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说明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随着旅游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寻觅旅游的新选择,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作为全国仅有的两个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其特有的自然景观和宜人的旅游氛围吸引了众多游客。
为了更好地保护资源,促进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通过进行总体规划,以更好地发挥地质公园的作用,为游客提供更好的旅游服务。
一、临海国家地质公园地理位置临海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临海市及周边地区,距离温州市中心仅70公里,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目的本次总体规划旨在科学规划地质公园的旅游资源,提高公园旅游的品质和服务水平,加快地质公园的建设和发展,同时,将地质公园精神和自然景观保护意识引入公众日常生活,加强社会教育和环保意识。
三、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内容(一)地质公园基础设施规划基础设施在旅游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更好的提升游客的旅游体验,临海国家地质公园需要建设相应的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包括但不限于路网、车辆停放、公共厕所、配套服务设施等,并要求其中的任何设施和设备都必须符合国家相关法规和地质公园的标准。
(二)地质公园景点规划临海国家地质公园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世界级的地质景观,游客可以在这里欣赏到独特的地质构造和风景,同时,也可通过深入了解地质公园的景点,在此进行科普教育。
地质公园景点的规划应当尊重自然,合理开发利用,保持景点的原始和自然风貌。
(三)地质公园旅游业态规划旅游业态是指旅游业的产品和服务,包括大型景区、特色小镇、度假村等。
地质公园旅游业态的规划要符合地质公园自然属性、文化传统、地方特色和资源配置。
在业态规划中,要重视农村旅游业,发展生态农业、民俗旅游等特色旅游产业,实现公园旅游和农村旅游的有机结合。
(四)地质公园管理规划地质公园的管理是保护和发展地质公园旅游的重要手段。
临海国家地质公园的管理规划包括领导机构的构建、组织架构、人员配置、管理和服务体系建设等多方面内容。
常山地质公园规划文本
第一章规划总纲第一条规划目的常山国家地质公园于2001年12月被国土资源部批准为全国第二批国家地质公园,成为浙江省首批国家地质公园之一,并于2004年1月3日揭碑开园。
为建设常山国家地质公园,并把保护地质遗迹同发展地方经济相结合,特编制本规划。
第二条规划指导思想地质公园规划必须遵守严格保护,统一管理,合理开发,永续利用的原则;依靠体制创新、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动力;协调处理好保护与利用的关系;突出主体(地质遗迹资源),融合其它旅游资源于一体;有利于地球科学知识的普及;有利于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经济发展。
第三条地质公园范围常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浙江省西部的常山县境内,地理坐标是东经118°23′00′′~118°43′00′′,北纬28°51′30′′~29°06′31′′′范围之内,总面积为40.7平方公里。
第四条规划期限分二期实施,二期的划分是:近期:2005年—2010年;中远期:2011年—2015年。
第五条规划依据1、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试行);2、《旅游发展规划管理办法》(国家旅游局);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1998年12月26日第七届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4、《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国务院令第167号,1994年10月9日);5、《地质遗迹保护管理规定》(原地矿部,1995年21号令);6、《中国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技术要求和工作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2002年11月;7、《浙江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20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浙江省旅游局;8、《常山县城市总体规划》,常山县人民政府,2001年11月;9、《常山县志》等基础资料。
第六条地质公园性质根据地质公园的资源特点、风景特色、开发价值、其他资源条件、区域背景及发展方向与功能的关系,确定常山国家地质公园的性质为:以地质遗迹为主体,融自然山水和人文古迹为一体,具有科学考察、科普教育、观光揽胜、旅游休闲等功能的国家级地质公园。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中国地质调查局,部有关直属事业单位,部有关司局:为了加强国家地质公园建设,有效保护地质遗迹资源,促进地质公园与地方经济的协调发展,部决定发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要求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由所在地市或县人民政府组织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构编制。
规划编制单位要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附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思想,本着保护地质遗迹、普及地学知识、促进公园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突出地质公园特色,统筹兼顾,做好与已有相关规划的衔接,确保规划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取得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的单位,应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编制规划。
世界地质公园编制规划时,应按照《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并遵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地质公园建设指南有关要求进行编制。
二、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遵循的原则地质公园在编制规划时,要严格遵循“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的原则。
要严格限制地质公园内的开发建设活动,公园的所有地质遗迹保护区内均不得进行任何与保护功能不相符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及工程建设活动;保护区之外的园区,可依据矿产资源规划及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等开展对地质遗迹资源不会造成破坏或影响的矿产资源勘查、开发和工程建设活动,但需经过省级以上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后才能进行。
三、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重点(一)做好与当地相关规划的衔接。
在切实保护好地质遗迹资源的前提下,做好地质公园规划同当地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矿产资源规划、城乡规划的衔接,协调好与已有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等的相互关系。
(二)科学确定地质遗迹保护区和地质公园范围。
地质公园范围的确定要以能够有效保护构成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重要人文景观为首要原则,划定准确的地质遗迹保护区范围;要科学界定公园的园区范围,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充分考虑区域内矿产资源赋存状况和勘查、开发活动情况,合理划定公园规划面积。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原则
地质公 园规划 是建设 和管理地质公园的关键 工作 , 意义
重 大 。
( 3 ) 地 质遗迹的调查与评价
地 质遗 迹 是地 质公 园建 立 的 根 基 , 必 须 开 展详 细 的
1 国家地质公 园规划编 制原则
国家 地 质公 园规 划 应该 有地 质 科 学 自身 特 性 , 其 编
文章编号 :1 0 0 7 — 1 9 0 3( 2 0 1 3 )0 1 — 0 0 1 1 — 0 2
0 前 言
地 质 公 园建 设 有 特 殊 地 质 科 学 意 义 , 具 有 三 项 任
游客服务区、 科普教育区、 地 质 遗 迹 保 护 区 、自然 生
态 区、 游览 区、 公 园管理 区和居 民点保留区等功 能 区。 其 中, 根 据保 护对 象 的重 要性 , 划 分为 特 级、 一级 、 二
作者简介: 程素珍 ( 1 9 8 1 ) , 女, 研 究方 向为 地 质环 境 、 地 质 遗 迹 保 护 与 地质 旅 游 等 规 划 问题 , E m a i l :d y s c s z @ y a h o o . c r l 。
2 01 3
2 Ol 3
第8 卷 第1 期
2 0l 3
Vo 1 . 8 NO . 1
程 素 珍 等 : 国家 地 质 公 园规 划编 制 原 则
第8 卷 第1 期
国 家 地 质 公 园规 划 编 制原 则
程 素珍 ,华金玉。 ,陈铁 军
( 1 . 北 京 市地 质研 究所 ,1 0 0 1 2 0 ;2 . 北 京 市 国 土 资 源 局 ,1 0 0 0 1 3 )
级 和三 级地 质遗 迹 保护 区 。 不 同级 别 保 护区 的保 护要
总结经验,编制好《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总结经验编制好第六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按国家地质公园管理机关的规定,2009年取得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资格的(44家)单位,已经向国土部全部提交了《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截止到2012年5月9日,已经全部经过了国土部地质环境司组织的专家的第一轮评审。
其中个别通过专家评审,大部分是原则通过评审,需要进行进一步的修改;由于种种原因,大约有25%还没有通过评审,需要解决一些重大问题或作大的补充修改后还要再次上会评审。
没有能通过的原因,一是委托单位政府不够重视,遗留一些问题;另一是选择的规划单位没有编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经验,只有地质专业人员,或把旅游规划的手法、或把城市园林设计造园理念带进来,这些都违背了国家地质公园的理念和国土部有关编制地质公园规划的管理文件;有的地质勘察、研究人员或高校师生,把编制勘察报告或研究报告的方法带进来,不像规划文本,偏离了89号文,很难在评审中通过,规划也难以指导实施。
在第五批44处国家地质公园中,本人主持编制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有6处,作为评委之一参加评审的国家地质公园有30处,两项合计36处,占44处的80%以上。
在这些公园规划中,其主要要解决的问题有:公园范围问题、机构设置问题;还有:地质遗迹点名录欠完善、多数图件不合格、规划文本文字不规范等。
本文就是在总结以上公园规划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针对第六批公园的实际提出的建议,供参考。
一、回顾《第五批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和评审中的经验1.对规划的总体理解目前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单位大部分是从事地质专业(区域地质、地质调查、水文地质、环境地质等)工作,正如陈安泽先生所指出的:“这些单位的长处是地质专业强,不足之处是规划专业弱。
”这些单位,有的经过了多年编制地质公园规划的实践有了长足的进步,但大多数参加编制的人员是首次编制,有的虽然也参加过只是模仿别人的规划本子套,他们对于什么是“规划”,规划的宗旨是什么也不清楚。
我们从评审的大量规划文本发现,把规划写成了研究报告,规划文本出现大量描述段落、出现了不确定的模糊语言;甚至官话套话、不切实际的形容词排比语。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试行)目录一、前言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报告编写纲要三、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1.总则2.一般规定2.1地质遗迹景观2.2地质遗迹分级标准2.3地质旅游资源类型2.4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2.5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3.总体规划布局3.1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3.2地质公园区划3.3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评定3.4旅游景点与景区规划3.5旅游路线规划4.地质遗迹景观保护规划4.1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划4.2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5.专题规划5.1游览设施规划5.2基础工程规划5.3居民社会调控规划5.4经济发展引导规划5.5土地利用协调规划5.6分期发展规划一、前言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址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浏览、度假休息、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遗迹景观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为了更不效地保护地质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次大会决定“建立具有特殊地质特色的全球地质景区网络”,156次执行局会议为了贯彻这一决定,决议启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 Program)。
选择地质上有特色,同时兼顾景观优美,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质遗址(区、点)建立地质公园,以期建立全球地质公园网,将景观、人文历史紧密结合,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地质公园的开发与生产资料教育紧密结合,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强调地质公园的发展与当地民众就业特别是残疾人就业紧密结合,强调为了保护地质遗迹应重视开发,以开发来促进保护。
(完整版)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 (2)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 (3)二、规划工作的主要依据及规范性引用文件 (3)三、规划工作的重点及要求 (5)四、规划的成果要求 (15)五、本技术要求的适用范围 (20)六、附则 (20)七、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纲要 (22)第一章总则 (22)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 (22)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 (23)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 (23)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 (23)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 (24)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 (24)第八章科学研究 (24)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 (25)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 (26)第十一章旅游发展 (27)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 (27)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 (27)第十四章土地利用 (28)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 (28)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 (28)附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前言中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建立“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的倡议,贯彻国务院关于保护地质遗迹的任务,由国土资源部主持于2000年开始进行的一项新工作。
地质公园担负三项任务:第一,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第二,普及地球科学知识,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第三,开展旅游活动,促进地方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
目前,中国地质公园体系已初具规模。
地质公园事业的发展使得我国地质遗迹保护事业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依托地质公园建设,很多珍贵地质遗迹得到了切实保护,社会地球知识科学普及水平迅速提升,同时还带动了旅游及相关产业发展,促进了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文化振兴。
为加强地质公园管理,进一步规范我国的地质公园规划建设,指导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特制订本技术要求。
一、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1.保护优先,科学规划,合理利用。
2.体现地质公园宗旨,突出地质公园特色。
3.统筹兼顾,做好与相关规划的衔接。
荫恐龙国家地质公园详细规划
哥斯拉,人类核泄漏造成的生 物变异体,来到城市文明肆意 破坏,最后被人类战争武器杀 死。故事本身具有一层教育主 题:人类破坏自然反过来给自 己带来了灾难;同时生物(哥 斯拉)是无辜的,人类应该给 其他生物自己生存繁衍的空间, 和谐共存。
户外恐龙展示 图为日本世博会展示的机器恐龙
分区规划5:“传说”板块
分区规划3:“灭绝”板块
枯木林:展示大地干涸、食物匮乏导致灭绝的假说
大约在七千万年前,地球发生了 一次强烈的地壳运动,使一些盆地隆 起,浅丘开始出现,因而造成水枯林 竭:同时海底变化,海平面下降300 多米,亚洲、北美洲之间的陆地开始 连接起来,大量动物迁移到恐龙栖息 处,使食物供应发生困难,以至恐龙 处于“断粮”地步,在严重的饥饿中 逐渐死亡。
及互动娱乐
、休闲广场、户外展厅、水幕电
影
恐龙主题户外游憩活 恐龙主题餐厅、溜冰场、烧烤、
动及恐龙主题餐厅 金刚战暴龙主题造景、欢乐草坪
、儿童作坊、惊叫白垩纪
保护自然植被和地下 游步道
地质层、建立生态缓
冲带
游憩设施规划图
主题情境板块
诞生:小恐龙诞生历程体验和室内科普板块 兴盛:模拟恐龙及其生存环境的情境体验板
基地GIS建设适宜性分析
地质分区图 缓冲带分级图
坡度分析图 建设现状图
现状用地结构分析
N
从现状用地布局看主要存 在以下问题: ➢ 用地布局随意,功能分 区不明确 ➢ 路网系统较混乱,空间 引导性弱,主游线不明确 ➢ 户外游憩空间类型单一, 基本都是雕塑园 ➢游憩项目少,游客体验平 淡,缺少兴奋点
真人秀
由真人(固定表演人员和游客)装扮关于恐龙电影中的形象进行互动游戏等。
冰霜台地
毒木林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一、引言国家地质公园是指以地质遗迹地质地貌为基础,融自然景观、文化景观、旅游度假功能为一体,具有较高地质科普和旅游观光价值的地质公园。
为了保护地质资源,传承地质文化,促进地质旅游发展,国家地质公园的规划编制工作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规划编制的目标、方式、内容以及技术要求等方面进行介绍。
二、规划编制目标1.强调保护。
保护地质遗迹、地质地貌和相关生态环境,保护地质资源,维护自然生态系统。
2.强调科普。
通过展示地质遗迹、解释地质现象和环境性质,提高公众对地质科学的认识和理解。
3.强调可持续发展。
合理利用地质资源,促进地质旅游产业的发展,提升地方经济水平。
三、规划编制方式1.多学科协作。
地质、生态、环境、文化等学科专家齐参与,实行横向协调和纵向整合。
2.公众参与。
重视地方居民、游客和各相关方利益相关者的声音,增加公众参与的机会和途径。
3.生命周期角度。
着重考虑地质公园建设、运营和维护过程中的各个阶段,提出相应措施和规划。
四、规划编制内容1.地质资源调查和评价。
对地质公园内的地质遗迹、地质地貌等进行详细调查,评价其科普和旅游价值。
2.规划范围和区域划分。
确定地质公园的总体范围和划分为不同的功能区,如核心区、缓冲区、辅助区等。
3.规划目标和布局。
根据地质公园的定位和发展方向,制定目标和布局,明确主题和功能。
4.地质科学教育设施建设规划。
开展地质科普教育,修建展示地质现象、生态环境和科学知识的设施。
5.旅游服务设施规划。
合理规划交通、住宿、餐饮等旅游服务设施,并制定管理和保护措施。
6.管理与监测规划。
设立监测网络和管理机构,制定管理制度和科学监测方法。
五、技术要求1.系统性。
规划编制要具有整体性和一致性,各项内容相互关联,相互支持。
2.可操作性。
规划要具备可操作性,能够指导实际的建设和管理工作。
3.可持续性。
规划要妥善考虑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4.基于科学。
规划要基于科学的调查、评价和分析,依据科学原则进行规划和决策。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试行)目录一、前言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报告编写纲要三、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1.总则2.一般规定2.1地质遗迹景观2.2地质遗迹分级标准2.3地质旅游资源类型2.4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2.5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3.总体规划布局3.1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3.2地质公园区划3.3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评定3.4旅游景点与景区规划3.5旅游路线规划4.地质遗迹景观保护规划4.1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划4.2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5.专题规划5.1游览设施规划5.2基础工程规划5.3居民社会调控规划5.4经济发展引导规划5.5土地利用协调规划5.6分期发展规划一、前言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址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浏览、度假休息、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遗迹景观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为了更不效地保护地质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次大会决定“建立具有特殊地质特色的全球地质景区网络”,156次执行局会议为了贯彻这一决定,决议启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 Program)。
选择地质上有特色,同时兼顾景观优美,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质遗址(区、点)建立地质公园,以期建立全球地质公园网,将景观、人文历史紧密结合,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地质公园的开发与生产资料教育紧密结合,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强调地质公园的发展与当地民众就业特别是残疾人就业紧密结合,强调为了保护地质遗迹应重视开发,以开发来促进保护。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文本编制提纲
附件2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文本编制提纲第一章总则第一条公园位置自然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位置、地理坐标。
第二条范围、边界、面积指经过当地政府确权的公园范围、边界(含主要拐点坐标)和面积。
第三条规划期限近期发展规划(5年以内)、中期发展规划(5-10年)和远期发展规划(10-20年),年限与当地社会经济发展规划统一。
第四条规划依据相关法律法规,技术标准、规范、指南,公园及公园所在地区已批准的相关规划、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世界地质公园文件等。
第五条公园发展概况及规划背景公园建设史及现规划编制的背景说明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第七条发展目标总体发展目标、分项目标、分期发展目标(长远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
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第八条地质地貌概述第九条地质遗迹类型参照有关的分类划分第十条地质遗迹对比评价按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科普教育价值及旅游开发价值等对地质遗迹进行对比评述,并分别按上述标准列出其级别(分为世界级、国家级、省级和地方级)。
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第十一条生物及其他自然景观及评价第十二条人文景观及评价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第十三条总体布局与园区、景区划分根据资源的自然组合分布状况结合行政管区,将公园划分为若干个相对独立的园区、景区,构成公园相互联系的总体空间布局。
第十四条功能区划分按担负的任务划分出不同的区域,如:门区、游客服务区、科普教育区、地质遗迹保护区、特殊景观(人文或生态)区、公园管理区、原有居民点保留区等。
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第十五条地质遗迹保护区的划分及边界坐标(主要拐点)的确定第十六条各级保护区的控制要求与保护措施第十七条特殊地质遗迹的保护方案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第十八条地质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自然生态环境的保护在确保公园环境优美情况下制定出整个公园及各园区,景区的游人日容量、年容量;提出自然生态环境保护内容及保护措施。
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及中国国家地质公园的发展与建设—田明中
地质公园规划评审中不能通过的十大原因
6、图件不规范,不美观,达不到要求; 7、科研项目针对性不强,无法落实; 8、规划语言不规范,虚、假、空,无法落实; 9、规划文件不齐全; 10、省级初审不规范,专家少,专业面窄、 把关不严。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评审的重点内容
部规划评审组的构成
一、规划司评委 二、规划建设、旅游专家评委 三、地质公园专家评委 四、地质专家评委 五、评审组长 各个专家分工不同,审查的重点也不同。
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第三章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第四章其他景观资源及评价第五章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第六章地质遗迹保护第七章生态环境与人文景观保护第八章科学研究第九章解说系统规划第十章科学普及行动第十一章旅游发展第十二章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第十三章基础设施及服务设施第十四章土地利用第十五章社区行动计划第十六章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规划文本第二章地质公园的性质与发展目标第六条公园性质与特色第七条发展目标总体发展目标分项目标分期发展目标长远发展目标中期发展目标和近期发展目标
三、地质公园专家评委
负责《规划》中第九章解说系统、第十章科普及行动、 第十二章信息化建没、第十六章第五十四条中近期建设 项目计划、第五十五条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方案,以及 公园科学导游图的审查。
1.科学解说体系
①现有的解说没置情况(分布、数量、规模、技术等级 等),保存完好状况、运行情况;②今后的增补新建计 划,各项设施要有具体的量、质要求和完成时间要求, 并一一对应到近期建设方案中去以取得经费保障。
地质遗迹调查:
①地质遗迹分布范围、类型、特征及其保护价值;②主 要地质地貌景观的形态与性状特征参数;③地质遗迹 保存现状;④对地质遗迹可能产生破坏或威胁的自然 与人为因素;⑤依据收集的资料作出初步对比和评价 等信息并进行记录。
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方案
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方案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一、工作目的与任务工作目的:顺利完成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调查、规划编制工作。
工作任务:详细调查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按照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最新技术要求编制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提交《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专项研究报告》、《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报告》、《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图件》、《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说明》、《黔江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基础资料汇编》,具体工作任务为:调整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将仰头山划出,保留小南海核心景区,增加城市峡谷公园园区、恐龙园区;详细调查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的特征、分布、数量,进行评价;测量城市峡谷公园园区典型地质剖面;对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园区边界进行划定;新编制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等。
二、技术路线和技术方法(1)技术路线工作中采用“全面调查、重点剖析、综合分析、科学评价”的技术路线进行工作。
①充分收集地质资料(区域地质、水文地质、地形图等),着重研究地质遗迹相关地质因素,科学把握区域地质背景,详细调查研究地质遗迹的分类、分布规律,科学分析地质遗迹形成过程的内外地质行为。
②开展工作区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调查研究,建立各类地质遗迹影像特征、组合关系及区域分布规律的解译标志,为地质遗迹划分及植物群落的分布、野外调查工作的部署提供依据。
③由点到面、由浅入深开展区内区域性地质遗迹调查。
④地质遗迹调查与专项地质遗迹研究相结合,以提高地质遗迹的科学价值,普及地质知识,提高景区的科学内涵。
⑤采用新规范、新要求、新技术,按照国土资源部发布的最新技术要求新编制小南海国家地质公园规划。
(2)技术方法充分收集前人基础地质、矿产地质、水文地质资料的基础上,采用一般调查与重点解剖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工作,并对重要地段开展相应比例尺的地质填图及相关分析测试,然后综合评价、研究,编写规划报告。
地质公园计划编制关键问题分析
地质公园计划编制关键问题分析-旅行治理地质公园计划编制关键问题分析潘雅辉地质公园计划是地质公园建设和治理的依据,地理信息系统(GIS)和遥感(RS)那么是编制好计划的重要的技术,本文着重讨论了地质公园计划编制中GIS和RS技术的应用问题,包括地质遗迹评判方式、地质公园计划数据库建设、地质公园范围划界研究、土地利用和谐计划、公园环境容量计算和计划图件编制技术方式等六个方面,以期为如何应用GIS和RS技术编制好一份优秀计划提供思路。
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地质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较高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必然规模和散布范围的地质遗迹景观为主体,并融合其它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而组成的一种独特的自然区域,既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参观旅行、度假休闲、保健疗养、文化娱乐的场所,又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爱惜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中国地质公园进展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即:由重数量进展到重品质的提高,从疏于治理到增强治理,从公园建设要求不够标准走向各项建设治理工作标准化、标准化、制度化、科学化的新时期。
自2000年以来,中国已前后成立了184个国家地质公园,其中29处已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网络体系成员,约占三分之一,是成立世界地质公园最多的国家,初步形成了地质公园体系轮廓。
地质公园的计划是公园具体治理者用以建设本公园的依据,是各公园治理者应该严格遵守的“公园宪法”,因此编制一个好的计划是十分重要的,是建设好、治理好地质公园的关键。
查阅国内外相关期刊文献可知,地理信息系统(GeographicInformationSystem,GIS)和遥感(RemoteSensing,RS)技术目前在地质公园计划的某些方面取得了一些体会,可是与旅行计划、景观计划等不同的是,它最大的特色是要突出地学的科学性和空间数据的精准性,在地质遗迹调查评判、公园边界划分、土地利用和谐等诸多方面都涉及到空间定位即与空间地理位置有关的问题,目前在GIS和RS技术在地质公园计划编制中的应用还存在层次较低、应用领域较片面等问题,如:GIS技术应用要紧集中在制图、治理信息治理系统或基于互联网的信息发布系统建设等方面,应用的层次还比较浅,深度的空间分析、数据处置、分析建模等很少涉及;RS技术的应用要紧集中在地质遗迹调查评判、成因演化分析等方面,未能在功能区划、整体空间布局等宏观方面有更多深切的应用研究;地质遗迹调查评判方面很少涉及GIS技术,多采纳属性定性或半定量的属性进行分析,很少考虑地质遗迹本应有的空间属性及彼此之间的空间关联性。
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方案
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规划修编工作方案及经费概算一、项目背景我国的地质公园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目前仍处于探索阶段,由于地质公园数量增长快,规划经验不足,加上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原有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己不能满足当前地质公园建设和发展的需求,甚至出现了与当地经济发展不协调的现象。
为及时解决现存问题,推进地质公园建设事业健康发展,2007年12月,国土资源部下发了《关于加强世界地质公园和国家地质公园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通知》,对公园管理机构建设、总体规划编制、博物馆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编制导游培训手册、地学知识普及与研究、信息交流与国家交流合作、保护与建设经费投入、揭碑开园等10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
为了推动重庆云阳龙缸国家地质公园沿着科学保护地质遗迹,合理开发资源,与其他产业协调发展,达到地质公园建设与地区经济相互促进,和谐发展的效果,开展本轮规划修编工作。
二、指导方针及基本原则新修编的规划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根本指导方针,以保护地质遗迹、保护自然环境、普及地学知识、促进公园所在地区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为基本原则。
规划一是要更好地贯彻地质公园理念,二是要有利于加强地质公园管理工作,三是要有利于地质公园建设和健康发展,四是要具有可实行性、可操作性和可检查性。
修编的基本要求是在体现地质公园理念的前提下全面协调与各方面的关系;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合理利用已有规划成果:其目的是制订出一个能真正指导地质公园建设、管理的总体规划。
三、修编重点及技术要求修编工作要围绕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体现地质公园规划特色进行。
(一)合理调整、明确界定地质公园范围主要解决以往总体规划中对地质公园范围界定不明确、规划面积设定不合理的问题。
1、范围调整的原则地质公园范围的调整要以科学为依据,实事求是,规模适当,方便管理,以能够包含构成地质公园的主要地质遗迹并能实施有效保护为基础原则,在此前提下,要注意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协调。
2、范围调整的表述地质公园的范围和面积需要进行调整时,必须进行野外的科学考察与调查,并提供相关的实际资料。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
国家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试行)目录一、前言二、地质公园总体规划报告编写纲要三、地质公园总体规划工作指南1.总则2.一般规定2.1地质遗迹景观2.2地质遗迹分级标准2.3地质旅游资源类型2.4地质公园总体规划的基础资料2.5地区旅游资源综合调查与评价3.总体规划布局3.1总体规划布局的基本原则3.2地质公园区划3.3环境容量与游客规模评定3.4旅游景点与景区规划3.5旅游路线规划4.地质遗迹景观保护规划4.1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划4.2地质遗迹景观保护区的分级5.专题规划5.1游览设施规划5.2基础工程规划5.3居民社会调控规划5.4经济发展引导规划5.5土地利用协调规划5.6分期发展规划一、前言地质公园(Geopark)是以具有特殊的科学意义,稀有的自然属性,优雅的美学观赏价值,具有一定规模和分布范围的地质遗址景观为主体;融合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并具有生态、历史和文化价值;以地质遗迹保护,支持当地经济、文化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为宗旨;为人们提供具有较高科学品位的观光浏览、度假休息、保健疗养、科学教育、文化娱乐的场所。
同时也是地质遗迹景观和生态环境的重点保护区,地质科学研究与普及的基地。
地质遗迹景观是指在地球演化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内外动力的地质作用,形成发展并遗留下来的不可再生的地质自然遗产。
重要的地质遗迹是国家的宝贵财富,是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是世界上地质遗迹资源比较丰富,分布地域广阔,种类齐全的少数国家之一。
为了更不效地保护地质遗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9次大会决定“建立具有特殊地质特色的全球地质景区网络”,156次执行局会议为了贯彻这一决定,决议启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地质公园计划(UNESCO Geopark Program)。
选择地质上有特色,同时兼顾景观优美,有一定历史文化内涵的地质遗址(区、点)建立地质公园,以期建立全球地质公园网,将景观、人文历史紧密结合,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方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强调地质公园的开发与生产资料教育紧密结合,强调地质遗迹的保护与地质研究紧密结合,强调地质公园的发展与当地民众就业特别是残疾人就业紧密结合,强调为了保护地质遗迹应重视开发,以开发来促进保护。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修订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修订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安徽省国土资源厅
•【公布日期】2016.09.19
•【字号】皖国土资函〔2016〕1512号
•【施行日期】2016.09.1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勘察设计
正文
安徽省国土资源厅转发国土资源部修订的《国家地质公园规
划编制技术要求》的通知
皖国土资函〔2016〕1512号各市及广德、宿松县国土资源局,各地勘局:
现将国土资源部修订印发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技术要求》(国土资发〔2016〕83号)转发给你们,并结合我省实际,提出如下意见,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本技术要求适用于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的编制和修编;省级地质公园规划的编制和修编参照执行。
二、地质公园规划由申报地质公园的地方人民政府组织编制并发布实施。
规划期满前3个月,地方人民政府应组织编制新的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并发布实施。
三、《规划》内容需要调整的,由公园所在地人民政府决定并组织编制和发布实施。
国家地质公园范围发生调整,有关地方人民政府应按照相关规定报批,并按照批准后的园区范围和面积重新编制国家地质公园规划,发布实施。
2016年9月19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附件3国家地质公园规划编制说明编写提纲前言对上一轮规划的实施情况进行评述,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阐述,对规划修编的背景、规划中需要把握的重大问题、规划需要作重大调整的内容、规划的修编过程等予以说明。
1公园基本情况1.1 自然地理概况公园所在的地理单元性质,山文、地势、流域、水域、气候(气温、降水量、蒸发量、日照时数、无霜期等)、水文、植被(植被类型与结构、植被与森林覆盖率)、生物、土壤等方面的特征。
1.2 社会经济概况人口(数量、密度、构成、分布),行政区划变化沿革,产业与经济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现状与预测。
1.3 公园范围确定的依据根据充分满足公园内重要地质遗迹、主体地质景观及其赋存环境的保护和利用的需要,说明公园范围与外围生态保护带(缓冲带)确定的依据。
分析公园范围及外围生态保护带划定的合理性与管理的有效性。
1.4 公园发展概况1.4.1 地质公园的名称、级别、批准机构、批准文号、批准时间、授牌时间、开园揭碑时间1.4.2 地质公园建立以前的地质研究程度与主要研究成果1.4.3 地质公园申报期间的考察、规划等工作概况1.4.4 地质公园已完成的建设工作概况及已有的基本设施1.4.5 地质公园已有的管理机构及人才结构情况1.4.6 公园如与世界遗产、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等相重叠或部分重叠,可简述其设立的基本情况1.4.7建立姊妹公园情况2 地质公园的发展战略与规划目标根据地质公园主体地质遗迹景观的类型、特色与价值,围绕地质公园的基本任务并结合地质公园所在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和发展战略,分析说明地质公园的发展战略(近、中、远)。
并对地质公园发展目标的合理性、实现的可行性进行分析。
3 地质遗迹景观及评价3.1 地质地貌概况描述区域地质、地貌概况及其演化历史。
其中区域地质概况包括地层与古生物、区域构造背景、岩浆活动与变质作用。
区域地貌包括地貌分区、主要地貌类型;区域地质与地貌演化史包括区内的地质发展史、古地理与古生物演化史、地貌演变史等。
重点说明与重要地质遗迹景观形成有关的地质体与地质作用。
3.2 地质遗迹景观类型根据公园发育的地质遗迹景观类型,分别进行描述。
3.3 地质遗迹景观评价3.3.1 地质遗迹景观价值评价3.3.1.1 科学价值(包含典型性、稀有性、完整性);3.3.1.2 审美价值3.3.1.3 科普价值3.3.1.4 旅游开发价值3.3.2 地质遗迹景观综合价值等级评价通过和国内外同类型地质遗迹景观对比分析,综合评价公园内主要地质遗迹景观的综合价值级别。
4 其它景观资源评价4.1 其它自然景观及评价说明公园内其它自然景观的类型与特征,评价其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价值、旅游开发价值、生态价值,并评价其综合价值级别。
4.2 人文景观及评价说明公园内人文景观的类型与特征,包括物质与非物质文化遗产,说明其科学价值、审美价值、科普价值、历史文化价值、旅游开发价值,并评价其综合价值级别。
5 总体布局与功能分区5.1 总体布局概述5.1.1 布局原则与方法根据地质遗迹资源的特点提出相应的布局原则和方法。
例如规模适中原则,完整性、连续性原则,有效保护原则,有利游客和方便管理原则,与原有区划一致原则,与原有相关规划协调一致原则,有利社区福利改进原则等等。
例如空间分析理论划界,群体意愿调查,利用地貌、地物以及行政区划划界,保证公园共享基础设施的完整性等等方法。
5.1.2 总体布局与空间结构公园地质遗迹景观组合、地形地貌、水系、行政区划等的自然分布。
从点(景点、居民点等)、线(景观线、游线、交通线等)、面(景观组合区、地貌区、建筑设施分布区、行政区等)的不同层次、功能和相互关系,描述公园的空间结构。
5.2 园区、景区5.2.1 园区或景区划分的依据5.2.2 园区或景区的分区说明各园区或景区的特征、性质的描述。
5.3 功能区5.3.1 功能区划分的依据5.3.2 功能区的分区说明各功能区的功能性质、特征的描述。
5.4 地质公园的勘界5.4.1 勘界的技术方案说明需要勘定的地质公园的各类边界,以及勘界的工作程序、技术方法与手段、精度要求、勘界数据与资料建库存档的办法。
5.4.2 边界标识牌的设立列出需要设立的不同级别与类型的边界标识牌的数量与位置(列出拟建边界标识牌位置的地理坐标)。
6 地质遗迹景观保护6.1 地质遗迹保护区类型、级別与范围的划分根椐保护对象的自然状况可分为点状,线状,面状类型;按科学价值珍稀程度可分为特级、一级、二级和三级保护区;保护区的范围必须准硧划定(要有重要拐点坐标);各级保护区要有明确的保护要求。
6.2 地质遗迹保护措施将重点保护的地质遗迹景群、景点、景物划入保护区后,要对地质遗迹保护区的保护现状、面临的主要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科学的保护方案。
特级保护对象要落实到人。
7 生态环境与其它景观的保护7.1 生态环境保护7.1.1 生态环境质量的现状分析与评价对公园内的土壤、大气、水环境质量,噪声、环境本底天然放射性剂量水平,水土流失情况,居民及旅客活动等对自然生态的影响情况进行陈述和评价,并对生态环境影响做出预测。
7.1.2 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对公园生态环境提出保护措施7.2 自然灾害防治对公园范围内及所在地区的地质灾害、森林火灾、病虫害、极端气候灾害、游客安全事故等灾害的历史状况、发生背景与条件进行分析,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3 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说明生物多样性与物种保护的现状,分析生物多样性与物种面临的主要威胁,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4 人文景观保护说明公园内人文景观保护的现状,分析人文景观面临的主要威胁,提出保护措施,并论证保护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
7.5 地质公园的环境容量7.5.1 环境容量的计算说明公园、园区、景区、景点环境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参数的确定,计算的依据。
7.5.2 公园环境容量控制与管理的现状7.5.3 环境容量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7.6 地质公园的建筑容量7.6.1 建筑容量的计算说明公园建筑容量计算方法的选择,计算参数的确定,计算的依据。
7.6.2 公园建筑容量控制与管理的现状7.6.3 环境建筑控制措施的有效性与可行性8 地质公园科学研究8.1 课题选择的原则和依据8.1.1 选题原则主要围绕资源、保护、科学解说、打造有科学含量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效率、保护游客安全以及公园可持续发展等方面设立科研课题,体现前瞻性、实用性原则。
8.1.2 选题依据8.1.2.1对主要地质遗迹在全球或全国范围内地质演化中的代表性的分析对比研究8.1.2.2 各类地质遗迹形成演化规律,美学特色,分类,评价准则等的分析对比研究8.1.2.3地质公园科学解说研究(包括解说员培训,地质博物馆,演示厅,解说碑牌,科普读物等)8.1.2.4 地质公园开发与资源环境保护研究8.1.2.5 地质公园经营管理问题研究8.1.2.6地质公园旅游产品打造和实施问题研究8.1.2.7 地质科学研究成果的转化研究8.1.2.8 数字地质公园建设研究8.1.2.9 游客安全研究8.1.2.10 其它需要研究的问题8.2 科学研究计划编制将选定的科研项目按规划期限要求编入规划。
提出规划实施办法和措施,对近期(3-5年)科研计划要单独编列实施方案。
8.3 科研基金按门票收入的百分之二作为科研基金,要对科研基金设立和使用的办法进行可行性说明。
8.4 科研成果的出版与转化提出方案并进行可行性说明。
9 地质公园解说系统9.1 解说系统规划的基本原则9.2 地质博物馆与演示厅9.2.1 选址、规模与建筑风格对博物馆及演示厅的选址、建筑规模与建筑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与论证,说明推荐方案的依据。
9.2.2 布展内容与演示內容对布展,演示内容,指导思想、技术路线和编排思路进行说明。
9.2.3 布展形式与演示形式对布展演示形式的技术思路、艺术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说明。
9.3 公园主副碑9.3.1 主碑对公园主碑的选址、建筑规模、建筑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与论证,说明推荐方案的依据。
9.3.2 副碑对公园副碑的选址、建筑规模、建筑风格以及不同方案的比选进行分析与论证,说明推荐方案的依据。
9.4 景观解说对公园景观解说牌设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编制实施方案。
9.5 公共信息标识牌对公园公共信息标识牌设置和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和编制实施方案。
9.6 图书音像出版物对“公园科学导游图”、“国家地质公园丛书”等图书音像出版物设计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提出实施方案。
9.7 解说系统的维护与更新对解说系统维护与更新的基本原则和技术思路进行说明并提出维护增补方案。
10 科学普及行动10.1 乡土科普活动对乡土科普教育的活动內容、对象、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活动方案。
提出建立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计划。
10.2 教学实习活动对教学实习活动需求、客源构成、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进行分析并提出近期的行动方案。
提出与有关院校科研学术机构合作建立教学实习、科研基地计划。
10.3 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面向普通游客的专项科普活动需求、客源及构成、活动条件及项目可行性分析并编制近期活动计划。
11 旅游发展11.1 旅游发展目标说明旅游发展目标和指标制定的依据。
11.2 旅游客源市场11.2.1 市场调查说明市场调查的原则、技术方法,以及调查实施的过程与结论。
11.2.2 市场预测说明市场预测的依据与技术方法。
11.2.3 市场定位说明市场定位的依据与技术方法。
11.3 旅游项目(产品)11.3.1 旅游项目规划的原则11.3.2 各类旅游项目规划的依据和设计思路11.3.3 各类旅游项目推广的基础条件与可行性分析11.4 地质旅游纪念品11.4.1 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的基本原则11.4.2 地质旅游纪念品主题确定、产品系列设计的依据与技术思路11.4.3 地质旅游纪念品开发与营销规划的可行性论证12 地质公园信息化建设12.1 地质公园数据库与GIS12.1.1 建设目的例如地质遗迹研究数据共享;有利地质遗迹管理等等。
12.1.2 技术标准说明技术标准选择的依据,以及技术标准的适用性。
12.1.3 内容与功能分析数据库内容与功能需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说明数据库总体框架的技术思路。
12.1.4 应用与管理应用与管理能力的现状和需求分析,建设目标的可行性分析。
12.2 监测系统监测系统的现状与需求分析,说明公园的综合环境监测系统(如水文、气象、地质环境、生态环境、物种等)和旅游管理监测系统(如公园内的游客容量、交通疏导、旅游安全等)规划的依据和技术思路。
12.3 网站与网络系统网站与网络系统的现状与需求分析,说明公园网站与网络系统规划的依据和技术思路,以及规划的可行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