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移和的关系》教学设计
人教版必修一 2.3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说课稿
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接下来我将从说教材、说教法、说学法、说教学程序和教学预设五个方面完成我的说课。
一、说教材(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本节为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第二章第三节,是这一章的重点内容。
本节即是上一节速度与时间关系内容的延续,同时也是为学习自由落体运动规律打下根底。
本节的特点是采用v-t图象推导公式,使抽象的推导过程详细化,又具有相当的科学严谨性。
同时,教材中推导位移公式所采用的无限分割法给学生浸透了一种研究物理问题的新方法——微分法。
(二)三维目的1.知识与技能:(1)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可以运用(2)理解v-t 图象中图线与t 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2.过程与方法通过v-t图的分析及对位移时间关系公式的推导让学生感悟数学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方式3.情态价值观:通过推导过程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精神通过新的方法——微分法,增加学生对学科的兴趣(三)教学重点:学惯用微分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式,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与时间关系及应用〔四〕教学难点:v-t图像中图线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的位移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公式二、说教法:本节课主要运用的是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
对教学的重难点即微分法的教学上采用了目的导学法,以思维训练为主线,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课上小组讨论和归纳,引导学生积极考虑,探究和发现科学规律。
既明确了探究的目的和方向,又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充分表达“老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原那么。
在从匀速过渡到匀变速的教学上采用了比拟法,启发学生从已有认识获得新知;并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
三、说学法:在上一章的学习中,学生已经学习了匀速直线运动,掌握了运动图象,在理解瞬时速度的概念时也浸透了微分、极限的思想,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我采用了学案辅助学生学习的方式。
高中物理运动位移问题教案
高中物理运动位移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位移的概念及其与路程的关系。
2. 掌握位移的计算方法。
3. 能够运用位移的概念解决各类运动问题。
二、教学重点:
1. 位移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2. 运用位移解决实际运动问题。
三、教学难点:
1. 能够正确区分位移和路程的概念。
2. 能够灵活运用位移的概念解决不同情况下的运动问题。
四、教学内容:
1. 位移的定义和概念。
2. 位移的计算方法及应用。
五、教学过程:
1. 导入:
通过展示一个人在一个方向上的几个位置,引导学生思考这个人的位移是多少,并引出位移的概念。
2. 讲解:
介绍位移的定义和概念,引导学生理解位移与路程的区别,并讲解位移的计算方法。
3. 实例分析:
给出几个具体运动情况,引导学生计算每个运动的位移,并解释计算过程。
4. 练习:
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位移的计算方法和应用。
5. 拓展:
让学生自行设计一个运动场景,计算其中一个物体的位移,并回答相关问题。
六、课堂小结:
对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进行总结,强调位移在解决运动问题中的重要性。
七、课后作业:
1. 完成课堂练习题。
2. 思考如何利用位移概念解决其他类型的运动问题。
八、教学反思:
1. 定期对学生进行回顾巩固,强化对位移概念的理解。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情境,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位移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移的概念,知道位移与路程的区别。
2. 引导学生掌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能够运用位移公式进行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位移的概念及特点2. 位移与路程的区别3. 位移与时间的关系4. 位移公式的应用5. 实际案例分析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位移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公式的应用。
2. 难点: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公式的灵活运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位移的概念、位移与路程的区别、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 利用示例,讲解位移公式的应用。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
五、教学步骤:1. 引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位移的概念及特点。
2. 讲解位移与路程的区别:通过示意图,直观展示位移和路程的概念。
3. 讲解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引导学生理解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 示例讲解:运用位移公式进行计算,让学生掌握位移公式的应用。
5. 小组讨论:分析实际案例,让学生学会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6. 课堂小结: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7.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位移公式的应用。
六、教学评价:1. 课后收集学生的练习作业,评估学生对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位移公式的掌握程度。
2. 在课堂上随机提问,检查学生对位移概念、位移与路程区别的理解。
3. 组织小组讨论,观察学生在讨论中对实际案例的分析能力。
七、教学反馈与调整:1. 根据学生作业和课堂表现,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辅导,帮助学生克服难点。
2. 对于学生普遍存在的问题,可通过课堂讲解、举例等方式进行澄清和巩固。
3. 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适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八、教学拓展:1. 引导学生思考位移与速度、加速度的关系,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
2. 介绍位移在实际工程、科学领域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高中物理位移变化规律教案
高中物理位移变化规律教案
主题:位移变化规律
目标:学生能够理解位移的概念,并掌握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以及通过图表分析位移的变化规律。
教学重点:位移的概念,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位移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图表分析位移的变化规律
教学准备:教科书、教学PPT、实验器材(可选)
教学步骤:
一、引入(5分钟)
教师通过引入例子或实验,向学生介绍位移的概念,并引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位移的定义和计算方法。
2. 分析位移在不同时间段内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思考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三、示范演示(10分钟)
教师通过示范演示,展示如何通过图表分析位移的变化规律。
四、小组讨论(15分钟)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通过实验或观察,探讨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并记录下位移的变化规律。
五、总结(5分钟)
学生汇总小组讨论的结果,得出位移的变化规律,并与教师共同总结。
六、作业布置(5分钟)
布置作业,要求学生练习计算位移,并分析位移的变化规律。
【教学反思】
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能够理解位移的概念,并了解位移与时间的关系,能够通过图表分析位移的变化规律。
同时,通过小组讨论和总结,提高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在今后的物理学习中,学生将更有自信地应用和掌握位移变化规律。
探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的物理教案
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方法,即探讨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本方法适用于物理课程中,特别是在介绍运动学知识时。
通过本方法,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位移和时间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掌握物理学中的运动学概念。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应该达到以下目标:1.理解位移和时间的概念,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测量位移和时间的方法。
3.应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的位移和速度。
4.分析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包括:1.位移和时间的概念。
2.测量位移和时间的方法。
3.运动学公式和它们的应用。
4.分析物体运动的特点和规律。
三、教学过程1.理解位移和时间的概念在介绍位移和时间的概念之前,可以向学生提出一个问题:当你从A地到B地走了很长一段路程,你是否知道你具体走了多远?让学生思考这个问题,然后引出位移和时间的概念。
在解释位移和时间的概念时,可以使用实例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
比如,当一个人从A地走到B地时,他在坐标轴上的位置会发生变化。
这个变化的量就是位移。
时间是我们常用的一个概念,它指的是事件发生的持续时间。
在物理学中,时间也是一个基本概念。
当我们测量物体的运动时,我们需要知道它所花费的时间。
2.测量位移和时间的方法在掌握位移和时间的概念之后,就需要了解如何测量它们。
位移可以通过测量物体在坐标轴上的位置来确定。
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使用测量尺或者计算机等设备来测量物体的位移。
时间可以通过测量物体运动持续的时间来确定。
在实验室中,学生可以使用秒表或计时器等设备来测量物体运动的时间。
3.运动学公式和它们的应用当学生掌握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后,就可以使用运动学公式计算物体的位移和速度。
在介绍运动学公式时,可以使用实例来说明。
比如,当一个人从A地走到B地时,我们可以根据他所花费的时间和走过的距离来计算他的速度。
速度可以用公式:速度=位移÷时间来求解。
通过这个例子,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运动学公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高一物理《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
高一物理《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教案教学内容: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位移和时间的概念;2. 探究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变化情况;3. 掌握位移和时间的计算方法;4. 培养学生的实验观察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变化情况。
教学难点:掌握位移和时间的计算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回答问题: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才会发生位移?Step 2讲解(20分钟)1. 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2. 时间的概念和计算方法3.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Step 3探究(30分钟)教师组织实验,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和数据计算,探究物体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变化情况,引导学生总结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实验内容:以小车为物体,用计时器计时并记录下小车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置,最终得到小车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数据。
实验步骤:1.将小车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并记录下小车的初始位置;2.用计时器计时,记录下小车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置;3.根据位移公式计算小车在不同时间段内的位移;4.将数据填写至表格中;时间(s)位移(m)0 01 0.52 13 1.54 25 2.56 3Step 4归纳(10分钟)根据实验数据,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物体的位移量与时间成正比例关系。
Step 5拓展(10分钟)通过图片或其他实例引导学生拓展探究其他情况下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Step 6作业布置(5分钟)1.完成课堂练习;2.预习下节课内容。
板书设计: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位移:Δx=x2-x1时间:Δt=t2-t1位移和时间的关系:Δx/Δt=k注:k为常数,即物体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在探索实验中掌握了位移和时间的计算方法,并归纳总结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了实验的作用,提高了实验探究的能力。
高中必修物理位移问题教案
高中必修物理位移问题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位移的概念和性质。
2. 掌握位移的计算方法及相关公式。
3. 能够运用位移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 位移的概念和计算方法。
2. 能够运用位移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过程
1. 导入
教师通过展示一个简单的位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位移是什么,如何计算位移等问题,激
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理论讲解
(1)位移的概念:位移是指物体在空间位置上的改变量,是一个矢量量,其大小等于两
个位置之间的直线距离,方向由起始位置指向终止位置。
(2)位移的计算方法:位移的计算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计算方式,包括图
示法、数学方法等。
(3)位移的性质:位移是标量还是矢量,有什么特点等。
3. 计算练习
让学生进行一些位移计算的练习,加深对位移计算方法的理解。
4. 拓展应用
通过实际的情景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应用位移概念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创造力。
5. 总结
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澄清学生对位移概念的理解,鼓励学生多进行实践应用,积累经验。
四、作业布置
布置一些位移计算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
五、教学反思
通过学生的反馈和作业检查,了解学生对位移问题的理解程度,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教学设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v-t图像中的图线与t轴所夹的四边形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v-t图像中的面积对应关系;(3)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及其应用。
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
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领悟数形结合、微分、极限思维等思维方法。
教学难点:匀变速直线运动速度时间图象的面积表示位移。
三、教学分析学生是初中到高中学习的适应期,明白一些理念,比如说物理不仅仅需要学习一些公式,一些思想方法也是必要的,还有就是要学会灵活运用不同式子解答题目。
也应该去感受一些物理公式的推导原理。
四、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一、引入课题1.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为x=vt,那么在v-t图象中,位移表示的几何意义是什么呢?2.做下题,找到位移的正负在图象如何反映的?求:物体甲从o点以4m.s-1沿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5S的位移?物体乙从o点以5m.s-1沿X轴负方向匀速运动4S 的位移?3.那么,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是不是也可以用v-t图象与t轴围成的面积来表示呢?活动2【活动】二、进行新课———逻辑推理1.请同学们先认真阅读课本上的“思考与讨论”2.思考与讨论中小车的运动是不是匀变直线运动呢?下面用excel来验证下v-t图象是不是直线。
3.提问甲:思考与讨论中的甲同学的计算方法,是把小车在每小段看做什么运动?4.提问乙:思考与讨论中乙同学为什么说同学甲的方法不行呢?5.总结:甲的做法只能粗略算出位移,误差大;乙指出的问题也对。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1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知道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2.了解位移公式的推导方法,掌握位移公式。
3.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近似推导位移公式的过程,体验微元法的特点和技巧,能把瞬时速度的求法与此比较。
2.感悟一些数学方法的应用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经历微元法推导公式和公式法推导速度位移关系,培养自己动手的能力,增加物理情感。
2.体验成功的快乐方法的意义,增强科学能力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应用.2.理解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三、教学难点1.图象中图线与轴所夹的面积表示物体在这段时间内运动的位移2 .微元法推导位移时间关系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及其灵活应用。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粉笔、图片。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匀变速直线运动跟我们生活的关系密切,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很有意义。
对于运动问题,人们不仅关注物体运动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而且还希望知道物体运动的位移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我们用我国古代数学家刘徽的思想方法来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新课讲解: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我们先从最简单的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入手,讨论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我们取初始时刻质点所在的位置为坐标原点,则有时刻原点的位置坐标与质点在一段时间间隔内的位移相同,得出位移公式,请大家根据速度一时间图象的意义,画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学生动手定性画出一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一时间图象,如图所示:问: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画的图象,求图线与初、末时刻和时间轴围成的矩形面积。
当速度为正值和为负值时,它们的位移有什么不同?位移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位移表示位移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
对于匀变速直线运动,它的位移与它的图象,是不是也有类似的方法呢?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思考与讨论学生阅读教材第40页思考与讨论栏目,老师组织学生讨论这一问题(课件投影)在“探究小车的运动规律”的测量记录中,某同学得到了小车在0, 1, 2,能否根据表中的数据,用最简便的方法估算实验中小车从位置0带位置5 的位移?学生讨论后回答。
物理教案--位移和时间的关系_0
物理教案--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教学目标知识目标知道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理解位移—时间图像的含义,初步学会对图像的分析方法.能力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及思维想象能力.情感目标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教学建议教材分析匀速直线运动是一种最简单的运动,教材通过汽车运行的实例给出定义,且下定义时没有用“在任何相等时间里”这种过于数学化的说法,适合高一同学的学习情况.本节的重点是由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用图像法研究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本节教材没出现任何公式,而是利用图2—6形象地描述了一辆汽车的运动情况,图上还标了位移和时间的测量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结果.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记录下测量数据,取平面直角坐标(横轴表示时间,纵轴表示位移,取单位,定标度),再根据记录数据描点,最后画出表示汽车运动的位移图像为一直线,这个程序体现了我们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要让学生领会.本节的第二个知识点是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教材也是通过生活常识直接给出定义,本节的最后对图像法做了一个简介,能够引起同学们的重视.教法建议本节内容不多,但学习了一种新的处理问题的方法:即根据实验数据作出图像,图像反映物理规律,这是我们通过实验探求自然规律的一要重要的基本的途径.应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真正让学生自己能画出图像,并练习分析图像所代表的过程或规律.学生容易把位移图像看成物体的运动轨迹,我们要注意强调它们是根本不同的两个东西,如果学生基础较好,我们应该尽量使学生看到物体的位移图像能想象出物体的运动情况,也应该使学生根据物体的运动情况正确地画出物体的位移图像.教学设计示例教学重点: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的建立.教学难点:对位移图像的理解.主要设计:一、匀速直线运动:(一)思考与讨论:1、书中给出的实例,汽车每经过100m的位移所用的时间大致为多少?2、什么叫匀速直线运动?3、如何建立位移——时间图像?根据图像如何分析物体的运动规律?4、如图一个物体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如图所示,分析物体各段的运动情况?(二)多媒体演示,加强对位移图像的理解将教材图2—6及图2—7做出动态效果.(三)练习:给出另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例子,让同学自己画出位移图像.(四)教师小结位移——时间图像的有关知识1、图像是描述物理规律的一种常用方法.2、建立图像的一般步骤:采集实验数据,建立表格记录数据,建立坐标系,标明坐标轴代表的物理量及标度,描点做图.3、分析图像中的信息:(轴的含义,一个点的含义,一段线的含义等)二、变速直线运动(一)提问:什么是变速直线运动?请举例说明.(二)展示多媒体资料:汽车启动及进站时的情况.探究活动请你坐上某路公共汽车(假设汽车在一条直线上行驶)观察汽车的里程计和自己的手表,采集数据,即记录汽车在不同时刻发生的位移(实际为路程),包括进站停车时的情况,之后把你采集的数据,用位移—时间图像表示出来,并把你的结果讲给周围人听.物理教案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案)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位移和速度的概念,掌握它们的计算方法。
2. 引导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能够运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位移的概念及计算方法2. 速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3.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4. 实例分析:通过实验观察位移与速度的关系5. 实际问题解答:运用位移与速度的关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位移和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以及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 利用实验法,让学生观察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实例分析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运用讨论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四、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实验器材:尺子、计时器等3. 实例材料4. 实际问题题库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2. 新课讲解:讲解位移和速度的概念、计算方法,阐述位移与速度的关系。
3. 实验操作: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
4. 实例分析:给出实例,让学生分析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5. 课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位移与速度的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
6. 总结: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及其在实际中的应用。
7. 作业布置:布置一些有关位移与速度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 课后反思:鼓励学生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找出不足,提高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估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位移和速度概念的理解程度。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中的观察、操作和分析能力。
3. 练习题解答:检查学生对位移与速度关系的掌握情况。
4. 实际问题解答:评估学生运用位移与速度关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案: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第3单元: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像,以及如何用图像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意义4、知道公式和图像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的数学工具,它们各也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二、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用多种手段处理问题的能力三、德育目标从知识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的思想中,培养学生建立事物是相互联系的唯物主义观点教学重点:1、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用描点法描绘位移——时间图像,并能从图中获取所反映出来的物理信息。
教学难点:如何分析物理图象而从中获取物理信息。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启发式、讨论式教学用具:有关教与学所用的投影片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学生了质点的概念,并且知道质点的运动轨迹如果是直线的话,质点的运动称为直线运动。
在直线运动里有一种最简单、最特殊的一种运动形式,那就是匀速直线运动。
二、新课教学(一)用投影片出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1、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知道位移图像不是运动的轨迹;3、知道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4、能画出运动物体的位移——时间图像,能区分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二)学生目标完成过程1、匀速直线运动用投影片出示图表并要求学生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有什么特点?这是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的运动情况,它的运动有何特点?学生分析后回答: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每2.5s秒内的位移为50m,每5s内的位移为100m,每10s内的位移为200m……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
师:对,这种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位移都相等的运动,叫匀速直线运动。
板书:匀速直线运动。
2、位移——时间图像师:请同学以上面图表所给出的数据,以横轴为(t)轴,纵轴为位移(s)轴,用描点法作图,看是一个什么样的图像,s与t存在一个什么函数关系?教师边看边指导,然后把同学所画的图像在投影仪(实物)上打出分析:学生:可以看出几个点几乎都在过圆点的一条直线上。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篇一: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2.3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确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公式的推导,理解公式的应用条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2、正确理解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面积的物理意义,并能应用其求解匀变速直线运动问题3、初步掌握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学会运用公式解题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通过对速度-时间图象的观察、分析、思考,使学生接受一种新的研究物理问题的科学方法-微分法2、通过让学生讨论求匀变速直线运动位移的其他方法,拓展学生思维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速度图线与横轴所围的面积求位移,实现学生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过渡2、通过课堂提问,启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的实际应用难点:用微分思想分析归纳,从速度图象推导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公式【教学方法】探究、讲授、讨论、练习【教学手段】坐标纸、铅笔、刻度尺、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图2-3-1,分别请三名学生回答v-t图象1、2、3三个图线各表示物体做什么运动v0图2-3-2t进行新课: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提问:(出示图2-3-2)请问这个图象表示什么运动?(匀速直线运动)提问:同学们是否会计算这个运动在t秒内发生的位移?(用公式x=vt可以计算位移)板书: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1、公式x=vt提问: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和思考,看一看这个位移的公式与图象有什么关系?(引导:公式与图象中的矩形有什么关系?)(原来位移等于这个矩形的面积)板书:2、v-t图中,匀速直线运动位移等于v-t图象与时间轴所围矩形的面积教师:准确的讲:这个矩形的面积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发生的位移,或者说:这个矩形的面积代表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那么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物体发生的位移又如何计算呢?它是否也像匀速直线运动一样,位移与它的v-t图象也有类似的关系呢?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出示下表)下表中是一位同学测得的一个运动物体在0,1,2,3,4,5五个位置的瞬时速度,其对应的时刻和速度如表中所示提问:从表中看,物体做什么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提问:为什么?(启发学生得出:相同的时间内,速度的改变量基本相同)教师:请大家利用数据及坐标纸做出该运动的图象。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和时间的关系教学设计
用例题3巩固位移公式、位移与速度关系式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说明本课题的重难点)
1.教学重点及其教学策略:
重点:(1)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及其应用.
(2)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公式 及其应用.
教学策略:通过思考讨论和实例分析来加深理解.
学生回答:(若不行,教师补充)
再由学生得出结论: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物体的位移x对应着υ-t图象中由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一块矩形的面积。
学生讨论提出的问题
先由学生分组自由讨论,教师巡回指导,参与学生的讨论。
请学生代表本组发言
学生讨论和计算的结果有许多可能性,教师加以肯定和指导。
学生抢答:用υ-t图象
引导学生A回答:以每一小段起时时刻的瞬时速度乘以近似地当做各小段中的物体位移,各小段位移又用一个又窄又高的小矩形面积代表.5个小矩形的面积之和近似地代表物体在整个过程中的位移.
八、板书设计(本节课的主板书)
第三节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一、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
1.位移公式:x=υt
2.匀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对应着 图象中的矩形面积
二、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关系的公式:
当a=0时,公式为
当υ0=0时,公式为
三、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速度的关系式:
当υ0=0时,公式为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引入新课
上节课,同学们研究了速度与时间的关系,下面请大家拿出笔和纸画出匀速直线运动和初速度不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
设问:能否用匀速直线运动的υ-t图象求物体在时间t内的位移
引导学生简要回答能求位移的依据。
运动与位移初中二年级物理运动与位移的关系教学设计
运动与位移初中二年级物理运动与位移的关系教学设计一、引言运动与位移是初中物理中的重要概念,理解和掌握运动与位移之间的关系对学生学习物理非常关键。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一概念,本文将介绍一种教学设计,旨在提高学生对运动与位移关系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运动与位移的概念及其关系。
2. 掌握计算运动在不同时间段的位移。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运动与位移相关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a) 课件:包含运动与位移的概念、公式和实例。
b) 实验器材:包括测量长度的尺子或直尺,计时器等。
c) 实验规划:设计简单的实验,用于演示和验证运动与位移的关系。
2. 学生准备:a) 提前复习与运动、位移相关的知识。
b) 准备测量长度的尺子或直尺。
四、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运动与位移的概念,解释运动是物体位置随时间的变化,位移是物体从起始位置到结束位置的变化。
2. 理论讲解(20分钟)a) 使用课件示意图展示物体在不同类型的运动下的位移变化,如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直线运动等。
b) 解释物体的位移与运动时间的关系,并推导出相应的公式。
c) 通过实例帮助学生理解和应用公式,计算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位移。
3. 实验演示(20分钟)a) 带领学生进行简单的实验,利用尺子或直尺测量某物体在不同时间段的位移。
b) 指导学生记录实验结果,并与理论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和分析。
c) 引导学生总结实验中观察到的运动与位移的规律。
4. 练习与讨论(20分钟)a) 发放练习题,要求学生计算不同运动情况下的位移,并进行解答。
b) 小组讨论学生的解答,展示不同解题方法和思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5. 拓展应用(15分钟)a) 引导学生思考运动与位移的应用场景,如汽车行驶的位移、自行车加速的位移等。
b) 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实际问题有关的位移计算题。
6. 总结与布置作业(10分钟)结合教学内容,总结运动与位移的关系,强调学生在做作业时要注意解题步骤和方法。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案)
位移与速度的关系教学目标:1. 理解位移和速度的概念;2. 掌握位移和速度的关系;3. 能够运用位移和速度的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1. 位移和速度的定义;2. 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教学难点:1. 位移和速度关系的理解;2. 运用位移和速度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1. 教学PPT;2. 教学视频或案例。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探讨位移和速度的关系;2. 提问:位移和速度是什么?它们有什么关系?二、位移和速度的定义(5分钟)1. 讲解位移的概念: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最终位置的直线距离和方向;2. 讲解速度的概念:速度是指物体单位时间内位移的大小和方向。
三、位移和速度的关系(10分钟)1. 讲解位移和速度的关系:位移是速度乘以时间;2. 举例说明:通过PPT或教学视频展示位移和速度的关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3. 练习:让学生通过练习题巩固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四、运用位移和速度关系解决实际问题(10分钟)1. 给出实际问题:例如,一辆车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行驶,行驶了3小时,求车的总位移;2. 引导学生运用位移和速度关系解决问题;3. 答案讨论:讨论学生们的答案,讲解正确解题思路。
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 总结位移和速度的关系;2. 点评学生表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3. 布置作业:让学生通过作业进一步巩固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位移和速度的定义,引导学生掌握位移和速度的关系,并通过实际问题解决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问题,并给予鼓励和指导。
作业的布置能够帮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六、位移与速度关系的实例分析(10分钟)1. 引入实例:分析运动员百米赛跑的位移和速度关系;2. 讲解实例:运动员起跑加速阶段,速度逐渐增大,位移也随之增大;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其他实例,如汽车加速、减速等,总结位移和速度的关系。
《位移和的关系》教学设计.doc
《位移和的关系》教学设计详细介绍: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虽浅显,但因其牵涉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比较典型,且学生将在本节首次接触到物理图象,故本课的价值倾向长远,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图象分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能识别s-t图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意义;3、掌握匀速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数学表示(包括公式和图像);4、渗透科学习惯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运动的研究方法与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作图与图像分析教学难点:图像与物理过程的比较分析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课题设问1、上节学过的质点的概念是如何定义的,何种情况下物体可看成质点呢?设问2、教师原地转一圈,后问动否?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何在?师阐述: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它是科学的抽象与近似,用来简化、代替实际物体。
能否看成质点,应视具体的问题而定,不能以大小一概而论,因为大小总是相对的。
路程虽可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时刻的运动情况,但在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时却不成功,为此引入位移。
注意路程与位移无可比性。
但可比较路程与位移的大小,它们的关系是s路≥s位。
阐述物理思想:物理学研究物质运动的规律,采用分解的思想,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振动和波。
我们首先研究在诸多运动形式中最基本的最简单的----直线运动描述图景:蜗牛缓缓地爬,清晨老人在散步,路上行人骑着自行车,汽车在奔驰,飞机在航线上飞行等等。
这些运动有何相似的特点呢?2、新授交待课本上研究的是汽车的运动,原因之一是运动的可测量性,二是汽车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2第一段,当中提问:①研究目的是什么?(研究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②研究方法是什么?(通过测量s、t分析)③如何设计表格,记录数据?(两行五组数据)④对数据如何处理,数据反映了什么?师提示: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是列表法及逐差法。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高中物理教案设计:位移和时间的关系如果扼不住命运的咽喉,我也要踩住它的脊梁。
只要心儿不死,我相信,一定能走向阳光,走向我梦想的春天。
下面是本文库为您推荐高中物理教案设计: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一、【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概念。
2、知道什么是位移时间图像。
以及如何用图像来表示位移和时间的关系。
3、知道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意义。
4、知道公式和图像都是描述物理量之间关系的数学工具,他们个有所长,可以相互补充。
【教学重点】对匀速运动、变速运动的正确理解【教学难点】位移图像及其物理意义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质点的概念,并且知道了质点的运动轨迹如果是一条直线的话,称为直线运动。
而在直线运动里有一种最简单、最特殊的运动形式,那就是匀速直线运动,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匀速直线运动。
(新课教学)观察研究一个质点的运动,我盟要考擦它的运动时间过程,比较两个质点的运动情况。
我们要把它放到某一时间过程或某一特点的时刻加以比较,这样的比较才有意义。
所以我们必须把物体的运动放到时间过程中去考察。
(一)、匀速直线运动质点在运动过程中,其位置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位移也在发生变化,为了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某人考察了一辆汽车的运动,以下是其记录的数据:时间t/s4.9115.119.9位移s/m100200300400引导学生总结出规律:(1)、位移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2)、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在相等的时间内(每5s)里汽车的位移相等(100m)1、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一条直线上运动,如果在任何相等的时间里位移相等,这种运动就叫匀速直线运动。
(1)匀速直线运动的轨迹是直线。
(2)"匀速"是知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都相等。
*注意:任何相等的时间内的位移相等的运动是几乎找不到的,但是我们可以把适当短的相等的时间内位移相等的运动,就可以近似的看成匀速直线运动,这样相等的时间长短的选取是根据研究问题要求的精度而定的,要求精度越高,选取的时间就越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位移和的关系》教学设计
详细介绍:
教材分析:本节内容虽浅显,但因其牵涉到的物理思想方法比较典型,且学生将在本节首次接触到物理图象,故本课的价值倾向长远,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良好的图象分析习惯是非常重要的。
教学目标:1、理解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的概念;2、能识别s-t图像,理解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像的意义;3、掌握匀速运动中位移和时间的关系以及它们的数学表示;4、渗透科学习惯和科学思维方法的教育。
教学重点:运动的研究方法与描述、匀速直线运动的规律、作图与图像分析教学难点:图像与物理过程的比较分析教学过程设计:1、引入课题设问1、上节学过的质点的概念是如何定义的,何种情况下物体可看成质点呢?设问2、教师原地转一圈,后问动否?路程和位移的区别何在?师阐述:质点是一种理想化的模型,它是科学的抽象与近似,用来简化、代替实际物体。
能否看成质点,应视具体的问题而定,不能以大小一概而论,因为大小总是相对的。
路程虽可精确地反映物体在某时刻的运动情况,但在表示物体在一段时间内位置的变化时却不成功,为此引入位移。
注意路程与位移无可比性。
但可比较路程与位移的大小,它们的关系是S路≥S位。
阐述物理思想:物理学研究物质
运动的规律,采用分解的思想,即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
物体常见的运动形式有直线运动、抛体运动、圆周运动、振动和波。
我们首先研究在诸多运动形式中最基本的最简单的----直线运动描述图景:蜗牛缓缓地爬,清晨老人在散步,路上行人骑着自行车,汽车在奔驰,飞机在航线上飞行等等。
这些运动有何相似的特点呢?2、新授交待课本上研究的是汽车的运动,原因之一是运动的可测量性,二是汽车代表了社会的进步。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22段,当中提问:①研究目的是什么?②研究方法是什么?③如何设计表格,记录数据?④对数据如何处理,数据反映了什么?师提示:数据处理的常用方法是列表法及逐差法。
学生:感觉每通过100米所用的时间不一样,再一想又发现差不多。
在差不多相等的时间内,物体的位移相等。
师启发:差不多的原因是由于运动本身所致,还是由于人的测量引起的呢?能否用科学的物理语言代替通俗的生活语言,这反映一个人的科学素养。
结论:在实验允许的误差范围内,物体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位移相等。
2、1匀速直线运动定义:在任何相等时间内,质点通过的位移都相同的运动。
内涵与外延师强调指出:①指出知识定义的科学性和严密性;匀速直线运动实为一种理想化的运动形式,理论上的匀速直线运动,无论如何对时间进行划分,在任意小的时间标准内考察,质点通过的位移都要相同。
故要精确判断汽车的运动,需增加测量的精度,但
实际中测量到一定的精度即可。
②研究汽车的意义在于找到了前面所述的几种运动间的本质联系。
它们遵循相同或相近的规律。
由特殊到一般、个性到共性,分析与概括、归纳与演绎便是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思维方法。
③位移的矢量性使匀速直线运动可简称为匀速运动。
匀速运动中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的时间成正比,这区别于变速直线运动。
2、2图像表述作图的规范化要求师提出如下问题:要求学生阅读课本第23页第四段及方框内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归纳学生回答后,师总述:①作图步骤:建坐标,标箭头、原点、物理量符号、单位;对坐标轴标度;描点并连线。
对课本中的图象还原,一步一步展示作图的过程并提出要求。
②强调:描点后,观察点的分布规律,发现几乎都在一条直线上。
此时应用一条直线尽可能多地串起点,实在画不到线上则应该使点均匀分布在线的两侧,实质是取了平均值。
个别较远的点可能是测量错误,应予以舍弃。
不能迁就个别的点,将射线画成折线或曲线。
当然,今后的学习过程中,会遇到将描出的点用平滑的曲线相连的情形。
交待作图中采取的这些措施是为了减小实验中人为测量引起的误差。
这是处理数据时作图法优于列表法的原因之一。
③描出的点是有限的,但反映出了点的分布规律,组成线后延伸至无穷远处,点就是无限的了。
从有限到无限,此时就能对未知的运动作出科学的预见。
渗透科学思想方法教育物理作为一门实验学科,它以定量的可重
复的实验为依据,抓住影响实验结果的主要的因素,使实际问题抽象为理想化的模型,对实验的现象、数据不是简单的罗列,而是对其进行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借助于图象分析,再推理形成系统的理论,使之概括化、公式化,并进行科学预言,为新发现提供指导性线索。
可见,质疑、分析、归纳与概括、内插和外推,由个性高度抽象、概括出具共性普遍特征和一般意义的东西,再用之去指导实践,分析个别的事物和现象,便是物理学使用的最基本的研究方法和程序。
科学方法论中还包含:科学需要证据、科学是逻辑和想象的结合体、科学需尊重实验数据、科学是一种预见和假设、科学不依赖权威并避免偏见等。
图象特点分析讲授:由数据到图象,由图象再到公式,是将由实验结果上升到理论高度的过程。
①启发同学们思考:能否把刚才描出的图线写为数学上的函数形式?学生总结出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表述:S=Vt②让一位学生上黑板在汽车位移时间图线上定性作出老人匀速散步的位移图线。
引导学生比较分析两图线的特点:共同点不同点设问:图线直否意义?图线是否一定过坐标原点?什么是匀速直线运动位移图线的本质特征?斜率大小的意义?小结:图线直不直反映了运动的匀不匀,而如果出发时不在坐标原点,则图线可不过原点。
倾斜程度反映了运动的快慢。
越斜则说明在相同时间内的位移越大,即运动越快。
图像的识别→分析物理过程讲授:位移-时间图象
反映的是物体的位置坐标随时间的变化关系,而位置对坐标原点来说就是位移,这与某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位移是不同的。
时间轴无负轴,而位移轴有正负,因位移是矢量,故t 轴上方的位移表示正方向,t轴下方的位移表示对坐标原点的另一方向即负方向。
故位移图线只能描述直线运动。
图线上每点对应一坐标,由图线可求出某一时刻质点所处的位置或到达某一位置的时刻。
图线上一截线段的含义则是在时间内质点发生的位移。
由此可知,若图线是弯曲的,则说明在相同的时间内质点发生的位移是不同的,表明质点做的是变速直线运动。
图线若是平的,则表明位置不随时间变化,物体是静止的。
图线若是向下倾斜,则表明随着时间的增大,质点的位置离坐标原点越来越近,质点在做与规定正方向相反的直线运动。
2.3师生活动由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这是认识的次飞跃。
而由理性认识再用以指导实践活动则是认识的第二次飞跃。
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在讲台的正面画一直线,在讲台的中央标上坐标原点,规定向右为位移的正方向。
后在黑板上画下几个S-t坐标。
让学生注意观察老师的运动情况,后在图中画出位移图线。
①教师从讲台中央分别向左和向右匀速走②教师从讲台的左边匀速走到右边③教师从讲台的中央走到右边后站住对学生作出的图给予评定,图线从略。
在黑板画出如下所示的图象,要求学生上讲台表演与图象相对应的运动。
其后在图的下面用简洁的文字总结。
另
外,也可画出两条图线,让两位学生上台表演追及和相向运动问题。
学生通过这种方式来接触、了解图象,一方面兴趣大增,同时由于亲自参与,对图象理解得非常深刻。
3、典型例题例1、汽车作直线运动,向东以100/s行驶2秒,停2秒,又以200/s向前运动1秒,最后以200/s往回运动2秒。
作出汽车运动的位移时间图像。
例2、据下图分析A、B、c质点的运动情况4、作业设计与板书设计从略《位移和时间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