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

体论是实践本体论

○ 马德宝

近年来,由实践唯物主义的研究引发了一场关于实践本体论的争论。这一争论的焦点是如何正确处理物质本体论与实践本体论的关系问题,与此相联系的是物质与实践的关系,以及如何认识哲学思维的本性的问题。只有正确地解决这三个问题,才能真正做到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上,依据经典作家的本意来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从而合理地给出实践本体论的规定。

一 本体论

本体论一词,英文为ontology,该词来自希腊文ontos(存在)与logos(学说、言论),连起来,本体论就是“关于存在的学说、言论”。因而,从一般意义上讲,本体论是哲学中关于存在的理论,而不是关于非存在的理论,也不是关于存在的认识的理论。本体论一词最早出现于德意志哲学家郭兰克纽(Rudolphus Goclenius)所著的《哲学词汇》一书,但是,对后人影响较大的,是德国哲学家Ch·沃尔弗的本体论规定。Ch·沃尔弗把哲学分为实践与理论两大部分,本体论指的是理论部分,属于“理性的理论科学”,由宇宙论、心理学、神学三部分组成。这样,他就把本体论看作是与“第一哲学”相同的、关于一般存在的理论。

在哲学史上,本体论问题,即世界的统一性问题,历来深为先哲们所重视。古希腊对于始基问题的探讨,宗教神学关于上帝是最高存在的论证,以及法国唯物主义、德国古典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都从不同的理论体系出发,用各种各样的方法,给世界寻找一个共同的基础。虽然他们关于本体论的规定大相径庭,对本体论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在所有的旧哲学中,还是有一般的共同的理解的。冯契先生在他主编的《哲学大辞典》中对此作了分析。书中指出:“大体上说,马克思以前的哲学所用的本体论有广义狭义之别,广义指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这种本性需要通过认识论而得到认识,因而研究一切实在的最终本性为本体论,研究如何认识则为认识论,这是以本体论与认识论相对称。从狭义说,则在广义的本体论中又有宇宙的起源与结构的研究和宇宙本性的研究,前者为宇宙论,后者为本体论。”①由此可知,一切旧哲学虽然在细节上不尽相同,但在对本体论的理解方式上,他们都自觉不自觉地沿着古希腊先哲们所开辟的、由宇宙学的本体论而带来的科学主义与实证主义的道路前进。因而,它们仅仅从自然内部、从客体与客体之间的联系中去寻找万物的本体,力图摆脱人在自然、客体中的作用、影响,努力建构一个无人的本体世界。这样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本体论与认识论的分裂与对立。

马克思看到了这种本体论的问题所在,他

64

《求索》1997年第4期

指出:以往的本体论只是从客体中,从对象中去理解存在,把对象理解成为感性的存在,而不是从主体去理解存在。理解感性的存在,没有把感性的存在看成是感性的活动,也就是说,没有用实践的观点去理解世界的物质统一性,没有把世界的统一看成是由人的实践而造成的统一,历史的统一,没有把物质本体论上升为实践本体论,没有把本体理解成为是一种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的存在,没有把本体看成是一种高于科学主义的实体的、属于哲学的逻辑的存在。而马克思正是在这一点上,超越了以往的一切哲学流派,它以一种全新的思维方式,以一种真正符合哲学思维的本性的思维方式来指导自己去解决哲学的本体论问题。这种思维方式的变革,为马克思解决本体论问题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为在全新的基础上实现本体论与认识论的统一提供了条件。

二 物质本体论

在对物质与思维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的回答中,凡是坚持物质第一性、物质决定意识的,便是唯物主义,反之则为唯心主义。所以,凡是唯物主义者,都坚持物质本体论。但是在历史的长河中,随着生产的发展,文化的变迁,“甚至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②。因而,不可避免的是,物质本体论也在不断地改变自己的形式,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我们可以把各种物质本体论概括为两大类,一是始基的物质本体论,二是抽象的物质本体论。下面依历史次序分别对它们作些简单的介绍。

1、始基的物质本体论。始基的物质本体论,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是物质本体论的第一种历史形态。始基一词译自希腊文arche,原义为“开始”,又可译为本原。它指的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根源、元素、始基或共同基础。亚里士多德认为:始基是万物产生于它而又复归于它的东西。对始基问题的关注,是中西哲学的共同之处,先哲们试图给多样的世界寻求一个统一的基础。所以说,对世界始基的探讨是哲学的开始,对始基的理解贯穿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斗争。唯物主义者们把始基归结为各种各样具有理性抽象色彩的感性具体的个别的物质形态,如泰勒斯的“水”、阿那克西曼德的“无限者”、阿那克西米尼的“气”、赫拉克利特的“火”、管仲的“精气”等等。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是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中国的“五行说”。这些始基的物质本体论在具体的观点和论证上尽管各不相同,但是它们有一些共同的特点,它们都把世界的始基或万物统一的基础归结为各种各样的、某种或某几种特殊的物质形态或元素。始基的物质本体论是人类对世界本性问题的第一个唯物主义的回答,它在与唯心主义的斗争中推动了哲学的发展,捍卫了唯物主义的阵地。但是,作为朴素唯物论的物质本体论,它们又不可避免地具有某种猜测、感性、直观的缺陷。并且,在发生学的考察中,最终难免会陷入循环论的泥潭。

2、抽象的物质本体论。抽象的物质本体论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物质本体论,可简称为抽象本体论。它是对始基的物质本体论的一种扬弃。经过漫长的中世纪沉默之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在欧洲的封建主义生产关系的内部产生了。新兴的资产阶级为了反对封建主义,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文艺复兴运动,以此为契机,资产阶级为了发财致富,相继建立了近代的各门科学,各门新兴学科相继从哲学中分化出来,并继而形成了以经典物理学为核心的经典科学理论群,这为哲学在更高层次上的发展提供了可能。科学的发展有力地促进了人的思维能力的发展,并且,科学发展已经宣布了朴素的物质本体论的种种猜测的破产。朴素唯物主义及其物质本体论已难以适应社会的需要,亦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要求。同时,地理大发现与大工业生产也大大扩展了人们的视野,使整个世界的联系得到了较为充分的显现。于是,处于上升期的资产阶级便通过他们的思想家建立了各种新的唯物主义理论体系,用力学的观点、方法,建构了带有形而上学、机械论色彩的唯物主义,并提出了抽象的物质本体论。其中

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