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域间动态协商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合集下载

自协商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

自协商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

自协商功能原理及工作过程自协商(Autonomic Negotiation),是一种智能化的协商系统,旨在解决多方参与的复杂问题。

它能够自动获取、分析和评估冲突信息,从而通过协商和合作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自协商功能是一种高度自主的决策和学习能力,它基于一系列原则和算法,实现了多方之间的协同合作和资源优化分配。

一、自协商功能原理自协商功能的实现基于以下三个原理:1. 自主性:自协商系统能够独立进行决策和学习,不需要人工干预。

它能够自动感知和获取相关信息,进行分析和评估,然后做出最合适的决策。

自主性是自协商功能的核心,也是它具备高效性和智能性的基础。

2. 分布式决策:自协商系统是一个多方参与的系统,各个参与方都具有决策权和学习能力。

它们之间通过协商和合作来实现问题解决和资源分配。

分布式决策能够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和准确性,同时也增强了系统的稳定性和适应性。

3. 动态学习和优化:自协商系统能够基于历史数据和反馈信息进行学习和优化。

它能够随着问题的演化和环境的变化,不断改进自己的决策和行为方式。

动态学习和优化使得自协商系统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情况,提高问题解决的效果和资源利用的效率。

二、自协商功能的工作过程自协商功能的工作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信息获取:自协商系统首先需要获取与问题相关的信息。

这些信息可以来自各个参与方或外部环境,也可以是系统自身的感知和学习结果。

信息获取是为了建立问题模型和确定决策参数的基础。

2. 问题建模:自协商系统根据获取的信息,对问题进行建模和描述。

问题建模是为了分析和评估问题的复杂性和约束条件,为后续的决策和协商提供基础。

问题建模通常包括问题的目标、约束条件、参与方的利益和资源分配等方面。

3. 决策制定:自协商系统基于问题模型和参与方的利益,制定决策方案和策略。

决策制定通常是一个多目标优化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各方的需求和利益。

自协商系统可以通过智能算法和协商机制来制定最优的决策方案。

利用802.1X、动态VLAN和DHCP技术实现方案

利用802.1X、动态VLAN和DHCP技术实现方案

利用802.1X、动态VLAN和DHCP技术实现方案利用802.1X、动态VLAN和DHCP技术实现方案一、前言各行各业网络的快速发展,尤其是企业局域网的建设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

金融业电子商务、网上办公、业务系统处理已应用工作中的方方面面,但是由于局域网大量建设、网络接入的灵活性、开放性给企业安全管理带来了新的课题,如何建立安全灵活的可有效防范的企业局域网安全摆在各企业IT管理者的面前。

目前发生在各金融行业的安全事件中,大多是由于不合理的使用网络资源、病毒传播造成网络拥挤、随意更改IP地址银企网络冲突、移动办公用户随意接入等不确定因素造成,给金融行业信息系统安全生产运行带来了严峻挑战。

在网络接入点控制、地址分配、资源管理利用、授权访问等方面,很有必要研究技术手段解决网络接入带来的安全隐患。

本文主要在网络接入点控制和授权访问方面进行分析。

目前局域网身份主要采取PPPoE,WEB+Portal,EAPoL等方式,前两种方案硬件投入大且无法有效的解决认证安全的问题,尤其是接入点控制。

IEEE 802.1X标准认证协议和动态VLAN的引入,在以太网交换机端口实现对用户认证、授权,,以其实现技术简单、灵活、投入收成为企业局域网的首选。

利用802.1X和RADIUS认证服务器的授权控制,根据用户不同动态分配交换机端口VLAN属性、ACL控制、利用DHCP分配IP地址实现较灵活的控制,实现了用户地址分配和一定范围内的移动办公需求。

整套方案应用成熟,易于实现,给企业局域网安全管理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途径。

二、技术简介1、IEEE 802.1X认证协议它是基于C/S结构面向端口的访问控制认证协议。

交换机端口有几种状态Block、Listen、Learn和Forward,如果端口不配置认证,PC配置相应的地址即可访问网络。

通过对端口802.1X的配置,端口处于受控状态Authen和UNAuthen,在未认证状态下,端口仅收发EAPoL等认证包信息,不允许存取网络,如果未配置VLAN,端口处于那个VLAN都未知;在认证通过后,根据用户在服务器上的配置,端口分配相应特性,才可以存取网络。

多区域OSPF路由协议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多区域OSPF路由协议实验的设计与实现

多区域OSPF路由协议实验的设计与实现对于中小型园区网络架构来说,RIP路由协议有着小型、快速的特点。

但是对于较大范围的网络来说RIP这种基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就显得无能为力了,为了弥补这种不足,IETF组织于20世纪80年代末开发了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OSPF(Open Shortest Path First,开放式最短路径优先)。

本文主要阐述OSPF协议多区域的原理及实验设计,让学生更好的理解OSPF协议的应用环境和网络工程实现。

标签:OSPF;RIP路由协议;原理;配置1 OSPF路由协议原理OSPF协议具有种收敛快、路由无环、扩展性好等优点,被快速接受并广泛使用。

链路状态算法路由协议互相通告的是链路状态信息,每台路由器都将自己的链路状态信息(包含接口的IP地址和子网掩码、网络类型、该链路的开销等)发送给其他路由器,并在网络中泛洪,当每台路由器收集到网络内所有链路状态信息后,就能拥有整个网络的拓扑情况,然后根据整网拓扑情况运行SPF算法,得出所有网段的最短路径。

2 OSPF多区域配置在OSPF单区域中,每台路由器都需要收集其他所有路由器的链路状态信息,如果网络规模不断扩大,链路状态信息也会随之不断增多,这将使得单台路由器上链路状态数据库非常庞大,导致路由器负担加重,也不便于维护管理。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OSPF协议可以将整个自治系统划分为不同的区域(Area)。

链路状态信息只在区域内部泛洪,区域之间传递的只是路由条目而非链路状态信息,因此大大减少了路由器的负担。

当一台路由器属于不同区域时称它为区域边界路由器(Area Border Router,ABR),负责传递区域间路由信息。

区域间的路由信息传递类似距离矢量算法,为了防止区域间产生环路,所有非骨干区域之间的路由信息必须经过骨干区域,也就是说非骨干区域必须和骨干区域相连,且非骨干区域之间不能直接进行路由信息交互。

3 OSPF多区域实验设计3.1 实验内容根据企业常见的工程案例情景来设计本实验。

路由器参数介绍详解

路由器参数介绍详解

路由器参数介绍详解1. 路由器基本概念1.1 定义:路由器是一种网络设备,用于在不同的子网之间传输数据包。

1.2 功能:实现分组交换、路径选择和转发等功能。

2. 路由表管理2.1 概述:路由表记录了目标地址与下一跳地址的对应关系。

2.2 静态路由配置:手动添加静态条目到路由表中,适用于小型网络环境。

- 目标地址: 子网或主机IP地址;- 下一跳地址: 数据包发送给该IP后将被正确地送达至目标节点所需经过的第一个接口(即直连)上。

3.动态协议设置3.1RIPv2:RIP 是最早出现并广泛使用的内部网络协议,它采取分布式算法来确定最低开销通信线索。

RIPv2在原有版本基础上增加改进并提供更多特性, 如支持 VLSM 和 CIDR , 及更好地集成外围系统 .主要特点包括:自学习:通过监听其他邻居发送来自己掌握全局信息 ;划区域 : 将整个网络划分为不同的区域 , 以减少路由器之间的通信开销 ;周期性广播 : 定时广播路由表信息给其他邻居节点;分割水平:将一个大网络切成多个子网, 各子网再继续进行局部化管理.3.2OSPF:OSPF 是一种链路状态协议,它通过洪泛算法来确定最低开销路径 .主要特点包括:多级结构: 将整个自治系统(AS) 划分成不同等级(area), 出现了 backbone area 和 non-backbone areas .友好邻接关系:在建立和保持友好关联方面,采用可靠且灵活的 hello 协商机制;快速收敛:快速收集、处理并传递全局变更消息,并能够迅捷地更新本地数据库。

认证安全:支持简单密码认证方式来确保数据包交换过程中数据完整性与合法性.4. NAT设置4.1 概述: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是一种将私有IP地址转换为公共IP地址或者反向操作的技术。

4.2 类型:- 静态NAT: 在内外两个网络之间进行一对一的地址映射。

- 动态NAT: 在内外两个网络之间进行多对多的地址映射,动态分配公共IP地址。

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方法

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方法

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方法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是一种无线通信技术,可以提高频谱资源的利用效率。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用户数量的增加,对频谱资源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然而,传统的频谱分配方法往往会导致频谱资源的浪费和低效利用,因此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应运而生。

首先,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方法需要建立一个感知引擎,来实时监测和感知频谱资源的使用情况。

这可以通过引入一些传感器或监测设备来实现,例如无线电频谱传感器。

感知引擎可以实时地收集并分析频谱数据,然后根据分析结果来判断频谱资源的使用情况。

其次,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方法需要实现一种动态频谱分配算法,根据频谱资源的使用情况来动态分配频谱。

这个算法可以根据实时监测的频谱数据,将可用频带划分为多个子频带,并根据用户需求动态地分配给用户。

频谱分配算法的核心是在保证频谱资源充分利用的同时,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干扰。

此外,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方法还需要实现一种协调机制,来保证不同用户之间的频谱资源分配和共享。

这个协调机制可以在用户之间进行通信,并采取一些策略来避免频谱资源的冲突和重叠。

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方法的应用场景非常广泛。

首先,在城市中的无线网络中,不同用户之间的通信需求是动态变化的,因此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方法可以有效地适应这种动态变化。

其次,在军事和公共安全领域,频谱资源是非常有限的,因此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方法可以实现频谱资源的更加高效利用。

此外,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方法还可以在物联网和大规模机器通信中得到广泛应用。

总之,多信道动态频谱协作方法是一种提高频谱资源利用效率的无线通信技术。

通过实时监测和感知频谱资源的使用情况,并根据需求动态地分配频谱,可以实现更加高效和可靠的无线通信。

这种方法的应用前景非常广阔,将对未来的无线通信技术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域间路由策略的协同管理问题

域间路由策略的协同管理问题

域间路由策略的协同管理问题
胡宁;姚蒂;朱培栋
【期刊名称】《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年(卷),期】2008(30)6
【摘要】互联网由多个自治域互联组成,自治域之间按照各自的域间路由策略交换路由信息和转发流量.由于管理自治域的ISP各自为政,独立配置和管理自己的路由策略,缺少协同机制,容易引起路由震荡、热土豆路由、异常路由等问题.本文提倡采用协同的方式管理域间路由策略,通过列举一些典型的域间路由策略问题,提出一套域间路由策略的多方协同控制与管理体系,并重点讨论了协同管理的基础性问题--安全比较协议.该协议可以被应用在互联网域间路由策略的管理中,对于分布式故障检测、分布式网络性能测量等相关应用,也具有较好的参考价值.
【总页数】4页(P13-15,65)
【作者】胡宁;姚蒂;朱培栋
【作者单位】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学院,湖南,长沙,410073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P393
【相关文献】
1.一种企业域间协同组件设计与实现 [J], 施元超;韩纬杰
2.面向多ISP协同的域间路由策略管理方法 [J], 徐镜湖;胡宁;朱培栋
3.域间路由协同监测中的信息共享机制 [J], 胡宁;朱培栋;邹鹏
4.广西市域间产业同构测度与产业协同发展研究r——以南宁、柳州、桂林为例[J], 潘峰
5.基于协同的域间路由路径真实性验证机制 [J], 郭毅;王振兴;刘慧生;王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一种多权限访问控制的组密钥协商协议

一种多权限访问控制的组密钥协商协议

[ b t c]R cnl t r a ayg u l u i t n p l a o s hc sr go p m e a e tt l a cs p i l e T e ces A s at ee t ,h e r m n r pc n n a o p ct n i e ue ru br h v m i e ces r ig . h c s r y e c o o m ci a i i w hn me s up l ve a
G r u e r e e t o o o o u t- i i g d Ac e sCo t o o p K yAg e m n Pr t c l rM li f prv l e c s n r l e
XI ANG n . E n q n Ha XI Do g i g ’
( . l g Co ue n 1 Col eof mp tra dCommu iain e n c t ,Hu a ie st Ch n s a41 8 ; o n nUnv ri y a g h 00 2
2 L b rtr f o ue c ne Isi t o o wae C ieeA a e c f cecs B in 0 00 . a oaoyo mp tr i c ,ntue f f r, hns c d mio in e, e ig l0 8 ) C Se t St S j
c nr ft ee a p ia in h ul r vd h mb r h ts b c iedfee tsr ie h b ly o bann ifrn eso aa o t o h s p lc t ss o d p o iete me e sta u s rb i r n evc ste a ii lo tiig d f e ts t fd t.Thsp p r ol o t e i a e

OSPF协议的动态配置及其实现研究的开题报告

OSPF协议的动态配置及其实现研究的开题报告

OSPF协议的动态配置及其实现研究的开题报告一、论文题目OSPF协议的动态配置及其实现研究二、研究背景和意义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规模和复杂度越来越大,网络拓扑结构也变得多样化。

在这个情况下,路由协议的选择成为了一个重要的问题。

在许多实际的网络环境中,Open Shortest Path First (OSPF)协议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协议。

OSPF是一种基于链路状态的内部网关协议,它通过在网络中收集链路状态并计算最短路径来转发数据包。

OSPF协议具有优秀的路由优化和快速收敛性能,可以减少网络中的冗余信息和重复路由,提高网络的稳定性和效率。

在现实应用中,网络管理员可能需要经常更新网络拓扑结构和调整路由策略,以适应网络的不断变化。

因此,OSPF协议的动态配置和实现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三、研究内容1. OSPF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分析;2. OSPF协议的动态配置模型研究,包括路由器的配置管理、网络拓扑结构的动态调整和路径选择策略的变更等方面;3. OSPF协议的实现分析和设计,探讨实现过程中的关键技术和实现方法;4. OSPF协议动态配置和实现的实验验证,证明所提出的方法和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四、研究方法本研究主要采用以下方法:1. 文献调研和分析,通过调查和分析已有的OSPF协议和动态配置研究成果,为本研究提出可行性方案和技术路线;2. 构建OSPF协议的动态配置模型,在此基础上探讨动态配置实现的关键问题;3. 设计并实现OSPF协议的动态配置,通过实验验证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五、预期成果1. 通过对OSPF协议的研究,深入了解其基本原理和算法,并为更进一步的研究奠定了基础;2. 提出基于动态配置的OSPF协议,为网络管理员提供更多可行的配置方案和策略;3. 提出OSPF协议的实现方案,并开发相应的软件工具;4. 在实验中验证所提出方法和技术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六、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年:初步调研与分析,了解OSPF协议的基本原理和算法,并研究已有的OSPF协议和动态配置研究成果,确定研究方向和目标。

一种多agent系统框架与协商机制研究

一种多agent系统框架与协商机制研究

Frme r fmu t— g n y tm n o s lain me h ns a wo k o lia e ts se a d c n u tto c a im
WANG u,W AN Z il n ,YANG Yi L G h —i g a
( colfI omai n i ei Sho o fr tnE gn r g,U i rt c ne Tcn l yB in B in 00 3, hn ) n o e n n e i o Si c & ehoo ei v syf e g j g, ei 10 8 C ia jg
软件 aet gn 是一种具有 自主性和协作 性 的软件程序 , 以 可 帮助用户完成一些特定 问题 的求解 , 有 自治性 、 具 社会性 、 反应 性 、 动性等 特点 , 能 可根 据周 围环境 的变化 调整 自身 的状态 。
体与整体 的协 同性 是需 要解决 的重要 问题 J 。文献 [ ] 出 5提
规定 aet gn 设备必须实现 以下四种服务原语 : a A etB ao ( te 。A et 线宣 告 信标 原语 , ) gn. ecn s t) gn 在 a 该原 语 在 U P端 口每隔 1 广播 一 次 , 唯 一参 数 s t X D 5S 其 t e为 ML a
数 据格 式 , 中包括 该 aet 其 gn 设备上线 时间 、 服务发布地址 。若 上线后 3 0S内其 他设备 没有再 次收 到在线 宣告信标 , 可认 则
由于分布式系统 的大量出现 , 对于快 速构建 aet gn 及其 系统提
出 了更 高的要求 。例如 , 在家庭环境 下 , 需要对 每种设备 构建 不 同的 aet由这些具 有不 同能力 的 a et 动态 、 gn, gn 在 异构 的 网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动态网络管理与协商机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动态网络管理与协商机制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的动态网络管理与协商机制无线传感器网络(Wireless Sensor Network, WSN)是由大量分布在空间中的无线传感器节点组成的网络系统。

这些节点能够感知、采集和传输环境中的各种信息,如温度、湿度、光照等。

无线传感器网络在农业、环境监测、智能交通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然而,由于节点分布广泛且移动性较强,无线传感器网络面临着动态网络管理和协商机制的挑战。

动态网络管理是指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管理节点之间的连接和通信,以实现网络的高效运行和资源的合理利用。

在传感器节点的分布和移动性的影响下,网络拓扑结构不断变化,传感器节点之间的连接关系也在不断变化。

因此,动态网络管理需要解决节点发现、路由选择、链路维护等问题。

首先,节点发现是动态网络管理的基础。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的加入和离开是随时发生的。

为了实现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节点发现机制来确定网络中的活动节点。

一种常用的节点发现机制是基于邻居发现的方法。

节点通过广播自己的存在,接收到广播的节点则将其纳入邻居列表中。

通过邻居发现,节点可以了解到网络中的其他节点,并建立起通信连接。

其次,路由选择是动态网络管理的核心。

在无线传感器网络中,节点之间的通信需要通过多跳传输来实现。

因此,选择合适的路由路径对于网络的性能至关重要。

动态网络管理需要考虑节点的能量消耗、网络拓扑结构的变化等因素,选择最佳的路由路径。

一种常用的路由选择算法是基于距离向量的方法,即根据节点之间的距离和能量消耗来选择最佳路径。

此外,还可以采用基于链路状态的路由选择算法,即根据节点之间的链路质量来选择最佳路径。

最后,链路维护是动态网络管理的关键。

由于节点的移动性和环境的变化,节点之间的链路可能会发生断裂或质量下降。

为了保持网络的连通性和稳定性,需要及时检测和修复链路。

一种常用的链路维护机制是基于心跳包的方法。

节点定期发送心跳包来检测邻居节点的可达性和链路质量,如果发现链路异常,则进行链路修复。

毕业设计(论文)ipsec vpn动态密钥协商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毕业设计(论文)ipsec vpn动态密钥协商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摘要IPSec作为虚拟专用网(VPN)的实现技术之一,具有其他VPN实现技术不具备的诸多优点。

IKE是IPSec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能够动态协商和管理IPSec SA,从而建立IPSec VPN之间安全的通讯隧道。

而IKE的改进版本IKEv2进一步增强了通讯隧道的安全性。

目前国内研发的同类VPN网关大都没有实现IKEv2动态密钥协商机制,国外成熟产品由于安全原因不能大规模地应用于我国的重要部门,所以研制适合我国国情的IPSec VPN系统具有很好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简要介绍了IPSec VPN的基本原理,阐述了IKE和IPSec VPN之间的关系,同时分析了国内外同类研究的现状,并且说明了课题的来源和意义。

然后,分析了IKEv2及其相关技术,提出了本课题的IPSec VPN和IKEv2实现方案,建立了全新的模块架构。

在此基础之上,对动态协商模块、内核通讯模块、加密认证算法模块分别进行了设计与实现。

本文通过扩展IKEv2改进了动态IP地址环境下IKEv2协商的不足,并且通过BAN逻辑分析证明了扩展方案的可靠性。

另外,通过提出增加新的消息类型和扩展项,本文对PF_KEY协议第二版本进行扩展,增加了IKEv2进程和内核中安全策略数据库以及ID-IP映射数据库之间的交互能力。

然后,本文分析实现了IKEv2相关的密码学算法,提出了预共享密钥认证方式的整体改进思路。

最后,本文对所做工作进行了总结,并讨论了 VPN和IKE的发展趋势,提出了课题下一步扩展的若干思路。

关键字:IPSec,IKEv2,安全关联,PF_KEY,虚拟专用网作者:指导教师:AbstractCompare to other VPN realization technologies, IPSec has a lot of advantages. 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PSec system, IKE mechanism can negotiate and manage IPSec SA dynamically, so as to build the secure communication tunnels between IPSec VPNs. IKEv2, the IKE's improved edition, enhances the security of the IPSec VPN communication tunnels greatly. At present, most of domestic VPN gateways have not implemented the IKEv2 dynamic key negotiation mechanism. And in our country, foreign mature products can not be used by important departments in a large scale due to secure reasons. So it has momentous current significance to study and develop IPSec VPN systems that fit in with our country's situation.This article first introduce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IPSec VPN simply, elaborates the relations between IKE and IPSec VPN. Moreover, it analyzes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imilar researches, and explains the source and meaning of the study. Then, the article analyzes IKEv2 and related technologies, put forwards the realization schemes for IPSec VPN and IKEv2, establishes the new module framework. Based on above works, the article designs and realizes the dynamic negotiation module, kernel communication module, encryption and authentication module. The article rectifies the defect of IKEv2 negotiation with dynamic IP address to extend IKEv2. And the reliability of the extension scheme is proved through BAN logic analysis. By adding new message types and items, the article extends the PF_KEY second edition to make IKEv2 procession contact with SPD and IDPD in kernel. To rectifies the insufficiency of the safety in pre-shared key authentication mechanism, this article presents the improved scheme. Finally, it summarizes our work,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tendency of IPSec and IKE, and gives our thoughts about the further work.Keywords: IPSec,IKEv2,SA,PF_KEY,VPNWritten by Gao ZhendongSupervised by Zhu Yanqin目录引言 (1)第一章课题概述 (4)1.1 IPSec VPN概述 (4)1.2 IKE与IPSec VPN的关系 (5)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6)1.4 课题来源和意义 (9)1.5 本文主要工作和贡献 (11)1.6 小结 (12)第二章协议分析和总体设计 (13)基本概念 (13)2.1.1 安全关联(SA) (13)2.1.2 安全关联数据库(SAD) (13)2.1.3 安全策略数据库(SPD) (14)2.2 AH和ESP协议 (15)2.3 IKE协议 (15)2.4 IKEv2协议 (16)2.5 PF_KEY协议 (17)2.5.1 PF_KEY与IKEv2的关系 (17)2.5.2 PF_KEY的优势 (17)2.6 VPN与动态密钥协商机制总体结构设计 (18)2.7 小结 (20)第三章动态密钥协商过程 (21)相关消息格式 (22)3.1.1 IKEv2协商消息格式 (22)消息头和通用载荷头 (22)载荷类型 (25)3.2 IKEv2协商过程 (26)初始交换 (26)协商子SA交换 (28)信息交换 (29)3.3 IKEv2协商的扩展设计 (29)3.3.1 扩展方案总体思路 (29)3.3.2 提交阶段 (34)3.3.3 协商主阶段 (36)3.3.4 BAN逻辑分析证明 (38)3.4 IKEv2的实现 (40)3.4.1 总体实现思路 (40)3.4.2 提交阶段的实现 (43)3.4.3 协商主阶段的实现 (45)3.5 小结 (51)第四章内核通讯机制 (52)4.1 PF_KEY协议简介 (52)4.2 针对IDPD的扩展设计 (54)4.2.1 扩展项类型扩充 (54)4.2.2 消息类型扩充 (55)4.3 针对SPD的扩展设计 (56)4.3.1 扩展项类型扩充 (57)4.3.2 消息类型扩充 (59)4.3.3 扩展方案应用 (61)4.4 PF_KEY的实现 (64)4.4.1 PF_KEY协议注册 (64)4.4.2 套接字的创建和关闭 (64)4.4.3 应用层向内核发送消息 (67)4.4.4 内核向应用层发送消息 (69)4.4.5 应用层接收内核反馈消息 (70)小结 (71)第五章加密认证算法 (72)5.1 Diffie-Hellman算法 (72)预共享密钥认证算法 (74)5.3 RSA数字签名认证算法 (75)5.4 小结 (79)第六章系统测试 (80)网络拓扑结构 (80)6.2 IKEv2协商测试 (81)6.2.1 功能测试 (81)6.2.2 性能测试 (85)6.3 IPSec VPN整体测试 (86)6.3.1 功能测试 (86)6.3.2 性能测试 (87)6.3.3 安全性测试 (90)6.4 与国内外同类系统的比较 (90)6.5 测试结论 (91)6.6 小结 (91)第七章总结与展望 (93)7.1 总结 (93)7.2 展望 (95)7.2.1 VPN的发展趋势 (95)7.2.2 IKE的发展趋势 (95)7.2.3 椭圆曲线密码体制 (96)参考文献 (97)附录缩略语 (101)致谢 (102)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公开发表的论文 (103)引言伴随着网络信息时代的到来,网络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起全球的普遍关注。

基于SLA协商的多域QoS业务提供机制的设计和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SLA协商的多域QoS业务提供机制的设计和实现的开题报告

基于SLA协商的多域QoS业务提供机制的设计和实现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研究意义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和应用的广泛化,大量的应用程序对网络服务质量(QoS)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视频会议、在线游戏、语音通信等实时应用需要低延迟、高带宽和可靠性较好的网络服务;而文件传输、电子邮件等非实时应用则需要更高的带宽和稳定性。

为了实现这些要求,网络服务提供商(NSP)和互联网服务提供商(ISP)必须提供能满足客户需求的高品质 QoS 服务,以确保各种应用程序在多域网络环境中正常运行。

为了实现可靠和高效的跨域 QoS 服务,研究人员开始探索 QoS 业务提供机制的架构和实现方法。

其中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是基于服务级别协议(SLA)协商的多域 QoS 业务提供机制。

通过 SLA 协商,QoS 客户和QoS 服务提供者之间可以确定各种服务保证(如带宽、延迟、抖动、可靠性等)的级别和参数,以确保QoS 客户获得所需的服务保证。

因此,该机制可以提高 QoS 客户的满意度和服务提供者的利润,并促进 QoS 服务市场的发展和成熟。

二、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本项目的研究内容是基于 SLA 协商的多域 QoS 业务提供机制的设计和实现。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多域 QoS 业务提供机制的需求分析和系统设计。

根据 QoS 保证的级别和参数、多域网络拓扑结构、资源利用效率、可扩展性、安全性等方面的要求,设计一个高效、灵活、稳定的多域QoS 业务提供机制,并给出系统框架和架构设计。

(2)基于 SLA 协商的 QoS 保证机制的设计和实现。

研究并实现一种高效的 SLA 协商机制,可以根据 QoS 客户的需求和网络资源的可用性,协商出最优的 QoS 保证级别和参数,并动态调整 QoS 服务质量。

(3)多域网络资源管理和优化。

研究并实现一种高效的网络资源管理和优化机制,以最大化 QoS 客户的利益,实现网络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管理。

(4)QoS 业务提供机制的性能评估和优化。

复杂网络中心节点服务协商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杂网络中心节点服务协商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

复杂网络中心节点服务协商机制的研究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社交网络、物联网、金融网络等各种复杂网络应运而生。

在这些网络中,节点之间的交互和合作变得越来越复杂,网络效应日益凸显。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快速、高效地完成服务协商已经成为了近些年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网络中心节点作为复杂网络的关键节点,其服务协商机制对于整个网络的稳定运行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选取“复杂网络中心节点服务协商机制的研究”作为研究对象。

二、选题意义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网络的不断普及使用,各行各业都需要在网络中进行服务协商。

尤其是在金融、医疗、教育等行业中,网络的服务协商对于保障用户权益和提高服务质量至关重要。

同时,网络中心节点作为网络运转中的重要节点,其服务协商机制对于整个网络的稳定运行和性能优化至关重要。

因此,本文对于理解复杂网络中心节点服务协商机制和优化网络协商效率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三、实施方案本文将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对复杂网络中心节点服务协商机制进行研究:(1)分析服务协商的基本流程,洞察网络中心节点在服务协商中的作用和影响因素。

(2)在服务协商中引入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提高网络协商效率。

(3)分析不同的服务模式对复杂网络的服务协商效率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4)在现有研究的基础上,探索网络中心节点服务协商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四、预期成果本文将预期达到以下几个成果:(1)对复杂网络中心节点服务协商机制的基本流程和作用进行分析。

(2)采用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优化复杂网络的服务协商效率。

(3)分析不同服务模式对复杂网络服务协商效率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优化措施。

(4)探索网络中心节点服务协商机制的未来发展方向。

五、研究进度安排(1)2019.10-11:完成文献调研,了解复杂网络中心节点服务协商机制的基本流程。

(2)2019.11-2020.1:学习机器学习、数据挖掘等技术,并着手进行实验和数据分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S call_req ( ) call_notify ( ) create_SLA ( ) negotiate_SLA ( ) N3 N2 N1 C
̂ = α( D - C (R )) P i i i i
(3)
̂ 可正可负。 其中 α 是一个统计分析得到的系数 (正值) , 则P i
当 Di > Ci (Ri) 时, 根据式 (2) 调整增加价格 Pi ; 当某段链 路 i 拥塞或高负载 (怎样在路由器/交换机处监测网络负载与其 所用的队列和调度策略紧密相关。若使用基于流的队列机 制, 则只要抽样有效队列长度即可。假设系统已有针对流的 负载监测机制) , 即 C (R) - Ci (Ri) £ D £ C (R) 时, 调整 Ci (Ri) 为 上段链路内的服务值或根据式 (2) 调整降低价格 Pi 。
X
其中 X = X 1 + X 2 + + X m ,R( X ) 表示服务者提供服务 X 的收
C ( X ) 表示服务者提供服务 X 的成本。 益,
整个系统的最优化可以描述为:
max (U i ( X i) 且 å X i £ X i
X i=1 n
(1)
R( X ) 和 C ( X ) 大多已有研究成果的主要差异就在于 U i ( X i)、
γ 是一个收益率系数 其中 P e 是期望价格, (正值) 。 ̂ 的取值如下: C (P ) 的调整策略 P
i i i
3
模型性能分析
为了分析上述模型的性能, 在 ns2 中组建了由3个域组成
的网络仿真环境, 具体为三个自治域 N1、 N2、 N3, 三者之间 N1 与 N2 相连, N2 与 N3 相连, 且有预定义好的 SLA。在 N3 中包 括一个服务提供者 S, 用户 C 处于 N1 内。当C访问S时, 要跨 越自治域, 按照上面的模型 SLA 协商的基本流程如图 2 所示, 每个自治域在收到协商请求或结果时的动作如图 3 所示。
SLA 的双方是消费者和网络服务提供者, 可能为以下角
基金项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基金 (No.KYZ200916) 。
1.2
动态协商模型
服务级别约定可以是动态的也可以是静态的。静态 SLA
作者简介: 郭小清 (1976—) , 女, 博士, 讲师, 主要研究领域为计算机网络、 分布式计算; 谢忠红 (1977—) , 女, 博士, 讲师。E-mail: gxqing@ 收稿日期: 2011-01-21; 修回日期: 2011-03-28
QC
QB
质量
成本约束如下: å Ri < RåCi (Pi) ≥ åCi
i i i
图 1 需求/服务描述 表 1 价格动态协商过程
步骤 (1) (2) (3) (4) 动作 (PA, A) 阶段的价格为 PA, 需求没 有超过服务供应资源 (A, C) 阶段的价格根据式 (2) 调 整, 需求超过服务供应资源 当价格调整到 PC 时, 服务者增加 供应资源, 趋势价格为 PB 当交易价格低于服务预期时与前 面调整策略相反 备注 A、 B 两点是系统 平衡点 服务价格的调整 不是立即达到 PB
色: 端用户、 公司、 ISP、 ASP、 承载商。若消费者集合 C={1, 2, …, n}, 服务集合 S={1, 2, …, m}, 则定价描述如下:
X i (i Î C ) —消费者 i 获得的服务;
i U i ( X i) —消费者i对服务 X i 的出价, )。 其中 X i = ( X1i , X 2i , X m
如目前的包月制和按时计费制, 在一段时间内不考虑网络性 能变化及用户需求变化而是按照预先的约定进行交易; 动态 价格机制是指 SLA 随着网络性能和用户实时应用需求的变化 在较短时间内进行协商、 定价, 由于网络部署复杂性及用户市 场需求等因素在现实通信市场还没有实例。但是只有实时的 SLA 才能真正反映供需价值, 文献[10]提出一种在 VOIP 应用中 实现动态协商的机制, 但是 VOIP 在多媒体应用中属于数据量突 发性较小的, 且当跨越多个自治域时可能由于采用的传输技术 不同, 协商参数的转换是比较复杂的, 在文献中没有考虑。当在 部署了区分服务的多个服务网络间传输数据时, 认为是跨越了 多个自治域的, 从整个系统平衡的角度给出一种协商机制。 资源利用率一直是网络性能的重要指标[6], 也是服务商定 价的重要依据之一, 所以很多解决方案的效用函数是与它相 关的。把整个网络系统分成几个自治域, 每个域有独立的资 源管理。 R = {R1 R 2 R m} —系统可用资源,Ri 表示子系统域 i 的资源; P = {P1 P 2 P m} —系统的价格策略, Pi 表示子系统域 i 的价格策略; C = {C1 C 2 C m} —系统的代价 Ci 表示子系统 (成本) , 域 i 的成本; D = {D1, D 2, D m} —用户需求, Di 表示子系统域 i 的需求。
的计算或估算以及约束条件。通过对一些网络实时性能属性 (如时延、 包丢失率等) 的测量或估算值设定效用函数 U i ( X i) 是常见的优化方法, 但这种方式对非弹性流量的估价是不可 行的。而且跨越多个域时 SLA 的规则可能不同, 故公式 (1) 的 协商映射过程需要探讨。
1 域间的 SLA 协商模型 1.1 问题描述
Ci (Pi) —子系统域 i 的价格函数; Ci (Ri) —子系统域 i 的资源成本。
2
模型协商场景分析
上章给出了一个基于全局平衡的动态协商模型, 下面使
用这个模型分析一个协商场景的实例。系统状态描述如图 1 所示, 表 1 描述了协商的基本过程。
价格 需求 服务 C A B
PC PB PA
QA
NGN 基于包传输支持实时流量业务和非实时流量业务[1], 区分服务 DiffServ 是 IETF 为支持多媒体实时应用提出的一种 QoS 模型 [2], 模型在网络的边缘结点依据域间的 SLA (Service Level Agreements) 对数据流进行分类, 分组通过首部的 DSCP (Differentiated Services Code Point) 被标记为特定的服务类 存于 IP 包头部的 TOS 字段后注入网络, 转发分组的核心路由 器通过检查分组首部的码点判别其所属的服务类, 然后决定 下一步的转发行为。 DiffServ 的易扩展性使其成为 Internet 的主要部署技术。 但在实践过程中由于 ISP 间采用多种网络技术以及 SLA 部署 在不同的网络层次等因素导致服务提供商面临 SLA 部署、 认 [3] 证、 公平、 安全、 拥塞控制等诸多挑战 , DiffServ 网络的服务价 格机制成为一个开放性问题。目前的网络服务定价机制主要 是基于连接、 基于时间、 基于流量或三种的组合[4], 不能客观地 体现用户与服务者的供需价值。基于协商, 根据动态 QoS 分 配网络资源的价格机制已经引起业界和研究者的重视, 提出 了很多解决方法[5-9], 但这些机制大都基于边界拥塞代价 (动态 的计算或估算值) 求解最优价格, 导致产生的用户费用持续抖 动且计算复杂。本文关注的是多个自治域间的 SLA 协商机 制, 试着从系统供求平衡的角度来实现网络服务定价。
22
2011, 47 (19)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略与价格。 在以上协商过程中, 把系统假定为一个交易市场, 服务者 观察现货价格, 制定期望价格, 所以在协商初期假设通过期望 资源价格调节当前服务价格。关于市场模型在文献 [11] 中有 详细描述, 在本协商过程中系统假设与此相同。 没有描述在协商过程中的 SLA 翻译部分, 并以网络部署 了区分服务且支持 MPLS 或 ATM 映射为前提 (这基本符合目 前运营网络的部署情况) 。运营商之间协商属于多个自治域 交互的范畴, 文献[12]提出了解决这个问题的框架, 但是在国 内市场中的不同 ISP 间带宽交易质量差主要是行政和利益分 配方面的矛盾导致的。
消费者的最优化问题为:
CSi = max |U i ( X i) - P i ( X i)| 且|P i ( X i)| < Bi
Xi
Bi 表示消费者 i 的 其中 P i ( X i) 表示消费者对服务 X i 的付费,
预算。 服务者的优化问题为: max | R( X ) - C ( X ) |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11, 47 (19)
21
一种多域间动态协商机制的设计与实现
郭小清, 谢忠红 GUO Xiaoqing, XIE Zhonghong
南京农业大学 信息科技学院, 南京 210095 Department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Nanji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Nanjing 210095, China GUO Xiaoqing, XIE Zhonghong.Design and implementation of dynamic negotiation mechanism in puter Engineering and Applications, 2011, 47 (19) : 21-23. Abstract: Aiming at realtime negotiation based on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 between multi-domain in DiffServ network, a dynamic negotiation model based on system equilibrium is proposed after analyzing the optimization object and constrains for consumers and network providers.The model can alleviate price fluctuation and achieve efficient resource allocation. Then one negotiation case based on the model is presented.Moreover, the model’ s performance is tested through simulations. Key words:multi-domain; negotiation; dynamic; Service Level Agreement (SLA) 摘 要: 针对区分服务网络中多域间基于服务级别约定 (SLA) 的实时协商问题, 在分析协商过程中消费者和服务者的优化目标 和约束后, 从系统平衡的角度, 提出一种多域间的动态协商模型。此模型能够减少价格的频繁抖动, 提高资源分配的有效性, 并 给出一个具体的协商场景实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模型的有效性。 关键词: 多域; 协商; 动态; 服务级别约定 DOI: 10.3778/j.issn.1002-8331.2011.19.007 文章编号: 1002-8331 (2011) 19-0021-03 文献标识码: A 中图分类号: TP39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