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诊断(精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确诊,具体如下。
1、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症状是腰部疼痛、放射性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严重的患者还可伴有大小便失禁、鞍区感觉异常等症状。
2、体格检查
一般还可通过直腿抬高试验、仰卧挺腹试验等体格检查方式进行确诊。
直腿抬高试验一般让患者平卧,双腿伸直,被动抬高患肢,正常情况下患肢可抬高70度左右,一般如出现患者抬高在70度以内时,坐骨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明显的疼痛、麻木时,即代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初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而仰卧挺腹试验是让患者仰卧,做出抬臀的动作,如出现坐骨神经疼痛,则代表试验阳性,可初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一般可通过腰椎X线检查、CT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
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的腰椎出现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现象。
CT检查可出现两个椎体之间有膨出的椎间盘组织。
建议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塞来昔布、氯唑沙宗、甘露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配合使用牵引治疗、理疗、推拿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及时采取手术的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最全版)PTT文档
• 二、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改变 椎间盘退变是椎间盘突
出的病理改变基础。
• 髓核因退变和损伤而破碎,纤维环也可因反复损伤而变软
或产生裂隙,纤维环的坚固性减低。在外伤和压力增加时, 既使外力不大,也可使髓核产生移位,当纤维环有裂隙时, 髓核可经裂隙突出。
• 髓核突出的病理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
• (1)隆起型 纤维环部分破裂,表层完整。退变的髓核轻
• 腰椎痛的发生机理主要为突出髓核对邻近的神经根和窦—椎神经的机
械性刺激和压迫引起机械性神经根炎以及髓核内糖蛋白和β-蛋白溢出, 大量“H”物质释放,使神经根和窦—椎神经遭受刺激而引起的化学性 神经根炎所致。
• 马尾神经受损症状 会阴部麻木、刺痛,大小便功能和性功能障碍及
双下肢根性痛。
• 间歇性破行 由于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造成神经根充血水肿和
边缘骨质增生。
• 突出物纤维化及钙化 在突出物表面有毛细血管侵入,包绕,发生无
菌性炎症反应,最终导致突出物纤维化及钙化。钙化可局限于突出物 的周边,也可发生钙化全部呈骨样结节。
• 神经受损 突出物刺激和压迫神经根,早期发生充血、水肿、变粗等
急性创伤性炎症反应。如长期受压,则可引起神经根粘连,变性和萎 缩。其支配区的感觉、运动和反射障碍。如压迫马尾神经,常引起大 小便及性功能异常。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鉴别 诊断
一、发病率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常见病多发病,多见于青壮年,患者 痛苦大,伴有马尾神经受累者可引起大小便功能障碍, 严重者可致瘫痪。 但由于腰骶部活动度大,处于活动的脊柱与固定的骨盆 交界处,承受的应力最大,椎间盘容易发生退变和损伤, 故腰4、5及腰5骶1椎间盘发生率最高,可占80%以上。 腰3-4占15%,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约占3-5%。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诊断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骨科杜心如写在课前的话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与其他疾病进行诊断、进行鉴别;与其有相同症状与体征疾病主要有腰椎管狭窄、肿瘤和结核,还有一些内脏疾病。
通过本课件的学习,学员将掌握上述疾病与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
一、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压迫神经和刺激为主造成的症状。
而腰椎管狭窄症主要是神经根受压缺血,表现为容积减少,椎管狭窄,神经根受到挤压;其结果是导致静脉的回流障碍、瘀血,最后出现神经根的动脉供血发生改变,出现神经根缺血;以间歇性跛行作为主要的临床表现。
间歇性跛行主要表现为腰臀部疼痛,包括大腿后、小腿外、足底、足背等的疼痛。
开始走路的时候不疼,以后逐渐加重,休息以后缓解,再走再疼。
可表现为疼痛、麻木和胀痛。
而骑自行车不痛,因为骑车的时候椎管相对宽敞,这时候神经根缺血反而有所改善,也就是骑车能骑40里,走路不到400米。
对于腰椎管狭窄症的病人足背动脉搏动是正常的,下肢的血运末梢循环也是好的,这点和动脉缺血有明显的不同。
脉管炎也可造成间歇性跛行,它涉及的血管主要是四肢的中小动静脉,它可以继发神经病变,所以产生的症状是缺血性的疼痛;范围往往是以肌肉为主要表现,小腿后部的肌肉,三头肌为最疼。
表现为一走就疼,休息就好,有时候这种间歇性跛行不走也疼。
足背动脉的脉搏搏动会减弱或者消失;皮温较低。
病人下肢静脉曲张和腰椎狭窄并存也会出现间歇性跛行,但是同时还会出现小腿的酸胀、沉重感。
这可能是两个原因叠加导致,是既有腰椎管狭窄的症状,又是有下肢静脉曲张的症状体征。
二、腰椎肿瘤腰椎肿瘤也产生腰疼,它刺激神经根以后也产生放射痛。
但是腰椎肿瘤疼痛的特点是夜间痛,肿瘤的病人往往是晚上疼的厉害。
白天轻、晚上重,这与腰间盘突出症的白天重、晚上轻正好相反;疼痛是活动轻、休息重。
腰椎肿瘤的病人平片或者CT,会发现有椎体的破坏。
椎间盘突出症合并血液性疾病也会出现腰疼,并产生放射痛;同时有贫血、无力等其他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诊断标准】
1.多见于青壮年患者,有下肢放射性疼痛。
2.临床表现
(1)下腰痛。
(2)神经根压迫症状下肢放射痛、麻木;直腿抬高试验多为阳性。
(3)感觉、肌力、功能障碍。
(4)腱反射改变。
3.X线片间隙变化,侧弯,主要用于鉴别。
4.CT,MRI,椎管造影,CTM突出物高度﹥椎管矢状径的1/3。
5.选择性神经根造影。
6.肌电图大P波或纤颤电位。
【治疗原则】
1.非手术治疗:卧床休息,消炎止痛药。
2.手术治疗:
(1)椎板扩大开窗减压,髓核摘除术。
(2)腰间盘镜下髓核摘除术。
(3)椎板减压,间盘切除,内固定植骨融合术:用于伴有明显椎间不稳定患者。
(完整word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14个鉴别诊断一、急性腰扭伤多数有急性腰扭伤史,可出现各种不同的症状和功能失调,以及突然发作的急性疼痛,常处于强迫体位,由于保护性肌紧张使脊柱强直或侧凸,疼痛可向臀部放射。
屈髋屈膝时可引起腰部疼痛,直腿抬高试验可为阳性,但无坐骨神经牵拉痛,直腿抬高加强试验阴性。
二、慢性腰部劳损可由急性腰扭伤后未经及时合理治疗或长期积累性腰部组织损伤引起.常表现为腰骶部酸痛或钝痛,劳累后疼痛加重,休息、改变体位及局部捶打按摩后症状减轻,不能坚持弯腰工作,疼痛严重时可牵掣到臀部及大腿后侧。
腰骶部竖脊肌附着点处是最常见的压痛点,椎旁、棘间及第3腰椎横突深压痛,臀肌起点及臀部可有压痛点.直腿抬高试验无放射痛。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骨科蒋赞利三、退行性变腰椎骨关节病以腰椎退行性改变为主,有腰椎广泛骨与关节增生性改变,并继发一系列临床症状与体征。
临床表现为晨起腰部僵直或酸胀感明显,活动后症状逐渐减轻,但活动时间较长后病人又可出现腰痛加重,卧床休息、局部按摩后可以缓解。
腰部常无明显压痛点,局部按压后有舒适感.退变较严重的患者,小关节不对称,该节段的腰椎间盘变性的发生率明显增高,以致骨质增生,向后压迫神经根,或因腰椎不稳、小关节增生内聚而刺激神经根,而出现下肢放射痛,疼痛以股部前外侧为主,有时可表现为根性痛,此时应注意与腰椎间盘突出症相鉴别,必要时结合影像学检查。
四、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为腰椎管外病变,该横突尖部软组织因损伤而引起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并导致腰痛或腰臀痛。
多发于青壮年、腰背肌较弱者,男性多见,有外伤史和长期工作姿势不良者。
主要症状表现为腰部及臀部疼痛,活动时加重,俯卧位检查时可触及一侧或两侧竖脊肌轻度痉挛及压痛,可在第三腰椎横突末端扪及硬结和条索状物,触压痛明显,有时可在臀中肌后缘或臀大肌上缘扪及条索状物及压痛.直腿抬高试验阴性,无神经根刺激症状,化验及影像学检查无特殊异常。
五、腰椎椎弓崩裂与滑脱指腰椎椎弓在上下关节突之间的峡部缺损或断裂,使椎弓失去完整的骨性连接,又称峡部不连。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的辨证论治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的辨证论治引言
腰椎间盘突出是指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导致椎间盘的韧带纤维环破裂,椎间盘的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相应的腰腿痛及其他相关症状的一种疾病。
根据中医理论,腰椎间盘突出属于痰湿瘀滞之病,可通过辨证论治来改善和缓解患者的症状。
辨证
主要辨证为痰湿瘀滞、脾肾亏虚和气血不通畅等。
痰湿瘀滞证
痰湿瘀滞证主要表现为腰腿痛,痛处胀痛重,活动加重,伴有湿重感,舌苔白腻,脉沉滑。
脾肾亏虚证
脾肾亏虚证主要表现为腰腿无力、酸软无力、减退、小便频数等,舌质淡红,苔薄白,脉细弱。
气血不通畅证
气血不通畅证主要表现为腰腿疼痛,痛处坚硬,活动加重,伴有麻木感,舌质暗紫,苔黄腻,脉弦细。
辩证论治
痰湿瘀滞证治疗
痰湿瘀滞证主要治疗方法为祛痰化瘀、活血裁痛。
可以选用乌药降气汤等中药进行服用,或进行针灸治疗。
脾肾亏虚证治疗
脾肾亏虚证主要治疗方法为补益脾肾,强腰壮筋。
可选用六味地黄丸等中药进行服用,或进行艾灸治疗。
气血不通畅证治疗
气血不通畅证主要治疗方法为活血化瘀,通经止痛。
可选用桂枝汤等中药进行服用,或进行拔罐治疗。
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腰腿痛疾病,根据中医理论,可以通过辨证论治的方式来改善患者的症状。
针对不同的辨证,可以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仍需结合个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以获得更好的疗效。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
椎间盘源性痛(discogenic pain) 椎间盘源性痛
因椎间盘退变导致下腰痛,根据其发生机制大体可分为椎间盘源性 椎间盘源性 脊髓或神经根源性( (discogenic etiology)和脊髓或神经根源性(myogenic or ) 脊髓或神经根源性 neurogenic etiology)两类,区分点在于疼痛局限在腰部还是涉及到下 ) 肢放射痛,后者表示神经根受损,多为椎间盘突出、脱出所致。 椎间盘源性痛是指纤维环退变形成内裂症,但表层没有破裂,没有神经 根受损体征,以腰骶部疼痛为主。诊断取决于MRI示椎间盘有退变表现, T2加权像显示椎间盘后方有高信号区,提示纤维环后方有裂隙,因裂隙 处含有椎间盘的液体及局部炎症反应,静脉注入碘造影剂可见相应部位 信号增强。椎间盘造影可诱发相应的疼痛,并可见椎间盘裂隙延伸到了 纤维环的外1/3层,通常是与髓核相连的边缘性撕裂。同时,其他相邻的 椎间盘无退变,造影无类似疼痛,方可诊断为椎间盘源性痛。 确诊椎间盘源性痛后主要应用非手术疗法,近年多采用微创介入椎间盘 内热疗法,如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LDD),射频椎间盘内电热凝 术(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IDET)或椎间盘内电热纤维环成形术 (intradiscal electrothermal annuloplasty, IDETA)等。IDETA的穿刺 导管可环形弯曲,沿纤维环组织到达后部纤维环破裂处,并逐渐加温, 使胶原纤维收缩、变性、聚合,并破坏局部神经末梢。此法近来发展迅 速,但远期疗效有待观察。
3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 经皮激光椎间盘减压术(percutaneous laser disc decompression, PLDD): 操作与PLD相似,利用激光产生热能, 使椎间盘组织气化,干燥脱水,减轻髓核组织对神经根产生的 张力和压力,缓解根性症状。Choy等报告优良率78%,但随 后大多数作者研究表明疗效明显低于化学溶解术。该手术同样 为非直视微创手术,且设备昂贵,其安全性、有效性和价效比 有待进一步观察。 4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 内窥镜下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 MED): 内窥镜按入路分三种类型:(1)后外侧经椎间孔入路椎间盘 镜;(2)前路腹腔镜;(3)后路椎间盘镜,即标准椎板间椎 间盘入路,适用于单节段旁中央突出、脱出及椎管内游离椎间 盘,并可同时进行侧隐窝扩大等椎管减压术。由于成像系统的 良好监控,避免了盲目性,可精确定位、适量切除和有效减压, 创伤小,恢复快,近期优良率高。但因显露局限,技术要求高, 难度大,手术难彻底,远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 目前,除常规的开放手术外,微创介入治疗技术已是治疗LDH 的重要手段,对症状较重者,效果优于保守治疗。
腰椎间盘突出症 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常见的脊柱疾病,其诊断标准主要包括
症状、体征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从症状来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常表现为腰部疼痛、
放射至下肢的疼痛、感觉异常、肌力减退等症状。
这些症状可以根
据患者的主诉和病史来确定。
其次,体征方面,医生可能会进行一些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
统的检查,如腰椎的压痛点、腿部肌力、腱反射等,以及进行腰部
的活动度检查,这些体征有助于医生初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腰椎间
盘突出症。
最后,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关键。
常用的影像
学检查包括X线检查、CT扫描和磁共振成像(MRI)。
这些检查可
以明确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范围和对周围神经组织的压迫情况,从而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
综上所述,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患者的症状表现、体征检查和影像学检查。
医生会综合分析这些信息来做出最终
的诊断。
希望这些信息能够帮助你更全面地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
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
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
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
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
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
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
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
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
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
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
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
娄氏骨病专家娄峰(娄氏骨病疗法的第六代传人)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如下:
一.西医诊断标准
1.腰痛和或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受累棘突间旁侧明显压痛,常伴患仙下肢放射痛
3.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
4.患侧下肢存在感觉障碍,股息力交友不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5.腰段脊柱侧弯,腰椎活动受限
6.X线正侧位片提示腰椎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等。
7.CT,MRT提示有椎间盘突出。
定位,分型依断
根据不同部位椎间盘突出症特有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分为L3 .4突出,L4.5突出,L5S1突出,中央型,左后侧型,右后侧,双后侧型等。
二.中医辨证标准
1.风寒型
腰腿冷痛重着,遇寒重得温轻,虽静卧亦不稍轻或反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湿热型
腰腿沉重困痛,痛有热感,遇热或汗腺湿加重,而活动后或或减轻,舍红,苔黄腻,脉脉濡数。
3.瘀血型
1/ 2
腰腿痛如锥刺,痛处拒按,固定不移,验证以转侧,多有外伤史,舌淡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4.肾虚型
腰腿酸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侧减轻,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苍白,手足温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则口燥咽干,面色汗腺红,手足心热,舌红,脉弦细数。
2/ 2。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实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实验
一、症状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主要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凸、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等。
其中,腰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可因活动、弯腰、久坐等引起或加重。
下肢放射痛多为单侧,从腰部或臀部开始,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部,呈电击样疼痛。
二、体征检查
体征检查主要包括腰部压痛、叩击痛、腰部肌肉紧张度等。
腰部压痛多位于棘突间或棘突旁,叩击痛多为阳性,腰部肌肉紧张度可增高或降低。
此外,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体征。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包括X线平片、CT、MRI等。
X线平片可显示腰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退行性改变。
CT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位置,以及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MRI可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位置,以及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的程度和位置。
四、神经功能检查
神经功能检查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神经功能状态,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部位和程度。
感觉检查可测试皮肤感觉的敏感度、痛觉等,运动检查可测试肌肉力量和肌肉萎缩
程度,反射检查可测试神经反射活动。
五、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可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腰痛。
血液检查可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尿液检查可检测尿蛋白、尿糖等指标。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诊断标准一、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为腰椎间盘脱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一部分组织,通常是脊髓膜外的纤维环破裂,导致腰椎间盘向外突出,压迫了椎管内的脊髓、脊髓神经根或附着于脊髓的神经支,从而引起背部疼痛、下肢麻木、麻痹、瘫痪等症状。
二、诊断标准1、临床检查:此症的患者一般会出现面部抽搐、不均匀的双下肢痉挛、大小便失禁等症状,医生可通过临床检查发现此症的典型特征。
2、X线片检查:根据X线片上检测到的腰椎间盘突出程度,可以判断患者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慢性期还是急性期病症。
3、MRI检查:MRI检查可准确发现腰椎间盘突出程度以及确定向外突出的部位,以及是否产生神经根压迫。
4、CT扫描检查:CT扫描有助于判断椎间盘是否有异常增厚或椎体是否有变形。
5、核磁共振检查:可以清楚显示椎间盘是否有破裂及其破裂造成的组织损伤程度。
三、腰椎间盘突出的治疗1、药物治疗:可以使用药物来缓解疼痛,如止痛、抗炎药等,减少患者疼痛感受。
2、物理治疗:物理治疗可以改善患者腰椎间盘突出的症状,如采用软组织技术、机械治疗等来释放肌肉紧张。
3、手术治疗:如果腰椎间盘突出极其严重,则可能需要采取手术措施来治疗。
四、预防1、适当运动:要多锻炼腹肌、臀部、腰背肌,以及做一些柔韧性、平衡性的训练,促进肌肉的发育,增强腰椎、臀肌等肌肉组织的支撑力,减少腰椎间盘的压力。
2、正确搬运:在运动中,要采取正确的搬运姿势,保持腰椎的直线状态,并做好手腕和肩部的保护,以避免搬运时对腰椎的损伤。
3、饮食预防:建议患者在饮食中补充足够的维生素和营养物质,以促进菱形结缔组织的生长,提高腰椎间盘的弹性和抗压性,减少腰椎间盘的损伤。
以上就是腰椎间盘突出的诊断标准以及治疗和预防方法,有此症的患者应该及时就诊,以及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以免加重病情。
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诊断标准
椎间盘突出影像学诊断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椎间盘突出是一种常见的脊椎疾病,通常会引起患者腰背疼痛、下肢麻木、肌肉无力等症状。
想要进行准确的诊断,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
而影像学诊断椎间盘突出需要遵循一定的标准和准则,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对于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检查,最常用的方法是MRI(磁共振成像)。
MRI能够清晰地显示椎间盘的结构,以及椎间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
在进行MRI检查时,医生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 椎间盘的位置:椎间盘位于相邻的椎骨之间,通常在MRI图像上呈现为深灰色或黑色。
椎间盘突出通常发生在椎间盘的后部或侧部,形成向后或向侧突出的结构。
2. 椎间盘突出的类型:根据椎间盘突出的形态和结构,可以将其分为膨出、脱出和块状突出。
膨出指椎间盘的外缘向周围组织膨出,但并未破裂;脱出指椎间盘的内部物质破裂穿出至周围环结构;块状突出则是膨出与脱出的混合形式。
3. 椎间盘突出的大小和范围:通过测量椎间盘突出的宽度、高度和深度,可以评估其大小和范围。
较大的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引起相应的症状。
4. 周围组织的变化:椎间盘突出可能会导致周围组织的炎症反应和代偿性变化,如椎间盘周围水肿、硬化、骨赘等。
这些变化在MRI 图像上也需要注意观察。
除了MRI,CT(计算机断层扫描)也常用于椎间盘突出的影像学诊断。
CT能够提供更清晰的骨结构图像,有助于评估椎骨的变化和椎间盘突出与周围骨组织的关系。
在进行CT检查时,同样需要关注椎间盘突出的位置、类型、大小和周围组织的变化。
影像学诊断椎间盘突出需要综合考虑MRI和CT的检查结果,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
对于不同类型和严重程度的椎间盘突出,医生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手术治疗等。
在治疗过程中,定期复查影像学检查是必不可少的,以评估疾病的进展和治疗效果。
影像学诊断椎间盘突出是一项重要的技术,在临床实践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腰间盘突出诊断书
腰间盘突出诊断书
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对腰椎间盘病变的命名作了如下定义:
一、椎间盘正常椎间盘无退变,所有椎间盘组织均在椎间盘内。
二、椎间盘膨出(bulging)椎间盘纤维环环状均匀性超出椎间隙范围,椎间盘组织没有呈局限性突出。
三、椎间盘突出(protruded)椎间盘组织局限性移位超过椎间隙。
移位椎间盘组织尚与原椎间盘组织相连,其基底连续部直径大于超出椎间隙的移位椎间盘部分。
四、椎间盘脱出(extruded)移位椎间盘组织的直径大于基底连续部,并移向于椎间隙之外。
脱出的椎间盘组织块大于破裂的椎间盘间隙,并通过此裂隙位于椎管内。
国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亦有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症、腰椎间盘脱出症、腰椎间软骨盘突出症、腰椎软骨板破裂症等称谓。
虽然上述疾病名称和含义有所不同,当前仍较统一的称谓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医学典籍中无腰椎间盘突出症之名,根据该病的临床表现,可归于“腰痛”、“腰腿痛”、“痹症”等范畴。
而是把该症统归于“腰痛”、“腰腿痛”这一范畴。
你可以根据以上内容和症状来写。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