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
2023学年九年级化学上册《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教材实验分析与典型例题讲解典型例题分析【典例01】四位同学讨论对观察的理解,你认为正确的是()A.小丽:眼睛看现象就是观察B.小军: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就是观察C.小明: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也观察不到D.小红:以上三种说法都对【答案】B【详解】A、眼睛看现象,不一定能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不一定就是观察,故选项说法错误;B、感觉器官感觉现象,对周围事物或现象进行全面、伸入的察看,所以是观察,故选项说法正确;C、肉眼不易观察时借助仪器可以观察,如细胞的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D、根据上述分析,选项说法错误。
故选:B。
【典例02】在“蜡烛及其燃烧探究实验”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A.燃烧中石蜡融化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D.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答案】D【详解】A、燃烧前石蜡融化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A错误;B、产物水蒸气凝结成小水珠只是物质的状态发生了变化,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B错误;C、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C错误,B、产物CO2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D正确;故选:D。
【典例03】“84”消毒液在日常生活中被广泛使用,其名称源于北京某医院在1984年研制成功的一种高效含氯消毒液。
某同学想知道“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就“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这属于科学探究中的是()A.建立假设B.提出问题C.获得结论D.收集证据【答案】B【详解】A、建立假设是根据问题和相关的资料作出假设和猜想,如84消毒液能消毒可能是因为溶液中含有次氯酸钠,不符合题意;B、提出问题是需要探究的课题,如“84消毒液为什么能消毒杀菌”,符合题意;C、获得结论是根据相关资源和实验现象等得出结论,不符合题意;D、收集证据是根据假设和问题搜集相关资料等,不符合题意。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第1课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R·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课前自学准备课标要求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认识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初步学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和描述的方法。
2.能有意识地从日常生活中发现一些有探究价值的问题,并能在教师指导下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得出有价值的结论。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方法,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3.能主动与组内的同学讨论,交流,清楚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逐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学习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激发学习化学的兴趣,2.通过探究,能体验到探究活动的乐趣和学习成功的喜悦,并进而增加学习化学的兴趣。
学习难点学习重点学具准备1.激发对探究实验的兴趣,对科学探究过程和方2.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
1.培养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描述能力,学会表述实验现象。
2.培养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推理能力。
分组实验用品:蜡烛、火柴、烧杯(或玻璃杯)、玻璃导管、澄清石灰水、玻璃片、水槽。
课前自学准备预习检测1.化学是一门以为基础的科学,许多化学的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是通过得到的。
2.蜡烛的外观为色的体,用指甲能划出划痕,说明它的硬度。
把它放入水中,能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的密度比水。
实验实验白固小小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火药的发明只是化学诸多的研究成果之一。
火药事实上,化学的许多重大发现和研究成果都离不开实验。
这节课我们就来揭开化学实验的神秘面纱。
知识点1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提问】学习化学的重要途径是什么?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等,可以发现并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知识点2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思考】蜡烛燃烧是我们最熟悉的一种化学现象,对于该现象你有没有更多的思考过呢?比如说蜡烛是由什么做成的?它燃烧后生成什么?除了燃烧,它还具有哪些性质?【方法点拨】观察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三阶段”):①变化前:记录物质的名称,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等;②变化中:观察并记录物质的形态、外观、能量变化及其他现象;③变化后:观察并记录生成物的形态、外观等。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名称: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刀。
实验步骤: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气味。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4.干燥的烧杯罩在烛焰上方,观察烧杯壁上的现象片刻,取下烧杯,倒入少量石灰水。
振荡,观察其现象。
5.熄灭蜡烛,观察其现象,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
实验结论: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产生许多新的物质,产生了二氧化碳和水蒸气。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简介蜡烛是一种常见的燃烧物品,常用于照明和营造浪漫氛围。
蜡烛的燃烧过程涉及物理、化学和光学等多个学科的知识。
本文将对蜡烛及其燃烧过程进行探究。
蜡烛的结构蜡烛的主要成分是固体燃料和蜡烛芯。
固体燃料通常是蜂蜡或石蜡,它在高温下熔化并燃烧。
蜡烛芯是一根中空的棉线或纸芯,在燃烧过程中起到导火索的作用。
燃烧过程当点燃蜡烛时,它会燃烧产生火焰。
蜡烛燃烧的基本过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1.前期燃烧:当火焰接触到蜡烛芯时,蜡烛芯开始燃烧,产生热量和一些烟雾。
此时火焰较小,呈黄色。
2.常态燃烧:蜡烛芯持续燃烧,释放大量的热量和光线。
火焰会变得较高而明亮,呈蓝色。
同时,蜡烛的燃料也会被加热、融化和蒸发。
3.最终燃烧:当蜡烛的燃料燃烧殆尽时,火焰会逐渐缩小,最终熄灭。
燃烧产物蜡烛的燃烧产生的主要物质包括水蒸气、二氧化碳和一些烟雾。
燃烧过程中,蜡烛芯和蜡烛燃料中的碳与氧气结合,产生二氧化碳。
同时,水蒸气是由蜡烛燃料中的氢和氧结合而成。
对于不完全燃烧的蜡烛,还会产生一些烟雾,包括颗粒物和气态有机物。
燃烧的化学反应蜡烛燃烧的化学反应可以表示为:CnH(2n+2) + (n + 1/2)O2 -> nCO2 + (n + 1)H2O其中,CnH(2n+2)代表蜡烛燃料中的烷烃,n代表烷烃中碳的数量,O2代表氧气,CO2代表二氧化碳,H2O代表水。
火焰的结构火焰是燃烧产生的可见部分。
火焰的结构包括三个区域:内焰核、外焰和氧化区。
1.内焰核(蓝焰):位于火焰的最中心,火焰温度最高。
这个区域是最亮和最热的地方,燃烧速度最快。
2.外焰(黄焰):位于内焰核的外部,火焰温度较低。
这个区域主要是由可燃气体的燃烧产生的。
3.氧化区:位于外焰的外部,是火焰的最外层。
这个区域没有可燃气体,主要是由燃烧产生的烟雾在空气中氧化形成的。
影响燃烧的因素蜡烛的燃烧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蜡烛芯的长度、直径和材质,燃料的种类和纯度,以及环境的氧气含量和温度等。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人教版)(含答案)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研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人教版)试卷简介: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两个实验的探究,训练学生根据实验现象,结合已有知识进行一些准确判断、合理推理的能力,并能在此基础上分析或设计实验去验证结论。
一、单选题(共6道,每道8分)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黄白色火焰,放出热量B.蜡烛燃烧的同时也发生了熔化,说明此过程中既有化学变化,又有物理变化C.用火柴去点燃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白烟不能重新燃烧D.将冷的白瓷片放置在蜡烛的火焰上,可以得到少量炭黑答案:C解题思路: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的固体小颗粒,因此用火柴点燃白烟可以重新燃烧,所以C的说法错误。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2.下面是某同学对蜡烛及其燃烧实验中一些现象的解释或得出的结论,其中说法错误的是( )A.固体蜡易受热熔化成蜡油是由于蜡的熔点较低B.将蜡烛放入水中,无明显现象,说明蜡烛难溶于水C.在蜡烛的火焰上方罩个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可推测蜡烛燃烧后生成了CO2和H2OD.把一根火柴梗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可观察到火柴梗放置在外焰部分被烧得最黑,说明外焰温度最高答案:C解题思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只能证明蜡烛燃烧产生了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即有CO2生成,因为澄清石灰水中本来含有水,所以不能证明蜡烛燃烧后生成H2O,检验是否有水生成可用干而冷的烧杯,所以C的说法错误。
故选C。
试题难度:三颗星知识点: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3.蜡烛(足量)在如图1密闭装置内燃烧至熄灭,用仪器测出这一过程中瓶内氧气含量的变化如图2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该实验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B.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C.蜡烛燃烧前装置内只有氧气D.氧气浓度小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答案:C解题思路:结合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可知:A.蜡烛燃烧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熄灭后氧气的体积分数为15.96%,说明蜡烛燃烧消耗氧气,所以A的说法正确;B.蜡烛燃烧生成CO2气体,CO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因此实验后向装置内倒入澄清石灰水,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所以B的说法正确;C.蜡烛燃烧前氧气的体积分数是19.56%,说明蜡烛燃烧前装置内不只有氧气,所以C的说法错误;D.当氧气的体积分数达到15.96%时,蜡烛熄灭,说明氧气的浓度低于一定值时,蜡烛无法燃烧,所以D的说法正确。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报告引言:蜡烛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之一,它既可以点亮我们的房间,也可以用于庆祝特殊的场合。
然而,我们是否真正了解蜡烛的原理以及它的燃烧过程呢?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将深入探究蜡烛及其燃烧的奥秘。
实验一:蜡烛的成分我们首先对蜡烛进行了成分分析实验。
我们选取了几种不同品牌的蜡烛,将其剪碎并加入烧杯中,然后在加热器上进行加热。
在加热的过程中,我们观察到蜡烛开始融化,并逐渐变为液体状。
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实验,我们得出结论:蜡烛的主要成分是蜡质,它是由蜡虫分泌的一种物质。
蜡烛中还含有少量的添加剂,用以改善燃烧效果和增加香味。
实验二:蜡烛的燃烧过程为了更好地理解蜡烛的燃烧过程,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观察实验。
我们点燃了一支蜡烛,并用放大镜仔细观察燃烧的细节。
我们发现,蜡烛的火焰呈现出明亮的黄色,火焰顶部还有一层淡蓝色的火焰。
通过测量,我们发现蜡烛的火焰温度可以达到约1000摄氏度。
实验三:蜡烛的燃烧需要氧气为了验证蜡烛的燃烧是否需要氧气,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
我们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入一个密闭的容器中,并在容器中放置一根点燃的火柴。
结果令人惊讶,蜡烛在缺乏氧气的环境中无法燃烧,火焰很快熄灭。
这表明蜡烛的燃烧确实需要氧气的参与。
实验四:蜡烛的燃烧产生的物质我们进一步研究了蜡烛燃烧过程中产生的物质。
通过将一块干净的玻璃板放置在蜡烛上方,我们观察到玻璃板上形成了一层黑色的沉淀物。
这些沉淀物主要是由燃烧过程中生成的碳粒和其他微小颗粒组成。
此外,我们还使用化学试剂对蜡烛燃烧产物进行了进一步的分析,发现其中还含有一些有机化合物。
实验五:蜡烛燃烧的应用除了了解蜡烛的原理和燃烧过程外,我们还研究了蜡烛燃烧的一些应用。
蜡烛可以用于照明、取暖以及庆祝活动。
而在一些特殊的场合,比如蜡烛晚餐或者纪念仪式中,蜡烛还具有象征性的意义,代表着温暖和希望。
结论:通过一系列实验,我们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原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初三化学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 燃烧着的蜡烛有没有声音?形状有没有什么改变?2. 蜡烛的火焰有什么特点?3. 蜡烛靠近火焰的地方在形状、温度、质地上有什么变化?4. 把一根火柴梗平在蜡烛的火焰中约一秒钟表,取出火柴梗,火柴梗有什么变化?这说明了什么?作业:(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人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1s 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 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 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内壁出现水雾。
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人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结论:石蜡中一定含 、 元素。
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和药品的取用规则(一)初中化学实验常用用仪器反应容器可直接受热的:试管、蒸发皿、燃烧匙、坩埚等能间接受热的:烧杯、烧瓶(加热时,需加石棉网)常存放药品的仪器:广口瓶(固体)、细口瓶(液体)、滴瓶(少量液体)、集气瓶(气体)用加热仪器:酒精灯计量仪器:托盘天平(称量)、量筒(量体积)仪分离仪器:漏斗取用仪器:药匙(粉末或小晶粒状)、镊子(块状或较大颗粒)、胶头器滴管(少量液体)夹持仪器:试管夹、铁架台(带铁夹、铁圈)、坩埚钳其他仪器:长颈漏斗、石棉网、玻璃棒、试管刷、水槽1.试管(1)用途:a、在常温或加热时,用作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
b、溶解少量固体c、收集少量气体(2)注意事项:a、加热时外壁必须干燥,不能骤热骤冷,一般要先均匀受热,然后才能集中受热,防止试管受热不均而破裂。
b、加热时,试管要先用铁夹夹持固定在铁架台上(短时间加热也可用试管夹夹持)。
c、加热固体时,试管口要略向下倾斜,且未冷前试管不能直立,避免管口冷凝水倒流使试管炸裂。
d、加热液体时,盛液量一般不超过试管容积的1/3(防止液体受热溢出),使试管与桌面约成45°的角度(增大受热面积,防止暴沸),管口不能对着自己或别人(防止液体喷出伤人)。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 含答案
第一单元走进化学世界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备注:蜡烛燃烧时产生的“黑烟”是不充分燃烧的碳。
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是石蜡蒸气冷凝得到的固态小颗粒。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考点一对火焰的研究实验例1.点燃蜡烛时,实验现象描述错误的是()A.先熔化后燃烧B.火焰分三层,最外层最亮C.罩在火焰上的烧杯有水雾D.生成水和二氧碳例2.小明、小鹏和小方三位同学在一起探究蜡烛燃烧实验,他们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火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燃烧。
(1)【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2)【猜想】小明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一氧化碳(注:一氧化碳是一种气体,能够燃烧,蜡烛不完全燃烧时可能产生一氧化碳)。
小鹏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小方认为:可能上述两种情况都有。
(3)【设计实验方案】请你帮他们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方案,来判断那一种分析是正确的:。
(4)【现象与结论】①如果小明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②如果小鹏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③如果小方的猜想正确,现象应是。
二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探究明确:1.二氧化碳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二氧化碳的唯一特性)2.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木条燃烧越旺说明氧气越多。
3.二氧化碳可以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备注:人吸入的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0.03%,通入澄清石灰水无明显现象,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为4%,能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考点二对呼出气体的研究实验例1.通过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的实验探究,你认为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有哪些成分不同()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以上都不同例2.人吸入空气,呼出二氧化碳气体,为了证明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且二氧化碳不是来自空气,某课外小猪设计了如下所示的实验装置。
回答下列问题:(1)Ⅰ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2)Ⅱ瓶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3)Ⅲ瓶起到的作用是课堂巩固1.能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D.石蜡2.化学是一门自然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方法是()A.计算B.测量C.实验D.推理3.方便面拆封后放置一段时间会变软,这是为什么?4.久置不用的深井、久未开启的菜窖底部都存在着二氧化碳,由于它不能供给呼吸,人如果长期呆在二氧化碳含量较高的环境中会窒息而死,因此,人们在进入这些地方之前会进行灯火实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如果灯火熄灭或燃烧不旺,说明了二氧化碳含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年人教版上册件:课题2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18张PPT)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本课结束
我们,还在路上……
【解析】A、①有银白色金属光泽,为观察,A正确;B、②它可能是由铁制成的,属于科学探究中 的猜想假设,B错误;C、③“我们先用磁铁来吸一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设计实验,C正确;D、④ “一元硬币被磁铁吸起来了”,属于科学探究中的实验现象,D正确。
强化练习
3、小军同学做实验时,向热的大米粥中加入碘酒,发现未变蓝。面对 “异常”现象,他不应该采取的做法是( B )
九年级化学人教版·上册
第一单元 走进化学世界
课题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
第一课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新课引入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作为千古绝唱, 赞美了春蚕和蜡烛的无私奉献。
蜡烛带给人类光明,驱散了漫漫长夜的黑暗。
蜡烛到哪去了? 是消失了? 变成了其他物质?
新课讲解
一、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提出问题:蜡烛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 猜想假设:蜡烛燃烧生成CO2和H2O 制订方案:实验步骤,实验用品 进行实验:变化前,变化中,变化后
新课讲解
2、化学变化中的现象,一般从下述三个方面讨论: (1)形态:包括物质的状态(气、液、固三态)、分层、溶解、沉淀析出、 气泡冒出、特殊气味等。 (2)外观:包括物质的颜色、烟、雾、浑浊等。 (3)能量:包括物质变化中发生的光、电、热、声、爆(炸)等。
归纳小结
1、科学探究需要动手操作,更需要动脑思考,是一个动手与动脑 紧密相结合的过程。
新课讲解
【探究内容】 观察顺序 燃烧前 燃烧时 燃烧后
观察的现象 观察蜡烛的颜色、状态、硬度、溶解性
燃烧时的现象,火焰的层次 熄灭后的现象,对燃烧产物的探究;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浅谈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在当今数字化时代,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然而,随着网络的普及和应用的不断拓展,网络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作为保障网络安全的重要手段,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网络安全所面临的挑战是多种多样的。
首先,黑客攻击和恶意软件的肆虐是常见的威胁。
黑客们通过寻找网络系统的漏洞,非法入侵他人的计算机系统,窃取重要信息或者破坏系统的正常运行。
恶意软件,如病毒、木马等,则能够在用户不知情的情况下潜入计算机,窃取用户数据、控制计算机或者进行其他恶意操作。
其次,网络诈骗和信息窃取也是令人头疼的问题。
不法分子通过各种手段骗取用户的个人信息,如银行卡号、密码等,给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此外,网络系统自身的漏洞和缺陷也为网络安全埋下了隐患。
计算机信息管理技术在网络安全中的应用具有多方面的优势。
其一,访问控制技术能够有效地限制对网络资源的访问。
通过设置用户权限和身份验证机制,只有合法的用户才能访问特定的资源,从而降低了非法访问和信息泄露的风险。
其二,数据加密技术对数据进行加密处理,即使数据被窃取,没有正确的解密密钥也无法获取其真实内容,极大地保护了数据的安全性和隐私性。
其三,防火墙技术可以作为网络的第一道防线,阻止外部未经授权的访问和恶意攻击,对网络流量进行监控和过滤。
其四,入侵检测技术能够实时监测网络中的异常活动,及时发现并预警潜在的入侵行为,为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争取时间。
在访问控制技术方面,常见的方法包括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RBAC)和基于属性的访问控制(ABAC)。
RBAC 根据用户在组织中的角色来分配权限,使得权限管理更加清晰和易于理解。
ABAC 则根据用户的属性、环境条件和资源的属性来动态地授予权限,更加灵活和精细。
例如,在一家企业中,财务人员可能被授予访问财务数据的权限,而普通员工则没有。
通过这样的访问控制,可以确保只有需要的人员能够获取敏感信息,减少信息泄露的风险。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三个阶段进行细致的观察,学会完整地观察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实验
用品:一支新蜡烛、火柴、一支干净烧杯、水、水槽、澄清的石灰水、一把小
刀。 实验步骤与方法: 1.观察蜡烛的颜色、形状、状态、硬度;嗅其
气味。
2.用小刀切下一块石蜡,放入水槽,观察其在水中的现象。
3.点燃蜡烛,观察其变化及其火焰和其各层温度的比较。 现象:石蜡受热
课题二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科学
提出问题:
• 1、蜡烛有哪些性质? • 2、燃烧时发生哪些变化?伴随发生哪些现象? • 3、燃烧后生成什么物质?想通过什么手段来证实他们? • 4、有哪些问题需要我们共同讨论?
实验过程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实验目的:对蜡烛在点燃前、点燃时和熄灭后的
学习的特点:
1、关注物质的性质 2、关注物质的变化 3,、关注物质的变化过程及其现象
棉线烛心变黑,易碎。用火柴点燃刚熄灭时的白烟,蜡烛会重新燃烧。 结论:
石蜡遇冷凝固,燃烧时产生炭黑,棉线炭化,白烟由细小的石蜡颗粒构成,有
可燃性。 实验结论: 蜡烛在空气中能够燃烧,在燃烧过程中和过程后能
产生许多新的物质。
实验探究:1、对点燃前的蜡烛进行实验探究
现象:蜡烛是白色、较软的圆柱状固体, 无气味,由白色的棉线和石蜡组成。 石蜡漂浮在水面上,不溶于水。 结
论:石蜡是一种密度比水小,不溶于水 的固体。
水槽
外焰:温度最高、明亮
内焰:温度较低、不明亮 焰心:暗淡,温度最低
取一根火柴梗,在火焰上 灼烧,约1~2s后取出,观 察火柴梗在各个部位的烧
焦程度。
结论:石蜡受热会熔化,燃烧时形成炭黑。
图1-9 燃着的蜡烛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解析版)初二升初三化学衔接自学课
第03讲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学习目标】1.通过蜡烛及其燃烧实验,体会探究物质的性质的一般思路。
2.进一步熟悉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描述,并对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3.初步了解实验探究的过程,初步学会书写探究实验报告。
【基础知识】1.探究(点燃前)---蜡烛的物理性质:白色圆柱状固体,质软,无气味,难溶于水,密度比水小色圆柱状固体易切石蜡浮于水面,不溶解2.探究(燃着时)---蜡烛燃烧时发生的变化:蜡烛燃烧,发出黄色火焰,放出热量,产生淡淡的黑烟;火焰分三层,最里面一层火焰较为暗淡,底部呈淡蓝色,为焰心;第二层火焰较明亮且呈圆锥形,为内焰;围绕在最外面的第三层火焰呈黄色,明亮而不耀眼,为外焰。
3.探究(燃着时)---火焰各层温度:蜡烛燃烧火焰分为三层,外焰的温度最高。
处于蜡烛火焰外焰部分的火柴梗最先炭化;4.探究(燃着时)---蜡烛燃烧时的产物:蜡烛燃烧后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烧杯内壁有水雾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石蜡+氧气水+二氧化碳5.探究(熄灭后)---蜡烛熄灭后白烟的成分蜡烛熄灭后有白烟产生,点燃白烟后蜡烛重新燃烧。
6.实验探究的一般思路【考点剖析】考点一: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例1.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实验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用小刀切割蜡烛,探究石蜡的硬度B.将石蜡放入水中,探究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C.将火柴梗快速平放入火焰中1秒后拿出,探究火柴梗能否燃烧D.用火柴去点蜡烛刚熄灭时产生的白烟,探究白烟能否燃烧【答案】C【解析】A.用小刀容易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故说法正确;B.蜡烛放入水中,石蜡会浮于水面,该实验可用于验证石蜡的密度以及能否溶于水,故说法正确。
C.将火柴梗平放入火焰中约1秒后取出,以研究蜡烛火焰三部分温度的高低,故说法错误;D.熄灭蜡烛后,会看到一股白烟,是石蜡蒸汽冷凝产生的固体石蜡,若立即点燃,能够燃烧,故说法正确。
故选:C。
考点二:石蜡的性质例2.下列关于石蜡性质的描述中,错误的是()A.石蜡是无色、无味且硬度较大的固体B.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蜡油D.石蜡可燃,有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答案】A【解析】A.石蜡是白色、无味且硬度较小的固体,描述错误,符合题意;B.将石蜡放到水中,石蜡漂浮在水面上,说明石蜡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小,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C.石蜡熔点低,受热易熔化成液态的石蜡即蜡油,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D.石蜡可燃,燃烧时放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二氧化碳和水蒸气,描述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
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探究步骤
现象
②观察火焰 火焰分 三 层, 最外层最 明亮, 明亮 最内层最暗 的颜色 ③取一根火柴 火焰由焰心到外, 火焰由焰心到外 梗,拿住一端迅 越来越黑 拿住一端迅
速放在火焰中, 速放在火焰中 约1S后拿开 后拿开
证明火焰的( 证明火焰的 外焰) 部分温度最高
④将一干燥 烧杯罩在火 焰上方
一.点燃蜡烛前 点燃蜡烛前
探究步骤 现象 分析或结论
①观察蜡烛外观 白 色﹑ 固 态 ②用力扳扳 ③取一小块蜡 软或硬) 感觉 软(软或硬 硬度 小 软或硬 硬度:
溶于水, 蜡烛 不 溶于水 沉或 密度:比水 烛,放入盛水的 蜡烛 浮 (沉或 密度 比水 小 放入盛水的 烧杯中 浮)于水中 于水中
二.燃着时 燃着时 分析或结论 ①观察蜡烛的 石腊由固态变为液态 石蜡的熔点 低
将④的烧杯 迅速倒转,倒 迅速倒转 倒 入澄清石灰 水,振荡 振荡
烧杯内壁 有水珠变浑浊
石蜡燃烧后 有 二氧化碳 产生
三.熄灭 熄灭 探究步骤 ①吹熄蜡烛 现象 有白烟 产生 分析或结论
②用火柴点蜡 烛刚熄灭时的 蜡烛 重新燃烧 白烟
说明白烟 是 挥发了的 白蜡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烧杯内壁有(水雾),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蜡烛燃烧生成了(水) 和(二氧化碳)
4 熄 灭 蜡 烛
(1)将蜡烛熄灭, 观察
烛芯上(冒白烟)
蜡烛燃烧时先由固 态转变为液态,再 汽化而后燃烧
(2)用火柴迅速点 燃刚熄灭时的白烟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白烟(燃烧)
白烟是(石蜡的固体颗粒)
(2)用小刀切下一 很容易切开,浮在水 块石蜡,投入水中 面上,难溶于水 火焰分为(三)层, (1)用火柴点燃蜡 (第二)层最明亮, 烛,观察蜡烛火焰 (内))层最暗
3 点 燃 蜡 烛
(2)将一根火柴迅 火柴杆接触(外焰))部 (外层))温度最高。 速平放在火焰中, 分变黑 加热时应用(外焰)) 1s后取出 (3)用一干而冷的 烧杯罩在火焰上 方,片刻取下烧 杯,迅速向烧杯 内倒入少量澄清 石灰水,振荡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实验探究步骤 1、观察蜡烛的制作材料 (1)观察蜡烛的颜 色、形态、形状 观察物质的现象 烛芯棉线、外部石蜡 乳白色、固态、圆柱状 结论解释及文字表达式 石蜡制成 乳白色、固态 密度比水小,较软、 难溶于水 石蜡燃烧时火焰分 为三层,第二层最亮, 内层最暗
2 点 燃 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
1.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了()A.水 B.二氧化碳C.二氧化碳和水 D.灰烬
2.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水蒸气 D.石蜡
3.蜡烛不具有的性质是()
A.蜡烛可以燃烧 B.蜡烛的密度比水小
C.蜡烛容易熔化D.蜡烛具有特殊的气味
4.关于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A.蜡烛在空气中燃烧产生黄白色光亮火焰
B.蜡烛的火焰分层,外焰最为明亮
C.蜡烛燃烧时,部分蜡烛受热熔化
D.蜡烛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5.通常情况下,下列物质是无色液体的是()
A.空气 B.食盐C.矿泉水 D.植物油6.某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请填写下列空格:
(1)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
结论:蜡烛的密度比水。
(2)点燃蜡烛,观察到蜡烛的火焰分为外焰、内焰和
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蜡烛的火焰中(如右图)约
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的火焰层温度最高。
(3)再将一只干燥的烧杯罩在蜡烛火焰上方,烧杯
内壁出现。
片刻后取下烧杯,迅速向烧杯内倒入
少量澄清的石灰水,振荡,澄清的石灰水
变。
结论:蜡烛燃烧生成
了。
7.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认
真、准确和分析讨论,可以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并获得化学知识。
参考答案:1.C 2.B 3.D 4.D 5.C
6.(1)小(2)a 外(3)水雾浑浊二氧化碳和水
7.观察记录(描述或填写实验报告等)
【中考链接】
(06宿迁)(2006江苏宿迁)化学兴趣小组的三位同学对蜡烛(主要成分是石蜡)及其燃烧进行了如下探究。
⑴贝贝取一支蜡烛,用小刀切下一小块,把它放入水中,蜡烛浮在水面上。
结论:石蜡的密度比水;
外焰
内焰
焰心a
b
c
⑵芳芳点燃蜡烛,观察到火焰分为外焰、内焰、焰心三层。
把一根火柴梗放在火焰中(如
图)约1s后取出可以看到火柴梗的(填“a”、“b”或“c”)处最先碳化。
结论:蜡烛火焰的温度最高;
⑶婷婷在探究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
做法中不合适的是()
A.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⑷三位同学在探究的过程中,将短玻璃导管插入焰心,发现另一端也可以点燃。
【提出问题】导管里一定有可燃性气体,气体成分可能会是什么呢?
【猜想】贝贝认为:可能是蜡烛不完全燃烧时产生的CO
芳芳认为:可能是蜡烛受热后产生的石蜡蒸气
婷婷认为:可能以上两种情况都有
【实验方案】
换一根较长的导管,并用冷的湿毛巾包住导管,然后在导管另一端做点火实验。
【现象与结论】
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贝贝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现象,则芳芳的猜想正确;如果观察到现象,则婷婷的猜想正确。
答案:⑴小(1分)
⑵a(1分),外焰(1分)
⑶C、H(或碳、氢)(1分),O(或氧)(1分)
⑷导管口同样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看不到冷凝的固体(2分,关键词:“能点燃”、“无冷凝的固体”各占1分);
导管口不能点燃,去掉毛巾,导管内壁可看到有冷凝的固体(2分,关键词:“不能点燃”、“有冷凝的固体”各占1分);
导管口能点燃,但火焰较小,去掉毛巾,导管内壁能看到冷凝的固体(2分,关键词:“能点燃”、“有冷凝的固体”各占1分);
(06汕头)(2006汕头)几位同学对蜡烛燃烧火焰的焰心进行了
以下探究,请你完成其中的步骤:
⑴点燃蜡烛,将一根小木条迅速平放入火焰中,约
1s后取出,现象如右图A,这证明焰心。
⑵向焰心斜向插入一支细短玻璃管,发现玻璃管中无明显现象(如右图B),在玻璃管的上口点燃,上口产生火焰,这说明焰心物质的性质是、。
⑶猜想和验证
答案:
温度最低气体可燃性
罩一个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不变浑浊
假设②成立
不能点燃导管中部有白色固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