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医疗器械储存养护制度

合集下载

医疗器械储存保管养护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保管养护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保管养护制度1. 前言医疗器械是医疗机构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设备,其储存、保管和养护工作直接关系到医疗机构的正常运转和患者的安全。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的有效管理和维护,制定并实施一套科学合理的储存保管养护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2.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在于规范医疗器械的储存、保管和养护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完好性和有效性,提高医疗机构的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3. 责任部门及人员3.1 责任部门医疗器械的储存、保管和养护工作由医疗机构的管理部门负责。

3.2 责任人员储存保管养护工作由医疗机构指定的专门人员负责,应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技能。

4. 储存要求4.1 储存环境医疗器械的储存环境应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要求。

储存场所应干燥、通风、无尘、无虫害,并配备适当的温湿度控制设备。

4.2 储存空间划分储存空间应根据器械的种类、规格和功能进行划分,并设置相应的标识牌,以便快速找到所需的器械。

4.3 储存容器医疗器械应使用符合标准的储存容器,容器应干净、无污染、无异味。

不同种类的器械应分别存放,避免交叉污染。

5. 保管要求5.1 登记记录医疗机构应对所有的医疗器械进行登记记录,包括器械的名称、型号、数量、购进日期、存放位置等信息,并定期更新和检查。

5.2 安全保管医疗器械应妥善保管,防止被盗、被损坏或被错误使用。

对于易损、易碎或有特殊要求的器械,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5.3 定期检查医疗机构应定期对储存的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包括外观、功能和有效期等方面的检测,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6. 养护要求6.1 清洁消毒医疗器械在使用前应进行必要的清洁和消毒处理,确保其符合卫生要求和使用安全。

6.2 维修保养医疗器械应定期进行维修保养,包括更换零部件、校正仪器、清理内部等工作,以保证器械的正常运行和使用寿命。

6.3 废弃处理医疗机构应制定废弃医疗器械的处理方案,按照相关法规进行分类、处理和销毁,确保不对环境造成污染和危害。

7. 培训和监督7.1 培训医疗机构应定期组织医疗器械的储存、保管和养护的培训,使负责人员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范本一. 总则为了规范医疗器械库房的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使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特制定本制度。

二. 库房贮存管理1. 库房贮存环境应干燥、通风良好,温度适宜,无灰尘,无潮湿。

库房内应设置适当的温湿度监测设备。

2. 库房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证器械的无菌状态。

3. 库房内每种医疗器械应有明确的存放位置,应有相应的编号和标志,方便查找和管理。

4. 存放的医疗器械应按照分类存放,并与相应的清单进行核对,确保数量准确无误。

5. 库房负责人应制定医疗器械库存管理制度,确保每一批次都有有效的入库记录和出库记录。

三. 出入库管理1. 出入库操作必须由有相应资质的人员进行,且必须经过授权。

入库前应仔细检查医疗器械的数量和质量,确保符合要求。

2. 出库前应编制出库清单并经过审核,确保数量和要求正确无误。

3. 入库和出库记录应包括相关信息,如医疗器械名称、规格、批号、数量、供应商、经手人等,并应及时更新库存记录。

4. 入库和出库记录应保留一定的时间,并定期进行审核和归档,以备查证。

5. 出库后,医疗器械应经过负责人的检查,确保无损坏和异常情况。

四. 运输管理1. 医疗器械的运输应由专业的物流公司负责,且必须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标准。

2. 运输过程中,医疗器械必须妥善包装,防止摔落和碰撞。

特殊的医疗器械应在运输前进行适当的处理和保护。

3. 运输过程中,医疗器械必须在温度和湿度适宜的条件下进行,防止因环境变化导致损坏或降低性能。

4. 运输前后,必须进行仔细的清点和检查,确保医疗器械的数量和质量无误,并及时进行记录和更新。

五. 库存管理1. 库存管理应根据医疗器械的特点和用途制定相应的规定和流程,确保库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2. 库存管理应包括定期盘点和核对,对于过期的医疗器械应进行及时处理。

3. 库存管理应与采购计划相结合,确保供需平衡,并减少库存积压和浪费。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合同文档示例:标题: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目录:1. 引言2. 管理目标3. 责任人4. 储存条件5. 入库管理6. 出库管理7. 盘点管理8. 异常处理9. 培训与考核10. 持续改进11. 附件1. 引言本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旨在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和合规储存,以保障患者和工作人员的健康与安全。

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储存医疗器械的场所和人员。

确保医疗器械储存环境符合规定要求,防止医疗器械的损坏、变质和交叉感染,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

3. 责任人储存医疗器械的责任人包括医疗器械仓库管理员、仓库负责人和医疗器械使用部门负责人。

责任人需确保医疗器械储存管理的有效实施,并对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性负责。

4. 储存条件医疗器械应储存于干燥、通风、防尘、防潮、避光的环境中,并根据不同医疗器械的特性进行分类储存。

储存环境应定期清洁和消毒,确保医疗器械的清洁和卫生。

5. 入库管理医疗器械入库时,应进行验收、检验和登记。

验收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

检验合格后,医疗器械应按照规定的储存条件进行储存,并做好标识。

6. 出库管理医疗器械出库时,应根据实际需要领取,并进行出库登记。

出库登记应包括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数量、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

医疗器械出库后,应及时更新库存记录。

定期进行医疗器械盘点,确保库存数量和记录的一致性。

盘点结果应进行记录和报告,发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

8. 异常处理如发现医疗器械储存过程中出现损坏、变质、过期等问题,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进行隔离、记录和报告。

根据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退货、报废等。

9. 培训与考核定期对储存医疗器械的从业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对从业人员进行考核,确保其具备储存医疗器械的能力和素质。

10. 持续改进根据医疗器械储存管理制度的实施情况,不断总结经验,发现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改进和完善,提高医疗器械储存管理的水平和质量。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定医疗器械作为关乎人们健康和生命安全的重要物品,其储存管理至关重要。

良好的储存管理不仅能够保证医疗器械的质量和性能,还能有效防止医疗器械在储存过程中受到损坏、变质或污染,从而确保其在使用时能够发挥应有的作用。

为了加强医疗器械的储存管理,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有效,特制定以下规定。

一、储存环境要求1、温度和湿度控制医疗器械的储存环境应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各不相同。

例如,一些需要冷藏的医疗器械,如疫苗、血液制品等,应储存在 2-8℃的冷藏环境中;而一些对湿度较为敏感的医疗器械,如电子仪器、光学仪器等,则应储存在相对湿度在35%-75%的环境中。

储存场所应配备温湿度监测设备,并定期进行校准和维护,确保监测数据的准确性。

2、通风和清洁储存场所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异味、灰尘和有害气体的积聚。

同时,储存场所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保持环境整洁卫生。

清洁和消毒工作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使用的清洁剂和消毒剂应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且不会对医疗器械造成损害。

3、照明和防虫防鼠储存场所应具备充足的照明条件,以便于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和管理。

同时,应采取有效的防虫防鼠措施,如安装纱窗、门帘、灭鼠器等,防止昆虫和老鼠进入储存场所,对医疗器械造成污染和损坏。

二、储存设施设备要求1、货架和货柜储存医疗器械应使用专用的货架和货柜,货架和货柜的材质应坚固、耐腐蚀、易清洁。

货架和货柜的高度和间距应合理,便于存取和管理医疗器械。

2、冷藏和冷冻设备对于需要冷藏和冷冻的医疗器械,应配备专用的冷藏和冷冻设备。

冷藏和冷冻设备应具备良好的制冷性能和温度控制功能,能够保持稳定的温度。

同时,冷藏和冷冻设备应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确保其正常运行。

3、防潮设备对于对湿度较为敏感的医疗器械,应配备专用的防潮设备,如除湿机、干燥剂等。

防潮设备应定期进行检查和更换,确保其能够有效控制储存环境的湿度。

医疗器械储存、保管、养护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保管、养护制度

医疗器械储存、保管、养护制度1、医疗器械使用科室对需要定期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的医疗器械,应当按照产品说明书的要求进行检查、检验、校准、保养、维护并予以记录,及时进行分析、评估,确保医疗器械处于良好状态,保障使用质量;对使用期限长的大型医疗器械,应当逐台建立使用档案,记录其使用、维护、转让、实际使用时间等事项。

记录保存期限不得少于医疗器械规定使用期限终止后5年。

2、储存医疗器械的场所、设施及条件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以及药品和医疗器械使用说明书的要求。

对温度、湿度有特殊要求的医疗器械,还应当按照其说明书的要求进行储存。

3、对储存医疗器械应当定期检查,做好检查记录。

对过期、破损、淘汰的医疗器械应当立即封存登记,并按规定报告处理。

4、对储存医疗器械的场所进行温湿度记录(每天上午10点及下午4点),并按要求对温湿度进行调节。

1)仓库各库(区)的温度要求范围为:一般的器械储存在常温库,常温库0~30℃(内控标准:1~29℃);阴凉库0~20℃(内控标准:1~20℃);冷藏库2~8℃(内控标准:3~7℃)其他需要在其他温湿度储存的按照要求储存。

2)仓库的湿度要求范围为:35%~75%(内控标准:36%~74%)。

5、备用医疗设备物资应专人保管,按类存放,先进先出,保持整洁,通风防潮,防火防盗。

6、设备日常管理与保养由使用科室负责,包括:清洁、调整、紧固、配套设施调整等。

7、由医疗器械生产经营企业或者维修服务机构进行保养或者维修的,应当在合同中明确规定。

医疗机构器械主管科室应记录设备维修情况、关键零配件来源等内容。

8、对维修率高的医疗设备应及时向上级报告。

9、库房要配备相应的防火、防潮、防虫、防盗等设施,如:货架、地排、灭火器、温湿度计等。

保持库房通风安全,确保物品不发生霉变,库房内保持清洁整齐,道路通畅,不得存放私人物品。

10、三不靠”原则:产品存放不靠顶、不靠墙、不靠地。

完整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适用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

完整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适用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

完整的企业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适用于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备案一、前言为了加强第二类医疗器械经营活动的管理,确保医疗器械安全、有效、可靠,根据《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特制定本质量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

本制度适用于公司第二类医疗器械的经营活动,包括但不限于进货验收、储存养护、销售出库、售后服务等环节。

二、组织结构1. 成立质量管理小组,负责公司第二类医疗器械质量管理的组织和实施。

2. 质量管理小组设组长一名,负责全面协调和监督质量管理工作的开展;组员若干,负责具体实施质量管理工作。

三、质量管理制度1. 进货验收制度a. 供应商筛选及评估:对供应商进行资质审查、产品质量评估,建立合格供应商名录。

b. 进货验收:对到货的医疗器械进行外观检查、数量核对,确保与采购订单一致。

对验收不合格的产品,及时通知供应商处理。

2. 储存养护制度a. 库房管理:设置符合医疗器械储存要求的库房,实行分区管理,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储存。

b. 养护检查:定期对库房内的医疗器械进行养护检查,确保设备设施的正常运行,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问题。

3. 销售出库制度a. 销售订单处理:根据客户需求,制定销售订单,确保订单信息的准确无误。

b. 出库验收:对销售出库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确保产品与订单一致,无质量问题。

c. 包装标识:按照相关规定,对医疗器械进行正确标识,确保产品在运输、使用过程中的安全。

4. 售后服务制度a. 售后服务:设立专门的售后服务团队,对客户在使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提供及时、专业的解答和帮助。

b. 退换货处理:对客户退回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原因调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退换货处理。

四、工作程序1. 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实施a. 制定质量管理制度,明确质量管理职责和权限。

b. 对员工进行质量管理培训,提高质量管理意识和技能。

c. 定期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和评估,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

2. 医疗器械的进货验收a. 采购部门根据需求制定采购计划,选择合格供应商。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定医疗器械的储存管理是确保医疗器械质量和安全的重要环节。

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储存行为,保障公众用械安全,特制定以下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定。

一、储存环境要求1、库房选址医疗器械储存库房应选择在地势较高、干燥、通风良好、无污染源的地方。

库房周围环境应整洁,无杂草、垃圾和积水等。

2、库房内部条件(1)库房内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清洁工作。

(2)库房的墙壁、地面和顶棚应平整、光滑、无裂缝,便于清洁和消毒。

(3)库房内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如通风窗、排风扇等,以保持空气流通。

(4)库房内应配备温湿度监测设备,如温湿度计,对库房内的温湿度进行实时监测。

3、温度和湿度控制(1)不同类型的医疗器械对储存温度和湿度有不同的要求。

一般来说,常温库的温度应控制在 0℃-30℃,阴凉库的温度应控制在不超过 20℃,冷藏库的温度应控制在 2℃-8℃。

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35%-75%之间。

(2)库房管理人员应根据温湿度监测设备的显示数据,及时采取相应的调控措施,如开启空调、除湿机等,以确保库房内的温湿度符合要求。

二、人员要求1、库房管理人员(1)库房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关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熟悉医疗器械储存管理的相关法规和要求。

(2)库房管理人员应经过培训和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2、人员培训(1)定期组织库房管理人员参加医疗器械储存管理的培训,提高其业务水平和质量意识。

(2)培训内容应包括医疗器械的分类、特性、储存要求、温湿度控制、质量检查等方面的知识。

三、入库管理1、验收(1)医疗器械入库前,应进行严格的验收。

验收内容包括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数量、生产厂家、生产日期、有效期、包装、标签、说明书等。

(2)验收人员应检查医疗器械的外观是否完好,有无破损、变形、污染等情况。

(3)对于需要进行质量检验的医疗器械,应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

2、入库登记(1)验收合格的医疗器械,应及时办理入库手续,进行入库登记。

医疗器械储存标准与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储存标准与操作规程

医疗器械储存标准与操作规程1. 引言2. 储存标准2.1 温度和湿度要求2.1.1 温度要求医疗器械的储存环境温度应控制在15℃-25℃范围内,避免过高或过低的温度对器械质量造成影响。

2.1.2 湿度要求储存医疗器械的环境湿度应控制在40%-60%范围内,过高或过低的湿度都会对器械质量造成影响。

特别是一些易受潮的器械,应该储存在干燥通风的环境中。

2.2 光照要求医疗器械储存区域的光照应该避免直射阳光,同时也要避免暴露在强烈的人工光源下。

过强的光照会对器械表面材料产生光分解效应,对器械的质量造成损害。

2.3 防潮和防尘要求医疗器械储存区域应有防潮和防尘措施,确保器械不受潮湿和灰尘污染。

冰箱储存区域的地面应设有防潮垫,定期清洁和消毒。

同时,应保持储存区域的通风良好,定期清理房间内的灰尘。

2.4 分类和标识要求医疗器械应按照不同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并在储存区域内进行标识。

标识应包括器械名称、规格型号、生产日期、有效期限等信息,以方便查找和管理。

3. 储存操作规程3.1 入库操作3.1.1 温度检查在器械入库之前,应检查储存区域的温度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如超过温度范围,应先调整环境温度再进行入库操作。

3.1.2 清洁和消毒入库前应对储存区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无灰尘和病菌污染。

3.1.3 验收对入库的医疗器械进行验收,检查器械的外观、包装和标识是否完好无损。

3.2 储存操作3.2.1 分类储存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和用途,进行分类储存,便于查找和管理。

3.2.2 包装保护对易受潮或易碰撞的医疗器械,应进行适当的包装保护,以防止器械损坏或受污染。

3.2.3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储存区域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是否符合要求,对过期的医疗器械及时清理并进行报废处理。

3.3 出库操作3.3.1 验证出库前应对即将发放的医疗器械进行验证,确保器械的质量和有效期限。

3.3.2 核对出库时应核对医疗器械的名称、规格型号等信息是否与申请单一致,确保发放正确。

医疗设备使用、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使用、保养制度

医疗设备使用、保养制度一、目的为规范医疗设备的使用和保养,确保医疗设备的安全、有效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我院所有医疗设备的使用和保养。

三、设备使用1. 设备使用前,操作人员必须经过培训,熟悉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资格证书。

2. 操作人员在使用设备时,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擅自改变设备参数和功能设置。

3. 设备使用过程中,操作人员应密切关注设备运行状态,发现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

4. 设备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应将设备恢复到初始状态,并关闭电源、水源等,确保设备安全。

四、设备保养1. 设备管理部门应制定详细的设备保养计划,包括日常保养、定期保养和特殊保养。

2. 操作人员应按照保养计划的要求,定期对设备进行清洁、润滑、调整、检查等保养工作。

3. 设备保养过程中,操作人员应认真记录保养情况,包括保养时间、保养内容、保养人员签名等。

4. 设备保养过程中,如发现设备故障或安全隐患,应立即停机检查,并及时报告设备管理部门。

五、设备维护1. 设备维护是指对设备进行修理、更换零部件等维护工作,以确保设备恢复正常运行。

2. 设备维护应由具有相应资质的维修人员进行,操作人员不得擅自拆卸设备。

3. 设备维护过程中,维修人员应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维修质量和安全。

4. 设备维护完成后,维修人员应将维修情况记录在设备维护记录本上,并由操作人员签字确认。

六、设备管理1. 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设备档案,包括设备采购、安装、使用、保养、维修等全过程的资料。

2.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查,及时发现和解决设备使用和保养中的问题。

3. 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设备使用和保养的考核制度,对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进行考核,确保设备安全、有效运行。

4. 设备管理部门应定期组织设备使用和保养的培训,提高操作人员和维修人员的业务水平。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2篇)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2篇)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篇一:医疗器械仓库管理规程仓库管理规程一、目的:为了加强仓库管理工作,防止产品在使用或交付前受到损坏或变质,特制定本规定。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原材料、包装材料及成品的贮存管理。

三、管理制度:1、仓库重地,严禁非仓库工作人员随意出入;有事须进库房时,必须有库房人员陪同。

2、仓库应以“安全、方便、节约”的原则,正确选择仓位,合理使用仓容,堆码合理、整齐,无倒置现象。

物品码放应距墙面20厘米以上,必要时,采取上苫下垫措施。

3、仓库内温度应控制在5-38℃,湿度在____%之间。

做好仓库温湿度管理工作,每日应上、下午各一次定时填写《温湿度记录表》。

温湿度异常应及时向有关部门反馈采取措施。

4、仓库应保持光线充足,保持通风透气,避免阳光直射,不积水,不积尘,不结蜘蛛网,阴雨天气及时关窗。

5、仓库内实行色标管理,合格区为绿色、退货区为黄色、不合格区为红色。

6、仓库内出现产品质量问题,应及时报质管人员确认和处理,将有问题的产品放入不合格区存放,待查明原因后,作退货或销毁处理,处理结果应有记录。

7、仓库应定期进行清洁打扫,保持库房环境清洁,配置消防、安全防鼠、防虫、防尘设施,做好防盗、防火、防潮、防霉、防虫、防鼠、防污染工作。

8、对各类养护仪器及设备设施应定期检查。

9、酒精等化学品必须进行隔离存放,搬运酒精等易燃易爆物品时,严禁烟火,做好防护措施。

9.1化学品管理职责:采购部负责公司化学品采购。

原材料库负责对库存化学品进行管理。

9.2化学品管理规定细则:原材料库对库存化学品进行隔离存放,库区内严禁烟火。

库存化学品台帐,标识卡片等必须标注生产日期,以生产日期为准,按生产日期或保质期出库。

化学品存放地点应避免高温线照射,温度过高应采取通风降温措施。

10、物品入库/出库管理:10.1所有原材料、包装材料及成品必须经检验合格后方可入库,由库管员办理入库手续,填写物料卡片,原材料和配件要填写该批料的生产日期和有效期,填写仓库物料标示卡。

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制度

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制度

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制度
1.医疗器械养护工作的职责是:安全储存,科学养护,保证质量,降低损耗。

2. 从事医疗器械养护工作的人员,应具有中专以上医疗器械或相关专业学历,或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经岗位培训。

3. 从事医疗器械养护工作的人员,应熟悉在库储存医疗器械的性质与储存养护要求,以便指导并配合仓管人员对在库医疗器械进行合理储存保管。

4. 经常检查在库医疗器械的储存条件,配合仓管人员做好仓间温、湿度的监测工作。

每日对库内温湿度进行调控记录。

5. 养护人中应按照《医疗器械在库养护检查操作规程》定期对在库医疗器械根据流转情况进行养护和质量检查,并做好检查记录。

检查中发现问题应及时通知管理部进行查处。

6. 检查中,对可能出现的问题的医疗器械、易变质医疗器械、已发现质量问题医疗器械的相邻批号医疗器械。

7. 库存养护中如发现质量问题,应立即悬挂明显标志和暂停发货,并尽快通知质量管理部予以处理。

8. 定期汇总、分析和上报养护检查、近效期或长时间储存的医疗器械等质量信息。

10.建立医疗器械养护档案,内容包括养护档案卡、养护记录、检验报告书、查询函件、医疗器械养护质量报表等,保存期限应不少于5年。

医疗器械产品养护制度范本

医疗器械产品养护制度范本

医疗器械产品养护制度范本一、目的为确保医疗器械产品的质量和安全,延长产品使用寿命,提高产品使用效果,特制定本养护制度,以规范医疗器械产品的养护工作。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医疗器械产品的养护管理工作,包括采购、储存、运输、使用、维护和报废等环节。

三、养护原则1. 预防为主:提前采取措施,防止医疗器械产品出现故障或性能下降。

2. 规范操作:严格按照医疗器械产品说明书、技术规范和操作规程进行养护。

3. 定期检查:定期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确保产品处于良好状态。

4. 记录齐全:做好养护记录,为产品质量追溯提供依据。

四、养护内容1. 采购养护:选择合格供应商,确保医疗器械产品来源可靠;对采购的产品进行验收,检查产品外观、性能、配件等是否齐全,符合要求。

2. 储存养护:根据产品特性,合理储存医疗器械产品;储存环境应干燥、通风、避光、防尘、防潮、防虫、防鼠;建立库存管理制度,定期盘库,确保产品数量和质量准确。

3. 运输养护: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确保医疗器械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不受损坏;做好运输记录,掌握产品运输状态。

4. 使用养护:向用户提供正确、规范的使用方法,确保用户能正确使用医疗器械产品;加强对用户的使用培训和指导,提高用户使用技能。

5. 维护保养:根据产品特性和使用情况,定期对医疗器械产品进行清洁、消毒、润滑、紧固等维护保养工作;对于易损件,要提前备足,以便及时更换。

6. 报废处理:对于达到使用寿命或无法修复的医疗器械产品,应按照相关法规和公司规定进行报废处理;做好报废记录,确保产品质量安全。

五、养护流程1. 制定养护计划:根据医疗器械产品特性、使用频率和环境条件,制定合理的养护计划。

2. 执行养护任务:按照养护计划,认真执行养护工作,确保医疗器械产品处于良好状态。

3. 记录养护情况:做好养护记录,包括养护时间、内容、人员、结果等。

4. 审核养护记录:定期对养护记录进行审核,评估养护效果,完善养护措施。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模版(2篇)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模版(2篇)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医疗器械库房的贮存、出入库和运输管理工作,保障医疗器械的安全和有效使用,提高医疗器械管理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第二章贮存管理第二条医疗器械库房应当具备良好的环境条件,确保医疗器械的质量和安全。

库房内部应当保持整洁干燥,避免阳光直射和潮湿。

库房内的温度、湿度应当符合相关要求。

第三条医疗器械库房应当划分不同的储存区域,根据医疗器械的特性和属性进行分类、标识和存放。

高值、易碎、易腐蚀和易爆等特殊医疗器械应当单独设立专门的储存区域。

第四条医疗器械库房应当定期进行环境清洁和消毒工作,并做好相应记录。

第五条医疗器械库房应当合理设置通风设施,保证库房内新鲜空气流通。

第六条医疗器械库房应当配备必要的防火、防爆、防盗设施,并设置安全警报系统,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

第三章出入库管理第七条出入库操作前,应当核对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数量,确保无误。

第八条出入库操作应当由专门的人员进行,并进行书面记录。

第九条入库时应当对医疗器械进行检查,排除破损、缺陷和过期等情况。

第十条出库时应当核对医疗器械的名称、型号、数量,并填写出库单。

第十一条出库时应当记录领用人和有关信息,并保存相应的后续跟踪记录。

第十二条医疗器械库房应当按照先进先出原则进行出入库管理。

第十三条对于过期或者破损的医疗器械,应当及时处理,不得入库或者出库。

第十四条医疗器械库房应当定期进行库存盘点工作,并及时调整库存数量。

第四章运输管理第十五条运输医疗器械时,应当按照相关要求采取包装、保护措施,确保器械的安全和完整。

第十六条运输医疗器械应当选择合适的车辆、设备和人员,保证运输过程的安全。

第十七条运输医疗器械的车辆应当定期检查和维护,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第十八条运输医疗器械的人员应当具备相关的从业资格和培训证明,熟悉医疗器械的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

第十九条运输过程中,应当注意医疗器械的防潮、防震和防火措施。

2024年医疗器材采购、贮存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医疗器材采购、贮存管理制度(二篇)

2024年医疗器材采购、贮存管理制度一、目的制度齐全,贮存合理、充足,搞好供应服务工作,保证医院医疗、科研、教学、预防工作的正常运作。

二、适用范围医疗器材仓库采购、贮存过程控制。

三、职责1.设备科主任负责领导医疗器材采购、贮存、供应和管理工作。

2.采购员负责医疗器材采购工作。

3.仓库管理员负责医疗器材验收、入库、保管、出库、登记工作。

4.物资财产会计医疗器材入账、开出库单、出账和金额统计工作。

四、工作程序1.科主任工作内容(1)按《医院管理工作管理规范》的库区设施要求策划及配置库房所需设施,提高库房工作质量及管理水平。

(2)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医疗器材供应消耗数据,制订采购计划;(3)搜集医疗器材信息,向临床推荐质优价廉的产品;(4)报主管领导审批采购计划,督促检查各岗位工作人员执行《医疗器械监督管理条例》。

2.医疗器材采购(1)根据临床使用、消耗情况及库存量,适时执行采购计划;(2)随时掌握市场价格和供货信息,实行招标采购。

采购专业性强的医疗器械应与有关人员外出考察选购。

(3)对不合格器械、数量短缺或破损品种,应及时与经营单位联系退货或协商处理解决。

(4)熟悉了解临床医疗器械使用情况,做好向临床科室推荐新医疗器械的工作,把市场供应与临床使用有机地结合起来。

3.医疗器材入库(1)验收。

验收项目:品名、规格、数量、批号、效期、质量包装、价格等。

(2)验收时做到物、凭证、规格、数量、质量五对口;签名并开具验收单一式三份:一份仓库登记入卡、一份交采购员会同发票报销、一份交物资财产会计入账。

(3)器材验收后及时放入固定库位。

4.医疗器材保管(1)按医疗器械保管要求分类整齐存放,同时建立随货卡;定期盘点,务必账、卡、物相符。

(2)有有效期的器材,将有效期公布于醒目处;经常巡回检查器材质量,过期失效、淘汰、霉烂、变质的器材分开存放并做好标记,及时办理报废手续。

(3)易燃、易爆物品分开贮存,注意防火、防爆、防盗;下班前进行安全检查,关好电源及门窗;保持库房清洁、整齐,不存放私人物品。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范文(2篇)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范文(2篇)

医疗器械库房贮存、出入库及运输管理制度范文一、库房贮存管理1. 库房布局1. 库房布局应合理,确保设备、物资存放有序。

不同种类的设备和物资应有明确的存放位置,并进行标注。

2. 库房应保持干净整洁,防止尘埃和异味污染设备和物资。

3. 库房内应设有适当的通风设施,确保设备和物资的质量不受潮湿和高温等因素影响。

2. 贮存管理1. 设备和物资进库前,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验收,并填写相关记录。

同时,应对设备和物资进行清点和归类,确保无误。

2. 库房内设备和物资的数量、型号、规格等信息应进行清晰标注,以便于库房管理员进行管理和调配。

3. 库房应配备适当的防火设施,确保设备和物资的安全。

存放易燃易爆物品的区域应符合相关规定,同时加强监控和巡查工作。

4. 库房内的设备和物资应定期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无损。

对于过期、损坏或不可使用的设备和物资,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淘汰。

二、出入库管理1. 入库管理1. 设备和物资的入库应严格按照规定流程进行,包括填写入库单、验收、清点等环节。

入库单应详细记录设备和物资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同时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2. 入库后的设备和物资应立即进行存放,并进行标识和登记。

入库记录应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 入库后的设备和物资应进行质量检查,确保其符合相关标准和要求。

对于不合格品,应及时进行处理和整改。

2. 出库管理1. 出库申请应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包括填写出库单、审批、清点等环节。

出库单应详细记录设备和物资的名称、型号、规格、数量等信息,同时有相关人员签字确认。

2. 出库前应进行设备和物资的清点和核对,确保出库的设备和物资准确无误。

出库记录应及时更新,确保信息的准确性。

3. 出库后的设备和物资应立即进行登记和移交,确保设备和物资的安全和归属。

4. 出库后,库存余量应进行及时调整和更新,以便于库房管理员进行管理和补充。

三、运输管理1. 运输准备1. 运输前应对设备和物资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并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防止损坏和污染。

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制度

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制度

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制度医疗器械保管、养护制度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医疗器械的保管、养护活动,确保医疗器械的安全使用、保养、保管和维护,特制定本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疗保健机构内所有医疗器械的保管、养护。

第二章医疗器械的保管1.医疗器械的分类(1)永久性器械:使用寿命超过1年及其配件。

(2)良好状态施用期器械:使用寿命在1年以内。

(3)一次性器械。

2.医疗器械的保管(1)器械的保管处所要求通风、防潮、干燥、无异味、无灰尘。

(2)器械保管室内应有规范的贮存位置、标志、托盘和托架等设备。

(3)管理人员应当对各种医疗器械的保管、使用和处理技术状态进行监督和检查,定期进行器械清点及年度总清(废弃物处理除外)。

3.医疗器械的借用、用后返还(1)医疗器械使用人员根据需要在器械保管室填写借机申请单,由器械保管员审核后签字确认。

(2)医疗器械使用人员在使用完毕后,按原状态及时清洗、消毒、检查,如有破损或无法恢复的应报告并送至器械保管室。

(3)器械使用人员应当负责按规定时间将医疗器械及时返还至原保管处所。

4.医疗器械的维护(1)定期对永久性器械和良好状态施用期器械进行检修、维修及润滑、清洗、消毒、记录。

(2)维修工作应安排在无需使用器械或使用率低的时间进行,记录维修情况及使用记录。

第三章医疗器械的养护1.养护工作的内容(1)定期进行器械保养和维护和不同类型器械的检修、维修工作。

(2)仪器设备的校验工作。

对精密仪器设备要按规定周期进行全面的内部和外部校验,防止误差或漏检。

2.养护工作的责任(1)各级各部门的管理人员应当定期检查和督促实施养护工作。

如发现异常情况,应当及时通知相关管理人员进行整改。

(2)养护工作的责任人应当全面负责各项养护工作,组织、协调、统筹各项养护工作并制定维护计划。

第四章保管效果的监督为确保医疗器械保管、养护的质量,应按规定进行检查和评估。

1.检查内容(1)医疗器械的保管、养护工作情况。

(2)医疗器械的使用状况、使用人员是否遵守使用说明。

医疗器械养护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养护管理制度

医疗器械养护管理制度一、背景和目的随着医疗器械的日益发展和广泛应用,保障医疗器械的运行和使用安全性显得尤为重要。

为了规范医疗器械的养护工作,确保医疗器械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制定本管理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疗机构内各类医疗器械的养护管理工作。

三、职责和义务3.1 医疗机构负责建立医疗器械养护管理制度,并确保制度的执行;组织相关人员开展医疗器械的定期维护和保养工作;负责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巡检,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编制医疗器械养护计划,并按计划进行养护工作;建立医疗器械养护档案,记录养护情况和维修记录。

3.2 管理人员负责监督医疗器械的养护和维修工作;对医疗器械的养护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技能水平;筛选和选择具备养护能力的供应商,并与其签订养护合同;定期评估和监控供应商的养护服务质量;协助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器械养护档案。

3.3 养护人员按照养护计划对医疗器械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对医疗器械进行巡检,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协助管理人员对医疗器械供应商的评估工作;记录养护工作的情况和维修记录。

3.4 供应商按照合同约定提供医疗器械的养护服务;定期派遣专业技术人员进行养护和维修工作;提供养护服务报告和维修记录;协助医疗机构建立医疗器械养护档案。

四、工作流程![工作流程图](workflow.png)五、养护计划和记录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器械的种类和使用情况,制定养护计划,并进行记录。

六、安全措施医疗机构应采取措施确保医疗器械的使用安全:定期对医疗器械进行巡检,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制定应急预案,确保在发生故障时能够迅速应对;配备充分的维修材料和设备,以备不时之需;建立紧急联系机制,与供应商保持良好的沟通。

七、经费保障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器械的实际情况,合理配置维修和养护经费,并确保及时支付供应商的养护费用。

八、违规处罚对违反医疗器械养护管理制度的行为,医疗机构将依法采取相应的处罚措施,包括但不限于警告、停职、解雇等。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定

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定医疗器械作为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工具和设备,其储存管理直接关系到医疗器械的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进而影响到患者的健康和治疗效果。

为了确保医疗器械在储存过程中保持良好的状态,特制定以下医疗器械储存管理规定。

一、储存环境要求1、温度和湿度控制医疗器械的储存环境应根据其特性和说明书的要求,严格控制温度和湿度。

一般来说,常温库的温度应控制在 0℃ 30℃之间,阴凉库的温度应控制在不超过 20℃,冷藏库的温度应控制在 2℃ 8℃之间。

相对湿度应控制在 35% 75%之间。

2、通风和照明储存区域应保持良好的通风条件,以防止异味和湿气积聚。

照明应充足且均匀,以便于进行日常的检查和管理工作。

3、清洁卫生储存环境应保持清洁、卫生,定期进行消毒和除虫灭鼠工作,防止医疗器械受到污染和损坏。

二、分区分类存放1、分区存放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用途和储存条件的不同,将储存区域划分为合格品区、不合格品区、待验区、退货区等。

不同区域应明确标识,防止混淆。

2、分类存放按照医疗器械的类别、剂型、规格等进行分类存放,便于管理和查找。

例如,一次性医疗器械应与可重复使用的医疗器械分开存放;高值医疗器械应采取特殊的保管措施。

三、货位管理1、货位标识为每一种医疗器械设置明确的货位标识,包括货位编号、医疗器械名称、规格、批号、有效期等信息,确保货物能够准确快速地找到。

2、堆垛要求医疗器械的堆垛应符合安全、稳定的要求,不得超高、超重,防止倒塌和损坏。

同时,要留出一定的通道和间距,便于通风、检查和搬运。

四、库存管理1、库存记录建立详细的库存台账,记录医疗器械的入库、出库、库存数量、批号、有效期等信息。

库存记录应做到及时、准确、完整。

2、定期盘点定期对库存医疗器械进行盘点,核对实物与库存记录是否一致。

发现差异应及时查明原因,并进行处理。

3、近效期管理对近效期的医疗器械应进行重点管理,设置明显的标识,优先出库使用,防止过期失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器械仓库负责人负责对库房耗材的养护工作计划、处理养护过程中的质量问题等防止耗材变质失效,确保储存质量的安全、有效。

2、做好库房温湿度监测和调控工作,根据库房温湿度状况,采取相应的通风、降温、增温、除湿、加湿等调控措施。

3、对标注明确有效使用期限的耗材,尤其是一次性耗材,需挂有效期标志牌,进行控制管理。

对临近失效期的耗材,提前(三个月)填写效期产品催办单及时上报,以便及时进行调整,确保临床应用的安全可靠。

4、仓库存储环境(包括临床各科室小仓库在内),按照各类耗材的不同储存要求,应达到干燥、通风、避光、恒温、冷藏等相关要求,以防止霉变、,锈蚀等变质现象发生。

库存材料,一般产品温度控制在0~30℃,相对温度在45%~65%之间;
5、严格按照消防安全管理制度,做好消防安全工作,切实做到防火、防水、防盗、防爆。

仓库应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门窗加固并随时加
锁,不得存放易燃易爆物品。

应经常性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工作,并做好记录。

6、仓库保管人员变动时,必须在主管部门领导和有关人员的监督下办理好移交手续。

7、根据库存流转情况进行质量的养护检查、重点养护品种按月进行养护并做好养护记录,养护记录应保存至超过有效期一年,但不得少于二年。

宁波象山港妇产医院 2015/12/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