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行政史

合集下载

中国行政史自考重点

中国行政史自考重点

中国行政史自考重点中国行政史自考重点序号一:介绍中国行政史是研究中国政府行政制度以及行政机构发展历程的学科,通过深入探讨中国行政史的重点内容,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中国现行的行政体制,对于研究中国政府的运作方式和改革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行政史自考的重点内容,希望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备考。

序号二: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我们将从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入手,这一时期可以被看作是中国行政史的起点。

在这一时期,中国实行了以郡县制为基础的行政体制,郡县官员负责地方行政事务,并与中央政府保持着密切联系。

秦汉时期还实行了封建制度,封建贵族在地方行政中发挥重要作用。

了解秦汉时期的行政制度对于理解后续时期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

序号三:唐宋时期的行政制度在唐宋时期,中国行政制度发生了重大变革。

唐代建立了府州县三级行政机构,地方行政管理更加规范和细致,官员选拔流程逐渐完善。

而到了宋代,行政制度更加精细化,实行州、县、乡三级行政体系,官员选拔更加依靠科举制度。

了解唐宋时期的行政制度对于了解中国封建王朝的行政管理方式以及科举制度的运作具有重要价值。

序号四:明清时期的行政制度在明清时期,中国实行了中央集权的行政制度,行政管理更加强化。

明代设立了行宫东厂、西厂等特殊机构进行监察,清朝则设立了内阁和内阁学士,负责行政决策与管理。

明清时期的行政制度也包括了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管理方式,如府州县衙门等。

研究明清时期的行政制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中国政府的集权特点以及封建专制的特征。

序号五:近现代行政制度的演变近现代的行政制度变革是中国行政史中的重要部分。

从晚清的洋务运动到民国时期的官制改革,以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行政体制改革,每一次变革都带来了对行政机构和行政管理方式的重构。

这些改革包括了官员选拔制度、地方行政机构的调整以及行政体制的流程优化等方面。

了解近现代行政制度的演变对于分析中国现行行政体制的问题和未来改革的方向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2024年4月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4年4月自考00322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含评分标准

202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试题及答案课程代码:003221.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选择题部分注意事项: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中国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A.君主与诸侯的矛盾B.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C.奴隶主和奴隶的矛盾D.皇权和相权的矛盾2.实行分封制度的朝代是A.夏B.商C.周D.秦3.夏商西周时期,官员的退休年龄是A.60岁B.65岁C.70岁D.80岁4.秦汉时期,主管一乡行政事务的乡官是A.三老C.游徼D.里正5.秦汉时期,由太常从民间十八岁以上仪状端正的男子中遴选,或由各县挑选,郡守认可后送太常。

这种选拔官吏的途径是A.征辟B.察举C.荐举D.博士弟子6.中国古代最早的关于官员任期的规定出现于A.南朝时期B.北朝时期C.秦汉时期D.隋唐时期7.唐朝的决策文书不包括A.册书B.制书C.中书D.敕8.唐朝时期,在行政执行过程中,各机关往来商议文书称A.关B.移C.符D.刺9.唐朝科举包含常科和A.进士科B.预科C.明经科D.制科10.宋代考核官员的主要依据是B.政绩C.品德D.学历11.元朝行政决策的主要形式是A.枢密院B.翰林院C.会议D.中书省12.明朝中后期,掌管批红大权的是A.司礼监B.内阁C.翰林院D.吏部13.明朝内阁的文书收发机构是A.翰林院B.司礼监C.文书房D.通政司14.清朝六部直属于A.内阁B.皇帝C.军机处D.议政王大臣会议15.提出“枪杆子里出政权”的是A.蒋介石B.孙中山C.毛泽东D.袁世凯16.科举制度正式被废弃时间是A.1905年9月B.1906年9月C.1907年9月D.1908年9月17.南京临时政府官员主要的任用方式是A.简任制B.荐任制C.群众推荐制D.委任制18.北洋军阀期间的行政制裁机关是A.平政院B.总检察厅C.肃政厅D.大理院19.抗战期间统一党政军领导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国防委员会B.军事委员会C.国防最高委员会D.国民参政会20.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地是A.江西南昌B.江西瑞金C.井冈山D.延安21.明朝最高审判机关是A.刑部B.都查院C.大理寺D.内阁22.清朝地方区划为A.道、州、县三级B.省、道、县三级C.省、府、县三级D.省、道、府、县四级23.依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的是A.工农民主政权B.抗日民主政权C.人民民主政权D.新民主主义政权24.南京临时政府的建制原则是A.三权分立原则B.委员会制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议行合一原则25.1924年11月担任中华民国临时总执政的是A.黎元洪B.张作霖C.冯国璋D.段祺瑞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2024年上半年《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试题含解析

2024年上半年《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试题含解析

2024年上半年《中国行政史》全国自考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近代中国第一个监督研究机构和监察官员培训机构是______。

A.军机堂B.都察研究所C.都察院D.方略馆2、真正解决王位继承顺序问题的是周朝确立的______A.军事民主制B.王子王位继承制C.兄终弟及制D.嫡长子继承制3、商王朝调整王朝管理体系,以强化王权的制度称为______A.礼乐制B.内外服制C.井田制D.宗法制4、解放战争时期,作为新解放城市的军管会和市政府传达政策联系群众的咨询协商机关是______。

A.贫民大会B.各界座谈会C.各界代表会D.临时参议会5、隋唐时期,州的长官仍称()。

A.节度使B.都督C.刺史D.州牧6、1876年,率兵西出阳关,收复天山南北的是()。

A.左宗棠B.李鸿章C.曾国藩D.张之洞7、晚清政府设立的总理各国事务衙门又称为______。

A.外务部B.内阁C.外交部D.总署8、1948年“行宪国大”后,按照宪法的规定,立法院院长的产生方式是由______。

A.行政院长提名后总统任命B.总统直接任命C.立法委员互选D.总统提名经监察院同意后任命9、最初职能仅限于军事方面,最后发展成为总揽军政大权的清朝中枢决策机构是()。

A.总理衙门B.军机处C.兵部D.都司10、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的“民意机关”是______。

A.国民大会B.临时参议会C.国民参政会D.国民参议会11、根据“行宪国大”后的中央行政体制,全国最高权力机关是()。

A.国民大会B.国民参政会C.国民政府委员会D.总统府12、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初在行政执行上采取的是()。

A.议行合一制B.委员合议制C.垂直领导制D.首长集权制13、1938年3月,国民党临时全国代表大会通过决议,决定正式设立的“民意机关”是()。

A.国民大会B.临时参议会C.国民参政会D.国民参议会14、1917年12月北京政府开始将首都所在地称为()。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1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1

自考 中国行政史 80%名词解释 必考 第一章 夏商西周 1、禅让制: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

相传四岳推举舜为尧的继承人,尧对舜三年考核后让舜作自己的助手。

尧死后舜继位。

后四岳又举治水有功的禹。

2、宗法制: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西周时形成严密的政治制度。

核心内容是维护父权的基础上,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

嫡长子为“大宗”,庶子分封为“小宗”,小服大,借以维护各级“宗子”为中心的宗法统治。

3、分封制:是中国奴隶社会中一种为协调统治阶级利益以便对付种族奴隶而建立的制度,即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世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

西周时期分封制度达到成熟和完善,它与宗法制度、礼乐制度相互支持、相互巩固,以达到保证国家统治的稳固长久。

周天子除留下王畿的一部分地区由刑王室直接管理外,将其他部分分封给王族成员、功臣姻亲和传统贵族,这些人也依此做法再分给卿大夫。

经过不同层次的分封,西周王朝形成了等级结构的国家群。

分封诸侯的目的是拱卫中央王朝,天子与诸侯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权利义务关系。

4、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采取不同的统治方式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君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由君王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征服者从事生产。

“外服”是指侯国统治的区域,由各地诸侯管理,但外服诸侯与君主是一种君臣关系。

内外服制最早实行于商朝。

5、乡遂管理体制:是西周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实行的一种管理体制。

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

在国都内及其近邻划分若干乡,并设相应的管理者。

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实行遂制,也设相应管理者。

通过乡遂制度,形成层层控制的网络系统,成为后世基层行政组织的蓝本。

四岳议事会:是君主的辅助及咨询顾问 王子王位继承制:盘庚迁殷后,变“兄终弟及”制为王子继承制,即由家族占有王位缩小到直系占有王位 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就是在诸嫡子之中,确定长子的优先继承地位。

《本中国行政史》课件

《本中国行政史》课件
信息化挑战
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对传统行政管理方式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适应信 息化趋势是行政管理面临的重要问题。
行政管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扁平化改革
通过减少管理层级,提高决策效率和资源分 配的合理性。
法治化建设
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规范行政行为 ,提高政府的公信力和执行力。
人才队伍建设
加大对行政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提高行 政管理的专业化水平。
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01
通过了解中国行政史的发展历程和规律,为当前和未
来的行政改革提供历史借鉴和参考。
02
深入理解中国行政史上的优秀思想和制度,为当前和
未来的行政实践提供理论指导和启示。
03
通过对中国行政史的研究,提高人们对行政发展的认
识和理解,促进人们对行政改革的参与和支持。
2023-2026
END
汉朝
继承并发展了秦朝的官僚制度,设立了刺 史、郡守、县令等各级地方官员,加强了 对地方的控制。
近代行政制度
总结词 近代中国的行政制度经历了由封 建专制向民主共和的转型,先后 出现了晚清、北洋和国民政府的 行政体制。
国民政府 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实行委员制 和五院制,加强了中央集权,但 官僚资本和政治腐败问题依然存 在。
3
通过对中国行政史的研究,总结出了中国行政发 展的特点和规律,为今后研究中国行政史提供了 重要的参考和借鉴。
对未来研究的建议
深入研究各个时期的行政制度、思想和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探究其 根源和影响。
关注中国行政史与其他国家行政史的比较研究,探究中国行政史的独特性 和普遍性。
加强中国行政史与现实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联系,探究中国行政史 对当今社会的影响和启示。

中国行政史(自己整理)

中国行政史(自己整理)

上篇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引言一、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专政两个阶段。

(一)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管理体制: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以王权为最高权威,王与国家两位一体):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

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表现在:①民主议事;②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有自身的特点:(皇帝总揽全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都以皇帝为轴心进行,这一原则自秦始皇确立,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1、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2000多年,而且是惟一的政体形式,西欧封建制度则呈现多样性政体形式。

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中-“乾纲独断”、“中外这财,皆在陛下府库”;西欧-立法、司法受代表会议制约,世袭官职的人,国王无法收回)。

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中-两位一体,君权神授;西欧-神职人员,女王无法取得上帝代言人资格)。

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在逐渐形成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

西欧直至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才出现系统的文官制度。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同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相比的特点: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

3、法制的日趋完备。

**《法经》魏国李悝、集春秋后期以来各国立法之大成。

**《唐六典》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明会典》是封建行政管理法制化达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成为中国封建行政立法的总汇,达到了封建朝代行政法的最完备程度。

二、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剖析(一)夏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由原始民主管理体制发展而来的,从夏代开始的中国奴隶国家是通过对旧的氏族机构的改造而产生的。

自考本科中国行政史简答

自考本科中国行政史简答

中国行政史简答:1.中国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2.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3.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4.军事民主制时期管理体制特点5.商代的行政管理水平与夏代相比,进步性表现6.西周的行政监督形式7.春秋赋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8.秦汉中央政府的职能机构9.汉代官员的主要选拔制度10.秦汉时期地方行政监察制度的演变与发展11.魏晋南北朝对地方行政体制的调整12.东晋设置侨州郡县的作用与弊端:13.隋文帝的调整14.唐统治者对隋制改革内容15.隋唐时期选拔官员的途径16.中书门下政事堂与唐初政事堂的不同17.宋代行政执行特点18.宋代对监察制度的改革19.辽代五京道下存在的三种地方行政体制20.元代官员入仕的途径21.元代官员考核的形式22.明代地方行政层级的变革要点23.明代道的机构内容和作用24.明代地方政策层级变革25.明代地方监察形式26.明官员选拔27.明任用官员的回避制度28.军机处特殊性29.清朝官吏任用方式30.清朝回避制度31.近代中国行政体制演变32.工农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经验33.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经验34.人民民主政权的行政管理经验35.总理衙门职能36.总理衙门的特点37.百日维新行政执行的阻力38.新政行政体制改革措施39.临时大总统的职权40.南京临时政府行政建制的特点41.南京临时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42.广州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特点43.袁世凯根据新约法做出的重大改组44.皖系行政决策45.直系行政决策的三个阶段46.奉系行政政策47.南京国民政府在行政执行上的措施48.抗战期间军事委员会内部调整49.抗战期间省行政体制的弊端及调整措施5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监督方式51.抗战期间公务员考绩(类别)(内容)(程序)(奖励)(惩戒)52.战后国民政府改组后变化53.抗战后南京政府行政监督形式54.战后南京政府任官考试制度变化55.苏区各级政府监督的原则和方式56.苏区人民群众监督方式57.苏区行政人员的(考核方式)58.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监督形式59.陕甘宁边区政府加强内部监督措施60.抗日民主政权群众监督形式61.抗日根据地任用干部的标准62.抗战时期干部的考核方式、奖惩方式、任务63.军事管制委员会机构设置和任务1.中国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终的时期2.登记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甲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2.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的特点: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3.法制的日趋完备3.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1.在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2.防止皇权滥用的方法:a.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素质b.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c.大臣可以利用皇帝生前上尊号、庙号等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 d.开国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较大的防微杜渐作用4.军事民主制时期管理体制特点:1.军事首长的实际权力仅负责统帅军队和担任主祭,不享有民事方面公共事务的独断权,且其职务不能世袭 2.部落酋长议事会是部落联盟的常设机关,凡重大事务均由议事会集体决断,军事首长仅是议事会成员之一,不享有民事方面的最后决断权5.商代的行政管理水平与夏代相比,进步性表现在:1.商王进一步突出了自己的独尊地位,关键问题决策时商王强调自己的最后决策权 2.扩大了中央王朝的管理机构,按职能设官定制,其官职大体可划分为宗教、政务、事务三类、商代职官的基本类型:1.总教官,分为巫、多卜、占、作册等2.政务官,文献中称为卿士,师保是最高政务官3.事务官,主管王廷事务6.西周的行政监督形式:1.天子、诸侯各自对其下属邦国的监督2.天子、诸侯、卿大夫各自对其直接辖区的监督7.春秋赋税改革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内容)赋税制度改革包括田税和军赋两方面。

中国行政史

中国行政史

中国行政史引言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特点:1是我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

2等级建筑设计制国家结构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

4原始民主遗风残留。

奴隶社会族权的特点:中国奴隶社会以原始社会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织政府与王朝政权系统与宗法系统结合,行政制度带有浓厚宗族血缘性质表现在三方面:1父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原型2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3以家天下观念进行统治。

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特点:1时间长是惟一的政体形式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封建社会一开始就逐渐形成一整套对官吏选拔作用考评退休等官僚制度。

中国封建社会与奴隶社会行政体制的差异性: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的淡化3法制的日趋完备。

怎样理解古代法制的日趋完备:确实起到了保证必要行政效率的积极作用,但远远达不到依法行政的水平。

1从立法上看既无行使立法权的机关,也无一定立法程序,专制君主拥有制订法律的最高立法权2从行政管理上看发挥制度与法律的作用关键在于选才任官只强调好官对执法的重要性,不注意法制对官员行为的监督和约束,更多是人治的因素。

对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剖析:1从经济环境看与希腊罗马相比,中国奴隶社会存在早熟,中国不是在铁器时代而是在青铜器时代步入阶级社会的,2从政治环境看,国家的具体组织形式决定于国家必须依据被统治阶级的状况确定自己的暴力组织形式,必须依据统治阶级内部的结构及各阶层的利益来确定国家的组织形式。

3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演变和发展的动力来自内部的矛盾,一是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二是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论述封建社会皇权与相权的矛盾:是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皇权和相权的消长及相互制约实现封建权力的自我调节,1用更替辅佐机构来相权,2使宰相职权分解化直接决定了中枢体制的变更,宰相制的废除是这一矛盾发展的最终结局。

皇权和相权的消长及其相互制约:1用更替辅佐机构来削弱相权2使宰相职权分散化。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 zijinongde 最全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 zijinongde 最全

中国行政史名词解释第一章夏商西周◆内外服制:是商朝吸取夏朝及商超早期的历史教训,为强化王权对王朝管理体制进行调整后实行的一种体质。

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诸侯与商王既是君臣关系,又有相当大的独立性,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指诸侯国统治的区域。

即一种天子向诸侯,诸侯向卿大夫“授民授疆土”以建立邦国的政治制度。

◆世卿世禄制: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世卿:指贵族中到王室充当卿士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们父子之间官职世袭,故称世卿。

世禄: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俸禄,并世代享用。

◆禅让制:尧舜禹时代部落联盟推选领袖的制度。

相传四岳推举舜为尧的继承人,尧对舜三年考核后让舜作自己的助手。

尧死后舜继位。

后四岳又举治水有功的禹。

◆宗法制:从原始社会后期父系家长制演变而来,西周时形成严密的政治制度。

核心内容是维护父权的基础上,确保嫡长子继承的世袭特权。

嫡长子为“大宗”,庶子分封为“小宗”,小服大,借以维护各级“宗子”为中心的宗法统治。

◆西周分封制:西周初年,统治者把大规模的土地连同居民分赏给王室子弟和功臣,建立西周的属国。

这些封地叫诸候,诸候在其封国内,又将大部分土地分封给子弟卿大夫,作为“采邑”。

卿大夫再分作为“食地”,此为大分封。

利用血缘为纽带,以嫡长子继承制为原则。

建立了天子、诸候、卿大夫之间的严格隶属关系和各自的权利和义务,王权集中。

它是我国从方国林立走向专制帝国的必经历史阶段。

当然,也导致了长期的诸候争霸战争。

◆乡遂制度:西周时期的地方基层社会组织。

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

国的范围指国都及共近郊,划分为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比、闾、族、党、州、乡)。

边远农村地区衽遂制,即“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赞,五赞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邻、里、赞、鄙、县、遂)分别设“邻长、里胥、赞师、鄙正、县长和遂大夫”。

中国行政史---单选(完)

中国行政史---单选(完)

中国行政史—--单选1.中国古代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行政管理的相同点是:个人独裁的管理体制.2.中国奴隶制国家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所基于的纽带是:血缘关系.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度.4.中国封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成熟和定型的标志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5.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的封建行政法典是:唐六典.6.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7.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8.西周时期确立的王位继承制是:嫡长子继承制.9.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乡遂管理体制.10.商代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征服者的种族奴隶从事生产的区域被称为:内服.11.最早确立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西周.12.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夏朝.1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成称为:巡狩.14.西周王朝上下级的行政联络方式主要有觐\天子发布政令\聘和巡儿狩.15.西周政治制度的中心内容是:宗法制.16.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嫡长子继承制.17.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田税和军赋.18.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取代它的是:官僚制. 19.官僚制的雏形是:家臣制.20.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21.春秋时期最早进行赋税改革的国家是:齐国.22.春秋时期赋税改革之后的赋税形式是:实物形式.23.战国时期各国中枢机构中的武职人员一般称之为:国尉.24.战国时期对官员的考核形式是:上计.25.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26.战国时期选拔官员的标准和原则是:治国才能.27.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国鄙制.28.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形式的时间是:战国.29.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是:郡.30.东汉时期事实上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台.31.秦汉时期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为:诏书.32.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唯才是举.33.汉代地方政府不违反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自由载量权.34.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中央最高监察官变为:御史中丞.35.汉代郡对县的监察执掌者是:督邮.36.汉武帝以后,西汉选择官员的主要途径是:察举制.37.地方官回避本籍制度开始于:汉武帝时.38.实行官员回避制度”三互法”是在:东汉.39.两汉时期和丞相府联合进行考核工作的是:御史府.40.实行郡县与王国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的朝代是:汉朝.41.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御史台.42.由汉代察举制演变而来并性质相同的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43.在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过程中,选拔官员的实际依据是:门资.44.魏晋时期,三省权力逐渐上升,它们分别从三个方面分割原宰相的权力,这三个方面是:决策、执行、封驳。

中国行政史--(全完)

中国行政史--(全完)

中国行政史-----多选题1.中国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有:强烈的神权色彩\等级君主制的国家结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2.中国封建中央集权行政管理体制中,调节君主专制弊端的机制主要有:施政程序上有一套尽可能促使皇帝正确决策的制度\大臣利用“尊号”、“庙号”等的尊褒贬抑来促使皇帝刷新政治\通过神权来抑制君权\通过教育提高君主素质\开国皇帝制定的一些制度对后世君主有防微杜渐作用.3.推动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体制演变和发展的动力来自于:皇权与相权的矛盾\中央集权与地方割剧的矛盾.4.中国封建社会当相权和皇权产生矛盾时,皇帝抑制相权的方式主要有:用更替辅佐机构来消弱相权\使宰相职权分散化.5.夏商西周时期奴隶制国家行政管理中原始民主制遗风的表现形式有: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6.中国奴隶制社会的国家结构和组织形式是:等级君主专制结构\国家联盟的组织形式.7.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以下几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军事首长\部落酋长议事会\人民大会.8.商代的职官大体可分为:宗教类\政务类\事务类.9.西周设置的辅弼大臣有:太师\太傅\太保\冢宰10.西周诸侯之间、卿大夫之间联系与决策所采用的礼仪方式主要有:朝会\聘问.11.战国时期各国中央政府的中枢官员主要有:国尉\御史\相.12.战国时期的选官方式有:荐举之法\自荐\因功授官\葆子.13.战国君主进行行政决策常用到的两种会议制度是:朝会上由群臣集议\与个别大臣商议.14.战国时期,各国都建立了一套相应的文书制度,常用的形式有:玺\符\节.15.战国时期对官员进行考核的内容有:仓库存粮\垦田数\赋税数\户口统计\治安情况.16.秦至西汉初年的丞相权力十分广泛,主要包括:草拟法律权\弹劾百官权\处理日常政务之权\参与决策权.17.秦汉专制君主决策信息的获取方式有:官员秦事\监察官员汇报.18.对地方郡国长官的考核通过上计形式,上计考课分为:常课\大课. 19.秦汉时期圣旨的种类和下达方式有:制书\诏书\诰\手迹.20.汉代任用官员采取试用方式当时被称为:守\假.21.秦汉时期会议形成主要有:集议\商议.22.西汉政府补充官僚队伍的形式有:任子\訾选\征辟\察举.23.西汉初年的主要选官途径是:任子\訾选制.24.魏晋时期御史台下属监察官为:诒(持)书侍御史\殿中侍御中\侍御中.25.魏晋南北朝时期对地方行政体制进行的一些调整是:在州上设都督诸州事\强化县级行政管理.26.西晋时期的官员俸禄发放种类有:实物\货币\力役27.魏晋南北朝时期尚书省在行政执行过程中拥有的权力是:享有对诏敕的解释权\享有在行政执行中的组织指挥权.28.唐代和六部在职级上处于平行地位的监有:国子监\军器监\少府监\将作监\都水监.29.唐代职掌和兵部相关的机构有:卫尉寺\太仆寺\军器监.30.唐代决策文书的形式有:册书\制书\敕.31.唐代的行政运行已趋于制度化和法律化,其法律制度形式有:律\令\格\式.32.唐代科举考试中进士科考试的内容有:贴经\诗赋\时务策.33.隋唐时期选官途径除了科举制外还有:门荫\行伍\流外入流\入幕.34.唐代吏部铨选官员的四制是指:身\言\书\判.35.唐代考核中四善是:德义有闻\清盛明著\公平可称\格勤匪懈.36.五代北宋时期中央中枢机构主要有:枢密院\中书门下\三司使.37.五代北宋的中枢机构三司是指:盐铁\转运\度支.38.宋代的二府指的是:中书门下\枢密院.39.在唐代中期以后割据地方的节度使拥有的权力有:掌握地方军权\掌握地方民政权\掌握地方财政\掌握地方人事权\拥有节度使职位的世袭权.40.北宋路级设立的行政管理机构有:经略安抚司\转运使司\提点刑狱司\提举常平司.41.北宋时期州府属官有:录事参军\司户参军\司法参军\司理参军.42.北宋时和州同级直隶中央的地方行政机构有:府\军\监. 43.宋代会议制度按类划分有:例行常朝\便殿议政\临时朝议.44.宋代为了适应进一步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需要,对监察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对其正确地表述有:台谏趋于合一\皇帝直接控制台谏官\轻重相制、交叉监督. 不正确的表述有:增设监察机构\扩大监察范围.45.宋代的选官途径有:科举\荫补\军功\流外补职\纳资入官.46.宋代官员任用中的回避制度也日趋完善,主要表现为:有亲属关系者均不得供职于同一机关\地方官回避本籍\地方官回避自己有地产的州县.47.辽朝的中枢决策机构是:北,南宰相府\北,南枢密院.48.辽朝北、南枢密院的职掌有:中枢决策\最高军事权\兼管行政事务.49.辽朝在行政决策中存在着相当明显的氏族制度残余,表现在:各部落酋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母权制的遗留.50.辽代的官员选任途径是:世选\科举.51.金朝废除勃极烈制后,中央新的政务中枢和军事中枢是:尚书省\枢密院.52.金代录用女真人为行政官员的途径是:科举\荫补\世选\军功.53.金朝地方州的设置有:节度使\防御州\刺史州.54.金朝的尚书省拥有:决策权\最高行政权\行政监督权55.元朝的行政中枢和军事中枢是:中书省\枢密院.56.元朝官员的入仕途径主要有:怯薛出身\吏员出职\贡授\科举\承荫制度.57.元朝的官员任用回避制度主要内容有:回避原籍\回避宗族.58.明朝宣德以后,内阁设置了官署,其名称为:制敕房\制诏房.59.明代翰林院的地位和作用是:重要的决策咨询机构\高级决策人才的培养机构\文化机构.60.明代宦官所拥有的权力有:提领特务机构\代替皇帝在内阁票拟上批红\执掌印玺\监控内阁议事\收纳通政封进的本章.61.明代吏部所设四司是:文选司\验封司\稽勋司\考功司.62.明代中央机构中独立的事务性机构有:太常寺\光禄寺\鸿胪寺\太仆寺\大理寺.63.明代的三法司组成机构有:大理寺\刑部\都察院.64.明代布政使司的主要职掌是:宣布和执行中央政令\考察官吏\掌握一省田土与户口、赋税.65.明代对乡村的管理采取的统治办法是:里甲制\乡老人制.66.明代的地方监察的三种形式是:督抚对地方的监察\各道监察御史对所属地区的监察\各省提刑按察司对所属区域的监察.67.明代的科举考试程序有:院试\乡试\会试\殿试.68.明代的入仕途径有:荐举\学校\科举\承荫\由吏而官.69.曾经作为清朝中枢决策机构的有:国议\南书房\军机处.70.清代总督领有的权力有:拥有文职道、府以下的人事任免权\拥有武职副将以下的人事任免权\拥有对所属文官的监察权\拥有制定一省行政法规的权力\拥有对县、府、按察司所审案件的司法裁判权.71.清代地方地位平行的省级大员是:总督\巡抚\提学.72.清代巡抚的具体职掌有:考察全省地方官员\主管本省关税、盐务和漕运\监督乡试\主持武科考试\战时督理粮饷.73.清代军机处的工作内容有:参与官员奏折的处理和皇帝谕旨的撰拟\充当皇帝的决策顾问\任免中央和地方高级官员.74.清代官员的入仕途径主要有:科举\举贡\保举\捐纳\荫补.75.清朝官员任用制度中比较强烈的民族歧视色彩表现在:汉人做官入仕大部分只能通过科举\在科举考试中分满,汉榜\一些特殊机构完全不用汉人\在满汉官职机构中,政务决定权多由满官掌握\实行官缺制,以确保满族贵族在政权中的优势地位.76.清代的官员回避制度内容有:亲族回避\职务回避\地区回避.77.清代对官员的考核标准是:守\政\才\年.78.清代京察大计之后列为革职提问的有:贪\酷79.在戊戌变法与“新政”期间,清政府设立或改革的行政机构有:把总理衙门改为外务部\巡警部\学部.80.辛亥革命失败后,在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中,中国先后建立的政府有:中华民国(护国)军务院\中华民国(护法)军政府\中华民国(护法)政府\陆海军大元帅大本营\广州国民政府.81.新中国成立以前,中共在各根据地建立的政权形式有:工农民主政权\抗日民主政权\人民民主政权.82.清政府为适应对外关系的发展,先后设立的负责对外关系的机构是: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海关总理务司署.83.在变法维新运动中,资产阶级改良派建立的类似政党雏形的组织有: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84.总理衙门的职能有:管理外交\办理洋务\负责边防\专业人才的培养教育.85.总理衙门作为行政管理机构,从性质上讲具有:买办性\近代性.86.晚清政府的行政监督机构有:都察院\资政院\咨议局\弼德院.87.临时大总统的职权包括:军权\和战权\创制权\任免权\复议权.88.辛亥革命后,各省建立的军政府大体上包括两种类型,它们是:福建类型\湖北类型.89.临时政府的最高行政决策机关国务会议的组成者包括:临时大总统\各部总长.90.临时政府参议院对政府的监督方式有:质问\弹劾\查办\建议.91.临时政府时期的文官大体分为: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92.在1913年1月,袁世凯先后颁布的各种《划一令》中,把地方行政体制定为:省\道\县.93.袁世凯统治中国时,省级最高行政长官先后被称为:民政长\巡按使.94.北洋政府时期,正式划定的特别行政区有:京兆\川边\热察绥.95.袁世凯于1912年11月公布的新的《公文程式令》中,把公文分的种类有:令\布告\状\咨\公函.96.北洋军阀政府时的行政诉讼机关有:平政院\肃政厅.97.北洋政府选拔行政官员的方式主要有:文官考试\甄别\甄用.98.1912年10月公布的《中央行政官员等级法》规定行政官员按所任职务与任用方式不同,分的等级有:特任官\简任官\荐任官\委任官.99.国民政府的“五院”指的是: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监察院\考试院.100.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中央政府的层级结构包括:国民政府\五院\五院所属各部.101.南京政府的监察院的行政监督工作有:监察院本部\派遣监察使\审计监督.102为了便于叙职和给俸,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将所有官员按其资历和所司职务分为:特作\简任\荐任\委任.103.南京政府依据官员性质与任用方式不同,把官员分为:政务官\事务官.104南京政府行政官员的经济待遇的主要形式有:俸给\公费\恤金.105.南京政府对犯错的公务员的惩处形式有:解职\降级\记过.106参加第一届国民参政会的派别与党派有:国民党\共产党\中国青年党\国家社会党.107.1939年,国民政府推行的新县制的行政层次结构包括:县\区\乡\保.108.抗战期间,对行政机构监督的机构与方式包括:国防最高委员会\国民党\国民参政会\巡回督导团\监察院.109抗战期间,国民政府所属官吏考试的种类有:公职候选人的考试\任命人员的考试.110.抗战期间,为了提高行政机关的工作效能,国民政府采取的改进措施有:在国防最高委员会中设立执行委员会\推行行政三联制\实行分层负责制\推行幕僚长制.111.1947年改组后的国民政府与抗战前的国民政府不同之处在于:扩大国民政府委员会职权\吸收非国民党人士参加\试行行政院负责制.112.监察院作为最高监察机关,它的权力有:同意\弹劾\纠举\审计.113.1949年1月南京政府为整顿吏治,而颂布的公务员“三法”指的是: 《公务员任用法》\《公务员考绩法》\《公务员俸级法》.114.中共“八七会议”确立的总方针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115.中华苏维埃行政区划中,处于中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的省份是:湘赣省\闽浙赣省\湘鄂赣省\粤赣省.116.苏区工农民主政权在建立中央和地方行政机构时,为贯彻精简和效能原则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有:严格编制定员\精简行政机构\减少副职、不设虚位. 117.苏区政府行政机关的决策,主要形式有:合议制\首长负责制.118.苏区的各级行政机关的监督主要来自:共产党\人民群众\工农检察机关\主管部门\审计机关.119.苏区行政人员的选拔任用的方式主要有:选举制\委任制.120对苏区行政人员的奖惩,主要采取的方式有:精神奖励\晋升职务\降职撤职.121.抗日民主政权的政权机构有:边区\县\乡.122.抗日民主政权的行政监督主要有:共产党的监督\参议会的监督\行政系统内部监督\群众民主监督.123.群众民主监督的形式主要有:平时监督\选举过程的监督\通过群众团体监督.124.边区各级行政人员的任用方式有:选举制\委任制\聘任制.125.从1948年到建国初期,建立的大区人民政府有:陕甘宁边区政府\华北人民政府\中原人民政府\东北人民政府.126.华北人民政府由两个边区组成,这两个边区政府是:晋察冀\晋冀鲁豫.127.内蒙古自治政府的地方行政区划有:盟\旗\区\县\街.128.大区下辖的地方行政机构有:行省\专署\县\区\乡.129.军管会下设的机构有:警备司令部\市政府\物质接管委员会\文化接管委员会\秘书长.130.大行政区和省人民政府设置的会议有:政务会议\部门工作会议\专门会议\联席会议\工作汇报会议.131.各解放区人民政府进行的行政监督有:党的监督\权力机关监督\内部监督\群众监督\审计监督.中国行政史—--单选1.中国古代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行政管理的相同点是:个人独裁的管理体制.2.中国奴隶制国家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所基于的纽带是:血缘关系.3.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是:宗法制度.4.中国封建国家行政管理体制成熟和定型的标志是:三省六部制的确立.5.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的封建行政法典是:唐六典.6.封建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中最主要的矛盾是:皇权和相权的矛盾.7.中国奴隶制国家的组织形式脱胎于原始社会末期的:军事民主制.8.西周时期确立的王位继承制是:嫡长子继承制.9.西周时期在地方基层行政区划上都实行:乡遂管理体制.10.商代直接派官员组织被征服者的种族奴隶从事生产的区域被称为:内服.11.最早确立王位嫡长子继承制的朝代是:西周.12.开创中国历史上”家天下”局面的是:夏朝.13.周王在郊外设坛召集各方诸侯对重大问题进行谋议\发布政令的会议形成称为:巡狩.14.西周王朝上下级的行政联络方式主要有觐\天子发布政令\聘和巡儿狩.15.西周政治制度的中心内容是:宗法制.16.西周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是:保证嫡长子继承制.17.春秋时期的赋税制度改革包括:田税和军赋.18.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趋于瓦解,取代它的是:官僚制. 19.官僚制的雏形是:家臣制.20.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21.春秋时期最早进行赋税改革的国家是:齐国.22.春秋时期赋税改革之后的赋税形式是:实物形式.23.战国时期各国中枢机构中的武职人员一般称之为:国尉.24.战国时期对官员的考核形式是:上计.25.战国时期文官系统的首脑是:相.26.战国时期选拔官员的标准和原则是:治国才能.27.从西周至春秋前期,无论是王畿还是诸侯卿大夫的邦畿,都实行:国鄙制.28.郡县两级管理体制形式的时间是:战国.29.秦汉时期最重要的一级行政区是:郡.30.东汉时期事实上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是:尚书台.31.秦汉时期皇帝有关一般行政命令的文书称为:诏书.32.东汉末年,曹操三下求贤令,其选官不论出身、门第,甚至在道德上也不求全责备,这一选官原则被称为:唯才是举.33.汉代地方政府不违反中央大政方针的前提下享有一定的:自由载量权.34.西汉末年到东汉初年,御史大夫改称大司空后,中央最高监察官变为:御史中丞.35.汉代郡对县的监察执掌者是:督邮.36.汉武帝以后,西汉选择官员的主要途径是:察举制.37.地方官回避本籍制度开始于:汉武帝时.38.实行官员回避制度”三互法”是在:东汉.39.两汉时期和丞相府联合进行考核工作的是:御史府.40.实行郡县与王国并行的双轨管理体制的朝代是:汉朝.41.魏晋南北朝时期,监察权主要集中于作为皇帝耳目的:御史台.42.由汉代察举制演变而来并性质相同的选官制是:九品中正制.43.在九品中正制的推行过程中,选拔官员的实际依据是:门资.44.魏晋时期,三省权力逐渐上升,它们分别从三个方面分割原宰相的权力,这三个方面是:决策、执行、封驳。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ß 乡是国人居住之地,遂为野人居住之所。
ß 在国都内及其近邻划分若干乡,采用“五家为比,五比为闾,四闾为 族,五族为党,五党为州,五州为乡”的乡制,并设相应的管理者。
ß 在边远的农村地区实行遂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四里为酂,五 酂为鄙,五鄙为县,五县为遂”,也设相应管理者。
ß 通过乡遂制度,形成层层控制的网络系统,成为后世基层行政组织的
春秋战国日益削弱 其观念与传统继承传承
关系 是支撑周朝政权的两大支柱,互为表里,在家中
、族内就是宗法制,上升到国家就是分封制;宗
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保证了分封制的推行与稳
定实施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夏朝
商朝 总结
西周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古代第一个王朝始创王 位世袭制度
和部落,而不是像后来的国家那样按地域划分其国民,也 不同于后来的经济、文化组织、以行业来组织其成员; ß 3、实行原始民主制管理,氏族成员一律平等,氏族全体会 议为最高权力机关,重大事务由全体成年男女讨论决定。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二、军事民主制时期的管理体制:
ß 男子取代女子地位----财产私有和贫富差距---频繁的战争为争夺财产和奴隶----部落联盟,实 行军事民主制度
ß 事务官是主管宫廷事物,即管理宫廷奴隶的官吏。宰、小

学习改变命运,知 识创造未来
中国行政史ppt第一章
三、周行政体制的规范化
ß (一)嫡长子继承制:西周,就是在诸嫡 子之中,确定长子的优先继承地位。
ß 宗法制度的核心问题就是通过血缘亲疏及 长幼辈分的血族观,保证嫡长子继承王位 。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上篇引言:1、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制专政和封建主专政两个阶段。

这两个阶段的相似之处:行政管理权高度集中于君主之手,是一种个人独裁的管理体制:奴隶制国家: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以王权为最高权威,王与国家两位一体。

封建制国家:皇帝总揽全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一切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都是以皇帝为轴心进行的,这一原则自秦始皇确立,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

2、国家的国体、政体以及其他的一些根本制度对行政管理有着决定性的制约作用。

3、中国奴隶社会始于夏朝,亡于春秋战国之际。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奴隶制的三个代表性王朝:夏:初创时期,其行政管理体现出由原始社会部落联盟的原始民主管理体制向国家行政管理体制过渡的性质,遗留有较重的原始社会胎痕。

商:发展时期。

神权政治盛行,支配着国家行政管理的运行,氏族残留的血缘关系依然是商朝进行行政管理的辅助工具。

周:鼎盛时期。

把中国奴隶制社会发展到极盛,将奴隶制国家的行政管理推向制度化和法律化。

4、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夏、商、周实行等级君主专制的国家结构,其王朝实际是一种国家联盟);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5、“家天下”模式的特色:1、是父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原型,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君主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君位终身并世袭,而父系大家长在大家庭内的角色已大体具备以上的特点,即已产生了君主专制的萌芽;2、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这和秦汉以后各王朝不同,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在设官分职上也体现出随意性,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表现政府的双重职能,宗法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使商周奴隶制很像一个一个大家族的扩大,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作为一种历史的残留存在于秦汉三公九卿之中;3、是以“家天下”观念进行统治,宗法制度是在父家长制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一种君臣关系,又是兄弟叔伯或甥舅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同的等级阶梯上,享有不同的特权,并以原则制礼作乐,规范天下。

中国行政史

中国行政史

中国行政史1、内外服制: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畿所在地。

“外服”诸候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由王畿向四面八方延伸。

2、三公宰相制:具体内容是改丞相为大司徒、太慰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汉武帝时代以中外朝制架空相权,揭开了汉代宰相制度改革的序幕,到汉成帝时,又从宰相制度本身入手,用三公宰相制代替丞相制。

从宰相制度上讲,三公宰相制起到分散相权的作用。

3、二府三司制:是宋代的中央行政体制。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后人称之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使司,又称“计相”。

二府三司制起到了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但过分集权于皇帝影响了国家机关整体职能的发挥。

4、北面官制:是辽代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它游牧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且其核心一直是宗室和外戚。

因此,北面官系统是辽政权的权力重心所在,终辽一代始终是贵族政府。

5、中央设计局:是抗日战争爆发后,国防最高委员会为有效行使职权、加强对国家事务的管理,根据“行政三联制”的原则,于1940年冬设立的决策技术系统。

该局由国防最高委员会委员长兼任总裁,该局主持设计的机构是审议会。

设计及审议的事项包括政治经济建设计划及预算、党政制度机构及重要法规的调整、重要政策的建议、政府各机关各年度施政计划等。

6、简述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制度与隋唐六部制在体制上的差异?汉代相府诸曹分曹理事的内容与隋唐六部的分工已基本相同,但两者从体制上讲是有很大差异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幕僚机构,诸曹人员不是国家正式公职人员。

而隋唐六部则是中央主要行政职能部门,六部尚书是朝廷命官,是都省办公会议的法定参加者,吏、兵两部尚书在唐初还常兼任宰相。

(2)相府诸曹仅是丞相的秘书班子,诸曹人员仅协助丞相处理公务,其分曹的方法因时代、社会需要、机关结构调整以及主官政见不同而发生变化。

自学考试《中 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 国行政史》复习资料

自学考试《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一、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演变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从先秦时期的分封制到秦汉时期的郡县制,再到隋唐时期的三省六部制,以及明清时期的内阁制等,每一次变革都对中国的政治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先秦时期,分封制是主要的行政制度。

周天子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诸侯在自己的领地内拥有较大的自主权。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诸侯势力逐渐强大,导致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的局面出现。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郡县长官由皇帝直接任免,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

这一制度为后世所沿用,成为中国古代行政制度的重要基础。

汉朝在继承秦朝郡县制的基础上,实行郡国并行制。

汉武帝时期,通过推恩令等措施削弱了诸侯势力,加强了中央集权。

隋唐时期,三省六部制确立。

中书省负责决策,门下省负责审议,尚书省负责执行,六部则分管具体政务。

这一制度分工明确,提高了行政效率,加强了皇权。

宋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实行官职分离,设枢密院分割军权,设三司分割财权,地方设通判监督知州。

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加强了对边疆地区的管理。

明清时期,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明朝废除丞相制度,设立内阁;清朝设立军机处,军国大事完全由皇帝裁决。

二、中国古代官员选拔制度中国古代的官员选拔制度经历了世卿世禄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和科举制等阶段。

世卿世禄制盛行于商周时期,贵族世代为官,官职世袭。

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自下而上的选官制度,由地方官员向中央推荐人才。

但到后期,察举制被世家大族所操纵。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据门第高低选拔官员,导致“上品无寒门,下品无世族”的局面。

隋朝创立、唐朝完善的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人才,打破了世家大族对官场的垄断,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员素质。

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 1300 多年,对中国和世界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中国古代的监察制度为了维护统治秩序,中国古代建立了较为完备的监察制度。

秦朝设有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百官。

00322中国的行政史复习资料

00322中国的行政史复习资料

中国行政史复习资料引言: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家天下”模式的特色:1、是父家长制为君主专制提供了原型,在君主专制体制下,君主拥有至高无尚的权力,君位终身并世袭,而父系大家长在大家庭内的角色已大体具备以上的特点,即已产生了君主专制的萌芽;2、是以父系大家庭为模式组建政府,这和秦汉以后各王朝不同,家室与政府没有严格区分开来,在设官分职上也体现出随意性,各部门之间缺乏明确的分工,职、权、责十分不明,表现政府的双重职能,宗法管理与行政管理相互补充,使商周奴隶制很像一个一个大家族的扩大,这种家族式的管理方式,作为一种历史的残留存在于秦汉三公九卿之中;3、是以“家天下”观念进行统治,宗法制度是在父家长制基础上不断发展起来的,是我国奴隶制国家的基本政治制度,在宗法制度下,天子、诸侯、卿大夫既是一种君臣关系,又是兄弟叔伯或甥舅关系,各级贵族处于不同的等级阶梯上,享有不同的特权,并以原则制礼作乐,规范天下。

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的原因:1、是部落时代民主议事的遗风仍在商周的会议制度中有所反映;2、夏、商、周三代都十分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这些也当是原始民主的残留。

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的特点:1、中国的封建集权体制时间长,一种体制持续2000余年;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有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这一套制度是中国封建社会国家管理体制上的一大特色,为世界古代所绝无仅有的。

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与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的区别:1、形成了一套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3、法制的日趋完备;中国中央集权专制体制主要矛盾:1、皇权与相权的矛盾;2、中央集权与地方割据的矛盾。

中国行政史(自己整理)

中国行政史(自己整理)

上篇中国古代的行政管理引言一、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特色中国古代的国家,经历了奴隶主专政和封建专政两个阶段。

(一)奴隶制时代的行政管理特色(管理体制:行政活动以王权为中心,以王权为最高权威,王与国家两位一体):1、这一时期是我国历史上国家制度神权政治色彩最重的时期。

2、等级君主制国家结构是这一时期行政体制的又一特色。

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家天下”王朝。

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

(表现在:①民主议事;②重视民情与舆论,设采风之官,实行纳谏制度)(二)中国封建中央集权的管理体制有自身的特点:(皇帝总揽全部政治、经济、军事、司法等大权,所有的行政管理都以皇帝为轴心进行,这一原则自秦始皇确立,一直贯彻到清朝末年)1、中国的封建中央集权体制时间长,持续2000多年,而且是惟一的政体形式,西欧封建制度则呈现多样性政体形式。

2、权力集中的程度有所差别(中-“乾纲独断”、“中外这财,皆在陛下府库”;西欧-立法、司法受代表会议制约,世袭官职的人,国王无法收回)。

3、思想控制方法的不同(中-两位一体,君权神授;西欧-神职人员,女王无法取得上帝代言人资格)。

4、中国封建社会自其一开始就在逐渐形成一整套对官吏的选拔、任用、俸禄、考评、退休等严密而完善的官僚制度。

西欧直至是进入资本主义社会以后,才出现系统的文官制度。

(三)中国封建社会的行政管理同奴隶社会的行政管理相比的特点:1、形成了大统一王朝的中央集权体制。

2、神权政治色彩的淡化。

3、法制的日趋完备。

**《法经》魏国李悝、集春秋后期以来各国立法之大成。

**《唐六典》标志着行政管理趋于制度化、法律化。

**《明会典》是封建行政管理法制化达到一个新高度的重要标志,成为中国封建行政立法的总汇,达到了封建朝代行政法的最完备程度。

二、中国古代行政管理的剖析(一)夏代的行政管理体制是由原始民主管理体制发展而来的,从夏代开始的中国奴隶国家是通过对旧的氏族机构的改造而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行政史一1.从总体上讲,传统中国治国之道的核心是()AA.以德治国B.以法治国C.以理治国D.以仁治国2.西周时期,掌管籍田和农业生产的政务官是()CA.司寇B.司空C,司徒 D.司马3.魏晋南北朝时,南方各政权在蛮族地区建立的带有内部自治性质的地方行政体制是()A.王国B.侨郡县C.安抚州D.左郡县4.隋唐时,九寺中主管外交事务的是()DA.太仆寺B.大理寺C.光禄寺D.鸿胪寺5.唐初依汉朝管理西域都护之例,为协调与少数民族的关系.管理各归附少数民族而设立的行政机构是()BA.路B.都护府C,左部县D,羁糜府州6.五代时期各政权中枢机构中掌握军政两方面决策大权,和皇帝共同决策,变拥有军务方面执行权的机构()DA.三司使B.中书门下C.尚书省D枢密院8.宋朝主持一路军务的机构是()BA.提点刑狱司B.经略安抚司C.提举常平司D.转运使司9.辽朝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他游牧民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是()BA.南面官制B.北面官制C.勃计烈制D.三省制度10.元朝中央总量政务的部门是()BA.枢密院B.宣政院C.通政院D.中书省11.明正统初年,因皇帝年幼,太黄太后委全权于内阁,由专职间臣对奏章提出处理意见,称为()BA.批红B.票拟C.奉召D.制留12.明朝中央政府最主要的职能部门是()BA.司礼部B.六部C.五军都督府D.大理寺13.清朝的回避制度规定,处理某省业务的机构中不能有本省籍的官员,这种回避方式称为()AA.职务回避B.亲族回避C.地区回避D.血缘回避14.根据南京国民政府1937年颁布的《公务员任用法》,由国名党中政会选任的是()AA.委任官B.特任官C.荐任官D.简任官15.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是()C16.南京临时政府与传统封建王朝相比,在行政监督方面最大的区别是创建了()AA.议会监督制B.司法院制C.分权制衡制D.检察院制17.北洋军阀政府的最高审判机关是()CA.平政院B.肃政厅C.大理院D.总检察厅18.根据官员职务性质的任用方式的不同,南京国民政府将所有官员分为()CA.特任官和委任官B.简任官和荐任官C.政务官和事务官D.文官和武官19.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的最高行政机关是()BA.国名党中政会B.行政院C.立法院D.考试院20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体制的最大变化是为适应抗战和巩固统治的需要而设立()AA.国防最高委员会B.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C.国名党中央政治会议D.国民大会、21.国名政府在“行宪国大”后,重新设立五院,其中行驶最高司法权的是()BA.行政院B.司法院C.立法院D.最高人民法院22.苏区省、县、区的最高政权机关是() BA.省、县、区苏维埃B. 省、县、区苏维埃代表大会C省、县、区苏维埃的执行委员会D. 省、县、区执行委员会主席团23.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人民委员会和地方各级苏维埃执行委员会均实行()CA.行政三联制B.首长负责制C.合议制D.独任制24.抗日根据地推行政务的枢纽是()BA.县政府B.区公署C.乡政府D.村政府25.解放战争时期,各大解放区人民政府的行政决策机关是()DA.军管会B.各界代表会C.临时参议会D.政府委员会26.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的管理大体由以下哪几种权力机关进行管理()ABDA.军事首长B.部落西长议事会C.部落联盟D.人民大会E.四岳会议27.宋朝路一级行政层级实行分权制管理方式,分别设置了互不统属、互相制约的各大监司,它们是()ABCEA.经略安抚司B.转运使司C.提点刑狱司D.承宣布政使司E.提举常平司28.清朝议政的会议形式有()ABDA.议政王大臣会议B.九卿议C.便殿议政D.阁议E.临时朝议29.1884年和1885年,为了加强对边疆地区的控制和管理,晚晴政府在下列哪些地区设立了省()CDA.西藏B.蒙古C.新疆D.台湾E.盛京30.1948年,“行宪国大”后,南京政府中央五院中院的产生不需要总统31.郡县制:产生于春秋时期,是一种与中央集权制相适应的地方行政体制。

县是由兼并来的土地和灭亡的小国改设而成的,是由君主直接控制的直属地方行政区域。

郡主要设置在新得到的边地,地位比县要低。

32.三公宰县制:汉成帝时,改丞相为大司徒、太尉为大司马、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以大司徒、大司马、大司空为三公官,三公共同担任相职,分别直接对皇帝负责。

这种制度被称为三公宰相制。

33.内外服制:内外服制是一种二元统治体制,即将统治区分为内服和外服两大部分,分别采取不同的统治方法和组织形式。

内服指商王直接统治的区域,即王幾所在地。

外服指诸侯国统治的区域,其范围有王幾向四面八方延伸。

34.北面官制:是辽朝统治者为统治契丹和其他牧民族而建立的一种特殊制度。

担任北面官的一般均是契丹贵族,主要是宗室和外戚。

35.百日维新:在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的双重威胁下,加之日本改革成功的影响,光绪皇帝决定采纳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改革建议,推行变法运动。

1898年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

从6月11日到9月21日慈禧太后发动政变,共103天,史称“百日维新”.36.简述奴隶制时代行政管理的特色。

1.神权政治色彩浓重;2.等级君主制的国家及结构;3.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家”为模式组建的“家天下”王朝;4.原始民主遗风的残留.37.简述辽朝行政决策中存在氏族制度残余的表现。

1.各部落莤长拥有相当大的权力,朝廷在决策时不得不考虑他们的意见。

2.母权制的遗留。

皇(太)后在辽朝具有异乎寻常的尊崇地位,她们常参加军国大事的决策执行。

38.简述军机处的工作内容。

1.参与官员奏折的处理。

2.撰拟皇帝谕旨。

3.参与人事决策。

39.简述清末行政官员任用制度改革的具体措施1.停止捐纳2.裁汰书吏3.职官分级40.简述苏区主管部门的监督形式1.由中央政府发布命令,规定统一的时间和要求,各自进行自上而下的工作检查。

2.上级领导机关的主要负责人深入基层,实地检查和指导下级政府的工作。

3.下级行政机关按时向上级领导机关报告工作。

41.试述宋朝行政监察制度的改革。

1.台谏趋于合一宋朝以前的御史、谏官职责分明,御史的任务是监察百官,掌握弹劾权;谏官的职责则是批评君主,掌握谏挣言事权。

宋朝开始出现台谏合一趋势,宋真宗时设言事御史,神宗改制后谏官可以行使御史的弹劾百官之权,哲宗时规定台谏官同时上殿,台谏官职责开始混杂,到南宋时台谏合为一体。

2.赋予台谏官以特权隋唐时期,台谏官员多由宰相推荐,致使监察官员对宰执监察的有效性大打折扣。

从庆历年间开始,不再用现任宰相推荐者为台谏官,后又取消了执政者亲属担任台谏官的资格,至北宋末年形成定制。

台谏官由此脱离了相权的控制,成为皇帝加强专制权力的工具,其权力得到强化。

3.轻重相制,交叉监督宋朝不仅加强了对各级官吏的监察,而且还加强了对监察人员本身的监察,形成轻重相制,交叉监督的格局。

42.试述战后南京政府行政执行的困难战后,由于时局的动荡,南京政府的行政执行遇到了一系列困难:1.领导班子不力,从1948年6月组成的“行宪”后的首届行政院,到1949年9月南京政府垮台,行政院的领导班子在16个月中更迭了4次。

如此频繁的更迭,难以保证行政决策有效执行。

2.系统逆乱,行政机关的相互配合与协调是完成行政任务的组织保证。

但是,战后南京各职能部门各自为政,互不相谋,权责不明,有利相争,遇事推诿,形成无政府状态。

3.指挥失灵。

南京政府后期,随着军事,政治经济危机的日益加深,中央政府的行政命令已经失去了应有的权威,出现了有令不行,有禁不止,各行其是,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

43.原始社会末期军事民主制时期社会公共事务管理的最高权力机关是()AA.人民大会B.莤长议事会C.军事首长D.部落长老会中国行政史二1.世卿世禄:是指下级贵族到上级国君朝廷世代为官的制度。

世卿是指到王室充当卿世或到公室充当卿的那一部分具有官僚身份的贵族,他父子之间官职世袭。

世禄是指这些贵族一方面在朝为官,另一方面仍是其封国的封君享有原有爵位和采邑作为其体禄,并世代享用。

2.两府三司制:由皇权不断发展,相权则进一步遭到削弱。

中书门下与枢密院分掌文、武,称为“两府”;另设独立执掌全国财政的三司使,又称“计相”故一般将宋朝中央行政体制称为两府三司制。

3.猛安谋克制:是军事编制,生产单位和地方行政机构三位一体的封建化基层组织。

金朝在女真族聚居区,设猛安谋克作为相当于州、县的两级地方行政单位,与州、县形成互不统属的两个系统。

金太祖时,以三百史为一谋克,十谋克为一猛安。

4.弼德院:是清政府在成立“责任内阁”时,仿照英、日枢密院而设立的机构,它可作为皇帝的咨询机构,并用以制约内阁。

5.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是南京国民政府时期省政府的派出机关,是适应国民党部署反共内战的需要而设立的。

它与孙中山在《建国大纲》中所提出的地方政府是背道而驰的。

单从行政管理角度看,专员制度在沟通省县之间联系、整顿吏治、绥靖地方及提高行政效率方面是起了作用的。

6.与中国奴隶社会相比,中国封建社会行政管理具有哪些特点a.形成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体制b.神权政治色彩有所淡化c.行政法制逐步建立7.简述抗日民主政权行政管理的经验。

a.正确处理党政关系,充分发挥政权机关的积极性b。

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行政机关,吸收各阶层行政事务的管理c.实行民主决策,重视征询和采纳各方面人士的意见和建议。

d.实行精兵简政和逐级负责制,提高工作效率。

、e.建立相对完善的监督体系f.严格干部标准,加强干部的教育培训和考核奖惩,干部的福利待遇以不高于熟练劳动者的所得收入和以俸养廉为原则。

7.简述苏区行政监督的主要形式苏区各级政府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建立起来的,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和监督,是必须遵守的基本原则。

此外,各级行政机关还必须接受四个方面的监督(1)人民群众的监督(2)工农检查机关的监督(3)主管部门的监督(4)审计监督8.简述南京临时政府对前清的文书制度所作出的改革措施(1)简化文书种类,统一公文程式(2)规范公文处理程序,加速公文处理。

(3)革除封建称谓,使用公元纪年。

9.简述抗战期间国民政府行政决策体系的机构(1)决策的权力中心—国防最高委员会(2)决策的技术系统—中央设计局(3)决策的参谋系统—军事委员会委员长侍从室10.试试中国封建行政体制发展中的稳定因素(1)中国封建社会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官员管理制度。

这是中央集权体制得以延续和在遭到破坏后得以再生的组织保证。

中国封建社会官员管理制度与中央集权管理体制的需要相适应,既控制官员本身,又为专制统治服务,封建统治者以此来调节封建社会各阶级、阶层的矛盾,弱化社会内部的摩擦,使官僚队伍按封建统治的要求形成合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