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的民族性是诗歌的世界性的重要基石

合集下载

艺术概论教案-语言艺术

艺术概论教案-语言艺术

第九章语言艺术一、本章内容概要1.诗歌。

诗歌是文学的基本体裁之一,如同其他文学作品一样,也是用语言塑造形象来反映生活和表达作者思想感情的艺术。

诗歌在文学发展历史上出现最早,在艺术起源时期,诗歌与音乐、舞蹈三者常常融为一体,只是到后来诗歌才逐渐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

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它产生的时代上自西周初期( 公元前11 世纪) ,下至春秋中期( 公元前 6 世纪) ,最后于春秋时代汇编而成。

我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杰出诗人屈原,创作了古代最早的一篇长抒情诗《离骚》。

前者成为我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后者则开创了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先河。

西方流传至今最早的文学作品,是诞生于公元前8 世纪左右的古希腊荷马史诗,即《伊利亚特》和《奥德赛》这两大著名史诗,对后来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

诗歌作为历史最久、流行最广的文学体裁,在中外文学史上产生了以难以计数的众多作品,形成了丰富多采的各种形式。

因此,诗歌分类方法多种多样,可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一般情况下,按照作品的性质和塑造形象的方式不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按照诗歌的历史发展和语言有无格律,又可分为格律诗和自由诗。

抒情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通过直接抒发作者的思想感情,坦露诗人的内心世界,来间接地反映社会生活。

抒情诗并不追求人物的刻画和情节的描述,而是注重个人情思的抒发,即使诗中有一些关于生活现象和自然景物的描写,但诗人仍然是通过托物言志或借景抒情,来体现诗人自己的感受与情绪。

如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叙事诗,作为诗歌的一种,它常常通过描述故事或塑造人物来间接反映诗人对生活的认识、评价、愿望和理想。

叙事诗通常不像抒情诗那样,直接抒发诗人自己的情感,而是将叙事与抒情水乳交融地结合在一起,将诗人的主观感情熔化在写人叙事之事。

如著名的北朝民歌《木兰诗》,全诗叙述了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从木兰女扮男妆参军到屡建战功返乡,在写人叙事中融汇入作者对木兰的敬佩赞誉之情,使这首长篇叙事诗具有了浓厚的抒情意味,也使得木兰的形象千百年来深受广大群众的喜受。

高二语文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 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

高二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知识点及练习题含答案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撒在乡野的草籽张复林麻雀,这些上天随意撒在江南乡野的草籽,它们在乡村热烈而盛大地生长和繁衍。

麦熟季节,麻雀成群结队从四面八方飞掠而来。

多的时候,黑压压一片,像一大块浓重的乌云,铺天盖地,布满了天空,大地仿佛被压低了许多。

无数的麻雀同时发出呼呼的啸声,啸声闷雷般滚过长空,犹如千万匹野马在嘶鸣奔突,脚下的大地都跟着颤抖起来。

那时,田野上一望无际的麦地和麦地之上的天空都是属于麻雀的,成为麻雀展示和演奏的大舞台。

而作为人类的我们只能在大地上仰望,或者聆听,这些天地间神秘的舞者。

农历的五月,麻雀俨然江南乡野的主宰。

田野上,阳光明媚,夏麦金黄,风吹麦浪翻滚。

麻雀扑扇着轻盈的翅膀,牢牢挂在不断倾覆又不断扬起的麦株之上;或者箭矢般弹射出去,麦穗上绿色的麦蚜虫和背部有红色斑点的麦蜘蛛,瞬间成为它们的美食。

一旦填饱肚子,便开始了游戏表演的时候。

它们或排成一个不够规则的方阵,像接受检阅的士兵,迈着方步,在地垄间行进;或成群结队飞掠起来,方阵变换成椭圆,有时则是长方的形状,在田野上空做一番优雅的逡巡,盘旋。

以徐徐飞翔的姿势和唧唧有声的热切叫唤,麻雀不断唤起孩子们亲近大自然的渴望,成为孩子们快乐乡村生活的最初引领者。

借着密集的麦株掩护,孩子们藏身麦地深处,他们头戴自编的草帽,把自己巧妙伪装起来,悄无声息的向麻雀靠近,愈到跟前愈加小心,前面的竖起食指在嘴角做出噤声的手势,后面的就近趴在地垄上,一个紧挨一个,屏住呼吸,一动不动,痴痴地观望。

有时候,领头的一声唿哨,孩子们呼啦一声,一跃而起,恶作剧地追逐,或者奔跑,惊起的麻雀像硕大的雨点,斜着灰色的身子流星般迅疾从这一垄坠向那一垄。

一阵得意的坏笑之后,孩子们又蹑手蹑脚向麻雀靠近,看看都伸手可及了,聪明的麻雀会立即蹿起,另找一处安全地方坠下,把孩子们引向更远处的另一片麦地。

看看快到麦地尽头,麻雀会腾地展翅飞高,再折身从孩子们头顶飞回来,一面集体啸叫着,就像另一拨不惧挑衅的孩童。

诗歌的作用和特点

诗歌的作用和特点

诗歌的作用和特点一、诗歌的作用诗歌随着人类语言的产生而产生的,是人类起源最早的文学样式,文字的出现便有了诗歌的记载,至今已有几千年的历史。

中国诗歌从原始的劳动号子,经诗经楚辞、唐诗宋词、元曲,至“五·四”以后到现代的新诗这样一段几千年的多元化发展历史,其思想表现形式和语言展现艺术始终没有背离中华传统文化的原始轨迹,为社会发展服务,为人民大众所接受。

诗歌学习和运用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认知祖国语文,传承中华文化。

诗歌是语言文学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祖国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诗歌作为中华文化的一种文学体裁,在数千年的社会发展中植根于社会,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参入、社会文人所推动,自始至终传承了着中华文化传统,是祖国语言文化积累和发展的重要标志。

通过诗歌的学习和运用能够使学习者清楚地认识祖国语言文化发展的悠久历史进程;认知传统古老的祖国语言文化的璀璨辉煌、博大精深;认识中国诗歌文化深厚雄浑的人文根基,广博深邃的思想底蕴,形式多样的类型体制,丰富多彩的艺术手法是西方诗歌文化无法比拟的;进而肩负起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语言文化的历史重任,在弘扬祖国语言文化的发展和国际交流过程中,把中华文化推向世界。

2、认识社会生活,提高人格品质。

诗歌以其独有的抒情的方式,高度凝练的语句,集中地反映着社会生活。

不同的诗歌作品,从不同的角度揭示出社会生活的本质,反映出多样化社会生活的不同侧面,直接而又形象地告诉人们应该怎样认识生活,怎样面对生活,怎样创造生活。

通过诗歌文化的学习,可以使学习者了解时代的变迁,知晓社会历史,认识社会环境,增长社会知识,进而在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的基础上,培养热爱祖国,热爱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感受中华语言文字优美和伟大的基础上,开发智力,拓展思维,陶冶情操,培养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能力,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3、感受文学作品的形象,提高思维创造力。

思维,分为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

浅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浅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浅析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艺术的民族性和世界性是近现代时期出现的重要文化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折射出了不同的文化背景和历史背景.进入信息化的本世纪,由于信息技术的的快速发展,世界各民族的物质生活日渐趋同,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成了大家经常讨论的对象,所以正确了解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对我们认识艺术今后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重要作用.艺术的民族性是指“运用本民族的独特的艺术形式、艺术手法来反映现实生活,使文艺作品有民族气派和民族风格.”由于不同的民族产生的艺术特征不同,所以民族艺术是多元化存在的,不同的民族有着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并有不同的文化,在他们之间形成了很多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形成了世界各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的盛况局面,这种多元化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民族艺术种类的多样性.每一种艺术是不可能独立存在的.它必须和多种艺术门类并存且相互交流,形成了这个民族的特色.我们以能歌善舞的蒙古族为例,他们的艺术除了舞蹈以外还有与舞蹈相伴的音乐艺术,还有与人们息息相关的服饰艺术和饮食艺术等.其二是民族艺术风格的多样性.艺术风格因人而异.民族、地域的不同产生的艺术也不用,在埃及有雄伟的金字塔和神庙,在中国有象征权威的青铜器,以及近代梵高的立体绘画和齐白石的花鸟、山水画并肩齐放,正是由于这些艺术的产生才会让世界艺术和而不同.艺术的世界性主张摆脱桎梏、解放思想、抛弃民族文化传统,是一种超阶级的势力扩充.就艺术而言,是一种能为多民族所接受、容纳的形式、内容.正如前面所说的油画家梵高及中国画家齐白石,不论是他们的艺术作品还是艺术造诣,不仅属于他们的民族更是属于世界的,都是世界人民所共有的艺术.所以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既有差别又有联系的辩证统一的关系.其一,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联系的:民族性不仅具有世界性的特点,反之同样成立,中国的艺术在发展的同时也是在不断的汲取世界其他各地的文化艺术,当佛教文化传入中国后,随后的佛教艺术应运而生,敦煌莫高窟的石刻佛像艺术,到现在所产生的影响还远远不断的熏陶着我们.中国的文化艺术更是影响到世界各地,中国汉字的传播,给周边地区文化的发展产生了不小的影响,中国的服饰,建筑,饮食等艺术的传播更是给世界各地带去了与众不同的艺术影响.时代是不断前进的,文化艺术也是这样,这种民族性具有世界性,世界性具有民族性的艺术将成为今后世界艺术发展的方向,所以我们应不断吸收其他民族艺术的精华,以完善和发展本民族固有的艺术.;其二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是有区别的,我们应看到,有些民族艺术、民间艺术并不具有世界性,也不一定是世界性的,世界性的艺术也不一定适合每个民族,中国有五十六个民族,每个民族的文化艺术不同,所产生的影响也不同,少数民族的服饰文化艺术以及饮食文化艺术等,对世界其他地区的影响可能较小,但是那却是他们本民族的重要文化艺术,其他地区的艺术特色也不一定适合中国各民族的艺术需要,因此无论是艺术家还是艺术欣赏者,不仅要对本民族的艺术传统进行选择,对其他民族的艺术也必须用我们的量规加以规范、选择.我们应提倡创造性地继承吸收,避免笼统性的因袭,在世界艺术的大舞台上,民族性才有意义,所以并非一切民族的艺术都是世界的,民族艺术要想成为世界艺术是有条件的.只有真实地反映社会发展趋势和时代精神的民族艺术才有可能成为世界各民族所共赏的艺术,才有可能对世界各民族的艺术发展产生影响.只要各民族间的交往存在,艺术的交流就不可避免地会存在.艺术的民族性只有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在世界艺术的舞台上展现自己的美丽并不断改变自己的舞姿,才真正具有魅力.各民族艺术的多元化是艺术发展是必然规律,必须承认民族差异和民族特色,不能以世界性取消民族性.各民族艺术相互影响、相互融合,承认民族的独特性并不是否定民族间世界性交流的趋势,民族的差异性恰恰是各民族之间必须互通有无,取长补短的事实基础,不能因为坚持民族性则拒绝世界性.要正确理解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不理解这一点“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或“越是世界的就越是民族的”就根本无从谈起: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是历史趋势;世界艺术并不是取消民族差别,凌驾于民族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世界艺术也是一种“民族艺术”;在这个意义上艺术首先是民族的才能是世界的,而民族的艺术则不一定具有世界性,在世界范围内引起共鸣的世界艺术则自有其民族性,世界艺术是为整个世界所共赏的民族艺术.世界艺术反过来又影响民族性艺术,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系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艺术是历史趋势,艺术的世界性指优秀的艺术具有跨越不同民族,为整个世界共同欣赏和接受的价值.强调艺术具有世界性,并不是取消民族差异,凌驾于民族之上的一种独立存在的艺术,世界艺术也是一种民族艺术.艺术是为了表达感情而产生的,也是为了交流产生的.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民族艺术的产生都有自己的优势.各民族艺术必须要立足于现实生活,承担自己的社会功能,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传承,是民族艺术有自身的独特价值.在当今外来文化的不断渗入,我们要选择性的接收,要正确对待外来文化艺术,正确的与世界交流,这样才能走出一条具有本民族文化特色的现代艺术之路.。

简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简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艺术是为了表达感情而产生的,也是为了 交流而产生的。在艺术的世界里,每一个民族 艺术都是竞技场上的运动员,各有各的优势。 各民族艺术必须要立足于时代的现实生活,承 担自己应有的社会功能,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 传承,使民族艺术具有自身的独特价值。
同时我们要面对整个世界的变化,研究外 国一切有价值的文化艺术,并善于从中吸收一 切有益于我们创造的因素。在当今外来于本土、 传统与现代的交错矛盾中,我们既要以开放的、 积极的态度处理问题,又要头脑冷静。正确对 待外来文化艺术,注意与世界,时代接轨才能 走出一条具有本民族文化品质和自己独特语言 的现代艺术之路
用本民族的由于不同民族有着其自身不同的风俗习惯有不同的经济基础处在各自不同的生活环境包括生活方式风土人情传统习俗心里状态等并且包含着不同的文化在他们彼此之间形成了很多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性形成了世界民族艺术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多元化局面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 是20世纪中国艺术理论的重要 主题。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这 一对矛盾命题随着社会情势的 复杂变动此消彼长,折射出复 杂的历史语境及其深层意义结 构的曲折变化,意味深长,值 得认真思考。因此我将在这里 将它作为一个特殊的问题加以 简单的讨论。
毛泽东同志曾指出“近代文化,外国比我 们高,要承认这一点。艺术是不是这样呢?中 国在某一点上有独特之处。在另一点上外国比 我们高明。中国文化应该发展。象西太后反对 ‘洋鬼子’是错误的。要向外国学习,学来创 作中国的东西。我们接受外国的长处,会是我 们自给给的东西有一个跃进。中国的和外国的 药有机的结合,而不是套用外国的东西。外国 有用的东西,都要学到,用来改进和发展中国 的东西,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都要学到, 创造中国独特的新东西。我们应当看到西方文 化对经济落后的民族有着不可抵御的吸引力。 所以正确认识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辩证关 系,对于

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刘勇论文资料6

北师大中文系教授刘勇论文资料6

郭沫若研究述评刘勇/李春雨【专题名称】中国现代、当代文学研究【专题号】J3【复印期号】2001年09期【原文出处】《《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1年04期第14~25页【英文标题】A Critical Review of the Studies of Guo Mo-ruo LIU Yong,LI Chun-yu(Dept.of Chinese Language and Literature,BNU,Beijing100875,China)【作者简介】刘勇(1958-),男,江苏省南京市人,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教授。

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5李春雨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北京100875【内容提要】郭沫若研究已经走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程,研究的价值远远超过了其本身的价值。

在收集大量资料的基础上,运用客观描述与分析评点相结合的方法,从诗歌、历史剧、文艺思想与创作个性诸方面对郭沫若研究进行了系统全面的回顾、反思和评述,从而揭示郭沫若研究的多重价值和意义,指出研究中的不足和缺陷,同时预测郭沫若研究的发展趋向。

More and more scholars have realized the great value of Guo Mo-ruostudies which have achieved so many good results in the pastcentury.Inthis article,basing on a vast amount of detail andaccurate information,the authors undertake a systematic and all-round critical review ofGuo Mo-ruo studies in the 20th contury inthe following aspects:poetrystudies,historical playstudies,thought on art and literature studies,ideas guidingliterary creation studies,etc.While revealing the greatvalue ofthe studies fully,the article points out the deficiencystly,the article foretells the developmentaltendency ofGuo Mo-ruo studies in the future.【关键词】郭沫若/研究述评/多重价值/历史与趋向Guo Mo-ruo/critical review of the studies/multiple values/history anddevelopmental tendency中图分类号:I206.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0209(2001)04-0014-12郭沫若研究是与郭沫若的文学创作同时起步的,如果说郭沫若研究本身在中国文化学术界堪称一门显学,那么郭沫若研究从发生到发展所经历的种种曲折变化也同样是显要夺目的。

浅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浅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浅析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作者:冀秋匀来源:《西部论丛》2019年第05期摘要:艺术是人类充满活力的创造性活动,艺术的源头是史前艺术,经济推动着社会上所有事物的产生与发展,不同地域,不同国家,艺术的发展也是不同的,有的发展的早,,有的发展的晚,时间不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艺术的发展是具有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民族性与世界性贯穿艺术发展的始终。

关键词:艺术民族性世界性关系一、艺术(1)艺术的含义。

什么是艺术?艺术是社会生活在艺术家头脑中反映的产物,通过艺术家的思想以及实践创造出来的产物。

艺术活动是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所见所闻,自己的感受体验来对客观事物进行描绘,用具有象征性符号的方式进行艺术品创造的实践活动。

艺术品的形成是凝聚了艺术家的心血和创造力。

艺术是每个创造者特有的表现形式。

(2)艺术的起源。

据史料记载,追根溯源,艺术起源于史前艺术,所谓的史前艺术,是指史前时代即没有文字科考记载的历史时期的艺术。

史前艺术产生于还没有出现文字的时期,艺术不能被文字记载,只能通过艺术品留住那段时期的历史。

从某种意义上说,史前艺术很好的表现出原始人类的感想,以便后人去体会,感受当时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环境,心理特征等等。

每个艺术都有自己的高峰期,史前艺术也不例外。

它的高峰出现在欧洲,其中最著名的是阿尔塔米拉岩洞和拉斯科岩洞。

二、艺术的世界性艺术有其民族性,也有其世界性,不同民族特有的艺术属性交织在一起,各自吸收有利于本民族艺术发展的部分,使本民族艺术在岁月的流转中依然散发着魅力。

各民族艺术的发展使得艺术不仅是本民族特有的,而且还是世界的,两者是离不开的,有了其中一个才会有另一个的存在,也正是因为有一个的存在,另一个才能更好的发展。

摄影同样也經历了不同时期的发展。

但凡接触过摄影的人都知道摄影始于1839年创始人是达盖尔,可若要追本溯源其实人类最早对于影像的认识早在公元前四世纪就产生了墨子发现的小孔成像早了欧洲两千年。

这一现象为后来摄影的诞生做了很大贡献,摄影是从国外流传到中国的,但摄影的产生是来源于中国,民族的东西进入世界,才能被人们发现,才能被推广,才能被很好地运用,有利于文化的传播。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艾青诗选》知识点归纳及检测题3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艾青诗选》知识点归纳及检测题3

部编九年级上册名著《艾青诗选》知识点归纳及检测题3一、名著阅读题1.下列诗句均选自《艾青诗选》,其中哪一项与另两项不属于同一时代呢?请先选择,再简述理由。

A.雪落在中国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锁着中国呀……B.这国土/养育了为我所爱的/世界上最艰苦/与最古老的种族。

C.离开了运动/就没有生命/活着就要斗争/在斗争中前进。

选项(_______),选择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填空。

“为什么我的眼睛长含着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这个饱蘸感情的名句出自著名现代诗人____的诗篇,他的成名作是怀念并歌颂抚养他的保姆的长诗《______________》。

他的诗歌中主要意象都是强烈鲜明的,充满雄浑的力量,如_______、_______等。

3.名著阅读。

(1)下列关于名著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陈太丘与友期》出自《世说新语》的“德行”一门。

B.《泰戈尔诗选》收入作者最具代表性的四部诗集,分别是《故事诗》、《吉檀迦利》、《新月集》以及《花园集》。

C.唐代是中国诗歌的黄金时代,初唐四杰的代表人物是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

D.《唐诗三百首》中的“凄凄惨惨戚戚”一句体现了作者孤寂悲伤的情绪.(2)《艾青诗选》有着丰富的意象,其中“”凝聚着诗人对祖国母亲最深沉的爱,凝聚着诗人对于生于斯、耕作于斯、死于斯的劳动者最深沉的爱,对他们命运的关注与探索:“”表现出艾青对旧社会的黑暗和恐怖的痛恨以及对黎明、光明、希望的向往与追求。

(3)梁山108条好汉上梁山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有的因为无处容身而上山,有的战败后归降而上山,有的被吴用用计骗取上山……下列哪一组人物上梁山的直接原因是相同的?结合内容,简述其上山的原因。

A.林冲呼延灼 B.卢俊义徐宁 C.公孙胜董平4.“抓意象析情感”是阅读《艾青诗选》的重要方法。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解析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解析

高中语文散文类文本阅读专项训练100及解析一、散文类文本阅读1.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凝固在穿岩山的时光张雄文①小车像只负重的岩鹰,缓缓盘旋而上,将雪峰山深处亘古沉默的幽绿一层层抛在脚下。

②一路陪伴我们的是盛夏里一场粗犷的雨。

雨点似乎窥伺漫山油油绿意已久,忘情倾泻而来,清脆如金石相扣,将山脚统溪河野性的轰响稀释得若有若无,像天外渺远的钟磬声。

这是有着世居深山更深处乡民特质的雨,淳朴而大气,敦厚而好客。

从我们一行钻入雪峰山,抵近统溪河河岸,望见穿岩山眉梢时,它们便紧随而行,似乎生恐浓荫如盖的莽莽丛林凉意不够,怠慢了远道而来的我们。

③我依旧汗意涔涔,却都是穿岩山壁立悬崖惊出的冷汗。

小车蓦地停在了山腰人工凿出的一处平地,我弓腰钻出车门,长吁一口气。

抬头,一座静默的古寨跃入眼眸。

“枫香瑶寨”几个大字将银色的雨幕染成温婉的金黄。

古寨木墙黑瓦,松木的清香扑鼻而来;门楼上三层屋檐清俊雅致,弯翘欲飞。

我脑海里蓦地闪过许多镜头:白发长髯的瑶王率领族人避居于此,山高林老,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时耕时猎,怡然自乐。

④似乎为了印证这些我从纸上得来的印象,刚近寨门,山歌乍起,一排五彩民族服饰的窈窕女子笑靥烂漫,端着大碗酒肉拦在了门口,“瑶王”迎了上来。

他是一个真正的雪峰之子,穿岩山国家森林公园的规划设计者,也是我神交多时的好友。

他穿着随意,憨厚而儒雅,淡淡的微笑里漫溢古朴的书卷气,绝不似一个久居深山的“山人”,而像是一个大学校园中寻常可见的学者。

⑤豆大的雨点还在倾情挥洒,“瑶王”陪我重新钻入雨幕,前往右上角的一处泳池。

古树参天而立,枝叶交错,几乎将雨水隔绝在十几米外的头顶。

路边偶尔开出一点豁口,簇拥几丛翠竹,竹林尽处有一块长条形窄狭菜地,生长着辣椒、茄子、丝瓜、苦瓜。

“瑶王”笑笑说,我种的。

我不好意思开口,心里却默念,晚餐要有点这地里的菜肴才好。

⑥泳池是削平一座不宽的山峰而建,山泉从林间岩石罅隙注入。

三五游客或仰或俯,搏浪其间,趣味盎然,全然不顾头顶淋漓的雨水。

简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简述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

04
艺术的民族性与世界性的未来发展
全球化背景下的艺术发展趋势
全球化进程加速了艺术交流与融合,使得不同民族 的艺术得以广泛传播和接受。
数字技术和互联网的普及为艺术创作和展示提供了 更广阔的平台,使得艺术作品能够跨越国界,走向 世界。
全球化背景下,艺术创作的主题和形式呈现多元化 趋势,不同民族的艺术相互借鉴和影响,形成新的 艺术风格和流派。
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融合与创新
02
01
03
民族艺术与世界艺术的融合是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有助于推动艺术的多样性和创新。
艺术家们通过借鉴不同民族的艺术元素和文化符号, 创作出具有国际视野和民族特色的艺术作品。
融合与创新有助于民族艺术走向世界舞台,同时保持 其独特的文化内涵和艺术价值。
未来艺术民族性与世界性的关系展望
手法也不断更新和演变。
世界艺术的价值与意义
文化传承
世界艺术是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 组成部分,具有传承历史文化的 重要价值,能够促进人们对不同
文化的了解和认同。
审美体验
世界艺术提供了丰富的审美体验, 能够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提高人 们的审美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社会功能
世界艺术具有社会功能,能够反映 社会现实和人民心声,推动社会进 步和发展,同时也能为国际交流与 合作搭建桥梁。
传承性
民族艺术往往通过世代相传的方式得以延续和发展 ,具有深厚的传统底蕴。
民族艺术的形成与发展
社会文化影响
民族艺术的形成和发展受到该民族社会文化的影响,包括宗教信 仰、道德观念、审美标准等。
历史演变
民族艺术随着历史的演变而不断变化,反映了不同时期的社会发展 和文化交流。
民间艺术与精英艺术的互动

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

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

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是文学研究中经常被探讨的两个方面。

它们之间既存在相互依存的关系,也存在矛盾和冲突。

本文将从定义、关系和如何平衡两个方面对文学的民族性与文学的世界性进行探讨。

一、定义1、文学的民族性文学的民族性是指文学作品在表现民族文化、民族心理和民族精神方面的特征。

它是一个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反映了一个民族在语言、历史、哲学、道德、审美等方面的特点。

2、文学的世界性文学的世界性是指文学作品在表现人类普遍文化价值和人类共同心理方面的特征。

它反映了人类在思想、情感、价值观等方面的共性,超越了民族和国家的界限。

二、关系1、相互依存文学的民族性和文学的世界性并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相互依存的。

一方面,文学的世界性要以文学的民族性为基础,因为文化的多样性和民族的独特性是形成世界性的前提。

另一方面,文学的民族性也需要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和提升自身的文化内涵。

2、矛盾和冲突然而,在实际的文学发展过程中,文学的民族性和文学的世界性也经常存在矛盾和冲突。

一些文学作品过于强调民族性,忽略了世界性的普遍价值,导致作品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而一些文学作品则过于追求世界性,忽略了民族性的独特性,导致作品缺乏个性和深度。

因此,如何平衡文学的民族性和文学的世界性是文学研究中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三、如何平衡1、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在保持文学世界性的同时,我们需要坚持民族文化的独特性。

只有深入了解和挖掘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精神内核,才能保持文学作品的民族性和特色。

同时,我们也需要借鉴和吸收世界文化的优秀成果,以丰富和提升本民族文化的内涵。

2、尊重人类共同的心理和情感在保持文学民族性的同时,我们需要尊重人类共同的心理和情感。

文学作品应该反映人类的普遍价值和共性,而不是仅仅表现民族文化的狭隘性。

只有将人类共同的心理和情感融入到作品中,才能使作品具有更广泛的影响力和感染力。

3、促进文化交流和融合为了平衡文学的民族性和文学的世界性,我们需要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诗歌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诗歌的基本要素和特点

诗歌的基本要素和特点诗歌是一种优美的艺术形式,它通过特定的语言和结构,将情感、思想和意象以独特的方式表达出来。

诗歌的基本要素和特点决定了它与其他文体的区别,使其成为独特而受人喜爱的文学形式。

一、抒发情感的媒介诗歌是人们抒发情感的重要媒介之一。

通过独特的语言和形式,诗歌能够表达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让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产生共鸣。

诗歌可以表达欢乐、悲伤、愤怒、温馨等各种情感,让人们在情感的交流中获得共鸣和满足。

二、意象的运用诗歌以其独特的意象运用而闻名。

意象是通过具体而生动的描写,表达抽象概念和情感的形象化语言。

通过意象的运用,诗歌能够以简练、凝练的形式表达深层的意义和情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三、韵律和节奏诗歌的另一个重要特点是其韵律和节奏感。

通过诗句的排列和音节的重复,诗歌创造出独特的韵律感和节奏感。

这种韵律和节奏能够增强诗歌的魅力,使其更具吸引力和感染力。

四、紧凑的语言表达相比其他文体,诗歌更注重对语言的精炼和凝练。

诗歌以其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自由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和象征等手法,使作品更具有感染力和艺术性。

通过巧妙的语言运用,诗歌能够以有限的文字表达丰富的内涵,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

五、主题的多样性诗歌可以涉及各种主题和议题,包括自然、爱情、社会、人生哲理等。

诗歌的主题多样性使其具有广泛的创作空间和表现力,能够通过诗人的独特视角和感受,描绘出生活的方方面面,为读者带来不同的思考和体验。

六、与时代的关联诗歌与时代紧密相关,每个时代都会产生与其相适应的诗歌形式和内容。

诗歌具有时代性,它能够反映出当时社会、文化和人民的情感和思想状态。

通过阅读不同时代的诗歌作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历史和社会的变迁。

七、与审美的关联诗歌是一门艺术,它与审美有着密切的关系。

诗歌的审美要求包括形式美、情感表达美、意境美等多个方面。

诗歌作品的审美价值取决于其语言表达的美感程度、情感的真切与深邃、意境的独特与丰富等。

总之,诗歌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具有抒发情感的媒介、意象的运用、韵律和节奏、紧凑的语言表达、主题的多样性、与时代的关联以及与审美的关联等基本要素和特点。

现代诗歌知识梳理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现代诗歌知识梳理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知识清单(解析版)

第五章文学类文本阅读(三)现代诗歌第1节现代诗歌知识梳理一、基础知识积累1.现代诗歌的概念诗歌是与小说、戏剧、散文并列的文学样式。

诗歌饱含情感和想像,是以富于节奏和韵律的语言,集中精炼地反映社会生活,抒发情感的文学体裁。

现代诗歌又称新诗,一般指“五四”以后在继承发扬民歌和中国古典诗歌的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借鉴吸收西方诗歌的表现形式、表现手法而逐渐发展形成的诗歌。

具有形式自由、韵律灵活、自然清新的特点。

新诗采用了自己独特的语言表达方式(“诗家语”),它高度凝练,大幅跳跃,富有暗示性。

“夫缀文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沿波讨源,虽幽必显。

”(刘勰《文心雕龙·知音》)刘勰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作家诗人创作时,是先有了情思抒发的冲动,再发而为文辞形成作品,读者必先通过文辞才能了解作品传达的情思。

这样,由文辞入手,去解读作品,发幽探微,即使是隐微的内容,也会使它显露出来。

因此,在阅读鉴赏现代诗歌时,就必须把握其语言特点,从解读诗歌语言入手,进而探究诗歌的意蕴和思想内涵。

现代诗歌冲破了旧体诗的格律束缚,语言趋于口语化、散文化,其语言与散文的距离缩短,但仍具有自己的特点。

2.诗歌的主要分类(1)按作品内容的表达方式分:叙事诗和抒情诗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

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通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等。

(2)按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分:格律诗、自由诗和散文诗①格律诗:按照一定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

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如我国古代诗歌中的“律诗”“绝句”和“词”“曲”,欧洲的“十四行诗”。

③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

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和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关于诗歌知识点总结

关于诗歌知识点总结

关于诗歌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音乐性语言为特点的文学形式,它以节奏、韵律、意象和表现手法等来进行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在诗歌中,诗人常常会使用比喻、象征和暗示等手法来营造出一种独特的文学氛围,使读者产生共鸣和情感上的共鸣。

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形式,更是一种艺术表达方式,它能够通过文字的魅力来打动人心,让人们产生共鸣。

二、诗歌的特点1.音乐性诗歌具有浓厚的音乐性,它以节奏和韵律来表现情感和意象。

通过诗歌的韵律和声音美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其感受到一种美的享受。

2.想象丰富诗歌常常以丰富的意象和想象力来进行表达。

诗人通过比喻、象征和暗示等手法来营造出一种生动的艺术形象,使读者产生强烈的想象力和感受力。

3.表现手法多样诗歌以丰富多样的表现手法来进行情感和思想的表达,比如对比、排比、音韵、意象等,都可以通过不同的表现手法来进行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4.节奏感强诗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它以韵律和声音美来打动读者的心灵,使人们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5.深刻的思想诗歌常常以深刻的思想来打动人心,使读者在浏览诗歌的时候,不仅可以享受到美的享受,还可以感受到一种精神上的享受。

三、诗歌的种类1.抒情诗抒情诗是一种以抒发个人情感和情绪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形式。

抒情诗通常以诗人个人的感受和体验为创作素材,通过情感和意象的表达来打动读者的心灵。

2.叙事诗叙事诗是一种以叙述故事和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形式。

叙事诗通常以一个具体的故事情节为线索,通过诗人的叙述和描写来展现出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结局。

3.哲理诗哲理诗是一种以探讨人生哲理和思想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形式。

哲理诗通常以人生哲理和思想为主题,通过诗人深刻的思想和意象来进行情感和思想的表达。

4.咏史诗咏史诗是一种以歌颂历史人物和事件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形式。

咏史诗通常以历史人物和事件为创作素材,通过诗人的歌颂和描写来表达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敬仰和赞美。

5.民族诗民族诗是一种以歌颂民族传统和文化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形式。

2024届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选择题得分技巧(教师版)

2024届新高考信息类文本选择题得分技巧(教师版)
四、答题技巧
选择题一:
1.通过找选项关键词,锁定原文范围(注意做信息类文本不必先阅读文本,而是应该先看选项内容,锁定范围后再进行精读+略读,做完三道选择题你自然对文本内容有了大致的熟悉)
关键词选择——在文章中不会轻易改变表述的词语
①具有唯一性的词语,如人名、地名、书名等;
②具有专业性的词语,如宏观、微观、线性结构等;
人们逐渐意识到对“他文化”吸收力的强弱与自己本民族文化传统的强弱成正比。唐代之所以能广泛吸取西域民族、北方民族及佛教的文化,正因为它拥有一个秦汉以来建立的强大的中华文化传统,这传统如一个消化力极强的胃,吸收了四方异域的文化,借以繁荣本民族文化。g当代新诗不但丢失了本民族的诗歌传统,而且也失去了对那个传统的记忆和感情,而中华文化又不同于其他以拉丁语为先祖的各种西方文化,可以自然地相互吸收,所以必然会发生这种食洋不化的病症,这病症是当代诗歌失去读者的重要原因。当代诗歌由于时代内容的发展,已无法退回到新诗运动初期的状态。当代社会让世界村的居民们多少都进入了一个更复杂的感性与知性世界,中国诗歌也相应地在寻找与之相当的艺术形式,主要是诗歌语言、内在结构、外在形态。这些必须是有本民族实质性的和具有现代性的,单靠移植西方是绝对不行的。
1.翻译题干——即找出题干指定范围的观点
2.翻译选项——即提炼选项论据的观点
3.明确一定为“最合适”,因为选项中可能出现a材料也可以,但没有b材料更适合的情况
五、典例分析
材料一:
a中华民族有着深厚文化传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思想体系,体现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积累的知识智慧和理性思辨。这是我国的独特优势。中华文明延续着我们国家和民族的精神血脉,既需要薪火相传、代代守护,也需要与时俱进、推陈出新。要加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挖掘与阐发,使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把跨越时空、超越国界、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文化精神弘扬起来。b要推动中华文明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激活其生命力,让中华文明同各国人民创造的多彩文明一道,为人类提供正确精神指引。c要围绕我国和世界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着力提出能够体现中国立场、中国智慧、中国价值的理念、主张、方案。我们不仅要让世界知道“舌尖上的中国”,d还要让世界知道“学术中的中国”“理论中的中国”“哲学社会科学中的中国”,让世界知道“发展中的中国”“开放中的中国”“为人类文明作贡献的中国”。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语文必修5

2018_2019学年高中语文第三单元综合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语文必修5

第三单元综合检测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诗歌传统中,和谐世界是诗人们从来追求的境界,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和谐,成为诗歌创作中重要的题村,同时,又是诗歌美学中重要的理论支柱。

在我们中华文化的思想宝库中,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重要的精神财富,也是诗人从事诗歌创作重要的理论源头。

道家创始人老子认为,“道”是宇宙万物的根源,万物具体形态的原始物质是“气”,万物都是禀赋了“道”而成了自然本性“德”,又禀赋了“气”而成了形态和形体之“形”。

《老子·二十五章》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种以自然为法的精神影响了历代的中国诗人,而庄子在《庄子·齐物论》中所说:“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则在许多优秀诗人的笔下,成为他们表现人生和世界最高的境界追求:“天人合一”“物我两忘”!这种境界的追求和创作实践,在中华优秀的诗歌长河中,形成了山水诗、边塞诗和田园诗的流派和传统,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篇。

杜甫的“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李白的“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张九龄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范成大的“信步随芳草,迷途问小童”、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这些表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诗歌佳句,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同时,也成为中华民族的民族性的基因,渗入每个中国人的血液,变成中国人的审美情趣、人文理想和生命追求。

这种创作实绩经过历代诗歌理论家和美学家的总结和提炼,形成了中国诗歌传统的重要理论主流。

唐代王昌齡首提“意境”一词,并称“理入景体”“景物兼意入兴”;宋代范希文提出“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明代谢榛提出“景乃诗之媒,情乃诗之胚,合而为诗”;到了晚清王国维则在《人间词话》中完成了意境之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有高格,自有名句”“大诗人所造之境必合乎自然,所写之境亦必邻于理想也”“诗人对宇宙人生须入乎其内,又须出乎其外”。

民族性·世界性·人类性:莫言小说的核心质素与诗学启示

民族性·世界性·人类性:莫言小说的核心质素与诗学启示

民族性世界性人类性:莫言小说的核心质素与诗学启示白杨;刘红英【摘要】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如何在世界格局中呈现民族特性及其世界意义,成为文学创作与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莫言的小说以其对民族经验与世界性、人类性关系的独到把握,为我们思考当代文学的发展路径提供了很好的个案.在人类性基础上张扬民族性,使莫言具有了世界性声誉和影响力,也成为东方文化的全新传播者.而其前后期的诗学转向,内蕴着作家文化重构的信心和主体自觉的全新向度.艺术创新离不开本民族深厚的文化传统,这是莫言诗学转型的价值启示.【期刊名称】《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年(卷),期】2013(024)005【总页数】5页(P99-103)【关键词】莫言;民族性;世界性;人类性;诗学启示【作者】白杨;刘红英【作者单位】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 130012;吉林大学文学院,长春 13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I206.7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文学如何在世界格局中呈现民族特性及其世界意义,成为文学创作与研究领域备受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

莫言作为当下汉语文学写作的佼佼者,同时也是东方文化以及民族性传播的集中代表,在创作中如何处理民族性与世界性之间的复杂关系,其前后期创作的转型能够呈现出何种向度的主体自觉?这种主体性的自觉对于莫言乃至于当下的中国文学来说,又有着怎样的启示意义?这些问题在当下的文化时空中都有深入思考的必要。

一、民族性与世界性的交集:人类性在20世纪80年代的中国文学场域中,哥伦比亚作家加西亚·马尔克斯的影响力非同寻常,其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品《百年孤独》不仅震撼了拉丁美洲,也深深引发了中国作家的群体性焦虑。

在世界文学的格局中,中国现代文化的弱势境况被再次反衬出来,这种心灵阵痛对中国作家而言既是暂时的,也是深远的。

一时间,民族性写作异军突起,莫言正是在这种文化语境中开始了自己真正的创作生涯。

在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民族性与世界性的矛盾及纠葛成为一代中国作家挥之不去的文化情结,也成为他们文学写作的内在动力和无法克服的软肋。

诗歌基础知识点总结

诗歌基础知识点总结

诗歌基础知识点总结一、诗歌的定义诗歌是一种以语言为媒介,通过音韵美、形象美和意义美来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的文学体裁。

它以感情和想象为基础,以语言、音韵、节奏和韵律等手段来构建形象的艺术品,通过文字的变换和排列来表现感情、思想、意境等内在世界。

诗歌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性,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和精神的交流。

二、诗歌的特点1.语言的艺术性。

诗歌以优美流畅的语言为特点,注重音韵美、形象美和意义美的表现,使用具有音韵美的词语和句式,通过排比、对仗、押韵等手法来增强意境的韵律感和美感。

2.形象的丰富性。

诗歌以形象生动、意蕴丰富为特点,通过丰富多彩的形象来表现情感、思想和意境,让读者在感官和想象上产生共鸣,从而深入地体验诗歌的意义和美感。

3.节奏的强烈性。

诗歌以节奏感强烈、韵律感明显为特点,通过句子的节奏变化和韵律的起伏来渲染情感和意境,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4.意义的深层性。

诗歌以意义深刻、内涵丰富为特点,通过形象、语言和节奏等艺术手段来表现诗人的情感、思想和审美追求,引发读者对诗歌内在世界的深层思考和体验。

5.自由的创作性。

诗歌以自由富创造力为特点,不受限于形式和规则,可以自由地表达情感、思想和意境,让诗人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独特风格和深刻内涵的诗歌作品。

三、诗歌的形式诗歌的形式主要包括韵律、格律和体裁等方面。

1.韵律。

韵律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美感方式,它通过音节的叠加、音韵的变化和节奏的运用来增强诗歌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韵律可以分为有韵和无韵两种,有韵的诗歌包括律诗、绝句等,无韵的诗歌包括自由诗、散文诗等。

2.格律。

格律是诗歌语言的一种定型方式,它通过词数的规定、句式的排列和节奏的运用来构建诗歌的形式和结构。

格律可以分为定型诗和自由诗两种,定型诗包括律诗、绝句、词等,自由诗包括自由诗、散文诗等。

3.体裁。

体裁是诗歌语言的一种类型方式,它通过题材的选择、内容的表现和结构的构建来表达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上海市浦东新区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

浦东新区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高一语文试卷考生留意:本试卷设试卷和答题纸两部分。

全部答案必需做在试答题纸上,坐在试卷上一律不得分。

一积累应用6分1.按要求填空。

(4分)(1)怅寥廓,,谁主沉浮。

(毛泽东《沁园春•长沙》)(2),长河落日圆。

(王维《使至塞上》)(3)陶渊明《饮酒》中与“可意会,不行言传”意思相同的诗句是:,。

2.按要求选择。

(2分)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传统礼貌用语表述正确的一句是()(2分)A.你的文稿,我已看了,对其中不妥当的几处,我斗胆加以斧正..。

B.探望伴侣,可以说,“特意来看您”,也可以说“特意光临寒舍....”。

C.我们家家教很严,令尊..经常告诫我们,到社会上要清清白白做人D.令郎..不愧是丹青世家子弟,他画的马无不惟妙惟肖、栩栩如生。

二阅读54分(一)阅读下文,完成第3-6题。

(11分)①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以其特定的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契合。

不管人们如何狂热地用“世界性”、“现代性”、“后现代”、“后殖民”、“全球化”之类的术语涂抹即将到来的21世纪,民族特性照旧是艺术的本质属性之一。

放逐民族性必将置艺术于无根状态。

作为一种审美范式....,古老的诗歌往往是一个民族审美心理的分散,是历代诗人探究、试验的结晶,是一个民族审美阅历的长期积淀。

如意大利的十四行、波斯的柔巴依、日本的俳句、中国的律诗……②那么,新诗是否完成审美范式与民族心理的契合呢?③中国诗歌史进展的一个基本规律是:诗歌体制起自民间,兴于文士,最终成为一种主要审美范式。

④中国古典诗歌历经二千年试验、积淀,从四言、五言到七言,至唐代格律诗体制完备,产生了中国人傲慢的唐诗。

由于方块字的音形特征,格律诗汇融节奏、韵律、修辞与建筑之美,成为汉语诗的黄金范式。

伴随这一审美范式的成熟,汉语诗学也进展为一门系统的学科。

天才李白、杜甫是汉语诗的顶峰大师,他们把握、运用汉语诗的审美范式,并将这一审美范式推向成熟,但他们无力转变这一范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诗歌的民族性是诗歌的世界性的重要基石————“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研究综述文/解非[内容摘要] 诗歌是一个民族智慧和灵性的结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

综观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的诗歌创作,大致呈现出三种形态:诗意综合性、文化地域性、风格个性化。

少数民族诗人是当代诗歌界一支不可忽视的生力军,他们的诗歌始终坚守着一种神性的自觉的虔诚的信念,恪守民族的品格,叩问时代的精神,其诗歌创作的精神气质、思想内蕴、审美旨趣、文化心理对于当代诗歌在某种程度上都起到了缓冲和存续的作用,诗歌的民族性是诗歌的世界性的重要基石。

[关键词] 民族智慧、民族的形象、民族诗人、诗意综合性、文化地域性、风格个性化我国自古就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几千年过去了,许多诗篇还广为流传,同时,中国还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广阔地域间共同生活着五十六个民族,这五十六个民族都有深厚的文化底蕴,通过诗歌表现自己民族的情感和历史,诗歌是一个民族智慧的灵性结晶,在一定程度上塑造了一个民族的形象,他们与汉民族一起共同创造了博大精深的中华诗歌艺术。

诗歌的民族性不仅体现出一个民族特有的文化传统,也凝聚了一个民族丰富质朴的思想感情,优秀诗作不可能建立在海市蜃楼上,它必定是建立在一个民族坚实的肩膀上,立足的基点就是其民族性和民族传统,同时,它也一定是我们的时代诞生的孩子。

每一个少数民族诗人心中都有一个共同平等自由生存的理念,这种心态自然流露出的情感才是人性的本真本源,才是诗歌灵魂的实质所在,可见,骨血是一个诗人的气韵,心灵是一个诗人的宇宙。

一如华兹华斯说的:“一切好诗都是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他起源于在平静中回忆起来的情感,诗人沉思这种情感直到一种反应使平静逐渐消逝,就有一种与诗人所沉思的情感相似的情感逐渐发生,确实存在于诗人的心中。

”近年来我国少数民族的思想观念越来越呈现传统性、开放性、包容性等特征,在追求自己的艺术创作的时候自动肩负起发展民族文化的重任,认识到诗歌作品对于发展少数民族文化的重要性,通过诗歌的形式让五十六个民族的文化精神得以传承,具有很浓厚的民族意识和民族情结。

可以说2010年度评选的“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基本代表了最近几年少数民族诗歌的最高水平,这些诗歌紧扣我们这个时代的脉搏,这些反映时代变迁和社会现实的一首首诗作,把探索的目光深入到各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之中,并从民族历史文化纵深中发掘创作的资源,创作思想多元化,对当代诗歌的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不言而喻,人类的历史就是人类自身繁衍及其民族血缘宗系的传承过程,同时还有独一无二的文化传承,正是文化的传承使得人类社会能够不断地发展进步,这种传承、意识和情结表现在创作上,自然让其作品铭刻着民族印记、彪炳着民族性格、充溢着民族韵味、凸显着民族特色,每一个民族诗人都是不约而同的情有独钟地对生养自己的民族热情赞美,并吸取本民族一脉相承的全部营养,创作出富有鲜明时代特色的作品,而诗歌恰恰淋漓尽致的表现人的思想、情感、命运、精神,具有一定的民族性和社会性,从一个诗人的“天地之心”到一个国度的“国民之魂”。

一如著名诗人吉狄马加说的:“当代文学中,少数民族作家占有重要的位置,是中国多元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少数民族诗人更是其中的杰出体现。

诗歌代表了人类精神的高度和标志性的东西,在物质化的今天,它在国家软实力的提高和精神文明的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吉狄马加先生作为“中国当代十大杰出民族诗人”之一,他的作品是极具说服力的,这个彝族优秀的儿子的一生都在为他自豪的母亲放声歌唱,确实,彝族是一个血脉相对单纯的民族,据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地皇时代(约公元前2570~2550年),试想能够在4500多年的历史演化过程里一脉相传,生存至今的中国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而且还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我们从他的诗歌中不难看出这血浓于水的一脉深情,他诗作内容本身的文化内涵所反映的纵向和横向文化根系的深刻和准确的程度,以及本民族的深层心理结构,抑或心理素质,都给我们一个很好的想象和研究的广域空间。

《中国当代十家民族诗人诗选》中第一首诗歌就是吉狄马加先生的《自画像》,他开篇就写到“我是这片土地上用彝文写下的历史/是一个剪不断脐带的女人的婴儿”。

他为自己的一生定位,也为自己的永世定格,其实,原因很简单,就像他自己回答的:“我不老的母亲/是土地上的歌手/一条深沉的河流”。

他的诗歌意境开朗阔大,沉博精深,不屈不媚也代表了他全部诗作的审美特征。

作为一个彝族的诗人他是多么的坚定与自豪,诗歌的主体出现了自我的独立性和个性话的宣言,一个彝族人的内心世界构成了一首诗歌的基本题材,诗歌中的自传性因素得到了充分的彰显,他的诗歌这种强烈的情感和内心世界的表白,以及理智安静中对出身往事的追忆,构成了创作的第一要素。

吉狄马加先生的诗歌属于生养他的故土家园,他的一生都在为他的民族历史和民族文化而放声歌唱,每一个生活细节都成了精神的一个征兆,心灵的一个迹象。

比如《彝人谈火》中这样的诗句:“当我们离开这个人世/你不会流露丝毫的悲伤/然而无论贫穷,还是富有/你都会为我们的灵魂/穿上永恒的衣裳”。

诗人对“火”的情感融入了独特的理解,的确充满了令人解颐、发人深省的思考,一是超验意义的终极诉求;一是经验意义的人间关怀,构成了他诗歌本质上的人性与神性的人文精神、以及理性与信仰的宗教精神。

也可见,他宽广豪放的胸襟,旷达通脱的人生态度,诙谐幽默的个性气质,形成了他诗歌所特有的直抒胸臆、质朴刚健、温和悲悯的抒情风格,他擅长于用质朴的语言简炼地表达丰富的思想感情,笔力雄壮的发掘那些和自己主观情感相契合的意象,独具匠心将它们再现出来形成一种气象浑厚的大境界。

如果从汉族主流诗歌文化视角来观察,少数民族诗人在民族叙事时特别擅长寻找自我阐述的可能性,以激越昂扬的赞礼姿态回应来自民族文化血脉深处天籁一般的回音,并凸现自我的身份意识与民族意识。

那么,民族史诗就是最好的佐证,史诗是一种古老而源远流长的韵体叙事文学样式,在人类文化史上占居着重要位置,在东西方文化传统中几乎成为后人认识一个民族的百科全书,比如:希腊史诗、印度史诗、巴比伦史诗、芬兰史诗、以及中国各民族的史诗,每一部宏伟的民族史诗都成为了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和民族精神的纪念碑。

阿尔丁夫•翼人先生和阿尔泰先生都擅长于长篇叙事诗的创作,而且是关于特定的民族文化传统为严肃题材的叙事长诗,长诗在于篇幅之长,有一泻千里的气势,如长江黄河之水浩浩荡荡,奔流不息,犹如建造房屋,框架结构大,建筑物才能建得宏大。

精神是大诗的灵魂。

这种精神应是活的精神,是活在人们思想里的精神,是人类朝前进步的文化。

站在人类历史学的高度把握人类进程的灵魂才是大诗的价值。

一如劳里•航柯(Lauri Honko)的定义:“史诗是关于范例的宏大叙事,原本由专门化的歌手作为超级故事来演述,以其长度、表现力和内容的重要性而优于其他叙事,对于特定传统社区或集团的受众来说,史诗成为其认同表达的一个来源。

”阿尔丁夫•翼人先生的《神秘的光环》,故事多有神奇幻想的色彩和鲜明生动的人物形象,直接取材于自己民族的风俗习性,不仅让人们思考是什么在决定一个部落、一个国家乃至全人类的命运。

这首长诗其故事情节包含了丰富的传说和神话,吸收了民间叙事文学的营养,甚至还借鉴了抒情色彩浓郁的民歌的成就,锤炼并形成了自己独特鲜明的主题,也是民族精神的结晶,每一个诗句都透射着人性的光辉,全景式地反映了撒拉族的社会生活,这种反映又是十分具体可感,规模宏大、格调崇高,以及豪迈的英雄主义精神,因其丰厚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作品的立足点就是对人的关注,对人性的发掘,对人情、人事、多层面、多角度的审美感悟,突破了生活的外在表象,深入到现实生命中。

他的诗句犹如一声来自古老民族深处的沉重叹息,唤醒了沉睡在民族历史记忆中倒影,用文字代天之言,天之高远尽人的视野里,天是生命的来源和展现希望之处,;用文字代地之言,地之深厚是人之生存的根本,这些影像缓缓地越过了时空后被当代时尚一次次的翻新,一个古老又崭新的撒拉族的形象就栩栩如生的矗立在我们面前了。

而一个民族的形象何尝不代表了中华民族的形象,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不断丰富了当代诗歌的艺术性和兼容性,阿尔丁夫•翼人先生的诗歌是他真实的心理折射和精神展现,形成了一种风神摇曳、健朗豪迈的性格和品质,主观情意较浓,重视意境的创造,以审美创造为指归。

蒙古族诗人一直保持着蒙古史诗的传统,而蒙古史诗的典型样式就是诗歌体,由局内观察和局外观察这两个角度我们不难发现这史诗所寄托的独特民族精神和独特的审美理想,阿尔泰先生的作品,想象侧重于一个信息或多个信息的纵的深入,其创新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使自己的思想一如“万斛泉流,不择地而出”。

他喜欢使用复合式的长句,一个句子中包含有几个附属句,不仅把某一瞬间的内心体验,而且同时把环境、景色、体验发生于其中的情势统统纳入一个完整的句子,换句话说,似乎使一个人的内心和外表在同一个时间里呈现出来,这好比那绵绵悠长的蒙古长调,旋律优美,婉转流丽,悦耳动听,长句生动的形象和乐感为所叙事诗插上了飞翔的翅膀。

阿尔泰先生的诗歌表现在内容的渊源与其曲折的成长经历和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的关系上,寻求自己诗歌的呼声正是寻觅英雄诗人诞生的呼声,他丰富的阅历使他不惮以最大胆的方式打破传统诗歌创作,进行人性的描写,他对诗歌语言的持续把握能力,以及感情的敏锐和执着让诗歌具有空旷深远的意境,这种意境美是在虚实相生的审美空间与想象视野中产生的,诗人设置的艺术联想能让绿草随着春意而如约而至,自由灵活的拉近或拉远时间和空间的镜头,寄情感于言外。

一如宗白华说的:“中国的诗词文章里都着重这空间的点染,抟虚成实的表现手法,使诗境里面有空间、有荡漾,和中国画具有同样的意境结构”。

民族历史的叙述是建构民族形象不可或缺的一环,晓雪先生的诗歌始终都承担着对白族历史的叙述,他的诗歌走向民族的心灵深处而传出的声音也一定是独特的,《插秧女》《洱海》《采花节》等都蕴含着一个民族诗人对生命、人生、大地的热爱,以及带有自己民族集体行为的苦难意味的抒情,其民族形象主要是通过文字来表现的,家园意识体现出真正的诗歌精神历来是创作中的重要部分,与生俱来的血脉情缘自然会时时提示诗人们自己来自何处。

诗人爱透过物象,看到了一个超感性的宇宙,表现为声、色、香、味的相通相感,娜夜女士的诗歌常常把我们的想象引向无限的天地,她独具匠心,擅于运用了“以景结情”或“以景截情”的创作手法,从平淡无奇的事物中悟出不平凡的哲理,诗句蕴含着一种冲破传统的束缚脱颖而出的意味,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层次,温柔宁静的抒情形态中有着一颗骚动不安的心,她的诗歌意象大多与诗人生活的地域的自然景物有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