕着湖水睡一睡。
让湖风吹散我的梦, 让落花堆满我的胸, 让梦里听一声故国的钟。
……我在这小城里学着异乡话,你问我的家吗?我的家在辽远的蓝天下。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2部分现代文阅读Ⅱ2小说阅读任务3分析小说的环境描写
2.社会环境描写的作用分析“四角度”
角度 作用 环境角度 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交代时代背景,揭示社会关系,
渲染特定氛围。 ①引导人物出场。②交代人物身份。③揭示人物心境。④表现 人物角度 人物性格。 情节角度 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主题角度 揭示社会本质特征,凸显主题。
学案17 分析环境描写的手法与作用
复习目标:1.掌握环境描写常用的角度与手法。2.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知能建构教考融通
一、环境描写的手法
1.自然景物描写的角度与手法
类型
解说
感官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嗅觉等(形、声、色角度)。
观察角度 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等。
写景顺序 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绘形绘色,就是用模仿的方法,尽可能如实地描画,真切地再现描写对
普斯佳科夫灵魂里充满钻心的苦痛和煎熬般的烦恼:汤盆里腾起馋人 的香气,清蒸鲟鱼冒出异常开胃的热气。教员有心放开右手,用左手盖住勋 章,可是这显得颇不方便。“天啊,快点结束这顿饭!我要到饭馆里去吃它一 顿!”他对自己说。
他胆怯地用一只眼睛瞥一下法国人。发现对方正瞧着他,却也是极其 忸怩不安,也是什么东西都没吃。两个人互相看着,越发慌张,就低下眼睛 看面前的空碟子。
“他识破了,这个家伙!”普斯佳科夫暗想。 吃第五道菜了,有人提议:“为在座的女士们的青春干杯!”宴席上的人 乱哄哄地站起来,普斯佳科夫也站起来,用左手拿起酒杯。 “列甫·尼古拉伊奇,请您把这杯酒交给娜斯嘉!”有人递给他一杯酒。 这令普斯佳科夫大为恐慌,他不得不使用右手了。勋章和勋章上那根 揉皱的红丝带终于见了天日!教员脸色煞白,低下头去,心虚地往法国人那 边瞥一眼——法国人正在看他,眼睛里满是惊讶和疑问,嘴唇却很快露出狡 猾的笑意,困窘神情也很快消失了。
高考语文学案:现代文大阅读考点知识清单
高考语文学案:现代文大阅读考点知识清单教学园地02-20 1329:高考语文学案:现代文大阅读考点知识清单一、考点解析近年全国及各省市的高考试卷,都突出了对文学作品阅读能力的考查。
所选文学作品多为思想内容深邃、表现手法丰富、语言富有特色的写人叙事、写景状物或议论性的散文,而较少选用小说、戏剧等。
《考试大纲》对文学作品阅读的要求包含3点内容:1.理解(B):① 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② 理解并解释文中重要的句子。
2.分析综合(C):①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② 分析文章结构,把握文章思路③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思想④ 分析概括在文中的观点态度⑤ 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和想像。
3.鉴赏评价(E):① 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② 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的观点态度。
二、命题特点现代文大阅读选文的一般特点从历年高考来看,故乡情怀、文化寻根、和谐共处、本真情感、人生感悟、颂扬名人等题材是散文阅读命题者所钟爱的。
这些题材总体上呈现出贴近生活、关注人文、文质兼美、意蕴丰厚、思辨性强等特点。
所选文本的篇幅大部分在1000~1500字,以一千二三百字为最多。
语言上,语法典范,有陶冶与引领作用,同时还有一定的文学性和实用性、有时代精神和审美价值,能提升考生的人生境界,促进考生的发展。
文本价值取向与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相融,有利于课程文化的建设。
2. 现代文大阅读设题的特点设题遵循了考纲对现代文大阅读的能力要求,新课程卷从分析综合、鉴赏评价、探究三个能力层级进行考查。
纵观历年的高考现代文阅读的命题形式,我们能发现在设题和答题上也同样有一些规律可寻:①尽量使考生能够利用文中语句作为答题的基本材料;②尽量照顾考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③努力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程;④努力组成内容由浅入深的系列;⑤保持题型的相对稳定、整齐。
⑥开放与限制结合,体现了探究性阅读的特点。
这些设题特点,可以说是对近几年来现代文阅读规律的概括,也同时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标尺,教师把握了这些特点,可在应试指导过程中引导学生遵循这些规律正确作答,减少盲目性,提高针对性。
现代文阅读之修辞手法-高考语文三轮冲刺学案
高考语文三轮冲刺阅读:现代文阅读之修辞手法一、分类讲解常用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对比、借代、反语。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加强表达效果。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
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
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替整体。
11.反语: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按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
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二、对点训练1.阅读文章,回答问题大城小树连亭①树本来长在乡野,由于人的关系,进了大城。
虽然有些树由于水土不服而总有些营养不良,但毕竟大城算是有了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专题讲
第八讲怎么写才能对
北京四中连中国
技巧归纳:
1.看位置,看分值
2.解释句,就是解释词
3.关注篇,就是关注段
4.参考老师提供的答案,校正自我落实状况
例文讲解:
回音壁
陶然
世界上竟然有这么奇妙的事情:一道环形的围墙,你站在那一边,我站在这一边,对方的身影甚至被中央的建筑物遮住了;然而,那嗓音,啊,那熟悉的嗓音,透过贴耳的墙,就这样粼粼地相互传递,清晰、真切,简直就是殷殷的叮咛。
当我傍着天坛的回音壁通话时,我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
想起很多年以前,我首次站在这里,十分诧异于面前这毫不起眼的红墙,它甚至有些斑驳得古老了,却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
这种与年龄不相称的敏捷,沟通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那一刻就回响在耳畔。
但这种错觉一闪即逝,我明明是在一个春天的早晨,把我从南海之滨携来的一句问候,一直保留到踏足这里,这才怀着既亲切又神秘的心情,轻轻地朝着伴我的朋友奉上空间的怀念:“你好吗?”
你好吗?你好吗?这短促的三个字回荡起来,就在青山绿水间悠扬,有如一首多情的歌。
我不知道传回我耳朵里的那一句,到底是我送去的,还是他回赠的;我总以为,你来我往的同一句话,已经交融成为分不清我的还是你的,那回音混淆了彼此的区别,成了合唱,流动在同一个音调里。
我实在喜欢倾听那回音。
当发自心底的声音诉出,任谁都不会漠然于它的去路,更不会无视于它有没有回应。
即使是在空谷里的呼喊,也还会有相应的回声,何况是在人间!
这回音壁的妙处,就在于它的有呼必应。
我有时会想,倘若太寂寞,倘若喧嚣的市声卷走了真诚的歌声,也许你和我也可以在这古老的地方找到一点安慰。
然而,我又想,大约,我们也不用太过拘泥于形式。
生活在我们心海中激起的浪花,那涟漪,那涛声,不也是一种动人的回音吗?
只是,胸中的回音壁是无形的,它随着世间的脉搏,不断地震出生命之歌。
然而,比较起来,它比真正的回音壁或许还要敏锐而且立体,因而还要生动得多。
1.下列对原文的理解,准确的两项是(4分)
A.本文通过对天坛回音壁回音现象的描写,探讨了这种现象产生的原理和意义。
B.建筑中的回音壁是有形的,人们心中的回音壁是无形的,但二者都有呼必应。
C.生活中喧嚣的市声卷走了真诚的歌声,作者只好到这古老的地方找一点安慰。
D.作者把握一点,透视生活,抓住瞬间,见其永恒,赞颂沟通心灵的人间真情。
E.本文由实到虚,从天坛回音壁写到胸中回音壁,又由虚到实,写了涟漪、涛声。
2.文章第一段中用了两个叠音词,解释它们在文中的含义(4分)
(1)粼粼:
(2)殷殷:
答案:(1)形容回音的传递是连续、起伏的(2分)
(2)形容回音深厚而亲切(2分) (答殷切、深厚、亲切、深情亦可,答急切给1分)
3.第二段中,作者之所以“总会升起一种奇异的感觉”是因为:(分两点回答,每点不超过18个字。
)(4分)
(1)
(2)
答案:(1)回音壁显示了惊人的传音灵敏度。
(2分)
(2)回音壁沟通了历史与现代的时光距离(或:回音壁使我仿佛听到遥远时代的声音)。
(2分)
4.通观全文,回答以下问题(6分)
(1)“我实在喜欢倾听那回音”,“实在喜欢”的原因是什么?
(2)胸中的回音壁和真正的回音壁主要的不同点是什么?
答案:(1)怀着既亲切又神秘的心情喊出的回音,彼此交融,混淆了彼此的区别,成了和谐真挚的合唱[针对3-5段]
(2)要点:胸中的回音壁无形,真正的回音壁有形;胸中的回音壁比真正的回音壁还要敏锐、立体、生动。
[针对6-10段](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