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课:人之初

合集下载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第一章: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能力。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认同。

1.2 教学内容文章主旨:《人之初》传达的人性本善、教育的重要性等理念。

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引言、和结尾部分。

重点词汇:人性、善恶、教育等词汇的解释和应用。

第二章: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讲授法:讲解文章的主题和内涵。

互动法: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和思考。

2.2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文章主题,介绍《人之初》的背景和作者。

第二步:阅读文章,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主旨和结构。

第三步:讲解重点词汇,解释其含义和应用。

第四步:分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第三章:教学资源与材料3.1 教学资源文章文本:《人之初》。

参考资料:相关的研究和解读资料。

多媒体设备:投影仪、电脑等。

3.2 教学材料学生教材:《人之初》的文本和解读材料。

教师教材:教学指导书和相关参考书籍。

第四章:教学评价与反思4.1 教学评价学生读后感写作:评估学生的理解程度和感悟能力。

课堂讨论: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和思考能力。

学生提问和回答: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

4.2 教学反思反思教学内容是否适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反思教学方法是否有效,是否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反思教学步骤是否清晰,是否能够帮助学生理解和感悟文章。

第五章:教学计划与时间安排5.1 教学计划第一周:介绍文章背景和作者,阅读文章。

第二周:讲解重点词汇,分小组讨论。

5.2 时间安排第一周:2课时。

第二周:2课时。

第三周:1课时。

第六章:教学拓展与活动6.1 教学拓展推荐学生阅读其他相关的经典文章,如《论语》、《大学》等,以加深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

组织学生参观文化遗址或博物馆,加深对传统文化的直观感受。

6.2 教学活动举行小组辩论赛,让学生就人性本善还是人性本恶等主题展开辩论,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学设计 - 识字二第8课《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人之初》这篇课文,学生能够认读生字“人”、“之”、“初”等生字。

•能够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基本含义,并能够简单解释其意义。

•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对“人之初,性本善”这一句话的理解。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独立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能力。

•培养学生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

•培养学生品德修养,理解“性本善”的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认读生字“人”、“之”、“初”等生字。

•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基本含义。

•进行简单的理解和表达。

2. 难点•把握《人之初》整体意思,理解古文词汇的含义。

•运用“性本善”的概念,在简短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1)通过唱歌、游戏等活动帮助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复习上节课内容,引入新课《人之初》。

2. 学习新课(1)朗读课文,让学生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字及句子的含义。

(3)分组讨论“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学生谈论思路,教师进行引导。

3. 教学拓展(1)学生小组合作展示对“人之初,性本善”理解,鼓励学生展示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2)教师进行点评,对学生的表达进行指导和评价。

4. 归纳总结(1)通过讨论和展示,总结本堂课的重点和难点,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

(2)教师总结课文主题,引导学生对本课文的理解和表达。

四、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较好,但部分学生对古文词汇理解困难,语言表达欠缺流畅。

下一节课需要加强对古文词汇的解释和运用,同时注重学生的表达能力培养。

五、课后作业请学生背诵本课文《人之初》,并写下对“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理解,以展示下节课。

以上是本节课《人之初》的教学设计,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希望学生能够增加对古文的理解能力,培养正确的价值观与人生观。

《人之初》(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人之初》(教案)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人之初(教案)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人之初》这篇诗歌,使学生了解人类的本质和起源,增强对人类尊严的认识和敬重;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和文化素养,让学生感受到诗歌的美和韵律;3.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和内涵,激发他们对人生与世界深刻而持久的思考和热爱。

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理解《人之初》这首诗歌所表达的含义和思想;2.学生能够领会诗歌的语言艺术及其韵律美。

教学难点1.如何帮助学生通过感性认识达到理性认知;2.如何教授诗歌的韵律及艺术表现形式。

教学策略1.情境教学策略首先,让学生平静下来,用想象来先营造一种氛围。

老师可以与学生进行简单的互动,让他们自由联想,形成自己心中对“人之初”的一些形象和想法。

这样,会让学生更加贴近诗歌,感受到它的情感和意蕴。

2.合作学习策略让学生两两或三人一组,互相转述一遍这首诗,这样可以互相借鉴和纠正,大家共同讨论,分享彼此的看法和心得。

这一过程中,可以适当地加入对诗歌语言、意义和韵律等方面的讲解,让学生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和掌握。

3.情感教育策略诗歌是一种有情感表达的文学形式,教学过程中要善于发现表现情感的词语和句子。

通过让学生自己读诗,并引导学生分析诗中描写的情感和情绪,让学生了解到诗的情感表达方式。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首先,老师向学生介绍本课要学习的诗歌——《人之初》。

可以通过背景介绍、作者简介等方式进行,使学生对诗歌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第二步:感官体验让学生静下心来,听老师朗读《人之初》。

让学生先感受下诗歌的语言、节奏和韵律,先体验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情绪。

第三步:探究语言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语言,包括句子结构和词语运用。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表达手法和表现形式。

第四步:理解思想通过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及其运用形式,引导学生逐渐理解诗歌的思想,即人类的本质和起源。

第五步:创意表达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所表达的思想,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由创作。

可以要求学生写一篇自己对《人之初》的理解和感想,或者让学生创作一首类似于《人之初》的诗歌。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能够正确朗读课文《人之初》。

2.能够理解课文的大意,能够简单复述故事情节。

3.能够认读生字,并初步理解生字的含义和用法。

4.能够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二、教学重点1.认读生字:人、赏。

2.理解课文内容,能够简单复述。

3.运用所学字词进行简单句子的组合。

三、教学难点1.正确朗读生字:人、赏。

2.理解并复述课文内容。

四、教学准备1.课文《人之初》的课文内容。

2.生字卡片:人、赏。

3.黑板、彩色粉笔或白板、马克笔。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引导学生回忆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并展示新的生字卡片:人、赏。

2.请学生观察生字的书写形式,帮助学生掌握生字的书写规则。

第二步:学习课文1.教师朗读课文《人之初》,并让学生一起跟读。

2.解释课文中生字的含义,并让学生多次朗读,熟练掌握生字的发音和意义。

第三步:理解课文1.通过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大意和情节,帮助学生简单复述故事内容。

2.组织学生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

第四步:识字训练1.让学生认读生字卡片,并进行书写练习。

2.引导学生探讨生字的用法和相关词语,拓展学生的词汇量。

第五步:语言运用1.给学生提供一些句子片段,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进行句子组合,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分组让学生进行对话练习,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运用所学知识进行交流。

六、课堂总结1.回顾本节课学习的内容,强调生字的掌握和课文的理解重点。

2.鼓励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思考和思考,引导学生对人之初的主题进行深入探讨。

七、作业布置1.要求学生在课下复习生字的读写,并背诵课文《人之初》。

2.布置几个简单的句子组合作业,让学生在家中完成。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相信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生字的读写和课文的理解,提高语文学习的兴趣和能力。

《人之初》(说课稿)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人之初》(说课稿)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

人之初 (说课稿)前言本次讲解的内容是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的课文《人之初》。

这篇课文主要讲述了人类在出生时是如何世界观的,以及人类从出生到成长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所经历的过程。

课文分析1.文章体裁:叙事散文2.篇幅:共计232个字。

3.文章结构:本篇文章包含两个段落。

第一段描述了人类在出生时的状态;第二段则讲述了人类经过自己的成长而变得独立自主的过程。

课文内容第一段“人之初,性本善。

”这一句话代表了孟子的人性论。

孟子认为,人的本质是善良的。

从出生时,人们的天性就带有善的品质。

但是,如果这些本质无法得到保护和发展,那么它们就可能被扼杀,不再体现出来。

接着,文中又用“性相近,习相远”来描述人类在出生时的状态。

人的天性相近,都有着善良的品质;但是由于不同的成长环境和经历,导致人们的习惯和性格不同。

第二段“苟不劳,替罪羊。

”通过这句话,文章开头就表达出了勤奋是人类成长的必要条件。

如果人们总是逃避劳动,不去拼搏,那么他们将来会成为别人替罪羊,受到惩罚。

接下来,文章描述了人类从出生到显露出自己的个性,需要几个必要的条件:劳动、交往、学习。

孩子们需要通过自己的劳动、与他人的交往、学习各种知识,让自己健康成长。

最终,孩子们才能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个体。

教学建议1.引导孩子们理解孟子的人性论,了解人的天性本善,但也需要保护和发展这些善的品质。

2.帮助孩子们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3.指导孩子们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劳动、交往、学习,在成长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充实自己。

总结《人之初》这篇课文在一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引导孩子们理解人性论,认识到自己的特点和不足,激发孩子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帮助孩子们建立正确的生活观和价值观,鼓励他们劳动、交往、学习,在成长过程中积极探索并充实自己。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优秀教案

三字经人之初教案人之初优秀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激发学习欲望。

3.提高学生的朗读、背诵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让学生掌握“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的含义。

2.培养学生朗读、背诵《三字经》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1.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2.培养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三字经》的作者、地位和作用。

(2)引导学生关注《三字经》中的第一句话:“人之初,性本善”。

2.讲解“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解释“人之初”的意思:人刚出生的时候。

(2)教师解释“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

(3)教师通过举例、故事等形式,让学生理解“性本善”的含义。

3.朗读、背诵“人之初,性本善”(1)教师示范朗读“人之初,性本善”,并指导学生正确朗读。

(2)学生集体朗读,教师纠正发音、节奏等问题。

(3)学生分组背诵,教师检查背诵情况。

4.深入理解“性本善”(1)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人的本性是善良的?(3)教师通过故事、案例等形式,进一步阐述“性本善”的含义。

5.拓展活动(1)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如何保持和发扬人的善良本性?(3)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如何将善良本性融入日常生活。

(2)教师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践行善良本性,成为一个有道德的人。

五、作业布置1.抄写“人之初,性本善”这句话,并解释其含义。

2.课外阅读《三字经》其他内容,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六、教学反思2.教师针对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措施,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重难点补充:1.讲解“人之初,性本善”教师:“同学们,‘人之初’就像一张白纸,那么‘性本善’又是怎样的呢?想想看,我们小时候是不是都很容易相信别人,对世界充满好奇和善意?这就是‘性本善’的意思,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就像一颗种子,需要我们用心去培养。

”学生小华:“老师,那为什么长大了会有坏人呢?”教师:“这是一个好问题,小华。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教案(含反思)

《人之初》优秀教案(含反思)章节一:教学目标与内容1.1 教学目标让学生理解《人之初》这篇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培养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提高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1.2 教学内容课文《人之初》的阅读与理解。

分析文章中的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章节二:教学方法与步骤2.1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使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具体例子理解文章内容。

运用小组讨论法,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2.2 教学步骤引入新课:简要介绍《人之初》的作者和背景。

阅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理解大意。

分析课文: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关键词和句子。

讨论主题:学生分组讨论文章的主题和寓意。

总结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章节三:教学资源与评估3.1 教学资源课文《人之初》的文本。

相关背景资料的PPT或视频。

学生分组讨论的表格或卡片。

3.2 评估方式课堂参与度:学生回答问题和讨论的积极性。

课文理解:学生对课文内容和主题的理解程度。

小组讨论: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和贡献。

章节四:教学扩展与反思4.1 教学扩展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或讨论。

组织学生进行相关的实践活动,如写一篇类似的寓言故事。

4.2 教学反思教师应反思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和学生的参与度。

考虑如何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章节五:教学计划与安排5.1 教学计划确定每个教学步骤的时间安排,确保教学进度的顺利进行。

5.2 教学安排安排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的时间,确保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互动和思考。

六、教学设计与策略6.1 教学设计设计有针对性的教学活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人之初》的寓意。

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活动。

6.2 教学策略采用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和活动。

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生动性。

七、教学评价与反馈7.1 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讲义

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讲义

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讲义课文概述《人之初》是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中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通过描绘生命的起源和生长的过程,以及鼓励孩子们保持自信和勇敢追寻梦想的态度,传达了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课文内容第一部分:人类的起源课文开头描述了人类的起源,讲述了在天地混沌之时,盘古开天辟地,创造出了世界和万物。

随后,描绘了神奇的生命诞生的过程:大地孕育着种子,这些种子在土壤的滋养下慢慢生长,最终成为了人类。

第二部分:婴儿的成长课文进一步描述了婴儿的成长过程。

当婴儿出生时,他们是如此纯净、天真和可爱,他们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的神采。

作者用细腻的描写,把婴儿的成长过程与自然景象相对应,使读者感受到了生命的奇妙和美好。

第三部分:追寻梦想课文最后呼吁孩子们保持自信,勇敢地追寻自己的梦想。

他们应该像种子一样,坚持努力,通过不断地研究和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和目标。

同时,课文也告诫孩子们,要珍惜自己的成长过程,感恩家人和老师的关怀与教育。

教学目标通过研究《人之初》这篇课文,学生应该能够:- 理解人类的起源和生命的奇妙- 了解婴儿的成长过程,并反思自己的成长经历- 培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勇敢追寻梦想教学内容安排1. 导入:通过图片、问题等引起学生对生命和成长的思考和讨论。

2. 阅读课文:教师朗读课文,并让学生跟读。

同时,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情感。

3. 分析课文:与学生一起分析课文的结构、语言特点和主题思想。

4. 听说训练:利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自由表达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5. 写作训练:引导学生写一篇短文,描述自己的成长经历,并展望未来的梦想。

6. 总结归纳:与学生一起总结课文的教育意义和启示,鼓励学生勇敢追寻自己的梦想。

教学方法与手段- 教师讲解和导读- 学生互动讨论- 角色扮演和小组讨论- 写作训练和作文指导教学评价与反馈教师可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听说读写的能力以及写作成果等方式,评价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掌握程度,并给予及时的反馈和指导。

8人之初(说课课件)-2020-2021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

8人之初(说课课件)-2020-2021学年语文一年级下册

2、说学情。 一年级学生年龄较小,大多数学生活泼好动, 大胆且独立,对事物具有积 极乐观的态度,有意注 意的时间较短,好动、好玩是他们的天性,所以让 学生在 动中学,学中动。
3、说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识字教学与朗读教学。 教学难点:感受《三字经》的思想价值和文化魅力
设计理念: 围绕本课韵文的特点,要抓住课 文三字断句,句句押韵,朗朗上口的特点进行 教学。并在朗读的基础上懂得一些处事方法和 学习方法,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人之初
一年级语文下册
一、教材分析 1、说教材。
《人之初》 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一 篇识字课。教材充分 体现了在通俗凝练的韵语中学习生字 的特点,渗透了传统文化的精华。本课精选了《三字经》的 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八行,四句。第一片段讲述了教 育孩子的重要性,第二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 性。
zǐ bù xué fēi suǒ yí
子 不 学, 非 所 宜,
当“不”后面的 字读四声时, “不”读“bú”
当“不”后面 的字读其它声调 时,“不”读 “bù”
bú 不会 不对 bù 不吃 不走
不要 不在
不能 不行
不是 不过
不敢 不安
同桌合作:
要求:1、个人练习拍手读 2、同桌两个人互相拍手读
设计意图: 课文中一些字词比较难理解,单独解释字词较为枯燥, 也不好理解,所以通过讲一个小故事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不仅能够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意思,还可以让学生有话可说, 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
4、小组合作:找出文中一共出现几次“不”,分 别读什么音。 5、课中活动 :因为小学低年级的儿童学习持续时 间比较短,很容易分散注意力,我就让学生休息休 息,一起来看视频节选《三字经》,一起跟读,巩 固背诵。 6、师生合作:拍手朗读,全班互拍展示。 9、拓展练习:除去一部分字,开火车试读。 让学 生练习背诵。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SZ8《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SZ8《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人之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5、拍手打节奏,齐声背诵。

(二)深读课文,内容解析。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说课稿

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人之初》说课稿一、课程背景与教学目标1.1 课程背景《人之初》是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下册的课文之一,内容主要讲述了人的出生和人与动物的区别。

1.2 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人类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培养对人的尊重和热爱的情感。

•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生活、发现问题、积极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正确对待生活、积极向上的态度。

二、教学内容与重难点2.1 教学内容•《人之初》课文的内容介绍与解读。

•课文中人与动物的对比分析。

•学生学习与讨论人类与动物的基本区别。

2.2 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掌握人与动物的基本区别。

2.3 难点•学生理解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并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三、教学过程与方法3.1 教学过程1.创设情境(5分钟):–利用幼儿园与动植物园的参观经历,让学生联想到人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2.导入课文(10分钟):–利用图片或实物,让学生回顾《人之初》中的角色和情节。

3.朗读课文(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的处理,让学生感受文章的情感和意境。

4.文本解读(15分钟):–分段解读、注重词义解释、人物感情描写等。

5.分组讨论(15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人类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每个小组从身体特点、智力、情感等方面进行讨论和总结。

6.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选一名代表,进行展示,其他组进行评价和补充。

7.老师点评与总结(10分钟):–对小组展示中的优点进行点评,并总结人类与动物的不同之处。

3.2 教学方法•创设情境: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对主题的兴趣和思考。

•合作学习: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进行讨论,促进他们的合作和交流,提高学习效果。

•朗读与解读:在教学中充分运用朗读和解读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和意义。

四、课堂评价与反馈4.1 教学评价方式•观察记录: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主动性、合作性和表达能力。

•学生问答:根据学生提问的问题,评价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

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通用5篇〕小学一年级语文《人之初》教案篇1第一课时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1、老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文件,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声音诵读。

4、老师引言:同学们,在刚刚的视频中,你发现《三字经》开头一句怎么背了吗?〔学生齐背〕板书课文题目,学生齐读课文题目。

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朗读儿歌,先圈出本课的生字,遇到不认识的借助拼音识字或向老师和同学请教,反复读几遍。

2、找学生试着朗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声朗读。

3、再自由读文,注意所圈生字的读音,多读几遍,注意三字一停顿。

三、合作学习,识记生字1、小组合作:拿出课前准备的字卡,同桌交流怎样又快又准地记住它们。

2、学生汇报:大声领读生字,并说一说你是怎样记住这些生字的。

预设:〔1〕“之”:字形像一个翩翩起舞的少女,点是她的头,横撇是她的身体,捺是她舞动的裙摆。

〔2〕“初”:本义是用剪刀裁剪布料〔此处结合字理演变图〕。

记忆方法:用刀剪断脐带的胎衣,婴儿的新生就开场了,也叫人之初。

左衣右刀就是“初”。

〔3〕“性”:左右构造。

可以这样记:天生心善,是人的本性,所以左边“忄”,右边“生”字,合起来就是“性”。

〔4〕“善”:翘舌音,可用字歌记忆:小羊坐地上,张口说“仁慈”。

〔5〕“习”用字歌记忆:“羽”丢半边就是“习”。

〔6〕“教”:左右构造。

多音字:jiāo〔教书〕;jiào〔老师〕。

〔7〕“迁”:半包围构造。

用“加一加”的方法记忆并组词。

〔8〕“贵”:贝部,表示与钱物有关。

本义:物价高,与“贱”相对。

〔9〕“专”:翘舌音,组词:专心致志、专注、专门。

〔10〕“幼”:组词:幼儿、幼虫、幼苗。

〔11〕“玉”:石头的一种,质细而坚硬,有光泽,略透明,可雕琢成工艺品。

《人之初》【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人之初》【教案】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

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了解《人之初》这篇课文的内容和描写对象。

2.理解课文所表达的意境和思想。

3.能够认真朗读课文,并得到正确的表达方法。

二、教学重点1.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和描写对象。

2.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情感。

3.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难点1.学生能否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思。

2.学生能否正确表达课文中的情感和意境。

四、教学方法1.讲解2.朗读3.分组讨论五、教学内容和方法1.让学生在课前先阅读一遍《人之初》,了解课文基本内容。

2.在课堂上讲解课文的意境和思想,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3.配合语文教材上的插图,让学生更加直观地感受课文中的情境。

4.让学生朗读整篇课文,并纠正其错误的表达方法。

5.分组讨论,让学生先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对课文的看法和理解,然后在班内发表自己的观点。

六、教学评价1.学生能否理解课文中的意境和思想。

2.学生能否正确地朗读课文。

3.学生能否在讨论中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听取他人的意见。

4.整节课上的活跃程度。

七、教学建议1.对于语文基础不好的学生,可以提前在家里进行预习,对词汇进行了解,以便在课堂上更好地理解课文。

2.对于掌握语文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让他们尝试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课文,从而感受到更多的区别。

《人之初》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

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

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

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

亲师友,习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

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

弟于长,宜先知。

首孝悌,次见闻。

知某数,识某文。

一而十,十而百。

百而千,千而万。

三才者,天地人。

三光者,日月星。

三纲者,君臣义。

父子亲,夫妇顺。

曰春夏,曰秋冬。

此四时,运不穷。

曰南北,曰西东。

此四方,应乎中。

曰水火,木金土。

此五行,本乎数。

十干者,甲至癸。

十二支,子至亥。

曰生民,曰有常。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目标1.了解识字8《人之初》的内容,体会诗歌的美感。

2.复述识字8《人之初》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让学生掌握《人之初》中的重点词汇,并理解其意义。

4.培养学生对文字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识字8《人之初》的内容。

2.掌握关键词汇的意义。

3.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

三、教学准备1.课文《人之初》的印刷件。

2.课文朗读录音。

3.黑板、彩笔、文具等。

4.课堂布置:课文展示环境的美化。

四、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与学生讨论“人之初”这个课文标题所引发的联想,引导学生思考“人之初”是什么意思,为识字8《人之初》的学习做铺垫。

2.课文学习1.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人之初》,感受诗歌的节奏和韵律。

2.细读课文,解释生字生词,引导学生理解每一句的意思。

3.分组讨论《人之初》中所描述的内容,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想法,培养思维能力。

3.词汇学习1.解释生词:如“纯粹”、“世俗”等,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意义。

2.练习造句:引导学生运用这些生词造句,巩固词汇掌握程度。

4.朗读训练组织学生进行朗读训练,让他们感受语言的节奏和美感,提高朗读表达能力。

5.课文感悟通过讨论《人之初》的主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生的意义,帮助他们在识字的过程中获得情感共鸣。

五、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人之初》有了初步的了解,掌握了相关的词汇和语言表达能力,同时也培养了对诗歌的审美和感悟能力。

六、课后作业1.复述《人之初》的内容。

2.默写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及其意义。

3.完成相关练习册的习题。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望学生能够在识字的过程中领略语文之美,培养语言表达能力,并在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中提高人文素养。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课件教学说课

部编版一年级下册语文《人之初》课件教学说课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子/不学,非/所宜, 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 人/不学,不/知义。
03 课文精讲
2.数一数,这篇 课文共___2_小节。
人最开始的时候。
文中的每一小节都要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
3.查查字典,说一说: 课文题目“人之初” 是什么意思?
(B )
05 课堂练习
(二)根据意思写句子。
人不学,不知义。
人如果不学习, 就不懂得礼仪, 不能成才
人之初,性本善。
人刚生下来都是 善良的。
苟不教,性乃迁。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 善良的本性就会变坏
彩虹落人间, 横跨大江边。 虹上汽车过, 水流虹下边。
(桥)
这种桥叫潜水桥, 是用特别结实的玻璃砖 造的。
人之初,性 本善, 性相近,习相远。
品性 品格 德行 习性 习惯
03 课文精讲
人之初,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人生下来的时候都是好的, 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 的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 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苟不教,性乃迁。
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从小不好好教育,善良 的本性就会变坏。为了使人 不变坏,最重要的方法就是 要专心一致地去教育孩子。
02 字词揭秘
我会认
z
c
xìng

jiào
之初性善习教
qiān guì z
yòu yù


迁贵专幼玉 器 义
02 字词揭秘

熟字比较 勺

我会认
加一加
忄+生=性 中+一+贝=贵 孝+攵=教 哭+口+口=器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识字8《人之初》

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说课稿:识字8《人之初》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人之初》,是人教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的识字第八篇。

二、教学目标1.认读: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读出学习课文中涉及的汉字;2.理解: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意思,把握课文故事情节;3.模仿:在老师的带领下朗读课文,能够模仿正确的语音语调;4.领会:通过课文的学习,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增强对文字的感受。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 让学生能够准确地认读出课文中出现的生字;•难点: 能够理解并准确表达课文中的基本意思,并理解课文的整体故事情节。

四、教学准备1.课文教材;2.课文的课件和PPT;3.教学辅助工具:黑板、彩色笔;4.学生的课堂参与互动环节设计。

五、教学过程1. 导入(3分钟)•通过一副插图或图片引入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2. 讲解(10分钟)•通过词语和段落的分析,逐步讲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 学习(15分钟)•让学生阅读课文,学生跟读,教师进行适时的纠正和引导。

4. 表演(10分钟)•分组进行小品表演,让学生通过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5. 互动(10分钟)•课堂互动环节,老师提问学生问题,鼓励学生积极互动。

6. 巩固(5分钟)•对本堂课学习内容进行小结,让学生重复朗读,巩固记忆。

7. 作业布置(2分钟)•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巩固课堂所学内容。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融入了课文中,感受到了文字的力量,并提高了对课文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在未来的教学中,需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实际情况,根据学生的不同程度提供个性化的辅导。

七、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背诵课文;•完成相关的练习题目;•写一篇关于课文的读后感。

结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希本学生不仅在识字方面有所提高,更重要的是能够对课文内容有更深入的理解,并培养对课文的感受力,提高语文素养,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及基础写作能力。

《 人之初》说课稿

《 人之初》说课稿

《人之初》说课稿11 说教材111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人之初》是一篇国学经典,它选取了《三字经》中的部分内容。

《三字经》是中国传统的启蒙教材,具有重要的文化价值和教育意义。

本节课的内容对于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培养道德品质和积累语言知识都有着积极的作用。

112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认识生字,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的意思。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和讲解,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体会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

113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识字、写字,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

教学难点:理解文中蕴含的道理,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12 说教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如教师范读、学生跟读、分组读、个别读等,让学生在读中感受语言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课文内容。

122 讲解法对于文中较难理解的词语和句子,教师进行详细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123 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文中的道理,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13 说学法131 自主学习法学生通过自主朗读、识字,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32 合作学习法学生在小组内合作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果。

14 说教学过程141 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与传统文化相关的视频或讲述古代名人的故事,引起学生的兴趣,导入新课。

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字音和节奏。

然后学生自由朗读,圈出生字。

143 识字教学利用多种识字方法,如加一加、减一减、换一换等,帮助学生认识生字。

144 理解课文教师逐句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和句子的意思。

145 朗读背诵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多种形式朗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146 拓展延伸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文中道理的理解,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如何做一个有良好品德的人。

147 总结全文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人之初》(教案)

《人之初》(教案)
-体会课文中所传递的道德教育意义,如尊敬长辈、友爱互助等。
-举例:通过课文学习,学生应能够阐述“孝”和“悌”的含义,并在生活中实践。
2.教学难点
-生字词的记忆与运用。
-难点解析:对于一年级学生来说,记忆和书写汉字是难点,特别是形近字和易错字。
-解决策略:通过游戏、歌谣、卡片等多种方式加强记忆,设置有趣的任务情境让学生运用生字。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生字词的记忆与应用,以及《三字经》句式的理解。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实物演示、故事讲解等方式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道德观念相关的实际问题,如“如何在校园里做到尊敬师长”。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这个活动将演示如何在不同的情境中展现良好的道德行为。
-对《三字经》句式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解析:句式的韵律和结构对于学生来说可能难以把握。
-解决策略:通过反复朗读、节奏拍打、句式替换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和模仿创作。
-道德观念的内化与实践。
-难点解析:将课文中的道德观念转化为自己的行为,对一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解决策略: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讨论分享等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道德行为,引导他们将道德观念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然而,我也注意到在生字词的记忆和运用方面,部分学生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尤其是在形近字和易错字方面,需要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关注和指导。可能需要设计更多有趣的教学活动,如游戏、歌谣等,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效果。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发现学生们积极参与,乐于分享自己的观点。但同时,也有部分学生较为内向,不太愿意主动表达。为了鼓励这部分学生,我应该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关注他们的情感需求,创造更多机会让他们参与到课堂讨论中来。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SZ8《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SZ8《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SZ8《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人之初》教学设计与说课稿(共4篇)《人之初》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正确认读本课“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等十三个生字,会写田字格里的“之、相、近、习、远、玉、义”等七个生字。

2.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原文,熟读成诵,积累语言。

引导学生体会含义,受到儒学经典熏陶,弘杨民族文化。

3.情感目标: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重点: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句,并能熟练背诵。

教学难点:通过本课,使学生明白读书学习对我们人生的重要性,要打好坚实地知识根底,长大以后才能为社会做出应有贡献的道理。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具准备:生词卡片、课件。

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引入新课。

师:同学们,听说过《三字经》吗?谁会背诵啊?(学生试着背诵)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三字经》中的一部分吧!(教师板书:《人之初》)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配乐范读课文,同学们边听边思考你听到的课文是什么意思?2、自读课文,学习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同时用曲线在文中标出生字词。

(2)同桌交流,再读课文,借助拼音扫除字词障碍。

(自读、小组读、分段读)三、记忆字形,指导书写。

1、检查生字的自学情况(1)出示生字卡片,“之、初、性、善、习、教、迁、贵、专、幼、玉、器、义”指名读。

(2)开火车读,小组竞赛读,评出最佳认字小组。

2、写字。

(1)出示我会写的7个生字:“之、相、近、习、远、玉、义”,指名认读、领读。

(2)教师范写田字格中的生字,学生书空。

(3)学生描红、临写,教师巡视、指导。

四、课文详解。

(一)诵读感悟。

1、朗读原文,读通读顺。

2、指读,随时正音,3、诵读原文,读出节奏韵律。

4、指读一生评一师评。

(评价中引导学生进一步读出节奏韵律。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人之初(说课稿

(部编)人教语文课标版一年级下册人之初(说课稿

《人之初》说课稿桐乡启新学校魏智慧《人之初》是部编本语文教材一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最后一篇课文。

它借鉴古代蒙学读物《三字经》改编,语言典雅,富有内涵,读起来琅琅上口,可以让学生在节奏中吟诵识字。

课文精选了《三字经》中的两个片段进行识字教学,共8行,四句。

第1个片段讲述了教育孩子的重要性,第2个片段讲述了学习对儿童成长的重要性。

我上的是《人之初》的第一课时,也就是课文第一个片段。

为了激发学生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我一开始出示了《三字经》的书籍图片,用夸张的语气对孩子们说:“今天,魏老师,带来了一个老朋友,它呀,有900多岁了!”孩子们一听到这个消息,小嘴里不禁发出“咦”的惊奇声。

孩子们的求知欲和好奇心被一下子点燃。

其实,很多小朋友对《三字经》还是很熟悉的,因为刚开学,学校就下发了这一经典的儿童启蒙读本,里面富含一个个小故事和插图,寓教于乐。

为了激发学生对传统国学的兴趣,我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多介绍了一些有关《三字经》的知识:“《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物。

他一共1000多个字,但是包含了很多的内容,也有很多有意思的故事。

它最喜欢和读得懂它的人交朋友。

你们有信心来读懂它吗?”在引导学生认字的时候,我主要采取随文识字的教学方法,为避免枯燥的识字方法带来的不良反应,我还让学生用猜一猜的方法,如在解读课文题目时,我问孩子们:“谁来猜一猜,《人之初》排在《三字经》里第几位?”通过“初始、初夏、大年初一”中对“初”的识字迁移,解读分析课题:《三字经》的第一篇就叫做——《人之初》。

对于“善”字的教学,采用字理识字法识记,告诉学生这是善的甲骨文字形,羊下面一只眼睛,表示看起来十分美好,“善”就是善良、友善的意思。

我还提倡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在认“教”字时,我出示“教室”的图片,让学生认识了“教”字,又问学生:“魏老师是一名语文——教师。

”另外,对于课文中一些独立成词的字,如“之、性、专”等字,与学生生活实际有一定的距离,对学生识记来说有难度,教学时,我引导学生与熟字组成常用词,如:之前、性格、专心、,将生字与这些常用词结合,放进句子中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大致意思。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之初》说课
新洲区邾城四小郑志华
一、说教材(略)
二、说学情
一年级大部分学生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学生对古诗词吟诵具有浓厚的兴趣,但是识字量不够大。

教学时要以“诵读为主,理解为
辅”,真正贯彻“以读为本”的理念,上承传统教育之优秀经验,采用各
种形式的读,在读中理解感悟、体验。

三、说教法
本节课通过多种形式引导学生反复诵读《人之初》的内容,通过动画故事、图片、生活中的案成语故事加深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引发学生
思考,对学生进行传统美德教育,通过听经文、诵经文、品经文、谈经
文、唱经文等形式,培养学生的诵读兴趣。

四、说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内容《三字经》第一课《人之初》。

【教学目标】
1、能流利地朗读并背诵《人之初》,体会《三字经》的语言的节奏感和
韵律感。

2、交流《人之初》的诵读与理解,激发学生爱诵读《三字经》,初步感
受中华传统文化的丰富内涵。

培育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亲切
感,培养学生热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感情。

3、通过学习《人之初》,体会和理解《人之初》中积极的道理,做到在
实践中改掉不良的习惯。

【教学过程】
(一)、播放音频,激趣导入
1、教师引言:听,一群小朋友在诵读什么呢?(播放《三字经》的音频,
组织学生认真倾听3遍)
2、交流:你听清小朋友诵读的内容了吗?你能尝试着说一说吗?
3、播放《三字经》的视频文件(带有字幕),学生看字幕,跟着音诵读
2遍。

4、教师引言:孩子们,刚才视频中诵读的歌谣好听吗?你们知道它叫什
么吗?(《三字经》)
5、介绍《三字经》,(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主要内容)。

课件出示:《三字经》是古代小朋友上学的第一本书,是一本启蒙读
物。

它一共有一千多字,但却包含了很多有趣的故事。

相传这本书的
作者是一个叫王应麟的人,他是南宋一名著名的学者。

他做了很大很
大的官,但为人耿直,看不惯官场上的一些人和事,因此的得罪了别
人。

后来他不做官,回了老家,在老家过着隐居的生活。

他为了教育
子孙就编写了一本书,内容丰富,因为都是三个字一句,所以叫他《三
字经》。

6、揭示课题,小朋友们还记得刚才视频中诵读的第一句(也就是《三字
经》开头一句,怎么念?)(生齐诵)板书课题《人之初》,生齐读课
题2遍。

7、老师带小朋友们行拜师礼(右手在内,左手在外,五指相对,向至圣
先师行礼)。

(二)、自主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1、师范读,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人认识的字的发音,尤其是平翘舌和
鼻音的读音。

2、小朋友们静心自由读,要求边读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识字或
向老师和同桌请教,反复读几遍。

3、同桌互读,要求及时正音,把原文读通,读流利。

4、指名学生诵读课文,其他学生认真听,发现错误读音,集体订正后齐
声诵读。

指导学生辨析多音字“教”的读音。

5、出示字卡,多种方式认读(学生领读、自由读、开火车读……)。

6、字我们都认识了,把课文再读给你的同桌听一听,看谁读得正确有流
利。

【培养学生认真倾听,自主识字的习惯】
(三)、指导朗读,熟读成诵(读出个性,读出节奏韵律)
1、其实,古人读书非常有意思,你知道他们是怎样读的吗?(引导学生
学习古人的姿态和韵调读课文。

师生结合分句诵读,展示不同的读法。


2、作为现代人的学生,你们能想出更有意思的读法吗?(师生共同谋划,
展示个性读法,如拍手读、打节奏读、边跳边读、男女生对读等。

学生爱怎么读就怎么读,怎么读得开心就怎么读,高兴怎么读就怎么读。


3、诵读检测
熟读成诵可是一种本领,读着读着,我们好像就记住了。

(师生对读,检测识记情况。


现在,老师把课文中的分开,你们能找到它们的伙伴吗?(出示连线题,检测学生的认读。


【珍视学生的个性,通过各种形式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体现学生在学习中互助合作,达到正确、流利、有节奏的诵读的目的。


(四)、深读课文,内容解析
1、人们常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也就是说,读着读着我们就知道意
思了。

(出示文本,你能说说这几句话的意思吗?指名学生尝试说一说。


2、老师引导学生理解文本内容。

出示图片:乘公交车让座、帮妈妈做家务、扶老人过马路、借学习用品给同桌……让学生体会“善”的含义,从而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

学生分享放学或放假师自己的活动,理解“习”的意思,领悟“性相近,习相远”的含义。

观看《周处除三害》的动画片,理解“苟不教,性乃迁”。

正因
为周处没人管教他,自己也不好好读书,慢慢的周处的性情变得残暴,行为也十分野蛮。

所以说“苟不教,性乃迁”。

用成语故事《专心致志》和《滴水穿石》这两个故事来理解“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

出示文本,教师口述文本大意。

【抓关键词,通过动画片,故事,使学生积累历史典故,对故事的深思,使学生受到传统美德的熏陶。


(五)、整体诵读,体悟经蕴
1、齐读课文,说说读了《人之初》知道了什么?
2、配乐诵读课文。

(六)唱《人之初》
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歌曲改编歌词,唱《人之初》。

(七)、小结:
这节课,我们一起走进经典,读了《三字经》的部分内容。

虽然只是部分,但却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三字经》真是一座丰富的宝藏。

我们明白了教育和学习对我们成长的重要性,要将自己不良的习惯改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