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实践对年轻人的意义

合集下载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这篇文章运用通俗易懂的语言,把哲学道理讲得深入浅出,需要仔细研读才能体会出其中真谛。

文章的开篇便向我们阐述了:“人怎样才能有个正确的思想呢?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对此文章讲到了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从物质到精神,说明人的思想是从哪里来的;第二个飞跃是从精神到物质,说明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这也就是说明人的思想是从实践中来,想要验证思想的正确性又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从而我们知道了实践的重要性。

想要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想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就必须付出实践。

对此我想到了中国的近代革命。

下面我从这个角度,来阐述我对这个思想的理解。

中国的近代革命可以说经历了一个波澜曲折的过程。

清朝末年人们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以孙中山为代表的爱国革命人士正是通过对下层人民以及上层官员乃至整个中国的所观,所感和几年旅居海外对民主制度的感触才使他们萌发了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思想。

但经过随后发动的广州起义、辛亥革命的失败以及民国统治下人民内部的矛盾日益加深,我们才认识到资本主义救中国的思想是错误的。

俄国十月革命后,马克思主义思想传播到中国,一些革命积极分子通过对中国国情的认识,萌发了社会主义救中国的思想。

随后中国共产党建立,他们发动最广大的劳动人民,并在随后的几十年革命过程中,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逐步建立起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并通过中国革命的最终胜利,验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思想是完全正确的。

总的来说,中国革命史就是一个寻求正确思想的过程,实践证明了只有共产党才能救中国。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深深的感受到实践的重要性。

所谓思想决定一切,一个正确的思想才能带领我们走上正确的道路,只有走上正确的道路我们才能拥有光明的明天。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马基作业名著选读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马基作业名著选读

永远追寻科学的真理读了《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文章,不仅让我进一步理解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也联系自己想到了很多。

文章开头以两个简单通俗的设问句委婉的批判了客观唯心论和主观唯心论,提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又详细论述了认识运动的辩证发展过程,即从实践到认识、再从认识到实践的两大飞跃,以及认识运动的不断反复形成正确的认识。

真理是人们对于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追寻真理的过程是漫长、曲折、充满挑战的。

我们从实践中发现规律,得到认识,再应用于实践中检验,并从中得到新的认识,如此无限循环即是无限接近真理的过程。

在这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失败,遇到来自旧势力的阻碍,这时就需要我们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事求是,勇敢地、永远地追寻真理。

最早人们从自然现象中总结出日心说,能暂时符合当时的实践,所以被认为是真理,但随着科学的发展,实践证明日心说是谬误,接着产生了地心说,再一次被实践证实,人类向真理又迈进一步,所以说真理不是一成不变的,追寻真理的过程是永远的;马克思从社会现象中总结出自己的思想,又将它用于实践,组织工人运动,不断完善理论,他虽受反动政府的迫害却坚持追寻真理,最终创造了伟大的理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所以说真理是要实事求是,勇敢坚持的。

作为生物科学专业的学生,我们的工作也是追寻真理的过程。

我们从小的生命现象中发现问题,设计科学的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理论,再将理论用于其他实验进行验证,反复严谨的一步步接近生命的本质。

客观世界的运动永无停顿,人类认识自然、探索真理的过程也就永无止境。

我们在科研实验中除了要反复严谨更重要的是尊重实验现象、事实。

科学探索是认识真理的实践过程,出现曲折、反复、甚至失败是难免的,我们从失败走向成功的关键就是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实践证明正确的,要敢于坚持;实践证明错误的,要敢于否定。

”这是钟南山院士对科学精神的认定,也是对辩证唯物论的诠释。

我们要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为思想理论指导,反复实践反复认识,永远追寻科学的真理,完成自己的价值。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一篇充满智慧和启迪的文章,它对于我们理解人的思想来源和形成过程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读完这篇文章,我对于思想的形成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于如何培养正确思想有了更明确的方向。

文章开篇即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不是。

”这句话强调了正确思想并非天生的,也不是头脑中固有的,而是来源于实践和经验。

它提醒我们,要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必须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学习来获得。

文章中提到:“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这句话深刻揭示了实践在思想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人们可以获得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这也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和学习,不断地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和知识。

文章强调了正确思想的指导作用:“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这句话说明了正确思想在指导实践中的重要性。

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同时,通过不断地实践和反复的认识过程,我们可以不断地完善和修正自己的思想观念,从而更好地指导实践。

文章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实践。

这个观点强调了实践在思想形成中的重要性,提醒我们要注重实践,从实践中获取经验和知识,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

通过实践,我们可以亲身感受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规律,验证知识的真伪和价值,从而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

文章强调了正确思想的指导作用。

正确的思想观念能够帮助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提高我们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

同时,正确的思想观念也能够引导我们做出正确的决策和行动,避免走入歧途。

因此,培养正确的思想观念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本书从思想环境、思想内容和思想建设三个方面,深入探讨了人类正确思想的来源。

书中说,正确思想的环境是最重要的,必须要有教育、学习和实践的环境。

有了积极
的学习和实践环境,才能更好地思考和交流。

只有在安全、公正、均衡的环境中,人才能
发展出正确、积极的思想。

书中还指出,思想的内容也重要。

正确的思想应该是实际的、关系大局的,不具体说
什么正确思想,而是要有学习、专业和观念素养,以达到理解世界、变革世界的能力。

正确思想的建设就是要构建思想家园和学习家园,从而营造富有理解、让大家有正确
思想共同成长的学习环境。

书中举的例子,乡村文化家园、生态乡村、农村生态园、小康
村等均是这类思想家园,它们有利于将正确思想传播开来,让大家了解科学知识,把正确
思想贯穿到生活中,形成丰富多彩的人文精神。

本书支撑了弘扬正确思想的重要性,从里面得知,正确思想不仅是发展社会的重要基石,也是推动个人成长和进步的源动力。

读本书,让我深刻体会到,正确思想的构建离不
开创新的思维和积极努力,更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良好的道德准则,坚定不移
地追求新时代的理想目标,把富有活力的正确思想及时传播开来,向充满活力的新时代迈进。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蕴含着丰富的哲学思想。

在文中,毛泽东批判了唯心主义认识论,指出人类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提出了物质和精神、精神和物质在实践基础上的辩证转化,重申了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等科学思想;号召应当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以便更好地建设一个社会主义的伟大强国。

重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一次深刻的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再学习,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实践,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以下简称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或物质与精神互变),是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一文中提出来的,它是继《实践论》之后,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新概括。

对于这个新的科学哲学命题,在粉碎“四人帮”以后的一段时间内,一度有人撰文质疑,说它不抖学,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思想不一致,不符合
哲学革命问题的规定性原则,没有体现实践第一的观点,有的文章甚政把这个命题混同于“精神万能论”,把它们一起说成是“左”倾错决的思想根源,对之批判。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

只有坚持以实践为基础,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才能获得完全的知识,形成
正确的思想。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这本书是毛泽东同志1963 年5 月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段话,1964 年6 月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乙种本),后收入《毛泽东著作选读》》(下册)。

手中的小册子印刷于1969 年。

文章阐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原理,在肯定了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的基础上,进一步发挥了他在马克思主义认识论方面的重要发展--关于认识过程的辩证法思想,分析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阐述了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即从存在到思想、从物质到精神,又从思想到存在、从精神到物质两次飞跃的观点,强调了第二次飞跃的意义更大,因为它是检验认识,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

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篇哲学论文后,最深的感想是:字字珠玑、句句经典,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社会实践中来的,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反复,才能完成。

这是因为客观事物从现象到本质的表现都有一个过程,而人的认识还要受到已有知识水平和历史条件的局限,即使对于已暴露出来的事物的现象和本质,也不一定能完全把握,所以说,人的认识不能一次性完成,需要“多次的反复” ;真理是一个发展的过程。

从工作的角度出发,端正思想,善于调查研究是做好工作的前提与重要方法。

毛泽东同志说过,“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

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创新之举,是实现民主、科学决策的重要措施和必要途径。

没有调查就没有决策权,就没有工作的主动权。

在五年政协工作中深深体会到,调查研究是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在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为领导提供科学决策的基础环节,是自己提高理论素养、密切联系群众、学习实际知识的重要途径。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人民的正确思想来源于社会的文化环境[1]和政治和历史背景,人们从中有意识地或
无意识地受到各种思想的影响,形成其独特的思维方式。

首先,社会的文化环境能够影响一个人的正确思想,比如一些好的道德修养,以及社
会风气和价值观念。

老百姓的影响非常重要,这回影响其思想和行为,有助于当地人们建
立正确的思想。

此外,宗教活动、教育以及社会文化活动也可以影响人们正确思想形成。

其次,历史文化传承也是人们正确思想的重要来源。

历史文化传承不仅包括一个民族
的历史文化遗产,还包括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具体的政治理念和价值观,比如民主、公正、宪政等。

历史文化传承就像一股浩荡的江河,引领着一个民族的思想力量,推动时代
发展,保持一个民族存在,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

最后,政治因素也是人们正确思想的重要来源,政治环境不仅在政治上影响了一个国家,而且也在精神上影响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质量取决于思想的内容及其扩散和
应用。

对正确思想的广泛宣传和发扬,有利于推动民族的思想文化的发展,积极塑造民族
的思想文化环境,从而促进社会发展和文明进步。

总之,人的正确思想是来源于人们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历史文化传承以及政治环境,文化环境的建立及促进有助于民族的发展,营造安定的政治环境也为正确的思想的形成提
供了保证。

也就是说,人的正确思想需要整个社会的努力和协作。

马原论文: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马原论文: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法国著名哲学家帕斯卡尔曾说过,人是一根能思想的苇草,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的全部的尊严就在于思想。

毛泽东的这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全文虽然只有一千字左右,却用简单易懂的语言向我们讲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可谓是字字珠玑,发人深省。

物质世界和精神世界是相辅相成、牢不可分的。

我们从物质世界中获得经验和教训,就是为了形成更高一级的精神上的认识,即思想。

而这种思想的正确与否,又需要我们在不断的实践中来验证。

这就是毛主席在本文开头就提出的“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

正如我们熟知的“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任何理论和思想都必须接受实践的考验才能判定其是否合适于当今的社会形势。

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并不是教条主义,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增加新的内容,这也正是其优越性所在。

毛主席在文中为了向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要求他们要具有“实事求是”的观点,以便正确的对待形势,全面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开展和进行工作。

对于个人而言,思想同样具有不容忽视的重要意义。

思想决定行动和结果,思想决定我们的命运。

一个人想要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首先必须要有与之相适应的思想。

然而,思想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只有随着社会发展和个人阅历的逐渐丰富,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思想,才能使之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经受住实践的考验。

只有选择对了正确的思想,并为之努力和付出,才能尽可能避免在人生的道路上误入歧途,才能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如果一个人在开始的时候就没能选择正确的思想,那在其一生的实践中就无法做出正确的行动,更不会有良好的结果,也无法达到自己的目标。

到头来,就只能为开始没有选择正确的思想而抱憾终生。

作为一个医学生,在学习临床技能的时候,老师曾屡次向我们讲解正确的诊断是从哪里来的。

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临床思维,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诊断模式。

这与毛主席的观点有异曲同工之妙。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人类有思想,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思想,这是人与动物最本质上的区别,从一定意义上说,没有思想便没有人。

毛泽东在《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里告诉我们,没有正确的思想,就没有正确的行动,人们从实践中得到正确思想,正确的思想又不断地推动实践。

他特别提醒和启发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正确的革命的理论,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才能形成和产生正确的思想。

他还把“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一条重要原则确定下来。

几十年来,在中国革命的实践和建设中,这条原则已经显现出巨大的作用。

所以,我们党和国家无论做什么决定,开展什么重大活动,首要强调的就是阐明重要的指导思想,坚持思想领先的原则,把思想放在第一位,先解决人们的思想认识问题,统一大家的思想。

实践证明,思想决定命运,思想决定行动和结果,这不仅是指集体和国家,更包含我们每一个人。

一个人想要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首先必需要有一个相适应的思想。

当然,思想是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完善,不断地提高的,也可能发生质变。

但当我们从懂事的时候起,当我们走向社会并有了独力地能力参加实践活动的时候,应该有一个基准的思想格调:我想做一个大有作为的人,还是想做一个碌碌无为的人?想做一个科学家,还是想做一个从政者?想做一个善人、好人,还是想做一个恶人、坏人?想一生多吃苦、多为别人做事,还是想一生多享受、多为自己谋利?在这些方面,只有自己的思想先选择正确了,才能有正确的行动,才能为此付出,才能实现自己的最终目的。

如果从开始的时候,就没有选择正确的思想,而是相反的思想,那在一生的实践中,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更不会有良好的结果。

到头来,就会为开始没有选择正确的思想而后悔终生,遗憾终生。

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历来是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大到治国理政,小到一项具体工作,都涉及到这一问题。

因此我们必须端正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科学有效地指导生活、工作和学习。

读书报告——读《人的正确思想是哪里来的》有感

读书报告——读《人的正确思想是哪里来的》有感

大一下半学期,我们迎来了马克思这一课程。

马哲是一门关于世界、社会和思想的学科,是唯物论和辨证法的统一、唯物论自然观和历史观的统一。

我们现处于大学阶段,而大学作为学生时代的最后一个阶段,所培养的大学生也是一群特殊的群体——从学校走向社会的特殊群体。

几乎全部大学生都要学习马哲,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一门必修课,无论在哪个方面,其理论的研究对我们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大的意义。

所以,我翻阅了毛泽东同志写的《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这一本书,希望读完之后可以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毛泽东同志写的一篇论文,该文章向我们解释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中的一个根本问题,即反映论。

我选择读毛泽东同志的文章是因为,不同于其他哲学大儒,毛泽东同志总能把艰涩枯燥的马克思主义讲得通俗易懂。

对于我们这些初出茅庐的大学生来讲,无疑是最好的教材。

这篇文章指出,人的正确思想来源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在此基础上,毛泽东用辩证的思维与方法,解剖了认识过程的两个阶段,也就是从感性到理性的认知,即从存在到思想、从物质到精神,又从思想到存在、从精神到物质两次飞跃。

他强调第二次飞跃,因为它是检验真理的唯一办法,所以第二次飞跃意义更重大。

毛泽东同志还指出,马克思主义虽人人皆知,却又人人不知。

甚至一些党员也无法具体、正确的运用马克思主义。

所以本文最后强调,应当加大马克思辩证唯物论中认识论的教育力度,因为这是端正思想与态度的前提。

只有这样,人民才能好好工作,努力奋斗,从而建设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读完这篇文章后,我感触颇多。

通过以上的阅读学习,我联系了如今实际,我们身为大学生,尤其是师范院校的大学生,肩负着培养教育下一代,树立其良好品行的重任。

这就要求我们自身就要具备良好的、正确的认知。

为此,我认为我们以后的学习应该有以下几点: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马克思主义哲学如何实现其伟大的变革?我认为实质与关键,便是从实践出发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问题。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实践在思想形成中的作用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人们通过实践活动对事物进行探索、检验和改造,从而获得 对客观世界的深刻认识。这些认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深化,形成正确的思想。
认识在思想形成中的作用
认识是正确思想形成的基础。人们通过感知、经验和理性思考等方式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 识,这些认识在实践中得到验证和深化,形成正确的思想。
加强思想交流与融合
加强不同地区、不同国家之间的思想交流与融合,汲取各 种文化的优秀成果,为正确思想提供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
个人在正确思想形成过程中的责任与使命
增强社会责任感
个人作为社会的一员,应增强社会责任感,积极关注社会现实问题,为推动社会进步贡 献自己的力量。
提高思想素质
个人应注重提高自身的思想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和思维能力等方面。通过不 断学习和思考,增强自身的思想觉悟和判断力。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 的》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 引言 • 人的思想来源 • 思想的形成与演变 • 正确思想的培养与传播 • 思想与实践的关系 • 结论与展望
01
引言
背景介绍
时代背景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人们对于 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解和追 求存在着不同的观点和思想。
个人背景
作者毛泽东在文化大革命后,面 对社会现实和人们思想的混乱, 感到有必要澄清一些误解和错误 观念。
社会实践
定义
社会实践是指人们在具体的社会 环境中参与的各种活动,包括工
作、学习、社交等。
例子
比如我们在工作中与同事的合作 、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在社交场
合与人交往等。
重要性
社会实践能够检验我们的思想和 行为的正确性,让我们在实践中 不断修正和完善自己的认知。同 时,它也是我们获取和积累社会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关键词:实践、认知、实事求是、唯一标准、反复论证、唯物主义辩证法等正文:读了毛泽东同志在1963年写的一段文字《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虽然这是毛泽东同志的一个简短的论述,却阐述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一个根本的问题、核心的问题,实践出真理。

这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不是一个难懂的命题,但是却并不是人人都能认清这样一个事实。

为了向广大党员干部进行辩证唯物论的认识论的教育,要求他们要具有“实事求是”的观点,以便正确的对待形势,全面地理解党的方针政策,更好地开展和进行工作。

毛泽东同志在《中共中央关于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写下的一段精辟的认知世界、改造世界的唯物主义思想。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这就是本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这一点和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是相符的,他在此简要的解说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原理,指出了如何取得正确思想的科学道理。

我们要正确理解和贯彻党的方针、政策、路线,要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要明确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理解人的正确思想的来源,理解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本文讲的是一个哲学上的根本道理。

我们大家都认知的一点是,世界上的事物总是对立统一的,正确的东西总是与错误的东西相比较而存在,相斗争而发展,是相反相成的。

文中毛泽东同志并没有对错误的唯心主义观点作出具体的揭露和抵制,只是从立论中间接的阐明了唯心主义思想的错误认识,而肯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正确观点。

既鲜明地提出了思想只能从实践中来的唯物观点,也辩证地提出了物质对精神的决定作用和精神对物质的反作用。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一看到这两句话,我就觉得毛泽东同志的辩证思想体系很严谨,辩驳的能力很强,并不像一些哲学家那样开篇就摆大道理,讲一些让大多数人读了就感到吃力或者费解的理论,毛泽东同志从简单的自问自答入手,让大多数同志看了都能理解,很言简意赅的引出了他要阐明的思想核心,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读《人的正确认识从哪里来的》有感——获得真知需要怀疑精神对于人类来说,自诞生以来,我们就在不断探寻这个世界的奥妙,试图对种种事物现象做出合理的解释,从古时人们深信“天圆地方”的传说,到近代人们普遍接受地球是不规则椭球体的结论;从远古人类用神话解释日月云雨,到现代社会对于种种自然现象的科学定义,不得不说,人类在接近真理,在逐渐积累正确的认识,而这些正确认识无不是反复实践得出的结果。

实践出真知,在本学期对于《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学习中,我得知:认识运动是一个辩证发展过程: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认识运动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

对认识,有的人纯属凭空猜想,做事习惯于“我认为”;有的人则只是经过几次实践就深信不疑,奉之为真理。

更有相当多的人把祖先既定的结论当成真理,丝毫不结合实际,不用自己的亲身实践来检验。

对于此上种种,如果没有运气使然,他们依照“真理”行事自然是要吃亏的。

吃亏之后,有的人幡然醒悟,而更有甚者仍执迷不悟,只是怀疑自身而不敢怀疑“真理”。

历史的反复实践告诉我们: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认识客观事物时,当获得了一定的认识之后,认识过程并没有结束。

这是因为还要对认识结果加以判定,鉴别,看其是否正确。

曾经古人代代相传,奉之为真理的“所谓真理”,默默遵循的人多,而敢于大胆质疑的人少。

敢于大胆质疑的人才能真正带我们走向真理之路。

人们经常提起的举世闻名的“落体实验”,就是一个大胆质疑的代表性事例。

在伽利略之前,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下落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它的下落速度和它的重量成正比,物体越重,下落的速度越快。

比如说,10千克重的物体,下落的速度要比1千克重的物体快10倍。

1700多年前以来,人们一直把这个违背自然规律的学说当成不可怀疑的真理。

年轻的伽利略根据自己的经验推理,大胆地对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提出了疑问。

经过深思熟虑,他决定亲自动手做一次实验。

他选择了比萨斜塔作实验场。

重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重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重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写于1963年5月。

原文为毛泽东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即“前十条”)时增写的一段文字。

后来单独作为一篇文章发表。

概括本文的基本观点,分析本文的结构层次。

本文的基本观点可概括为:
①正确的认识来源于人们的社会实践,同时它又是改造社会、自然的物质力量,
②解释了认识的全过程,即由物质到精神,由存在到思想,由精神到物质,由思想到存在。

③提出了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论断,指出认识的目的,最终是为了改造世界。

④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才能完成,即真理地获得,需有一个反复实践的过程。

本文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从开头至“就会变成改造社会、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主要提出了论点。

这一论点分为二个方面。

一是直接扣题,回答了文章标题所提出的提问,二是阐述了辩证唯物论的能动反映论的基本精神,即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也可以变成物质。

第二部分从“人们在社会实践中从事各项斗争”到“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主要是理论上的阐述。

可分四个层次:
①解释了两次飞跃。

②强调了第二次飞跃的重要性。

③指出认识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

④强调正确认识的产生,需要经过实践到认识,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

第三部分从“现在我们的同志中”至结束,从现实方面展开论说,说明了进行一次普遍辩证唯物论认识论教育的现实性和重要性。

全文首尾呼应,气呵成,文中毫无枝蔓。

是论说文的典范。

亲们,你们也读一读,有什么收获请在评论区留言。

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来的》有感

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来的》有感

读《毛泽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来的》有感班级:美院1510班姓名:华俊祎学号:2015107071006伟大的领袖毛泽东主席认为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种实践中来。

但是所有的正确思想并不是一蹴而就的,无数的客观外界的现象首先在人脑中形成感性认识,通过日积月累就会产生初步飞跃变成理性认识,也就是思想。

这个过程是客观物质到主观精神的阶段,然而这个阶段形成的理性认识必须放到社会实践中去检验它是否成功,人们的认识经过实践的考验就会产生一次质的飞跃,它比起上一次飞跃意义更伟大,因为它检验了我们从客观世界反应过程中得到的思想是否是正确的。

如果成功了便了正确的,失败了就是错误的,但是有时候失败并不是因为它不正确,而是在斗争力量的对比上,先进势力暂时还不如反动势力的那一方,所以它是暂时的失败,以后总有有一天会成功。

因此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

通过对毛泽东正确认识来源的学习,我收获了一些感悟。

其一,正确的认识的最终获得是不断反复和无限发展的。

当事物的具体过程尚未结束,原有的矛盾尚未得到充分暴露和展开,向另一个过程推移,转变条件还不具备的时候,如果人们硬要把将来可能做的事情勉强拿到现在来做,企图超越阶段,这同样脱离了客观实践的具体、历史的特点,就容易犯冒进的错误;其二,人的认识是从实践产生的,为实践服务,随实践发展并接受实践的检验的,总的来说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认识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本质规定,在实际工作中运用这一原理,就必须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的“浮夸风,超英赶美”不求实际的作风违背了当时的社会客观规律,给国家、社会造成了严重的危害,它经过了实践的检验说明这个思想是错误的。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

读《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有感这两天认真读了毛泽东主席的经典著作《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感触很深。

毛泽东主席的思想很伟大,很高深,需要仔细研读才能体会出其中真谛。

这篇《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堪称毛主席的经典之作。

主要讲了人怎样才能有个正确的思想。

那么人怎样才能有个正确的思想呢?毛主席说过,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这就是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

想要有正确的前进方向,就必须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

作为一个新时代的中共党员,我们身上的担子很重。

既要完成学习的任务,还要完成党对我们的要求的任务。

这就需要我们不仅要有一定的学习技巧,还要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我们怎样获得这些呢?就是要有一个正确的思想。

思想决定一切,一颗成熟的大脑才能带领我们走向前方的大路。

根据毛泽东主席的观点,要深入到生活中。

只有实践才是最好的锻炼自己的方式,也是最好的获得自己思想的方式。

实践出真知,只有在实践中才能有切身的体会,才能有真切的感受,有所领悟,并得到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从而得出自己的正确思想。

在真正的劳动生产中感悟到的,才是属于自己的想法。

我们在平时的日常生活中也是如此,付诸实践才能有成熟的想法。

一味的空想是很肤浅的。

真的去实践了,看到了自己的付出,看到了事情的结果,有了自己的判断,才会有自己正确的思想与观点,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杭天宇。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读后感读完《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我觉得最关键的就是“实践”。

所以接下来解剖“实践”。

我们做的任何事情都要由思想来指引。

同样,我们做完事情也就会知道这种思想对不对。

将这个过程说得复杂些、抽象一点儿,就是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在本篇中,毛泽东对这个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论述。

在条理分明的解释中,我们明白了思想来自于不断地实践,在实践中脱胎,最终又回到实践中去。

但是,在这个看似完美的圆圈中,有一个问题是不能忽略的:我们依栽的实践是否存在片面性与局限性,而这也直接影响到我们因之而得的理论的普遍性。

所以,在画完这个实践―理论―实践的圆圈前,对实践进行“解剖”是绝对有必要的。

所谓“解剖”实践,就是看看实践的价值与普遍度。

如果从我们的日常生活而言,实践不过是我们所做的手中之事。

既是如此,那有些我们的无意之举恐怕就难堪系思想的大任了吧?如果一位同学平时疏于学业又天资鸳钝但在考试中靠“蒙”而成绩良好时,我想我们因此而得出不洒汗水亦有收获的理论是完全荒谬而可笑的。

还有,如果有一天你用一道很“偏”的题难住了班里的一位平时勤奋刻苦的同学,你要是因此而得出“辛苦付出无所用”的结论也一样是愚蠢而不经。

原因何在?并不是我们所有的实践都能孕育出相应的思想、实践同样有着价值与普遍度的不同。

有些实践充满着偶然性,它们随机而生,根本不具有可供提炼的价值,更不能代表普遍的现象。

以上所举的两例虽然有些极端和偏激,但放眼我们的生活,确实存在着许多足以误导我们视线的“假”实践,因而对这些实践“解剖”,辨认它们的价值大小与普遍度也就必不可少了。

其实,在社会生活中,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巴黎公社”。

作为19世纪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巴黎公社”还是最终以失败告终了。

而这一结果也使得“共产主义无法实现”、“对共产主义可能性置疑”等论调甚嚣尘上,并一度占尽上风。

然而差不多100年后,新中国以社会主义制度的雄姿屹立在世界东方.至今仍显出不颓的态势,也用事实彻底推翻了当时的种种所谓“真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论实践对年轻人的意义
一、把握实践的内涵,理解实践的重要意义
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天上掉下来的吗?不是。

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吗?不是。

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只能从社会的生产斗争、阶级斗争和科学实验这三项实践中来。

①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都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都是中国共产党人将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相结合的实践成果。

实践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使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焕发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

列宁这样说过:“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因为他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还有直接现实性的品格。

”②只有人们的社会实践,才是人们对外界认识的真理性的标准。

实际的情形是这样的,只有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人们达到了思想中预想的结果时,人们的认识才被证实了。

理论的基础是实践,又转过来为实践服务。

判定认识和理论是否真理,不是依靠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的,而是依客观上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的。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而我们年轻人,往往由于缺乏实践经验,没有社会阅历,导致刚才象牙塔出来,初入社会就四处碰壁的现象屡见不鲜。

尽管我们在课堂上学习到了理论知识,但是却容易犯本本主义的错误,把理论当作教条、视书本为圣经,将理论与实践相分离,主观与客观相脱离,轻视实践,轻视感性认识,夸大理性认识的作用,不从实际出发。

然而人的认识究竟怎样从实践发生,而又服务于实践呢?这只要看一看认识的发展过程就会明白了的。

人在实践的过程中,开始只是看到过程中各个事物的现象方面,看到各个事物的片面,看到各个事物的外部联系。

这就是为什么年轻人看问题总是不如年长者看问题深入、透彻。

就是因为年轻人由于缺乏实践的经验,容易将认识停留在感性阶段,就是感觉和印象的阶段。

社会实践的继续,能够帮助人们在实践中引起感觉和印象的东西反复了多次,于是在人们的脑子里生气一个认识过程中发的突变,于是在人的大脑里产生了概念。

它已经不再是停留在事物表面的认识,而是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和内部之间的联系。

人们产生概念后,将他们在大脑里分析判断并加以处理,逐步由感性认识阶段步入理性认识的过程,最终到达形成思维的目的,到达了了解客观事物的内部矛盾和规律性。

论理的认识之所以和感性的认识不同,是因为感性的认识是属于事物之片面的、现象的、外部联系的东西,论理的认识则推进了一大步,到达了事物的全体的、本质的、内部联系的东西,在周围世界一切方面的内部联系上去把握周围世界的发展。

③马克思列宁主义认为:认识过程中的两个极端的特性,在低级阶段,认识表现为感性的,在高级阶段,认识表现为论理的,但热河阶段都是统一的认识过程中的阶段。

感性合理性二者的性质不同,但又不是相互分离的,他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统一起来了。

在我们平时的学习生活里,或许我们有过这样的感受: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
它,但是内心存在着一种无法言语的状态,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

感觉只能解决现象的问题,让我们有一个大致的感受和体会,而理论才能解决问题的本质。

这些问题的解决,一点也不能离开实践。

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

“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在技术不发达的古代只是一句空话,在技术发达的现代通过现金的互联网技术和电视新闻虽然可以实现这句话,然而真正亲知的还是天下实践着的人,那些人在他们的实践中间取得了对事物最真切的认识。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这句话对于人们对实践是真理,对于认识论也是真理。

离开实践的认识是不可能的。

年轻人初到一个陌生的工作环境里,遇到需要解决的问题时,常常会说一句话:没有把握。

为什么会没有把握呢?因为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对于这项工作的内容和环境没有规律性的了解,或者他从来就没有接触过这类工作,或者了解的不多,因而无从谈到这类工作的规律性。

如果一个有经验的前辈把工作的情况和环境加以详细分析之后,他就会觉得比较地有了把握,愿意去尝试这份陌生的工作。

如果这个在在从事一段时间后,他对这项工作有了自己的经验体会,而他又是一个肯虚心体察情况的人,不是一个仅凭主观意识看问题的人,他就能够独立地对工作做出结论,总结出自己从这项工作中得到的经验与收获。

由此看来,认识的过程是第一步,就是开始解除外界的事情,正如我们从课堂上,网络上学到的知识,属于感觉的阶段。

第二部,是对综合感觉的材料加以整理和改造,就如同课下我们完成老师所布置的作业的过程,是属于概念,判断和推理的阶段。

通过实践而发现真理,又通过实践而证实真理和发展真理,实践与真理之间其实是密不可分的关系。

从感性认识而能动地发展到理性认识,又从理性认识而能动地指导学习与生活,改造我们年轻人自己的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

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这样的过程直至无穷,我们对世界的把握就将会提升到更高一级的程度。

二、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不断在实践过程中总结经验与不足
在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范围内,人类总是不断发展的,自然界也总是不断发展的,永远不会停在一个水平上。

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④正如在《中国共产党党章》中所规定的那样:
党的基本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践,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反复努力的实践探索,总结成功与失败的基础上找到了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

因为认识事物不透彻,所以我们要进行实践,也正是因为认识事物的不透彻性,因此在实践的过程中犯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

更何况作为年轻人,由于缺乏实践的经验,错误的出现也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出现的错误而放弃实践,而是应该在经验与错误的基础上提炼出新的经验,避免以后再犯错误。

我们要做到实事求是,不能仅依靠主观上觉得如何而定,而是依靠客观上的社会实践的结果如何而定。

真理的标准只能是社会实践。


三、如何使我们认识问题更正确些
首先,要做到看问题的全面性,避免对问题产生片面的思想。

具体办法之一,就是多和别人交换意见。

这样做,本来是片面的看法,就可以逐渐全面起来;本来不太清楚的事物,就可以逐渐明白起来;本来意见有分歧的问题,就可以逐渐一致起来。

⑥其次,我们要做到学会比较,在比较中看到问题内在联系。

在比较的时候,不但要和现行的作比较,和过去的作比较,还要和国外的做比较。

这样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比较,可以让我们把情况分析的更清楚,帮助我们判断问题更加准确。

最后,我们要不怕麻烦,学会反复的审视问题。

作了比较之后,不要马上下决定,而是要反复的审视自己,是否看问题出现过于主观的问题。

对于有些问题的决定,当时看来是正确的,但是过了一个时期就可能发现不正确,或者不完全正确。

这点对年轻人格外重要,因为由于浮躁,我们总是会犯急于求成的错误,导致事后后悔莫及的苦果。

因此,我们不要急于对问题下结论,而是反复审视,重新发现问题。

社会发展到了今天的时代,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责任,已经历时地落在了我们年轻人的肩上。

因此,认识实践的重要意义,深刻理解实践论的内涵,对于年轻人未来认识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意义。

因此年轻人应该秉承马克思主义思想,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①毛泽东修改《中共中央关于目前农村工作中若干问题的决定(草案)》时增写的一
段话。

②参见马克思《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和列宁《唯
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第二章第六节(《列宁选集》第2卷)。

③参见毛泽东《实践论》1937年。

④毛泽东修改周恩来在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政府工作报告的草稿时
增写的一段话的其中一句。

⑤《毛泽东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284页。

⑥陈云在参加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的陕西省全体干部会议上的一段讲话。

⑦《建国以来的毛泽东文稿》第十册,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414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