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江苏省连云港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①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
其中,文化振兴既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也为实现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活力。
②中华民族五千多年历史孕育了丰富的乡土文化,如宗族文化、节庆文化、耕读文化、祭祀文化等。
这些文化元素相互交织形构了朴素的乡村价值观和认知体系,进而构建了乡村社会的行为规范。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乡土文化蕴含的礼俗秩序开始在乡村社会中消解,乡村出现了内核“空心”。
重塑乡土文化,建设乡村精神家园,对筑牢乡村振兴之根,确保乡村社会的持续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③乡村优秀传统文化记录了乡村历史、信仰、习俗和生活方式,成为维系乡村社会深层情感的集体记忆。
重视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好古树、古桥、古村落、古建筑等蕴含丰富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且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保留代表性乡村公共记忆景观。
积极推进剪纸、捏面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培育乡村文化的传承人,延续和发展历史遗留的珍贵精神财富。
鼓励年轻人学习传统技艺和表演,让更多的年轻人认识和了解地方乡村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和认同感。
在保护和传承中寻根溯源,从而在中国传统式的“乡愁”中滋养乡土文化归属。
④涵养乡风文明可以为乡村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有效地满足农民对美好生活精神层面的需要,提升农民的主人翁意识和社会责任意识,同时进一步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和文化认同。
加强乡风文明建设,要在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先进文化的引领作用,尊重乡村本位和农民主体地位。
围绕农民需要提供文化服务,组织农民开展文化活动,提升农民素质和乡风文明程度。
⑤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前提和方向保证,是乡村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坚实保障。
涵养乡风文明,必须坚持和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全面领导,强化基层党组织的政治担当,推进改革创新,发挥好党建引领作用。
2022-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2-2023学年烟台市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在网络修真小说之中,常常有今不胜古的时代感慨——古代仙器法宝的价值和内涵力量,往往超过较近的时代;可对于网络文学本身参讲,却是古不胜今。
现在再看看十五年前、十年前,甚至是三四年前的作品,都会感到哪怕作者在文笔、内涵、火候等方面的深厚程度不亚于甚至超过现在顶级的网络小说创作者,可在创作的类型和形式上,却已经只能用“时代的眼泪"这个词汇来形容了。
随着2012年以来“超级IP时代”的到来,得益于文娱行业的深度介入,网络文学发展演化的速度,像是按下了一个十倍的加速按钮一样,我们完全可以说,现在的中国网络小说正处于它最好的时代,也是最有挑战的时代,或许可以用“白金时代”这个对网络小说创作者来说比较熟悉的词语来命名。
新的时代力量和平台力量,将不同领域的文学资源重新聚合了起来,并通过一种最符合市场经济的结构,形成了一种像山洪一样裹挟一切的强大合力。
在这种时代力量下,文学资源的重新聚合,正在达到甚至超过近现代文学初创时期的那种超强生命力,甚至攀越并“超维"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古典小说时代——获得比明清时代更高维、更多场景的孕育文学生命之力。
话说回来,明代通俗小说的兴盛与雕版印刷业的发展有重要关系;民国时期现代文学的普及与发展,也同现代工业条件下印刷出版业的变化有很大关系……这种时代和平台的变革,是文学形态本身创新的一大主要推动力。
互联网时代的平台变革力量和出版行业环境的整体变化,同样对网络文学的发展和变革,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
石昌渝先生曾经评论说:“中国书籍形制,从甲骨、钟鼎、竹简到丝帛,都不可能、也不屑于承载供人们消遣的俚俗的白话小说。
它们的材料和书写成本都太昂贵……只有在印刷术发明之后,而且是在印刷业发展到商品化程度较高、一般出版物可以为社会有闲阶层购买而出版者又有利可图的时候,白话小说的写作和出版才能成为一种文化产业。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题第Ⅰ卷(45分)一、基础学问(18分,每小题3分)1、下面词语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前仆.(pū)后继蓊.(wěng)蓊郁郁安土重.(chóng)迁悖.(bèi)谬B、言简意赅.(gāi) 惴.(zhuì) 惴担心字斟.( zhēn )句酌饿殍.(piăo)C、百折不挠.(náo) 毛骨悚.(sǒng)然豁.( huò)然开朗倔.(juè)强D、众口铄.(shuò)金风流倜(zhōu) 傥初见端倪.(ní) 菲.(fĕi)薄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堂而皇之干练焦躁担心禁固B、逆来顺受休憩礼上往来伎俩C、摧山坼地盎然穷形尽相时弊D、响誉中外滞留陨身不恤奢侈3、下列各组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组是()A、乐不思蜀夜澜人静娇正观摩B、忧心忡忡装表探究庸人自扰眷恋C、光阴荏苒穿凿附会怨尤缄默D、耿介不阿夸父追日化为无有兑付4、下面横线处应填入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①然而在这样的生活艰难中,预定了《莽原》全年的就有她。
②改革开放的壮举顺应民心,合乎历史发展的规律,是不行的历史潮流。
③这将被后代怀着仰慕之情来______的圣地,远离尘嚣,孤零零地躺在林荫里。
A、竟然遏止朝拜B、毅然遏制朝拜C、毅然遏止朝拜D、竟然遏制瞻仰5、下列各句中,成语运用恰当的一组是()A、近年来,伊拉克因受制裁,经济发展缓慢,人民生活困难。
最近,又遭美英飞机的攻击,真是祸起萧墙。
B、他把这个人物刻画得惟妙惟肖,入木三分。
C、朱自清写桃花红得像火,杏花粉得像霞,梨花白得像雪,还写花下的蜜蜂嗡嗡地闹着,真是绘声绘色。
D、阳光明媚,和风轻吹,我们如坐春风兴致勃勃地走向目的地。
6、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句意明确的一句是()A、为了防止这类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我们加强了平安教化和管理。
B、不管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都极端不利,登山队员仍旧克服了困难,成功攀登到顶峰。
山东省青岛市某重点高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2023.0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内在要求。
”这一重要论述为新时代新征程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重要遵循。
早在19世纪,马克思就曾提出自然是人的“无机的身体”的著名论断,强调人与自然是统一的有机整体,彼此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人类友好保护自然时,自然的回报是慷慨的;人类粗暴掠夺自然时,自然的惩罚是无情的。
如果人类无度破坏自然环境,必然会打破生态系统的平衡,遭到自然界的“报复”。
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朴素生态观,同样蕴藏着解决当代人类所面临的生态问题的重要启示。
《周易》认为,“天地之大德曰生”“生生之谓易”,给予“生生”和“共生”极高的价值期许。
“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吕氏春秋》强调要遵循“天时”来进行生产生活,体现顺应规律、适度节用的发展思想。
中国古代思想家“天人合一”“道法自然”的哲理思想,将天地人统一起来、将自然生态同人类文明联系起来;“顺时”“以时”“不违时”,顺应和保护自然,按照大自然规律活动,取之有时,用之有度,为中国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丰厚的思想滋养。
生态兴则文明兴。
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我国生态文明建设仍然面临诸多矛盾和挑战,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生态环境质量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盼相比,同建设美丽中国的目标相比,都还有不小的差距。
如何达成“人类与自然的和解”,如何历史地、实践地处理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问题再次摆在了我们面前。
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解析版)
山西省孝义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血缘是稳定的力量。
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生于斯,死于斯”把人和地的因缘固定了。
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
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上靠近在一处。
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我们在方向上分出尊卑:左尊于右,南尊于北,这是血缘的坐标。
空间本身是混然的,但是我们却用了血缘的坐标把空间划分了方向和位置。
当我们用“地位”两字来描写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占的据点时,这个原是指“空间”的名词却有了社会价值的意义。
这也告诉我们“地”的关联派生于社会关系。
在人口不流动的社会中,自足自给的乡土社会的人口是不需要流动的,家族这社群包含着地域的涵义。
村落这个概念可以说是多余的,儿谣里“摇摇摇,摇到外婆家”,在我们自己的经验中,“外婆家”充满着地域的意义。
血缘和地缘的合一是社区的原始状态。
亲密的血缘关系限制着若干社会活动,最主要的是冲突和竞争;亲属是自己人,从一个根本上长出来的枝条,原则上是应当痛痒相关,有无相通的。
而且亲密的共同生活中各人互相依赖的地方是多方面和长期的,因之在授受之间无法一笔一笔的清算往回。
亲密社群的团结性就依赖于各分子间都相互的拖欠着未了的人情。
在我们社会里看得最清楚,朋友之间抢着付帐,意思就是要对方欠自己一笔人情,像是投一笔资。
欠了别人的人情就得找一个机会加重一些去回个礼,加重一些就在使对方反欠了自己一笔人情。
来来往往、维持着人和人之间的互助合作。
亲密社群中既无法不互欠人情,也最怕“算账”。
“算账”“清算”等于绝交之谓,因为如果相互不欠人情,也就无需往来了。
社会生活愈发达,人和人之间往来也愈繁重,单靠人情不易维持相互间权利和义务的平衡。
于是“当场算清”的需要也增加了。
河北省定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定州市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语文试题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一)现代文阅读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1-5小题。
材料一:文字所能传的情、达的意是不完全的。
这不完全是出于“间接接触”的原因。
我们所要传达的情意是和当时当地的外局相配合的。
你用文字把当时当地的情意记了下来,如果在异时异地的圜局中去看,所会引起的反应很难尽合于当时当地的圜局中可能引起的反应。
文字之成为传情达意的工具常有这个无可补救的缺陷。
于是在利用文字时,我们要讲究文法,讲究艺术。
文法和艺术就在减少文字的“走样”。
在说话时,我们可以不注意文法。
并不是说话时没有文法,而是因为我们有着很多辅助表情来补充传达情意的作用。
我们可以用手指指着自己而在话里吃去一个我字。
在写作时却不能如此。
于是我们得尽量地依着文法去写成完整的句子了。
不合文法的字词难免引起人家的误会,所以不好。
说话时我们如果用了完整的句子,不但显得迂阔,而且可笑。
这是从书本上学外国语的人常会感到的痛苦。
文字是间接的说话,而且是个不太完善的工具。
当我们有了电话、广播的时候,书信文告的地位已经大受影响。
等到传真的技术发达之后,是否还用得到文字,是很成问题的。
这样说来,在乡土社会里不用文字绝不能说是“愚”的表现了。
面对面的往来是直接接触,为什么舍此比较完善的语言而采文字呢?我还想在这里推进一步说,在面对面社群里,连语言本身都是不得已而采取的工具。
语言本是用声音来表达的象征体系。
象征是附着意义的事物或动作。
我说“附着”是因为“意义”是靠联想作用加上去的,并不是事物或动作本身具有的性质。
这是社会的产物,因为只有在人和人需要配合行为的时候,个人才需要有所表达;而且表达的结果必须使对方明白所要表达的意义。
所以象征是包括多数人共认的意义,也就是这一事物或动作会在多数人中引起相同的反应。
因之,我们绝不能有个人的语言,只能有社会的语言。
要使多数人能对同一象征具有同一意义,他们必须有着相同的经历,就是说在相似的环境中接触和使用同一象征,因而在象征上附着了同一意义。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泸州市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春节是中华民族第一大节,是中国最丰厚的文化遗产之一,她以祈福迎祥与和睦喜庆的节日文化特质,呈现出人类文明共通的形态。
在冬去春来、辞旧迎新之际,中国人以隆重的年节仪礼为周而复始的岁月刻下了深深的时间符记,辞年礼、团圆礼、守岁礼等共同构成春节仪礼系列,在人与自然的互动中,我们共同通过了特殊的仪式时空,经历了重要的社会与精神的洗礼与更新。
在进入腊月后,人们以或严肃或活泼、或神圣或温情的方式,礼送旧年,祭祀诸神,慰问亲友,这些礼仪可集中称为辞年礼。
腊八礼,是拉开年节序幕的启幕礼,是辞年礼的开端。
“过了腊八就是年”,人们以腊八粥的相互馈送与献祭,开启了年节历程。
腊八日,是古代腊日蜡祭的遗存。
我们今天还能看到早早熬起腊八粥祭祀果树、磨盘祈求丰年的礼俗。
腊八开始敲响的年鼓,也奏起了送冬迎春的年节序曲。
土鼓送寒是古老的年节礼仪传统,南朝宗惊在《荆楚岁时记》中记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谚语云:“腊鼓鸣,春草生。
”河南濮阳至今还有腊八开始敲鼓的习俗。
腊八还是古代傩仪逐疫礼仪的启动时间,人们成群结队,以头戴假面,击鼓逐疫的方式,挨村逐屋进行环境清洁,以迎新春。
辞年礼似围绕着各种社会关系与信仰关系展开,它的目的是在一年结束之际,对于人世间与超世间的关系进行妥善沟通与润滑,以实现情感的表达与伦理关系的增强,从而为未来岁月提供社会与精神保障。
因此,辞年礼集中在人与各种关系的调整增进上,它通常以年礼馈送与聚饮的方式进行,以表达对天地自然、亲友乡邻、同行同业.雇主雇员、业主与顾客,庙祝与施主,甚至传统社会的君臣之间的相互礼故与感恩、感谢。
辞年礼俗传统起源很早,先秦的蜡祭,年终“总祭百神”;苏东坡也曾有岁暮乡俗三首,其一《馈岁》,诗引中说:“岁晚相与馈问,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
”馈赠与慰问为主的辞年礼,主要在亲友之间,如晚辈看望长辈、平辈友朋间的相互拜访,人们在相互馈赠与探访中,交流了亲情与友情,让人们在寒冬腊月的岁末感受到温暖。
四川省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南充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考生注意: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作答时,将选择题答案涂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在试题卷上作答,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受先秦以来“以山体仁”“以山比德”思维和言说方式的影响,加之山水文化的兴盛和文学走向独立,到魏晋时期,文学批评中大量出现“以山喻文”现象,刘勰的《文心雕龙》更是呈其大观。
在此,有必要先说一说魏晋时期的山水文化。
山川自然自古就存在,但将其作为审美对象,据钱钟书的观点,则始于汉末。
魏晋时期,随着精神领域崇尚自然的玄学之风盛行,以及物质领域大庄园的兴起,山水自然开始成为人的自觉的审美对象,山水诗、山水画逐渐兴盛起来。
在山水诗方面,正如刘勰《文心雕龙·明诗篇》所说:“庄老告退,而山水方滋。
”山川焕绮、林籁结响从此全面进入人们的审美视野。
在刘勰之前,也出现有“以山喻文”的现象,陆机在《文赋》中就以“石韫玉而山晖”论作文利害关键。
但总的来说,在刘勰之前,“以山喻文”还只是偶尔涉及。
只有到了《文心雕龙》,“以山喻文”的思维与言说方式才发展得比较全面、深入。
文学艺术和山之间本来没有瓜葛,但在刘勰看来,文学艺术和山虽异质而同妙,作家们“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所以《文心雕龙》中有许多“以山喻文”的言说。
例如,《原道篇》中以“山川焕绮”探文章自然大道;《宗经篇》中以“太山遍雨,河润千里”喻经典的深广影响,以“仰山而铸铜”喻经典海纳百川的精神;《辨骚篇》中以“论山水,则循声而得貌”比楚骚描写自然之美妙,以“吟讽者衔其山川”喻不同读者从楚骚中看到不同的内容,以“山川无极”拟屈原山高水长的思想情感等等。
上海市20212021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
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一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考试卷(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一)阅读下文,完成1—4题。
(9分)①有的人读的书也不算少,如鲁迅所说,他们“从周朝人的文章,一直读到明代人的文章,超级驳杂,头脑给古今各类马队踩踏了一通以后,弄得乱七八糟,但蹄迹固然是有些存留的”,这就是所谓“有所得”。
还有一些“潦倒而至于昏聩的人,凡是好的,他总归得不到”。
前者缺乏独立思考能力,念书处于一种完全被动的通盘接受状态;后者则存在着“有色眼镜”的成见,他只能接受那些与他的利益和成见一致的东西。
这样的态度最多只能做书籍的“俘虏”,是无法从中真正取得益处的。
②鲁迅强调“自己思索”,不能把自己变成“书橱”;若是“只能看他人的思想艺术”,就无异于“头脑里给他人跑马”,就会致使思想的“硬化”,使念书的效果走向反面。
思索并非是一种苦思冥想的心里检讨活功,它以社会现实为按照,还必需同时“自己观察”,“用自己的眼睛去读世间这一部活书”;这也就是联系实际,因此他强调“必需和现实社会接触,使所读的书活起来”。
这其实就是鲁迅自己念书的态度和方式,他从不盲从书本,而是把书的内容同社会实际联系起来,加以观察和思索。
因此他常常能取精用宏,从常见的书籍中得出人们没有看出的精辟的新意。
譬如对于《二十四史》他□不像传统学者那样把这些所谓正史视为信史,□不是如五四时期某些人把它看成“相斫书”,“独夫的家谱”,□是在同别史和杂说的比较中,在同现实中“古已有之”的许多现象的观察中,通过认真的思考,以为只要长于清除从来史官那种“装腔作势”的涂饰,这些史书是写出了“中国的灵魂”的。
他说:“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所以很不容易察出底细来。
正如通过密叶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见点点的碎影。
”所以要从书中取得真正的教益和靠得住的知识,就必须能够扒开遮掩月光的密叶,使“碎影”成为普照的清辉。
对文学作品也是这样,他既充分地肯定了如《儒林外史》的“秉持公心,指摘时弊”,如《红楼梦》的“正因写实,转成新鲜”的杰出成绩,也尖锐地指出了许多旧小说的掩盖矛盾、粉饰现实的“瞒”和“骗”的实质。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考试结束后,只交答题卡。
3.本次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分值为150分。
I卷表达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选项中,字形和加点字字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 煤屑.(xiè) 流纨.素(wán) 班驳.(bó) 敛裾.(jū) 夹.袄(jiā) 蓊.郁(wěng)B. 弥.望(mí) 潭柘.寺(zhè) 霎.时(chà) 伶娉.(pīng) 吐哺.(bǔ) 庐冢.(zhǒng)C. 涸.辙(hé) 明月珰.(dāng)房檩.(1īn) 槌.床(chuí) 癸.丑(guì)桂棹.(zhào)D. 嘻.游(xī) 廿.四桥(niàn) 揠.苗(yà) 媛.女(yuàn) 纤.细(xiān) 踟.躇(zhí)【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正确识记汉字字音、字形的能力。
要做到正确读写词语,首先应注意从汉字的音、形、义三方面入手,读准字音,辨明字形,弄清字义。
其次要适当拓宽阅读面,多积累词语,丰富自己的词汇量。
并且在积累的过程中,要做到准确无误,这样在读写的过程中就可以避免读错写错了。
A项,“班驳”改为“斑驳”,“夹袄”读作“夹袄(jiá)”;B项,“霎时(chà)”读作“霎时(shà)”,“伶娉”改为“伶俜”;D项,“嘻游”改为“嬉游”,“踟躇(zhí)”改为“踟(chí)蹰(chú)”。
故选C。
【点睛】字音字形题:字音题考核的内容有多音字、形似字、音近字、形声字、统读字、生僻字、方言误读七类,命题形式主要有找出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项,找出读音全部相同(或不同)的一组三类。
重庆市南开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重庆南开中学高2025级高一(上)期末考试语文试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一、现代文阅读(31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4小题,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 ⁓ 4题。
乐府诗作为一种诗体的名称,是由汉代专门掌管音乐的一个官署名称——“乐府”而来的。
汉代人把当时由乐府机关所编录和演奏的诗篇称为“歌诗”,魏晋六朝时人,才开始称这些歌诗为“乐府”或“乐府诗”。
汉代乐府机关,是汉武帝刘彻时开始设立的。
《汉书·艺文志》说:“自孝武帝立乐府而采歌谣,于是有赵、代之讴,秦、楚之风,皆感于哀乐,缘事而发,亦可以观风俗,知厚薄云。
”汉代以后,魏晋时代仍有乐府机关的设置,但未见记载有采集民间诗歌的事。
只是两汉时代的乐府民间歌辞,有些还在演唱,这对于汉乐府诗歌无疑起了保存和流传的作用。
至东晋后的南北朝时期,统治阶级纵情声乐,所设的乐府机关又开始收集民歌俗曲,因此,流传在当时南北朝的民歌,又被保存不少,仅南朝乐府诗流传下来的就有四五百篇,不仅数量多,而且与汉代的乐府诗也有不同的特色。
两汉、南北朝乐府诗的来源,并不仅是民间作品,但乐府中的民间歌辞,无疑是乐府诗的精华。
在文学史上,所谓“乐府”或“乐府体诗”主要是指两汉和南北朝的乐府作品,但从后来的文体分类上讲,所谓乐府体诗的范围,则是包括历代作家仿制乐府的作品在内的。
这种仿作的作品也有几种不同的情况:(一)按照乐府旧的曲谱,创作新辞,还是入乐的;(二)由于旧谱的失传,或由于创作者并不熟悉和重视乐曲,而只是沿用乐府旧题,仿效旧日乐府的艺术特色来写作的,实际上已不入乐;(三)连旧题也不袭用,而只是仿效旧日乐府作品的创作方法和某些形式特点,完全自立新题、新意,也是不入乐的。
利用乐府旧题写作乐府诗,是从汉末建安时代开始的。
曹操首开风气之先,开始模仿两汉乐府民间歌辞来写作乐府体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的是依汉乐府的旧曲创作出来的新辞,但大部分则是只沿用乐府旧题,属于不再入乐的作品。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参考答案
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1.C(A项“闰”读rùn,B项“殷”读yān,D项“亲”读qìng)2.D(A项证——征,B项败——拜,C项粟——栗)3.B4.C(A项成分残缺造成搭配不当,“高楼大厦”不能修饰“豪华都市”;B项不合逻辑,是大型企业还是中型企业,只能取其一;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河南首次”。
)5.D(是“巳”日,“子”日错。
)6.C(“侣”是意动用法,以……为伴侣。
)7.A(记载)8.C(因为)9.B10.D(“层层递进……功劳”分析不当。
)11.(10分)(1)(5分)这年春天,岐山南面下了麦子雨,人们占卜说是个丰收年。
(关键词“雨”“阳”“占”“有年”各1分,句意1分。
)(2)(5分)我们已经出洞了,便有人责怪那些要求退出来的人,我也后悔自己随从他们(出来),以致不能尽那游览的乐趣(或:以致不能尽情地游乐)。
(关键词“或”“咎”“其”“极”各1分,句意1分。
)12.(11分)(1)(1分)力耕不吾欺(2)(6分)第一问(4分):①登高赋诗;②与邻居(友人)饮酒;③从事农业劳动(务农);④与邻人(朋友)谈笑。
(每点1分)第二问(2分):①自由②闲适(悠闲)③快乐④宁静(每点0.5分,意思对即可)(3)(4分))①表达诗人对村居生活的赞美和热爱之情,及永远躬耕的决心。
(2分)②表达诗人努力劳作以自食其力的愿望(或:对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解决生计问题充满自信和乐观)。
(2分)(意思对即可。
)13.(6分)(1)总角之宴,言笑晏晏(2)不吾知其亦已兮,苟余情其信芳(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每句1分,句中有误不得分)14.(21分)(1)BD(B项原因分析错误;D项对主旨理解不正确。
答出一项得2分)(2)(5分)这是受当时的环境(场景等)因素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感受,蓝天、阳光、长城、长风、泼墨挥毫的老人……这一切构成开阔而充满动感的壮丽画卷,传达出振奋、豪迈的气势,与鹰的奋飞精神一致,让人热血沸腾。
2022-2023学年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
河南省信阳市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非连续性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中华民族自古以文化为族群认同的纽带,而不是以种族、血缘或地域为认同纽带。
这一本质特征远在统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
以文化为族群认同标志的文化基因,对于中国历史的发展传承具有决定性的建构作用。
文化是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也是可以通过学习而接受的,以文化作为维系族群的纽带,既为大一统国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础,也使“统一”成为华夏族群的本能驱动——自有周一代,“统一”就是中华世界唯一的理想形态,也是最终形态。
除了以文化为族群纽带,中国历史上还有一个形成甚早、延续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证了中华文明的“向心”与延续,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话语之上的对“温柔敦厚”的追求。
“温柔敦厚”,语出《礼记》,其指的决不仅是人的性格或态度,还是个人对于大道的追求,对民众、家国、集体的深厚感情和悲悯,或者可称为“集体性考量”“整体性思维”等等。
在四海升平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与邻为善、乐于助人;在天灾人祸时,“温柔敦厚”使一个人为了他人、家国可以慨然赴死。
“温柔敦厚”的文化基因依然可追溯到中华文明的源头时期——先秦时期的文献典籍中。
华夏传统中一些鲜明的文化特质,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诗歌的声韵对偶、楷书的端正庄严等艺术倾向,无不生发于“温柔敦厚”。
是什么塑造了华夏历史的这种文化基因?我以为,文化的问题,最终还是要从文化中找寻答案。
文化是可以被引导和塑造的。
中国从汉代起尊崇儒家学说,唐宋时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设立并发展了以儒家经典为考试内容的科举制度。
科举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倾向与普通大众的人生之间形成了无法脱钩的紧密联结,从科举制开始,儒家文化开始突破社会的上层,渗透至社会的每个阶层。
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
安庆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检测高一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1.(3分)D(本项不是“莫言热”引发中国民众关注自身“阅读危机”,而是“莫言热”的正面影响。
)2.(3分)C(“最根本”不妥。
)3.(3分)A(本项“所以作者认为‘莫言热’是一种‘阅读危机’”与文中观点不符。
)4.(3分)D(视:比较)5.(3分)C(固:坚决、坚持;A.之,主谓之间/代词,我;B.若:这/你;D.以,介词,用/通“已”,副词,已经。
)6.(3分)C(作者不能登山,于是只有向钓台行礼,表达对严子陵的敬仰之情,而不是向船夫道歉。
)7.(10分)(1)不过这次送公文到北方去,匆匆忙忙走在路上,不能算是游览。
(“顾”、“檄”、“草草”各1分,句子通顺2分)(2)两台东西相对,相隔大约几百步,耸立在江边,高几千尺还不止。
(“峙”、“可”、“陡”各1分,句子通顺2分)8.(10分)①隰则有泮②唯有杜康③同心而离居④俯察品类之盛⑤羁鸟恋旧林⑥侣鱼虾而友麋鹿⑦驾一叶之扁舟⑧举匏樽以相属⑨寄蜉蝣于天地⑩渺沧海之一粟9.(6分)(1)结构上,起引出下文的作用。
老教授的课使作者产生了“静谧、幸福的感觉”,从而自然引出了下文对古典深刻的感悟。
(2)内容上,暗扣标题(或照应标题)。
“午后的阳光”“渐行渐远的诗句”暗示古典在人们的视线中正在慢慢消逝。
10.(5分)质朴、厚重的古典书籍字里行间所充盈的生命精神、深邃的原理、多极的内核能超越时空,渐入我们(读者)的心灵、血脉,抚慰人类的精神与灵魂,指引人类穿越历史。
11.(6分)古典来自于平凡的生活,源于简洁、沉静的心灵,与古人水乳交融。
但在汽车、电脑等现代科技高度发达、物欲横流的浮躁的今天,人类已远离了生命与自然最相爱和谐的“蜜月之岁”,远离了充盈着生命精神的古典。
12.(8分)(1)比喻。
如“这些精纯得像墨金一样的文字”,把古典比作“墨金”,写出了古典珍贵无比的价值。
江苏省南京市2024_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B. 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C. 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D. 同谋害太宗者数百千人/事宁/复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居左右/近侍心术豁然/不有疑阻
7.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江苏省南京市2024-2025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留意事项:
1.本试卷共8页。满分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2.答案写在答卷纸上的指定位置。考试结束后,交回答卷纸。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
1.在下列各句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培根说:“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似乎是__________________,细致推敲,就会发觉未必周延。
C项,“不懈拼搏”与“为球迷们呈现出更加历久弥新的女排精神”语意上连接紧密,因此“多次荣获世界冠军”应放到句子最终。
D项,“严禁各地出台新的汽车限购”宾语残缺,应在最终加上“规定”;“推动新能源汽车消费”宾语残缺,应在最终加上“应用”。
故选A。
4.下列句子中,表达不得体的一项是( )
A. 鼠年将至,诚心祝福篮球队的同学们机智如米老鼠,英勇似小牛犊!
到了铁公祠前,朝南一望,只见对面千佛山上,梵宇僧楼,与那苍松翠柏,高下相间,红的火红,白的洁白,青的靛青,绿的碧绿,更有那一株半株的丹枫夹在里面,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在叹赏不绝,忽听一声渔唱,低头看去,谁知那明湖业已澄净的同镜子一般,那千佛山的倒影映在湖里。这湖的南岸,上去便是街市,却有一层芦苇,密密遮住。现在正是开花的时候,一片白花映着带水气的斜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甘肃省临夏河州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
第I卷一、(24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 )A. 否.(pǐ)泰瞥.(piē)见桑葚.(shèn)氓.(méng)之蚩蚩B. 羁.(jī)鸟媛.(yuàn)女芰.(zhī)荷纤纤.(xiān)素手C.愆.(qiān)期租赁.(lìn) 袅娜.(nà) 脉脉.(mò)的流水D. 伶俜.(pìn) 氛.(fēn)围葳蕤.(ruí) 何时可掇.(chuō)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 签署遐想扫描仪责无旁待B. 芳菲凌辱发贴子沤心沥血C. 渺茫祈祷螺丝钉没精打采D. 落莫枕藉震慑力处之泰然3.依次填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1)近期,中国观众有幸目睹了来自意大利庞贝古城的遗珍,它们清晰地再现了古城被淹没前最后______的情景。
(2)在休斯顿火箭队________的姚明,出席“护鲨行动从我做起”的活动时说:“今后,本人在任何情况下都拒绝食用鱼翅。
”(3)书的封面设计________于书籍出版发行的整体规划,同时必须结合书的内容特点和读者对象进行构思。
A. 时间效劳从属B. 瞬间效力从属C. 瞬间效劳归属D. 时间效力归属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 听了优秀教师的讲座,对我启发很大。
B. 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教育界当前的当务之急。
C. 这次考试不难,但由于他准备得不够充分,差点儿没及格。
D. 有些炎症,西药能治,中药照样能治;不仅中药能与一般抗菌霉素媲美,而且副作用小,成本低。
5.对下列各句中加点字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 尔卜尔筮,体无咎.言咎:灾祸。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爽:爽快。
B.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惩:惩罚。
却.与小姑别却:动词,退出来。
C. 列坐其次.次:旁边。
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
D.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盖:发语词,有“大概”的意思。
「精品」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
吉林省东丰县第三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含解析)现代文阅读从赵本山的《不差钱》说起王蒙事实上,赵本山已经成了近年央视春晚的台柱子之一。
他以大众化、尤其是农民化的语言、做派、幽默与“狡黠”,表现当代生活,铺陈笑料,营造喜乐,鞭挞不正之风,追求诚实纯朴与人心深处的古道热肠,引起观众的普遍欢呼。
2009年春节晚会上他带着两个徒弟表演的小品《不差钱》,更凸现了年轻演员的才艺功夫,弘扬了东北地区“二人转”不拘一格的表演特色,含蓄地表达了来自基层所谓“土得掉渣”的文艺走上主流媒体,进入主流文艺生活、进入城市舞台的酸甜苦辣,以及相互整合交流的大趋势。
尽管我知道在知识精英中不无对于小品与大众文艺的白眼,但人们已经无法不正视这个赵本山“现象”的意味深长,即以地道的东北土腔土调攀登央视文艺殿堂的连续成功。
赵本山将本来在某些人包括我本人心目中未必能登大雅之堂的喜剧小品提高到了骄人的水准。
正像金庸为武侠小说、张艺谋为大制作的奥运会开幕式文艺展演树立了后来人难以企及的标杆一样。
同时我们并不满足,我们有更高的与更多方面的期待。
我们需要的不仅是文化的普及、热闹与和谐,我们还需要文化的巅峰、文化的巨人、文化的前瞻。
我们期待的是中华民族的智慧新果实。
我们不但需要有模仿秀的天才,更需要提供原型、新型的创造者、发明者,开一代风气之先的文化宗师。
我们希望得到笑料,更希望笑的背后有洞见式的深邃。
我们追求群众的喜闻乐见,我们还期盼对于群众的振聋发聩或者春风化雨或者洗涤启迪。
我们需要思想、需要艺术、需要想象力,需要应对挑战的勇气与本领,需要全面小康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独树一帜的也是汲取了一切精神营养的哲学、伦理学、人文科学与社会科学的苗头与思考,需要正视历史也正视现实,能够为今天的、乃至于明天的读者观众解惑释疑、能够带领读者观众探索真理消化真理的作家艺术家学者。
我们需要大众化,也需要化大众,就是说,我们期待全面的文化的繁荣与振兴,期待人民文化素质的全面提高,我们期待文化艺术巨匠的新人辈出,我们期待今天的文化艺术发展能够无愧于前人,同样也不会害怕后人的审视。
甘肃省临夏河州中学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无答案)1
甘肃省临夏河州中学2012-2013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综合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第Ⅰ卷(单项选择题,共33分)一、(共15分,每小题3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端倪混沌驯鸽自诩礼上往来B.弥望袅娜脉脉肆意一愁莫展C.寒碜丰姿风致虐杀改弦更章D.悲凉风靡幽僻编撰原形毕露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句,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王夫之在《姜斋诗话》中说“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一倍增其哀乐”,诗人笔下的“”就是以乐景写哀情的典型。
②我们演讲时往往先说一番幽默风趣的“闲话”,以激发听众兴趣,为与听众的交流营造良好的环境。
③荒山造林,既能生产木材,又能保持水土,是的事。
A.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气氛两全其美B.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气氛一举两得C.江头宫殿锁千门,细柳新蒲为谁绿氛围一举两得D.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氛围两全其美4.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马金凤幼年从艺时嗓音毫无优势,后来却以清亮驰名,耄耋之年....行腔依然高亢悦耳,她81年的舞台生涯中有多少值得探寻的奥秘啊!B.今年有四到六成的作品流拍,成交总额同比减少一半,这说明以往超过底价数十倍成交的火爆场面已明日黄花....。
C.这位代表说的虽不是什么崇论宏议....,但他说的话发自肺腑,句句实在,没有套话和假话,因此我们要更加重视。
D.远处连绵的山峰上一道残破的城墙依稀可见,山下面有条深谷,怪石峥嵘,溪流湍急,无路可通,正所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根据公司的战略发展规划,需要引进大批优秀人才,包括服装量体师、团购业务员、技术总监、高级设计经理等大量基层和高层岗位。
B.只有积极引导牧民开展多种经营,控制牲畜数量,减少对牧草的需求,退牧还草,才能为从根本上拯救纯种野牦牛提供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仙游一中2017-2018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高一语文(必修2)(满分:150分答卷时间:2小时30分)一、课内基础知识检测(共18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蓊.郁(wēng)潭柘.寺(zhè)婆娑.(suō)涸.辙(gù)B.垝.垣(wēi)谣诼.(zhuó)葳蕤.(ruí)吐哺.(bǔ)C.会.稽(huì)酾.酒(shī)蜉.蝣(fú)瑰.怪(guì)D.肄.业(yì)蜕.变(tuì)诽.谤(fěi)商榷.(què)2.选出下列无错别字的一组()A.没精打彩妖童媛女崇山峻岭揠苗助长B.青青子衿咄咄逼人载渴载饥夙兴夜寐C.山川相缪倚歌而合放浪形骸游目骋怀D.道义相勖孜孜求学义愤填膺钩心斗角3.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古今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3分)①清流激湍,映带左右..②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③白露..⑥比好游者..横江,水光接天④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⑤肴核既尽,杯盘狼藉尚不能十一..系之矣..⑦情随事迁,感慨⑧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A.①③⑦⑧B.②③④⑧C.②⑤⑥⑦D.①④⑤⑦4.下列各句的特殊句式分类正确的一项是()①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②死生亦大矣③仰观宇宙之大④固一世之雄也⑤而今安在哉?⑥月出于东山之上⑦客有吹洞箫者⑧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⑨今所谓慧空禅院者,褒之庐冢也⑩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A.①⑥/②④⑧⑨/③⑤/⑦/⑩B.①⑥/②④⑤⑨/③⑦/⑧/⑩C.①⑥/②④⑦⑨/③/⑤/⑧/⑩D.①⑥/②④⑨/③⑦/⑤/⑧/⑩5.下列词语中划线词全都没有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有泉侧出一觞一咏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B.不随以止也茂林修竹而记游者甚众C.有穴窈然卒葬之问其深D.少长咸集向之所欣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6.下列有关文学和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奄奄黄昏后,寂寂人定初”中“黄昏”“人定”均是古人表示时段的名称,夜晚共分为五个时段,按时间先后顺序,可排列为黄昏、人定、夜半、鸡鸣、平旦。
B.《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
收集了春秋战国时期的诗歌305篇,按照内容可以分为风(民间歌谣)、雅(祭祀乐歌)、颂(宫廷乐歌),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C.《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政治抒情诗。
楚辞与《诗经》分别开创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两大流派。
D.“永和九年,岁在癸丑”中“永和”“癸丑”都是古人记年的方式,“永和”是年号,“癸丑”是用天干地支记年,“壬戌之秋”中的“壬戌”也是用天干地支记年。
.二、古代诗文阅读(共31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然后回答问题。
(甲)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节选自苏轼《赤壁赋》)(乙)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
江流有声,断岸千尺。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
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
盖二客不能从焉。
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
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
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时夜将半,四顾寂寥。
适有孤鹤,横江东来。
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须臾客去,予亦就睡。
梦一道士,羽衣蹁跹,过临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乐乎?”问其姓名,俯而不答。
“呜呼!噫嘻!我知之矣。
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顾笑,予亦惊寤。
开户视之,不见其处。
(节选自苏轼《后赤壁赋》)7.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而卒莫消长也卒:到底B.洗盏更酌更:重新C.履巉岩,披蒙茸披:拨开D.掠予舟而西也西:向西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予乃摄衣而上B.不知东方之既白攀栖鹘之危巢C.飘飘乎如遗世独立凛乎其不可留也D.于是携酒与鱼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9.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甲文“客亦知夫水与月乎”一句在结构上承上启下,紧扣“水”与“月”,以答客的方式,展开了富有哲理的议论。
B.甲文中苏轼认为,无论宇宙还是人生,变与不变都是相对的,皆有短暂与永恒的两面,人对天地万物不必“羡其无穷”。
C.乙文中“山高月小,水落石出”的动态美,与甲文中“清风徐来,水波不兴”的静态美,展现了赤壁景物的多姿多态。
D.乙文道士化鹤的故事与“羽化而登仙”的道教思想有关,作者借此寄寓对超凡脱俗、自由自在境界的向往。
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分)(1)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4分)(2)畴昔之夜,飞鸣而过我者,非子也邪?(4分)(二)名篇名句默写。
(6分)11.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归园田居》中的“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两句既表露了作者清高孤傲、与世不合的性格,也是诗人最终辞官归田的根本原因。
(2)针对魏晋名士崇尚虚无的思想倾向,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了一句话来批评:,。
(3)我们经常说:只要尽力了,就不遗憾。
《游褒禅山记》中揭示出这个道理的句子是:,。
(三)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13~14题(8分)定风波重阳苏轼与客携壶上翠微。
江涵秋影雁初飞。
尘世难逢开口笑。
年少。
菊花须插满头归。
酩酊但酬佳节了。
云峤。
登临不用怨斜晖。
古往今来谁不老。
多少。
牛山何必更沾衣。
【注】①翠微:指山上的小亭。
②云峤:耸入云霄的高山。
③牛山沾衣:春秋时,齐景公游于牛山,北望国都临淄而泪流满面:“我怎么舍得这么美好的国都而死呢?”12.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词作题为“重阳”,说明作者是在农历九月九日这一天与友人—道登高赏菊,饮酒赋诗。
B.“难逢”道出了作者对人生多忧的感慨,与下文的“年少”“须插”形成因果照应。
C.作者用“携壶”“菊花”“佳节”“登临”等反复点题,进一步表现重阳节的风俗习惯。
D.词作开头两句,前一句交代行踪,后一句描绘了“江涵”“秋影”和“雁飞”三幅画面。
13.词作结尾四句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答:三.现代文阅读(32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16题。
现在流传于世的《兰亭序》,被认为是王羲之的代表作。
但它传奇的身世、真本的失踪以及化一成千的传本,引起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
从《兰亭序》传世的摹本法帖看,可以说一帖有一帖之特点,《兰亭序》同样也有自身的风格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他传世的摹本法帖。
这是论辩各方都看到的事实。
但是这个差距究竟是王羲之本人在不同年龄段、不同法帖之间的差距,还是不同书家之间的差距呢?在20世纪的“兰亭论辩”中,郭沫若一派认为,《兰亭序》皆属唐人辗转叠摹钩填,由于辗转叠摹者“间用我法”,笔法神韵与原迹逐渐失真而相去日远。
但从现在能看到的王羲之以及王氏家族的众多唐摹本来看,当时摹写水平之高是大家都公认的,而为什么一提到《兰亭序》,就传摹失真,就过多地带有后人的笔法了呢?而《兰亭序》是唐太宗费尽心血才得到的,自然会让宫廷中最好的临摹高手如冯承素等来临摹,而这些临摹高手为什么偏偏把《兰亭序》摹得如此失真,连其他一般的作品都不如?最近,徐利明认为:“《兰亭序》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之失真严重。
”他“推测神龙本所依据的底本很可能是隋末唐初人的临本,与智永书法尚有明显的距离,而与王羲之真迹的差距则更远”。
而真本《兰亭序》“应具有与王羲之及其家族诸人的种种尺牍传本墨迹所共有的书法用笔的基本特征,不能脱离这一风气范围和笔法模式”。
可以说徐利明在研究中循着正确的方法,也看到了实质性的问题,但最终还是没能坚持自己的方法和思路。
而启功先生的思路和方法是最为简明、清晰的:“回来再看今传的《兰亭序》,无论神龙本或定武本,一律纯然是唐代风姿,但用《丧乱帖》《姨母帖》等唐摹简札墨迹来看,风格不相同。
从书法风格看,《兰亭序》既与《丧乱帖》《姨母帖》等帖不同,而《丧乱帖》《姨母帖》等帖又保存了一定分量的王羲之风格,那么写《兰亭序》的必定不是写《丧乱帖》《姨母帖》等帖的人,就是说《兰亭序》必定不出于王羲之之手,可以说是毫无疑问。
”沿着这一思路,通过比较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徐利明认为王羲之传世的各种临摹本墨迹之间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气息相通,用笔有鲜明的基本共同点”,而“《兰亭序》因很难进入这个大氛围之中而成为孤例”。
而且通过和王氏家族的书法进行对比,结果是“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都有共同的基本特点,而且“与王羲之用笔相一致”,“而《兰亭序帖》的用笔正与之相违背”。
刘涛则首先比较分析了王羲之的各种摹本以及《十七帖》,认为“诸帖虽然书体不一样,书写时间有先有后,写法还有些差异,但是笔体的共性特征也是显而易见的”。
他进一步把王羲之和《万岁通天帖》作了比较,认为“自东晋迄梁朝的王氏书家墨本几十帖,笔画都有‘钅舌锐方硬,沉稳厚重’的特点。
由王书的笔画特点来考察神龙本《兰亭序》,我们发现起笔处常带有尖细的弯头,一些笔画映带牵丝不自然,有些笔画薄弱流滑,我认为,这正是神龙本《兰亭序》‘失真’之处。
帖中也有一些厚重或方硬的笔画,但‘沉稳’不足,或已失‘钅舌锐’”。
14.下列关于原文第一段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传世的《兰亭序》摹本法帖各有各的特点,不同于王羲之其他传世的摹本法帖,所以引发了无数关于其真伪的笔墨官司。
B.《兰亭序》真伪之争的核心是,论辩双方都认同《兰亭序》摹本法帖和王羲之其他传世法帖有差距,以及是什么造成这种差距。
C.郭沫若一派的观点认为《兰亭序》是经过唐代许多人临摹,其间都带入了自己的笔法,故逐渐失真,与原迹的距离越来越大。
D.作者认为郭沫若一派如果把原因仅仅简单归结为传摹临写过程中带入了后人的笔法而失真的话,许多现象是无法解释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