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含答案)
2018—2019高二历史期中考试答案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普通高中模块监测高二历史参考答案与评分标准一、选择题:1.D2.C3.B4.A5.C6.C7.C8.B9.B 10.B 11.A 12.A 13.B 14.D15.C 16.C 17.B 18.C 19.B 20.D 21.B 22.B 23.D 24.B 25.A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0分。
26.(12分)(1)特点:承认追求利益的合理性;注重天下之利;主张“控欲”。
(3分)原因:墨子的控欲思想与统治阶级追求享乐的思想相悖,也不符合民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
墨子重“利”思想与儒家“重义轻利”思想抵触,汉代独尊儒术之后,与之相悖的功利思想便难以继续。
从社会经济层面看,中国古代社会以自然经济为主体,商品经济受到抑制,功利思想缺乏社会土壤。
从政治层面看,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实行文化专制。
(3分)(2)历程:汉代董仲舒吸收阴阳五行等学说,形成了天人感应理论;唐代儒学吸收了佛学的思辨哲学;宋明儒学在三教合流基础上形成了理学。
(3分)原因:统治者的推崇与重视;其他学说的冲击;儒家学者的理论创新。
(3分)27.(14分)(1)主张:以德治国,民为贵,行仁政。
(2分)意义:孟子思想丰富发展了儒家思想;对中国政治生活、文化教育和社会教化等方面产生深远影响;传播到海外,对东亚地区乃至整个人类文明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
(4分,答出两点即可)(2)君主制国家;民主制城邦。
(2分)社会背景:孟子:战国时期礼崩乐坏,社会动荡;小农经济逐渐形成;儒家文化传统的影响;地处东亚大陆的自然环境。
(3分)柏拉图:古希腊多山多岛的地理环境;工商业的展;城邦的兴起;人文主义思想的影响。
(3分)28. (12分)(1)传统科技进入总结阶段;古代科学家的个体努力;科技与生产、生活密切相关;主要采取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研究方法;未产生近代科技。
(4分,答出四点即可)(2)特点:国王支持;组建科研团队;具有独立性和开放性;有较成熟的远行机制;重视实验与创造;影响深远。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三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 解析版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吉林三中高二(下)期中历史试卷一、选择题(40小题,每小题2分,计80分)1.下列材料反映了分封制遭到破坏的是()A.“诸侯朝天子…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B.“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
”C.“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薛无别,则宗族乱。
”D.“为先祖主者,宗人之所尊也。
”2.下列不属于受封诸侯王义务的是()A.镇守疆土,以蕃屏周B.征派赋役,管理人民C.朝觐述职,效忠朝廷D.互相征战,开拓疆土3.春秋时期,由“礼乐征伐白天子出“变为“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这种现象主要反映了()A.周天子失去军事力量B.周天子将权力下放到诸侯国C.周天子失去天下共主地位D.诸侯国帮助周天子巩固地位4.分封制在周朝初期巩固了周的统治,发展了周的疆域;在后期则造成分裂割据,瓦解了周朝的统治,导致这种截然不同结果的最主要因素是()A.井田制的破坏B.生产关系的发展C.诸侯争权夺利D.生产力的发展5.中国的传统节日大部分具有深刻的文化内涵,下列节日中与宗法制关系最密切的是()A.端午B.清明C.七夕D.元宵6.秦始皇建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最重要的原则是()A.“天下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B.“节用裕民…以德服人”C.“以法为教,以吏为师”D.“尧舜之道,不以仁治,不能平天下7.如图是秦阳陵虎符,铜铸,中分为二,有十二字铭文:“甲兵之符,右才(在),左才(在)阳陵。
”发兵时必须左、右半符验合,方能生效。
上文“右才(在)”后空玦部分应是()A.皇帝B.太尉C.御史大夫D.丞相8.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
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A.宗法式家族制度形成B.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C.中央集权制建立D.王位世袭制确立9.秦朝修建咸阳,运用了天体观念。
吉林省吉林市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质量检测试题高二历史一、选择题(单选题;每题1.5分,共51分)1、学过《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这一单元后,某班四位同学分别撰写了以下四篇研究性学习小论文,其中论文标题出现史实错误的是A.《以宗法制为例浅议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B.《趣谈周武王与分封制》C.《论隋唐三省六部制对中国历史的影响》 D.《论清代丞相与军机大臣的权力制衡》2、唐德刚在《晚清七十年》中提出,中国历史的社会政治形态发展可分为封建(注:指分封制)、帝制与民治这三大阶段。
从封建转帝制的第一次转型,发生于商鞅与秦皇汉武之间,历时约三百年。
不属于这一历史时期转型特征的是A. 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型B. 分裂割据向统一王朝转型C. 青铜文明向铁器文明转型D. 由“公天下”至“家天下”3、有学者指出:“五四运动是中国走向现代化的全面启动”,“五四运动是第一场历史巨变的补课,又是第二次历史巨变的起点。
”这里“补课”、“起点”的含义分别是A.明确反对帝国主义,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B.明确反封建,实现各革命阶级的联合斗争C.彻底反帝反封建,无产阶级政党开始领导革命D.继续宣扬民主科学,大力宣传马克思主义4、 1520年,一位萨克森商人在里斯本买到了许多玉米回去赚了大钱,他说要感谢上帝……另一位商人则说:你还要感谢A.西欧一些特色农业区的资本家种出了玉米 B.葡萄牙人从亚洲运回了玉米C.阿拉伯人从非洲运来了玉米 D.西班牙人从美洲运来了玉米5、时代赋太平天国运动以新的内容和意义,其中最能体现历史发展潮流的是A.担负起反封建反侵略的双重革命任务 B.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C.提出了第一个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 D.颁布了《天朝田亩制度》6、对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国共合作表述正确的是①都出现在20世纪20年代②都是在中共努力下促成的③都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④都有利于当时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④ D.①②④7、冯骥才在《关于文革博物馆》一文中写道“一代人经受的惨痛教训,是下一代人的精神财富。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三中学高二历史月考试卷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美国在朝鲜和越南进行的战争都是①利用当地分裂局面插手别国内政②打着联合国旗号实行侵略③提供援助并派兵直接参战④借机对中国进行武力威胁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参考答案:D美国在侵越战争中没有打着联合国的旗号,②的说法错误,排除含②的A、B、C三项,正确选项为D。
2. 美国前总统卡特在日记中写道:“在我和邓小平的笔下,两国关系走入了一个崭新时代。
”这里“崭新”的含义是A.中美打开了交往的大门B.两国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C.两国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 D.中美两国建立外交关系参考答案:D3. 战国时秦国自襄公建国至穆公之前共九代国君,兄终弟及者三人,以孙立者二人,不明嫡庶者一人,以长子继位者一人。
这种现象A.导致社会矛盾尖锐B.是由于秦国经济文化发达C.有利于社会的变革D.破坏了贵族世袭的特权参考答案:C依据所学知识,西周时期推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根据材料中反映的秦国九代国君的继承情况,可以看出当时的宗法制度没有得到严格的执行,反映出宗法制的松弛,这种现象有利于社会变革,故C项正确;宗法制的松弛不会导致社会矛盾尖锐,没有破坏世袭特权,故AD项错误;材料中无法体现出秦国的发展状况,故B项排除。
4. “实事求是”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主要由邓小平同志贯彻这一方针的有()①“双百”方针的提出②恢复高考制度③创办经济特区④南方谈话。
A.②④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参考答案:考点:XC:邓小平的历史功绩.解析:本题考查邓小平的历史功绩,在邓小平的领导下,这场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大改革大开放,极大地调动了亿万人民的积极性,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解答:①“双百”方针是毛泽东提出来的,排除;②③④均符合题意,故②③④正确.故选B.5. 下图显示的中国革命圣地与选项中取得的重大成就搭配正确的一项是①井冈山②遵义会议会址③延安④西柏坡A.①毛泽东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B.②中共找到了革命的道路——工农武装割据C.③第一次独立自主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妥善的解决了党内问题D.④作出“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决策参考答案:D6. “文化大革命”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民主政治建设遭到严重破坏。
2018-2019学年吉林省实验中学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解析版
吉林省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高二年级历史学科期中考试试题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4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按照周代庙制,祖先的宗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
超出定制之庙,要择吉日将神主迁入太祖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
此举称为“迁庙”。
这说明周代A. 天子具有绝对权威B. 祭祀仪式非常严格C. 宗法观念根深蒂固D. 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无庙”和“超出定制之庙”“而其宗庙则被毁弃”可知,“迁庙”这说明周代比较注重维护亲疏贵贱的等级秩序,故D项正确;材料“天子立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说明周朝的贵族都可以确立宗庙,不能说明天子的绝对权威,故A项错误;据材料“按照周代庙制”可知,材料涉及庙制而不是祭祀仪式,故B项错误;据材料“庶人无庙”和“宗庙则被毁弃”可知宗法观念不是根深蒂固,故C项错误。
2.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
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
这表明西周时A. 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 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 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 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殷商以来,青铜器被大量用来祭祀祖先和鬼神。
西周青铜礼器被用来维护和体现等级制度,正好体现的是宗法制度,排除C。
商周时期的文字是铭文,并没有创造出全新的文字体系,排除A。
青铜器有两种基本功用,一是“纳(内)、入”,即盛装物件;一是“设”即陈设布列。
青铜器的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排除D。
抓住关键信息“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正好体现了历史传承的作用。
选B。
【考点定位】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手工业的进步·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西周的宗法制3.《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请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个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择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3、主观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铅笔涂黑。
答案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选修题答题区域的答案一律无效。
5、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不得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等。
6、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答题卡、草稿纸一并依序排列上交。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①顺应历史潮流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
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
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A.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B.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C.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D.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3.“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
七月行均输法。
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和答案
长春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命题人:曹石审题人:曹石本试卷共29题,共7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
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图1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2.中国历史悠久,古都众多。
以下古诗词描绘的古都与图2标号对应一致的是图2A.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B.流求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
势须至此少休息,乘风径集番禺东。
C.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D.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4.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民水君舟B.天行有常C.礼法并重D.人性本恶5.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A.弘扬三纲五常B.维护皇权尊严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6.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
吉林省长春市实验中学2018-2019高二下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卷 Word版含答案
长春实验中学2018-2019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二年级历史试卷本试卷共29题,共7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9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24小题,每小题2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图1是学者辛向阳综合考虑“社会稳定”“经济业绩”“科技进步”“思想发展”和“疆域变化”等因素绘成的《中国历代兴衰图》(局部)。
以下对①、②、③、④各朝代特点描述正确的是图1A.①:社会稳定、思想发展、疆域广阔B.②:科技落后、经济发展、疆域广阔C.③:社会动荡、思想停滞、科技落后D.④:社会稳定、经济停滞、思想活跃2.中国历史悠久,古都众多。
以下古诗词描绘的古都与图2标号对应一致的是图2A.五陵少年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B.流求大食更天表,舶交海上俱朝宗。
势须至此少休息,乘风径集番禺东。
C.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
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
D.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3.董仲舒认为孔子撰《春秋》的目的是尊天子、抑诸侯、崇周制而“大一统”,以此为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服务,从而将周代历史与汉代政治联系起来。
西周时代对于秦汉统一的重要历史影响在于A.构建了中央有效控制地方的制度B.确立了君主大权独揽的集权意识C.形成了天下一家的文化心理认同D.实现了国家对土地与人口的控制4.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其思想与法家共通的是A.民水君舟B.天行有常C.礼法并重D.人性本恶5.秦始皇的父亲去世后,按周代谥法被追封为庄襄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以“子议父”、“臣议君”不合理为由,废除了谥法。
秦始皇此举意在A.弘扬三纲五常B.维护皇权尊严C.废除宗法制度D.取消分封制度6.汉代的冀州是燕赵故地,并州为三晋故地,益州为巴蜀故地,荆州为荆楚故地,豫州为中州故地。
吉林省长春市第一2019-2020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 Word版含解析
历史试题注意事项:1.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在手机或电脑上点击所选★答案★。
2.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空白纸上,每道题标好题号,各题之间要留一定的间距。
答完题后一问一拍照一上传。
第 I 卷(选择题)一、单选题(每题 2 分,共 60 分)1. 在宗法制下,国人一方面对活着的长辈绝对的顺从、孝敬;另一方面对死去的先祖隆重祭祀,以祈求他们的保佑。
这说明宗法制A. 致使国人注重血缘关系B. 推动孝亲思想深入人心C. 导致男权意识经久不衰D. 造就了浓厚的家庭意识【★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表明,在宗法制影响下,形成了国人对长辈及先辈保持尊重、孝敬的传统.致使孝亲道德观念深人国人心中,B项正确。
由于人们重视血缘关系,所以出现了宗法制,A颠倒因果,排除;题干关注的是长辈、先祖,并未涉及男权,排除C;材料强调的是宗法制对孝亲思想的影响,与家庭意识无关,排除D。
2. 《左传》记载:“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荀子》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姬姓独居五十三人”。
这反映出西周实行A. 禅让制B. 分封制C. 郡县制D. 行省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可知西周建立后,为了巩固统治,周天子把土地、人口分封给亲属、功臣和先代的贵族,封他们为诸侯,以拱卫周王室,材料反映的是西周的分封制,★答案★为B;禅让制发生在原始社会,不是西周时期,A错误;郡县制是从东周的春秋时期出现,B 错误不符题意,排除。
行省制度是元朝对地方管理的制度,与材料信息不符,D错误。
3. 在周代分封制下,墓葬有严格的等级规定。
考古显示,战国时期,秦国地区君王墓葬规模宏大,其余墓葬无明显等级差别;在经济发达的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
这表明A. 经济发展是分封制度得以维系的关键B. 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了君主集权C. 秦国率先消除分封体制完善集权统治D. 东方六国仍受西周分封体制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战国时期,与秦国墓葬独尊君王不同,东方六国地区,君王、卿大夫、士的墓葬等级差别明显,表明东方六国仍受西周分封体制影响,D项正确;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是瓦解分封制等旧的政治制度的重要原因,A项错误;分封制中的等级规定凸显的是贵族特权和分权体制,并非君主集权,B项错误;“消除”说法过于绝对,C项错误。
2018-2019学年高二第二学期期中测评考试·历史·答案
秘密★启用前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二期中测评考试试题历史参考答案及评分参考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5BCDBA6~10CDAAC11~15DCDAC16~20BABBC非选择题(共60分)选修Ⅰ:21.(15分)(1)秦国相对落后;战国群雄争斗激烈;秦孝公立志图强;各国纷纷变法。
(8分)(2)增强了秦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强化了秦国的中央集权;为秦国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7分)22.(15分)(1)问题:崇洋媚外;脱离国情;表面化。
(4分,答出两点即可)危害:影响了明治维新的正常发展;不利于日本民族文化的保存与发展。
(4分)(2)有识之士的推动;政府的重视;经费充足;西方文明的影响。
(7分,答出三点即可)23.(15分)(1)被动改革;仿照西方的司法制度;司法制度法律化;司法分权。
(7分,答出三点即可)(2)基本宣告了中国古代传统司法制度的终结;为近代独立司法体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有利于推动中国法制的近代化;有利于缩小中西司法制度之间的差距;是清末新政的一部分,带有局限性。
(8分,答出四点即可)24.(15分)(1)原有的价格体系僵化,违背价值规律;社会经济发展受到制约;人民的日常生活受到严重影响;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8分)(2)改变了原有不合理的价格制度;提高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生活水平;有利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市场经济的发展。
(7分)选修Ⅲ:21.(15分)(1)中立政策的破产;英、法、美等协约国的拉拢;美国参战改变战争形势;维护国家主权与利益的需要;段祺瑞政府想借参战之机扩充实力;日本的推动。
(8分,答出四点即可)(2)一定程度上增强了协约国集团的力量;有利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影响;便于争取到外交话语权;对中国民族经济的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壮大了皖系军阀的实力,加剧了军阀之间的争斗。
(7分,答出三点即可)22.(15分)(1)人们对和平的向往;有识之士的推动;英美等国的尝试;美国总统威尔逊的大力推动。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二十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
2018-2019学年吉林省长春市市第二十中学高二历史联考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1. 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都是儒学在不同时期的新发展,但其主张又有很多不同。
下列说法中属于二者不同点的有①前者主张理先而物后;后者则认为心即理也②前者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后者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③前者主张人以天理为行为规范;后者则认为人应以内心的自修、自省致良知④前者主张心性论;后者认为人性本恶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参考答案:A2. 一位法国思想家说:“《圣经》上声称,妇女触犯上帝遭到惩罚,所以分娩时必遭痛苦。
但是,母猪生崽的时候也无一个不痛,不知道它们为何事也得罪了上帝呢?”由此可以看出他的主张是( )A.虔诚信仰上帝B.反对盲目信仰C.实行三权分立D.妇女解放参考答案:B在欧洲宗教改革后,《圣经》被看作是信仰的惟一标准;而依据题中信息,可知该思想家的言论是对《圣经》权威的挑战,应属于启蒙运动时期的思想主张,故正确答案为B项。
3. 甘地提出的“非暴力不合作计划”中,最能体现其自治目标的是:()A.放弃英国殖民当局授予的头衔和名誉职位B.抵制英国人的立法机关和法院,建立新的裁决法庭C.抵制英国恢复手工纺织D.发动群众展开抗税斗争参考答案:B4. 近代中国的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
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
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
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参考答案:B材料“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说明,这些人物的探索都与近代中国的“救亡图存”紧密相关,体现了强烈的爱国思想。
所以应选B。
5. 在争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与“大一统”二者的关系时,下面四种结论,正确的是( )A.政治上的统一确保思想上的统一B.董仲舒的学说适应专制统治的需要C.汉武帝的政策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D.思想上的统一为政治上的统一服务参考答案:D6. “历史意见”指的是在那项制度实施时代的人们所切身感受而发出的意见,这些意见比较真实而客观。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_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
吉林省长春外国语学校2018-2019学年高二历史下学期期中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一、选择题:本题共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唐至清安徽境内科举考试状元人数统计示意图。
它反映了安徽A.科考状元人数名列全国前茅 B.两宋时期科考状元显著增加C.科考变化的趋势受理学影响 D.经济思想文化发展变迁情况2.当晋楚两国争霸中原时,长江下游崛起了吴、越这两个国家。
晋为了对付楚国,就联合吴国。
吴、楚之间多次发生战争。
吴国大举伐楚,节节胜利,一直打到楚都,楚的国力大大削弱。
这些战争A.促进了区域统一和社会大变革 B.属于周初分封国间争权夺利的斗争C.加速了汉族与南方民族的融合 D.说明分封制和宗法制已经彻底瓦解3.周代的乐舞,经常出现在各种政治、宗教仪式中,主要表现武王伐纣、平复南国等史事,是贵族子弟年幼时学习的必修课。
这表明周代的乐舞A.具有政治意义和教化作用 B.形成重视传承的社会风尚C.满足官僚政治的文化需要 D.开创乐舞追颂功德的先河4.夏商的史官在职责上是史巫合一,既掌管天文术数,为统治者提供宗教式预言,又保管典籍、记录时事;周代史巫开始分离,史官被定位在“掌官书以赞治”的官僚位置上。
以上史官角色意识的变化A.反映出周代王权与神权开始分离 B.影响了后世对历史记录的认知C.取决于中央官僚机构职能的调整 D.体现了周代政治理性化的趋势5.在西周的金文纪录中已经有“戎”“夷”之称,到了春秋战国时期,“华夏”与“戎”的对立更加明显,无论“华夏”各国之间关系多么敌对,他们未称呼对方为“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台区师范高中、实验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说明: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2.交卷时,只交答题卡。
3.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商鞅变法实现了富国强兵,使秦国走上了封建化道路,商鞅变法成功的因素有()①顺应历史潮流②商鞅不畏权贵,执法如山③南门徙木确立了百姓对商鞅的信任④商鞅以法家思想消除变法的思想障碍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2.“毁镜”是北方草原地区拓跋鲜卑的一种特殊葬俗,即在下葬过程中将随葬铜镜故意打碎、通常仅以其中一块残片随葬的习俗。
考古发现揭示随着鲜卑南迁,越靠近中原,毁镜现象越少。
据此推断,鲜卑毁镜习俗的废弃原因极有可能是()A.政府禁止奢侈之风 B.鲜卑人审美水平提高C.战争频繁铜镜难得 D.受到汉人习俗的影响3.“熙宁二年二月王安石拜参知政事。
七月行均输法。
九月行青苗法……三年十二月行保甲法。
四年二月改革科举。
十月行募役法。
……六年六月置军器监。
八月行免行法。
七年九月行将兵法。
”材料说明王安石变法存在的隐患是()A.用人不当,出现新法危害百姓的现象B.推行新法操之过急,策略不当C.宋仁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D.大地主大官僚势力强大,激烈反对4.日本某藩知事到任后不久,又被中央政府改称县知事,明治维新这一举措的实质是()A.调整国家行政建制B.消除封建割据状态C.完善政府管理职能D.建立资本主义制度5.鹿鸣馆是位于日本东京的一所欧式风格的类似于沙龙的会馆,建成于1883年。
由于来客大都是日本近代化的栋梁型人物,很多重要的政策都出自于鹿鸣馆,于是人们把这一时期称为“鹿鸣馆时代”。
据此,“鹿鸣馆时代”的内涵应该是()A.针砭时弊以商开国大计B.推翻幕府以建立近代国家C.学习西方以助文明开化D.尊崇天皇以推行军国主义6.费正清说:“对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的下一代中国人来说,西方却成为仿效的榜样,以便更好地加强中国的实力来对付西方。
”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历史事件是()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B.洋务运动戊戌变法C.戊戌政变清末新政D.戊戌变法辛亥革命7.在百日维新期间,康梁等人并未将定宪法和开国会列入议事日程。
光绪帝所发上谕虽然有100多条,但其重点和脉络很清楚,反复强调的主要是练兵和筹饷。
这反映出()A.光绪帝没掌握朝廷实权B.君主立宪制不符合中国国情C.光绪帝变法决心不坚定D.维新派对封建势力妥协退让8.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被派往欧洲的14万中国劳工中高达3万余人死亡,长眠异国他乡。
协约国联军总司令法国元帅福煦称赞华工“是第一流的工人。
也是出色士兵的材料。
他们在现代炮火下,可以忍受任何艰难,保质保量地完成各种任务”。
材料主要说明了()A.中国劳工的表现大大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B.中国劳工为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作出了贡献C.中国参战是协约国赢得战争胜利的主要原因D.中国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成为了战胜国9.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人类浩劫,但它并不能泯灭人类的良知。
战后世界各国人民普遍兴起了和平主义、人道主义思潮。
对此,以下相关评价正确的有()①这是对一战进行反思的重要成果②这些反思能够避免战争和世界动荡局势③这些反思标志着人类文明程度的提升④这是一战积极进步作用的体现A.①③ B.①②③C.②③④ D.①③④10.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刊登在英国《笨拙》杂志上有一幅漫画。
画面上,鹰的嘴中衔着象征和平的橄榄枝。
美国总统威尔逊对鹰说道:“啊!我把你变成一只多么好的鸽子呀!”下列对漫画寓意的解读正确的是()A.英国反对美国参与对同盟国作战B.一战中,美国始终奉行“中立”政策C.英国不满美国对德国的扶持政策D.美国打着和平的幌子积极谋求战后世界的领导权11.第一次世界大战后,人们开始认识到维护世界秩序稳定的重要性,由此诞生的国际组织是()A.国际联盟 B.联合国C.国际货币基金组织 D.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2.电影《我的1919》讲述的是中国年轻的外交官顾维钧在巴黎和会上与帝国主义国家代表据理力争的感人故事。
那么,顾维钧在会议期间可能遇到的情况是()A.战胜国与战败国代表在会上发生激烈争吵B.苏俄代表在发言时尖锐地抨击英法美等国的强盗行为C.日本同中国在会外签订了有关山东问题的条约D.英法两国在对德处置问题上争论不休13.巴黎和会名为重建战后和平的会议,战胜国都希望建立“和平”。
其“和平”是指()A.能够消除战胜国之间矛盾的和平B.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矛盾的和平C.建立在霸权基础上的和平D.能够消除战胜国与殖民地半殖民地之间矛盾的和平14.有学者认为某一事件“不仅证实了希特勒对中欧东部所怀有的野心,而且更令人不安的是,它还表明了西方不准备反对这样的野心,并且确实愿意把德国的力量转移到东面更远的地方去。
”这一事件是()A.签署《慕尼黑协议》B.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C.建立“东方战线”D.实施“巴巴罗萨计划”15.1940年5月丘吉尔在议会下院的演讲中说:“我们的政策就是用上帝能给我们的全部能力和全部力量在海上、陆地和空中进行战争;同一个在邪恶悲惨的人类罪恶史还从没有见过的穷凶极恶的暴政进行战争……”这说明英国()A.坚定抗击法西斯侵略的决心B.倡导与美国共建反法西斯联盟C.已经取得对德作战的制胜权D.放弃绥靖政策,正式对德宣战16.“从波罗的海的斯德丁(什切青)到亚得里亚海的里雅斯特,一幅横贯欧洲大陆的铁幕已经降落下来。
……假使西方民主国家团结一致,严守联合国的原则,那么,他们推行这些原则的影响力是巨大的,没有人会来冒犯它们。
”以上一段话是丘吉尔的一段演说词。
对这段话最准确的理解是()A.维护联合国的权威B.欧洲联合起来,应对苏联威胁和美国控制C.两大阵营应该和平相处D.遏制苏联,对抗世界共产主义运动17.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强制日本拆迁工业设备、赔偿战胜国。
但到1948年后,美国开始帮助日本恢复经济。
美国对日政策发生巨大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冷战局面的出现B.日本开始采取亲美政策C.朝鲜战争的爆发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18.多国部队在海湾战争中共动用70多颗卫星、118个机动卫星地面站、12个商用卫星终端、81台交换机、329条话音线路和30条文电线路,使用3万种无线电频率、4万台电脑。
这最能说明()A.战争是一种灾难 B.战争的高科技性C.战争的正义性 D.战争的局部性19.以色列总理拉宾曾经说:“我们今天用响亮而又清楚的声音对你们说:血和泪已经流够了,够了!我们无意报仇,我们对你们不怀怨恨……今天,我们正给和平一个机会。
”这一讲话说明( )A.巴以之间的矛盾已根本解决B.中东和平进程开始正式启动C.所有以色列人渴望中东和平D.拉宾赞同和平解决中东问题20.每个时代,都有它特定的时代主题。
在世界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今天,时代的主题由“战争与革命”转变为“和平与发展”,在这样的时代中()A.世界不会再有动荡不安的局势B.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冲突趋向缓和C.发达国家主宰着当今世界一切事务D.发展中国家完全处于不利地位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二、非选择题(共3小题,共60分)21.材料一日本人地理观、世界观的转变求模仿荷兰制度实行社会改革,使得日本能够冷静的按照当时的国际秩序和惯例处理外事问题。
吉田松阴等“志士们”,具有近代西方强国的视野和使日本成为世界强国的抱负,更重要的是他们掌握了以近代西方先进武器和体制建立起来的武装力量。
再加上当时外部有利的国际环境,使明治维新的成功被誉为“世界奇迹”。
材料二倘若我们把“明治”理解为“明智”,便会发现,明治天皇和他的臣僚们在当时复杂的内外形势下,是多么“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这条道路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1)据材料一,概括明治维新取得成功的原因。
(10分)(2)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日本从哪些方面“明智”的选择了自己的发展道路,并说明这条道路如何“既给日本带来了无尽的好处,也给邻邦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10分)22.二战时期,中国是抗击法西斯的主要国家之一,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并逐渐成为“四大国”之一。
1941年12月。
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卷入二战,二战的规模进一步扩大,中美开始有了共同的敌人日本,中国抗日战场的地位上升。
1942年元旦,26个国在华盛顿发表《联合国家宣言》,由美、英、苏、中四国领衔签字。
这是中国第一次以“四大国”之一身份出现在战时的国际政治舞台上。
1943年10月,美、英、苏、中四国在莫斯科签署《普遍安全宣言》。
据此,中国有权参与各大国之间为结束战争而采取的协调行动,有权参与筹建联合国,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开始扮演大国角色。
1943年12月美、英、中三国共同发表《开罗宣言》,表示团结一致,决心把战争进行到日本无条件投降为止,并规定战后把日本占领的中国东北、台湾、澎湖列岛等归还中国。
开罗会议是战时中国外交的最高峰,标志着战时中国的大国地位达到顶峰。
——摘编自向冬梅《二战时期中国的大国地位析论》(1)根据材料,概述二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确立的主要历程。
(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二战时期中国大国地位得以确立的原因。
(10分)23.材料(关于朝鲜战争的起因)不应纠缠于谁打响了朝鲜战争“第一枪”这一表面问题,而应将目光集中在一个更重要的问题上,这就是:朝鲜人民军在1950年6月25日大举越过三八线这一军事行动,得以实现的条件和前提是什么?在这个问题的指导下,朝鲜战争起因的研究很自然就成为朝鲜战争前后国际关系的研究。
朝鲜战争最深刻的起因在于战后形成的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及其所控制的两大阵营之间的冷战格局,这种格局在朝鲜半岛就表现为围绕“三八线”展开的美苏两国外交争斗和南北朝鲜的军事对峙。
“朝鲜南北双方都有意通过武力将自己的理想、权力和制度扩展到整个朝鲜半岛,从而实现民族的统一”。
----沈志华《抗美援朝战争决策中的苏联因素》(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朝鲜战争爆发的时代背景。
(10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抗美援朝战争取胜对中国的重大意义。
(10分)九台区师范高中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高二历史试题答案参考答案1.A 2.D 3.B 4.B 5.C6.B 7.D 8.B 9.A 10.D11.A 12.D 13.C 14.A 15.A16.D 17.A 18.B 19.D 20.B21.(1)原因:日本人的观念转变;改革者的国际视野;改革者的强国抱负;改革派掌握了近代新式武装;宽松有利的国际环境。