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未来的计算机
2024小学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课程背景与目标•计算机硬件组成•计算机软件资源•计算机基本操作技能培养目录•网络安全意识培养与规范上网行为引导•课堂互动环节设计•总结回顾与作业布置01课程背景与目标课程背景介绍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当前,信息技术日新月异,计算机作为信息技术的核心工具,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因此,从小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基础知识,对其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是基础教育阶段的重要课程之一,旨在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教学目标设定知识与技能目标01使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各部分的功能以及计算机的应用领域;掌握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方法;学会启动和关闭计算机。
过程与方法目标02通过教师讲解、示范和学生动手操作相结合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实践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03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创新意识;使学生认识到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重要作用,树立正确的使用计算机的观念。
计算机的启动和关闭正确的启动和关闭计算机是保护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重要措施。
学生需要了解启动和关闭计算机的正确步骤和注意事项。
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包括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部分,每部分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和作用。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计算机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如办公自动化、图像处理、科学计算等。
通过了解这些应用领域,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重要性和实用性。
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鼠标和键盘是计算机最常用的输入设备,学生需要掌握其基本操作方法,如单击、双击、拖动、复制、粘贴等。
知识点梳理02计算机硬件组成主机与外部设备主机包括主板、CPU、内存、硬盘等核心部件,是计算机的运算和控制中心。
外部设备如显示器、键盘、鼠标、打印机等,用于与主机进行信息交互。
输入设备与输出设备输入设备将数据和信息输入到计算机中的设备,如键盘、鼠标、扫描仪等。
未来的计算机
•5000次加法/秒
•400次乘法/秒
•重30吨(一只成年大象=5吨左右)
•占地170平方米
•耗资100万美元
•17468个真空电子管
•每秒运行5千次加法运算
(3)我过计算机的发展史
从1953年开始研究,到1958年研制除了我国第一台计算机
1983年12月22日,我过第一台每秒钟运行达一亿次以上计算机——“银河”在长沙研制成功。
以及视频《记忆裂痕》中关于设计显示器的片段
主要强调下未来的生物计算机发展趋势
五、课堂练习
请在写一写上写一些你想象中的未来电脑。
教、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课堂练习的记事本《记忆裂痕》视频片段
板书设计:
1.第一台计算机
2.第一台个人PC
3.各种各样的未来计算机
4.课堂练习
教节课我们了解了电脑的内部结构,可以说对电脑有了很深入的了解了,今天,我们还要进一步深入地了解电脑,今天,我们就来看看电脑的历史。
(感受计算机发展的迅猛)
二、第一台计算机介绍
1.师:计算机在现代社会的各个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也显得越来越重要。那么你们都知道计算机的发展史吗?
2.埃尼阿克(ENIAC)的诞生
(1)发明ENIAC计算机的原因是什么?二战期间,美国军方为了解决计算大量军用数据的难题,成立了由宾夕法尼亚大学莫奇丽和埃克特领导的研究小组,开始研制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经过三年紧张的工作,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终于在1946年2月14日问世。
(信息技术)学科(六)年级第(一)单元第(2)课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第2课未来的计算机
授课时数(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了解计算机的历史发展
七年级上信息技术第二课第二课计算机硬件
输出设备的分类
01
02
03
显示设备
如显示器、投影仪等,用 于将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以 可视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打印设备
如打印机,用于将计算机 内部的信息以纸质形式呈 现给用户。
声音输出设备
如扬声器、耳机等,用于 将计算机内部的信息以声 音的形式呈现给用户。
输出设备的应用场景
显示设备
在办公、娱乐、教育等领 域中广泛应用,如电脑显 示器、电视等。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
总结词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包括时钟频率、核心数、缓存大小和功耗等。
详细描述
中央处理器的性能指标是衡量CPU性能的重要参数,其中时钟频率是指CPU每秒钟执行的时钟周期数,核心数是 指CPU内部的处理核心数量,缓存大小是指CPU缓存容量的大小,而功耗则是指CPU正常工作所需的能量消耗。 这些指标决定了CPU的处理速度、效率以及能耗表现。
计算机硬件的组成
中央处理器(CPU):控制和协调计算机 系统的运行,处理数据和执行程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辅助存储器(Secondary Storage):如 硬盘、光盘等,用于长期存储大量数据。
输出设备(Output Devices):如显示 器、打印机等,用于显示或输出数据。
存储器(Memory):用于存储数据和程 序,包括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和只读 存储器(ROM)。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
总结词
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包括存取速度、容量和可靠性等 。
详细描述
存取速度是衡量存储器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它决定了 数据读取和写入的速度。容量则决定了存储器能够存储 的数据量大小。可靠性则是指存储器的稳定性和持久性 ,即数据在存储器中的保存时间和数据的准确性。此外 ,功耗和价格也是评价存储器性能的重要指标。在选择 存储器时,需要根据实际需求综合考虑这些性能指标。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2(新版)苏科版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计算机基本构成部分的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计算机组成原理动画:一个生动的动画,展示计算机各部分的组成和工作原理,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计算机的结构。
-计算机操作视频教程:一系列视频教程,涵盖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鼠标等,供学生自学参考。
-互动式计算机知识游戏:一款在线游戏,通过游戏的方式,让学生在娱乐中学习计算机知识,提高学习兴趣。
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2(新版)苏科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课的主要教学内容是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内容包括: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部分,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2.掌握计算机的开关机操作;3.学习使用鼠标的基本操作,如单击、双击、拖动等。
-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作用与目的:
-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成部分,掌握开关机操作技能。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动:
-布置作业: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习效果。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预习问题,进行独立思考,记录自己的理解和疑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成果(如笔记、思维导图、问题等)提交至平台或老师处。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上册第2课的内容。
本课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和基本操作。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知识,为今后的信息技术学习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技术基础,但对计算机的了解还不够全面。
学生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善于模仿,因此在本课教学中,需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机的奥秘。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和基本操作。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学会使用计算机。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热爱,提高信息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和基本操作。
2.难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和基本操作。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生动的场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任务驱动法:引导学生围绕任务进行探究,提高实践能力。
3.互动教学法: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促进知识的内化。
六. 教学准备1.硬件:计算机、投影仪、音响设备。
2.软件:教学课件、相关视频资料。
3.教具:计算机硬件模型、操作手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计算机的发展历程,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发展趋势,引发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如计算机的定义、功能、应用领域等。
通过展示相关视频资料,让学生更直观地了解计算机。
3.操练(15分钟)引导学生观察计算机硬件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进行实物展示。
让学生动手操作计算机,熟悉基本硬件设备。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计算机硬件的特点和功能,加深对硬件组成的理解。
5.拓展(5分钟)介绍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使用输入设备、操作桌面等。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掌握基本操作方法。
6.小结(3分钟)对本课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计算机的基本概念、硬件组成和基本操作。
第2课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课题
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
单元
第一单元
学科
信息科技
年级
五年级
教材分析
在江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22版信息科技五年级第一单元《解决问题的过程》第2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中,本单元内容简介: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当数据量不多时,我们可以采用人工方法来处理;然而,当数据量增多时,我们运用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将是一种更高效 、更便捷的方法。通过学习本课程,理解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能分辨人工与计算机解决问题的区别。探索问题的奧秘,为人类社会的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4.信息社会责任: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认识到计算机解决问题的一般过程,能运用计算机解决问题的过程步骤来解决实际问题,为构建和谐网络社会贡献力量。
重点
分析问题通过寻找计算机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
难点
解决问题并验证结果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导入新课
计算机已成为人们解决问题的重要工具。计算机具有运算速度快、计算精确度高、逻辑运算能力强、存储容量大和自动化程度高等特点。当数据量很大,人工处理较为复杂时,我们可以借助计算机来解决问题,它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例如,马路上常见的红绿灯,其实就用到了计算机。实际上,它里面包含一个交通信号控制系统,这个系统就是利用计算机程序控制红绿灯时长变化来指挥交通的,可以在节省人力的前提下,科学分配道路上车辆、行人的通行权,使之有秩序地顺利通行。
学生认真聆听、讨论。
引发学生的兴趣与思考。
讲授新课
人们解决问题的过程通常包括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与方法,以及解决问题并验证结果等阶段。
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案
六年级上册教案(摄影版)信息技术2010年9月603、604班执教者:马万青浙江摄影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六年级上册教学计划一、指导思想根据学校工作计划和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意见》以及学生的具体情况,明确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
通过信息技术课程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的能力,教育学生正确认识和理解与信息技术相关的文化、伦理和社会等问题,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二、教学目标六年级教学目标主要有:1、以计算机理论知识为主,通过教学、使学生对计算机的组成、应用、防护等方面有更深刻的了解。
2、以网络中的各种实际应用为主线,突出网络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体现网络对生活的改变以及网络的实际应用价值。
3、能够运用搜索引擎查找自己需要的资料。
4、INTERNET:浏览网页。
三、教材分析本学期使用的教材主要为浙江摄影出版社的《小学信息技术》课本,教材的优点是整合味比较浓,缺点是一些技巧方面介绍的不够好。
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适当的插入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小学信息技术》的教学内容,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四、班级分析这个学期,我主要负责六年级三个班的信息技术教学工作,情况和上个学期相适,面对的是班级多,人数多的情况,在这样的情况下,必须发扬上个学期的总结的一些比较好的经验,把精力放在提高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技巧上。
六年级总共有三个班,学生已经有一定的电脑基础,教师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提升学生原有的信息素养上来,抓住学生学习的主要矛盾,兼顾次要矛盾,用科学的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五、教学措施1、每班上机都编好坐位。
机房的机器基本上可以实现每人一台电脑进行操作。
第2课 计算机的发展与特点
计算机可以用来做各种模型机械的 零件图和家装图,应用十分广泛
课后小结:
本节课我们学习了计算机的发展简史, 了解了它的四个发展阶段,要求同学们熟 悉这四个阶段性的时间和标志性元件,并 对计算机的主要应用领域有一个清晰的认 识。
课后作业:
1.计算机按数据处理速度可分为巨型机、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________就是我们日常工作与办公 时所常见的电脑。 2.第一代的计算机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运算处 理速度一般能达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以下属于第三代计算机特点的选项有( )
a.通用性
b.智能化
c.系列化
d.标准化
4.试着简述四代计算机的大致时间段及每代计算机的主要元器件与特点。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时代(1946~1958) 这一代的主要特点是采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的元器件,运算速度 一般是每秒数千次至数万次左右。软件方面确定了程序设计的概 念,出现了高级语言的雏形。
小知识: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是于1946年在美国的宾夕法尼 亚大学研制成功的,也被称为 电子数字计算机。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时代(1959~1964)
任务二:计算机的特点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很多都是 模拟信息与信号,比如一般我们收看的都是 模拟电视,所看到的也都是模拟信号,还有 人类听见的声音,它也是一种物理上的机械 波,也属于模拟信息的一种。 然而计算机则完全相反,它是利用数字 信号的高/低电平转换来作为开发依据的。
任务三:计算机的分类
在前四代的基础之上,也有很多计算机书籍提出了第五代的计算机 的说法,也就是说它们已经相应的俱备了一定的人工智能能力(AI),这 是计算机的终级发展趋势。比如我们经常听到电视上说某位国际象棋 大师与人类最新的计算机对战,还有时输给计算机,这时的计算机就 已经俱备了相应的人工智能,具有了一定的思考能力。
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第2课 《 认识计算机》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一年级上册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一)年纪:小学一年级上册学科:信息技术教材版本:人教版(一、二年级起点)【教材分析】该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以及如何正确开关计算机和使用鼠标等基本操作。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互动游戏和实际操作等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首先,教师可以通过谜语导入的方式,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概念,并通过讨论和实际观察,认识不同类型的计算机,如台式计算机、笔记本计算机和掌上计算机。
接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认识计算机的各个组成部分,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和音箱等,并讲解它们的功能。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适当增加一些互动游戏,让学生更好地掌握计算机的组成部件。
在掌握了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之后,教师可以教授学生如何正确开关计算机和使用鼠标等基本操作。
例如,教师可以先示范讲解,然后让学生自己操作,逐步掌握开机、关机、鼠标单击等操作。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一些练习和游戏,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尽量使枯燥的基本技能训练趣味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教师还应强调正确开、关机的重要性,并在课堂上重申机房规则,确保学生的安全和设备的完好。
总之,一年级《认识计算机》教材主要教授学生计算机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安全问题,确保教学质量和效果。
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学习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关机、鼠标操作等。
3、提高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他们对计算机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1、计算机的组成部件及功能。
2、计算机基本操作方法。
三、学情分析我们可以了解到一年级学生在学习《认识计算机》这门课程时的情况。
首先,学生们对于计算机的认识比较有限,他们往往认为计算机就是电脑,甚至是用来玩游戏的工具。
《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四)学生小组讨论(用时10分钟)
1.讨论主题:学生将围绕“计算机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展开讨论。他们将被鼓励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并与其他小组成员进行交流。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我会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来启发他们的思考。
五、教学反思
在今天的教学中,我尝试通过生活化的例子和互动讨论,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计算机。从学生的反馈来看,他们对计算机硬件的兴趣被激发,但我也注意到在讲解计算机工作原理时,部分学生显得有些困惑。这让我意识到,对于抽象的概念,需要更多直观的教学辅助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
我发现,当使用动画或实物模型来展示计算机内部工作过程时,学生的注意力更加集中,对难点的理解也有所提升。这说明直观的教学手段对于抽象知识点的掌握是非常有帮助的。在未来的教学中,我需要准备更多这样的教学资源。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等各方面的广泛应用,认识到计算机技术对人类社会的重要性。
-举例:介绍计算机在办公自动化、教育、医疗、娱乐等方面的应用实例,加深学生对计算机作用的认识。
2.教学难点
-计算机硬件的内部工作原理:虽然学生能列举计算机硬件,但理,学生对计算机硬件的探索充满好奇心,但我也发现他们在操作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对硬件的认识不够准确,操作不够熟练。这提示我,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应该更加细致地规划,提供更多的指导,确保学生在操作中既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又能确保安全。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计算机是由CPU、主板、内存、硬盘、显卡等硬件组成的。它们共同协作,使计算机能够处理和存储大量信息。计算机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第2课__认识计算机》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4-2025学年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三
《认识计算机》教学分析一、引言本文是一篇关于计算机基础知识的普及性文章,旨在帮助学生初步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工作原理。
本文结构清晰,语言简明易懂,适合初学者阅读。
二、教学目标分析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硬件、软件、操作系统等观点。
2.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通过实践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文件管理、网络浏览等。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计算机安全认识,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应用习惯。
三、教学内容分析1. 计算机硬件: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硬盘、显卡、显示器、电源等部件,以及它们在计算机中的作用。
2. 计算机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应用软件、驱动程序等,以及它们之间的干系和作用。
3. 操作系统:介绍常见的操作系统如Windows、Linux、Mac OS等,以及它们的基本操作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1. 图文并茂:通过大量的图片和图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组成和工作原理。
2. 实践操作: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文件管理、网络浏览等。
3. 互动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和讨论,增强师生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4. 案例分析: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计算机的工作原理和实际应用。
五、教学评判与反馈1. 教室表现:观察学生的教室表现,如参与度、提问情况等,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水平。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 课后调查:通过问卷调查等方式,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水平和需求,以便改进教学。
六、总结与建议本文在教学内容和方法上都有一定的创新性和实用性,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计算机。
但为了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建议教师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1. 增加实践环节的趣味性,如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编程或网页制作等,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兴趣。
2. 加强安全教育,让学生了解计算机安全的重要性,如病毒防范、数据备份等,养成良好的计算机应用习惯。
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6册教学计划
电子工业出版社小学信息技术第6册教学计划小学信息技术教学计划范文1一、班级学生基本情景:本人本期承担高一的信息技术教育教学工作任务,每周每班安排二个课时,另外加上学校部分电脑的维修工作。
双基掌握情景:本期入学的新生,尽管初中阶段均开设了信息课,但由于受客观条件(师资、上机条件等)的限制,一部分初级中学的信息课有其名而无其实,据我们调查个别班级学生尚不具备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本事,但班级学生大多语、数、外等文化基础课底子较好,这为教学好本门课供给了保障。
二、教育教学目标:(1)德育目标:培养班级学生学习品质和信息素养,为加快社会信息技术的发展而努力学习。
使班级学生遵守相关的伦理道德与法律法规,构成与信息社会相适应的价值观和职责感。
(2)智育目标:期评及格率到达%,优秀率达60%。
(3)双基教学要求:1、使班级学生理解信息技术的基本概念,树立良好的信息意识,培养良好的信息道德品质。
2、提高班级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全面而又富有个性发展班级学生的信息技术实践本事,努力培养班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必须的人生规划本事。
3、经过学习,使班级学生了解并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技巧,培养班级学生的学习进取性和主动性,鼓励班级学生之间相互交流,进行某些创新设计。
三、教材分析:本期所用教材为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信息技术教材,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年审查经过的高中《信息技术﹒必修》教材,必修模块是以“信息处理与交流”作为构建知识体系的主要线索,在贴近真实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必修教材按照“信息的获取与评价——信息的加工与表达——信息的发布与交流——信息的存储与管理”的逻辑线索组织起来的资料体系。
该教材选择了班级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实例作为学习活动的例子,如“心系奥运”、“选课管理”等;每节经过实例引入正文资料,在呈现过程中供给相关学习资源,并利用“实践”栏目引导班级学生思考和完成相关认知活动;每章都设置了“综合实践”,以引导班级学生对所学知识及过程体验进行提炼与迁移运用;穿插了有关信息技术与社会问题、信息伦理道德问题的知识和学习,对班级学生养成良好的信息习惯和行为可能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
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认识计算机》教案一. 教材分析《认识计算机》是苏科版三年级信息技术第2课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是让学生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功能以及使用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帮助学生逐步建立起对计算机的基本认识。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基础,对于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但对于计算机这一新鲜事物,大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并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计算机的便利和乐趣。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
2.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如开关机、使用键盘和鼠标等。
3.知道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如文字处理、上网、玩游戏等。
4.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好奇心。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功能和操作方法。
2.难点: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和实际应用。
五. 教学方法1.任务驱动法:通过设置具体任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方法。
2.情景教学法:创设生动的情景,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感受计算机的便利和乐趣。
3.小组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交流、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六. 教学准备1.硬件准备:计算机、投影仪、音响等。
2.软件准备:教学课件、相关视频和图片等。
3.教具准备:电脑操作手册、键盘、鼠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计算机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计算机的外观和组成。
同时,向学生简单介绍计算机的名称和英文缩写。
2.呈现(10分钟)通过课件详细介绍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如主机、显示器、键盘、鼠标等,并配以图片和文字说明。
同时,讲解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如文字处理、上网、玩游戏等。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尝试开关机、使用键盘和鼠标等。
《第2课 认识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三年级上册
《认识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构造,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硬件组成。
2. 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如开机、关机、鼠标键盘的基本使用等。
3. 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和兴趣,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二、作业内容1. 任务一:硬件认知学生需要识别以下计算机硬件:显示器、主机、键盘、鼠标、硬盘、内存、CPU、主板等。
每位同学需要将对应的硬件名称写在一张纸上,以便在下节课中分享。
2. 任务二:软件认知学生需要了解计算机的主要软件类别,如操作系统、办公软件、游戏软件等。
同时,学生需要尝试打开并使用一些常见的软件,如浏览器、记事本等,了解其基本使用方法。
3. 任务三:基本操作练习学生需要练习鼠标和键盘的基本操作,如鼠标的左键单击、双击,键盘的字母和数字键的输入等。
学生需要在家长的帮助下完成这些操作,并将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记录下来。
三、作业要求1. 独立完成:学生需要独立完成作业,家长仅提供必要的帮助。
2. 认真记录:学生在完成每个任务后,需要认真记录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法。
3. 按时提交:请在下一节课开始前将作业提交,以便我们及时评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完成情况(80%),问题记录(15%),课堂表现(5%)。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为主,家长和学生共同参与。
3. 优秀作业:对于完成优秀的同学,我们将给予一定的奖励,以激励大家更好的完成作业。
五、作业反馈为了更好地了解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情况,我们将在下次课堂上进行一次小测试,测试内容将围绕本次作业展开。
同时,我们也欢迎同学们在课后随时提出自己对作业的看法和建议,以便我们不断改进教学方案。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计算机硬件有更深入的认识,能够识别常见部件;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3. 通过实践操作,增强学生对计算机的热爱和兴趣。
二、作业内容:1. 观察并识别计算机主机箱内的硬件部件:首先让学生观察计算机主机箱,并从中取出CPU、内存条、硬盘等部件,进行识别和描述。
第2课:计算机的飞速发展
第二课:计算机的飞速发展授课人:王昌盛[教学目的]:1、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程2、了解计算机的分类3、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浓后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和易混点]:1、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2、计算机的分类[教学设计]通过幻灯片的演示,让学生直观的感受计算机发展的过程及分类;同时加以解释,让学生更加的了解计算机的发展。
[课型]新课[教法](见讲新课、演示、讲解、讨论)[教具]多媒体教室、PPT演示文稿[课前准备]1、查阅计算机发展相关的资料及图片。
2、利用图片、文字资料做好PPT课件。
[教学内容与过程]一、复习巩固: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信息”,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信息吗?谁起来说一下。
2、(同学们说得很不错),信息又分为哪几种类型呢?3、还能说出生活中,身边的信息设备吗?二、导入新课:计算机诞生以来,世界的工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现在普及到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的生活已经离不开计算机了。
所以说,学好计算机,掌握计算机的操作,会给我们的未来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节课,我们将了解到计算机的出现和发展,同时认识到各种各样的计算机。
三、讲授新课:1、同学们自己看书上第6页到第7页的内容,然后我看看谁能告诉老师,第一台计算机是在哪年诞生的?(学生回答:1946年)(师:请问有同学还知道更多的吗?第一台计算机是在哪个国家和哪个地方诞生的?)(学生:不知道),那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个幻灯片,你能看出什么来吗?(播放PPT课件)现在谁能告诉我,第一台计算机是在哪个国家,在什么地方诞生的吗?(美国,滨夕法尼娅大学)2、同学们,请继续看书上第7—8页的内容,然后告诉老师,计算机的发展经过了哪几个阶段?(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同学们看看这四个阶段的计算机有什么特点?注意观察(播放PPT课件)3、知道了计算机的发展后,来看看它的种类。
(播放PPT)同学们仔细看,然后告诉老师,计算机分在哪几类?(学生:巨型机、大中型机、小型机、微型机),翻开书上第8页,看看每种计算机的特点是什么?4、由于计算机的发展和通讯技术的发展,便产生的计算机网络。
《第2课 认识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小学信息技术人教版三起三年级上册
《认识计算机》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学生对计算机的基本组成有初步了解,包括硬件和软件。
2. 学生对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和应用有基本的认识。
3. 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作业内容任务一:硬件识别1. 请同学们在家庭环境中寻找并识别以下计算机部件:显示器、键盘、鼠标、硬盘、内存、电源等。
2. 在家中查阅相关资料,了解这些部件的基本功能和作用。
3. 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计算机硬件的认识。
任务二:软件认识1. 在家中下载并安装一款儿童常用的软件,如“金山画王”或“小猪佩奇”的官方应用,体验其功能和操作过程。
2. 通过互联网查阅该软件的开发和使用信息,分享对软件的认识和理解。
3. 了解该软件对于计算机功能的重要性,讨论计算机软件的重要性和作用。
三、作业要求1. 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上述两个任务,并记录整个过程。
2. 请同学们尽可能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方式提交作业,以提高作业的质量和观赏性。
3. 作业提交时间:作业完成后请发送至信息技术课堂邮箱,以便我们及时反馈评价。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作业的完成度、准确度以及与课堂内容的关联度。
2. 评价方式:教师评价和小组互评相结合,重点在于鼓励同学们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索。
3. 评价反馈:对于优秀的作业,将在课堂上展示并给予适当的奖励;对于有问题的作业,我们将给予及时的指导和帮助。
五、作业反馈在完成本次作业后,学生们将会获得一次反馈机会,以了解他们对计算机的认识是否有所提高,以及在完成任务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
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信息技术课程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运用计算机技术来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反馈也将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和困难,以便进一步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
通过以上的作业设计方案,相信学生们在《认识计算机》的课程中能够更好地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组成、功能和应用,增强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也将根据作业评价结果,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信息技术知识。
未来的计算机作文600字
未来的计算机作文600字未来的计算机。
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是怎样的?这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未来计算机的想象也越来越丰富。
在我们的想象中,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成为更加智能、更加强大的工具,它将会给人类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和创新。
那么,未来的计算机究竟会是怎样的呢?首先,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更加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计算机将会具备更加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语言和行为,做出更加智能的反应和决策。
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成为人类的智囊团,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未来的计算机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偏好,为他们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推荐和建议,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其次,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更加智能化。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计算机将会具备更加强大的智能处理能力,能够更好地理解人类的语言和行为,做出更加智能的反应和决策。
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成为人类的智囊团,能够帮助人们解决更加复杂的问题,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服务。
比如,未来的计算机可以根据用户的习惯和偏好,为他们提供更加智能化的推荐和建议,让人们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再者,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更加强大。
随着硬件技术的不断进步,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拥有更加强大的计算和存储能力,能够更好地处理海量的数据和复杂的运算。
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成为人类创新的利器,能够帮助人们进行更加复杂的科学计算、工程设计和艺术创作。
比如,未来的计算机可以帮助科学家模拟更加复杂的自然现象,帮助工程师设计更加复杂的建筑和设备,帮助艺术家创作更加丰富的作品,让人类的创造力得到更加充分的发挥。
最后,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更加普及。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成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无论是个人用户还是企业机构,都将离不开计算机的支持。
未来的计算机将会成为人们工作、学习、娱乐的重要工具,能够帮助人们更加高效地处理各种事务,提高生活质量和工作效率。
信息技术六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归类
信息技术六年级教学目标、重难点归类2010-12-21 13:33:22| 分类: 教案设计| 标签: 教学目标难点学生|字号大中小订阅
1.知识目标: 理解超级链接的概念, 明确超级链接的作用。
2.能力目标:能利用网络收集相关古诗的背景资料并进行整理与分类;熟练运用Power Point制作一份包含古诗、作者简介的幻灯片;掌握在PowerPoint中设置超级链接的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编古诗集,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3. 情感目标:通过编古诗集, 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3. 情感目标: 通过编古诗集,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3. 情感目标:通过编古诗集,培养学生对古诗这一中国传统文化的浓厚兴趣。
《未来的计算机》教学设计
1946年2月15日,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埃尼阿克”(ENIAC)诞生了,它体重很重,体积很大,是个庞然大物。
(与机房中的学生电脑进行比较,加深记忆)师:“通过对比,我们发现在短短几十年中,计算机的发展速度非常迅猛,在这几十年发展中,计算机经历了4个阶段,(简单介绍计算机4个阶段的特点。
)
埃尼阿克机房中的电脑
体积占地170平方
占地0.5平方米
米
重量30吨30斤
每秒1000000次加法
速度每秒5000次加
法
功能单一多种多样
用途科学计算多媒体计算机
三、个人计算机
第一代计算机如此庞大,放在家里使用行吗?所以
直到1981年,IBM公司发布了第一款个人电脑,计
算机才得到了普及与应用。
看书上插图:这台计算机和我们现在使用的计算机,你觉得眼熟吗?从结构上看,有什么相同之处?
师:从第一台个人电脑到现在使用的电脑,性能上,工艺上讲都比当初要先进的多,但从结构上看,两者并没有十分明显的差别,原因是他们都遵循一个工业结构,――冯.诺依曼结构。
四、末来的计算机
师:生活中计算机的使用率越来越高,不论在什么行业,计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作速度 几十万次/秒 软 件 高级算法语言 应 用 事务管理及工业控制 代表机型 IBM 7000 系列 优 点 体积小,寿命长,速度 快,能耗少,可靠性高
第三代:集成电路计算机(64~70)
• • • • •
• • • •
物理元件 内 存 外 存 工作速度 软 件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硅) 半导体存储器 磁带或磁盘 几十万~几百万次/秒 高级算法语言、操作 系统 应 用 计算、管理及控制 代表机型 IBM System /360 优 点 体积更小、速度更快、能 耗更小、寿命更长 发展特点 计算机设计出现了标准化、 通用化、系列化的局面
应用 科学计算
二
58—64
晶体管
数据处理 工业控制 文字处理 图形处理 社会的各个领 域
三
64—71
集成电路
操作系统
四
71年迄 今
(超)大规 模集成电路
数据库、网络 等
四、未来的计算机
主攻目标——让计算机具有人的听、
说、读、写和思维推理能力 神经网络计算机
用数据单元模拟 人脑的神经元,并利 用神经元结点的分布 式存储和相互关联来 模拟人脑活动
处理智能化
‚总有一天,人类会造出一些举止跟人
一样的‘没有灵魂的机械’来‛。 ——笛卡尔
Deepblue
仔细观察,猜猜这是什么? 钢笔?不是!
这是能够放进口袋里的计算机
它是怎么工作的呢? 命蓝 取牙 得技 了术 重使 大袖 进珍 展计 算 机 革
虚拟键盘
计使 造 能 算我 就 在 机们 键 任 的能 盘 何 所够 和 平 有完 监 面 功成 视 上 能台 器 随 。式 , 时
二、“个人计算机”
早期,不同的计算机由于无法实现相互 兼容,因此极大的影响了计算机的普及与应 用。 直到1981年8月,“蓝色巨人”IBM公司 发布了第一款个人电脑,计算机发展史上了 一个崭新的时代来临了。
三、计算机的机的发展史。
第一代:电子管计算机(46~57)
生物计算机
使用蛋白分子为主 要原料制成的生物芯 片构成,存储能力巨 大,而且以波的形式 来传播信息
计算机 发展趋势
巨型化
CRAY-Ⅱ
微型化
网络化
智能化
功能巨型化
天气预报、地震机理研究、石油和地质 勘探,卫星图像 处理等大量科学计算的高 科技领域。
体积微型化
ENIAC
资源网络化
使用远程资源,共享程序、 数据和信息资源,网络用户 的通讯和合作。
第四代: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
• 物理元件 • 内 存 • 外 存 • 工作速度 • 软 件 • 应 用 (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半导体存储器 磁盘和光盘 几百万~几千万次/秒 操作系统和应用软件 以计算机网络为特征
71年--现在
时代 一
年份 46—58
电子器件 电子管
软件 机器语言 汇编语言 高级语言
随时随地都能出现的虚拟键盘
练习:
利用Word、“画图”程序,制作一份《我的未来计算机》 方案。
• • • • • • • 内 存 外 存 工作速度 软 件 应 用 代表机型 特 点 延迟线或磁芯 纸带、卡片或磁带 几千~一万次/秒 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 科学计算 ENIAC 体积庞大,运算速度 低,成本高
第二代:晶体管计算机(58~64)
• 物理元件 • 内 存 • 外 • • • • • 存 晶体管 磁芯 磁带或磁盘
一、“埃尼阿克”的诞生
ENIAC (1946)计算机
1946年2月14日,世界上第一台电脑ENIAC在美 国宾夕法尼亚大学诞生。目的是用来计算炮弹弹道。 这部机器使用了18800个真空管,长50英尺,宽30英 尺,占地1500平方英尺,重达30吨(大约是一间半 的教室大,六只大象重)。它的计算速度快,每秒 可从事5000次的加法运算。 虽然世界上第一台电子计算机十分庞大,性能 也不是很高,但是他却奠定了计算机的发展基础, 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开始了一个新的纪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