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最新课件-赤壁赋2018 精品
《赤壁赋》ppt课件
• 于是饮酒乐甚,扣 舷而歌之。歌曰: “桂棹兮兰桨,击空 明兮溯流光。渺渺兮 予怀,望美人兮天一 方。”客有吹洞箫者, 倚歌而和之。其声呜 呜然,如怨如慕,如 泣如诉;余音袅袅, 不绝如缕。舞幽壑之 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 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 道:“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 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 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 的情思啊悠远茫茫,思念心 中的美人啊 ,却在天的另一 方。”有会吹洞箫的客人, 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 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 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 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 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 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 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苏轼
预习任务
• 苏轼(1037年1月8日— 1101年8月24日),字 子瞻,号铁冠道人、东 坡居士,世称苏东坡、 苏仙 、坡仙 ,眉州眉 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人,祖籍河北栾城,北 宋文学家、书法家、美 食家、画家,历史治水 名人。
全才式的艺术巨匠
•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
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 成就。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 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 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 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 辛” ;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 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 八大家”之一。苏轼善书,“宋四 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 怪石、枯木等。
于斗牛之间
“……也”表判断 “……也”表判断
介词“于”表被动
于赤壁之下游 月于东山之上出,于斗 牛之间徘徊
句式
例句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今安在哉
而又何羡乎
凌万顷之茫然 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
主谓倒装句 渺渺兮予怀
《赤壁赋》ppt课件
三、常识积累
三、常识积累
文体知识: 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讲究韵律、 铺陈、文采、用典;多采用主客问答式。 其特点是“铺采螭文,体物写志”,侧重于写景,借景抒情。 汉代为代表的“辞赋”,魏晋以后的“骈赋”,唐代又由骈体 转为“律赋”,宋代以散文形式写,称为“文赋”。 著名的文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 轼的《赤壁赋》等。
度,对政事的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文本研读(第二段)
请找出本段中描写箫声的句子?并分析作者是怎样描
写的?
比喻,化抽象为具体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想象、夸张
作者借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 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二、作家作品
苏轼的人生经历
① 1037-1069,变法前,初入仕途。为人坦荡,讲究风节,有志于 改革朝政且勇于进言。
② 1069-1085,变法中,忤王安石。调离中央,先后知杭、密、徐、 湖州。“乌台诗案”、黄州。
③ 1085-1093,元佑更化期,神宗去世,哲宗继位,高太后垂帘听 政,旧党入朝任要职。召还,遭两党攻击,出知杭、颍、扬、定州。
译文: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 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 丝一样连续不断。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 之饮泣。
文本研读(第二段)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赤壁赋 PPT 优秀课件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篇名篇,由东晋文学家曹操创作,被称为古文绝艳之作。
这篇文章以形容赤壁战役为背景,通过描写大自然景色和人物心理,展现了曹操与刘备之间的明争暗斗,同时也表达了曹贵人的厚爱之情。
下面是一个优秀的 PPT 课件,展示了《赤壁赋》的重要内容和特点。
第一部分:赤壁的描述赤壁赋开篇即以“壑山川谷秀丽乎天下”为引,展现了赤壁山川的美丽,PPT中通过图片展示了壑山川谷的奇特地貌,配以清新舒适的背景音乐,营造出优美的视听效果。
接着,出现了文字描述,诗意地描绘了赤壁的浩渺山川、河水湍急等景色,图片和文字相互呼应,让观众仿佛置身于赤壁之中。
同时,PPT中还加入了动画效果,使得文字和图片逐步展示,增强了整体的美感。
第二部分:主要人物形象在赤壁赋中,曹操和刘备是其中最为重要的人物。
PPT通过一系列人物素描的呈现,展现了他们不同的形象特点。
曹操作为一个政治家和将领,有着沉稳、威严的气质,而刘备则是一个仁义之君,形象温文尔雅。
PPT中使用了适合的配乐,让观众更好地理解人物形象与故事情节的结合。
第三部分:赤壁战役的描写赤壁赋的背景是赤壁战役,是中国历史上一场重要的战役。
PPT中通过过渡动画切换,展示了赤壁战役的重要场景和关键时刻。
通过切换不同的画面,观众可以清晰地看到战争造成的浓烟滚滚、战船翻覆等场景,配上激烈的背景音乐,使得观众仿佛亲临战场,感受到赤壁战役的激烈与紧张。
第四部分:曹贵人的描写赤壁赋中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那就是曹贵人。
曹贵人是曹操的妃子,也是赤壁战役中的见证者之一。
PPT中通过精心挑选的素材,展示了曹贵人的风采和贤惠。
配以柔美的音乐,呈现了曹贵人在文山会海中扮演的角色,以及对曹操的深情厚意。
第五部分:文章的主题思想赤壁赋的主题思想是充满抒情性的,表达了作者对战争的痛惜和对当时社会的探讨。
PPT中通过选取相关的片段,并加入评论和解读,让观众更好地理解文章中所表达的主题思想。
《赤壁赋》ppt课件
子 悲 从箫声中来 (箫声幽怨)
从
何
从历史人物中来 (人生无常)
来 从个人境遇中来
(人生短暂)
翻译与理解
那
这却 去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
也;滥虚者如彼,而卒莫滑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
缺
那
最终 增长 如果
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
无尽也简直而通何羡矜上
翻译与理解
已经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
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状语后置
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
起 zhǔ,通“嘱”,劝人饮酒
诗 ,爵窈窕之章。
朔:农历每月的初一;
望:农历每月的十五日;
晦:农历每月的最后一天。
翻 译 与 理 解 一写美景乐事
暂留
白茫茫的水气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 露横江,
然而,东坡毕竟是一个胸怀旷达,政治上有 抱负的人,表现在他的诗、文、书、画中是 豪放的风格和浪漫的色彩。苏轼处于当时的 复杂政治斗争中,本来是很想有所作为的, 但在入狱受审并贬谪黄州的沉重打击下,他 不由得不从佛老思想中寻求慰藉,寄情山水, 幻想出世。可是,他终究未能超脱也不甘超 脱。黄州的山水勾起了他对古人的怀念,他 触景生情,倾吐了自己对曾经大显身手、建 功立业的历史人物崇敬、颂扬的感情,同时 也流露了自己治世立业的壮志。
忧乐便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 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表现了一种旷达开朗的胸襟和生活态
度。
翻译与理解
杯子更换 菜肴
凌乱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 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税籍李舟中,酒不知秦方之既白。
《赤壁赋》ppt优秀课件
主要内
2
山水描写
以绮丽的笔触描绘赤壁山水的壮美形态。
3
观战叙述
以苏轼个人的观战经历为线索,生动呈现赤壁之战的场景。
4
胜败感触
通过苏轼的揣摩与感悟,表达壮士断腕,遗患预防的思考。
艺术特点
1 风景描写
通过富有感觉的描写,将自然风景与人的情感融合在一起。
2 写意笔法
以略带抽象的笔触,突出了意境的表现,使作品更具思想性。
3 哲理独白
通过诗人内心的独白,探讨人生哲理和处世之道。
影响与意义
文化传承
《赤壁赋》通过文字传递了中国古代山水文化的精髓与表达方式,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艺术启迪
《赤壁赋》
《赤壁赋》是中国文学名篇之一,描绘了战国末年诗人苏轼在赤壁之战观战 时的所见所感。以山水为背景,展现出壮丽的场景与深邃的思考。
作者与背景
苏轼
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文学家、画家、书法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他 以骈文和豪放派诗歌而著名,是北宋文学的重要代表之一。
赤壁之战
赤壁山水艺术成为中国绘画的重要题材之一,对后世绘画艺术的发展起到了启发作用。
阅读与赏析方法
1 深入解读
通过学习赤壁之战的历史背景和情境,更好地理解《赤壁赋》的寓意。
2 品味山水
欣赏《赤壁赋》中的山水描写,感受其中蕴含的自然之美与人文情怀。
3 咏史联想
通过与史书对照、联想,将诗文融入历史,加深理解与印象。
结论与总结
经典之作
《赤壁赋》是苏轼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传颂至 今成为经典。
《赤壁赋》课件(共21张PPT)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古义:旷远的样子;
今义:完全不知道的样子。
4.词类活用 ①西望夏口,东望武昌(方位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望”的方 向:向西望,向东望) ②舞幽壑之潜蛟(动词的使动用法,使……起舞) ③泣孤舟之嫠妇(动词的使动用法,使……哭泣) ④侣鱼虾而友麋鹿(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伴侣;以……为朋友) ⑤月明星稀,乌鹊南飞(名词作状语,向南) ⑥下江陵,顺流而东也(方位名词作动词:攻占;向东进军)) ⑦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名词作动词,打鱼砍柴)
赤
壁
赋
苏轼
学习目标
1. 积累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基础知识; 2. 学习把握古代山水游记类散文景、情、理
三者融合的写作特点; 3. 正确理解作者纵情山水的情感和文章寄寓
的旨趣; 4. 激发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热情,培养积
极向上的人生观。
作者简介
苏轼,字子瞻、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 仙,汉族,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 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 时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 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任翰林学士、侍 读学士、礼部尚书等职,并出知杭州、颍州、扬州、定州等地,晚年 因新党执政被贬惠州、儋州。宋徽宗时获大赦北还,途中于常州病逝。 宋高宗时追赠太师,谥号“文忠”。
2.《赤壁赋》是意境、情感和理趣完美结合的典范,景、情、理 是如何融合到一起的?
现实中的“水月”——柔和之美——欣赏风月(实); 历史中的“水月”——苍凉之意——凭吊古人(虚); 哲理中的“水月”——人生须臾——体悟人生(虚)。 这样以景为中心,因景而乐、触景生悲、借景议理,景、情、理 和谐地融为一体!
《赤壁赋》ppt课件
食文化:东坡肉、东坡鱼
旷 酒文化:自酿养生酒 世 茶文化:自制紫砂壶 奇 服饰文化:东坡帽、东坡巾 才 为官政绩:疏浚西湖、修建苏堤
创作背景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因 作诗讽刺王安石新法(“乌台诗 案”),被捕入狱。出狱后,被 贬黄州团练副使。为排遣内心 郁闷,他泛舟赤壁,先后写下 了前后《赤壁赋》和《念奴 娇·赤壁怀古》。
现象:(江水)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 (月亮)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本质:变——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不变——物与我皆无尽也
结论:而又何羡乎?
道: 《庄子·齐物论》 天下莫大于秋豪之末,而大山为小。 莫寿于殇子,而彭祖为夭。 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 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 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 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 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 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 立,羽化而登仙。
于:介词,从。 纵:放任。 如:往。 凌:越过。 冯,同“凭”,乘。
第一段记了怎样的事?写了怎样的景?抒发了怎样的 情?
明确:
事:友人相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 吟咏诗文,迎风赏月。
方:当。 下,攻占。 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行。 固:本来,当然。 安:疑问代词,哪里。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糜鹿,驾一 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 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 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 侣、友:名词意动,以……为侣,以……为友。
《赤壁赋》ppt课件
赏析“主人”所唱之歌。
理想追求,作者在遭 贬之后,仍然对朝廷政事 关切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香草
高洁的品质
所思慕的人 美人 课文中指:(贤君明主)
最早出自屈原《离骚》 香草美人:1.高洁的品质;2.圣明的君主;3.美好的理想
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倚:循,依。 和:应和。 其:代词,那。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 悠长。缕,细丝。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幽壑:深谷。 嫠妇:寡妇。
“于是饮酒乐甚” “苏子愀然” “客喜而笑”
乐——悲——喜
状语后置句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
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对偶 互文
既望:过了望日后的第一天。 通常指农历每月十六日。 于:介词,在。 徐:慢慢、缓缓。 兴:起。 属:通“嘱”,劝请。 歌:名词活用作动词,歌唱。
元丰三年(1079年),苏轼因 为反对新法,遭人弹劾,被关
“乌台”,史称“乌台诗案”。
徐
密州
自请外调杭州 侥幸免于一死,被贬为黄州团
州
湖州
元丰三年黄州
练副使。为排遣内心郁闷,泛 舟赤壁,先后写下了前、后
哲宗元年回京
元丰七年汝州
《赤壁赋》和《念奴娇·赤壁 怀古》。
《前赤壁赋》
自请外调杭州 颖州 扬州 定州
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想象、夸张
①借助比喻、通感、想象、夸张,化抽象为具体,把洞箫那种悲咽低徊 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赤壁赋》优秀课件
欢迎来到《赤壁赋》的精彩世界!在这个课件中,我们会带你深入了解这篇 古文经典。
作者简介
1 姓名
曹操
3 家族
世袭京兆侯
2 生卒年份
155年-220年
4 主要作品
《曹文轩公集》、《武帝实录》、《赤壁赋》
《赤壁赋》背景介绍
时间
公元208年
地点
长江涉阳地区
背景
三国时期的战争
赤壁之战的经过
1
士别三日
为避免敌军追击,诸葛亮与陈震想出了“声东击西”的计策。
2
草船借箭
周瑜派出周郎兵马前往曹营,借箭之名攻打曹军,成功降低敌军气势。
3
赤壁之战
孙权与刘备的联军迎战曹操的大军,最终凭借火攻和精湛的战术取得胜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赤壁赋》的主题和意义
主题
表现出赤壁之战的英雄气概和壮烈苦斗。
意义
反映了三国时期的政治、军事、文化等各个方面,表现了群英荟萃的历史场面和中国智慧的 深刻内涵。
论述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道出了对抗强权的精神和维护正义的决心。
《赤壁赋》的艺术特点
书法
文笔遒劲有力,富有诗意。
自然描写
山水写意,美不胜收。
意境描绘
富有哲理和感染力的人生领悟。
《赤壁赋》的文学价值
1
主题
2
着重表现勇武、英雄气概和人性的刻画,
风格典雅。
3
语言
博采众长,采用多种文学技巧,并融入口 语元素,使人耳目一新、生动可感。
影响
影响了许多文人墨客和历代文化。
结论和总结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赤壁赋》这篇千古名作,与其描述的赤壁之 战一样,成为了历史和文化中的不朽之作。
《赤壁赋》ppt课件
白露:指白茫茫的水汽 横:笼罩
纵:放任
一苇:一片苇叶,指小船
所:……的地方
如:往,到……去
凌:越过
万顷:指广阔无边的江面。
茫然:形容江面旷远迷茫。 冯虚: 通“凭”,凌空
止:停止,指停栖 遗世:脱离人世。
独立:指独立生活
翻译:白茫茫的雾气笼罩江面,水光连着天际。任凭小船漂流到各处,越过那茫茫的江面。
回顾乌台诗案
宋神宗在熙宁年间(1068—1077)重用王安石变法,变法失利后,又在元丰年间(1078— —1085)从事改制。就在变法到改制的转折关头,发生了苏轼乌台诗案。这案件先由监察御史 告发,后在御史台狱受审。乌台指的是御史台,汉代时御史台外柏树很多山有很多乌鸦,所以 人称御史台为乌台,也戏指御史们都是乌鸦嘴。“乌台诗案”是元丰二年发生的文字狱,御史中 丞李定、舒亶等人摘取苏轼《湖州谢上表》中语句和此前所作诗句,以谤讪新政的罪名逮捕了 苏轼,苏轼的诗歌确实有些讥刺时政,包括变法过程中的问题。但此事纯属政治迫害。
文体知识
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兼具诗歌和散文的特点。始于战国,
盛行于汉,唐宋衰微,元、明、清趋于消亡。
发展阶段: 短赋 战国
骚赋 屈原
辞赋 汉
骈赋 魏晋
律赋 唐
文赋 宋
著名的文赋有杜牧的《阿房宫赋》、欧阳修的《秋声赋》、苏轼的 《赤壁赋》等。
文体特点:
铺采摛文,体物写志
① 四六为主追求骈偶。 ② 语音要求声律谐协。 ③ 文辞讲究藻饰用典。 ④ 内容侧重写景抒情。 ⑤ 形式常为主客问答。
杜 牧《阿房宫赋》 曹 植《洛 神 赋》 欧阳修《秋 声 赋》 庾 信《哀江南赋》
赋的文体
❖ 汉代大赋:铺张扬厉 ❖ 四大家:司马相如、扬雄、班固、张衡 ❖ 六朝律赋:注重对仗工整
《赤壁赋》ppt课件33张
第 三 段 名作动,捕鱼砍柴 名词意动用法,以……为伴侣(朋友)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喻短暂生命
米
片刻,短暂
同“嘱”,劝请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
一下子 箫声
偕同
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译文:何况我和你在江边捕鱼砍柴,以鱼虾为伴,以麋鹿为友,驾着一叶孤舟,举杯互 相劝饮。像蜉蝣一样将短暂的生命寄托在天地之间,渺小得就像大海里的一颗米粒。哀 叹我们生命的短暂,羡慕长江流水的无穷无尽。想与神仙一起邀游,同明月一样永世长 存。我知道这是不可能轻易得到的,因而只能把这箫声寄托在这悲凉的秋风中。”
第1段 第2段 第3段
第4段 第5段
押韵
间天然仙
桨光方 慕诉缕妇
-an
-ang -u
用韵换韵情况
稀 飞 诗 昌 苍 郎 -i
-ang
东 空 雄 鹿 属 粟 -(i)ong -u
穷终风
-(u)ong/eng
往长瞬尽 主取月竭 色适
-ang -u -入声
-un/in -ue/ie
酌藉白
-入声
字词正音
1.壬戌( rénxū ) 2.桂棹( zhào )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 qiǎo )
7.山川相缪( liáo )
8.舳舻千里( zhúlú) 9.旌旗( 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 shuò ) 12.渔樵( qiáo ) 13.扁舟( piān ) 14.匏樽( páo ) 15.蜉蝣( fúyóu) 16.无尽藏( zà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赤壁赋》ppt课件
家
思
想
情感:①忠君殷切,情怀幽远。
②羡慕曹操建功立业;渴望经世济民,为
国效力。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道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 遗响于悲风。
家
思
想
情感:①渴望超尘出世,遁世避俗;
②抒发希望与神仙相交往,与明月同在的
幻想。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
佛
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 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家
思
想
情感:随缘自适、旷达洒脱
水月
课堂小结
描写的主景、抒情的发端、议论的载体。 苏轼儒释道互补的处世哲学。 苏轼逍遥精神和刚健风骨的象征。
了悟风月不死,先生不亡也。——《古文观止》
②引出对历史人物及自 身命运的感慨,并引出下
月出照兮。佼人燎兮。
文苏子借水月悟人生。
多么明朗的月光,照见你亮丽的脸庞,
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你娴雅轻盈的倩影,牵动我焦盼的愁肠!
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 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哲
特点:须臾而永恒
理 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水 月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不知江月待何人,但见长江送流水。
作用:①借水的流逝和月 的圆缺来阐述人生的变化
与永恒;
②引出作者对自我人生选
择的阐述,成为作者的精
神寄托和美好品格的象征。
聚焦“水月”,解读意象
赤壁赋 (共36张)PPT课件
苏子愀然 ,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 星稀 ,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 ,东望武 昌 ,山川相缪,郁乎苍苍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 破荆州 ,下江陵 ,顺流而东也 ,舳舻千里 ,旌旗蔽空 ,酾 shí酒临江 ,横槊赋诗 ,固一世之雄也 ,而今安在哉?
作者的复杂思想:儒:积极入世,忧国忧民,平生倾慕贾谊 佛:精通佛理,不计得失,常与僧人来往道:好学老庄,齐 万物,一死生,追求内心调和。
儒家的积极入世态度与佛道的超然物外,与世无争的态度 是矛盾的,但又奇妙地统一在苏轼身上。当儒家思想遭遇 挫折时,苏轼却能峰回路转,在佛道二家思想中找到精神 归宿。
第9课 赤壁赋
余秋雨先生有一篇散文叫《苏东坡突围》,这篇文章主 要讲述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后的生活经历和心 路历程。作者认为这段炼狱般的经历让苏轼真正走向了 成熟,余秋雨写到 “成熟是一种明亮而不刺眼的光辉, 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 色的从容,一种终于停止向周围申诉求告的大气,一种 不理会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淡漠,一种无须 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勃郁的豪情发过了 酵,尖利的山风收住了劲,湍急的细流汇成了湖,结 果——引导千古杰作的前奏已经鸣响,一道神秘的天光 射向黄州,《念奴娇.赤壁怀古》和前后《赤壁赋》马 上就要产生。”
二写乐极悲来 。先写歌声,后写箫声;歌中的“美人”喻君, 表现了作者希望为国出力;箫声的怨、慕、泣、诉,抓住了箫 声“哀”的特点,末尾两句夸张性比喻,写出了箫声摄人心魄 的感染力。 在苏子看来,与客饮酒正在兴头,客却忽起悲曲,似乎不太合 拍,但却有深知其中道理,于是才有下段的“正襟危坐”问客: “何为其然也?”
《赤壁赋》ppt课件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注释:倚:循,依。和:应和。其:代词,那。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缕,细丝。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幽壑:深谷。嫠妇:寡妇。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注释:少焉:一会儿。于:介词,从。白露:白茫茫的水汽。横:弥漫,笼罩。纵:放任。一苇:比喻小船。如:往。凌:越过。万顷:指广阔的江面。茫然:旷远的样子。冯虚御风:凌空驾风而行。冯,同“凭”,乘。虚,太空。御,驾。遗世独立:脱离人世,升入仙境。现指脱离社会,独自生活,不跟别人往来。 羽化:指飞升成仙。
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面对宇宙和历史时都感到短暂悲哀。
第四段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注释:尝:曾。盈:满。虚:缺。卒:终究。消长:消减和增长。盖:表示假设,如果。自:从。曾:简直、尚且。以:通“已”,停止。
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注释:苟:如果。虽:即使。惟:只有。适:享有。
第五段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籍。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注释:更:再。肴核:菜肴和果品。狼籍:同“狼藉,凌乱”。杯盘狼藉:形容宴饮后桌上凌乱的样子。相与枕藉:互相枕着垫着。乎:相当于“于”,在。既白:天明。白,明亮。
《赤壁赋》ppt课件
江水
明月
人生
变
逝者如斯 盈虚圆缺 须臾而逝
不变
未尝往也 卒莫消长 无穷无尽
②物各有主,切莫贪求,让友人放弃“长终”的贪念。 ③人生固然短促,但可用有限的生命尽享无穷的自然万物。
2、对于“则物与我皆无尽也”一句,学者吴小如说:“物无尽, 人们能理解;‘我’亦无尽,就不易分晓。”你如何理解这句话?
(1)个体会逝去,但人类代代相传。(《春江花月夜》: “人生代代无穷已,江月年年望相似。”)
网页链接:洞箫演奏《锦瑟》
思考 1、客人所吹奏的洞箫曲是一首怎样的乐曲?作者是如何 描写箫声的?
凄婉悠长 催人泪下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不绝如缕 比喻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想象 侧面描写
2.本是“饮酒乐甚”,因乐而歌,吹箫是倚歌和之,为其伴奏, 为什么它的基调却是截然相反的?
①客人乐极生悲,触景伤情,内心产生了某种忧思(为后文张本)。
• 顺流而东也:东,名词作动词,向东进军。 • 舳舻千里:船头和船尾,指首尾相连的战船。 • 旌旗:泛指各种旗帜。 • 酾酒临江:酾酒,斟酒。 • 横槊赋诗:槊:长矛。赋:吟诵。 • 固一世之雄也:本来 • 而今安在哉:安,疑问代词,哪里。宾语前置,在安。
•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第二人称代词,你。 渔樵:名词作动词,捕鱼,砍柴。 状语后置,于江渚之上渔樵。
主和客其实是苏轼内心的两个层面: 1、客——失意的苏轼
仕途的挫败,境遇的突转使他抑郁失落,悲观消极, 他深感自身渺小,功业难成,产生了人生短暂、世事无常 的感伤与悲哀。
得罪以来,深自闭塞,扁舟草履,放浪山水间,与樵渔杂处, 往往为醉人所推骂。辄自喜渐不为人识,平生亲友,无一字见及, 有书与之亦不答。……谪居无事,默自观省,回视三十年以来所为, 多其病者。足下所见,皆故我,非今我也。(苏轼《答李端叔书》)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第二段,思考: 3、歌词中的“美人”指代什么?歌同代表了主人怎 样的情怀?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 它表现了作者的政治感慨,是作者在遭受贬谪之后, 仍然坚持对生活的执著态度,坚持对朝廷政事关切 而不甘沉沦的情怀。
4、本段的“悲”从何体现?作者是怎样描写萧声 之悲的? 本段“悲”从客人悲凉的萧存。体现作者借 助夸张、想像,运用精细的刻画和生动的比喻化抽象为 具体,把洞萧那种悲咽低回的哀音表现得十分形象真切。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 有着深远的影响。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 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代画家李公 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 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 了光彩,清人就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 “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的门额上, 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 壁,仍有“二赋堂”“酹江亭”“坡仙亭” 等名胜。
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 颜真卿、杨凝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 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 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 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 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诗文有《东坡 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 《 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 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 图》等。
二、 (2--3) 三、 (4--5) 吊古伤今 阐述哲理
乐 悲
乐
读第一段,思考: 1、这是“赋”正文前一段简短的叙事,可分几 层? 可分三层 : ①第一句,点明时间、人物。地点。这是写赋 的正规笔墨,如一篇长诗前的小序。 ②第二、三句,前句写景,后句叙事,为月出 之前的情况。 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 为月出之后的情况。
文 艺 全 才 的 苏 轼
散文与欧阳修并称欧苏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 壁赋》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 《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苏轼的三咏赤壁: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 赤壁怀古》 “东坡赤壁二赋,一洗万古。欲 仿佛其一语,毕世不可得也。” 赋是一种有韵的文体,讲求声律、 押韵、对比等形式,有辞赋、骈赋 和律赋感情变化的处理。 2、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划分结构层次。
读第一段,思考:
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
描绘的 景物: 水 风
本段展示了一种 色 彩特点: 与友人相聚、泛舟江 淡雅朦胧 上。畅饮美酒、咏诗 确文、迎风赏月的舒 舟 畅飘逸,超然物外的 苏子 境界。本段的感情色 刻画的 刻画的方法:外 彩以喜悦为主。 人物: 貌、神态 客
月
赤壁夜游图
字词积累
1、壬戌(rénxū) o) 2、桂棹(zhà 3、余音袅袅( niǎo ) 4、幽壑( hè ) 5、嫠妇( lí ) 6、愀然(qiǎo ) o ) 7、山川相缪(liá lú ) 8、舳舻千里( zhú 9、旌旗(jīng ) 10、酾酒( shī ) 11、横槊(shuò ) o) 12、渔樵(qiá 13、扁舟(piān) o) 14、匏樽(pá fú yó u 15、蜉蝣( ) ng) 16、无尽藏(zà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赤
壁
赋
大江东去,浪淘尽, 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 边,人道是、三国周郎 赤壁……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 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 夕是何年。……人有悲欢 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 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 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州 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 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 外郎,因 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 职,任杭州通判,知密州、徐州、 湖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 贬黄州。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 知杭州、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 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北还后第二 年病死常州 。
主要内容
本文描写了月夜的美好景色和泛舟 大江饮酒赋诗的舒畅心情,然后通过客 人的洞箫吹奏极其幽怨的声调,引起主 客之间的一场回答,文章的重点便转移 到人生态度问题的论辩上。文中流露出 一些消极情绪,同时也反映了一种豁达 乐观的精神。
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文 章可以分为几部分?
一、 (1)月下泛舟
宋代的黄州,就是今天湖北黄冈。 黄冈西北的长江边上,有一处风景胜 地。那儿矗立着一座红褐色的山崖, 因为形状有些像鼻子,人们就称它为 赤鼾矶;又因为山崖陡消如一而墙壁, 所以它也被称为赤壁。
宋神宗元年,苏轼遭受政治迫害,被贬 谪到黄州已经两年了。“长江绕廓知鱼美, 好竹连山觉笋香”,水中的鲜鱼,山间的新 笋,江城的一切风物,都给政治失意的苏轼 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这时,他曾站在江边的 赤壁上,眺望如画江山,唱出“大江东去” 的豪放歌声。他还在七月十六日一个幽静的 夜晚,驾舟畅游于赤壁之下的长江水面,写 下了千古名作《赤壁赋》。
1、背诵课文。
2、完成练习第二题。
下课啦!
读第二段,思考: 1、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本段营造了一种 主客之间萧歌互答, ①写作者的歌声 可分两层: 悲喜交集的境界。 ②写客人的萧声
2、本段的“嘻”从何体现,与上段的“喜”有何不 同? 本段的“喜”由主人“饮酒乐甚,扣舷间歌之” 看出。本段的“喜”比上段更甚,这样写可为下层 转入“悲”形成更大的反差。
苏轼与父洵弟辙,合称“三苏”。在 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 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 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 夸张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 少数诗篇 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 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 很有影响。《念奴娇· 赤壁怀古》、《水 调歌头· 丙辰中秋》传诵甚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