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效课堂教案第12周:第2单元测试(课堂测试) 大赛获奖教案
高效课堂获奖教案模板
一、教案名称《高效课堂:探索与实施策略》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了解高效课堂的概念、特点及重要性,掌握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高效课堂的概念、特点及实施策略。
2. 教学难点:如何在实际教学中有效运用高效课堂策略。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高效课堂的概念和重要性。
2. 提问:同学们认为什么是高效课堂?为什么高效课堂对我们很重要?(二)新课讲授1. 高效课堂的概念及特点- 讲解高效课堂的定义: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教学目标,提高教学效果。
- 分析高效课堂的特点:时间利用率高、学生参与度高、教学效果显著。
2. 高效课堂的实施策略- 教师主导:教师应具备良好的教学能力,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 学生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课堂上成为主角。
- 合作学习: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 探究学习: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 信息技术应用: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案例分析1. 展示一些高效课堂的典型案例,分析其成功的原因。
2. 学生分组讨论,结合自身实际,提出改进教学方法的建议。
(四)课堂练习1. 教师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互动练习。
2. 学生展示自己的练习成果,教师进行点评和指导。
(五)总结与反思1.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强调高效课堂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体会,提出改进学习的建议。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高效课堂的认识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互动性。
3. 教学效果的提升情况。
六、教学反思1. 教师应不断总结教学经验,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2.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3. 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高效课堂教案第12周:5.1第1课时 大赛获奖教案
1.(原创题)读下列一组景观图,完成(1)~(2) 题。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 一致 B.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C.都是根据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 是综合指标 (2)对景观图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
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因材施教
Hale Waihona Puke 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 5.2 所示) ——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 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 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拥有我国最大 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 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 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 源量的 22%。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调整能源消费结构 ——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 重。 ⑴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 70%左右。 ⑵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 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 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 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 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⑶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
A.左图:水田—种植水稻—现代农业右图:旱地— 种植谷物—传统农业 B.左图:旱地—种植谷物—现代农业右图:水田— 种植水稻—传统农业 C.左图:水田—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 温少雨 右图:旱地—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寒冷干燥 D.左图:旱地—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 右图:水田—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低温少雨
高效课堂获奖教案模板范文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具体知识点)。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具体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学科或内容)的兴趣,提高学生的……(品质)。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重点知识点)2. 教学难点:……(难点知识点)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复习导入:回顾上一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与新课相关的知识点。
(2)情境导入:通过图片、视频、故事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 新课讲授(1)讲解新课:详细讲解重点知识点,结合实例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
(2)课堂活动:设计互动环节,如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抢答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巩固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3. 课堂小结(1)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2)总结学习方法,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
4. 课后作业(1)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2)提出拓展性思考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四、教学反思1. 教学效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掌握了……(知识点)?2. 教学方法:本节课采用了哪些教学方法?效果如何?3. 教学评价:学生对本节课的满意度如何?4. 改进措施:针对本节课的不足,提出改进措施,提高教学效果。
五、教学资源1. 教学课件:制作精美的课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
2. 教学视频:搜集相关教学视频,丰富教学内容。
3. 教学案例:结合实际案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4. 教学评价表:设计教学评价表,收集学生对本节课的反馈意见。
六、教学评价1. 学生评价:通过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课后反馈等方式,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2. 同行评价:邀请其他教师对本节课进行评价,借鉴他人优点,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3. 教学成果: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是否取得了显著的学习成果?总结:本教案以高效课堂为宗旨,通过精心设计教学环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高效课堂获奖教案模板范文
教案名称:《高效课堂,快乐学习——以《光合作用》为例》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使学生掌握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二、教学重点1. 光合作用的概念和过程。
2. 光合作用的意义。
三、教学难点1. 光合作用过程的理解。
2. 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联系。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器材、实验材料。
2. 学生准备:观察记录本、笔。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教师展示植物光合作用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光合作用?2. 学生回答后,教师总结:光合作用是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利用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和氧气的过程。
(二)新课讲授1. 讲解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帮助学生理解。
3.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光合作用的意义,如为植物提供能量、维持生态平衡等。
(三)课堂活动1. 实验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光合作用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
2.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光合作用的概念、过程和意义。
2. 学生回顾课堂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五)课后作业1.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 查阅资料,了解光合作用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教学反思1. 本节课通过多媒体课件、实验操作等多种形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课堂效率。
2. 在实验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培养了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4.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探索高效课堂的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注:以上教案模板仅供参考,具体教学过程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高效课堂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高效课堂教案一、教案简述本教案旨在设计高效的课堂教学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促进知识的深度掌握和应用。
通过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提供积极互动和实践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生能够掌握和理解相关知识点,提高学科素养。
2.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培养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价值观。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促进知识的深度理解和应用。
2. 教学难点:如何有效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创新精神,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教学PPT等。
2. 教学资源:学科教材、课外辅导资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播放视频或者讲述相关事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欲望。
2. 知识讲解(15分钟)教师针对本课的重点知识进行讲解,结合生活实例和教学PPT,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3. 拓展与延伸(15分钟)教师提供一些拓展和延伸的活动,如小组讨论、实践操作等,帮助学生将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 合作学习(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学习,共同解决一个问题或完成一个任务。
鼓励学生互相讨论、合作,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合作意识。
5. 总结归纳(10分钟)教师对本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和归纳,检查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供反馈和指导。
6. 课堂作业(5分钟)教师布置相关作业,巩固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责任感。
六、教学评价1. 教师评价:通过观察和记录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对学生的参与度、合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等进行评价。
2. 学生评价:学生通过课堂小结、作业提交等方式对本节课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评价和反馈。
七、教学改进根据学生的评价和教学效果,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反思和改进,优化教学方式和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兴趣。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2.3.2角的平分线的判定(第二课时)优秀教学案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如建筑设计中角的平分线应用,引入新课。
2.提出问题:如何判断一个线段是角的平分线呢?引发学生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3.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角平分线的判定方法,结合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探究学习,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到数学知识的实用性和趣味性,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2.学生在探究角的平分线的过程中,培养勇于尝试、坚持不懈的精神,增强自信心。
3.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会尊重他人、倾听他人意见,培养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
(一)情景创设
1.利用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创设有趣、富有挑战性的问题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利用几何画板软件,动态展示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两边垂直的性质,让学生直观地感受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3.设计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观察、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考虑问题的习惯。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人性化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在教学案例中,我以一个现实生活中的问题为导入:在画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一个内角平分线时,如何判断这个线段确实是该角的平分线呢?这个问题引发了学生的思考,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接着,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猜测、推理、交流等环节,探索角的平分线的判定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发现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两边垂直的性质。通过几何画板软件的动态展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角平分线与角的两边垂直的性质,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同时,我还设计了一系列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高效课堂获奖教案设计模板
一、教案标题【高效课堂获奖教案设计:以《XX》为例】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学生能够掌握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小组合作、探究式学习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 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教学活动,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激发学生对本节课主题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 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
- 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应掌握的技能。
2. 教学难点:- 学生在理解、运用知识点时可能遇到的困惑。
- 学生在团队合作中可能出现的矛盾和冲突。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提问、图片展示、故事导入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2. 课堂讲解- 讲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案例分析法等。
- 针对教学难点,进行详细讲解和举例说明,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3. 小组合作- 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小组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 小组内讨论、交流,共同解决问题,分享学习心得。
4. 案例分析- 通过分析典型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所学知识在实际中的应用。
-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解决方案,并进行课堂展示。
5. 角色扮演- 学生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实际场景,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 角色扮演结束后,进行课堂点评和总结。
6. 课堂小结- 教师对本节课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帮助学生梳理学习内容。
-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进行解答。
五、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积极性、合作意识等。
- 评价学生的发言、提问、小组合作等表现。
2. 作业评价:- 评价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包括作业质量、完成速度等。
3. 实践操作评价:- 评价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技能水平,如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2
2.答疑解惑:针对学生在练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解答和指导。
(五)总结归纳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HL判定法的含义、适用条件和运用方法。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掌握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HL判定法。谁能告诉我,HL判定法的含义是什么?它适用于哪些类型的三角形?
(二)过程与方法
1.探索并发现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方法——HL判定法。
2.学会运用HL判定法解决实际问题,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维方式。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将HL判定法与其他全等判定方法相结合,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4.作业要求:
(1)作业需独立完成,书写工整,保持卷面整洁。
(2)解题过程中,要求步骤清晰,逻辑严谨,避免出现遗漏和错误。
(3)对于基础巩固题,要求全体学生掌握;对于能力提升题,学有余力的学生尽量完成。
5.作业反馈:
教师应及时批改作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的指导。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解题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a. HL判定法适用于哪些类型的三角形?
b.如何运用HL判定法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是否全等?
c. HL判定法与其他全等判定方法有何联系和区别?
2.小组分享:各小组向全班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四)课堂练习
1.设计练习题:针对HL判定法设计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
例题1:已知直角三角形ABC和DEF,AB=DE,BC=EF,判断两个三角形是否全等。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
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教案一、教材内容概述《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内容的主要难点在于多位数的竖式计算以及下一步的浅显几何知识。
因此,教学重点就在这两个方面,需要引导学生学好这两个科目,让学生喜欢上数学。
二、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解决多位数竖式计算的技能2.引导学生进行简单几何知识的探索3.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三、教学过程第一节:竖式练习1.教师将竖式写在黑板上(例如9999 + 89),并请学生作出计算答案。
2.学生将答案写在纸上,互相检查。
在确保结果正确的情况下,向学生介绍竖式算法的优势和它的实际应用。
3.给学生足够的时间来进行练习,同时教师要一直寻找机会来巩固学生竖式算法的运用。
第二节:走进几何1.引导学生描述周围的方形物品有哪些特点,例如在具有4个直角的物体上绘制它们的腰、边、角。
2.调整学生的讨论,并根据学生的发言引导他们进行简单的相关概念的学习(例如、曲线、平行线、垂直线等)。
3.练习:教师制定有关以下几种图形的问题:正方形, 长方形, 三角形,圆形,并让学生感受到基本的数学几何知识的应用。
第三节:游戏时间1.游戏1:填数字的游戏。
教师会给出几个数字,然后让学生拼出一个正确的数值。
2.游戏2:找数字的游戏。
教师朗读一个数字,然后要求学生在数字板上找出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能发现的东西(例如,小汽车有多少个轮胎,手机多少个按键等)。
3.游戏3:拼图游戏。
教师给每个学生一套有趣的数学拼图,尽可能让学生远离学校文字和坐在所在位置的限制。
四、作业布置1.检查家庭作业:布置学生自己制定兼容字符的冠词和广告语的作业(例如,在橙色的台球中切成长,缩小,轻松携带)。
2.课后练习:有关竖式算法和几何知识的练习题。
3.提醒学生下节课需要带上的工具,例如直尺、圆规等。
五、总结该教案旨在给学生一个互动学习的机会,并能让他们享受到数学带来的乐趣。
该教材的知识点结合了一些多功能策略,以确保学生以最快的速度获取主要概念和做题技巧。
《第2单元 综合训练》教案 高效课堂 获奖教学设计
第2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第2单元综合训练【教学目标】通过对20以内数的退位减法算式的整理,引导学生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教学重难点】重点:发现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难点:熟练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准备1.同学们,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这节课我们一起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并整理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教师先拿出口算卡片(事先给每位学生准备36张20以内退位减法的口算卡片),同桌互相出题进行口算练习。
2.谁知道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共有多少道?(学生可能说出各种不同的答案:反应快的学生很快数出手中的卡片共有36张;爱动脑筋的学生可能说出十几减9的算式有8道,十几减8的算式有7道……十几减2的算式有1道,加起来一共有36道)3.下面请同学们把手中的口算卡片分类,想一想怎样能很快记住这36道题。
分的过程中,同桌互相讨论。
二、整理归纳1.看表口算(1)找出哪几道题是十几减9的,哪几道是十几减7的……读一读并直接说结果。
(2)教师在表中任指一道算式(如12-7),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算式。
(3)找出减数与差相同的所有算式。
(4)教师任指一道算式,让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2.在计算中用到哪些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明确:在计算过程中可用“破十法”计算,也可以“想加法算减法”等方法计算。
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补充板书:16-8= 10-8= 6+2=15-7= 10-7= 5+3=小结:16-9,这个“6”就是……(生:被除数个位上的“几”),这个“1”就是……(生:破10去掉9后剩下的1),所以十几减9就可以直接用“几+1”来计算。
(板书:几+1)生1:我发现“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可以直接用“几加2”求出得数。
生2:我发现“十几减7”的退位减法可以直接用“几加3”求出的数。
……3.教师总结儿歌:(课件出示)退位减,我会算。
十几减9,几加1,十几减8,几加2,十几减7,几加3,十几减6,几加4,十几减5,几加5。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
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这是优秀的教学设计一等奖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1、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3页的例3。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出新课1、提出问题(多媒体出示例3的'情景图)教师:从图上你获得了哪些信息?学生可能回答:学生1:我知道了三峡大坝全长2300米。
学生2:我知道了隧道长3千米。
教师:你想提哪些数学问题?学生:我想知道“三峡大坝”与“隧道”谁长?教师:怎样比“三峡大坝”与“隧道”的长短呢?2、合作交流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再进行小组合作交流。
抽学生汇报交流结果。
学生1:因为3千米=3000米,3000米?2300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
学生2:因为2300米比3000米少,而3000米=3千米,所以隧道比三峡大坝长。
……教师:为什么想到这样比较?学生1:因为3千米与2300米单位不同,3千米=3000米,而3000米?2300米,所以我就想到了把千米换算成米再进行比较。
学生2:我想到2300米比2千米多,比3千米少,所以2300米?3千米。
教师:这两种比较方法有什么相同的地方?学生:都是先把不同的单位化成相同的单位再进行比较,那么这两种方法的不同之处是什么呢?学生1:一种是把千米数换算成米数。
学生2:另一种是把米数换算成千米数。
教师总结比较方法。
教学反思:略2、第二单元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等奖第2课时十几减8【教学内容】教材第13页例2【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十几减9的基础上进行的。
在教学时,既提倡算法的多样化,又引导学生在众多的算法中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使之善于学习,乐于学习,乐于探索,进而通过教师带有鼓励性的评价,学生之间的赞赏,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能熟练计算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并且对“破十法”和“想加算减法”能够熟练掌握,这里进行“减8”是上一节课的一次练习和延伸。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设计5篇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
英语高效课堂教学设计1一、教学现状分析英语是中小学阶段的一门重要学科,而中小学阶段的教育属基础教育。
基础教育阶段是人的终身教育和终身发展最重要的阶段。
小学英语教学应努力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坚实的语言基础,从而使学生获得必须的英语语言能力和文化素质。
以前学生未开设外语课,对外语充满了好奇与兴趣,对此教师要谨慎对待,并注意培养其兴趣,不要挫伤其积极性。
小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需要注意照顾大多数学生。
二、教材分析一册教材共同分为11个模块,内含一个期末分析模块。
每个模块分两个单元。
一般,第一单元呈现要学习的语言内容,第二提供任务型练习,包括一首歌谣和小诗。
歌谣和小诗的学习目的有三,一是培养学生的语感和节奏感,二是提高学生发音准确性,三是通过这些英语国家儿童所熟知的歌谣介绍一定的西方文化。
不常用单词不要求掌握。
希望学生结合语用和语词的基本语义,逐步获得最基本的运用英语的能力。
课文呈现了一些新的语法内容,但不要求讲解,更不要求学生掌握,只是要求初步运用这些语句。
三、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册教材使学生:1.逐渐形成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形成在真实环境中使用英语进行活动的积极性。
2.能运用英语在日常生活和课堂情景中与老师和同学进行初步交际,如问候他人,家庭和朋友的简单消息。
3.能参加运用英语组织和开展的日常课堂教学和生活游戏,及其它课内外活动。
4.能听懂简单的指令并作出适当的反应,能读懂简单的配图小故事,进行口头描述,唱一些英语歌曲,背一些小诗和歌谣。
5.养成良好的学习英语的基本方法;形成英语学习的自觉性,和通过英语学习,获得更多知识的求知欲。
6.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掌握基本的英语交际礼貌策略,全面提高综合素质。
九年级英语全一册高效课堂(人教版)Unit12第2课时(SectionA3a3c)优秀教学案例
4.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通过观察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学习需求和困惑,为他们提供有针对性的指导和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张世界地图,上面标注着不同国家的节日,引发学生对节日话题的兴趣。
九年级英语全一册高效课堂(人教版)Unit12第2课时(SectionA3a3c)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以人教版九年级英语全一册Unit12第2课时(SectionA3a3c)为例,本节课主要围绕“节日”主题展开,通过讲述不同国家的节日习俗,引导学生了解和尊重文化差异。本课时的新课内容涉及到重点词汇、短语和句型,如“celebrate”,“holiday”,“tradition”等,同时要求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生词和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和讨论。
3.引导学生关注节日习俗中的文化内涵,如亲情、友情、团聚等,并讨论这些文化内涵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
4.教授本节课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celebrate”,“holiday”,“tradition”等,并进行口语练习。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分配任务,要求他们讨论并总结各自了解的节日习俗。
3.创设虚拟情境,让学生扮演不同角色,如游客、当地居民等,进行节日习俗的交流和互动。
4.通过讲述与节日相关的故事或传说,引发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增强他们对节日意义的理解。
(二)问题导向
1.设计有针对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讨节日习俗的起源、意义和影响。
2.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让他们意识到尊重和理解不同文化的重要性。
1.学生能够掌握本课时的重点词汇和短语,如“celebrate”,“holiday”,“tradition”等,并能够熟练运用这些词汇和短语进行口语交流。
高二上学期地理高效课堂教案第12周:第二单元测试(课堂测试)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授课日期:年月日星期班级)授课题目第二章单元测试三维目标重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难点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课型□讲授□习题□复习□讨论□其它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一、选择题新华社巴西利亚2010年8月31日电巴西环境部8月31日公布的数字称,自2009年8月至2010年7月的12个月中,巴西亚马孙雨林的毁林率同比下降至6年来最低。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巴西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以保护亚马孙雨林免遭进一步砍伐。
据此回答1~3题:1.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③繁衍物种④维护生物多样性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②④⑤⑥C.①②③⑤⑥D.①②⑤⑥2.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D.开辟大型农牧场3.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B.雨林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4~5题:4.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B.南方低山丘陵区C.内蒙古草原D.黄土高原5.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B.土壤盐碱化C.森林减少D.荒漠化读“甲、乙两图”,回答6~8题:C.退耕还湿D.禁止人类活动教学内容与教师活动设计因材施教18.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19.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30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应用的技术手段为()A.遥感技术B.全球定位系统C.地理信息系统D.数字地球21、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形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一等奖
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一等奖1、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一等奖练习课(一)教学目的:通过练习,加强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重难点:学生自行提问,自己解答的能力的培养教学过程设计:一、计算1、口算35+429+670+3040+639+245-873-569-22、计算19+2846-3739-1648-22二、用数学10分20分30分40分50分姐姐2531322934妹妹1948283036合计:问:合计是什么意思?2、第15页第9题让学生独立完成3、第15页第10题问:有什么东西?你能回答第几问?注意提出问题答案的多样性,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考虑4、第22页第10、12题学生独立完成5、第22页第113题问:你想问全班同学什么问题?(全班同学在练习本上写出算式,并计算)6、第25页第5、6、7题让学生独立完成教学反思:练习课(二)教学内容:练习四教学目的:1、加强对学生看图能力的培养。
2、加强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培养。
3、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设计:一、常规练习9+8=16+9=23+7=65+6=435=21-9=36-7=43-8=二、练习1、出示问:谁能读一读题目?(生范读,全班齐读,默读)这里有几句话?你觉得哪一句话最重要?你能列式吗?2、年级同学看电影,买了80张票,后来退了8张,二年级有多少同学看电影?学生读题,并请学生板演。
808=(张)3、一本书12。
30元,小丽想买一本还差3元,请问现在她有几元?问:总数是谁?部分数是谁?4、下面是2000年悉尼奥运会五个国家获奖牌的数量(板)美国俄罗斯中国澳大利亚德国9788595857你能想到什么问题?5、算出每张卡片上两个数的和,在算出他们的差4450625371452736253919382、第二单元《练习二》教案一等奖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按要求摘录句子,完成第4题。
2.阅读训练,完成第5题。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2.1全等三角形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掌握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方法后,我会组织他们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需要讨论以下问题: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
-引导学生探索全等三角形与其他几何知识之间的联系,提高他们的几何综合素养。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课堂的开始,我将以学生生活中常见的实例作为导入,如剪纸艺术中的对称图案,建筑物的平面图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案中的三角形有什么特点。通过这样的导入,让学生感受到全等三角形在现实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评价与反馈: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课堂提问、课后作业、小组讨论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针对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增强学习信心。
4.教学拓展:
-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运用全等三角形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几何应用能力。
3.通过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使他们感受几何图形的美感。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让他们在合作学习中学会倾听、交流、分享,形成良好的学习氛围。
5.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善于思考的品质,使他们具备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勇气和信心。
二、学情分析
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几何图形观察能力,对三角形有了基本的认识,掌握了三角形的基本性质。在此基础上,全等三角形的学习将有助于他们进一步深化对几何图形的理解。然而,全等三角形的概念及判定方法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动手操作来帮助他们理解。此外,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可能存在对判定方法的运用不够熟练、逻辑思维能力不足等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层次的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使他们在全等三角形的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八年级数学上册高效课堂(人教版)12
5.紧密联系生活,提高实践能力: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几何图形,发现角的平分线的应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6.总结与反思: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引导学生及时总结所学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同时,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反思,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3.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师生共同总结角的平分线性质及其应用。
(四)课堂练习
1.教师出示一组练习题,涵盖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完成后,教师选取部分题目进行讲解,强调解题方法和技巧。
3.鼓励学生互相讨论、交流解题心得,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角的平分线的定义、性质和应用。
二、探索新知
1.学生分组讨论:如何证明一个线段是角的平分线?
2.学生代表展示证明方法,师生共同总结角的平分线的定义。
3.引导学生观察角的平分线与角的两边的关系,猜想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4.学生动手操作,验证猜想,总结出角的平分线的性质。
三、巩固练习
1.让学生运用角的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如求角的度数、证明线段相等等。
4.教师给出性质的证明过程,并解释性质背后的几何原理,使学生理解角的平分线性质的本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以下问题:
a.如何证明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
b.能否用角的平分线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讨论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引导他们深入思考。
高效课堂Unit2B.Let'slearn教案
① In Harbin, I can make a snowman. What can I do else? Can I eat ice-cream in winter? Can I swim in Harbin now?
② Read and learn the word: skate. c、swim
skate, skate, make a snowman, skate, ________, make a snowman
plant trees, swim, swim, swim, ____________, swim, swim, _________
fly kites, make a snowman, _________, make a snowman, fly kites,___________
f. Oh, the time-box has no bower.
T: Can you help them to get the power and go back home?
C: Yes.
T: OK. Let’s go.
StepⅢ: Practice
第一关:Can you chant? Swim, swim, I can swim.
学 习
can…”“What’s would you like to do? I’d like to…”对他人喜
目
欢的活动进行调查。
标
3、培养学生的语言交际运用能力和英语学习兴趣。
4、提高学生热爱生活,在各个季节做有意义的事情。
堂清作业:Tongbujinglian.
作业 课外作业:无
背默作业:单词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Unit2 My Favourite Season Part B Let’s learn
2021年高效课堂省级比赛《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一等奖教案 (2)
本节课是本单元中,对知识的理解和贯彻最重要的一堂课。
在高效课堂模式中,一堂课的紧凑性和教师活动的多少,决定着课堂容量的高低。
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应尽可能少地利用讲授法进行教学,多与学生进行交流,增加学生的实际操练和练习时间,对于一堂课来讲,是至关重要的。
对于课堂环节的布置,应该力求简练,语言应用尽量通俗易懂。
对于一名教师而言,教学质量的高低,与备课的充足与否有很大关系。
而教案作为这一行为的载体,巨大作用是不言而喻的。
本节课的准备环节,就充分地说明了这个道理。
第二章 有理数及其运算回顾与思考(一)本章所学习的是有理数及其运算,我们可以将本章的内容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有关概念;第二部分主要内容是学习有理数的加减法运算;第三部分主要内容是有理数的乘、除、乘方运算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乘方混合运算.本节课主要是针对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的内容进行知识梳理和复习.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 1、整理本章知识网络;2、复习正数与负数,有理数、相反数、绝对值、数轴等概念;3、复习有理数的加、减运算法则;4、复习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律;5、运用有理数及其运算解决实际问题.三、教学过程设计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建构知识网络;第二环节:梳理重点知识;第三环节:剖析典型例题;第四环节:综合应用;第五环节:课堂小结; 第六环节: 拓展延伸。
第一环节:建构知识网络活动内容: 学生对照课本的章节目录,和教师一起画出全章的知识框架图.数怎么不够用了数轴绝对值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有理数的加法 水位的变化有理数及其运算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乘法 有理数的除法有理数的乘方有理数的混合运算 计算器的使用第二环节:梳理重点知识1、有理数的两种分类;2、数轴:(1)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 (2)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3、相反数:(1)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互为相反数. (2)0的相反数是0. (3)a 的相反数是 -a.(4)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那么a +b =0.4、绝对值:(1)从数轴上看,一个数的绝对值就是表示这个数的点离开原点的距离. (2)数 a 的绝对值记为 | a |.(3)正数的绝对值是它本身;0的绝对值是0;负数的绝对值是它的相反数. 5、有理数的大小比较:(1)在数轴上,右边的数总是大于左边的数.(2)正数都大于零,负数都小于零,正数大于一切负数; (3) 两个正数,绝对值大的大; (4) 两个负数,绝对值大的反而小.6、有理数的加法:同号两数相加,取相同的符号,并把绝对值相加. 异号两数相加, 取绝对值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一个数同0相加,仍得这个数。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和掌握日常生活中的时间单位,如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年,并能进行相关换算。
-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
- 能够读懂并运用日历、时钟等时间工具。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思维、交流和合作能力。
-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时间概念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 注重培养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增强他们对时间的合理运用和珍惜。
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的时间观念,让他们明白时间对生活和学习的重要性。
-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 掌握时间单位以及其换算关系。
- 培养学生的时间概念,能够解决简单的时间问题。
教学难点:- 能够灵活运用时间单位进行换算。
- 学会如何运用日历、时钟等时间工具。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 日历、时钟、秒表等时间工具(教师准备)。
- 相关时间单位换算的练习题(教师准备)。
2. 学具准备:- 学生课本及练习册。
四、教学过程:[引入]1. 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重要性,引发学生对时间概念的兴趣。
[探究]2. 教师出示一份日历,让学生观察并回答以下问题:- 日历上有多少天?- 每周有几天?- 一年有几个月?每个月有多少天?3.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一天有多长时间,让学生探讨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时间单位有哪些。
4. 教师通过示意图或实物,依次介绍秒、分钟、小时、天、周、月和年,并帮助学生了解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5. 教师出示一个时钟,让学生通过观察并回答问题:- 时钟上有几个小时刻度?- 分钟是如何表示的?- 时针和分针的走动速度相同吗?[知识讲解]6. 教师针对时间单位和其换算关系进行详细讲解,并通过实例模拟操作,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练习]7. 教师利用练习册中的相关练习题,进行课堂小组或个人练习,加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运用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森林被誉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主要是因为森林具有( ①调节气候、稳定大气成分 ②涵养水源、保持水土
) ④维护生
③繁衍物种
物多样性 ⑤净化空气、美化环境 ⑥吸烟除尘、防风固沙 A.①②③④⑤⑥ C.①②③⑤⑥ B.①②④⑤⑥ D.①②⑤⑥ ) B.人口增长和贫困导致的发展需求 D.开辟大型农牧场 )
2.亚马孙雨林被破坏的根本原因是( A.过度的迁移农业和商业性伐木 C.采矿、修路和城镇建设
3.亚马孙地区大规模开发计划引起国际社会的担忧,是因为( A.雨林作为自然资源是人类共有的财产 B.雨林对人类赖以生存的全球环境至关重要 C.人类会失去主要的硬木来源
D.雨林是人类医学的宝库 读“我国某地农业建设模式示意图”,回答 4~5 题: 4.该模式最有可能位于( A.华北平原 C.内蒙古草原 )
(4)整体性
教学后记: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授课题目 三维目标 重 难 课 点 点 型 教 年 月 日 星期 班级 )
1.1 地理环境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二课时)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长三角为例)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的影响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因材施教
A.地形
21、 【解析】 由图示可以获取以下主要信息:①该区域为 80°E 附近,②河流呈放射状分布,③图中河流多为季节性河流。解决本题 的关键是判断出该地形区为塔里木盆地地区。这里距海遥远,受海洋 影响小,降水稀少,加之盆地地形使河流呈放射状分布。
【答案】
(1)塔里木盆地
(2)模糊的
(3)内流河
A.左图:水田—种植水稻—现代农业右图:旱地— 种植谷物—传统农业 B.左图:旱地—种植谷物—现代农业右图:水田— 种植水稻—传统农业 C.左图:水田—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 温少雨 右图:旱地—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寒冷干燥 D.左图:旱地—我国南方—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 冷干燥 右图:水田—我国北方—夏季高温多 雨,冬季低温少雨
地理高效课堂教学设计:
(授课日期: 授课题 目 三维目标 重 难 课 点 点 型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地理环境与区域发展 □讲授 □习题 □复习 □讨论 □其它 因材施教 年 月 日 星期 班级 )
第二章单元测试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一、选择题 新华社巴西利亚 2010 年 8 月 31 日电 巴西环境部 8 月 31 日公布的数字称,自 2009 年 8 月至 2010 年 7 月的 12 个月中,巴西亚马孙雨林的毁林率同比下降至 6 年来最低。 人类的开发是导致雨林被破坏的直接原因,巴西政府采取多项措施以 保护亚马孙雨林免遭进一步砍伐。据此回答 1~3 题:
教学后记:
B.南方低山丘陵区 D.黄土高原 )
5.该模式主要治理的环境问题是( A.水土流失 Biblioteka .森林减少 B.土壤盐碱化 D.荒漠化
读“甲、乙两图”,回答 6~8 题: C.退耕还湿 D.禁止人类活动
教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因材施教
18.要监测北极冰川面积的变化,应运用的主要技术手段为 A.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B.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1.(原创题)读下列一组景观图,完成(1)~(2) 题。
(1)下列关于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区域内部存在差异,区域之间某些特征相对 一致 B.区域都有明确的边界 C.都是根据自然地理要素的特征来划分的 D.区域划分的指标,既可以是单一指标,也可以 是综合指标 (2)对景观图显示内容的描述,正确的是( )
学 内 容 与 教 师 活 动 设 计
四、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区域的影响是不同的。 以长江中下游平原为例为例来分析 1、开发早期:黏重的土壤和稠密的水系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 2、开发时期:随着科技的发展,化不利的自然条件为有利的条件。 3、农业时期:成为我国重要的粮仓和棉花、桑蚕的产地。 (为什么) 4、工商业时期:稠密的水网再次成为农业发展的障碍,粮仓地位、 棉花生产地位均让位于其他地区。
(
)
19.要想动态显示北极冰川面积近 30 年的变化状况,并预测其变化趋势,需要 应用的技术手段为 ( A.遥感技术 C.地理信息系统 ) B.全球定位系统 D.数字地球
21、下图所示为我国某地形区,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6 分)
(1)图示地形区为________。 (2)图示地形区与周围区域的边界类型是________(明确的或模糊的)。 (3)图示地形区中的河流属于________(内流河或外流河)。 (4) 图示地形区河流短小、多季节性河流等自然特征的形成反映了区域的 ________性。 (5)图示区域在自然特征上与华北平原差异较大,形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 (双选)( )和( ) B.气候 C.海陆分布 D.大气环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