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

合集下载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完整版)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诊疗方案

腰痛(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方案一、病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腰痛病(TCD编码:BGSOOO)。

西医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TO编码:M51.202)。

二、诊断(一)疾病诊断1、诊断标准参照2012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

(1)、多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多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踺反射减弱或消失,拇指背伸力可减弱。

(6)、CT或MRl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或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二)、证候诊断1、血瘀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沉涩或脉弦。

2、寒湿证:腰腿部冷痛重着,转侧不利,痛有定处,虽静卧亦不减或反而加重,日轻夜重,遇寒痛增,得热则减,舌质胖淡,苔白腻,脉弦紧、弦缓或沉紧。

3、湿热证:腰腿痛,痛处伴有热感,或见肢节红肿,口渴不欲饮,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肝肾亏虚证:腰腿痛缠绵日久,反复发作,乏力、不耐劳,劳则加重,卧则减轻;包括肝肾阴虚及肝肾阳虚证。

阴虚证症见:心烦失眠,口苦咽干,舌红少津,脉弦细丽数。

阳虚证症见:四肢不温,形寒畏冷,筋脉拘挛,舌质淡胖,脉沉细无力等症。

三、治疗方法(一)中医辩证论治1、血瘀证治法:行气活血,祛瘀止痛。

方药身痛逐瘀汤加减。

组成秦艽3g川芎6g桃仁9g红花9g 甘草6g羌活3g没药6g当归9g香附3g牛膝9g地龙6g五灵脂6g(炒)水煎至400ml,早晚分次服。

2、寒湿证治法:温经散寒,祛湿通络。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

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

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

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

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

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

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

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

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

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

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

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标准

1.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

2.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

3.定义: 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

本病好发于2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

4. 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

5. 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常发生于青壮年。

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

.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患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健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

.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多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

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

.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

.中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等进行确诊,具体如下。

1、临床症状
腰椎间盘突出症典型症状是腰部疼痛、放射性下肢疼痛、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等,严重的患者还可伴有大小便失禁、鞍区感觉异常等症状。

2、体格检查
一般还可通过直腿抬高试验、仰卧挺腹试验等体格检查方式进行确诊。

直腿抬高试验一般让患者平卧,双腿伸直,被动抬高患肢,正常情况下患肢可抬高70度左右,一般如出现患者抬高在70度以内时,坐骨神经支配的区域出现明显的疼痛、麻木时,即代表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可初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而仰卧挺腹试验是让患者仰卧,做出抬臀的动作,如出现坐骨神经疼痛,则代表试验阳性,可初步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金标准,一般可通过腰椎X线检查、CT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

通过X线检查可发现患者的腰椎出现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现象。

CT检查可出现两个椎体之间有膨出的椎间盘组织。

建议患者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塞来昔布、氯唑沙宗、甘露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可配合使用牵引治疗、理疗、推拿等方式进行保守治疗,对于症状严重的患者建议及时采取手术的措施。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09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09年)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1 诊断标准 1. 病史:多有外感风寒湿邪,闪挫坠伤,劳伤肾气史,有外 伤,积累性损伤,受寒湿病史。 2. 多发于:中青年。 3. 症状和体征: 反复发作有腰腿痛或单纯腿痛。 腰部有固定压痛点,并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痛,可因咳,喷嚏 而加重疼痛。 腰椎出现侧弯,平腰或凸腰活动受限。 患肢肌萎缩,受累神经根区皮肤感觉减退或变钝,踝及跟趾 背伸力减弱,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腰痛伴下肢放射痛。 脊柱姿势的异常改变。 脊柱运动受限。 压痛点和放射性痛。 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 股神经牵拉试验(+)。 颈静脉压迫试验(+)。 感觉改变。 腱反射改变。
①治愈:疼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立行活动自如。 ②好转:疼痛好转,腰部活动良好。 ③未愈:疼痛未见明显好转。
2009 年 5 月
6
1
肌萎缩及肌力减退。 4.合并症:常可合并骨质疏松,骨质增生,腰肌劳损,梨状 肌综合征。 5. 辅助检查 1.X 线检查:按腰椎正侧位片常规照片,正位片有时可见 脊 柱侧凸,侧位片可显示腰椎前凸消失,椎间隙变窄,有时 前 窄后宽,椎体上下缘骨质增生,侧位片有时可见椎间孔内 有指甲盖样钙化,X 线检查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仅供参考,其 主要还在于排除腰椎其他病变,如结核,肿瘤,脊柱先天畸 形等。 2.CT:可观察到突出物的直接影像及神经根,硬膜的相邻 关 系,并可了解椎管容积,黄韧带,神经根管等情况,对明确 真正的病因起着非常重要作用。 3. MRI:脊髓型可见致压物对脊髓压迫的情况。 4. 超声检查:一般不需要。 5.化验检查:一般无异常发现,少数病人有脑脊液蛋白轻 微 增高。 6. 特殊检查: 1.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可揭示运动的内神经根有无 受累 对诊断及定位有一定帮助,但一般神经根受累三周后肌 电 图才出现异常,且反是一种非特异性检查。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

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孤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腿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六: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问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新编实用骨科学》第二版(陶天遵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8年)。

1.腿痛合并腰痛,腿痛呈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或有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障碍。

3.直腿抬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胫神经引起肢体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运动无力、感觉减退和放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水平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检查或MRI检查等。

(三)证候诊断: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中医证候分类:1、血瘀证:腰腿痛如刺,痛有定处,日轻夜重,腰部板硬,俯仰旋转受限,痛处拒按。

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脉弦紧或涩。

2、寒湿证:腰腿冷痛重着,转侧不利,静卧痛不减,受寒及阴雨加重,肢体发凉.舌质淡,舌白或腻,脉沉紧或濡缓:3、湿热证:腰部疼痛,腿软无力,痛处伴有热感,遇热或雨天痛增,活动后痛减,恶热口渴,小便短赤。

苔黄腻,脉濡数或弦数。

4、肝肾亏虚:腰酸痛,腿膝乏力,劳累更甚,卧则减轻。

偏阳虚考面色恍白,手足不温,少气懒言,腰腿发凉,或有阳萎、早泄,妇女带下清稀,舌质淡,脉沉细。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

康复科常见病诊疗指南或规范
2、治疗 类风湿性关节炎 85%以上呈多周期反复发作,随着病程的延长,病情多呈逐 步加重趋势,最终累及全身多关节而致残率极高。西医治疗该病有着一定优势, 尤其是早期慢作用药物的应用可极大减缓关节的损害。对于晚期关节功能严重受 损者,可行关节置换术等以改善生存质量。 1、健康教育 患者的教育包括对疾病自然过程的探讨,疾病对生活方式、工 作和闲睱活动的可能影响,指导患者避免对关节负重的影响,正确进行日常生活 活动。 2、休息和运动 急性期局部休息,以有利于缓解疼痛、降低炎症反应。慢性 期适当的关节活动,可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降低炎症反应,同样缓解症状。 3、热疗 包括热水浴、热敷,有利于关节炎患者缓解疼痛。另外,超短波、 微波等有热效应的治疗均可以使用。但是,需要注意热疗的时间不能过长,以防 出现关节水肿加重和关节积液。 4、冷疗 冷疗可降低皮肤和肌肉温度,抑制水肿,缓解疼痛,减轻肌痉挛。 主要在关节活动后或进行肌力训练后使用。 5、肌力训练 加强关节周围肌肉力量的训练有利于关节的稳定,从而减轻症 状。肌力训练以主动运动为主,最好进行等长训练,等张和等速训练可能会加重
2.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下 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和加 强试验阳性;
3.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突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 邻边缘有骨赘增生。CT 检查(或 MRI)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检查项目】
8
阿拉善盟中心医院康复医学科
关节负担从而加重症状。 6、按摩及理疗 缓解疼痛和肌痉挛,改善血液循环。 7、药物治疗 中药散风祛湿、活血化淤、舒筋活络,尽量减少非甾体类消炎
镇痛药口服,改善症状。 8、矫形器和生活辅助具 夹板和矫形器常用于不负重关节和不稳定的关节,

腰椎间盘突出症查体

腰椎间盘突出症查体

腰椎间盘突出症查体(1)步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走时往往显得躯干僵硬,上身前屈,臀部歪向一侧不能正常迈步和负重。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症状较明显时,行走及转身较缓,姿态拘谨。

(2)脊柱姿势改变:腰椎间盘突出后约有90%以上的患者有不同程度的功能性脊柱舅凸,多数凸向患侧,少数凸向健侧,主要视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

侧凸能使神经根松弛,减轻疼痛。

如果突出物在神经根前外侧时,脊柱则凸向患侧;突出物在神经根内侧时,脊柱则凸向健侧。

侧凸是减轻突出物对神经根压迫的一种保护性措施。

(3)局部压痛及放射痛: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压痛点多在病变间隙的棘突旁距后正中线约一横指,为深压痛。

深压此痛点可向臀部及下肢沿坐骨神经分布区域放射。

此点对诊断有重要意义,往往在L4、5椎间盘突出时较为明显。

(4)腰部活动度: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腰椎活动均有不同程度的受限,有的可完全受限,后伸受限程度较腰椎前屈、侧屈、旋转稍多见。

(5)下肢肌肉萎缩: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下运动神经元受到损害,因此,相应神经根所安排的肌肉皆可有不同水平的肌萎缩。

(6)神经系统检查:L4、5椎间盘突出(L4神经根受压)时,可有膝反射减退或消失,小腿内侧感觉减退。

L4、5突出(L5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前外侧足背感觉减退,背伸肌力常有减退。

L5、S1椎间盘突出(S1神经根受压)时,小腿外后及足外侧感觉减退,有足跖屈及屈曲无力,跟腱反射减退或消失。

神经压迫症状严重者患肢可有肌肉萎缩。

如突出较大,或为中央型突出,或纤维环破裂髓核碎片突出至椎管者,可出现较广泛的神经根或马尾神经损害症状,患侧麻木区常较广泛,可包括髓核突出平面以下患侧臀部、股外侧、小腿及足部。

中央型突出往往两下肢均有神经损伤症状,但一侧较重;应意检查鞍区感觉,常有一侧减退,有时两侧减退,常有大、小便失禁,性功能障碍,甚至两下肢部分或大部瘫痪。

(7)坐骨神经牵拉试验:具体检查方法如下:①直腿抬高试验:由于个人体质的差异,该_试验阳性无统一的度数标准,应注意两侧对比。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

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一、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1、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 编码:M51.202)。

2、患者适合并接受非手术治疗。

(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

①腰痛合并“坐骨神经痛”,放射至小腿或足部,腰椎姿势异常,可出现肢体麻木或感觉异常。

②在病变间隙的侧方有明显的压痛点,同时腰椎活动受限,患侧肢体可出现肌萎缩或肌力减退、腱反射异常。

③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对于高位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可出现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④影像学检查:X线显示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变浅,病变椎间盘可能变窄,相应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或MRI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依据。

根据《临床诊疗指南-疼痛学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外科学(下册)》(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年)。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明确,可有或无诱因。

2.发病时间早,未正规治疗,症状持续时间不长。

3.无尿便障碍。

4.无脊柱重度骨质疏松、骨折、脊柱滑脱、脊柱结核、脊柱肿瘤及其他严重脊柱疾病。

(四)住院时间标准住院日为≤22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2)合并严重发育性椎管狭窄或其他严重畸形者;(3)体质较弱,或者孕妇等;(4)患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5)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入院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1)腰椎正侧位及功能位X线片、腰椎CT或腰椎MRI。

(2)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3)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完整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3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

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

部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

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现有腿痛的症状。

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4、5或腰5骶1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

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

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

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

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

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

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明显。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

2、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板腰"),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
娄氏骨病专家娄峰(娄氏骨病疗法的第六代传人)阐述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诊断标准如下:
一.西医诊断标准
1.腰痛和或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疼痛
2.受累棘突间旁侧明显压痛,常伴患仙下肢放射痛
3.直腿抬高试验,加强试验阳性
4.患侧下肢存在感觉障碍,股息力交友不减退,腱反射减弱或消失
5.腰段脊柱侧弯,腰椎活动受限
6.X线正侧位片提示腰椎侧弯,生理前凸减少或消失,椎间隙变窄等。

7.CT,MRT提示有椎间盘突出。

定位,分型依断
根据不同部位椎间盘突出症特有症状和体征,结合影像学检查,分为L3 .4突出,L4.5突出,L5S1突出,中央型,左后侧型,右后侧,双后侧型等。

二.中医辨证标准
1.风寒型
腰腿冷痛重着,遇寒重得温轻,虽静卧亦不稍轻或反加重,舌淡,苔白腻,脉沉而迟缓。

2.湿热型
腰腿沉重困痛,痛有热感,遇热或汗腺湿加重,而活动后或或减轻,舍红,苔黄腻,脉脉濡数。

3.瘀血型
1/ 2
腰腿痛如锥刺,痛处拒按,固定不移,验证以转侧,多有外伤史,舌淡紫或有瘀斑,脉沉涩。

4.肾虚型
腰腿酸痛,喜揉喜按,遇劳加重,卧侧减轻,偏阳虚者则少腹拘急,面色苍白,手足温舌淡,脉沉细。

偏阴虚者,则口燥咽干,面色汗腺红,手足心热,舌红,脉弦细数。

2/ 2。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为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其主要症状表现于腰腿痛。

在腰部部分疾病发病中,同时可压迫或波反神经根,同样出现腰腿痛。

亦可由于腰臀部肌肉、筋膜的急性损伤发生牵涉,反射件引起下肢不适,表现于假性坐骨神经痛症状,加进行鉴别。

1.急性腰扭伤急性腰扭伤表现于腰肌痉挛,可山现暂时性脊校侧弯。

由于腰臀部肌肉痉挛反映,可出现向下肢放散疼痛的假性坐骨神经痛症状。

疼痛的反映,可出现直腿抬高的牵涉性受限,而不存在于椎旁的压痛放射症状。

屈颈试验检查为阴性,无运动神经功能障碍。

2.腰臀部肌肉、筋膜炎主要表现于腰臀部疼痛,并可出现向下肢放散的牵涉性疼痛。

触诊时痛点在筋膜、肌肉组织,并有肌纤维组织炎症的捻发感。

腰椎外观无侧弯畸形。

3.梨状肌损伤由于梨状肌与坐骨神经从解剖学上邻近,梨状肌的肿胀与增厚可影响刺激坐骨神经,出现向下肢放射痛与直腿拾高轻度受限的反映。

临床广进行梨状肌牵拉试验时出现明显体征反映,但腰部无压痕与放射痛。

神经功能检查无异常改变。

4.坐骨神经炎本病常因感受风湿因素而致坐骨神经的无菌性炎症。

腰腿可发生持续性疼痛,夜间尤为明显。

腰椎外观无畸形,无椎旁压痛与放射症状。

下肢直腿拾高试验虽可出现阳性反应,但抬腿角度一般在50°以上。

5.腰椎骶化畸形腰椎骶化由于横突发育肥大可刺激坐骨神经出现腰腿痛症状,但脊柱外观无侧弯畸形,屈颈试验为阴性,一般不出现下肢神经功能障碍,X线片可明确观察能化畸形。

6.腰椎椎弓裂引起腰椎滑脱由于滑脱对神经的影响,可出现下胶神经症状。

但腰部活动功能无障碍,表现于典型的间歇性破行症状。

腰腿痛可在休息后明显减轻,腰椎由于向前滑脱,生理前突明显加大.X线片可明确鉴别。

7.腰椎椎管狭窄症具有典型的间歇性破行症状,脊柱多无畸形,下助虽有神经症状,但直腿抬高仍保持在60°以上。

行走下肢疼痛后采用下蹲屈位即可缓解。

检查可明确诊断。

8.腰椎结核腰椎结核一般只有腰及臀部的疼痛,早期很少有下肢放射痛,骨质破坏后可出现类似腰椎间盘突出的脊椎畸形。

腰椎间盘突出入院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入院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入院标准
一、诊断标准
1. 存在长期反复的腰痛或坐骨神经痛症状,病程超过3个月;
2. 影像学检查显示腰椎间盘退行性改变或突出;
3. 神经根受压体征阳性,如直腿抬高试验阳性等。

二、入院指征
1. 症状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2. 经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明显;
3. 神经根受压症状明显,需要手术治疗;
4. 伴有马尾神经损伤症状。

三、入院时注意事项
1. 患者应提供详细的病史和症状描述,以便医生更好地了解病情;
2. 患者应配合医生进行必要的检查,如影像学检查、神经根受压试验等;
3. 患者应遵循医生的建议,按时服药、按时复诊;
4. 患者应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长时间坐立不动,适当进行腰部锻炼。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实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实验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标准实验
一、症状表现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主要包括腰部疼痛、下肢放射痛、腰部活动受限、脊柱侧凸、神经根牵拉试验阳性等。

其中,腰部疼痛是腰椎间盘突出症最常见的症状,可因活动、弯腰、久坐等引起或加重。

下肢放射痛多为单侧,从腰部或臀部开始,沿大腿后侧、小腿外侧至足部,呈电击样疼痛。

二、体征检查
体征检查主要包括腰部压痛、叩击痛、腰部肌肉紧张度等。

腰部压痛多位于棘突间或棘突旁,叩击痛多为阳性,腰部肌肉紧张度可增高或降低。

此外,直腿抬高试验和加强试验阳性也是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体征。

三、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重要手段,包括X线平片、CT、MRI等。

X线平片可显示腰椎骨质增生、椎间隙狭窄等退行性改变。

CT可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位置,以及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的情况。

MRI可清晰显示腰椎间盘突出的程度和位置,以及硬膜囊和神经根受压的程度和位置。

四、神经功能检查
神经功能检查包括感觉、运动、反射等检查,可帮助医生判断神经功能状态,确定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变部位和程度。

感觉检查可测试皮肤感觉的敏感度、痛觉等,运动检查可测试肌肉力量和肌肉萎缩
程度,反射检查可测试神经反射活动。

五、其他辅助检查
其他辅助检查包括血液检查、尿液检查等,可帮助医生排除其他疾病引起的腰痛。

血液检查可检测血沉、C反应蛋白等指标,尿液检查可检测尿蛋白、尿糖等指标。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金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金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金标准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的金标准为以下三项:
1. 典型的症状和体征: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典型症状为下腰痛或放射性疼痛、腿部或臀部麻木、刺痛等,还可能伴随着肌力减退、腰部僵硬等。

2. 影像学检查结果: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影像学检查结果一般包括X线、CT或MRI检查,能够明确患者是否存在间盘突出等病变。

MRI检查是诊断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最好选择。

3. 与其他疾病鉴别:腰椎间盘突出症在诊断过程中需要与其他腰椎疾病相鉴别,如椎管狭窄、腰椎骨折、慢性腰肌劳损等。

因此,临床医生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病史、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和影像学检查,综合判断出最终的诊断结果。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路径

腰痛病(腰椎间盘突出症)中医临床诊疗方案病种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痛病(TCD编码: BNS15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腰椎间盘突出症(ICD-10编码:M51.202)一、诊断依据(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ZY/T001.1-001.9-94)。

中医病名参照《中医病证分类与代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15657-1995)。

(1)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

(2)常发生于青壮年。

(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

(4)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

(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

直腿抬高试验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

(6)X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病变椎间隙可能变窄,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

CT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特色与优势指南》(罗云坚、孙塑伦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

(1)腿痛重于腰痛,腿痛是典型的坐骨神经分布区域的疼痛。

(2)按神经分布区域的皮肤感觉麻木。

(3)直腿提高较正常减少50%,兼或有好腿抬高试验阳性,作弓弦试验即腘窝区域指压神经引起的远近两端的放射痛。

(4)出现四种神经体征中的两种征象(肌肉萎缩、肌无力,感觉减退和反射减弱)。

(5)与临床检查一致的影像学检查发现,包括椎管造影,CT或MRI。

(二)疾病分期1.急性期:腰腿痛剧烈,活动受限明显,不能站立、行走,肌肉痉挛。

2.缓解期:腰腿疼痛缓解,活动好转,但仍有痹痛,不耐劳。

3.康复期:腰腿病症状基本消失,但有腰腿乏力,不能长时站立、行走。

(三)证候诊断1.血瘀气滞证:近期腰部有外伤史,腰腿痛剧烈,痛有定处,刺痛,腰部僵硬,俯仰活动艰难,痛处拒按,舌质暗紫,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弦或沉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临床表现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主要症状是下腰痛和坐骨神经
痛,由于腰部是人体活动的枢纽,承受了很大的挤压和扭转应力,故腰部的椎间盘最易发生变性破裂,在轻微的腰扭伤或感受风寒湿外邪等外因的作用下,发生椎间盘突出,约有一半的病人表现为先腰痛后腿痛,约有1/ 3 的病人为腰背痛和腿痛同时发生,其他有少部分病
人则先出现腿痛后出现腰背痛。

先有腰背痛的患者,疼痛时间短者数天,长者可达数年。


位多在下腰背和腰骶部。

这类疼痛的感觉部位较深,表现为起病缓慢,且定位不准确的腰背部局限或广泛的钝痛,活动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

约有98%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出
现有腿痛的症状。

其疼痛的部位与性质,因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不同而不同。

95%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腰 4、 5 或腰 5 骶 1 椎间盘,这一类患者多主要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下肢的沿
坐骨神经走行的放射痛,多数病人疼痛沿臀部到大腿后面或外侧及小腿外侧至足跟或足趾,
个别病人疼痛可始于小腿或外踝。

疼痛的范围与神经根接触突出的椎间盘多少有关。

半数病人可因咳嗽、打喷嚏或腹部用力而导致下肢疼痛加重。

病人在早期可有下肢疼痛过敏,病程较久或神经根受压较重者,有下肢麻木或感觉迟钝。

对于高位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症状多表现于下腹部腹股沟区或大腿前内侧疼痛。

中央型椎间盘巨大突出患者,可发生大小便异常或失禁、马鞍区麻木,严重者可出现足下垂。

有一部分腰椎间盘突出的患者,因其腰部交感神经受刺激而表现出下肢发凉,有的还可出现单侧或双侧下肢水肿。

典型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其体征包括腰部肌肉痉挛、保护性的腰椎侧弯、腰椎活动受限(以前屈为主 )、椎旁压痛、直腿抬高受限等。

另外,上腰椎间盘突出发病较少,发病多以腰部疼痛和大腿疼痛
明显。

腰椎间盘突出部位在椎管中央,患者突然出现会阴部剧烈疼痛,小便功能障碍,性功能障碍或下肢活动无力突然加重,即为马尾神经综合症,应立即就诊,急症手术,但术后效果多不满意。

2 、查体腰部向一侧弯曲,腰椎的生理曲度减小(俗称 " 板腰 ") ,腰部多有明显的压痛点或叩痛点(可伴同一侧下肢放射痛 )。

腰部活动受限,多以前屈受限为主,直腿抬高
试验 70°以内为阳性,加强试验阳性,单侧或双侧下肢有皮肤痛、温、触觉减退区,多为
小腿内侧、外侧或足背外侧、第Ⅰ第Ⅱ足趾间、足底,但痛、温、触觉减退区不是呈"袜套 "状分布,单侧或双侧下肢部分肌肉肌力减退,长时间发病有肌萎缩,或足下垂,足拇指下垂。

3、影像学诊断普通X 线平片提示腰椎生理前凸变小,病变椎间隙变窄或前窄后宽(侧位 ),腰椎出现侧弯,两侧椎间隙不等宽,病变侧变窄 (正位 )。

腰椎 CT 提示软组织向后突入椎管,
偏一侧多见,挤压神经根,偶有钙化影出现。

腰椎MRI 提示病变阶段椎间盘脱水变性,向
后突出压迫硬膜囊、神经根,可基本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

MRI(即磁共振成像 )是近年来在医学临床工作中广为使用的一种特殊影像技术,它对软组织病变的灵敏度较高,如果病人由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神经根,则在MRI 上可以较为明显地显露出来,并且由于MRI 可以进行三个方向的摄影,根据其信号的强度,可较好地对椎间盘突出的部位与类型作出诊断。

但是 MRI 也有它的不足之处,如果用它对病人的骨组织进行检查,其结果则不如X 光片与 CT 的检查结果好,并且体内有金属异物与假体的患者不能进行该项检查,尤其是用于腰椎间盘突出合并腰椎骨刺形成,或合并骨质破坏、骨折的患者,应该全面进行X 光片、 CT 与 MRI 平片检查。

4、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1)、腿痛比腰痛严重,典型的根性坐骨神经
痛。

2)、下肢感觉异常,单一神经根在腿或足部痛觉异常(腰5、骶 1或腰 4脊神经根分布区) 3)、下腰脊神经根牵扯体征:①直腿抬高试验小于50°。

②直腿抬高加强试验为阳性。

③健肢抬高试验阳性。

以上三种体征必需有一种为阳性。

4 )、神经学物理检查中肌萎缩、肌无力、感觉异常及反射改变四种有两种为阳性。

5)、脊髓造影、腰椎间盘CT平扫或腰核磁共振检查为阳性结果并与受累神经根的临床症状和体征相符合。

以上五个标准均为阳性,才能做出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