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信用与金融)【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第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国际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第五章 国际金融市场5.1 复习笔记一、国际金融市场概述1.国际金融市场的概念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金融通与金融产品交易的场所或者运营网络。
从狭义上讲,非居民的参与是国际金融市场最为重要的特征。
随着国际资本流动的加快和国际金融市场一体化的迅速发展,许多发达国家的国内金融市场已经成为国际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际金融市场有两种形式:(1)有形市场,它们具有实在的交易场所、交易席位,可以看到身着鲜艳外套的经纪人以及他们专业化的交易手势;(2)无形市场,如全球外汇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它们并无固定的交易场所,而是借助于由电话、计算机、专用网络等构成的无形的营运网络实现交易。
2.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1)从事交易的主体。
即市场交易的参与者,如资金供应者、资金需求者、投资者、投机者等,主要有各国政府、金融企业、工商企业和个人。
(2)交易的客体。
即各种金融工具,如外汇、商业票据、中长期债券、股票、黄金等。
(3)交易的载体与媒介。
即连接主体和客体的方式,也就是金融市场的组织方式。
3.国际金融市场的发展创新趋势进入新的世纪,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的金融发展创新浪潮丝毫没有放慢的迹象。
在放松管制、信息与通信技术的推动下,国际金融市场不断发生着新的变化。
(1)金融市场全球一体化由于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计算机和卫星的通信网络正在把遍布世界各地的金融市场和金融机构紧密联系在一起。
(2)国际融资证券化国际融资证券化趋势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20世纪80年代初爆发的发展中国家债务危机迫使国际商业银行改变融资方式是最主要的原因。
(3)交易方式电子化网上交易正在成为新的交易方式。
电子资金传递正成为银行业的主要结算方式。
所谓电子资金传递是指以计算机、数据库、网络通信、电子自动化金融设施和商业设施联网进行资金收付。
(4)金融机构发展巨型化在20世纪90年代以后,国际金融市场上的购并案达到了高潮。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金融机构概述)【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第十章金融机构概述一、重要概念1.金融机构体系答: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由各种不同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的不同层次的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一国的金融体系,如果着重从金融机构角度来分析,便是金融机构体系,它实际上是金融体系的基础。
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如下。
2.金融中介答:金融中介是指介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发挥融资媒介作用的服务性机构。
现代信用,社会资金融通,之所以需要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居于其中,主要是因为具有如下必要性:降低交易费用、降低风险、调节借贷数额和期限、反映和调节经济活动。
3.信用创造功能答:信用创造功能是指现代银行所具有的创造存款货币,并用于扩大放款和投资的能力。
银行通过这一功能直接影响信贷总量,进而影响社会货币供应量,最终影响币值的稳定性。
现代银行是信用媒介机构与信用创造机构的统一,而早期银行只具有信用媒介功能而没有信用创造功能,信用创造功能是现代银行具有的本质特征。
4.商业银行答: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是以经营工商业存贷款为主要业务,以获取利润为主要目标的信用机构。
由于它主要依靠吸收存款作为其放款的主要来源,因此也称为“存款银行”。
在西方国家,商业银行以机构数量多、业务渗透面广和资产总额比重大而成为金融体系的主体。
商业银行一词由来已久,通常是指那些与工商企业发生短期存放款关系的银行。
初期的商业银行主要从事自偿性贷款,所谓“自偿性贷款”,就是银行通过贴现票据对储备资产发放的短期贷款,一旦票据到期和产销完成,贷款就可以自动收回。
这类贷款与消费贷款或固定资产贷款不同,它是一种商业行为,以票据和流通实物为担保,流动性强,期限短,比较安全。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银行业竞争的加剧和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商业银行的业务范围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扩展很快,主要是长期贷款和投资业务比重增加,但仍不失上述特点,所以,这种传统区分商业银行的标志仍被保留下来。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章节题库(证券、保险与信托机构)【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章节题库第十二章证券、保险与信托机构一、概念题1.保险合同答:保险合同是指投保人和保险人约定的前者向后者交付保险费,后者在约定的责任范围内对前者负赔偿损失责任或支付一定金额的协议。
保险合同也是合同的一种,所以它具有一般合同的特点,如:合同是双方的法律行为,合同的当事人必须有行为能力,合同是有偿的协议,等等。
除了这些合同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之外,保险合同还有自身的特点:①它不像一般合同的订约,双方都是当事人,都是为自己的利益订约,而往往可以为别人的利益订约。
②保险合同不像一般合同履行义务是必须的,它具有偶然性,即必须发生保险事故,保险人才履行其赔偿义务,否则就不存在履行义务的问题(带储蓄性的两全人寿保险除外)。
在保险合同中,应该明确规定保险对象、保险金额、保险责任、除外责任、赔偿办法、保险费缴付办法及保险起讫期限等条款。
保险合同有两种形式:一种是双方共同签署的合同或协议;另一种是由投保人提出投保申请,经保险人认可后由保险人单方签发的保险单。
两种形式中以保险单方式较为通行。
2.信托类业务答:信托类业务是指信托机构按照与委托人(法人或自然人)签订的信托契约,对其财产进行管理、营运和处分的业务,这类业务所涉及的信托财产包括货币资金、有价证券以及动产和不动产等。
通常多数情况下是货币资金形态的信托业务,主要包括:①信托存款业务,是指信托机构接受客户的委托,将客户拥有所有权的资金存入信托机构,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内,由信托机构运用管理,并负责向受益人保本付息;②信托贷款,是指信托机构运用吸收的信托存款、自有资金和筹集的其他资金发放的贷款;③信托投资,是指信托机构用自有资金和稳定的长期信用资金,以投资者的身份直接向企业进行的投资。
3.可保风险答:可保风险即可保危险,指可被保险公司接受的风险,或可以向保险公司转嫁的风险。
保险公司所承保的危险是有条件的。
首先可保风险必须是纯粹风险,即危险。
另外还必须包括以下要件:(1)该风险不是投机性风险;(2)该风险必须是意外性风险;(3)该风险应有发生重大损失的可能性;(4)该风险必须是大量标的均有遭受损失的可能性;(5)该风险必须是偶然性风险。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章节题库(信用与金融)【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章节题库第二章信用与金融一、概念题1.信贷资金答:信贷资金是指在再生产过程中存在和发展的以偿还为条件的供借贷使用的货币资金。
对这一定义需要说明两点:一是这里的资金是指一定量的货币资金,既不是指商品资金,也不是指生产资金;二是之所以是货币资金,是因为它既是起资金作用的货币,即从这里开始了资金的循环,又是起货币作用的货币,即在流通中发挥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职能。
信贷资金的构成(来源、运用及相互关系),不仅与银行自身的业务经营有关,而且还涉及国民经济的宏观平衡,以及社会资金的周转速度和效益。
因此,银行合理地组织这些资金并加以有效地运用,对防范金融机构自身的风险和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2.买方信贷与卖方信贷答:指出口信贷的两种主要形式。
出口信贷是出口国政府通过银行对出口贸易提供的信贷,目的在于支持和扩大本国出口,主要用于出口贸易中金额较大,付款期较长的交易。
买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直接向进口方或进口方银行提供的商业信贷,一般限于合同金额的85%。
卖方信贷是出口方银行向本国出口方的商业信贷,也即出口商向国外进口商提供延期付款的信贷方式。
这两种信贷方式都属于政策性贷款,政府予以补贴,利率较低,条件较优惠。
但出于便于控制考虑,银行更愿意采用卖方信贷形式。
3.信用答:信用是指未来偿还商品赊销或商品借贷的一种承诺,是关于债权债务关系的约定。
它以商品货币的使用权为交易标的,以还本付息为条件,以信任为基础,以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经历了高利贷信用,资本主义信用和社会主义信用三个阶段。
目前主要形式有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消费信用、租赁信用和国际信用等。
4.国家信用答:国家信用指国家或其附属机构向社会公众和国外政府机构发行债券或借入资金的一种信用形式,以国家为主体。
它按照来源可以分为国内信用和国外信用,按期限可分为国库券、中期国债和长期国债,按发行方式可分为公开征募和银行承销。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第十七章~第二十章 【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货币政策一、重要概念1.货币政策答:货币政策是货币当局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取的各种有关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或信用的方针、政策和措施,包括宏观经济最终目标、政策工具、操作目标、中介目标(中间目标)及货币政策操作技巧的总和。
货币政策按其执行主体的不同范围,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货币政策,是指政府、中央银行以及宏观经济部门制定的所有与货币相关的各种规定,以及采取的一系列影响货币数量和货币收支的措施的总和。
而狭义的货币政策,即现代通常意义的货币政策所涵盖的范围则限定在中央银行行为方面,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在现代经济社会,市场经济运行始终与货币流通和资金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货币关系和信用关系覆盖整个社会,其中包括货币流通状况、货币供应与信用总量增长速度,以及结构比例等,对各项经济活动和整体经济运行具有决定性影响。
以调控货币流通、货币供应和信用规模为中心内容的货币政策对经济的作用是总体性的和全方位的,突出表现为:(1)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社会总需求的平衡;(2)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保持物价总水平的稳定;(3)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重,引导储蓄向投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经济增长。
2.货币政策目标答:货币政策目标是货币当局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所要达到的目的。
一般分最终目标、中间目标(或称“中介目标”)和操作目标。
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是货币政策运行的宏观经济总体目标。
一般包括充分就业、稳定物价、经济增长和国际收支平衡四项内容。
在经济运行中,货币政策事实上不可能同时满足这四项标准的要求,所以各国都以其中一项作为主要目标。
经济发展比较快速稳健的国家,都把稳定物价、保持币值稳定作为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或惟一目标。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人民银行法》规定我国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为:“保持货币币值的稳定,并以此促进经济增长。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汇率及其决定)【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第七章汇率及其决定一、重要概念1.外汇答:金融领域的外汇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广义的外汇泛指一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资产。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把外汇定义为:“外汇是货币行政当局(中央银行、货币机构、外汇平准基金组织及财政部)以银行存款、财政部库券、长短期政府债券等形式保存的,在国际收支逆差时可以使用的债权。
”这个定义就是从广义角度做出的。
广义的外汇定义通常用于各国管理外汇的法令中。
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外汇管理条例》中对外汇的解释就是依此定义:外汇是指下列以外币表示的可以用作国际清偿的支付手段和资产,具体包括:(1)外国货币,包括纸币、铸币;(2)外币支付凭证,包括票据、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凭证等;(3)外币有价证券,包括政府债券、公司债券、股票等;(4)特别提款权、欧洲货币单位;(5)其他外汇资产。
狭义的外汇是指以外币表示的可直接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依此概念,外国货币、外币有价证券、特别提款权以及其他外汇资产由于不能直接用于国际间的结算支付,因此都不能算作外汇,而只有存放在国外银行的外币资金,以及将对银行存款的索取权具体化了的各种外币票据才是外汇。
具体来说,狭义的外汇包括以外币表示的汇票、支票、本票、银行付款委托书、银行存款凭证、邮政储蓄等。
狭义的外汇概念对我们理解外汇市场的运行和汇率的形成是有帮助的,因为外汇市场的交易大多数情况下就是以不同货币计值的银行存款之间的交易,我们在外汇市场中看到的汇率报价通常也就是以此交易为基础所形成的汇率。
从外汇的定义可以看出,外汇具有三个突出的特点:一是普遍接受性,即外汇必须是在国际上被普遍认可和接受的资产;二是可偿性,即外汇债权应该保证能够得到货币发行国的偿付;三是可兑换性,即某种形式的外汇应该可以自由地兑换为其他外币资产。
2.国际汇兑答:国际汇兑简称为外汇,它有动态和静态的两种含义。
动态的国际汇兑是指将一种货币兑换成另一种货币,借此清偿国际间债权、债务关系的行为活动。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第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 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20.1 复习笔记一、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1.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文献概要长期以来,西方主流经济发展理论与金融理论基本上是相互分离的。
直到20世纪50—60年代,约翰·G.格利和爱德华·肖的研究成果表明,表现为各类金融资产增多及各种金融机构设立的金融发展能够推动经济发展,经济发展是金融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60年代,以雷蒙德·w.戈德史密斯为代表的一批经济学家肯定金融发展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有不可或缺的作用,经济与金融的发展之间存在着大致平行的关系。
70年代,罗纳德·麦金农的《经济发展中的货币与资本》和爱德华·肖的《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论证了金融部门与经济发展之问存在着密切的关联。
90年代,格林伍德、约万诺维奇、莱文以及史密斯在各自的模型中引入了固定的进入费或固定的交易成本,从金融中介体和金融市场的角度研究金融发展,基本的结论是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相互促进。
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受麦金农和肖的金融深化论的影响,在发达国家相继放松金融管制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先后展开了以金融发展为目标的金融自由化改革。
一场在全球范围内的金融自由化运动迅速扩展。
金融自由化运动解除了束缚金融业的种种管制,金融业获得了长足进步,推动了经济的增长。
但从世界一些国家实施金融自由化的经验教训看,即使是内容大体相同的改革,发达国家和欠发达国家实施的结果不同;即使同为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大体相近,多问题。
2.金融发展的含义及其规律(1)金融发展的含义金融发展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这种变化既包括短期的变化也包括长期内的变化,既是各个连续时期内的金融交易流量也是对不同时点上的金融结构的比较变化。
而金融结构则是指各种金融工具和金融机构的形式、性质及其相对规模,也就是说金融结构是由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共同决定的。
衡量一国的金融结构可用八个方面的存量指标以及相对应流量指标,即:①金融相关比率,指某一时点上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全部实物资产(即国民财富)价值之比,这是衡量金融上层结构相对规模的最广义指标,也是最重要的一个指标。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金融市场概述)【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第三章金融市场概述一、重要概念1.金融市场答:金融市场的概念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金融市场是指资金供应者与需求者通过某种市场的方式直接进行资金融通和自由买卖有价证券的场所;广义的金融市场是指社会资金融通渠道、方式、手段、主体等多种市场要素的总和,是金融买卖活动的总体。
狭义的金融市场仅指直接金融,广义的金融市场包括直接金融和间接金融两个方面,指所有社会资金的借贷、买卖。
现代金融市场有以下特点:交易主体及其关系的特殊性、交易方式的特殊性、交易场所的特殊性、交易对象的特殊性金融市场的分类:①按金融交易的期限可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②按交易中介存在与否可分为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③按金融工具的发行和流通特性可分为初级市场、次级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④按交易方式可分为现货市场、期货市场和期权市场;⑤按经营范围可分为地方性市场、全国性市场、区域性市场和国际市场。
金融市场的功能主要表现在资金筹集、宏观经济调节、信息反馈、产业结构优化等方面。
2.直接金融市场答:金融市场按交易中介存在与否可分为直接金融市场和间接金融市场。
直接金融市场是指资金需求者直接从资金供给者那里融通资金,一般以发行债券和股票的方式进行。
间接会融市场是通过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来融资的市场,此时融资双方不直接产生债权债务关系,而是与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直接交易,以实现最终的融资。
3.间接金融市场答:间接会融市场是通过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来融资的市场,此时融资双方不直接产生债权债务关系,而是与银行等信用中介机构直接交易,以实现最终的融资。
4.银行汇票答:银行汇票是出票银行签发的,由签发银行在见票时按照实际结算金额无条件支付给收款人或者持票人的票据。
从理论上看,银行汇票有三个基本关系人,即出票人、收款人和付款人。
但由于银行汇票是自付证券,其出票人即付款人,因而具有本票的性质,因此实际关系人只有两个,即出票人和收款人。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第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市场构成)【圣才出品】
第四章 金融市场构成4.1 复习笔记一、货币市场1.货币市场的概念和特点(1)货币市场的概念金融市场根据期限的长短通常划分为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货币市场通常又称为短期资金市场,是以期限在1年以内的短期资金为交易对象的市场,其主要功能足融通短期资金。
(2)货币市场的特点与资本市场相比.货币市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①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低在货币市场上交易的金融工具可在在极短的时间内变现,而且变现的交易成本极小,因此其流动性强,安全性相对较高。
②交易量大,主要是一种批发市场货币市场的主要参与者是商业银行、中央银行、其他金融机构或共同基金等资金量大的供应者和需求者,同时货币市场的资金周转快,货币市场主要是一种批发市场。
③管制较宽松,较容易带来金融创新由于其期限短、流动性强、风险性低,加上主要是一种批发市场,政府及金融管理当局对货币市场的管制相对宽松,任何一种可行的新的交易方式都会被采用并加以发展。
④多数没有固定的交易场所货币市场的交易活动多数是以各金融机构为基础进行的,因此没有集中统一的交易场所。
⑤多采用贴现方式发行和交易货币市场工具的发行多采用贴现发行的方式,如国库券等债券发行和商业票据的贴现、转贴现和再贴现等。
2.货币市场的结构根据交易对象的差别,货币市场进一步细分为金融机构短期资金存贷市场、金融同业拆借市场、回购市场、票据市场、银行承兑汇票市场、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市场、国库券市场等。
(1)金融机构短期资金存贷市场短期资金存贷市场,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商业银行向客户吸收各种存款:一是商业银行向工商企业及其他货币资金需求者提供短期信贷。
实际这也就是商业银行的日常业务,对于短期资金借贷市场来说,商业银行既是它的参与者,又是它的组织者。
(2)银行同业拆借市场银行同业拆借市场是指金融机构之间相互借贷短期资金的市场,主要是指商业银行之间利用信贷资金周转过程中的时间差、地区差,在地区问、行际间进行资金的横向融通,相互拆借,以平衡资金头寸的暂时性余缺。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国际金融市场)【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第五章国际金融市场一、重要概念1.国际金融市场答:国际金融市场,是指在国际范围内进行资金融通与金融产品交易的场所或者运营网络。
国际金融市场有两种形式:①有形市场,如世界各地的股票交易所、商品期货交易所等,它们具有实在的交易场所、交易席位,可以看到身着鲜艳外套的经纪人以及他们专业化的交易手势;②无形市场,如全球外汇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它们并无固定的交易场所,而是借助于由电话、计算机、专用网络等构成的无形的营运网络实现交易。
比如说,现在国内很多银行推出了个人实盘外汇买卖业务,只要客户有美元、日元、欧元等国际货币,就可以买一种货币,卖另一种货币,这些活动间接地参与了国际金融市场。
作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无形市场的交易量远远大于有形市场。
国际金融市场的基本要素有三个方面:第一,从事交易的主体;第二,交易的客体;第三,交易的载体与媒介。
2.有形市场答:国际金融市场有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两种形式。
其中有形市场,如世界各地的股票交易所、商品期货交易所等,它们具有实在的交易场所、交易席位,可以看到身着鲜艳外套的经纪人以及他们专业化的交易手势。
3.无形市场答:国际金融市场有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两种形式。
其中无形市场,如全球外汇市场、场外交易市场等,它们并无固定的交易场所,而是借助于由电话、计算机、专用网络等构成的无形的营运网络实现交易。
比如说,现在国内很多银行推出了个人实盘外汇买卖业务,只要客户有美元、日元、欧元等国际货币,就可以买一种货币,卖另一种货币,这些活动间接地参与了国际金融市场。
作为国际金融市场发展的一个趋势,无形市场的交易量远远大于有形市场。
4.国际金融中心答:国际上存在着各具特色的国际金融中心。
它们一般均具有有效的监管环境、足够的专业人才、先进的通信及其他基础设施等。
在其形成过程中,历史沿革是一个重要因素,如伦敦、阿姆斯特丹,但最为关键的因素是实体经济的支撑。
当然,由于一些特殊因素,如地理区位优势、监管差异等,一些区域性的金融中心也有一定的生存空间,比如新加坡、开曼和巴林。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利率及其决定)【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第六章利率及其决定一、重要概念1.利息答: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债权人)因贷出货币而从借款人(债务人)那里获得的报酬。
从债务人的角度来看,利息则是借入货币或货币资本所付出的代价。
利息在本源上是剩余价值或利润的一部分。
利息是伴随着信用关系的发展而产生的经济范畴,并构成信用的基础。
在远古时代就有了借贷行为,因此利息作为一种占有使用权的报酬早就出现了。
当时以实物形式如谷物、布匹等进行利息的支付。
随着商品货币经济的发展,利息的支付逐渐过渡到货币形式上来。
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利息是借贷资本家因贷出货币资本而从职能资本家那里获得的报酬。
在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并存,各经济主体之间形成了各种各样的信用关系。
其中,利息所依存的资金借入方与贷出方的关系是最基本的信用关系,利息的普遍存在也就是必然的。
因为在现代市场经济中,所有的信用活动都是以偿还债务并支付利息为条件的特殊的价值运动,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亦不例外。
2.利率答:利率又称“利息率”。
是一定期限内利息额与本金额的比率。
利率是计算利息额的依据,是调节经济发展的重要杠杆。
利率的高低对资金借出者来说,意味着收益的多少;对资金使用者来说,则意味着成本的高低。
从期限看,利率一般有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三种。
现实生活中的利率都是以某种具体形式存在的,如三个月期贷款利率、一年期储蓄存款利率、六个月期公债利率、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利率、贴现利率等。
随着金融活动的日益拓展,金融活动方式日益多样化,利率的种类也日益增多。
3.市场利率答:市场利率是在某一时点,金融市场上由借贷资金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不断变动的,中央银行(或金融管理当局)可以通过规定贴现率和规定商业银行的最高利率等方式,对市场利率进行调节。
市场利率是借贷资金供求状况的“指示器”。
在自由竞争条件下,当资金供给超过需求时,市场利率呈下降趋势;当资金需求超过供给时,市场利率呈上升趋势。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第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利率及其决定)【圣才出品】
第六章 利率及其决定6.1 复习笔记一、利息与利率1.利息在商业银行的信用活动中,资金盈余方暂时放弃资金的使用权将其多余资金存入银行,由银行通过信用中介将聚集的资金贷给资金需求方。
资金最终使用者偿还给银行超过其本金的一定补偿,这种补偿就是贷款利息,银行支付给资金最终所有者超过其存款本金的一定补偿,就是存款利息。
对贷方而言,利息可看作是资金所有者出让资金的使用权而获得的补偿;对借方而言,利息是资金使用者取得资金使用权而应当付出的代价。
2.利息的本质贷出资金收取利息早已深深植根于现代经济观念中,但利息的本质是什么,下面是几种主要的利息理论。
(1)西方古典经济学派的利息理论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威廉·配第认为,利息是由于地租存在而产生的,是因为暂时放弃货币的使用权而获得的报酬,这就是所谓的“利息报酬论”。
亚当·斯密对利息实质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提出了“利息剩余价值学说”。
他认为利息代表剩余价值.始终是从利润中派派生来的。
(2)近现代西方学者的利息理论以英国经济学家西尼尔为代表的“节欲论”认为,产生利息来源的原始因素不是资本,而是节欲,是资本家为积累资本而牺牲现在享受的报酬。
以庞巴唯克为代表的“时差利息论”则认为,利息来源于商品在不同时期内由于人们评价不同而产生的价值差异。
以费雪和马歇尔为代表的新古典学派在时差利息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均衡利息论”。
该理论认为,利息率作为使用资本的报酬或资本的价格是由资本的供求决定的,即储蓄与投资两大因素的交互作用与均衡决定了利率水平。
20世纪30年代,凯恩斯提出了“流动性偏好论”,认为利息是人们在特定时期内放弃货币周转流动性的报酬,利息率并不决定于储蓄和投资,而是决定于货币存量的供求和人们对流动性偏好的强弱。
新凯恩斯主义者希克斯和汉森把可贷资金利率理论与流动性偏好理论结合起来,创立了IS-LM曲线模型。
(3)马克思的利息理论马克思利息理论的核心内容是利息性质的理论。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证券)【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第十二章证券一、重要概念1.有价证券答:有价证券指标有票面金额,证明持有人有权按期取得一定收入并可自由转让和买卖的所有权或债权凭证。
它本身没有价值,但由于代表着一定量的财产权利,持有人可凭该证券直接取得一定量的商品、货币,或是取得利息、股息等收入,因而可以在证券市场上买卖和流通,客观上具有了交易价格。
有价证券是虚拟资本的一种形式。
虚拟资本指以有价证券形式存在,并能给持有者带来一定收益的资本。
虚拟资本是独立于实际资本之外的一种资本存在形式,本身不能在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
虚拟资本不仅在质上有别于实际资本,而且在量上也是不同的。
一般情况下,虚拟资本的价格总额总是大于实际资本额,其变化并不反映实际资本额的变化。
有价证券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概念。
广义的有价证券包括商品证券、货币证券和资本证券;狭义的有价证券即指资本证券。
有价证券有四个基本特征:①产权性;②收益性;③流通性;④风险性。
2.现货交易答:现货交易,即买卖成交后,在很短的时间内立即办理交割手续的交易。
从成交到交割之间的时间一般只有两三个营业日,最长不超过14天。
如香港证交所的现货交易规定在24小时内交割,我国上海证交所的当日交易在当天交割,普通日交易在第4个营业日交割,约定日交易在约定日交割,这些交易都属于现货交易。
有的国家和地区的现货交易分常规交易和现金交易两种,现金交易在当日交割,常规交易在第3个营业日交割,日本及我国台湾就是这样。
3.期货交易答:期货合同是指买卖双方同意在约定的将来某个日期按约定的条件(如价格、地点、方式)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的某种有价证券的可转让协议。
期货交易就是以期货合同为交易工具而进行的交易。
这种交易的成交在前,结算在后,且往往不进行实物证券的交割,而在到期日以相反方向的交易冲抵,为投机者通常采用,故期货交易有“买空卖空”之称。
出卖者卖出其实际不具有的证券,叫做“空头”;购买者买进其不想持有的证券,叫做“多头”。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章节题库(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章节题库第二十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一、概念题1.金融发展答:金融发展指金融交易规模的扩大和金融产业的高度化过程带来金融效率的提高。
体现为金融压制的消除、金融结构的改善,即金融工具的创新和金融机构适应经济发展的多样化。
其量的方面(规模)可以以金融资产与实物资产的比率(金融相关比率)等指标来衡量。
质的方面(效率)可以以实际利率、金融工具与经济部门的分类组合(金融相关矩阵),各部门的资金流量表的合并(金融交易矩阵)和融资成本率等指标来衡量。
经济主体为追逐潜在收益而进行的金融创新(包括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是金融发展的根本动力。
金融发展的一般规律是金融相关比率趋于提高。
2.金融抑制答:金融抑制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麦金农和爱德华·肖对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研究所提出。
根据他们的观点,金融抑制是指一国金融制度落后,政府对金融干预过多,压抑金融发展,而受到抑制的金融反过来又阻滞经济的发展。
3.金融自由化(深圳大学2009研)答:金融自由化亦称“金融深化”,是“金融压制”的对称,主张改革金融制度,政府改变对金融的过度干预,放松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的限制,增强国内的筹资功能以改变对外资的过分依赖,放松对利率和汇率的管制使之市场化,从而利率能反映资金供求、汇率能反映外汇供求,促进国内储蓄率的提高,减少对外资的依赖,最终达到抑制通货膨胀、刺激经济增长、形成金融资产增长和经济增长之间的良性循环的目的。
金融自由化的标志是金融资产增长超过经济增长,金融相关比率不断提高。
这是美国的两位经济学家罗纳德·麦金农和爱德华·肖,针对当时世界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金融市场不完全、资本市场严重扭曲和患有政府对金融的“干预综合症”而影响经济发展的状况,在1973年分别出版《经济发展中的货币和资本》和《经济发展中的金融深化》两部专著中首先提出的。
4.经济货币化(中央财大2010研)答: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以及非货币经济(包括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物物交换经济和产品分配的计划经济)向货币经济转化的经济进程。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金融创新)【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第十九章金融创新一、重要概念1.金融创新答:金融创新是指在金融领域内各种要素实行新的组合。
具体来讲,就是指金融机构和金融管理当局出于对微观和宏观利益的考虑,在金融机构、金融制度、金融业务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所进行的创新性变革和开发活动。
金融创新可以分为狭义的金融创新和广义的金融创新。
狭义的金融创新是指微观金融主体的金融创新。
广义的金融创新则不仅包括微观意义上的金融创新,还包括宏观意义上的金融创新;不仅包括近年来的金融创新,还包括金融发展史上曾经发生的所有的金融创新。
2.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答: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是20世纪60年代初首先由美国花旗银行推出的一种定期存款创新。
CDs现在已成为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是定期存款的一种主要形式。
它与传统的定期存款的区别表现在:①存单面额固定,有存款起点的限制,其票面金额为10万美元。
②利率有固定也有浮动。
③存单不记名,期限为3个月、6个月至1年不等,也有存款为7天的,不能提前支取,但可在二级市场上流通转让,能满足流动性和盈利性的双重要求。
④存单的发行与认购方式有两种:一是批发式的,即由发行机构拟定发行总额、利率、发行日期、到期日和存单额等,预先公布;二是零售式的,即按投资者的需要,随时发行,随时认购。
CDs最普通的一类是固定利率存单,存款人将一定金额的存款按一定利率存入银行一定时间,利息到期支付,计息日期一年按360天计算。
而浮动利率存单是以资金市场上某些期限相同的放款或证券的利率为基数,另加差额。
如发行6个月期浮动利率存单,利息每月支付一次,利率按LIBOR或6个月期国库券利率加0.5%,在付利息时按当时利率调整。
CDs近年又创新出两种新的形式。
一种是转期存单,即银行按照协议发行一种期限较长的存单,如5年期限,在这5年中,认购者可自动换期,如换成6个月存单,利率固定,这对投资者来说,既可在期限到来之前为取得资金而随时出售,又可取得较高的利息收益,而银行则通过发行长期存单取得长期性资金。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第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信用与金融)【圣才出品】
第二章 信用与金融2.1 复习笔记一、信用的产生和发展1.信用是现代金融的基石现代市场经济是信用高度发达的市场经济,即信用经济。
信用是现代市场经济的基础、纽带和灵魂。
在一个发达的商品交换社会中,一切经济活动的开展都离不开信用.信用已成为现代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
2.信用的含义及构成要素(1)信用在日常生活中的含义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常使用“信用”这一个概念,它通常包含着信托、恪守诺言、实践成约等内容。
(2)信用的经济学定义所谓信用,是指以偿本付息为前提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让渡或转移。
信用具有以下本质特征:①信用不是一股的借贷行为,而是有条件的借贷行为,即以偿还和支付利息为先决条件。
②信用是价值运动的特殊形式。
信用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的转移或运动,这也是信用的基本特征。
③信用反映一定的生产关系。
信用作为一种借贷行为,作为一种经济活动,体现着一定的生产关系。
在信用经济活动中,信用由以下五要素组成:①信用主体信用主体,即经济活动中的赤字部门和盈余部门,它们具体包括企业、机构、政府、个人以及在信用活动中起媒介作用的金融中介,包括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
②信用关系信用关系,即信用主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进行资金和实物的融通形成的债权和债务关系。
提供信用者为债权方,接受信用者为债务方。
③信用条件信用条件主要指期限和利率。
期限是信用关系开始到其终结的时间。
利息是债权人因让渡实物和货币使用权而所得到的报酬。
④信用标的信用标的即信用关系的对象。
它可以是实物形式,主要表现为商业信用;也可以是货币形式,主要表现为银行信用。
⑤信用载体信用载体即信用工具,它是载明债权债务关系的合法凭证。
3.信用的历史演变(1)信用产生的原因①信用产生的前提是私有制的出现,即信用是在私有制基础上产生的。
信用是一种以偿本付息为先决条件的借贷行为。
②信用产生的客观经济基础是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信用产生于货币作为支付手段的职能,即商品买卖中的延期支付。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第二十章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一、重要概念1.金融发展答:金融发展是根据戈德史密斯的解释,一个国家现存的金融工具与金融机构之和构成一国的金融结构。
有的国家金融工具种类多、数量大,同时,金融机构种类多、规模大,而有的国家则相反。
这就形成不同发展程度的金融结构。
所谓金融发展,即是指金融结构的变化。
金融越发展,金融结构就越得到提升,金融的效率就越高。
2.金融相关率答:金融相关率是指某一日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金融资产包括:非金融部门发行的金融工具(股票、债券及各种信贷凭证);金融部门,即中央银行、存款银行、清算机构、保险组织和二级金融交易中介发行的金融工具(通货与活期存款、居民储蓄、保险单等)和国外部门的金融工具等。
经济活动总量,在实际统计时,常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
3.货币化率答:货币化率就是指一国通过货币进行交换的商品与服务的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这个比重越高,说明一国的货币化程度越高。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使用货币作为商品与服务交换媒介的范围越来越广,对于这种现象,通常叫做社会经济货币化程度的不断提高。
4.经济货币化答:经济货币化是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交易的商品和劳务占其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货币化程度一般用一定时期的货币存量与名义收入之比来代表,因为经济的货币化直接扩大了货币需求,从而引起货币存量的增加,而一个国家的名义收入基本上可以代表产出总量。
经济货币化的差别既表明了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也体现了货币在经济运行中的地位、作用及其职能发挥状况的优劣。
一国货币化程度的高低,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有两个因素起着支配作用:一是商品经济的发展程度,二是金融的作用程度。
5.金融抑制论答:金融抑制论是考察发展中国家金融与经济发展的关系的一种理论。
该理论认为,由于政府当局过分干预金融,人为地压低利率和汇率,使两者无法真实地反映资金和外汇的供求关系,而政府又不能有效地控制通货膨胀,结果造成金融与经济发展的恶性循环关系:金融制度的落后阻碍经济发展,而经济停滞或落后又制约着金融制度的发展。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第1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金融机构概述)【圣才出品】
第十章 金融机构概述10.1 复习笔记一、金融机构体系概述1.金融机构体系的概念金融机构体系,是指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和社会经济条件下,由各种不同的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形成的不同层次的系统及其相互关系。
2.金融机构体系的基本构成金融机构通常分为银行金融机构与非银行金融机构两大部分。
在多数国家,银行体系通常在金融体系中占有支配性的地位。
任何国家的银行体系都是经过长期发展过程逐步形成的。
各种类型银行的总体,就构成了一个国家的银行体系。
就其经营活动的特点来划分,一个国家的银行体系大体上包括四大部分: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各类专业银行和政策性银行。
各国通常还有各种类型的非银行金融机构,这些机构主要有:信用合作社、信托投资公司、证券公司、财务公司、保险公司、储金局等。
3.非银行金融机构与银行金融机构的主要区别(1)资金来源和运用不同银行通常以吸收存款为主要资金来源,资金运用则以发放各种贷款为主,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则主要依靠发行股票、债券等筹措资金,资金运用则主要以从事非贷款的某一项金融业务为主。
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由于从事转账结算业务,从而获得了信用创造功能,而非银行金融机构一般不经营此种业务,因而不具有信用创造功能。
(3)监管方式和程度不同由于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因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监管相对比较严格,而对非银行金融机构的监管比较松懈。
(4)地位和作用不同由于银行金融机构特别是商业银行是构成现代金融体系的主体,因而它们在现代经济生活中处于更重要的位置。
在现代金融机构体系中,中央银行是这个体系的核心,商业银行是主体和基础,银行与非银行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相互协调,相互补充,共同发展。
4.金融中介机构存在的必要性金融中介,就是介于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发挥融资媒介作用的服务性机构。
现代社会资金融通之所以需要各种类型的金融机构居于其中,主要是因为具有如下必要性:(1)降低交易费用要达成一项直接交易,借贷双方必须对交易数额的多少、借贷时间的长短等要素都具有一致的需求,还要了解对方的信用情况等一系列问题。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导论)【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第一章导论一、重要概念1.货币答:货币是一种被人们所接受的,用做交换媒介、计价单位和具有价值储藏作用的商品或者法定的凭据。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货币是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
在金属货币条件下,货币同其他商品一样,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但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它除了以自然属性满足人们的特定需要外,还具有特殊的社会职能,即具有表现、衡量其他一切商品的价值和直接进行交换的能力,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在信用货币条件下,货币是一种交换媒介,表明保有或向社会索取等量物质财富的权利。
货币作为商品,只是对货币的使用权进行交易的一种特殊商品。
货币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它是商品价值形式发展的必然产物。
物物交换中,商品的价值表现经历了偶然的简单的价值形式、扩大的价值形式、一般价值形式三个阶段。
纸币是货币的完成形态。
货币的形式从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发展到信用货币和现代的电子货币,形式不断更新,趋于多样化和电子信息化。
但其基本职能不变。
2.价值尺度答:价值尺度是货币具有的表现一切商品价值和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
这是货币的首要职能。
货币的这个职能克服了在物物直接交换条件下,由于价值表现不同而给商品流通造成的困难。
货币出现后,一切商品的价值都通过货币来表现,货币成为商品价值的惟一表现形式。
通过货币,不同商品的价值就可以很容易地进行比较了。
货币通过与商品交换,把商品的价值表现为一定的货币量,这一定的货币量就是商品的价格。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
在货币本身价值不变的条件下,商品价值的大小是通过货币量(即价格)的变化来表现的。
商品价值量大,表现的货币量就大,价格就高;商品价值量小,表现的货币量就少,价格就低。
所以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是通过价格的高低变化来区分的。
价格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并不是说价格在任何时候都能和商品价值保持一致,价格常常围绕着价值上下波动,有时高于价值,有时低于价值,这是市场供求因素影响的结果。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章节题库(金融市场概述)【圣才出品】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章节题库第三章金融市场概述一、概念题1.回购协议答:回购协议是证券出售时卖方向买方承诺在未来的某个时间将证券买回的协议。
以回购方式进行的证券交易实际上是一种有抵押的贷款;证券的购买实际是买方将资金出借给卖方;约定卖方在规定的时间购回,实际是通过购回证券归还借款;抵押品就是相关的证券。
2.金融工具(人大2000研)答:金融工具也称为信用工具。
指以书面形式标明金融交易的金额、期限和价格,通过法律效力保证双方权利和义务,并可以在市场上流通交易的凭证。
它作为金融市场进行交易的媒介,一般具有偿还期限、流动性、风险性和收益性等基本特征,同时对于债权债务双方所应承担的义务与享有的权利均有法律约束意义。
金融工具种类很多,若按发行者是否为金融机构作为划分标准,可以分为直接金融工具和间接金融工具;如果以投资人是否掌握所投资产的所有权为标准划分,则有债务凭证与所有权凭证这两类;若以期限为分类标准,可以将金融工具分为货币市场的金融工具和资本市场的金融工具,前者主要有可转让大额定期存单、短期公债、商业票据、银行承兑汇票、回购协议等,后者主要包括股票、公司债券及中长期公债等。
3.金融市场(四川大学2006年研)答:金融市场指以金融资产为交易对象而形成的供求关系及其机制的总和。
它包括如下三层含义,一是它是金融资产进行交易的一个有形和无形的场所;二是它反映了金融资产的供应者和需求者之间所形成的供求关系;三是它包含了金融资产交易过程中所产生的运行机制,其中最主要的是价格(包括利率、汇率及各种证券的价格)机制。
在一个有效的金融市场上,金融资产的价格和资金的利率能及时、准确和全面地反映所有公开的信息,资金在价格信号的引导下迅速、合理地流动。
金融市场作为货币资金交易的渠道,以其特有的运作机制使千百万居民、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储蓄汇成巨大的资金流推动和润滑着商品经济这个巨大的经济机器持续地运转。
金融市场还以其完整而又灵敏的信号系统和灵活有力的调控机制引导着经济资源向着合理的方向流动,优化资源的配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凌江怀《金融学概论》课后习题第二章信用与金融一、重要概念1.信用答:信用是以偿还和付息为条件的价值单方面让渡。
偿还性和付息性是其基本特征。
信用的最基本的职能是动员闲置资金并加以再分配,第二个职能是提供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
信用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环节中的一个范畴,信用分配是建立在社会总资金运动中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基础上的第三次分配。
信用是一种动员暂时闲置资金的行为,在这种借贷行为中,所有权没有发生变化,资金的使用权发生了转让,从而使各主体可支配的资金规模发生了变化,因此,信用没有自己独立的资金可分配领域,而是与企业初次分配和财政二次分配重叠,是建立在前两次分配基础之上的第三次资金分配。
在现代银行制度下,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主要通过中央银行发放再贷款、办理再贴现和公开市场业务实现;货币供应量的收缩则做相反操作。
流通中的现金属中央银行的负债,通过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向中央银行提款获得增加。
因此,无论是从中央银行层面,还是从商业银行层面来讲,信用活动本身都包含着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职能,创造货币的职能主要是指中央银行增发货币的信用行为。
2.金融制度答:金融制度是约束各类经济主体特别是金融机构的金融行为的法律规章体系。
具体包括金融产权制度,金融组织体系的制度安排,货币制度,信用制度,以及金融监管制度。
金融主体(个人)和金融结构(金融机构和金融工具)是金融制度的规范对象,但非金融制度本身。
3.高利贷信用答:所谓高利贷信用,是指通过贷放货币或实物以获取高额利息为特征的借贷活动。
它是最初的信用形式,是最古老的生息资本形式,也是前资本主义社会信用的基本形式。
高利贷信用反映的是高利贷者对小生产者的剥削关系,也体现了高利贷者和奴隶主或封建主共同瓜分奴隶或农奴的剩余产品,甚至一部分或全部必要劳动产品的经济关系。
高利贷信用作为信用的一种存在形式,既有信用的一般特征,比如价值单方面让渡、到期偿还、收取利息等,又有自己的特殊属性。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利息率极高;②非生产性;③保守性。
4.借贷资本答:借贷资本,它是指货币资本家为了获取利息而暂时贷给职能资本家使用的货币资本,它是生息资本的现代形态。
借贷资本是在与高利贷资本的斗争中产生的,而资本主义社会信用的形成基础则是产业资本的循环与发展。
借贷资本的特点主要表现在:①它是一种资本商品,即借贷资本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资本;②它是一种所有权资本;③它具有特殊的运动形式;④它有特殊的转化形式。
5.社会主义信用答:所谓社会主义信用,是指社会主义经济中借贷资金的运动形式,它体现着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
但就信用的基本特征来说,社会主义信用仍然是一种借贷关系,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运动形式。
因此,其运动形式与借贷资本的运动形式是完全相同的。
社会主义条件下信用关系存在的根本原因在于商品货币关系的存在,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多元化的所有制经济结构之间及部门、企业、家庭、个人之间的需要。
此外,对外经济联系与交流也必须借助于信用关系来实现。
6.商业信用答:商业信用是企业之间以赊销商品或预付货款的形式所形成的一种借贷关系。
在赊销方式中,商品购买企业在获得商品的时候没有马上支付货款,而是约定时间,以后再支付货款。
赊销是工商企业之间经常采用的一种延期付款的销售方式。
赊销对双方都有好处。
如果购货企业必须马上用现金支付货款,那么当缺乏购货资金时就不能及时进货;购货企业拿不到商品,生产企业的商品就销售不出去,或者要推迟销售;商品销售不畅,资金就不能及时回流,生产企业的再生产必然受到影响。
若采用赊销的方式,购货企业可以在没有购货资金时先把商品取走,以后按约定的期限支付货款。
对生产企业来说,先把商品赊销出去,可以减少商品的库存占压,也不会延误商品的销售。
预付方式与赊销方式相反,即购货企业在没有获得商品时,预先支付部分或全部货款。
在购买生产周期较长的商品(如船舶等)时,通常采用预付方式。
商业信用实际上包含了两种行为:商品的买卖行为与借贷行为。
但这种借贷行为是以买卖行为为基础的。
如果没有商品的买卖,也就不会有随后的借贷。
因此能够发生商业信用的双方必须是有商品购销关系的企业,否则就不会产生商业信用。
7.银行信用答:银行信用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通过存款、贷款等业务活动提供的信用。
银行信用是伴随现代资本主义银行的产生,在商业信用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银行信用属于间接信用。
在银行信用中,银行充当了信用媒介。
典型的银行信用是商业银行信用,它能充分体现银行信用的作用。
商业银行以货币资本的实际贷出者和借入者之间的中介人身份出现,通过吸收存款、发放贷款,形成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的作用表现存:一方面,在企业之间调剂资金余缺,能够起到加速资金周转、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另一方面,它能将非生产经营单位和居民准备用于消费的货币收入和积蓄聚集起来,将这些原本不是资本的货币提供给企业作为资本加以利用,这就增加了社会可用资本总量而有利于经济发展。
银行还通过办理商业票据的贴现或抵押贷款,将商业信用转变为银行信用。
银行信用是一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需要的现代信用形式。
8.国家信用答:国家信用是指国家作为债务人的借贷活动,其实质是国家举债。
国家的负债有内债干外债两种。
内债是对国内的负债,外债则是对其他同家的负债。
在现代社会,国家信用主要采用以下几种形式:①发行国库券:它是政府发行的一种短期债券,期限在1年以内,主要是解决财政预算收支短期性透支;②发行国家公债。
它是政府发行的期限在1年以上的中长期债券,一般用于国家重点项目投资或大规模建设,也往往用于弥补财政赤字;③发行专项债券。
它是一种指明用途的债券;④银行透支或借款;⑤向国外借款,或者在国际金融市场上发行政府债券等。
国家信用的特点主要有:①国家信用的主体是政府;②安全性较强,风险较小;③通常带有一定的强制性;④交易性、流动性较强。
9.消费信用答:消费信用是工商企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商品形态或货币形态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信用。
一方面,它与商业信用相似但又不同于商业信用。
当工商企业以赊销或分期付款方式提供信用时,接受信用的主体不是企业,而是个人,且个人受信主要用于生活需求。
另一方面,它也属于银行信用,是银行的零售服务业务,比如银行等金融机构向消费者提供货币贷款,消费者用于购买住房或其他高档消费品等。
消费信用的形式有以下几种:①赊销,即延期付款,它是零售商对消费者提供的短期信用;②分期付款,指零售商对消费者购买高档耐用消费品提供的中长期信用;③消费信贷,指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采用信用放款或抵押放款方式向消费者提供的信用;④消费信用卡,多由银行和信用卡公司发出。
消费者凭卡可在限额内到约定商店购买商品或作其他支付,定期结算清还。
10.民间信用答:民间信用,亦称“民间借贷”,或个人信用。
西方国家指相对于国家之外的一切信用,包括商业银行信用。
在我国,由于个人不得经营金融业务,因此,民间信用主要指居民个人之间以货币或实物形式所提供的直接信贷,它是商业信用、银行信用、国家信用以外的一种个人与个人、企业与个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借贷活动。
民间信用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私人之间直接的货币借贷;②私人之间通过中介人进行的间接的货币借贷;③通过一定组织程序的货币“合会”、“标会”、“搭会”等进行的货币借贷;④以实物作为抵押的“典当”形式的货币借贷。
民间信用的优点主要表现在:①它扩大了社会融资的范围,其较高的灵活性对社会信用形式发挥了拾遗补阙的作用;②它满足了居民的筹集资金、解决收不抵支困难和实现消费效用最大化等方面的需求。
民间信用的局限性则主要表现在:①它存在的盲目性和不规范性,增加了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难度,其借贷过程中存在的金融投机、高利盘剥不利于货币流通的稳定和人们生活的安定,增加了金融风险;②它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对其他信用形式产生“挤出”效应。
在银行信用及其他信用形式作用乏力的地区,民间信用的相对垄断还是滋生高利贷的土壤。
11.国际信用答:国际信用,亦称“国际信贷”,它是在国际经济交往中,国与国之间相互提供的信用。
具体是指不同国家的政府部门、银行、企业、团体之间互相提供的信用。
国际信用是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而产生和发展的。
从形式上看,国际信用是适应商品经济发展和国际贸易扩大而产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借贷关系。
从本质上看,国际信用则是资本输出的一种形式。
国际信用的主要形式有以下几种:出口信贷、银行信贷、政府信贷、国际金融机构信贷、际债券、补偿贸易。
12.金融答:金融,一般是指金融资产的融通,也可以说是与金融资产流通和信用有关的各种活动:严格地讲,金融是指在社会经济生活中金融资产流通和信用活动以及与其相联系的一切经济关系的总和。
具体地讲,金融作为一个经济范畴,其内容包括金融关系、金融活动、金融机构、金融工具、金融市场等一切与金融资产信用相关的经济关系和活动。
在这里,融通的主要对象是货币和货币资金,融通的方式是有借有还的信用方式,而组织这种融通的机构则为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
因此,金融活动涉及货币、信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金融市场等诸多方面。
凡是货币和货币资金的借贷、收付,有价证券的发行、转让及外汇的买卖,以及与上述活动密切相关的信托、保险等都属于金融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