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七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爱莲说》素材语文版

合集下载

完整版《爱莲说》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ppt

完整版《爱莲说》新部编七年级下册语文.ppt
演示课件
学习重点: (1)通过反复诵读,感知文章内容,疏通文意。 (2)合作探究文章的深层含义。 学习难点: (1)重点句子的翻译。 (2)认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感受君子之德,提高道德修养。
演示课件
正字音
自读课文 疏通文意
蕃 fán
淤泥 yū
濯 zhuó
清涟 lián
不蔓不枝 màn 亵玩
疏通文意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
洗 水波 过分艳丽
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
沾染(污秽)
亲近而不庄重
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更加
竖立
演示课件
隐居避世
予谓菊, 花之隐逸者也; 牡丹, 花之富贵
者也; 莲, 花之君子者也。 噫! 菊之爱,
演示课件
词类活用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不蔓不枝: 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香远益清: 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
演示课件
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宜乎众矣
古义:立; 今义:种植。 古义:当。和乎连用, 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演示课件
演示课件
体态:
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香气:
特立独行 正直不苟 豁达大度
香远益清
美名远扬
风度、气质:
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也
庄重 令人敬畏 不敢轻侮
演示课件
3.作者还列举了哪什么几种花,分别 象征什么?
菊花
隐逸者
牡丹
富贵者
演示课件
4.有哪些人喜欢这些话?列举的目的是 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短文两篇—爱莲说》PPT幻灯片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短文两篇—爱莲说》PPT幻灯片
2、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之 爱,宜乎众矣。
表达了作者对世风的鄙视。
比较阅读: 《陋室铭》与《爱莲说》
1、主题:都表现了作者的洁身自好、不
相 慕名利的生活态度; 同 2、立意:都以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点 3、表达方式:都大量运用描写。
1、文体:一为“铭”,一为“说”;
不 2、句式:《陋室铭》以骈句为主,《爱 同 莲说》则以散句为主; 点 3、线索:《陋室铭》以“惟吾德馨”引
莲的美好形象
不 蔓 不 枝

描写角度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不 蔓 不 枝

风度气质
联想

君子
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中通外直 不蔓不枝 香远益清 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攀附权贵 独立高洁 美名远扬
纯真自然不显媚态
内心通达行为正直 自尊自爱令人尊敬
君子的品德
君子
生态环境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 者,莲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爱好,陶渊明 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的爱好,像我一样的还有 谁呢?对于牡丹的爱,那当然是有很多的人了!
请同学用一个字概括本文的感情线索。


1、请同学们找处描写莲的美好形象的语句。 2、这句话是从哪些角度描写莲的? 3、从描写莲花优美形象的语句中,你们可以 联想到君子的哪些品德? 4、作者对莲的赞美,表达了作者何种生活态度?
写法
生态环境
君子 体态香气

风度气质

言志 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为什么还要写菊和牡丹?
隐逸者
正衬
生态环境
正衬
体态香气

部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 下册 爱莲说 PPT课件

部编版 初中语文 七年级 下册 爱莲说 PPT课件
夏秋之交,莲花盛开,披霞含露,亭亭玉立。每当微风 吹过,田田荷叶轻摇,朵朵鲜花颔首,阵阵馨香扑鼻。作 者凭栏放目,触景生情,爱莲花之洁白,感宦海之污浊, 写下了著名的《爱莲说》。
爱莲说
文体知识
“说”的文体特点
说,是古代的一种议论性文体。大多是就一事、 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篇幅一般不长, 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爱莲说》
部编版七年级下册 语文
北宋哲学家,字茂
叔,湖南道州人。晚年 在庐山莲花峰下建濂溪 书堂讲学,世称“濂溪 先生”。谥号“元公”, 著有《太极图说》《通 书》等。
背景链接
《爱莲说》是周敦颐于熙宁元年(1068)擢为南康郡 守时所写。他曾于府治东侧开辟一块40余丈宽的莲池,在 池中建赏莲亭。
爱莲说——借助对莲花的歌咏,说明爱莲的道理。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课文,读准、读顺。
爱莲说 宋·周敦颐
fán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


zhuó
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
lián
màn
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xiè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是
时著名的
家。
2、 与“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


3、 翻译语句: (1)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 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答:
课后练习(二)
余忆年少时,住西湖。每至夏日,临湖赏荷,便欣然忘食。一日,偕数友,观荷于湖边亭中。 兴正浓,忽有大雨倾盆而至,湖中荷花尽作飘摇之态。少时,雨过天晴,波澜不惊,湖天一色。荷 花为雨所洗,鲜妍明媚,袅娜多姿,清丽雅致,实为花中仙子也。李太白诗云“清水出芙蓉,天然 去雕饰”,余以为妙绝。

语文版初一年级语文知识点之第23课《爱莲说》

语文版初一年级语文知识点之第23课《爱莲说》

语文版初一年级语文知识点之第23课《爱莲说》本文是关于语文版初一年级语文知识点之第23课《爱莲说》,感谢您的阅读!
一、文章内容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二、文学常识
三、语音
甚蕃()淤()泥濯()清涟()而不妖亵玩()
四、通假字
五、古今异义词
六、词类活用
七、一词多义
八、重点词语解释
1、可爱者甚蕃蕃:多,“蕃”在中文的近义词是众,反义词是鲜(独)。

2、香远益清益:副词,更。

3、亭亭净植植:树立。

4、陶后鲜有闻鲜:少。

5、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妖:妖媚。

6、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而:却亵:亲近而不庄重。

7、宜乎众矣宜:应当
8、晋陶渊明独爱菊独:只,仅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16 短文两篇——《 爱莲说》(素材)

16、短文两篇——《爱莲说》一、文体知识及其作者情况。

1、“说”,是古代一种议论性的文体,大多是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写法上不拘一格,行文崇尚自由活泼,有波澜起伏,篇幅一般不长,跟现代杂文颇为相似。

2、本文作者周敦颐,字茂叔,北宋哲学家,人称濂溪先生,宋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

他是中国理学的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著作有《太极图说》、《通书》,代表作是《爱莲说》周敦颐(1017~1073)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周敦颐从小喜爱读书,在家乡颇有名气,人们都说他“志趣高远,博学力行,有古人之风”。

他的学问、气度,也感动过许多人来追随他学习,其中最著名的,就是程颐、程颢两兄弟,他们后来都成了南宋一代著名的理学家。

周敦颐生前并不为人们所推崇,学术地位也不高。

人们只知道他“政事精绝”,宦业“过人”,尤有“山林之志”,胸怀洒脱,有仙风道气。

但没有人知道他的理学思想,只有南安通判程太中知道他的理学造诣很深,并将两个儿子——程颢、程赜送到他的门下,后二程均为著名理学家。

南宋学者,胡宏对敦颐的理论学加以尊信,理学集大成者朱熹对他评价很高,为他作事状,又为《太极图.易说》、《易通》作了注解。

张(木加武字)称他为“道学宗主”,其名声逐渐大起,九江、道州等、南安等地纷纷建濂溪祠纪念他,宁宗赐敦颐谥号为“元”,因此敦颐又被称为“元公”,到理宗时,从祀孔子庙庭,确定了周敦颐的理学开山地位。

周敦颐性情朴实,自述道:“芋蔬可卒岁,绢布是衣食,饱暖大富贵,康宁无价金,吾乐盖易足,廉名朝暮箴”。

他从小信古好义,“以名节自砥砺”。

平生不慕钱财,爱谈名理,他认为“君子以道充为贵,身安为富”。

他虽在各地作官,但俸禄甚微,即使这样,来到九江时,他还把自的积蓄给了故里宗族。

公元1072年,周敦颐来到江西,创办了濂溪书院,从此开始设堂讲学,收徒育人。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爱莲说》知识点整理《爱莲说》(朗读者:雅坤).m4a1:48来自教学微课堂打开今日头条,体验完整音频内容一、作者及文体介绍1.作者链接周敦颐(1017-1073),宋代道州(现在湖南省道县)人,字茂叔,谥号元公,北宋著名的哲学家。

因他世居道县濂溪,后居庐山莲花峰前,峰下有溪,也命名为濂溪,学者们称他为濂溪先生。

著有《太极图说》《通书》等。

2.文体链接“说”是一种议论文的文体,可以直接说明事物或论述道理,也可以借人借事或借物的记载来论述道理。

《爱莲说》就是说一说爱好莲花的道理。

二、读音周敦颐(yí )蕃(fán )淤泥(yū )濯(zhuó )清涟(lián )亵玩(xiè )隐逸(yì )鲜有闻(xiǎn)噫(yī )三、词语解释及句子翻译1.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之:的。

可:值得。

蕃:多。

译: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

2.晋陶渊明独爱菊。

独,只,唯独。

译:晋朝陶渊明只喜爱菊花。

3.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自,(自)从。

甚,很,十分。

从唐朝以来,人们很爱牡丹。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yú):我。

之: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际意义。

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

而:连词,表转折,但是。

下文“可远观而不可亵玩”同。

染:沾染(污秽)。

濯(zhuó):洗涤。

清涟(lián):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

妖:妖艳。

美丽而不端庄。

通,空。

直,挺立。

蔓,名词用作动词,生枝蔓。

枝,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节。

益,更,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可:可以。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玩:玩弄。

焉:语气助词。

译: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淤泥中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在清水里洗涤过但是不显得妖媚,它的柄内部贯通,外形笔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节,香气远闻更加清芬,洁净地挺立在水中,可以从远处观赏但是不能靠近玩弄它。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短文两篇—爱莲说》PPT幻灯片3

七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短文两篇—爱莲说》PPT幻灯片3
2021/4/29
生长环境
体态香气 不 蔓 不 枝

风度气质
2021/4/29
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应当具有哪些美好的 品质。
品读托物言志类文章的必须解决的三个 递升性问题 “托何物” “托物何” “言何志”
2021/4/29
概括一下它具有君子的哪些美德? 找出莲对应的君子品德 例:“出淤泥而不染”象征君子身处污浊 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
《爱莲说》就是说说爱好莲花的问题。
2021/4/29
认读
要求:字正腔圆。读准字音, 读出节奏,吐字清楚, 速度适度,声音饱满 响亮。
2021/4/29
考一考:
蕃(fán)
濯 (zhuó )
亵(xiè) 玩
淤( yū )泥 清涟(lián )
噫 (yī )
隐逸 ( yì) 鲜(xiǎn)有闻 予( yú )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 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 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 乎众矣。 骈散结合,注意 “而” “之”“也”等词的停顿。
2021/4/29
?
人陶莲隐远不不盛陶水 后,逸观蔓染爱渊陆
牡鲜花者而不,牡明草 丹有之也不枝濯丹独木 之闻君;可,清。爱之 爱;子牡亵香涟予菊花 ,莲者丹玩远而独。, 宜之也花焉益不爱自可 乎爱。之予清妖莲李爱 众,噫富谓亭,之唐者 矣同!贵菊亭中出来甚 。予菊者,净通淤,蕃
2021/4/29





出淤泥而不染
君子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不 攀 附 权 贵
2021/4/29庄重来自朴不显媚态作者写这篇文章仅仅是为了写对莲花的 喜爱吗?那还为了写什么呢?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六高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爱莲说》素材 语文版

河南省安阳市滑县第六高级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23课《爱莲说》素材 语文版

爱莲说一、原文探究君子人格的赞歌(节选)——读周敦颐的《爱莲说》董乃斌《爱莲说》的篇幅很短小,表述很浅显,可是内容却有深意。

它歌赞莲花的美好,申说爱莲的理由,而其实是把莲花比作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提倡一种理想人格,所以,不妨认为《爱莲说》就是一篇“君子颂”。

这篇文章很短,仅百余字,但它的内容却挺丰富,所提出的问题也很尖锐,所表达的思想也颇深刻。

作为一篇散文,它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哪些特征呢?1.充分形象化的说理。

中国古典散文是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很多小的文体。

“说”就是一种专门用以阐述道理的散文文体。

《爱莲说》全文都在说理,可是妙就妙在它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阐说。

文章从莲花的外表写到它的内质,从莲花的生长环境写到它的生活态度,并很巧妙地把花与人的品格相联系。

这就要求作者对莲花的特征有独到的发现,他从万千种花中选择莲花来讴歌赞美,就是因为他敏锐地抓住了莲花的特征,抓住了莲花与君子人格的可比之点,并有能力用简洁的文字将其表现出来。

文字简洁精练的前提是思想明晰,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2.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凸显思想。

文章不是孤立地颂扬莲花,而是将三种花、三种人对比着写。

菊花比隐逸者,作者对这种人的评价是比较高的,因为他们洁身自爱,不谋私利,也不干坏事。

可是,比起愿为国家和民众承担责任、作贡献而又不谋私利、不炫耀个人的君子,隐逸之士还不是最高尚的。

至于对那些出于个人目的而出仕,担任官职只是为自身或家族谋利的人,也就是只知谋取荣华富贵的人,作者内心是很蔑视这种人的。

由于有比较、有褒贬,就把莲花和君子的形象推举得更高,把作者爱莲的意思和理由都阐述得更加鲜明而充分。

3.抓住莲花的精神,作了集中突出的描述。

他写莲花,虽然也写其外形,如“中通外直,不枝不蔓”,但主要是写精神。

作者所注意的是莲花内在的美质,而不是外在的艳丽。

也只有“遗貌传神”,即忽略外貌而突出气质和神韵,才能以此与君子、与作者的人格理想相联系,借以阐发一种崇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爱莲说素材

中考语文文言文重点字词解释爱莲说素材

爱莲说中考文言文:《爱莲说》重点字词解释,希望对同学们有所帮助,仅供参考。

一、重点字词可爱:值得喜欢。

者:……的花。

蕃:多。

独:只。

自:从。

甚:特别,十分。

濯:洗。

清涟:清波。

通:贯通,通透。

直:挺立。

蔓:生藤蔓。

枝:生枝茎。

远: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

益: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

植:竖立。

亵玩:靠近玩弄。

亵,亲近而不庄重。

谓:认为。

鲜:少。

闻:传闻。

同:和……一样。

宜:应当。

众:很多。

二、重点句子翻译1.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唯独喜爱莲花,(它)从积存的污泥里长出来却不沾染(污秽),经过清水洗涤但不显得妖艳。

2.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茎;香气传得越远就越清幽;洁净地挺立(在那里)。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可以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玩弄(它)。

4.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我认为,菊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是花中的君子。

5.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对于菊花的喜爱,陶渊明之后就很少有传闻了。

对于莲花的喜爱,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喜爱,人应当很多了。

三、课文分析1.归纳主题。

通过对莲花的爱慕和赞颂,表现作者对美好理想的向往,对高尚情操的追求,对正直人格的仰慕;同时,通过对牡丹的厌恶和鄙弃,表现出对趋附权贵、苟随时俗及其风尚的不满。

2.莲之爱(君子形象)。

(1)生长环境:“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前句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浮沉的品质;后句象征君子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

(2)体态香气:“中通外直,不蔓不枝”是体态,象征君子通达正直、豁达大度、行为端正;“香远益清”是香气,志洁行廉,美名远扬。

(3)气质风度:“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仪态庄重,令人敬重。

3.下面这段话蕴含了君子的哪些品质?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爱莲说》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3课《爱莲说》课件 语文版

你认为莲花具有哪些高贵品质?
可 远 观 而 不 可 亵 玩 焉(



托物
1.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
言志
1.不与世俗同流合污 不献媚权贵
花 2.中通外直 之 不蔓不枝 君 子 3.香远溢清
2.胸襟磊落 豁达正直
3.美德可以永远传播
4.亭亭净植
4.仪态端庄,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 气节高尚,
令人尊敬
• 重点:
• 加强朗读,学习本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 法。
• 难点:理解文章的主旨。
兰 花
薰衣草

玫瑰
向日葵
郁 金 香
康 乃 馨
然而有一种花, 它的花朵能欣赏, 根和子都能食用, 叶子和花子也都能入药, 可以说全身都是宝。 大家知道是什么花么?
——荷花(又称莲)
莲藕
莲子
莲花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杨万里
这种世风,这种人生态度是作者否定的。 因此牡丹是本文的反面形象,
作者写牡丹实际上是从反面衬托莲的 君子形象。
花惟 开有 时牡 节丹 动真 京国 城色 。,
托物
言志
陶渊明爱菊(鲜) 隐逸者

(正衬)
花 喻 人
世人爱牡丹(众) 富贵者 (反衬)
予独爱莲 (无) 君子



周 敦 颐 宋
·
学习目标
• 1、知识目标 • 朗读、背诵《爱莲说》,并把握词、语句,疏通文意。 • 学习课文托物言志和衬托的手法。 •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增强语感、加强朗读能力及说写的
能力。 • 3、情感目标: 认识作品的现实意义,培养高尚良好的道德
情操,提高生活情趣。 • 4、创新目标 • 培养主动质疑和自主探究的能力。 • 培养从不同角度提出观点的创新思维能力。 • 培养整合材料的能力。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第23课《爱莲说》课件 语文版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第23课《爱莲说》课件 语文版
连连看
林黛玉 薛宝钗 牡 丹 芙蓉花
王熙凤
妙 玉 香 菱
并蒂花
罂粟花 梨 花
林黛玉
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
Hale Waihona Puke 芙蓉花 牡 丹薛宝钗
若教解语应倾国,任是无情也动人
王熙凤
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罂粟花
并蒂花 梨 花
香 菱
连理枝头花正开,妒花风雨便相摧
妙 玉
梨花如静女,寂寞出春暮。 春色惜天真,玉颊洗风露。
爱 莲 说
后代名家称赞——
廉取于名,而锐于求志, 薄于徽福,而厚于得民。
——宋代哲学家朱熹
人品甚高,胸怀洒落,如光风霁月。
——宋代文学家黄庭坚
我 愿 为 莲
好向濂溪称净植, 莫随残叶堕寒塘。 —鲁迅
(濂溪即周敦颐)
我 愿 为 莲
我愿为莲,直面污浊,寻 求至善,即使最终残荷听雨, 也以千年不变的情怀安居我的 精神家园……
这是一朵
的莲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唉,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唉,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唉,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可惜 可叹 可悲)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可惜!
噫,莲之爱同予者何人?可叹!
噫,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悲!
周敦颐语录——
芋蔬可卒岁,饱暖 大富贵,康宁无价金, 吾乐盖易足。 事冗不知筋力倦, 官清赢得梦魂安。
周敦颐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
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中小学教案、试题、试卷
爱莲说
一、原文探究
君子人格的赞歌(节选)
——读周敦颐的《爱莲说》
董乃斌
《爱莲说》的篇幅很短小,表述很浅显,可是内容却有深意。

它歌赞莲花的美好,申说爱莲的理由,而其实是把莲花比作作者心目中的“君子”,提倡一种理想人格,所以,不妨认为《爱莲说》就是一篇“君子颂”。

这篇文章很短,仅百余字,但它的内容却挺丰富,所提出的问题也很尖锐,所表达的思想也颇深刻。

作为一篇散文,它在艺术表现上具有哪些特征呢?
1.充分形象化的说理。

中国古典散文是个很大的概念,包括很多小的文体。

“说”就是一种专门用以阐述道理的散文文体。

《爱莲说》全文都在说理,可是妙就妙在它不是用抽象的概念而是用生动的形象来阐说。

文章从莲花的外表写到它的内质,从莲花的生长环境写到它的生活态度,并很巧妙地把花与人的品格相联系。

这就要求作者对莲花的特征有独到的发现,他从万千种花中选择莲花来讴歌赞美,就是因为他敏锐地抓住了莲花的特征,抓住了莲花与君子人格的可比之点,并有能力用简洁的文字将其表现出来。

文字简洁精练的前提是思想明晰,这是写好文章的关键。

2.运用对比手法,通过对比凸显思想。

文章不是孤立地颂扬莲花,而是将三种花、三种人对比着写。

菊花比隐逸者,作者对这种人的评价是比较高的,因为他们洁身自爱,不谋私利,也不干坏事。

可是,比起愿为国家和民众承担责任、作贡献而又不谋私利、不炫耀个人的君子,隐逸之士还不是最高尚的。

至于对那些出于个人目的而出仕,担任官职只是为自身或家族谋利的人,也就是只知谋取荣华富贵的人,作者内心是很蔑视这种人的。

由于有比较、有褒贬,就把莲花和君子的形象推举得更高,把作者爱莲的意思和理由都阐述得更加鲜明而充分。

3.抓住莲花的精神,作了集中突出的描述。

他写莲花,虽然也写其外形,如“中通外直,不枝不蔓”,但主要是写精神。

作者所注意的是莲花内在的美质,而不是外在的艳丽。

也只有“遗貌传神”,即忽略外貌而突出气质和神韵,才能以此与君子、与作者的人格理想相联系,借以阐发一种崇高的人生哲学和处世态度。

这是作者思想深刻的地方,也是他艺术上巧妙的地方。

周敦颐的《爱莲说》继承了古典文学以形象比喻阐发道理的传统,用“说”的文体,揭示了一种人格理想,歌颂了君子的品格,给后世的知识分子以深刻的影响。

二、美文赏读
荷叶赞
荷叶对人类是很有益处的。

作为药材,它可以去热清火,这在《本草纲目》中有记载。

作为特殊的包装材料,它不怕水浸,不怕油污,在纸张缺乏和塑料产生以前,它曾起到不小的作用。

另外,用荷叶煮成的荷叶粥,碧绿馨香、清爽可口……它本身有用,而且还帮助生长了于人类有用的莲蓬和藕。

它本身美,而且还创造了荷花的美。

但吸引我的不在这些,也不在荷叶的自然美,而在荷叶的精神美。

诚然,它不像荷花,它没有什么别称、佳号,荷叶、莲叶,如此而已。

当人们指点着、欣赏着荷花以致忘记荷叶的存在时,它从不计较什么,不争名,不求利,不出风头,不论地位,它总是默默地工作、默默地战斗。

是的,古人的诗赋从没歌颂过它;但离开它,便使一切咏荷名作的产生成为不可能。

它的风格不但深深地感染着我,而且给我许多启示。

这湖中的美景是谁创造的呢?远处的青山是谁染绿的呢?那金碧辉煌的亭台楼阁是谁盖起来的呢?这大地上的一切美好事物是谁培育出来的呢?朋友,你能说出他们的名字吗?过去的史书很少记载,古代的诗篇中也很少赞颂。

他们像荷叶一样,只有两个最简单的名称——人民,群众。

可是,荷叶的风格就深深蕴涵在他们之中。

荷叶的风格不就是人民伟大精神的象征吗?
我爱荷叶,故作荷叶咏。

教案、试题、试卷中小学 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