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中学地理探究活动: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含三课时)
第二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3.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重点)4.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5.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的教育,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
(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情境导入】导入一联系生活经验导入:盛夏的夜晚,当我们在院子里或者广场上纳凉的时候,仰望星空,我们都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那么大家知道它们都由什么组成?具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月球、流星、恒星、星云等等(教师在黑板激发兴趣和探索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为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提供感性素材。
上板书这些学生看到的天体)导入二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它到底有多大?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播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
导入三教师展示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
”教师:还记得这首儿歌吗?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教师: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两点,一是天体之间不是孤立的,有相互绕转关系;二是在宇宙中,质量决定谁是中心。
师生交流地球在宇宙中多媒体展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图片,介绍这些天体的相关知识。
展示:天体系统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图2-2、图2-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地心说”与“日心说”。
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是有层次和结构的,最低级别的是地月系,最高级别的是总星系,同时人们认识宇宙是先小后大,先近后远的。
通过探讨,训练学生质疑精神和表达能力,并感受古人对大自然探索的细心和执着。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认识地球
教学重点
认识地球的形状,能够描述地球的形状。2、了解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
教学难点
科学精神的培养。2、描述比较大的地理事物的能力
教学辅助
材料与手段
多媒体课件
创设情境法、读图分析法、自学指导法
教 学 过 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不同角度看地球的图片
2.播放GoogleEarth的宣传片,提出本节课的主要内容。
教学课题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 第一节 认识地球
教学
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过程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促进其求真务实科学态度的形成。
7)播放视频,介绍地球的真实形状。
(二)地球的大小
展示地球模型,介绍地球的半径、周长、表面积
观看视频,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参与课堂活动,领悟科学真谛
三、课堂小结
总结归纳,本节课的主要知识框架。
四、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教材课后作业及教辅资料作业
教 学
反 思
观看视频及图片。
二、教学过程
一、知识讲解
(一)地球的形状
1.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1)教师播放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视频。
2)教师讲述天圆地方与浑天说的基本观点
3)展示月食与海岸观船的图片,讲述“地球是球体”的早期证据
4)讲述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球体
初中湘教版认识地球教案
初中湘教版认识地球教案课程标准:1. 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提出证据说明地球是个球体。
2. 知道地球的大小。
3. 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逐步建立地理空间概念。
教学重点:1. 人类证明地球形状的证据;2. 描述地球的大小;3. 经度、纬度;4. 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5. 在经纬网上确定位置。
教学难点:经度与纬度的大小变化规律以及经纬度的大小与位置关系。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形状的图片、经纬网图、地球大小的数据。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利用地球仪,让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
2. 引导学生思考:地球为什么会是球体?二、自主学习(10分钟)1. 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点评并总结。
三、课堂讲解(15分钟)1. 讲解地球的大小,如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
2. 讲解经线和纬线的划分,以及经度和纬度的变化规律。
3. 讲解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四、实践操作(10分钟)1. 让学生利用地球仪,亲自动手操作,加深对经纬度的理解。
2. 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经纬网上确定任意地点的位置。
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课堂小结(5分钟)1.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地球的形状、大小和经纬度的划分等。
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应该怎样去追求真理?六、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绘制一幅地球经纬网图。
2. 结合教材,总结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3. 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过程中,有哪些值得学习的品质?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掌握经纬度的划分,以及南北半球与东西半球的划分标准。
在实践操作环节,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引导学生敢于质疑,勇于探索。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湘教版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1课时流程设计
湘教版 第二章 地球的面貌第一节 认识地球教学流程设计设计者 佛山市高明区高明一中附中 龙国华设计内容: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一、教学流程图新的课程理念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鉴于本节教材内容的特点,主要是叙述性较强的文字内容,主要涉及人类认识地球的过程以及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两部分内容,难度不大,但是课程所包含的内容很重要,渗透的学习素养很关键。
为了更好地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我采用了学案导学,学生自主探究,教师精讲点拨的教学方式,为实现优化教学过程,实现高效课堂的教学要求,特制订本节课的教学流程如下:二、教学流程设计(一)创设情境 导入新课(课件展示)1.赏图片:地图册P12的地球照片以及图片;中国首位航天员杨利伟照片,2.观视频:中国神舟5号升空视频/20120612/n345430485.shtml【流程操作说明】1.学生欣赏图片以及相关的视频,激发自己的学习兴趣;2.运用视频资料,感受动态地球的面貌;同时,感受国家太空技术发展迅速的现实。
3.通过图片、照片以及视频资源,让学生真实感到学习地理的兴趣,丰富学生的学习手段。
(二)明确目标自主学习(课件展示)学习目标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知道地球的形状,并会用证据证明;能够比较详细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述地球的大小。
3、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4、通过学习,领悟到人类对大自然的认识,是一个孜孜不倦的求索、深化的过程,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精神,逐步养成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
学案助学自主学习任务一:地球的形状读课本P16-18的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在我国古代,人们是如何认识地球形状的?2.麦哲伦(葡萄牙人)船队环球航行路线:从西班牙出发经过A 洋→B 洲麦哲伦海峡→C 洋→菲律宾群岛→D 洋→E 洲的好望角→大西洋→西班牙。
3.麦哲伦船队环球航行有什么意义?4.地球的真实形状是怎样的?自主学习任务二:地球的大小读“地球有多大”一框内容,完成以下要求。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2-1 认识地球
(C )
B.人们先看到远航归来的轮船的桅杆 C.地表起伏不平 D.地球卫星图片 2.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圈是 (D )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90°纬线 D.0°纬线
认识地球
月食的成因是地球的影子挡住了月面。
人们观测月食总是发现月面呈弧形,
证明地球的影子也是圆形,从而推断 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经线 经线都是半圆
长度
方向 相互 关系
所有的经线长度都相等
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经线和纬线相互垂直,构成网状。
认识地球
2、利用经纬网确定位置 ① 利用标注的度数,
读出A点和B点经度 和纬度的度数。
●
B
A:20°S,40°W
B:40°N,60°E
●
A
认识地球
A
• A:60°N,40°W • B:20°S,40°E
认识地球
2、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 体。
认识地球
二: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
认识地球
三:
缩小的地球 的地球模型.
认识地球
北极
1、地轴和两极
地轴:地球的自转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 面的两个交点。北极
是地球的最北端,南 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南极
认识地球
40°N 170°E 西 20°N 170°W 西 40°N 150°E 东 25°N 175°E 西
北
北
圆形 (2)A所在的纬线的形状是_________ 。 相等 (3)A所在经线的长度与B所在经线的长度_________ 。 东南 (4)B点位于A点的_________ 方向。
(1)观察昼半球 和夜半球。
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课件(湘教版)[1] - 副本
B 1100 1000 900 00
C:东经100(100E
00 100 200 300 C
D
D:西经1100 (1100W)
本初子午线(0°经线)是东西经度的分界线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
文台的旧址,有座子 午宫。那里有一条宽 十几厘米,长十多米 的铜制子午线。铜制 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 间,笔C )
A.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组成一个经线圈 B.全球可划出360条经线 C.经线都指示南北方向 D.所有经线都相互平行,永不相交
学习效果评估
• 1.地球仪上的纬线( D )。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 D.有无数条
• 2.地球仪上的经线 ( A.都是圆 C.指示东西方向
向两极逐渐缩短
• 纬线所指示的方向: 东西方向
纬 度
零度线的确定
标度的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相同度数的区 分 半球划分 赤道划分南北半球
赤道(00纬线) 0—900 往北、往南度数越 来越大 北纬(N)南纬(S)
南 北 半 分 球 的 划
南、北回归线和南、北极圈
纬 度 的 变 化 规 律
150
提供现象1 ------海边看船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最后才看不 见船的桅杆。
提供现象2-----月偏食
月食时从月亮上看到地球影子的 一部分是圆弧形的。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天圆地方
天如斗笠, 地如覆盘
确证: 地球是 球体
推测:“地 球” 麦哲伦环球航行, 证实地球是一个 球体。
经 度
零度线的确定 标度的范围 度数变化规律 本初子午线(00经线)
0—1800 往东、往西度数越 来越大
相同度数的区 东 经 ( E ) 西 经 ( W ) 分 0和东经1600的经 西经 20 半球划分 线圈划分东西半球
湘教版七上2.1认识地球课件共34张ppt
二、地球有多大
6357
极 半 径 千 米
赤道半径6378千米
平均半径6371千米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
表面积约5.1亿平方千米
三、地球仪
规则球体
按一定比 例缩小
三、地球仪
北极
1、地球仪概况
经线
北极星 地轴(向右倾斜)
纬线
南极
三、地球仪
地轴
2、纬线和纬度
定义 形状
与地轴垂直并 环绕地球一周 的圆圈
东半球:20°W—0°—160°E 西半球: 160°E —180°—20°W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教 版七上2 .1认识 地球课 件共34 张pp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教 版七上2 .1认识 地球课 件共34 张ppt
三、地球仪
3、经线和经度
规律:小于20°的在东半球 大于160°的在西半球 剩下的看字母(W是西,E是东)
90°N
高纬度 中纬度 低纬度
低纬度 中纬度 高纬度
90°S
60°N 30°N 0o 30°S
60°S
三、地球仪
2、纬线和纬度
66.5°N
90°N 北极圈
23.5°N 0°
23.5°S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66.5°S
南极圈 90°S 重要的纬线
三、地球仪
3、经线和经度
连接南、北极 定义 并垂直于纬线
东 East
名师课件免费课件下载优秀公开课课 件湘教 版七上2 .1认识 地球课 件共34 张ppt
巩固练习
请写出各点的经度
A:( 200W ) B:( 1700W ) C:( 300E )
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 第一节 认识地球 探究活动: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素材 湘教版
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模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猜想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活动过程】
活动形式:
随着旁白的“穿针引线”,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几个转折点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①教师讲解活动目的和形式
②指导旁白的同学(1人)写好串词
③把全班分成4—5组,每组9人,定组长。
④要求学生看一遍教材提供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的每个环节(小字)及教材提供的活动“地球是球形的证据”1(1)、(2)。
⑤组内人员分工:按教材提供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进行分工
a.天圆地方1人;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1人;
c.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人;
d.地球卫星照片1人;
活动1
(1)第一个事例3人(1人推纸船,另2人对话)
(2)第二个事例2人(对话)
⑥自备简单道具:
参照教材提供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 a图装扮成古代人:尖顶帽子(可以用纸叠)、长胡子(可以用纸剪成)、锄头或铁锹 b图:与第一幅图的装扮相比可作变动 d图:望远镜(也可用两本书卷成)、“地球卫星照片”的挂图
活动1
(1):大地球仪、纸船
(2):“月食照片”的挂图或“月食”录相
活动步骤:
①各小组练习(a b 活动1(1)(2) c d)
②抽签上台表演
③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及表扬。
湘教版初中七年级上册地理 2.1.1 认识地球(第1课时 地球的形状与大小)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据1:先见船帆,再见船身
船帆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据2:站得高看得远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据3:月食的阴影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浑天说”
证据1:先见船帆,再见船身 证据2:站得高看得远 证据3:月食的阴影
地球的真实形状是一个: 两极稍扁 赤道略鼓的 不规则球体
地球是规则的正球体吗?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盖天说 (天圆地方)
浑天说
证据1:先见船帆,再见船身
证据2:站得高看得远
证据3:月食的阴影
麦哲伦船队 的环球航行
卫星照片
二.地球的大小
(记忆方法:庐山起义) 6371
4万 5.1亿
(坐地日行八万里。1千米=2里)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A.地球的形状是球体 C.港口的水面高
B.海面凹凸不平 D.地球绕太阳公转
C 课堂检测 1.如图现象最能说明的是( )
A.海平面上升 等高线地形B图.、郑数和字地下形西图 洋
C.地球是个球体
D.观察视野扩大
B 2.下列关于地球形状和大小的描述,正确的是( )
①地球是圆形
②地球是球体
③地球的平均半径是6371千米 ④地球的最大周长约为5.1万千米
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包着蛋黄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实阶段
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第一次让人类直接认识到:地球是球体
一.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猜想阶段 推测阶段 证实阶段 确证阶段
蓝色弹珠——地球的卫星照片 1961年前苏联宇航员加加林进入太空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一节《认识地球》
三、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地球仪: 人们根据地球的形 状,并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 ,制成地球的模型。
地轴 地球自转轴
经线 连接南北两 极并且与纬线垂
直相交的半圆
南极 地轴南段与 地球表面的交点
北极 地轴北段与地 球表面的交点
纬线 与地轴垂直并 且环绕地球一周的 圆圈。赤道是最大
的纬线圈。
认
识
北极
纬
0o
南回归线23.5o
30o
60o
南极圈66.5o
1.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 A. 赤道 B.北极 C. 66.5°S D. 23.5°N 2.下列关于纬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长度不相等 B指示南北方向 C除南北两极外 形状都是圆
3.纬度划分的起始线是( ) A.赤道 B.南极 C.北极 D. 23.5°S 4.南极点的纬度是( ) A. 90°N B. 0° C. 90°S D. 90° 5.下列纬线位于北半球上的是( ) A. 0°纬线 B. 40°N C. 20°S D. 66.5°S
律
南 纬
20o
越 向
30o
南 度
数
越
大
90o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 方向 起点 度数 划分 半球 划分
纬
线
地球表面与赤道平行的圆圈。
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从赤道开始,向两极逐渐缩短,到极点 时成一点。赤道最长4万千米,不等长 东西方向
赤道( 0o ) 向北、向南各分为90o
赤道把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30º
A点位于_低__纬度地区, B点位于_低__纬度地区。
(1)写出B、C 点的经纬度
F
(2)A在C的 G _正_北______方向。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 认识地球
2、纬线与纬度
北
北极 80ºN 60ºN 40ºN
20ºN
0º 赤道 南 20ºs
低中高纬度划分
经线圈
形状 长度 指示方向 度数起始线 标度范围
度数值变化规律 度数表示方法
半球划分 特殊经纬线
纬线与纬度
圆
经线和经度
半圆(弧)
赤道最长,越往两极越短 东西方向
都相等 南北方向
0度纬线(赤道)
0度经线(本初子午线)
A.南极圈
B.北回归线
C.南纬90°纬线
D.0°纬线
3.关于地球表面上两个不同地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不同的经度
B.可能有相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C.可能有相同的纬度和相同的经度
D.可能有不同的经度和不同的纬度
4.关于地球公转的说法,正确的是
( C)
A.地球公转方向是自东向西
1、登高望远。由光的直线传播原理可知在平面上可以 看到无限远的地方。 2、从远处来的帆船,先看到桅杆后再看到船身。
3、月全食和月偏食的形成。
地球有多大
地球仪
1、地轴和两极
地轴:从地球内部穿过地心 的假想轴,即地球的的自转 轴
两极:地轴与地球表面的两 个交点。北极是地球的最北 端,南极是地球的最南端。
B.地轴是地球公转的轴
C.地球公转周期是一年
D.地球公转方向与自转方向相反
5.读经纬网示意图,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填写下表。
纬度
经度
东西 南北 高中低 半球 半球 纬度
A 40°N 170°E 西 北 中 B 20°N 170°W 西 北 低 C 40°N 150°E 东 北 中 D 25°N 175°E 西 北 低
湘教版初中地理七上2.1《认识地球》说课稿
《认识地球》说课上杭县实验中学罗德尧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
下面本人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四个环节进行本单元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内容分析本节教材包括地球的形状、大小、地球仪、经纬网等四部分内容。
“地球的形状”这部分内容教材通过图文并茂的形式,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漫长而艰辛的历程:从古老的“盖天说”认为的“天圆地方”、“浑天说”认为的“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到麦哲伦率领船队环球航行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直至利用现代探测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不规则的球体”。
问题的结论很简单,关键是让学生能领悟到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
“地球有多大”这部分内容通过图片以及地球的极半径、赤道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说明地球的大小。
“地球仪”部分通过文字和图像两方面来学习。
由于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生活在地球上的人们很难看到地球的全貌,需要把地球按比例缩小制成地球模型,由此引出地球仪,进而探讨地球仪上具有特定含义的点(两极)、线(地轴、赤道、纬线、经线)、面(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并且指出东西半球的界线不是0°和180°组成的经线圈,而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原因是避免把欧洲和非洲的一些国家分隔在不同的半球上。
最后要求学生在老师指导下自制一个简易的地球仪。
“经纬网”部分,教材说明了经纬网的含义和作用,利用经纬网我们可以很方便地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点的位置。
然后将经纬网从球面“转移”到平面,展示地球表面互相垂直的经线和纬线,使学生初步了解阅读经纬网地图的方法。
(二)、教材的地位和作用《认识地球》这部分内容是学生学习地理的基础,在整个地理学习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且与人们的生产生活联系紧密,在军事、航海、航空和旅行等方面广泛运用,是学生必备的基础知识。
湘教版七年级上册地理-认识地球(1)
地球的大小
极 半 径地心赤道周 4万千米6357千米
赤 道 半径 6378千米
地球的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 地球的极半径 地球的赤道半径 地球的赤道周长 6371千米 6357千米
6378千米
4万千米 5.1亿平方千米
地球的表面积
知识回顾
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略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
体。 地球的大小: 表面积 赤道周长 极半径 赤道半径 平均半径
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盖天说
浑天说
读图2-5,想一想,麦哲伦船队从西班牙 出发,绕地球航行一圈,依次经过了哪些 大洋?
当代的太空观测
阿波罗17号拍摄的 地球全貌,这是人 们第一次看到地球 的真实面貌。
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主观猜测(天圆地方) 实践探索(环球探险) 精确测量(先进科技)
结论:地球是一个球体。
考一考
你知道一些日常生活中能够作为地球是球体 证据的事例吗?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1)
海船远去时,先是看不见船身, 最后才看不见船的桅杆。
地球是球体的证据(2)
北极星高度角的变化
(二)地球的大小
考一考
地球是一个正球体吗?
最大周长: 约4万千米
平均半径:
6371KM
表面积:5.1 亿平方千米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第一节认识地球探究活动:关于地球的形状素材湘教版
关于“地球形状”的探究活动
【活动题目】
通过实验和实例说明“地球的形状”。
【方案举例】
利用手电筒和地球仪(或一个苹果、西瓜等)。
【具体步骤】
1.打开手电筒,调整手电筒和桌面的夹角,观察桌子上光亮面积的大小和亮度的强弱。
看看手电筒和桌面呈什么角度时亮度最强。
2.在地球仪某一条经线的不同纬度上(分别在0°、30°N、30°S、60°N、60°S)钉五个钉子。
3.将地球仪放在桌面上,转动地球仪和手电筒,使手电筒恰好直射赤道。
观察五个钉子处亮度的差异以及手电筒光线与五个钉子所呈的角度差异。
4.根据已知知识“地球上不同纬度地区正午的太阳高度不同”推断地球的形状。
湘教版初一上册地理认识地球
总之,人类对于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一个从 直观到猜想再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的过程。
讨论:地球是球体的证据
1、麦哲伦环球航行
2、地球卫星图片 3、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4、月全食和月偏食 5、站得高,望得远
思考:图中地球有两个不同半径,这说明了什么?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 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活动
根据毛泽东的诗词“坐地 日行八万里”,想一想坐 在哪里才能日行八万里? (1里=0.5千米)
假设:我们同学伸开双臂的长度 为1.5米,同学们手拉着手,要多少 人才能围绕赤道一周?
(约27000000人)
地球仪:
仿照地球的形 状,并且按照 一定的比例把 它缩小,制作 的地球的模型。
北极
地轴和两极
为什么远去的帆船的船身比桅杆先消失?
月全食和月偏食形成示意图
西班牙
麦哲伦船队பைடு நூலகம்球航行路线图
为什么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A、因为地球是球体 B、站得高,前面遮挡的东西少 C、要看的风景在上层楼 D、高处视野好
登高望远
学习目标: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2.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 3.认识地球仪。
从宇宙空间看地球,地球犹如悬浮在黑色大幕里的翡翠大圆 盘,在太阳光的照射下,蓝色的海洋与蜿蜒相接的陆地美景交 辉,飘忽变幻的白云环绕其上,堪称宇宙间最美丽的天体。
对地球形状的认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古代关于天地关系的学说
天像一个斗笠,地像覆盖的 盘,日月星辰随天盖而运动 盖天说
天地的关系犹如蛋壳 包着蛋黄 浑天说
二、证实“地球是球体” 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简要说明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并谈一 谈你的感悟。
湘教七上认识地球
1、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能够比较详细 的描述地球的形状; 2、学会运用地球的半径、赤道周长、表面积来描 述地球的大小; 3、通过对地球仪的学习,激发学生探究性学习的 兴趣,促使其科学态度的形成,培养学生的动手 操作、演示能力。
目录
Ⅰ 地球的形状 Ⅱ 地球有多大 Ⅲ 地球仪的概况 Ⅳ 经纬线、经纬度、经纬网 Ⅴ 地球运动
识 别——
数字向右(东)增加为东经; 数字向左(西)增加为西经。
1800
1200W
00
600E
本初子午线
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 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 有一条宽十几厘米,长十多 米的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 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 从子午宫伸出,它就是本初 子午线地地面标志。
N
N
N
N
S
S
W
0 60o 45o 30o 15o o 15o 30o 45o 60o
定义
形状
长度
指示 方向 起点 度数 划分 半球 划分
纬线
地球表面与赤道 平行 的圆圈。 每一条纬线自成 纬线圈 。
从赤道开始,向两极逐渐缩短,到极点时成 一点 。 东西 方向
赤道( 0° ) 向北、向南各分为 90° 赤道把地球划分为 南北 两个半球。
高
中
60o
低
纬 度
30o
的
划 0o
分
30o
60o
E
本 初 子 午 线 S
S
经线度数规律
180o 30oW20o 10o 0o 10o 20o30oE 180o
(西经) 越往西度数越大
本
(东经)
初
子 午
越往东度数越大
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始上课
关于人类对地球形状认识过程的探究活动
【活动内容】
学生用表演的形式模拟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
【活动目的】
让学生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从猜想到实践;从不科学到科学),从中受到科学观的教育。
【活动过程】
活动形式:
随着旁白的“穿针引线”,学生用简单的语言和动作把人类认识地球形状过程的几个转折点表现出来。
活动准备:
①教师讲解活动目的和形式
②指导旁白的同学(1人)写好串词
③把全班分成4—5组,每组9人,定组长。
④要求学生看一遍教材提供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的每个环节(小字)及教材提供的活动“地球是球形的证据”1(1)、(2)。
⑤组内人员分工:按教材提供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进行
分工
a.天圆地方1人;
b.天如斗笠,地如覆盘1人;
c.麦哲伦环球航行路线图1人;
d.地球卫星照片1人;
活动1
(1)第一个事例3人(1人推纸船,另2人对话)
(2)第二个事例2人(对话)
⑥自备简单道具:
参照教材提供的“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图, a图装扮成古代人:尖顶帽子(可以用纸叠)、长胡子(可以用纸剪成)、锄头或铁锹 b图:与第一幅图的装扮相比可作变动 d图:望远镜(也可用两本书卷成)、“地球卫星照片”的挂图
活动1
(1):大地球仪、纸船
(2):“月食照片”的挂图或“月食”录相
活动步骤:
①各小组练习(a b 活动1(1)(2) c d)
②抽签上台表演
③最后教师进行点评及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